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西少爷加盟店怎么样

本文目录

西少爷成功的秘密:小吃品牌化,要用快餐的逻辑

开创肉夹馍的品类,做成品类第一品牌,创造小吃快餐化的模式……

曾经红极一时的西少爷,这两年似乎很低调。

但随着今年发布“开放加盟”的战略之后,引发了外界众多质疑:

曾经坚持“做到300家店不加盟”,现在突然放开,为什么?

西贝都暂停了肉夹馍项目的扩张,西少爷“肉夹馍+咖啡”的效果好吗?凭什么能开遍全球?

带着这一系列疑问,我们约访了西少爷创始人孟兵。

餐饮老板内参艳子于聪聪/文

01谈猪肉涨价:“没把你打死的,反而能让你更强大”因为近期猪肉大涨,见面第一句话,内参君就问对他们的影响,而他也毫不避讳:损失惨重。

因为西少爷一年要用一千吨猪肉,而且只用鲜肉,对价格上涨完全没抵御能力,“从去年至今涨了多少,我都算不过来了,现在一个月的成本增加七八十万。”孟兵说。

那如何应对?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一张海报:西少爷门店肉夹馍采取浮动售价。

孟兵表示,这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已经调整。目前腊汁肉夹馍售价14.5元,只在原来基础上涨价了1元。如果按现在的成本,肉夹馍至少卖18.5元才行。

为了不让消费者受到影响,他们现在只能硬抗,内部消化。同时,西少爷还调整了产品结构,有意突出鸡肉产品,“但是大家的口味很难改变,而且我们的菜单也是围绕猪肉设计的。”

持续上涨的成本,在倒逼孟兵寻找解决之道,他甚至开始研究猪的生长周期。

是,差不多半年之后,价格将有所回落。但未来两三年,猪肉价格恢复不到去年的水平,所以解决问题的核心还在于夯实供应链。

“我们原来的肉源主要集中在华北,接下来会扩展到西北、国外,比如西班牙、法国,也在测试进口猪肉是否会影响产品口感和顾客体验。”

孟兵认为,猪肉涨价表面上看,对连锁企业是一种冲击,但实际上是一次很好的历练。就像吉野家曾经遭遇“疯牛病”,甚至到了无肉可卖的地步,但倒逼企业做出转型,反而获得生机。

“没有把你打死的,反而能让你更强大。”

02谈门店扩张:“现在开放加盟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今年,西少爷迈出了重要的两步:一个是开放特许经营,一个是落子北美。

至于为什么从“拒绝加盟”,变为“拥抱加盟”。孟兵解释,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他研究了麦当劳、星巴克等很多餐饮大牌的扩张路径,其实都在用多种变化的方式发展。

“一根筋地说,就是要全部直营,或者就是要特许,其实是非常武断的判断。”

他认为,西少爷现在开放特许经营,是一个很好的时机。法治环境更完善了,西少爷的品牌势能,也足以筛选到优质的加盟商。

但与门店数量相比,孟兵更看重健康发展。

所以,在加盟商的选择上十分谨慎。截止目前,已经有600多人申请特许经营,但开业的只有3家店。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直营店依旧会占更大比重。

与此同时,孟兵对北美市场很有信心,第一家店选择开在加拿大多伦多。

“对中式快餐来讲,北美市场真的不一定比中国差。那儿整个快餐体系非常成熟,更容易连锁。加拿大3400万人口,TiH开了3000家店。”

孟兵也相信,肉夹馍这个品类有很强的外延能力。底层逻辑就是面饼加肉,和汉堡类似。不管土耳其、伊朗,还是美国、加拿大,全世界都是这样。

“当然,产品一定会做一些本地化调整,找到当地人喜欢的方式。”

03谈肉夹馍快餐化:大牌做不成,西少爷为什么能做成?

显然,肉夹馍这个品类有很大的市场前景,但为什么有些大牌餐企都做不成功?

孟兵认为,主要因为没有弄清楚快餐商业模式的核心。

很多人认为,西少爷把肉夹馍这个小吃品类品牌化了。孟兵却纠正,西少爷从一开始的定位就不是小吃,而是快餐。对于快餐的经营要诀,他有以下几个观点:

1、快餐的本质是食物便利店

“如果711有一天做肉夹馍,我相信可能会做成。”孟兵说,快餐更像便利店模型,甚至有些时候不在于卖的是啥,重要的是这种模型是刚需。

快餐店是一种随机模型,就像便利店是消费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设施。谁的门店多,消费者对谁更信赖。

