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加盟店

本文目录

加盟便利店,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投入大、回本慢,经营便利店越来越像长线生意。为了减轻投入压力,像7-11、罗森、美宜佳等便利店品牌都采取加盟模式。不过,在厦门便利店越来越密集的背景下,有从业者发问:加盟便利店还有机会吗?

文/图记者张海军

新旧转换微喔原有加盟商进退两难

今年,日本便利店品牌罗森完成对天虹微喔的收购,多家罗森便利店出现在厦门。但是,也有一些微喔加盟商没有选择换牌罗森,这是怎么回事呢?

林先生是万科云玺附近一家微喔便利店的加盟商。他开店4年,店面不大,月租超过万元,去年开始盈利。

“罗森提出的换牌要求是每月给他们毛利的30%,而之前微喔并没有毛利分成。”林先生说,一旦分成,门店大概率会亏损,所以他没有换牌罗森,沿用微喔模式合作。“我的店里商品种类远少于罗森正常门店,罗森也没给更多促销支持。最近几个月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少了20%-30%。”

像林先生一样进退两难的微喔加盟商还有11人,其中一些人开了两家以上的微喔门店。石女士在翔安有一家开在写字楼里的微喔加盟店,签订合作时间截至2025年。

她的这家店之前开在思北路口附近。“思北的月租超过2万元,没办法,只好换到了翔安,前前后后投入五六十万元。”石女士说,她同意给出30%毛利分成,然后换牌罗森,双方还签了意向书,结果罗森的人觉得她的门店位置一般,就拒绝了换牌请求。由于未能换牌,这几个月石女士的门店一直在亏损。

石女士说,若她选择单方面解除合作,罗森方面会扣除她与微喔合作的保证金2万元和部分设备押金。“这样的话,我的损失可能会超过10多万元”。

新手加盟月流水超过10万盈利依旧不易

盛先生住在嘉禾路上的一个小区。他原本做酒类生意,去年,他盘下小区一个沿街店面,加盟了美宜佳。

“我前前后后投入超过50万元。门店月租要1.3万元。”盛先生说,“没想到,我和媳妇两个人看店,一个月流水超过10万元,也几乎没有盈利。”盛先生估算,如果想要有可观的收益,每天的营业额要在5000元以上。

盛先生原本测算,便利店的毛利率在25%左右,正常情况下1-2年可以回本。结果,由于不达预期,还没一年,盛先生就准备转让门店了。想转让也不容易,盛先生门店周围便利店很密,附近就有一家7-11门店刚刚开业。

“我建议大家还是别惦记加盟便利店了,一是太累,我和家人从早上8点,要干到第二天凌晨两点,二是盈利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莲花五村附近一家品牌便利店的加盟商郭先生说。

数据

竞争有多激烈?

每3443位厦门人

就拥有一家便利店

厦门的便利店竞争有多激烈?北京便利店品牌便利蜂进入福建,首站避开厦门、福州,选择在漳州开店。昨天,记者查询便利蜂小程序,其漳州门店数量仍然是一个。厦门业界普遍认为,在上市计划推迟,7-11、罗森等连锁品牌相继进入的背景下,便利蜂短期内应不会来厦门。

尽管如此,厦门的连锁便利店品牌仍然不少:见福、美宜佳、六意、罗森、7-11、十分等。今年,安徽便利店头部品牌几邻也选择把福建区域总部放在厦门。

2023年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显示,厦门以92分发展指数和7.14%的增长率位居全国第一。2017年,厦门平均每5045人拥有一家便利店;到2023年,每3443人就有一家便利店。按照这一数据,截至去年,厦门拥有超过1500家便利店。

分析

便利店加盟投入并不低

记者未能找到7-11厦门地区的加盟模式。7-11成都加盟模式有两种:A型是投资管理型,要求投资人的年龄不能超过60岁,还要求两位加盟者全职参与,并筹备40万元左右的启动资金。这不包括店面装修和租金费用,如果一家7-11便利店顺利开办至少要投入70万元-80万元;B型是委托加盟模式,这类似于罗森在厦门推广的毛利分成模式。

