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湖北餐饮加盟店首选香八方

本文目录

寻味,舌头上的湖北(上)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这里湖泊众多、河渠稠密、水土肥美、物产丰厚,是有名的鱼米之乡。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山水环境以及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湖北人与生俱来的灵气与品质,也涵养出独具一方特色的湖北味道。

寻味湖北,17城各有不同的味道!我们选取了每个城市最具有代表性的3样美食,介绍给大家,本篇为上篇,包含了武汉都市圈的武汉、黄石、咸宁、黄冈、孝感、鄂州、仙桃、天门、潜江九市。

武汉

热干面

武汉热干面

热干面是武汉最出名的小吃之一,更是一种武汉特有的“过早”情怀。2014年2月,武汉正式申报热干面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干面最能代表武汉人性格和文化的兼容并蓄,细腻而粗犷,是荆楚民俗和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图/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武汉夏天气温高、跨时长,长期以来人们在面条中加入食用碱以防变质,这就是热干面的前身—切面。清朝《汉口竹枝词》就有记载:“三天过早异平常,一顿狼餐饭可忘。切面豆丝干线粉,鱼餐圆子滚鸡汤。”20世纪初,食贩李包延续前人切面做法,将面煮熟、沥水、拌上香油等做成了风味独特的热干面。

排骨藕汤

图/新楚记

一大锅铫子煨着藕汤,小火慢炖两小时以上,熬到排骨软烂,油花轻飘,莲藕的香气扑面而来……这是武汉人根植于味觉的记忆,在时光的酝酿中愈发温暖醇香。俗话说“老铫子煨汤,越煨越香。”铫子煨的藕汤才最正宗,用久了的铫子内壁会结一层厚厚的油,既能保温又能保持味道不散。

图/一部手机游武昌

莲藕与排骨,在焦黑的铫子里一见如故,温吞转化。煨的时间越长,莲藕越面,排骨越酥。待汤熬到七八成,再撒上胡椒、盐、葱花,让它们一起煮得咕嘟咕嘟冒泡,飘出浓香的白雾。一碗排骨藕汤端到桌前,闻着就让人口水直咽。咬一口软糯的藕,能拖出长长细丝;嘬一嘬熟烂的排骨,鲜味溢满舌尖;再喝一口藕汤,清亮鲜甜的滋味在唇齿间蔓延。

精武鸭脖

图/精武鸭脖

武汉有条路叫精武路,这条原本不起眼的小巷子,因为卤鸭脖而名扬四方,现在是著名的鸭脖子一条街,辉煌时门庭若市,排队能排一条街。精武鸭脖不很麻不很甜,传统的干辣味道是武汉本地人最爱。

图/精武鸭脖

鸭脖肥厚油亮,入口后辣味是对味蕾的第一波冲击。没有其他家卤味的偏甜偏麻,精武鸭脖是纯正的干辣诱惑。肉质紧实带韧,最有啃头,边啃边吸骨头中的骨髓,即使辣得干柴烈火还是放不下手,太适合和家人朋友边聊天边追剧了,再来杯小酒,齐活!

黄石

黄石港饼

图/黄石发布

黄石港饼是黄石市的地方传统名点之一,黄石港饼是由面粉、芝麻、冰糖、小麻油、金钱桔饼、糖桂花等十几种上等原料组成。以其起锣弦鼓边、麻色黄亮、松酥爽口、甜润清香、顺气开胃、回味悠长和具有浓郁的天然麻香味的独特风味名扬湖北,畅销全国,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

图/东楚晚报

成品港饼成正圆形,两面均匀沾上芝麻,麻色黄亮,周边微鼓不沾麻,呈乳白色。切开港饼,其中的麻、皮、馅层次清晰,色泽鲜明,气味香甜。一口咬下去,首先入口的是面皮和着芝麻,把它们嚼碎,芝麻的香味就会在你的口中扩散开来,和着发软的饼皮在口中旋转。

大冶糊面

图/吃喝玩乐在大冶

大冶糊面原是大冶农村的一种民间食物,由于其制作特别,味道纯正可口,很受人们喜爱。它的主要原料是面条,配料有瘦肉丁、豆腐丁、香菜等。煮面时,将面条弄短,长度在1-2厘米,就着冷水和瘦肉丁、豆腐丁等一起下锅煮,待到煮熟时再放入作料,糊面就做成了。

