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龙新开“中国小饭馆”!主打30道下饭菜,人均65元
文职业餐饮网刘妍
贾国龙功夫菜门店升级了!
取消半成品菜的零售;
取消“复热”菜品,全部变为“现做”;
人均也从100元降到了65元!
经过一年的市场检验,这次转型升级也证明,原有门店“餐饮+零售”的融合模型没有走通。
究竟新餐厅到底怎么样?新模式此次能否杀出一条路?快跟着职餐网记者一起来看看吧!
开卖“66道经典中国菜”,人均65元
贾国龙功夫菜升级开业!
近日,升级后的贾国龙功夫菜新餐厅在北京正式开业,记者一行人穿越大半个北京城,第一时间赶去探了个店。
1、旧店焕新,贾国龙功夫菜重装面世
新店是原“贾国龙功夫菜第一家店”重新装修而成,位置依然是在世纪金源的5层。
门店招牌和西贝是同款红白色,旁边还加了句“66道经典中国菜”,让人一下子就想到了此前主打“33道下饭菜”的弓长张。
店门口立着一张巨幅菜单,上面标示着餐厅各类菜品和价格,其中9.9元/份的姬松茸老鸡汤还特别放大呈现,非常醒目,给人一种性价比很高的感觉。
2、卖“66道经典中国菜”,包含下饭菜、小碗菜、主食、小吃、甜品等
进店开始点餐,记者发现,门店的菜单结构非常丰富,“66道经典中国菜”,几乎囊括了各大地方菜,包含小碗菜、下饭菜、主食、甜品等几大类。
其中有下饭菜31道,都是各地有名的菜品,像湖南辣椒炒肉、宁波黄鱼豆腐、重庆江湖毛血旺、隆江卤猪脚……都非常下饭。
6道精致小碗菜,全是各地极具特色的菜,上海本帮红烧肉、扬州清炖狮子头、台湾卤肉,还有闽南海鲜沙茶锅。
主食就更加齐全了,米饭、蒸饺、包子、汤粉/面、拌粉/面全都有,不仅有云南小锅米线、南昌牛肉拌粉、广式腊味煲仔饭、红油热面皮,南北通吃。
连最近各大餐厅非常火的宜宾燃面、成都肥肠粉也上了。
3、辣椒炒肉39元、麻婆豆腐9.9元,人均65元
在价格上,门店设定得还比较亲民。
湖南辣椒小炒肉39元,酸辣土豆丝19.9元,云南小锅米线29.9元,红油热面皮26元,米饭4元一份……,其中姬松茸老鸡汤和麻婆豆腐这两道菜都是9.9元/份。
目前点评软件上显示门店人均是65元,从门店下面的顾客用餐评价来看,基本人均也都在50元、60元左右。
记者一行三人点了三份主食、三样菜、三杯酸奶冰淇淋,也是花了不到170元。
4、取消了半成品零售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门店里已经看不到半成品菜的影子。
新增了厨房,厨房档口旁边的台子上,还摆着好几排电饭锅,正插电蒸着米饭。
记者还特意询问了店里的工作人员,问门店是否还有半成品菜在售卖,对方表示,门店已经将半成品菜彻底取消了,不过在西贝商城上面有卖。
5、菜品小份,器皿精致,大部分都是用的砂锅
在出品上,贾国龙功夫菜升级店比普通餐厅的分量都要小,大部分菜品都是用的小砂锅器皿,看起来非常精致。
6、保留了原有酸奶档口
餐厅还保留了原有的酸奶档口,卖蒙古冰酸奶和酸奶冰淇淋。
其中的蒙古冰酸奶都是用的桶装,有大份和小份,叠起来摆在门店入口处格外显眼。
酸奶宣传页上还写着“0蔗糖,只有生牛乳和乳酸菌”,买酸奶还送100蜂蜜,顾客可以选择堂食也能够外带。
7、或有意改名为“中国小饭馆”?
目前,门店招牌以及大众点评上的店名、点餐小程序名称还是“贾国龙功夫菜”,企业对外做的宣发也都是用的这个。
但是在点餐过程中,记者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发现,餐厅名称又变成了“中国小饭馆”。
而且此前,记者问询工作人员餐厅营业时间时,对方也称之为“中国小饭馆”。
“改头换面”的贾国龙功夫菜,
全新模式能否杀出一条路?
去年国庆,贾国龙功夫菜首店开业,顾客不买账,吐槽其“像飞机餐”,但这并没有挫伤贾国龙对功夫菜的野心。
今年9月初,贾国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愿意把后半生全赌在贾国龙功夫菜事业上,把自己剩下所有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这一件事上。”同时还放出豪言壮语,“功夫菜10年要做到1000亿”!