而正餐是目标模型,就是说消费者会开车30分钟去一个地方吃饭。

为什么711卖饭对快餐行业冲击很大?因为本质上是一样的,快餐就是一种食物便利店。

2、从功能上看,快餐是人体加油站,正餐是社交

孟兵认为,正餐解决的是社交需求,比如一周一次或者两周一次,你会专门找个地方跟朋友、家人聚餐。

而快餐则是人体加油站,因为每个人每天都需要加油(填饱肚子),早中晚一次都省不了,这是巨大刚需。

3、快餐的核心价值是好吃、方便

现在很多消费者追求健康,快餐再加上“健康”元素就更有竞争力。比如西少爷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健康、美味、便捷。

西少爷的k并不算丰富,就是为了保证每一款产品都好吃,顾客不踩坑;坚持使用一次性包装,也是为了给顾客创造在店里吃、外带和外卖完全一致的便捷体验。

“做快餐真的不用纠结卖什么。当你的模式成功后,和你卖什么产品的关系,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就像便利店,如果明天货架上的东西全换一遍,只要卖的东西仍是刚需,顾客依然会去。

所以,做快餐,只要比别人好吃,比别人方便,就能做成。

4、做正餐的都做不成快餐

孟兵认为,做正餐的做不了快餐,因为这是两种业务模式,“让我们去做正餐也做不成。”

大部分人都会先入为主,认为自己有强大经验,其实前期的模型设计就是错的。

另外一个原因,是对消费趋势判断失误。

孟兵说,从去年到今年,整个消费趋势更趋于保守,比如拼多多的用户有快一半来自一二线城市。这是一个很强烈的信号,说明大家更看重性价比。

所以,有些企业用做好卖贵的策略,在当下不太灵。而西少爷也做出了一些调整,推出更便宜的产品。

04谈未来:西少爷还要降价,未来拼的是效率

快餐的刚需是通过企业做出来的,比如汉堡,在有了麦肯后逐渐流行起来。而肉夹馍,也能通过品牌成为高频刚需。“模式都是被企业创造出来的。”

从满足刚需的角度上来说,西少爷还是有点贵。

孟兵坦言,跟很多快餐比起来,西少爷出品要求更高,更便捷,但没有比别人更便宜。

所以,西少爷未来要进一步优化效率,降低售价,让消费者感受到更高的性价比。比如酸辣粉16元,能不能降到14元。

有不少人质疑过西少爷,这两年一直涨价,孟兵苦笑着说:“与其说一直涨,不如问以前价格为什么那么低。”

他坦言,最开始没有餐饮经验,不会算账,不会做定价,成本率极高,倒贴了很多钱。按照以前的定价逻辑,就是赚个热闹钱。

“我也希望可以物美价廉,但很难做到。我们的蔬菜都是密封包装、冷链运输,在门店打开包装超过40分钟就要废弃。要保证食品安全与品质,成本确实高。”

当然,这也是现阶段西少爷努力的方向,进一步优化工艺、效率,降低成本,把价格降下来。“最终企业拼的是效率。”

05小结

曾经,很多人把西少爷的成功归功于营销。

但孟兵却说,如果营销做得好就能成功,那把成功想得也太容易了。其实,做品牌,最重要的还是模式和产品。

他曾经跟收购麦当劳的中信资本交流,问什么是优质的快餐项目,对方有3点:

第一、有没有一个产品被消费者记住;

第二、提供的产品,一定要家庭厨房做不了;

第三、标准化,不用厨师。

孟兵深以为然,做餐饮,最重要的还是产品。而西少爷也会在这条路上深耕到底。

9月24日至26日,“大鱼游学·走进北京”将带大家拜访西少爷肉夹馍、海底捞·蜀海供应链、西贝莜面村、冰城串吧、北京宴、俏江南、湊湊火锅等餐饮大牌。

“西少爷”:一家卖出2000万个肉夹馍、撬动千亿融资的新派餐饮店

在北京,说起“西少爷肉夹馍”可谓是无人不知,这家由三位曾经就职于腾讯、百度的创业者携手打造的餐饮店,诞生起便拥有不凡的新派基因。2014年4月,西少爷的第一家店铺在北京最繁华的五道口启幕,随后此10平米的小店创下100天卖20万个肉夹馍的记录,也让来自西安的家乡味道征服了大江南北的食客味蕾。

辞职改行卖夹馍西安美食成卖点

“西少爷肉夹馍”连锁品牌是由孟兵和他的合伙人罗高景、袁泽陆、宋鑫在2014年一同创立。几个从名校毕业的IT男心怀创业梦想,辞去了被外人看好的高薪工作,踏上了以西安美食肉夹馍为卖点的创业之路。“做肉夹馍也很偶然,当时我在北京吃过一些肉夹馍,觉得不好吃,想着自己是陕西人,那为什么不做一家地道的肉夹馍店呢?”西少爷创始人兼CEO孟兵告诉记者,带着这样的想法他与合伙人经过一番商议盘算之后,便决定着手打造“西少爷肉夹馍”品牌。

