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三顾冒菜加盟店

本文目录

重塑定位,三顾冒菜要推动品类升级革命

来源:红餐网

作者:陈言

冒菜品类备受关注,品牌竞争加剧,升级成为品牌加强竞争力、巩固优势的有效手段。但如何进行升级?刚完成3.0版升级的冒菜头部品牌三顾冒菜,或许值得借鉴。

随着冒菜品牌在市场上不断“开疆拓土”,冒菜品类正越来越多地作为一个品类被单独拿出来讨论。除了红餐网,窄门等第三方平台在榜单评选中,将冒菜单列为一个评选品类外,冒菜也正成为一个单独的重要品类,参与到餐饮的品类竞争中。

从“2023中国餐饮(细分品类)冒菜三甲品牌”榜单及其评选数据来看,整个冒菜品类的门店数在不断增多,根据评选标准,进入初选的50余个冒菜品牌,门店总数超过8000家,仅榜单第一的三顾冒菜门店数便超过3500家。

同时,随着冒菜逐渐为市场接纳,很多希望拓展外卖、轻量化餐饮的火锅品牌也开始进入冒菜市场。

冒菜品类正迎来新一轮的竞争,品牌升级势在必行。

01

升级3.0,

定位好吃不贵的成都冒菜

冒菜的竞争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未来竞争可能将愈加激烈,进入短兵相接的阶段。

而冒菜之所以在近年不断变火,离不开火锅打下的口味基础,加上自选+快捷的快餐属性、高性价比的优势,在消费者心目中,逐渐和“近亲”的火锅、麻辣烫、串串等区分开来,完成细分品类的市场教育。

但也正由于冒菜口味是从火锅“进化”而来,也就导致众多冒菜品牌在口味上形成了高度同质化。升级,就成了很多品牌的加强竞争力、巩固优势的有效手段。近期,头部品牌三顾冒菜就在逐步进行3.0版本的品牌升级。

据悉,三顾冒菜3.0版本最重要的升级之一,就是重新将品牌定位为“好吃不贵的成都冒菜”。三顾冒菜执行总裁赵鹏表示,这样的定位其实是还原冒菜最本来的面貌。

三顾冒菜在市场调研中发现,作为一个有代表性的成都特色吃食,冒菜从诞生之时,就是属于平民市场的,“好吃不贵”是它最主要的特点,这也是冒菜一直深受川渝人民喜爱最根本的原因。

只不过,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近些年全国餐饮市场品牌化导致的品质不断走高,抬高了整体餐饮的客单价,一些冒菜品牌的价格,渐渐超越了冒菜本应有的高性价比价格。

三顾冒菜是一家经过了十几年发展,从口味到后端体系都已经较为完备的规模餐企,为保障加盟商利益以及品牌口碑,三顾冒菜在食材选择上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准,根据“2023中国冒菜三甲品牌”榜单数据,三顾冒菜在口味上的综合评分排在冒菜品类的前列,“好吃”这点已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

“虽然当前我们的品牌价格已有很高性价比,但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再能给到消费者实惠”,赵鹏说,此次3.0版本的升级,三顾冒菜就希望在食材品质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优化供应链来降低中间成本,进一步降低终端价格,加强品牌竞争力,从而实现更高的市场占有率。

同时,受疫情影响,经济放缓已是大势所趋,处于餐饮一线的三顾冒菜已经明显感觉到消费者正在节约开支。

在这样的情况下,三顾冒菜认为更应该突出冒菜品类“好吃不贵”的本质,一方面让把冒菜作为日常消费的普通老百姓消费无压力,另一方面三顾冒菜也希望通过这次“做减法”的品牌升级,把开店成本、消费门槛都降下来,减少想通过餐饮做个小生意的潜在加盟商的压力。

02

实现“好吃不贵的成都冒菜”并不简单

“好吃不贵的成都冒菜”说起来简单,但要想真正做到并不简单。

对于冒菜品类而言,由于火锅的崛起,底料生产已经非常成熟,想要从这上面节省成本,是非常困难的,只能整体升级供应链。但升级供应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非常漫长的过程,三顾冒菜选择了先从食材的源头开始升级。