此次升级后的贾国龙功夫菜,能否成功杀出一条路呢?
1、定位升级:做介于正餐与快餐之间的“简餐”
原来的贾国龙功夫菜,卖半成品菜,更多的像是西贝在餐饮零售终端店的探索。
而升级后的新餐厅,直接跨过快餐,走的是一套“简餐”模式。
菜品精致小份,没有正餐那么正式,“调性”又比快餐高,更多的像是一个吃便饭的地方。
同时,由于产品品类全面,适合的场景多,所以人均也特别灵活。
顾客要是想吃得丰富一些,点了一份主食加下饭菜之后,再加一点小酥肉、炸鸡块这些特色小吃,饭后再来一杯酸奶冰淇淋解腻,那客单就奔着70、80元去了。
2、菜品升级:从“加热”变为“现做”
除了整体定位发生了变化,新门店和原来的门店相比,最直观的不同就是菜品出品方式从“加热”改为了“现做”。
从前的贾国龙功夫菜,没有厨房和厨师,主打“地道名菜,加热就吃”,结果一推出就遭遇口碑翻车,不少消费者吐槽其“方便食品”“像飞机餐”“收智商税”。
升级后,门店已经看不到加热食盒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餐厅厨房里面,好几位厨师在忙活,菜品端上来的时候,还冒着热气儿,有了“现做”的烟火气。
而在顾客眼里,“现做”永远比“加热”好吃。
3、人均更具性价比:从100元降到65元
产品升级的同时,餐厅的人均还比以前低了,从100元降到了65元,这让不少顾客感叹“性价比高”。
从前的贾国龙功夫菜,没有现做的烟火气,没有精致的摆盘,人均还在100元左右。很多食客调侃说“用大餐的钱,吃了一顿快餐,还是打包后的外卖餐”。
但现在,食客们在点评软件上评价新店时都用上了“划算”“性价比高”等字眼:
“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菜品的精致,而相应的,每份的量和价钱都做了调整,这样一来,可能多要了几道喜欢的菜品,而钱并没怎么多花。”
“菜品真的很丰富了,有66道,而且每道都不贵,最喜出望外的是9.9元一份的鸡汤,性价比超高!”
“小份菜,价格合适,可以多点几样,和别的饭馆很不一样。”
目前,这家贾国龙功夫菜登上了“海淀区家常菜热门榜单”的第一名。
职业餐饮网:
“穷则变,变则通”!
升级后的“贾国龙功夫菜”已经彻底告别“过去的影子”,正在开启一条新的道路。
虽然目前的新模式能否杀出一条路还未可知,但是从去年贾国龙功夫菜首店开启新零售的第一步尝试,到如今开出升级店探索新的简餐模式,西贝这种“不成功不罢休”的执着劲儿在餐饮行业也是难能可贵的!
你看好升级后的贾国龙功夫菜吗?欢迎评论区讨论交流。
生鲜平台开始卖花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消费界,作者丨大君
鲜花行业正在上演第三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戏码。
第一轮发生在2015—2016年,彼时正值鲜花电商行业风口期。由于消费升级带动整体投资环境向消费领域倾斜,爱尚鲜花、野兽派、R、泰笛、fw、花点时间等鲜花电商纷纷获得资本支持,一边吞噬线下品牌打下的礼品鲜花的江山,一边向日常鲜花领域进军。鲜花市场硝烟四起,其中泰迪、花集网、爱尚鲜花完成新三板上市,一时间风头无两。
第二轮发生在2023—2023年,淘宝、京东上线自营鲜花业务,与“小时达”业务,开通同城鲜花速配服务,美团、饿了么相继开始单独运营鲜花绿植类目。鲜花品类在各平台销量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以美团为例,作为万物到家战略的一部分,鲜花品类在2023年第三季度一度为其拿下GTV增长最为迅猛的佳绩,同比增长达到230%,紧居其后的药品类这一数据则是160%。
而在淘宝、京东、美团、饿了么的平台上具有规模优势、成熟运营能力与高知名度的连锁品牌则进一步蚕食中小花店的市场份额。
第三轮发生在2023—2023年,以盒马鲜生、叮咚买菜、每日优鲜为代表的生鲜品牌加入混战。相比之下,卖花与卖菜结合之后所引发的变革——尽管鲜花品类相对较少,然而依托生鲜平台的冷链物流配送能力、高频消费场景、规模优势等,尤其是创造的低价狂潮,将鲜花生意从五环内正式拉向五环外。
而这一次加码了鲜花业务的生鲜平台,对领域内参与者所展现的杀伤力远大于前两轮。
01从礼品鲜花到日常鲜花消费鲜花这门生意的生命力正在变得更加旺盛。