图/吃喝玩乐在大冶

汤底有着香菇的鲜味,芹菜嚼起来清脆,还有一丝甘甜,瘦肉和香干也是满满的软嫩可口。面里是食材最朴实的美味。大冶糊面的特别之处就是面条短,面煮熟后,面中有糊,糊中有面,糊面相融。

炸土豆片

图/吃喝玩乐在大冶

“炸土豆片”,几乎每个大冶人都是吃着它长大的。新鲜土豆去皮切片,泡水洗去多余的淀粉,再经高温油炸,根据个人口味炸老或炸嫩,出锅淋上灵魂之料“秘制糊糊”,顿时香气四溢,惹人垂涎。莫看它食材普通,但炸嫩的土豆片入口脆爽,炸老的土豆片口感焦脆,简直是人间美味。

图/吃喝玩乐在大冶

当然,炸土豆片的小店里可不仅仅只有土豆片,还有里脊肉、鱿鱼、鸡架、青椒、蘑菇、各类蔬菜等,只要你能想到的,全都可以下锅炸,而且不管炸什么,淋一勺热腾腾香喷喷的“秘制糊糊”在上面,那味道真是销魂!

咸宁

宝塔肉

图/云上咸安

咸宁宝塔肉是湖北咸宁的一道传统名菜,千百年来是咸安农家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道名菜。数咸安区做的最正宗,映入眼帘的是层层叠叠就如金字塔一般的宝塔肉,看着油光发亮,盆子一圈搭配有蔬菜。当你夹上一块肉,入口即化,肥而不腻,味道浓郁厚重。

图/咸宁发布

“宝塔肉”寓意喜事如宝塔,层层叠叠;人生如宝塔,步步高升。因为美好的寓意,又因为色香味美的品质,还因漂亮的造型,“宝塔肉”成了咸安人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也是流淌在南来北往客人舌尖上最佳的美味。

通山包坨

图/湖北新闻

咸宁市通山县以山多闻名,由于红薯最适宜在亚热带丘陵和山地种植,因此当地人都会种红薯。大山里的红薯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也将“通山包坨”这样的民间美食传承下来。包坨对通山人而言,是一道极喜庆的食物,寓意着团团圆圆、吉祥如意。和北方人包饺子一样,一到过年,通山人就会围坐在一起,包包坨、煮包坨、吃包坨。而现在,包坨几乎成了通山人天天都会吃到的美食。

图/湖北新闻

用鲜肉、腊肉、香菇、油豆腐、白萝卜、花生米、竹笋、韭菜等作为馅料,只要你喜欢吃的都可以尽管放。然后加盐、油、酱油、鸡精等调料调味,像做饺子馅一样搅拌。吃包坨的核心是要品味五色汇集的馅,闻着猪肉拌着香菇的鲜香,将视觉、嗅觉和味觉融于一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运用当地土生土长的食材制作的通山包坨,不仅刻着民俗文化的印记,也闪烁着民间智慧的光芒。

贺胜鸡汤

图/楚游攻略

贺胜鸡汤以当地农家土鸡和无污染地下泉水小火慢炖而成,每一口汤水都超级鲜美。鸡肉入口即化,苕粉条Q弹爽滑,只需尝上一口,就能粘住你的味蕾,让你回味无穷,欲罢不能。

图/楚游攻略

鸡汤是采用整鸡文火炖制而成,鸡汤中加入了红薯粉丝,来吸取鸡汤多余的油脂。而文火慢炖则能够充分发挥出每样食材独特的味道,两者缺一不可,正是因为真材实料才造就了贺胜鸡汤的好口碑。

黄冈

黄州东坡肉

图/黄冈日报

“东坡肉”是黄州的一道特色菜,又名红烧肉、滚肉、东坡焖肉,曾被魅力中国城评为湖北十大经典名菜之一。东坡肉的主料和造型大同小异,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猪肉,成品菜都是码得整整齐齐的麻将块儿,红得透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

图/云上黄州

苏轼的烹饪要领是:“慢著火,少著水”,故而烹制出的东坡肉,味极鲜美;因为,“慢著火,少著水”能使汤质稠浓,味道自然醇厚强烈。黄州东坡肉,因其味美香醇,脍炙人口,自古倍受人们喜爱,故成为鄂东地区筵席饮宴中的一道名菜。而今,凡去黄州赤壁览胜的游客,就可到“东坡酒楼”品尝这一美味了。

