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牛肉火锅加盟店

本文目录

在社区开牛肉集合店,“牛大吉”获得亿元新融资

记者吴容

编辑牙韩翔

近日,牛肉社区新零售品牌“牛大吉”完成1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深熊资本领投,险峰长青跟投,春涧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融资主要用于品牌后续供应链建设和数字化建设。据天眼查APP显示,牛大吉曾在2023年和2023年分别获得P-A轮和A轮投资。

牛大吉成立于2023年,品牌所属公司为深圳吉丫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深圳。作为一个社区牛肉集合店品牌,牛大吉的特别之处在于,将门店开在居民楼集中的社区周边,销售鲜牛肉、鲜牛肉预制菜品、鲜牛肉制作零食和熟食等,并宣称采用从牧场到社区直连的模式,以保证当天凌晨牛肉新鲜现宰2小时到店。

目前,牛大吉开出的100多家店均为自营,集中在深圳(广州区域门店尚在筹备当中),并且计划到2023年门店数量将达到1000家。

从门店业态来看,牛大吉现有1.0和2.0两种版本门店,前者以售卖生鲜牛肉为主,按照牛肉部位进行了分割,包括牛腩、牛柳、吊龙、三化腱、五花腱、腱子肉、雪花肉、胸口油等;后者在生鲜牛肉的基础上,新增了牛肉相关的熟食饭菜和茶饮等。

牛大吉创始人吴海金观察发现,对不少年轻消费者来说,从采购到烹饪牛肉等环节会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出于便利性考虑,他们推出了牛肉相关熟食,其中现卤牛肉、咖喱牛肉菠萝包、现烤牛干巴、广式牛杂杯是店内的明星产品。目前,2.0门店有30多家,按照计划,剩下的1.0门店也将全部升级。

除了到店自提外,牛大吉还开发了小程序提供外送服务。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80年代至2023年,中国牛肉产量从26.9万吨一路飙涨,到2023年年产量已经达到了698万吨。

不过,高涨的需求背后,牛肉行业的上下游仍然较为分散,上游多以中小牧场为主,中间通过贸易商、牛贩子进行流通,零售端的销售基本上仍集中在商超、菜市场等原始渠道。这也是牛大吉切入牛肉赛道创业的主要原因,吴海金认为,牛肉行业规模足够大,但是上下两端都没有巨头的出现,这意味着,互联网化机会也较大。

潮汕人喜爱吃牛肉,聚集了不少潮汕人的深圳,不仅诞生了八合里海记等一众牛肉火锅,也成为了牛大吉这样的牛肉集合店的创业首选地。公开消息显示,深圳常住人口已超过1300万,至2014年,深圳的潮汕人口达到300万之多,占据了当年全部人口的八分之一。

之所以选择在社区开店,吴海金解释原因称,社区距离消费者最近,只有触达到消费者,才能驱动他们购买;社区租金成本低、点位多,相比在商场开店数量受到限制,中国南方的商品房小区超过10万个,在社区开店的天花板较高。

这一模式正逐渐被市场验证。按牛大吉披露的数据,目前,在中国南方的一二三线城市,每一个超过2000户的商品房小区,可以开设一家面积大概70平米-80平米的牛大吉。从门店收益来看,坪效约为7000-8000元/月,产品平均毛利率50%,2.0门店一年收入在400万至700万元。

不过牛大吉也并非没有隐忧。

竞争是始终无法绕开的话题。开在社区周边的牛大吉,可能也无法逃开与当地已有的菜市场、社区生鲜店如钱大妈等业态的竞争。在社区,除了白领,消费人群多为变为家庭主妇、大爷大妈等客群,相较而言,他们对价格敏感度较高,客单价也更低,货比几家后不一定牛大吉会在长期消费。

以广州体育东路菜市场为例,界面新闻留意到,市场内并不缺乏专门售卖鲜牛肉、牛腩及牛肉丸等牛肉周边产品的档口,价格每斤50元-85元不等。相比之下,牛大吉的牛肉产品单价较高,每斤价格区间为55元-118元。

加速开店之后,牛大吉也需要面对供应链带来的新挑战。

将店在华南当地扩张也许容易实现,但快速扩张到多地之后,意味着对供应链密度提出更高要求,牛肉需要空运,中途要冷冻运输,难以确保“从牧场到社区直连、现宰2小时到店”这一核心卖点,即使运过来,很难达到口感鲜美的要求,消费者很难持续复购,同时,也意味着成本会加大。另外,对单一食材依赖性极强的生鲜门店,除了可能遭遇供应链问题,也容易造成盈利点单一的弊端。

开业即爆店的牛肉火锅大佬!30+个包厢任你挑

汕头「牛肉火锅界」黑马

终于来了,龙湖首店

/

✔️牛肉火锅界排队王

✔️刚开业就被挤爆门槛

✔️内设大型免费停车场

潮味新聚点

-专业级别“庖丁解牛”-

潮汕作为中华美食的代表地之一,以美食家蔡澜说过的“食在广州,味在潮汕”而闻名,而牛肉火锅则是潮汕美味之代表了!

