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真功夫加盟店有没投诉

本文目录

纠葛12年,真功夫20个商标被裁无效,这次真的要败给“李小龙”?

真功夫,李小龙,一个快餐品牌,一个武术宗师,二者近18年的渊源似乎错付。11月2日,一则真功夫20件商标被裁定无效的词条,再次将两者送上了热搜,原由便是真功夫的争议商标与李小龙的肖像及经典动作几近相同,易使消费者对服务的来源等特点产生误认,因此被判定无效。从目前真功夫商标状态来看,该公司申请的所有商标中,200余枚已完成注册,70余枚为无效,此外还有多项商标状态为撤销/无效程序中,其中包括多个李小龙功夫造型图形商标。实际上,早在2010年,真功夫便被李小龙女儿李香凝起诉商标侵权,一直未有定论。直到今年8月案件开庭审理,同日被披露出争议商标予以无效宣告。如今真功夫多个商标频频被裁定无效,不能双向奔赴的商标是否终究分道扬镳呢?

多个商标被裁定无效

真功夫商标纠纷事件又有了新进展。11月2日,一话题登上热搜,事由便是一则裁定书。北京商报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披露的关于第8852153号“真功夫KfDiv4006-927-927及图”商标无效宣告请求裁定书了解到,该争议商标与李小龙的肖像及经典动作几近相同,作为商标使用在核定服务上,易使消费者对服务的来源等特点产生误认。同时,争议商标自身不含有会对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负面影响的要素。裁定争议商标予以无效宣告。

根据被裁定无效的商标来看,这些商标图形部分是酷似李小龙的肖像和经典动作,且均是在商标有效期内。以“真功夫及图”(注册号:3999537)为例,该商标为真功夫于2004年申请注册的第43类“餐厅”等服务商标,专用权期限原为2017年2月21日至2027年2月20日。

不过,天眼查显示,真功夫所属的广州市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拥有340余个商标申请信息,其中200余个商标已完成注册,撤销/无效宣告申请审查中60余个,这其中均包含了李小龙功夫造型图形商标,涉及国际分类中的食品、餐饮住宿、服装鞋帽、健身器材等。从目前来看,依旧存在有效的李小龙功夫造型图形商标。

同时,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真功夫多个社交平台的头像上依旧是李小龙功夫造型图形,线下门店的LOGO也并未改变。对此,北京商报记者联系真功夫,截至目前并未给出回应。

存在商标无法使用风险

其实,早在2010年李香凝就针对真功夫商标侵权问题进行起诉,当时对媒体表示,“真功夫”使用酷似李小龙形象作为商标会让公众误认为李小龙成了品牌代言人。在2023年12月,被李香凝担任法人代表的BLEi,LLC(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起诉索赔2.1亿元。当时真功夫回应表示很疑惑,称已经用了15年没被判侵权。

品牌使用18年,纠葛12年,如今仍未敲槌定音。从目前来看,该商标侵权事件仍未给真功夫带来实质上的影响,品牌仍然在照常使用,并依旧拥有多个有效的李小龙功夫造型图形商标。双方似乎都在等待最终法院的判决。今年8月25日,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诉上海真功夫快餐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市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广州真功夫快餐连锁管理有限公司一案开庭,案由为一般人格权纠纷,目前该案尚未宣判。

而据相关媒体报道,真功夫相关负责人称,被宣告无效的20个“老的”真功夫商标是否违反《商标法》及其他争议,“有待上海法院判”。

关于目前真功夫相关商标的使用权,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秋亮表示,现在拥有的商标还是有效的,但是商标有效并不代表必然不构成侵权,还要看法院最终如何认定。如果产生侵权行为,判决生效之日立即停止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注册商标被无效宣告后,其注册商标专用权视为自始不存在。而对注册商标被宣告无效前的使用行为的侵权认定,应考虑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恶意。

在业内人士看来,真功夫面临侵权商标无法使用的风险,从企业发展角度,需要做好两手准备,以备不时之需。虽然该事件会给品牌带来一定影响,但是餐饮企业的长久发展还是取决于产品品质本身,仍要保证产品口碑。

北京商报记者郭缤璐

20件酷似李小龙商标被裁定无效,真功夫失去“真功夫”

文程靓

编辑杨洁

老牌中式快餐真功夫又回到了公众视野中。这次是因为其与“李小龙”的纠葛。

11月2日,“真功夫20件商标被裁定无效”话题登上热搜。此前,据中国商标网显示,国家知识产权局裁定广州市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有20件商标“无效”,于8月25日出具“无效宣告请求裁定书”。被裁定无效的图形商标,均酷似李小龙的肖像及经典动作。