浠水藕粉圆子

图/掌上黄冈

藕粉圆子是浠水当地的名菜,也是婆子妈的特色菜。婆子妈的藕粉圆子,其原料采用的是浠水藕中珍品—巴河芝麻湖九孔莲藕藕粉。藕粉圆子的做法是:将藕粉用凉水拌匀,再用沸水冲熟,搓成长条,分成小段,再将它们按平,搓圆,开水煮熟,再在锅里加糖炒制而成。

图/婆子妈私家菜餐厅浠水店

藕粉细腻白润,呈玉白色,和水后,透明清糯。藕圆、藕圆,佳偶,团圆,这道菜既有对生活的美好祝福,滋味又是蜜甜的。在浠水,喜宴中必定少不了四喜圆子:珍珠圆子,肉圆子,鱼圆子和藕粉圆子。

大别山吊锅

图/罗田文旅

在罗田,人们管它叫挂锅。千余年来,祖祖辈辈都会在火房内挖出二尺见方的火塘,在火塘中央的上梁上悬挂一根木质或铁质的、一端有回钩的滑杆,人们习惯叫它光钩,在光钩的上部斜系着一个篾箍,在中下部有一个用硬木雕成钥匙状的木栓,挂锅挂在光钩下端的钩子上。若要升降光钩,就需要一只手握住木栓,另一只手抓住光钩和锅绊,再将光钩上下调节,使挂锅处在适当的高度、接受适当的火力。

图/罗田文旅

农家吊锅里的菜,是随着时令而变化的。罗猪罗米,河鱼塘鲤,家禽野兔,药膳果皮,皆能品味。即便是漫长的冬季,除了腌制的白菜、缸豆、萝卜、辣椒以及黄花、竹笋、蕨苗、荆介、苦菜等干菜外,还有腊菜、豆腐、禽蛋等新鲜果蔬。

孝感

孝感米酒

图/极目新闻

孝感米酒别名伏汁酒,糊子酒,是湖北省孝感市传统的风味小吃,具有千年历史的地方名吃,选料考究,制法独特,价格低廉,它以孝感出产的优质糯米为原料,以孝感历史承传的蜂窝酒曲发酵酿制而成。

图/米婆婆米酒

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袭人,甜润爽口,浓而不沽,稀而不流,食后生津暖胃,回味深长。素有“闻香下车吃米酒,滋醇香甜真可口,但凡过往孝感人,不尝米酒虚一游”之说。

孝感麻糖

图/湖北新闻

自公元924年后唐庄宗时期孝感麻糖被定为每年必备的宫中贡品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八年《孝感县志》记载:“麻曰脂麻,可以为油,和糯饧以为糖,曰麻糖。处处有之,而孝感独著。”自此,孝感麻糖成为岁时节令、婚丧嫁娶的必备食品,也是广大民众走亲访友的首选礼品。

图/湖北新闻

孝感麻糖的传统工艺流程,具体包括浸泡麻、打麻、冲洗麻、捞麻、晒干、炒麻、筛整、烩熟、放饴糖、洗浸泡糯米、烹蒸、拍糖、挠糖、压榨、浓缩、老糖、熬化、扯糖、拌糖、搓条、切片等二十四道操作工序。所有工艺里最需要技术的就是拌糖和切片。拌糖需要精准掌控火候,时间太长或太短都不行。而把已经拌好的饴糖和芝麻切成薄片,则最考验师傅的技术。

豆腐藕卷

图/孝感广电

豆油藕卷,俗叫豆油卷,是楚乡湖北孝感民间传统风味素菜美食名馔。因孝感向来以盛产优质莲藕出名,故当地人民素喜烹食各种藕肴。特别每逢年节喜庆,几乎家家户户,都少不了要烹制豆油藕卷的美味佳肴。

图/孝感广电

它在孝感人们的心中地位匪浅,在年节喜庆的时候吃豆油藕卷已经成了一种习俗。将肉末藕丁调制的肉馅均匀地摊在切割得大小相同的豆油皮上,卷成藕卷,再粘上打好的蛋糊下锅炸至金黄捞出即可。炸好的豆油藕卷可以加入配菜翻炒、还可以蒸熟直接吃。