在第一轮浪潮正大之时,鲜花电商领域融资超50笔。浪潮褪去,失去资本输血的鲜花电商多是凋零。
2016年顶着“鲜花电商第一股”名号上市的爱尚鲜花,为避免财物造假嫌疑,自曝刷单26万笔,获得虚假收入3000万元,即在2015年其订单量有近一半都是刷出来的。
刷单所要掩饰的正是没那么漂亮的业绩。2014—2016年,爱尚鲜花累计亏损近4000万元。2017年亏损金额虽有所减少,但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之后一路亏至摘牌。
同样在新三板上市的花集网,2013—2023年始终处于亏损状态,最终惨淡退市。同场竞技的花点时间运营主体花意生活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R被曝高管频繁离职、多家门店被迫关闭……
鲜花电商虽多走向没落,但回过头来看,入局者对市场前景的判断并无失误。
中国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高,消费升级大势袭来;进入职场的女性数量攀升,经济实力增强;80、90后热衷精神消费、悦己消费。
时代背景下,日常鲜花消费市场势必迎来爆发。
其一,鲜花所拥有的美学属性、情感象征能够带来愉悦感、幸福感,与消费者追求的精神快乐,浪漫诗意的品质生活相契合。
尤其对偏好鲜花的女性消费者而言,购买鲜花更是“她经济”下的重点消费行为。且这种消费行为将不再仅由男性发起,而是由女性消费者主动承担。
其二,鲜花电商的出现适应了年轻人购物习惯向线上转移的趋势,让购买鲜花更加方便。
在此基础上,鲜花电商成功在礼品鲜花主导的市场环境下,培育了一批日常鲜花消费用户。
以花点时间为例,以提供鲜花养护说明和花艺教学此类知识的增值服务,培育用户对鲜花的消费习惯;将每一束鲜花打造成一个主题,用文字激发消费者共鸣,培养消费者对鲜花的情感依赖;并借助社交关系链,通过鲜花故事分享,扩大用户数量。
而在各家较为类似的“包月”、“包年”模式下,开盲盒的喜悦感与成瘾性加码精神消费,不仅打开了更多消费者的荷包,也让部分消费者对日常鲜花订阅的习惯逐步养成。
伴随消费者数量增长的,是鲜花电商在价格上的疯狂试探。既有R在“一生只送一人”噱头下,动辄上千的玫瑰干花,也有各家99元4束花的“超低价”包月。
尤其是淘宝、美团、饿了么的出现,各个品牌的鲜花价格更加直观、透明地反应在平台上,品相相似下,价格更低的品牌显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更大。
但这一模式始终局限在五环内。
一方面,即便分摊到每束花只要25元,但对于一次性需要支付99元的消费者来说,仍属奢侈消费。部分鲜花电商在包月服务中,用白菜充当鲜花的迷惑行为,更是让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再打折扣。
另一方面,不记得自己一天喝过几杯水的消费者是生活中的大多数,能记得起每周主动给自己买一束花的只是小众群体,日常消费鲜花的用户数量增长难度大。
相比之下,叮咚买菜、盒马鲜生、每日优鲜将花从“束”拆成以“枝”做单位。每枝1—5元的定价对于消费者来说,接受度显然要更高,在满减的诱惑下,更是不失为凑单神器。
加之原本的生鲜业务和高频的买菜场景,覆盖家庭主妇、都市白领和价格敏感人群,具备将鲜花日常消费从五环内打入五环外的条件。
对于生鲜平台来讲,鲜花业务承担着引流、培育高质量用户、增厚利润空间、为平台造血的重担,以低价打开市场具备更多的价值与意义。
但就目前而言,生鲜平台上的鲜花品类并不多,以鲜切花、绿植盆栽为主,包含玫瑰、小雏菊、尤加利叶、富贵竹、月季盆栽、多肉盆栽等常见品类,包装简陋或无包装,迎合平台用户日常化购买需求。
这对于其他鲜花品牌,尤其是各大垂直鲜花电商而言,其烧钱五年砸出来的部分日常鲜花消费市场即将纳入生鲜电商的版图。而他们则正在被逼向对创意、工艺、品类要求更高的礼品鲜花角落。
但生鲜平台似乎并不打算将礼品鲜花市场拱手让出,在品类扩充上一直动作频频。例如叮咚买菜近日不仅上线了进口鲜花泰国洋兰,还推出了售价达到99元的秘鲁朱顶红种球。随着未来鲜花品类与服务的扩充,叮咚买菜、盒马鲜生、每日优鲜所祭出的超低价足以让栽树的前人再无乘凉之地。
02决定行业能否盈利的成本问题供应链不成熟是造成鲜花行业屡被洗牌的根本原因。