盛先生介绍,美宜佳的加盟费和日常管理费不高,但必须选择其指定的装修团队和设备供应商。

“靠一家便利店实现较好收益,并不容易,所以我们考虑加盟两家以上门店。”在厦门加盟微喔便利店的李女士说,便利店本质上是一个靠规模产生收益的生意,有了规模,才能赚钱。

建议

加盟前应更精细化地了解

“作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一环,便利店未来仍是一门大生意。”厦门一家本土便利店品牌负责人认为,在便利店巨头纷纷逐鹿厦门时,普通人选择投资便利店除了要关注选址、投入等要素外,还应更精细化地了解这一行业。

上述业内人士建议,加盟前,最好先到门店上班一段时间,了解具体运作模式和盈利情况。同时,尽量选择加盟在运营上重资产投入的品牌企业,它们的发展更稳定,不容易出现经营变故。尽量选在自有商品、鲜食等方面有更多赋能和助力的品牌。

“加盟应该是在解决人的问题,不是在解决钱的问题。”资深便利店专家林鑫认为,以“解决钱的问题”为前提的开放加盟,使得便利店连锁品牌不是在与消费者做生意,而是在和加盟商做生意,所以消费者的体验往往不是品牌方考虑的主要因素。

作者:张海军

来源:厦门晚报

明星餐饮加盟店,究竟谁收割了谁?

中新财经6月11日电(左雨晴)“陈赫退出福建贤合庄股东”“贤合庄加盟商无力经营纷纷维权”……随着一众明星纷纷从餐饮业退股“跑路”,昔日红极一时的明星餐饮加盟店,如今也只剩下了“一地鸡毛”。

“靠脸吃饭”,明星兴起开店潮

近年来,明星开店成为餐饮业的新时尚,与以往明星只开一两家餐馆不同,如今的明星们将目光瞄向加盟连锁模式,一个个明星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并急速扩张。

薛之谦的“上上谦”,陈赫与叶一茜、朱桢合伙的“贤合庄”,陈恺的“火凤祥”,关晓彤的“天然呆奶茶”,胡海泉的“灥喜锅”和“本宫的茶”……其宣传中不乏其他明星前来捧场。

“这种加盟店自带明星热度,具有传播优势,并且成本低,利润大,赚钱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私营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蒋泽中对此表示,与传统品牌连锁店相比,明星加盟店更偏向于“靠脸吃饭”。

一些明星餐饮店急速扩张,引发的风波不断

然而,明星加盟店自开设起,一直便风波不断。例如,贤合庄、辣斗辣等多家明星餐饮店频频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火凤祥开业第二年总店便遭加盟商拉横幅称“血本无归”,天然呆因首次对外订立商业特许经营合同后未备案被罚,本宫的茶因偷税被罚……

中新财经注意到,尽管贤合庄于2015年开设首店,但其在2017年才开设第二家分店。其真正急速扩张是在2023年陈赫方与四川至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后,门店数量一度达到800余家。

天眼查A显示,目前,四川至膳对外投资有7家公司,存续状态的有5家,除贤合庄关联公司外,还包括成都烧江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黄晓明烧江南关联公司)、成都至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萧敬腾傅面面关联公司)。

亏了钱的加盟商能向明星索赔吗?