据孟兵介绍,西少爷肉夹馍的核心产品是陕西关中肉夹馍,并在其基础上做出创新改良。店内主要经营的产品有经典腊汁肉夹馍、健康蔬菜肉夹馍、红油辣子凉皮、手打牛丸胡辣汤、古法熬制酸梅汤等具有陕西特色的小吃美食,凭借其独特的口味、严格的品控、创意的产品文案等,给顾客带来了全新的餐饮体验,使其在北京众多的餐饮店中脱颖而出,成为时下深受广大食客喜爱的餐饮品牌之一。

经过近5年的辛勤耕耘,西少爷从五道口的一家10平米的小店,发展至今拥有41家门店,获得由弘毅投资领投、今日资本跟投的1260万美金B轮融资额。回忆创业时光,最让孟兵感动的是北京正在发生的变化。“北京以前极少有人吃肉夹馍,而现在肉夹馍正在成为北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孟兵开心的说,如今很多小朋友放弃了麦当劳、肯德基,成为吃着西少爷长大的一代人。在孟兵看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得到传承,美味的家乡珍馐也需要推广的舞台,每当他想到这些点滴变化背后有西少爷的一份力量,他和团队都深感自豪。

用标准化的出品挑逗食客的味蕾

把产品的研发,当成艺术品来打磨,这是西少爷始终坚持的经营理念。“肉夹馍12厘米的直径,作为早餐一个就够。如果小一点吃一个不够,吃两个又多了。”孟兵表示,为了提升肉夹馍的质感及口味,团队通过经验,制定了一套严格控制肉夹馍品质的制作流程,从煮肉要加多少水,放多少调料,到切肉的碎度、馍的厚度等等都有一套精密的“计算公式”。

在孟兵眼中,软件需要开发,食物也一样,他对西少爷出品肉夹馍的要求更是精益求精。“必须要让顾客觉得好吃”,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除了细化出品标准外,在供应链方面,西少爷与中粮集团、顺鑫农业等知名的食品供应商合作,保证原材料的品质和稳定性。另外,团队还独立研发工艺设备,让机器能够定时,自动控制时间及温度等,通过标准化的控制,减少人为不可控因素。通过研发出产品,再研发出对应生产的标准化机器,用机器的自动化取代人工,最大程度的保证食品的质量。

“做肉夹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以前的人可以一直吃同种口味的东西。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竞争者越来越多,稍不留神就会被消费者的口味超越。”孟兵坦言道,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团队将理想中的肉夹馍生产出来以后,发起了试吃活动,根据顾客的反馈及意见,及时进行改进。原先西少爷的肉夹馍分了8层,每层1.2毫米,不少顾客反映说“馍厚了点,口感不好”。为此,西少爷把每层馍的厚度改成了1.1毫米,就这么0.1毫米的改变,就给肉夹馍的口味带来了20%的提升。

打造国际品牌Biz西少爷布局海外市场

作为一家成立了近五年的新派餐饮品牌,西少爷史无前例的建立了一个以肉夹馍为核心的快餐品牌,并创造了许多业内的里程碑。最新数据显示,迄今为止,西少爷已经售出了超过2000万个肉夹馍,并为数百万人提供美味便捷的快餐服务。2023年3月,西少爷全球新品牌Biz正式亮相,标志着西少爷将布局海外市场。

“西少爷”是一个中国味浓厚的名字,以英文语境发音有困难,因此建立新的全球品牌Biz是西少爷打开海外市场的第一步。孟兵表示,肉夹馍和汉堡,本质上都是面饼中间夹了一块肉,有了这个共同的基础,西少爷的国际化更容易让海外消费者接受并喜爱。西少爷将肉夹馍定义为i,一下子就拉近了和西方用户的距离。i与普通汉堡相比,具有差异化的优势,而西少爷也将能以此打开一个庞大汉堡市场中的细分领域。

“目前我们还在进入海外市场的准备阶段,时间表越来越近,我们也将进行更密集的创新与尝试。”孟兵说。国际品牌是西少爷一直以来的梦想,孟兵曾经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达过西少爷名字的由来:“西,代表了源自西安,朝向西方,从品牌成立的那天起,我们就怀着这样一个梦想,这个信念从未动摇过。”

2023对西少爷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孟兵告诉记者,新的一年西少爷将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特许经营、全资直营等方式进行跨地域的多层次扩张,这将是西少爷在多年修炼内功后高速增长的元年。“如今中国的经济和影响力在快速增长,这对于中国餐饮品牌来说是一个巨大机会,在新的一年里,希望西少爷走出中国,在未来成为中国餐饮的一个符号。”孟兵自信的说。

西安日报记者郭沛然实习生张弛

西少爷的“潜水”感悟:开店不求数量求销量,产品不拼匠心拼标准

这是内参君为您分享的第796期内容;新朋友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关注。

一年多前,以一封《我为什么辞职去卖肉夹馍》火遍朋友圈,随后创造出了100天卖20万个肉夹馍的纪录;

开张半年多,却又因股权纷争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一起“拆家散伙”的闹剧又让他们成了各创业团队的“前车之鉴”;

就在大家以为他们会“死”在创业路上的时候,潘石屹站出来为他们“代言”……他们是“西少爷”,曾在舆论风口浪尖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日子后,内参君专访其CEO孟兵,告诉你们一个不一样的西少爷。

♨餐饮老板内参王田发于北京

“静默”这一年,西少爷在干嘛?