在上游种植环节,受自然环境及种植条件影响较大,鲜花产量及品质不稳定。同时行业受节假日影响大,特殊日期行业供给不足。
在中游运输环节,传统鲜花物流多以体积和包装计费。为节省成本,花农会采取挤压包装的方式,加之受运输过程中路况等因素影响,存在挤压包装的现象,运输损耗率高。倘若遭遇节日或电商大促,运输时效难以保证。
在下游终端售卖环节,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定制化需求。且鲜花交易所经由的各中间环节成本及加价最终由消费者承担,种植成本1元的鲜花到终端售价可达15元。
相比传统的线下鲜花流通模式,即鲜花从花农手中经交易市场、一二级批发商、终端花店,最后到消费者手中,鲜花电商可以直接将鲜花从花农手中转送到消费者手中或花店,缩短了中间各个环节的成本,与鲜花损耗。
然而问题在于,鲜花交易是先采摘后售卖的模式,尤其是礼品鲜花对于即时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只能由电商预估销量,再反向确定采购数量。一旦供需失衡,电商或陷入信任危机,或造成商品积压损耗。
花点时间曾遭遇合作主播罗永浩的讨伐,即是因为520期间花点时间订单量暴增,但商品服务却难以跟上,要么鲜花不新鲜,要么配送时间过长,导致顾客不满,投诉量猛涨,由此引发罗永浩的微博怒怼。
由于自建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成本高昂,鲜花电商多采取合作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方式完成鲜花的运输与配送,这也导致运输成本难以下降,鲜花损耗率高,用户体验不佳等问题频出。同时难以削减的仓储成本也从根本上决定了鲜花的价格很难打下来。
但上述问题的解决对生鲜平台而言,要容易得多。
无论是叮咚买菜、每日优鲜,还是盒马鲜生,在上游都有自建冷链物流体系,在下游前两者有前置仓与配送服务,盒马鲜生则有自有门店体系,保障鲜花运输过程中的品质,与最后一公里的高体验配送。
同时由于物流、前置仓等基础设施与配送团队原已存在,对于生鲜平台而言,鲜花业务的部分成本可以分摊到生鲜业务上,因而相较鲜花电商,成本支出更少,为鲜花的低定价留下空间。
生鲜电商的消费群体相对固定,并有着长期经营生鲜业务所积累的采购数据与更加成熟的销量预估公式,对鲜花采购量的计算更加精准,并由于用户规模大,可对部分销量不佳地区进行调货,减少仓储损耗。
生鲜平台正在将自己的版图拼凑完整。
买菜这一需求仅局限在住宅区中。人群拥挤的商业区,占据消费者大量时间的办公区都难以产生卖菜的消费行为。
尽管买菜是所有家庭的需求,但在现实生活中,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着看不见的枷锁与明确的定位。
03更大的野心伴随“买菜”这种行为的,是与时尚毫无关联的油烟味,和职场精英文化沾不上边的平凡感。没有人愿意让同事和老板知道自己在工作时间,已经把晚上回家要烧的食材买好送到办公室了。
但在办公时间买一束花放在工位却是一件文艺且令人羡慕的事。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O2O平台和生鲜电商纷纷加码鲜花业务的原因——它承担着各家消费场景扩充、全时段接触消费者的野心。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鲜花业务的扩充也可以倒逼生鲜平台拓展更多供应商群体,完善供应链体系,提升配送能力。
除却国内花卉品类,生鲜平台还有进口花卉。盛产花卉地区的自然条件往往也适合多数生鲜品类的成长,而合作国外的花卉种植基地或将成为生鲜平台搭建全球供应链体系的重要一步。
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更在乎商品的意义与价值,购买动机不仅包括价格便宜,更好的购物体验,赋予精神价值的产品,更能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个性化的性价比产品不仅是价格敏感人群的心头好,同样是中高端消费者种草的宝藏产品。
生鲜平台的低价鲜花即是高性价比的悦己消费,也是吸引中产阶级的利器。其将为生鲜平台带来注重精神消费的新人群,并产生深度联系。