如今的贤合庄官网上,仍悬挂着陈赫的宣传照片。但在“全力打造卤味火锅版图,掀起新轮掘金风暴”的口号下,骨感的现实却是陈赫已退出股东行列、加盟商纷纷维权。有媒体报道称,贤合庄已关店超270家。

“多数明星只是将冠名权、肖像权授权给品牌公司,加盟商若追责,最多只能向品牌公司追责。”蒋泽中向中新财经表示,除非明星与品牌公司签订的合同中另有规定,否则明星不承担公司亏损的后果。

蒋泽中指出,不少明星以个人名义入股后,也意识到其中的风险并有意规避。以陈赫和贤合庄的关系为例,2023年,陈赫退出福建贤合庄,大股东变更为其持股的福建贤合庄品牌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直到今年5月彻底退出。

“如果贤合庄被追责,陈赫最多受连带责任,当他转为通过有限公司形式投资后,责任会进一步降低。”蒋泽中表示,如今陈赫已彻底退出,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陈赫的做法合法合规,加盟商无法追责到陈赫身上。

中新财经注意到,不少明星加盟店此前将明星宣传为“金牌店长”、“门店掌柜”、“品牌主理人”,不少加盟商因此以为明星就是老板。但在出事后,品牌方又澄清明星并未参与到公司的直接管理中。

“在加盟商与品牌方的合同中,是有明确规定责任主体的。”蒋泽中对此表示,“加盟商应该清楚,自己是与谁签订的合同。”

明星拿流量做餐饮,是把“双刃剑”

不少加盟商指责明星加盟品牌是在“割韭菜”。但也有网友对此吐槽称“又贵又难吃,开明星加盟店不也是为了割粉丝的‘韭菜’吗?”

“传统加盟店是以某种特色产品或商业运作模式作支撑,而明星加盟店的支撑则是明星形象。”蒋泽中称,目前国内很多加盟品牌并不规范,以明星为招牌的加盟店更是缺乏成熟的运作模式。

对于明星来说,餐饮界是赚快钱的渠道,也是另一个营销平台;对于加盟商来说,明星形象则是客群保证。但明星加盟店与明星形象的深度绑定,实则对双方都有利有弊。

“明星效应是有时限的,粉丝也是有审美疲劳的,这个客群对于餐饮业来说并不稳定。而一旦明星‘翻车’,抗风险能力低的加盟店也会一同被喜新厌旧的消费群体所抛弃。”蒋泽中认为,若加盟店暴雷,也会连累明星形象一同受损。

在经历一系列的热捧和离场后,或许加盟商们终会明白,餐饮业的本质仍是要回归餐饮本身。“产品和商业模式才是硬道理。”(完)

只有加盟才能救喜茶

原创首发金角财经(ID:F-Jiji)

作者林石

“喜小茶”最后一家门店关店的第二天,喜茶向外界确认了向非一线城市开放加盟的消息。

当然,在喜茶这里不能叫加盟商,得叫“事业合伙人”。

喜茶官方公众号的底部菜单栏的“事业合伙”内容中,列出了成为喜茶“事业合伙人”的必备条件——需要把喜茶作为“唯一事业”;不能有犯罪、破产及不良征信记录;接受三个月的门店全职培训,亲自参与运营;提供100万以上资产证明;接受过高等教育......

话里话外,还是满满喜茶味。

喜茶“事业合伙人”要求,来源:喜茶官方公众号

作为高端茶饮品牌的代表之一,喜茶在过去多年里向来有着“坚决不做加盟”的名头,官网也曾明确写明“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加盟”。

创始人聂云宸则在2023年的一次采访中回应,“我之所以不做是我个人的主观原因,有一些非理性的感情原因,就是不想做。”

创业十年,聂云宸为何还是败给了现实?对于喜茶来说,这会是打开上市大门的钥匙,还是一步可能毁掉多年品牌形象的险棋?

瞄准下沉市场

喜茶一直都想开辟新的战场。

早在2023年4月,喜茶就推出了子品牌“喜小茶”,定位是单品价格在6-15元的小型店,主攻中低端市场。

2023年发布的《喜小茶一周年小报告》显示,开业一年时间,喜小茶在深圳、广州、东莞、中山、佛山、惠州等6个广东城市落成22家门店,全年共卖出超280万杯饮品。

喜小茶位于中山的门店,来源:喜小茶官方微博

但在喜小茶两周年之际,小报告没有了,反而传来的是门店陆续关闭的消息。喜茶方面给出的回应是,“喜小茶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

