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跑出大连锁,中餐多品类爆发!2023中国餐饮加盟榜TOP100发布
5月11日,CCFA新消费论坛——2023中国连锁餐饮峰会在长沙举行。会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简称CCFA)联合美团打造的“2023中国餐饮加盟榜TOP100”正式发布,蜜雪冰城、汉堡王、书亦烧仙草等100个餐饮品牌上榜。双方共同编撰的《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2023》也于当日亮相。
2023年是CCFA与美团第三年联合推出餐饮加盟榜,榜单以美团大数据为基础,从品牌实力、加盟门店经营情况、消费者认可度三大维度对七大餐饮品类的加盟品牌进行评估,旨在为餐饮创业者和投资者提供投资参考与决策辅助。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洪涛表示:“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餐饮连锁化、规模化发展的进程,食品安全乃至企业整体运营与管理的数字化程度加速提高。我们希望通过榜单和行业白皮书,为餐饮创业者提供更多参考维度,推动中国餐饮连锁加盟市场健康发展。“
餐饮业快步走向万店时代,谋求创新发展成刚需
2023年,中国连锁餐饮市场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白皮书显示,中国餐饮连锁市场的连锁化率从2023年的13.3%提升至15.0%,万店以上规模连锁加盟门店数三年占比翻倍,中国餐饮业正在快步走向万店时代。不过,相较于美国50%的餐饮连锁化率,中国餐饮连锁市场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白皮书进一步指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带来了更加聚集的消费人群与更高的消费力;同时,疫情下消费者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对于合规意识更强、拥有更稳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的连锁品牌表现出明显的选择倾向,这些都为餐饮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优质土壤。如何通过创新发展实现持续生长,成为餐饮企业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
小店跑出大连锁,中餐多品类爆发
街头巷尾的各式餐饮小店,既是城市人情味和烟火气的重要展现,也彰显着城市的地域文化和经济活力。2023年7月,商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小店经济推进行动的通知》,进一步为餐饮小店的发展注入了政策动力。
事实上,小店也是2023年最受欢迎的开店模式。榜单显示,单店投资额在20-50万的小型店铺类型较2023年同比上涨33.3%,较2023年上涨68.4%,成为最吸引加盟投资者的单店初始投资区间。
小店经营相对较小的店铺面积、租金负担与人力成本,更适合小吃快餐与饮品入驻,同时快餐小吃与饮品还具备单价亲民、产品及服务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可复制性强等优势,有利于实现快速的连锁化与规模化,“小店”也能跑出“大连锁”。白皮书显示,连锁门店品类分布中,小吃快餐门店数占比近50%,稳居门店数榜首;饮品门店位居第二位,占比超过10%。值得一提的是,饮品品类的连锁化率连续三年保持高位,截至2023年,该品类连锁化率已达36.8%。
疫情也在客观上凝聚了国民的文化向心力,随着文化认同的提升,中式餐饮受到更多的认可与欢迎,展示出更好的抗风险能力,门店增速保持平稳发展。白皮书显示,2023餐饮企业连锁化率同比增幅前十品类中,中餐占据了六成以上,其中北京菜以17.7%的涨幅位居第一。同时,中餐品类也加速朝着“品质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迈进。
连锁品牌角逐下沉市场,数字化成趋势
2023年,三线及以下城市连锁门店虽然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但保持着可观的增速,发展空间值得期待,这意味着下沉市场成为巨头加速布局的新战场。白皮书显示,2023年品牌下沉更加凶猛:蜜雪冰城、七分甜、沪上阿姨等大举进军二三线城市;国内快餐品牌快速崛起,老乡鸡于2023年初正式开放加盟,力图实现规模化复制和快速扩张。