这意味着从长期来看,生鲜平台可从生鲜向其他品类扩张,并上线更多中高端消费者偏好的商品,增强平台盈利能力。
这一模式曾被拼多多走过,并走通。
对于彼时的生鲜平台而言,唯一要担心的或许就是店/前置仓开不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大参林品牌强势进驻四川德阳!加盟,就现在
5月25日,“川粤山海与你相约——大参林品牌进驻德阳启动会暨直营式加盟宣讲会”在四川德阳汉瑞酒店隆重举行。
作为大参林品牌正式进驻四川市场的第一站,行业内外对于此次启动会给予了高度期待和关注,吸引了德阳乃至周边地市150余名新老药店投资者的参与,其中不乏中小连锁药店老板,拉开了掘金四川药品零售市场海蓝的崭新序幕。
大参林品牌进驻德阳
大参林派驻四川总经理冯超艺向参会投资者介绍了大参林的企业文化、发展成果以及所获荣誉,并重点解读了大参林品牌未来五年在四川市场的扩张计划和发展战略。随着四川市场的全新开启,大参林期待与更多药店投资者携手共赢。
(大参林派驻四川总经理冯超艺)
大参林德阳运营区董事长张发明基于多年本土创业实践,剖析了德阳药品零售市场的发展格局,分享了大成药房与大参林合作后的业绩增长及合作心得,并对德阳大参林的未来战略布局作了重点介绍。
“通过我与大参林一年多的相知、相熟及合作,业绩提升明显。期望大家能对行业保持信心、初心和耐心,共拓药品零售行业市场蓝海。”张发明分享道。
(大参林德阳运营区董事长张发明)
在现场来宾的见证下,大参林加盟事业中心总经理江欣,大参林德阳运营区董事长张发明,大参林派驻四川总经理冯超艺,大参林广西大区总经理韩国光,大参林德阳营运区商品企划总监古时花,大参林广西大区人事部总监钟丽珊以及加盟商、厂家代表共同按下倒计时按钮,宣告大参林进驻德阳正式启动。
(大参林进驻德阳启动仪式)
大参林开放德阳加盟
随着大参林正式宣告进驻德阳市场,加盟业务也顺势开启。宣讲会环节,大参林加盟事业中心总经理江欣就药品零售行业的发展趋势作了剖析,就大参林加盟业务的发展历程、规模和特色作了介绍,并就大参林“直营式加盟”模式的核心要点作了解读。
作为“直营式加盟”的行业首创者,大参林于2023年从广州试点起步,经过3年多的探索发展,体系日趋成熟并输送至全国13个省份,加盟店数量已超过1000家。通过“十势十享”独有赋能体系,大参林能够为加盟店提供一站式转型升级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加盟店的经营效率和盈利水平。
(大参林加盟事业中心总经理江欣)
大参林加盟坚守四“坚持”以及四“不要”原则,秉持“说到做到,不过度承诺”的合作观,携手志同道合者,实现共同发展。
聚焦中小连锁及单体店面临的专业人才缺乏、商品竞争力低等突出痛点,大参林广西大区人事部总监钟丽珊、大参林德阳营运区商品企划总监古时花分别从培训优势以及商品优势展开了细致讲解。
大参林广西大区人事部总监钟丽珊(上)大参林德阳营运区商品企划总监古时花(下)
“加盟大参林,就是大参林。”在铿锵有力的团队口号中,由人力、风控、招商、拓展、财务部门负责人以及片区主任组成的大参林德阳市场核心赋能团队集体亮相,展示大参林人积极服务好加盟商的坚强决心与坚定信心。
(大参林德阳核心赋能团队亮相)
优惠政策大放送
大参林德阳市场核心赋能团队表露出来的诚心与决心,让在场药店投资者的信心更加充足,加盟意愿更加强烈。现场,大参林广西大区总经理韩国光重磅公布了此次签约优惠政策。
(大参林广西大区总经理韩国光)
面向德阳的药店投资者,大参林给出的签约优惠政策诚意满满,得到了诸多药店投资者的簇拥,掀起洽谈、签约热潮不断。
此次德阳招商会的举办,对于提升大参林品牌在德阳乃至四川地区的认知度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借由这场品牌启动会,大参林更是聚合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药店创业者,开启了对四川药品零售市场蓝海的深度掘金。
接下来,大参林将秉承“尊重、共赢、实事求是”的客户观,切实帮助德阳地区的加盟商伙伴实现快速建店,早日营业、早日盈利。也期待更多有志之士与大参林携手,抢占健康产业黄金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