源浩鲜活牛肉火锅城自开业都是明档现切、新鲜可见,从原材料上就一直都是优中选优。每日新鲜现宰的牛肉,清晨刚到店师傅就忙碌着“解牛”了!

9年经验老道的持刀师傅,将新鲜牛肉的每一片都切得薄厚均匀,三下五除二就能在几秒内切完一碟。从宰杀场到明档再到盘子,每一步都争分夺秒,最大限度减少了水分的流失,在盘子里任凭你如何旋转都不会滑落!

每一头牛仅出肉37%

-黄金时间涮出经典美味-

以稀缺和昂贵做代名词的五花趾三花趾,每日限量供应,来晚的只能抱歉了。在这十余种牛肉火锅的食材里,当属它瘦肉最多,筋脉也最盛。

///

三起三落之后,薄至1的肉片在沸腾的锅中闪亮登场!从牛腿腱子肉里分解出来的五花趾和三花趾,出肉量仅为千分之一。爽脆韧劲伴随着沙茶酱在口腔中漫延开来,味蕾得到大大的满足!

1

//

/

相比较五花趾和三花趾的弹韧,雪花更加嫩滑,入口即化,牛脂香味从舌尖蔓延至舌根!脂肪分布均匀,如雪花般诱人!

如果偏爱肥嫩油脂更重的口感,那么选择肥胼绝不会出错!浓郁的脂香与细腻的瘦肉相辅相成,鲜嫩中不失肥润,越嚼越迷人!

在潮汕吃牛肉火锅不吃牛肉丸,相当于白来!肉丸弹牙劲道,一口咬下去汁水瞬间在嘴里爆发出来!

//

五香酱牛肉都是精选的牛腱子肉,经过腌制风干,变得色泽厚重,肉感丰盈风干的五香牛肉搭配特制的南姜醋口味独特,劲道又爽口!

/

秘制牛肉饺子全部用的都是新鲜的嫩肉,没有用边角料!用筷子轻轻戳破,满满的汁水溢出,一个入嘴,满满的牛肉香味简直美味!

汕头首店,就在龙湖区

-藏再深也阻挡不了老饕的嗅觉-

信息汕头首家门店就选择在了龙湖区,店内干净整洁,温暖的灯光,简约的装潢,还带着属于潮汕地区的独特味道。

30+个包厢任你畅吃畅饮,大包厢还配备茶几以及功夫茶具,一人一炉,大转盘任夹。内设大型免费停车场,再也不用担心吃个饭还要顾着挪车啦!在连绵的阴雨天气里,约上三五好友来此吃上一顿热乎乎的牛肉火锅,简直不要太舒服了!

全国牛肉火锅TOP 10出炉:持续细分、去潮汕化......

本期看点:

1、全国牛肉火锅TOP10出炉

2、牛肉火锅正在加速洗牌

3、牛肉火锅的3个趋势

第1122期

文张冬亚飞

全国牛肉火锅TOP10出炉

近年来,国内牛肉火锅市场不断成长,2023年市场规模达626亿元,已成为仅次于川渝火锅的第二大品类。

目前,牛肉火锅已衍生出潮汕牛肉火锅、贵州黄牛肉火锅、牛杂火锅/煲、牛腩火锅、日式和牛火锅等多种细分品类,深受消费者欢迎。

火锅餐见数据研究院根据门店数、好评率、口碑、公域平台曝光量等多个维度,得出各牛肉火锅品牌的“餐见指数”,并按照指数大小评选出“中国牛肉火锅影响力排行榜TOP10”,如图。

从该榜单可以发现,牛肉火锅TOP10呈现出三大特点。

牛肉火锅百花齐放

在大众印象中,一提到牛肉火锅,首先想到的就是潮汕牛肉火锅,但实际上,潮汕派中门店数量超百家的品牌极少,很多只是50家甚至更少的区域性品牌。

反而是牛腩、牛杂、牛排、牛肉涮烤一体,甚至日式和牛火锅,已经悄然跑出多个细分品类的头部,在牛肉火锅赛道中疯狂掘金。

TOP10中,潮汕牛肉火锅有两家上榜,分别是排名第一的八合里和排名第三的左庭右院。牛腩火锅也有两家,分别是下江腩(第二)和三不牛腩(第六)。

主打涮烤一体的潮牛道、日式火锅一绪和牛寿喜烧、牛排火锅爸爸炒料和叉图、牛杂火锅古乐牛香、牛骨火锅锅房破店·暴走牛骨,也都榜上有名。

牛肉火锅正在“去潮汕化”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八合里牛肉火锅曾用名是“八合里海记潮汕牛肉火锅”,改名后,“海记”和“潮汕”都不见了踪影。

左庭右院则虽然主打潮汕牛肉,但并未在品牌名中做体现,而是以“鲜牛肉”代替。

一些后起之秀,如重庆的庖丁家牛肆,虽与潮汕牛肉火锅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它以“鲜牛肉”、“贵州黄牛肉”、“水煮牛排”为卖点,在西南地区闯出了一番天地。