在北京,创业者破60万,很多行业的颠覆都来自于外行人。餐饮行业亦是如此。

“西少爷”的成功有偶然也有必然。核心团队有着先天的互联网优势,以致于能在早期抓住机会进入未被互联网化的餐饮行业。所以2014年,他们几乎是“一战成名”。

但相较于2014年轰炸式的媒体报道,2015年的西少爷略显“静默”。曾放言要在今年年底开满30家门店,其实,目前为止只增加了9家。孟兵对此却不以为然,“数量虽然翻了不到2倍,但我们的销售额翻了4倍。”

孟兵说,这一年西少爷更多是在调整工作重心,往营运效益驱动转化,也为了接下来有更快的发展。在产品质量、流程、体系、运营效率和服务保障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对于即将过去的2015年,其实他是满意的。

“做公司需要‘理想’。我们的理想就是做全球化中式快餐品牌,这是长远的大目标,工作重心会随时调整。”孟兵说。

用“技术思维”做餐饮

作为一个典型的互联网跨界餐饮的品牌,孟兵做餐饮的思路恐怕令传统餐饮人大跌眼镜:他认为手艺和匠心是“迷信”;他相信人工智能终将超越人脑;虽然他们也追求极佳的口味,但他认为这些都可以用“技术”来解决。

对IT工程师出身的孟兵来说,不管是做一个网站还是APP还是可穿戴设备,亦或是现在的肉夹馍,这些都是“产品”。“产品的本质就是理解人性、满足需求、创造价值。”他说。

做餐饮,口味固然很重要,但确保口味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对西少爷来说,他们选择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用更高效的方式。

了解西少爷的一定知道,他们有着“处女座的精神”,是个会连饼的直径都会死抠的团队。“肉夹馍12厘米的直径,作为早餐一个就够。如果小一点吃一个不够,吃两个又多了。”

他们出了一套控制肉夹馍质量的流程,从煮肉要加多少水,放多少调料,到切肉的碎度、馍的厚度等等都有一套“计算公式”,有一个精确的线性关系,并每次通过精细微调把味道做得更好。这就是互联网团队最独特的地方,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优化产品的一种方式。

不过在优化的过程中也有不如意的时候,比如之前做过一款擀面皮,团队费了一年工夫研发一款老家正宗口味,放到北京却销量惨淡。这让他意识到“移情能力”很重要:一定要站在顾客角度思考需求。

孟兵相信,技术可以颠覆很多东西,比如所谓的手艺和匠心。当然,做饭也是门“艺术”,虽然尊重艺术,但孟兵更推崇“标准化”,因为“量产也是艺术品”。

创造了“变态坪效”,他是怎么做到的

高坪效是餐饮人追求的指标之一。有媒体曾报道称,早在2014年6月时,西少爷超越奢侈品牌Tiff,成为全球每平米销售额最高的零售店。

对此孟兵的解释是,首先外带占了很大比重,再者出餐的效率和流程都是为大流量设计的,消费者越多,越能达到最佳的流程匹配。

当然,这也和他们精准的营销定位有关,他们的消费群体定位在35岁以下,新生的中产阶级。所以并不会到处宣传,而是采用精准覆盖。“不是知道的人越多越好,不转化成收入是没有意义的。”

选址追逐意见领袖,他们也被大佬们“追逐”

至于选址,西少爷也有自己一套标准,那就是重点开在“意见领袖”集中的区域。纵观这几大店,五道口集中了各大高校和网易搜狐等互联网公司;望京SOHO店周边有200家创业公司;财富金融中心店旁,则是Fk亚洲中国总部……这些地段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个区域的人都是比较有影响力,很顶尖的人。

这就无异于为他们打了个人肉广告,而这也同样吸引了潘石屹的目光,还曾亲自站台为他们宣传。“花10分钟跟潘总谈下了星巴克半年都没谈成的位置。”成了西少爷在业内的一段佳话。

但其实不止是潘石屹,关注支持他们的大佬还有很多。也许西少爷代表着服务业正在被重构的新现象,代表了一种新生的力量。

明年,西少爷的门店拓展速度将会更快。如何解决这过程中的问题,如何保证产品品质和口碑,如何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都是西少爷们需要继续探寻的。

统筹:刘晓红

编辑:闫太然

视觉:陈晓月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