鄂州

豆腐圆子

图/湖北新闻

豆腐圆子是湖北民间传统风味名菜之一,以豆腐为主料,配以糯米、猪五花肉、鱼肉、虾米等合制,再蒸制而成。豆腐圆子软嫩松泡,鲜嫩可口,入口消融,口感丰富。

图/湖北日报

一个个焦如黄金的豆腐圆子被端上餐桌,轻咬外表爽酥出声,而圆子内的嫩豆腐在这一刻溢进嘴内,香味飘浮上来,令人欲罢不能。除了油炸,豆腐圆子还可以直接用锅清蒸,一口咬下去,豆腐的细腻,肉糜的鲜香,香葱、调料的恰到好处,好吃到让你停不下来

梁子湖大闸蟹

图/这里是鄂州

“千古江夏诗文在,梁子湖畔蟹正肥。”作为全国螃蟹生产第二大省,梁子湖是湖北第一大淡水湖,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湖面42万亩,平均水深3米,是阳澄湖面积的6倍多,产出的螃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肉味鲜美、个体硕大,一度闻名遐尔,畅销国内外。

图/这里是鄂州

梁子湖大河蟹每100克蟹肉含蛋白质18.09%,脂肪9.71%,还富含有多种维生素级钙、磷、铁和多种游离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尤以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赖氨酸最为突出,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河蟹上席百味淡”的美誉。

武昌鱼

图/鄂州融媒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毛主席的这句著名诗句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也就是因为这一句诗,鄂州的武昌鱼得以声名大噪。但凡有外地朋友来鄂州玩,总是点着名地说一定要吃吃伟人都赞不绝口的武昌鱼。

东湖宾馆清蒸武昌鱼图/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武昌鱼又名团头鲂,因产于鄂州梁子湖而得名,头小体高,面扁背厚,呈菱形,脂肪丰叟,肉味鲜美。武昌鱼的烹饪方式很多,但以清蒸、红烧最为脍炙人口。

仙桃

沔阳三蒸

图/仙桃日报

沔阳三蒸是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传统名菜之一,属于湖北菜系,是湖北美食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国名菜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沔阳三蒸原料品种繁多,大凡畜禽肉类、水产、素菜类,都可蒸制。

仙桃梦里水乡“天下第一蒸”

沔阳三蒸能演变流传至今,表现了仙桃水乡地域文化特色,它融汇了仙桃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更创造了一个饮食品牌。在如今的仙桃,“无蒸不成席”,沔阳三蒸在民间宴席上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成为广为流传的饮食文化现象。

毛嘴卤鸡

图/武汉吃货

毛嘴卤鸡是湖北省仙桃市传统名菜之一,采用五谷杂粮喂养而成,肉质细嫩,口味绵长。在卤制过程中,再配以蜂蜜杜仲、肉茴、枸杞、八角等十八种名贵中药及天然香料,用百年循环卤汁加毛嘴特有的传统工艺加工而成。

图/仙桃日报

毛嘴卤鸡号称荆楚一绝。鸡肉质细嫩、油而不腻、香醇可口、品味绵长。卤鸡色泽金黄,上十种香料的加持,香味浓郁、咸淡适口、酥香软烂,连骨头都是咸香入味,可切配可手撕,畅享大块吃肉的快感。

鳝鱼米粉

图/地道风物米凡仔摄

仙桃河湖密布,出产的鱼虾肥腴鲜嫩,稻米油亮软糯,鳝鱼粉正是沔阳饮食文化的杰出代表作。一碗鳝鱼粉是否地道,卤汁和汤底是关键。沔阳鳝鱼粉都是用鳝鱼脊骨、猪杂骨、鸡架加上麦子酱、老生姜、胡椒粉熬出卤汁,再兑进用猪杂骨熬出的骨头汤,淋入大米浆,拌匀调味方成汤底。

图/地道风物米凡仔摄

仙桃黄鳝产量占了全国四成以上,由于地缘上接近河南,做出来的鳝鱼米粉的汤底也有河南胡辣汤的风格。鳝鱼米粉,走的是厚重、鲜辣的路数,重点是剔骨鳝鱼的浇头,使厚、辣、鲜三种味道并存。