“牛肉火锅+”愈演愈烈

牛肉火锅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开始跨界做加法,西式的煎烤牛排、日式和牛肉、海鲜类产品、麻辣锅底等都在被借鉴。

豆捞坊推出了牛油麻辣锅底、牛人李推出了包含牛油、菌汤、麻辣牛杂的三味锅,打破了潮汕牛肉火锅传统的骨汤涮肉吃法,吸引了许多爱吃辣的消费者。

▲豆捞坊骨汤+牛油麻辣锅底

牛肉火锅现状分析

牛肉涨价,行业加速洗牌

据《2023中国火锅大数据报告》,2023年,我国国内牛肉市场价呈上涨趋势,已从1月份的38.61元/斤增长至12月的38.9元/斤。另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3年3月,国内牛肉市场价已经涨至39元/斤。

与此同时,国外进口牛肉均价也不断上涨,已从2023年1月的15.06元/斤增长至2023年12月的19.94元/斤。

国产及进口牛肉的涨价,加剧了牛肉火锅赛道的洗牌,竞争越发激烈,这从榜单TOP10中五花八门的细分品类也可见一斑。

消费需求多元化

随着火锅市场各种品类的层出不穷,顾客对牛肉火锅的需求也逐渐多元化,一些牛肉火锅店开始上新牛杂锅、牛骨锅、老坛酸菜锅等。

一些餐厅为了满足高端客群,则主打和牛锅、牛肉海鲜锅等,像一绪和牛寿喜烧,客单价达到195元;德天肥牛海鲜火锅,则达到156元。

另一方面,由于成本和顾客认知的原因,一些牛肉火锅店则直接在招牌上拿下“牛肉”二字,以其他品类替代,在下沉市场也过得风生水起,像下江腩牛腩火锅、叉图牛排火锅,下沉市场门店数均占到70%以上。

地域优势凸显

市场的乱斗和洗牌,使得诸神归位,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让火锅人逐渐建立文化自信,开始深挖地域优势。

像牛一份耙牛肉、牛好牛卤味牛肉火锅、内当家豆花牛肉、牛点点牛四川特色豆花牛肉,主打卤味牛肉、豆花牛肉,借的就是川渝地域之力;

像贵州黄牛肉火锅、牛缘村贵州黄牛肉火锅,打的是贵州牛优势;

再如藏牦牛火锅、三牦记·很牛的牦牛肉,则是主打青藏高原的地域优势。

这种地域特色明显的品类,认知范围广,省去不少市场教育成本。

▲牦牛火锅

牛肉火锅的3个趋势

1、品类更细分

前文已述,现在牛肉火锅的分化令人眼花缭乱,不仅有牛杂、牛腩、牛排、牛骨、筋头巴道这种以“牛食材”为主打的品类,还区分了地域(贵州黄牛肉、牦牛肉)和形式(牛物·生切牛肉打边炉、一绪和牛寿喜烧),而且还诞生了各种“牛肉火锅+”(旱蒸牛肉主题餐厅、肴庄全牛酒馆火锅)。

未来,牛肉火锅仍会继续分化,将会从地域、食材、形式上再细分。

▲旱蒸牛肉

2、客单价呈两极分化

由于成本和价格问题,之前的牛肉火锅店多开在一二线、新一线等城市。

但随着竞争加剧,一些小品牌或无供应链优势的餐厅就会被挤压,层层递减,直到下沉市场。

受限成本,商家不得不做出改头换面的准备,更换聚焦品类,以适应下沉市场的客单价,当然,也有一开始就扎根下沉市场的品牌,做得也很不错。

像牛一锅、牛一厨筋头巴脑锅、半城外牛杂火锅,客单价多在60元左右,也都主攻下沉市场,生意都挺好。

▲牛一厨筋头巴脑锅

有下沉自然有上升,前文已述,一部分牛肉火锅品牌则直奔高端而去,继而行业客单价也会完成重组和分化。

当然,这不是第一次分化,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未来仍会继续两极分化。

3、供应链品类更丰富

牛肉供应链的不成熟、不完善,是限制品牌扩张、甚至闭店的“元凶”——一头500斤的牛,可涮火锅的部分最多三成,也就是150斤左右,能做成牛肉丸的部分也就六七成,而且用量大,供给小。

不过,目前根据牛肉火锅的分化来看,牛腩、牛排、筋头巴脑,甚至牛骨、牛尾都可入锅,一条牛也被开发到极致,相较之前,供应链的压力会小很多。

未来的供应链也会更细分、丰富,比如专做牛骨供应链、专做牛腩供应链等。

写在最后

根据《2023中国火锅大数据报告》,牛肉是火锅店点单率第一的菜品,牛肉火锅乃至牛肉制品,都因其健康、养生、低脂深受大众喜欢,这也是当年潮汕牛肉火锅风行的主因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洗牌和重组,牛肉火锅终于从潮汕,走到了百花齐放的新境地。

[END]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