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拱桥不是七孔桥,全国多地有名叫拱桥的,如衡阳县和桂阳县都有七拱桥。七孔桥全国多地也有叫七孔桥的,如北京昌和贵州王蒙乡都有七孔桥。
衡阳县岣嵝乡神皇村董湾一组有座七拱桥,清时叫永济桥,砖石结构,光绪时砌的。而今桥两侧杂草丛生,一副沧桑像,从未经过修葺,桥仍很结实,可见那时的造桥技艺精湛而严谨。桥下有一清澈见底、游鱼可数的小河。七拱桥是当时的官道,驿马必经之路。
七孔桥位于昌平区昌赤路,七孔桥是一座比较有特色的公路桥,为明代石拱桥,1953年被毁,改建为过水路面,1958年在原桥址按原样重建。1958年建成。 跨十三陵水库上游,去十三陵的必经之路。虽称桥,但桥下无水,跨十三陵水库上游,桥共7孔每孔净跨10米。上部结构为石拱,下部结构为石墩台,桥面两侧有汉白玉石雕琢的云头和龙的望柱及栏板。
从花海往西眺望,一座石桥映入眼帘,这就是七孔桥。此桥为1958年新建(下称“新七孔桥”),新七孔桥往南30米处,是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所建的古七孔桥,曾几次被冲毁。
明代,老君堂口水、上下口水和锥石口水在长陵前汇为一流,形成天然的屏障,将长陵及其余各陵与外界隔离开来。
古七孔桥的修建,使得外界能够通过此桥顺利到达十三陵各陵。与此同时,作为陵寝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七孔桥成为守护陵寝的一道风水屏障。
1903年的博山南关的七孔桥,七孔桥右侧是当年的博山城古城墙,可以看到当时的博山县城的城墙完好无损,巍峨高大,气势宏伟。七孔桥本名叫永济桥,取永久济世之意。博山人俗称七孔桥,坐落在孝妇河源头不远处红门跟前,横亘孝妇河上,连接凤凰山与峨眉山。《颜神镇志》有“永济桥在城南三里,跨孝水之上”的记载。1903年的孝妇河,当年的孝妇河岸边的房子大多是石块建成,造型古朴。
重庆七孔桥历史?七孔桥位于昌(平)赤(城)路昌平胡庄东,为明代石拱桥,1953年被毁,改建为过水路面,1958年在原桥址按原样重建。1958年建成。
七孔桥又名双溪桥,位于贵州省王蒙乡孟塘村附近的孟塘河(又名打狗河)上,有七个桥孔,高7米、宽4.5米、长35米,横跨东西。修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7年),落成于三十年(公元1850)年,后因桥被洪水冲毁一孔,交通中断
七孔桥的来历?七孔桥是位于昌(平)赤(城)路昌平胡庄东的明代石拱桥,于1953年被毁,改建为过水路面,1958年在原桥址按原样重建,1958年建成。
临淄七孔桥的来历?七孔桥远山无石,早前能工巧匠利用天气寒冷,将路上泼水结冰,用滚木将巨石运至此处。
据传说,桥东一群恶僧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父母官巧用皇帝口谕,将恶僧铲除。为庆祝,当地有正月十六踩桥的习俗。
正月十六数万人涌至稷下街道杜家村西的乌河七孔桥,参加一年一度盛大的“踩桥会”。据当地民间传说:这一天从乌河七孔桥上走三个来回可保一年无灾,人们通过 “踩桥”的方式表达祈求甜蜜、幸福、安康生活的心愿,祈盼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风调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