从2004年起创立“真功夫”品牌,通过一批酷似李小龙的肖像及经典动作的商标,真功夫打响了其中式快餐的名号。不过,时隔18年,在中式快餐这个领域里已经涌现出了不少新兴品牌,乡村基、老乡鸡和老娘舅等竞争对手也相继进军资本市场,争夺“中式快餐第一股”,深陷商标纠纷的真功夫却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光。

商标被裁无效一纸裁定书让真功夫与“李小龙”的十二年纠葛有了新的进展。

中国商标网显示,根据裁定书,依照2001年《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2023年《商标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三款和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真功夫注册的“真功夫及图(注册号:3999537)”“真功夫(注册号:6895149)”“真功夫功夫送(注册号:8852152)”等20件图形商标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无效。

但这些被裁定无效的商标均还是在商标的有效期内。以“真功夫及图(注册号:3999537)”为例,该商标为真功夫于2004年申请注册的第43类“餐厅”等服务商标,专用权期限原为2017年2月21日至2027年2月20日。

“根据《商标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宣告无效的注册商标,由商标局予以公告,该注册商标专用权视为自始即不存在。”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表示。

实际上,从2010年起,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就开始着手处理国内李小龙商标侵权事宜,而真功夫也被纳入其中。2023年12月,李香凝担任法人代表的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向上海二中院起诉真功夫,并要求其赔偿2.1亿元及维权合理开支8.8万元。

对此,真功夫还曾回应称,时隔多年后被起诉很疑惑,真功夫系列商标是由公司申请、国家商标局严格审查后授权的,并且已经被使用了15年。

不过,真功夫也并非毫不知情。在2004年,真功夫进行知识产权登记时,在备注信息中曾点明“真功夫图形”内容包括李小龙功夫造型图案。彼时,还有报道声称创始人蔡达标拒绝了营销策划机构给出的与李小龙后人取得授权的建议。

今年8月25日,在真功夫收到“无效宣告请求裁定书”的同时,起诉案开庭,案由为一般人格权纠纷,截至目前尚未宣判。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指出,由于真功夫使用的卡通形象与李小龙经典的武术动作相似,外观上能体现李小龙的个人特征,具有一定的可识别性,而且“真功夫”名称也很容易联想到李小龙本人,因此存在被认定为侵犯肖像权的风险。

“《民法典》明确规定,肖像权属于人格权的一种,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死者的肖像权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孟博说。

付建表示,如果败诉除了面临巨额赔偿以外,还必须下架涉及该商标的所有商品和广告。现有的商标无效裁定可以作为判决的参考,案件能否胜诉取决于提交相关证据的说服力。”

真功夫的“功夫”何在公开资料显示,真功夫的前身为开在广州东莞的“双种子”蒸品餐厅。伴随品牌的发展,走出广州的扩张需求越来越强烈,创始人潘宇海不仅邀请了自己的姐姐潘敏峰和姐夫蔡达标加入初创团队,还请来了当时业内知名的营销策划专家叶茂中重新设计品牌及相关形象。

几番商议后,“真功夫”及“功夫龙”的人物形象落定,以主营蒸品为特色的中式快餐开始走向全国。据悉,2004年至2006年,真功夫始终保持着年均55%的增长速度,还一度朝着成为“全球中式快餐第一品牌”的目标前进,线下门店常与麦当劳和肯德基“对打”。

2007年,真功夫收获了今日资本和中山联动两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品牌估值高达50亿元。然而,令人唏嘘的是,知名风投的加盟并没有圆真功夫的上市梦,反而成为了它急转直下的拐点,真功夫开始陷入了长时间的内斗风波。

据了解,在2006年9月,蔡达标和潘敏峰协议离婚,为争取子女抚养权,潘敏峰让渡了自己25%的股权给蔡达标,蔡达标也因此获得了和潘宇海对等的50%股权。加之后来的投资,时任董事长的蔡达标开始了“去家族化”的公司重组。

2009年,蔡潘之争进入白热化;2011年4月,潘敏峰首次公开声讨蔡达标,将真功夫内斗公之于众。2013年12月,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认定蔡达标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两项罪名成立,判处其有期徒刑14年,没收个人财产100万元。

有报道称,直到2023年,与真功夫内斗相关的诉讼案也还在继续。不过,在蔡潘两家争得你死我活的日子里,国内的中式快餐也开始飞速发展。据ZAKER报道,目前真功夫旗下门店数量仅有500余家,而截至2023年9月30日,乡村基拥有1145家直营门店;截至2023年12月31日,老乡鸡拥有1073家门店。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真功夫也开始加入预制菜的赛道。其线下堂食的经典菜式,像广式风味的冬菇蒸鸡腿、冬菇肉饼,鱼香茄子和酸菜卤肉等都有相应的预制菜进行线上售卖。

虽然预制菜领域被不少业内人士视为拥有巨大增长机会的蓝海,但目前在我国,现存的、与预制菜相关的已有6.6万家,其中还不乏海底捞和西贝等企业入局。预制菜业务能否让真功夫重新找回功夫,现在看来似乎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形似李小龙,真功夫20个商标被判无效,高达400万的logo设计费要打水漂?