天门

天门捆蹄

图/天门发布

天门捆蹄是湖北省天门市的特色美食。天门捆蹄系卤制凉菜,制作精细美观,质地柔嫩香甜,富有胶质弹性,细嚼甚佳,佐酒最宜。

图/青春湖北

捆蹄的主要成分,是肥猪蹄膀上瘦肉,配料讲究,制作精细。从开始到结束,要经过10多道工序捆蹄成品,色泽酱红,鲜嫩可口,咸辣香甜,食时细嚼慢品,回味无穷。

炮蒸鳝鱼

图/好吃佬

炮蒸鳝鱼,出笼时,加点葱花、蒜泥、胡椒,再浇少许滚烫的热油,上桌时盘中还在吱吱作响,这是一道颇富营养的响声菜肴,之所以叫“炮蒸”,也就是出菜时的声响有放炮时的爆炸性效果。

图/好吃佬

食用时,揭开扣碗或蒸笼盖,香味扑鼻,味醇汁浓,肉质鲜美。由于滚烫的缘故,天门蒸菜从视觉、听觉到味觉上,可不断冲击食客们的感观,让人胃口大开。

煮包子

图/天门生活

天门的过早通常不会有精致的摆盘,只需在街巷中转一转,几块钱便可收获满满的幸福感。位于衙门路旁的老贾煮包子便是如此。面积不大的门面里,生意可以说是如火如荼。

图/天门生活

天门煮包子以藕丁或萝卜丝为主馅,掺入即剁即拌的新鲜辣椒丁,用油水煎煮至两面焦,吃着又香又甜又爽口。

潜江

油焖大虾

油焖大虾

潜江人大规模消费龙虾肇始于“油焖大虾”的发明。20世纪90年代,发源于江汉油田矿区的“五七油焖大虾”悄然爬上餐桌,以其火辣的美味迅速征服了人们的味蕾。此后,潜江油焖大虾一路走红,风靡大江南北,成为八方客人争相品尝的美味佳肴,成功跻身湖北名菜、中国名菜谱。

图/潜江小李子油焖大虾有限公司

小李子油焖大虾是潜江最具人气最有代表性的特色菜,小李子油焖大虾采用潜江优质淡水小龙虾为原料,佐以十多种中草药,以其独创的油焖烹调方法制作。油焖大虾麻、辣、鲜、香各种味道相融恰到好处,色泽鲜艳,汤汁香浓,味觉层次感十分丰富,香辣鲜美。

潜江锅盔

图/潜江市文化和旅游局

潜江锅盔,湖北潜江著名的风味小吃。具有金黄色泽,外形美观,外酥内软的特色。潜江锅盔从制作方法和制作样式上区分,有桶炉锅盔和鏊锅锅盔。桶炉锅盔,则可分为土锅盔、酥锅盔。鏊锅锅盔又可分为牙子锅盔、猪油锅盔、切锅盔等。

图/潜江市文化和旅游局

潜江锅盔做法多样,吃法讲究。最有名气的是产于竹根滩镇的“冲担锅盔”,因其形状与当地农民挑柴草用的两头带铁扦的冲担一样,故名。与其他锅盔要在鏊锅中烤制不同,它是在一种特制的烤炉中烤成的,口感又香又脆,深得人们喜爱。

火烧粑

图/潜江非遗

火烧粑用老面发酵,用灰火烧熟,外壳呈金黄色,脆而不糊,内肉呈粉白色,软而不粘,脆软可口,是潜江农家传统的民间小吃。流传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制作核心区域在潜江竹根滩、周叽、浩口一带。

图/潜江非遗

传统火烧粑制作使用小麦面或苞谷面,用冷水和好后,做成圆圆的粑粑放在火塘里,用燃烧过的柴火灰埋好,再堆上正在燃烧的柴火,烧上一段时间,从灰里刨出来。拍去上面的灰尘,火烧粑焦黄锃亮,香味扑鼻,表层硬实、黄亮、劲道、香脆,内瓤绵柔、酥松、甜美、爽口,深受潜江人民的喜爱。

这个夏天,总要来一次湖北吧!

走进灵秀湖北,

品尝荆楚好味道。

编辑/楚小游

图/各市州县文化和旅游局、各餐饮公司

编发/湖北文旅之声

-END-

本公众号为公益文旅宣传,如有图片侵犯您的权益,请致电删除。

湖北枣阳:一座朝气蓬勃的两千年古城

【走进县城看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夏静光明日报通讯员程晓黄雅俊

湖北省枣阳市建县2200年,是汉光武帝刘秀故里。如今,这座产业新城活力四射、均衡发展,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6月17日,记者走进枣阳汉城景区,一个集汉代建筑精华与古典园林景观为一体的复古建筑群映入眼帘。鼓声响,城门开,彩旗猎猎,威武勇猛的御林军列队而立,恭迎八方宾客。正在观看《御林军开城迎宾》表演的游客,身着汉服,头戴珠花,衣袂飘飘,恍如梦回大汉。