“下沉化”的另一表现是,特许经营中心由上海向其他省市扩散。榜单显示,2023年上榜企业注册在辽宁、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市的数量均同比增加,江苏、广东最为突出。
需要指出的是,经历2023年疫情的洗礼,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意识到线上化、数字化经营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资本对餐饮项目有了更多的期待,餐饮连锁拥抱资本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更加充沛的动能。
美团到店餐饮事业部总经理王毅明表示:“餐饮行业连锁加盟模式的探索是一件需要长期有耐心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优质连锁品牌将自身积累的品牌势能、成熟管理模式、供应链能力等赋能给餐饮创业者和小微商户,促进餐饮业的繁荣。美团也非常愿意为这些餐饮品牌和餐饮从业者们提供支持。”
作者:何易
编辑:周辰
餐饮行业“特许加盟”的避坑宝典来了
餐饮行业“特许加盟”的避坑宝典来了!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孙金云带领研究团队经过半年时间的定量研究,今天发布了基于46万家餐饮加盟店的数据分析报告。
近年来餐饮品牌的门店数量通过特许加盟的方式,有了明显的跃升。经过十余年来的发展,市场上也已经出现了绝味鸭脖、正新鸡排、蜜雪冰城等诸多大规模发展的餐饮品牌,他们拥有了较高的品牌价值、广泛的社会知名度,覆盖着遍及全国的经营区域,而以“特许加盟”为手段的连锁化经营则成为这些餐饮企业由小、乱、散向大规模发展的重要路径。不过,从连锁化率来看,我国的餐饮连锁在中长期还存在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孙金云表示,我们的研究通过对门店在20家以上,相对头部的1000多个餐饮品牌、遍布全国的46万余家门店的定量研究,结合文献研究、调查、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发现在餐饮加盟模式中存在八个常见的误区,容易让新加盟者迷失方向。
误区一:低报预估投资额
项目投资额,是对加盟者决策影响最大的考虑因素之一。对于大众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加盟者可以通过公开报道、行业报告或企业年报等方式找到详实的第三方资料来作为自己的投资决策依据;然而,面对非知名品牌,其加盟成本、利润等数据则主要来自品牌方,加盟者无法通过第三方验证,甚至全听品牌方的“忽悠”。为了实现快速扩张,非知名品牌方有可能虚报核心指标,从而诱导他人加盟。
通过实地访谈、调研得知,品牌方低报初期投资额的具体方式包括降低采购档次预估、漏算必要科目等。
误区二:被高估的毛利率
基础毛利率,是另一个对加盟者决策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调研显示,各特许加盟餐饮品牌的预估毛利率在35%至80%之间,而实际测算的基础毛利率在35%至75%之间,市场中存在一定的品牌方高报毛利率的现象。
误区三:扭曲的投资回报周期
对于那些缺乏餐饮行业经验的投资者,他们在投资初期最关注的就是投资回报,通常会用投资回收期来判断。然而,这样的预测事实上与投资金额和利润率这两个变量相关,通过分析发现,正是通过对后两个变量提供信息的扭曲导致真实的投资回收期与前期得到的承诺大相径庭。
误区四:高企的加盟费
餐饮行业加盟者支付的第一笔资金——加盟费,是加盟者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加盟费是品牌持有人将企业品牌的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包括发明、专利、商标、版权)、组织管理资产、市场资产和人力资产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加盟商使用,加盟商按合同规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从事业务活动,并向品牌持有人支付的费用。
加盟费一般包括品牌使用费、履约保证金、品牌管理费和首批进货费。其中履约保证金类似押金,是品牌方为确保加盟方履行特许经营合同,要求加盟方交付一定的资金,这部分费用到合同期满后,在加盟方没有违约行为、没有其他欠款的前提下,特许方应无息退还给加盟方的费用。