现在看来,喜小茶的历史使命大概是为喜茶证明了:奶茶,不是非得30块一杯才能赚钱的。

今年1月开始,喜茶产品宣布全线降价,最低9元即可买到一杯,最高价的产品也锁定在了29元,正式告别“30元奶茶时代”。连今年6月和《梦华录》推出的联名新品,价格都保持在了20元以下。

喜茶带头降价,打了多年擂台的指定唯一竞品奈雪的茶自然不甘人后。在奈雪随后的降价中,最高降幅达10元,同样没有30元以上产品,还推出了20元以下的新茶饮产品线,承诺每月至少上新一款“1字头”产品。

纵观整个高端新茶饮市场,可能也就只有茶颜悦色在悄悄涨价了。

均价在20元以上的新式茶饮仅有三家,来源:艾瑞咨询

从全线降价,到开放加盟,原因不外乎是,下沉市场实在太香了。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中国新式茶饮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以喜茶、奈雪的茶为代表的高端茶饮品牌只占整个新式茶饮市场的14.7%,蜜雪冰城为代表的中低端则占到了85.3%。

分一杯下沉市场的羹,成为了喜茶最好的选择。

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是同行的业绩报告。

今年9月,“新式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公布的中期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共实现营收20.45亿元,同比下滑3.8%,净利润亏损2.49亿元其中门店经营利润人民币1.96亿元,对比2023年同期下降了49.2%。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即将登陆A股的“下沉之王”蜜雪冰城,靠着6块钱一杯的奶茶和超过两万家门店,在2023年到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达到了4.4亿元、6.3亿元、19.1亿元。

“下沉之王”蜜雪冰城,来源:蜜雪冰城官方微博

一边是今年不再提“秋天第一杯奶茶”的艰难打工人,一边是10亿人的庞大市场。

为了“满足更多用户喝到喜茶的需求”,喜茶开放加盟水到渠成。

加盟的新故事

当然,最最最关键的一点是,加盟商的钱实在太好赚了。

以蜜雪冰城为例,截至2023年3月末,包括旗下茶饮、咖啡、冰淇淋品牌在内,蜜雪冰城共有门店22276家,其中加盟门店22229家,直营店只有47家。

根据蜜雪冰城的加盟规则,加盟商自负盈亏,蜜雪冰城不参与分成,仅收取一定的加盟费和管理费,同时向加盟商提供食材、包装材料等。

后者恰是加盟的重头戏,靠着这2万多家加盟店,蜜雪冰城过上了躺着“收租”的日子。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3-2023年度以及2023年第一季度,蜜雪冰城确认对加盟商销售产品收入分别为24.27亿元、45亿元、98.5亿元和22.77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总额比例分别为94.58%、96.16%、95.16%和93.53%。

这才叫躺着就把钱给赚了。

加盟模式中原料食材占到总成本的47%,来源:艾瑞咨询

喜茶现在正是需要讲新故事的时候。

在过去十年里,喜茶先后经历5轮融资,最新的消息是去年7月,据说是融了5亿美元,估值达到600亿人民币。

但估值始终只是估值,看看奈雪的遭遇,喜茶一定充满了危机感。

去年6月30日,奈雪的茶顶着“新式茶饮第一股”的名号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随即开盘破发,当日收盘价17.04港元每股,较发行价19.8港元下跌14%,市值为292.26亿港元。

一年多过去,奈雪的股价已经跌到了5块钱,市值不到100亿,可谓一泻千里。

但另一面是,作为指定唯一竞品的奈雪的茶,无论在规模和开店速度上,都要比喜茶快一步。

2023年底的时候,喜茶拥有690家门店,而奈雪当时只有489家门店。两年后,奈雪的门店数已超千家,喜茶的门店数还不到900。

尤其是在2023年,奈雪的茶前三季度新增了156家门店,喜茶只开了30家左右。

回过头来看,这或许正是喜茶早有预谋之举。

相较于市场增速放缓下,自营店的艰难求生,“第一个开放加盟的高端茶饮品牌”,可能是一个更容易得到投资人青睐的新故事。

奈雪的殷鉴不远,聂云宸微不足道的主观情感,又怎敌得过投资人手上的真金白银呢。

双输还是双赢?