“兼具娱乐休闲、旅游观光、影视拍摄等功能的汉城,是以‘汉光武帝刘秀’为历史基点,上溯下拓,发掘汉文化核心资源的成果。”湖北大汉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国一边讲解历史一边介绍,“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有很多年轻人来汉城拍汉服写真,这里已经成为大家追寻楚风汉韵的热门打卡地。”

在这里,大型汉文化史诗秀《寻梦大汉·汉颂》,讲述了汉文化绵延千年、生生不息的历程;手工织布、古法造纸、活字印刷、剪纸、陶艺等非遗项目和民俗展示现场,复现了“光武中兴”的盛世;汉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掀起了习汉礼、传汉风、承汉韵的新风潮。

“近年来,我们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创新文化、旅游、文物、生态等业态相融合的‘文旅+’模式,叫响‘千古帝乡,花海枣阳’名片。”枣阳市委宣传部部长望少辉对文旅融合发展充满信心,“枣阳去年接待游客39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7亿元。”

凌晨时分,汉城对面古色古香的夜市,仍然人声鼎沸。市民与游客品美食、赏美景,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熙熙攘攘的人群,欢腾的烟火气,传统与时尚交相辉映,历史与现代和谐共生。“自从回乡创业,钱包鼓了。”海鲜烧烤店老板郑盼是这条街上的第一批商户,她见证了汉城商圈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从十几家店铺发展到近百家店铺的繁华。

夜经济是面“镜子”,折射出老百姓的消费活力和幸福生活,更显示了城市的产业实力与经济潜力。

实体筑基、产业兴城是枣阳的发展密码。在28.88平方公里的国家级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等四个百亿级产业,让枣阳成为一个产业均衡发展的经济强县。

“只要项目好,来枣阳一切都好办!”说起“枣阳速度”,枣阳市招商服务中心主任魏东激情澎湃。“就拿最近总投资100亿元的枣阳铜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来说,从正式签约到开工建设只用了49天。”魏东告诉记者,从去年到今年4月,枣阳引进了航空产业园、电子信息新材料等100多个工业项目。

“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枣阳以‘政府+高校+研究院+企业’合作的新模式,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襄阳市委常委、枣阳市委书记孟艳清介绍,已有60多家企业和40所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引进先进技术300余项、高技能人才1300多人,转化实施高新技术60多项。

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特色的产业优势,枣阳先后吸引了24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上市公司落户,带动了周边不少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

夏日炎炎,湖北港利制冷配件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声隆隆,1600多名工人工作热情不减。“这里包吃住,工资待遇不比沿海地区差,好多姐妹都回来了。”吴漫漫夫妻都是该公司的员工,俩人月收入有1万多元。“我们开车上下班,还能照顾家中老人小孩,生活越来越有奔头。”3年时间里,吴漫漫从普通员工做到质检员,她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

从发展特色农业、改善人居环境,到传承历史文化、做强文旅产业,再到依托区位优势、建设产业集群,枣阳正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古城将继续书写新的传奇。

《光明日报》(2023年06月24日16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秋叶黄、古韵长,山水秀、美食香——“好看随州”线上线下成热门

11月16日,身着汉服的女孩从随州银杏谷走过,一幅清丽淡雅的自然画卷徐徐展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田悦摄)

阅读提要

疫情常态化下,文旅产业如何破冰突围?

随州打出组合拳,持续升温文旅产业。1月至10月,随州共计接待游客214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9亿元,乡村游人数较去年同比增长5%。

11月15日至17日,随州市举办2023年文旅产业发展大会,近千人寻根谒祖,赏编钟古乐,品美食四宝,神韵随州持续“涨粉”。

唱响随州“小美好”

面对疫情的冲击,文旅行业主动求变,亲近自然、短途周边、沉浸体验等产品成为消费者新的选择。

危中寻机,随州重新审视文旅产业的发展。

论文旅资源,随州优势明显。这里是人文始祖之城、编钟乐祖之城、中华厨祖之城。随州市文旅局局长解伟说,去博物馆观编钟乐舞,到文化公园与历史对话,品小十字街人间烟火,赏白云湖畔滨水八景,这样的“随”遇而安正是人们心中说走就走的旅行。