误区五:经营年份越长关店率越高
国家商务部于2012年2月1日起施行的《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是政府对餐饮加盟行业的主要监管依据,其要求开展特许加盟经营活动的企业要进行备案及信息披露——如实披露品牌经营现状、连锁布局、经营资源(商标专利等)、投资测算等重要信息。在商务部进行特许经营备案的品牌才称得上是合规的加盟品牌,且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经营的政策风险。
研究发现,品牌的备案率与门店规模、品牌成立年限呈正相关关系。企业经营的年份越长,关店的可能性越高,关店率也越高。随着年份增加,品牌的平均关店率(无论是否备案)呈整体上升趋势。
误区六:“大品牌”未必“强”
长久经营一个餐饮品牌,是开放加盟好呢,还是不开放加盟好?对此,研究团队针对样本库中的品牌是否开放加盟与关店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开放加盟的品牌店铺关店率更高。针对潜在加盟者,在选择品牌时,往往容易对那些门店数量多、开业时间长、省份分布广的品牌格外青睐,但实际上,那样的品牌未见得是最安全的。
误区七:泛滥的山寨品牌
蜜海冰雪、蜜雪冰程、雪王之城、冰雪城堡、奈雪冰城、蜜雪の茶……令人眼花缭乱的奶茶店,是李逵还是李鬼?这些名字中似乎都带有“雪”、“冰”和“城”的奶茶品牌,几乎都是在蹭正品“蜜雪冰城”的品牌热度和流量。
知名餐饮品牌被山寨的事例屡见不鲜、屡禁不止,不仅让加盟商上当受骗利益受损,更是让餐饮品牌方声誉受损、被他人渔利。
通过模仿原创品牌的品牌标识、抄袭产品并通过特许经营从规模上快速反超的商业行为一旦泛滥,会对企业创新积极性带来打击,对行业产生负面效应,还有可能逼迫原创企业防御式迅速扩张,放弃对卓越品控、稳健经营的追求,侵害消费者权益。而加盟者如果加盟了“山寨品牌”,其被特许人的合法权益也很难得到保障。
误区八:被误导的流量
近年来,骗取小白投资者的“套路加盟”层出不穷。通过调研这些案件发现,加盟者受骗的最主要渠道之一便是导向不明的“招商加盟”网站。
研究发现,招商网站上吸引意向加盟者点击弹窗、咨询加盟的引流信息五花八门,那些引导话术也有一些常见的套路,但下来,无非只有两种目的,一是套取个人信息,二是增强信心。
作者:唐玮婕
编辑:朱伟
明星餐饮屡陷风波背后:陈赫、郑恺等已退出,加盟店乱象频发
近期,“贤合庄加盟商无力经营集体维权”“陈赫退出福建贤合庄股东”等话题接连登上微博热搜,6月11日,已退股的陈赫发文称“仍以创始人身份与加盟商同进退”,但该说明未能平息外界质疑。
南都记者留意到,近年来,不少明星纷纷以“联合创始人”身份涉足餐饮行业,为品牌迅速打响知名度。除了陈赫的“贤合庄”,还包括郑恺“火凤祥”、关晓彤“天然呆奶茶”、薛之谦“上上谦”、胡海泉“本宫的茶”等,即使加盟费用高昂也成功让不少投资者趋之若鹜。
仅仅数年,多个明星餐饮品牌先后陷入食品安全、加盟商维权等风波,随后明星们纷纷退股,留下“一地鸡毛”。
陈赫、郑恺等先后退出自创餐饮品牌
5月12日,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福建贤合庄背后公司之一——福建省贤合庄餐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更名为福建省贤合庄餐饮有限公司,同时,陈赫持股近4成的福建贤合庄品牌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退出股东行列,标志着陈赫与福建贤合庄再无股权关系。
这是陈赫创建贤合庄品牌的第7年。2015年5月,陈赫与合伙人朱桢、叶一茜高调创建火锅品牌贤合庄,彼时,贤合庄有新门店开业,三人常集体现身为门店剪彩,并曾邀请黄磊、沈腾、何炅、谢娜等圈内好友为品牌宣传。
在“明星效应”的强力加持下,贤合庄火锅品牌迅速打响知名度,并曾吸引了大量加盟商。据餐宝典统计,贤合庄初期门店数量一度超过800家。然而,截至2023年6月,贤合庄的门店数量已经缩减至526家。
6月8日深夜,福建贤合庄背后公司发布长篇声明称,陈赫虽创建贤合庄品牌,但原本就不是直接股东,退出是“经营发展需要”。声明还指出,网传陈赫收取“2.4亿加盟费”等系恶意造谣,称“其录制宣传视频授权贤合庄使用其形象,都未收取任何费用”。
明星涉足餐饮品牌后又退出的情况并非孤例。2023年,演员郑恺也创建火锅品牌火凤祥,随即吸引大量加盟商。然而至2023年11月,郑恺便被曝出已退出火凤祥股东之列。2012年,歌手薛之谦与朋友创立火锅品牌上上谦,并以加盟形式运营,至2023年2月2日,薛之谦退出投资人、监事,由其父亲薛良园接任。