真功夫上的到底是不是李小龙?这个在很多人心中持续了十多年的疑问,似乎就要有答案了。

11月2日,成为热搜话题。原因是今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对真功夫系列商标宣告无效,而这份裁定文书近日在中国商标网上进行了公开。

裁定文书显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对20件真功夫系列商标作出无效宣告裁定。20件商标中,申请注册最早的始于2004年,最晚的截止到2010年。中国商标网显示,这20件商标均与李小龙形象及其经典动作类似,其中包括图形商标及图片和文字组合商标。

部分被宣告无效的真功夫商标

国家知识产权局认为,真功夫系列商标均违反了《商标法》,李小龙是一代武术宗师,中国功夫首位全球推广者,好莱坞的首位华人主角,被誉为“功夫之王”,在争议商标申请注册之前,李小龙已是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争议商标与李小龙的肖像及经典动作几近相同,作为商标使用在核定服务上,易使消费者对服务的来源等特点产生误认。依据《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争议商标予以无效宣告。

公开资料显示,真功夫前身为“168蒸品快餐店”,后更名“双种子”。创始人蔡达标曾斥资400万元设计公司的品牌,最终确定了酷似李小龙的经典动作形象,这之后,蔡达标的餐饮事业便飞速发展。

李小龙之女李香凝早在2010年起就开始对李小龙的形象进行维权。也是在这一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发出正式复函,支持李小龙及其英文姓名BL开发利用的权利应当归其继承人所有。

2023年,由李香凝担任法人的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起诉上海真功夫快餐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市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广州真功夫快餐连锁管理有限公司,要求停止使用李小龙形象作为商标,并索赔2.1亿元。由此拉开了真功夫商标纠葛的序幕。

当时,真功夫曾对此案公开回应称,其系列商标是由公司申请、国家商标局严格审查后授权的,并且已经被使用了15年。虽然对于商标是否侵权多年前也曾有过争议,但一直没有行政或司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提起诉讼前的2016年,真功夫曾经更新过门店及微博头像。新版形象仍身着黄色上衣,做出武打动作,但脸部线条进行了模糊处理。

对此,有法律界人士表示,更换的与李小龙的经典武术动作相似,外观上也体现了李小龙的个人特征,具有一定的可识别性,而且真功夫名称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李小龙,仍然存在被认定为侵犯肖像权的风险。

2023年9月,李小龙文化信息咨询(上海)有限责任公司对真功夫系列商标提出无效申请,该公司法人依然是李小龙之女李香凝。申请理由为,真功夫系列商标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了李小龙的经典形象,借助知名人士效应获得利益。这也是真功夫20件商标被裁定无效的起因。

天眼查显示,真功夫所属的广州市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拥有340余个商标申请信息,涉及国际分类中的食品、餐饮住宿、服装鞋帽、健身器材等,其中200余个商标已完成注册,撤销/无效宣告申请审查中的60余个,目前来看,依旧存在有效的李小龙功夫造型图形商标。

真功夫新浪微博目前使用的头像

对于国家知识产权的裁定,真功夫方面于11月2日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时回应称,为适应新一代消费者对于时尚、个性化的需求,真功夫于2015年至2016年进行了品牌升级,逐步全面使用了新。国家知识产权局对20件老商标宣告无效,对真功夫的运营不会产生影响。

同时,真功夫方面还表示,因无效宣告申请人李小龙公司已向上海法院提起诉讼,至于被宣告无效的20件老真功夫商标是否违反《商标法》第10.1.7条款及其他争议,有待上海法院裁判。

在案件尚未有定论的情况下,国家知识产权局对20件真功夫系列商标宣告无效,或许预示着案件的走向。

有律师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处理行为是行政行为,涉案的商标撤销以后就不再享有商标权。法院是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是依据事实、法律和证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行政处理会对司法案件产生影响。本案认定的难度在于真功夫使用的是否为李小龙的个人形象,以及该形象是否具有可识别性。如果符合侵犯商标权的构成要件,即便商标已被核准使用了十多年,也会被判侵权。

-END-

文字|张天元

编辑|孔瑶瑶

(部分内容综合新京报贝壳财经、新黄河客户端)

图片来源|北京商报、中国商标网截图、真功夫官微、网络(侵删)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