41.3万。

这是想要成为喜茶的事业合伙人,一次性需要支出的费用。之后,还有每月营收1%的营运管理费。

对比“下沉之王”蜜雪冰城37万起的投资费用,相差无几。从这一点来看,喜茶并没有要在加盟费上割韭菜的意思。

相似的还有门店的面积。

喜茶目前给到事业合伙人的案例中,不同于一线城市核心商圈动辄200平方米的主力店,而是均为面积在40平方米左右,分布在二三线城市的店面。对比之下,蜜雪冰城的标准门店面积为15-20平方米。

看起来,喜茶的加盟性价比还挺高。

按照喜茶给出的门店60%毛利率,以及以往全线门店盈利的传说来看,加盟似乎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而且毋庸置疑的是,喜茶必然还会是加盟商眼中的香饽饽。

在过去几年里,不止一次出现过有投资人陷入喜茶加盟骗局的新闻,就是现在搜索“喜茶加盟”,也仍能看到不少关于喜茶加盟的钓鱼网站——底部的友情链接甚至还是茶颜悦色。这侧面反映了喜茶的品牌目前确实具有吸引力。

加盟商成为喜茶在资本市场讲出的新故事,喜茶利用自身的品牌价值为加盟商带来预期盈利,这无疑是个双赢的局面。

喜茶给出的门店模型都在40平左右,来源:喜茶官方公众号

问题是,喜茶未必能在下沉市场予取予求。

首先是,不同于一线城市年轻人的认可度,下沉市场的消费者未必能够接受喜茶。

原因之一依旧是价格。艾媒咨询日前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发展现状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多数消费者花费区间都在11元~20元,占比达68.5%。

降价之后的喜茶,要面对的不仅是蜜雪冰城,还有早在腰部价位耕耘多年的一点点、茶百道等品牌。

蛋糕再大也是有限的,总不能再继续卷价格吧?

新式茶饮主要连锁品牌,来源:艾瑞咨询

另外关键的一点是,规模。

相较于喜茶至今仍未破千的门店,几家头部连锁茶饮店的门店数量都数以千计。加上不同于其它茶饮店几乎来者不拒的加盟标准,喜茶严苛的筛选门槛,无疑会让其开店的速度远远落后于下沉市场的竞争者。

而多年间一直专攻一二线城市年轻人的营销,也很难让下沉市场的消费者对喜茶有足够的认可度,他们对喜茶的需求究竟有多大仍旧是一个问号。

另一边,加盟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品牌管理的风险。

打开黑猫投诉,“蜜雪冰城”的投诉量是4077个,“喜茶”的投诉量是582个。

蜜雪冰城在招股书的特别风险提示中,明确强调了“加盟门店的监督管理风险”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加盟门店数量快速增加,使得公司对加盟门店的监督管理难度也随之提高。”

蜜雪冰城去年曾因使用过期食材道歉,郑州当地有35家门店被要求限期整改,图片来源:蜜雪冰城官方微博

哪怕再严苛地筛选“事业合伙人”,不可避免的就是,来自加盟店的每一条负面新闻都会放大到喜茶的品牌上。

喜茶曾经的忠实拥趸们,会不会第二天就转到了奈雪的怀抱?

只希望到聂云宸不要赔了夫人又折兵吧。

参考文章:

1.艾瑞咨询《中国新式茶饮行业研究报告》

2.Th星球《蜜雪冰城拟上市,资本还是2.2万加盟商的胜利?》

3.工人日报《告别“30元时代”的奶茶,真香了吗?》

4.新莓k《茶饮第一股的尴尬:成不了星巴克,跑不过喜茶》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