曾多次宣传演员关晓彤为店长的奶茶加盟品牌“天然呆NATURALV”,在去年11月被曝光不给加盟商开发票、没有商业特许经营许可证等情况,并于今年3月30日被立案调查。随后天然呆公司发布声明称,关晓彤并未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工作,引发网友热议。
明星餐饮加盟店多次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
南都记者留意到,在明星们选择退股自家餐饮品牌前,其餐饮加盟店曾多次因食品安全等问题陷入风波。
据南都此前报道,2023年3月11日,贤合庄卤味火锅杭州一门店头顶的天花板突然掉落,砸伤正在店中吃火锅的夫妻。据悉,当时天花板的一部分砸伤妻子头部和手部,天花板的另一部分掉进汤锅中,汤锅激起的汤汁烫伤丈夫的脸部。事件随后在网络发酵。同年4月11日,贤合庄官方微博对此发布致歉声明称,已和顾客达成和解并在全国门店开展安全隐患全面排查。
2023年7月,郑恺创立的“火凤祥”品牌火锅店刚开业就被指出抄袭其他店铺的装修风格,随后,“火凤祥”发文承认自己店内的多处设计风格和理念抄袭了另一家火锅店,并郑重道歉,双方达成和解。
2023年8月,有视频博主暗访了“火凤祥”一家连锁火锅店,曝光该店将变质发臭的黄喉冲水后祛除异味继续售卖、生菜回收后再利用、卤汤20多天没换味道发酸等情况,随后火凤祥品牌背后公司被监管部门约谈,“火凤祥”官方微博发文道歉,并宣布将对涉事门店进行停业整顿,清除安全隐患。
2023年9月2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第33期省级食品安全抽检信息中,上海锦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消毒使用的热水杯和调料碗被抽检不合格,产品被检出大肠菌群。另外,2023年6月,上海尚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上上谦火锅南京东路步行街店)同样被检测出餐具中存在大肠菌群。
而近日,由知名歌手胡海泉间接持股并担任品牌联合创始人的茶饮品牌“本宫的茶”关联公司——广州本宫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因涉及加盟费等收入偷税超18万元,被广州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罚款9万余元。截至发稿前,胡海泉和广州本宫餐饮服务有限公司都未就该事件进行回应。
多家明星餐饮品牌陷“割韭菜”质疑
除了食品问题,多家明星餐饮店也深陷“割韭菜”质疑。去年11月初,“火凤祥”被曝遭投资人拉横幅维权,随后11月9日,郑恺持股企业退出“火凤祥”股东行列。南都记者留意到,至今“火凤祥”官网仍以郑恺做宣传,并称其为“火凤祥产品推荐官”。
2023年4月中旬,在陈赫退出福建贤合庄股东前,贤合庄多位加盟商还集体赶赴品牌总部所在地成都维权。有媒体报道称,贤合庄两年扩张了800家店,公司赚的盆满钵满,但是很多加盟商加盟开店后却处于亏本经营的状态,不少加盟商因看重陈赫等明星的知名度才进行加盟,但是公司承诺的陈赫到场宣传却没有实现,很多加盟商无力经营,质疑公司有“割韭菜”行为,选择集体维权。
6月11日,陈赫在微博发表声明称“将保持创始人的身份和所有门店的加盟商携手共进。”但该说明未能平息外界质疑。
近日,南都记者以加盟者身份咨询福建贤合庄,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介绍,开一家贤合庄火锅店需要准备约160万元费用,其中包括5万元保证金以及48万元合作加盟费用,以获得授权使用包括陈赫等人的形象宣传。
在被问及陈赫与贤合庄目前的关系时,上述负责人回应,“陈赫不算完全退出贤合庄,至今仍是贤合庄宣传推广伙伴,陈赫的形象宣传仍可在店内使用”。对于陈赫是否仍会到场站台宣传,该负责人表示“这个可能需要另谈价格”。
对于近年来不少明星纷纷涉足餐饮行业,吸引加盟商后又退股的情况,一名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坦言,明星做餐饮行业本身已是跨界,加上没有过多时间精力真正投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只能依靠其自身的光环和知名度促使餐饮品牌发展。“当其餐饮品牌面对包括食品监管等一系列冲击后,明星们自然觉得弊大于利,选择退出就成了趋利避害的选择。”
上述业内人士也希望提醒看重“明星效应”的投资者,加盟任何企业品牌前都应当擦亮双眼,对门店的经营模式、投入产出比、盈利模式、经营指标数据等做详细的了解。“加盟商其实都是创业者、投资者,其实都需要承担一定风险的,不要过分迷信明星,更不应该缺乏详细考察就盲目投资。”
采写:南都记者余毅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