好景却未能吸引远方客。“游客大多从武汉、襄阳、荆门等周边城市自驾过来旅游,看一看就走了。”民宿老板刘宇深有感触地说,外地游客来随州游玩大多只是“偶遇”。

怎样让随州成为“旅游目的地”?随州打出“一见钟情,神韵随州”文旅品牌系列组合拳,着力把随州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大家好,我是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解伟。”5月份以来,解伟出镜的“解局长带你游随州”系列视频爆红网络,平均每期流量达10万+,已发布25期专题旅游宣传推介视频,全网累计浏览量破亿。

以点带面,矩阵发力。“好看随州推荐官”带领网络达人打卡热门景点,美好乡村生活节点亮“诗与远方”的想象,炎帝故里景区夜游“霸屏出圈”,云上赏花六节联展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线上线下,各类新奇玩法尽显随州“小美好”。

位于广水城郊油榨桥村的山地越野车项目深受游客欢迎。(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田悦摄)

激活乡村“一方山水”

曲径通幽处,曾都区洛阳镇“大乐之野”民宿已初具规模,静待游客光临。

让游客沉浸体验“原山原水原生态”,首先得盘活乡村“好山好水好资源”。

洛阳镇通过盘活闲置农房、抛荒土地资源,成功争取中国扶贫基金会“百美村宿”项目落地,招引裸心集团、大乐之野等行业头部企业共同参与民宿建设。

“民宿与旅游配套的同时,也在创造一种生活方式,让城市里人感受乡间的静与美。”镇党委书记李婉莺介绍,洛阳镇将打造随州首个乡村精品高端民宿项目,集文化交流、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和生态农业于一体。

冬日暖阳下,广水市月光海景区内,树木苍翠,水鸟翩飞,悠然静谧。

月光海渔火露营地已初见规模,抬头见星辰的全景泡泡屋、伴山枕水眠的三角小木屋、自然随心游的房车营地,由一条木质栈道串联,沿着岸边错落分布。

正在抓紧建设中的广水市月光海·渔火露营项目。

“可同时容纳酒店式住宿120人,户外露营3300余人,将于明年全面运营。”广水市副市长陈翠介绍,依托山水资源,利用交通便利的旅游公路,广水将三潭、中华山、桃源村、黑龙潭、寿山、月光海等旅游景点串珠成线,打造月光海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激活乡村“一方山水”,随州加速文旅项目布局。今年以来,随州新建、续建文旅项目38个,总投资151亿元。炎帝故里景区神农乐园、随县林泉山居项目建成开放,广水黄土关农文旅小镇、大洪山自驾车旅居营地等项目陆续开工。

日益红火的乡村游,让更多来随州的游客慢下来、停下来、住下来,“过路客”变成“过夜客”,“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共画文旅产业“生态圈”

千年银杏谷景区里细雨微蒙,仍有不少游客身着汉服,到银杏树下来一场穿越时空的“邂逅”。

千年银杏谷是随州市老牌4A级景区,有千年以上银杏树308棵,百年以上银杏树17000多棵。每年11月中下旬,银杏叶黄,缤纷如画,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打卡。

“今年我们调整发展思路,对景区进行提档升级改造,整体规划也正在编制中。”景区负责人刘康龙介绍,去年年底,景区进行了股权变更,由曾都区乡投接手运营,邀请专业运营团队协助指导,去除部分商业气息过浓、主题风格不符的元素,通过“做减法”还原了千年银杏纯粹质朴的美。

“就旅游体验感而言,建得好不如管得好。”在广水桃源村运营着一家民宿的咖啡店老板刘予新认为,现在游客越来越倾向为“氛围感”“体验感”买单,追求的是高品质服务。

针对这一趋势,随州市准备全面建立服务质量百分制量化机制,对整改不到位的景区采取通报、约谈、红黑榜等形式责令整改,并酌情上报进行降级处理。

做好“旅游+”“+旅游”文章,随州正努力实现从门票经济到综合经济,从观光度假到文化体验,从景区孤岛到区域融合发展的转变,让游客感受随州的底蕴之重、古韵之长、四季之美、烟火之乐。

“在困境中前行,信心比黄金重要。”解伟表示,随州将以旅游为坐标“原点”,以“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为“半径”,邀请各主体参与进来,共画旅游大产业“生态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彭小萍刘钰杨通讯员魏曙光)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