△三顾冒菜在贵州的辣椒种植基地

为保障食材的品质统一和口感稳定,三顾冒菜在食材源头做了严格的筛选,在贵州、河南等地专门建立了种植基地,生产加盟商统一配送的食材,确保重要食材的质量,拉低原料成本,提升采购效率,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最终通过全国3500多家门店产生的规模效应,整体打低食材成本。

三顾冒菜还引入了全球顶级的台湾专业设计团队,花费上亿元资金,打造了未来能够支撑上万家门店的现代化的智能中央食材和底料加工基地,为菜品的质量标准和产品的研发创新提供坚实后盾,也进一步拉低了单个门店的成本。

同时,三顾冒菜一直惯行的,包括创业大学培训、选址服务、建店工作、外卖代运营等在内的8大运营服务,以及66项日常运营支持上,三顾冒菜也进行了升级。

03

视觉VI搭配,

将“平民化”贯彻到底

对三顾冒菜而言,品牌升级不仅在后端,也需要搭配门店给予消费者的体验感,这其中就包括视觉感受。所以三顾冒菜3.0版本的升级,也包括了门店视觉VI系统的升级,3.0版本的门店将以“轻量化”的形象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升级消费者的体验和交互。

通过三顾冒菜新形象在广州CCH展上首次亮相,与其说“轻量化”,不如说三顾冒菜的新门店形象是“去设计化”。

据赵鹏介绍,“去设计”才是品牌再设计的出发点,也是为了让顾客能有个安静的视觉环境,好好吃饭,让“吃饭”这件事成为门店的重点,而不是抬头低头全是广告营销。

所以三顾冒菜的门头和店内物料都是“做减法”的设计思路,在满足视觉传达的基本需要后,尽量做到简单,强调“普通美”,让设计为“好吃不贵”的定位服务,而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

三顾冒菜选择了普通老百姓都能欣赏的美,而不是“设计师眼中的美”,“有时候设计做得太漂亮,就有了‘贵’的暗示,可能会让一些普通老百姓不敢进店消费”,赵鹏说。

而三顾冒菜的新设计让品牌有了更好的包容性,更加平民化,更符合社区消费,而不仅仅迎合上班一族的消费需求,可以让街坊邻居把三顾冒菜当成日常美食。

同时,这样的设计也降低了店铺的装修成本,进一步降低开店成本和最终的售卖价格,从而获得更好的性价比,达到“好吃不贵”的最终目的。

三顾冒菜从后端到门店全方位的品牌升级,不仅让自己在冒菜品类的激烈品牌竞争中保持优势,而且作为行业头部餐企,三顾冒菜认为自己也有责任和义务,突出冒菜“好吃不贵”的特性。

“把‘好吃不贵的成都冒菜’作为全新的品牌定位,不仅仅是喊出一句好听的口号,而是要去努力做到真正的“好吃不贵”,赵鹏说,三顾冒菜也希望通过自己头部企业的影响力,去“扭转”一些品牌认为高价才能体现价值的、不符合市场需求的观点,带动整个行业往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方向发展。

同时三顾冒菜希望通过升级,从多个维度去提升冒菜的品类标准,在快餐这个更大的品类中获得更好的市场地位,成为其中的主流品牌,放大“冒菜”这个品类。

备注:想进一步了解三顾冒菜,请咨询:4008038588了解!

三顾冒菜选择泛微eteams,全国3000+门店统一云管理

“三顾冒菜”是成都司马餐饮的核心品牌,公司成立于2012年,目前,公司泛产业链人员超过18000人,业务覆盖全国300余个城市,跻身”2023中国餐饮加盟榜TOP100“。

连锁餐饮行业的规模是由其门店的数量所决定,故连锁餐饮企业最大的两块业务就是营运与开发,营运故名思议就是经营门店产生效益;而开发业务,主要涉及的从前端寻店到后期的门店开发。因此司马餐饮此次与泛微的合作,主要围绕门店的统一管理展开。

司马餐饮连锁门店管理方案亮点

实现加盟商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化管控,从有效商机建档、签约、开业、经营情况、闭店整个闭环。

加盟商机会管理,把握重要商机

加盟商机作为司马餐饮最重要的销售资源,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想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中抓住转瞬即逝的商机,关键要保证商机响应率。

销售跟进过程中,遇到客户需求变更,赢率或者销售金额有变化时,系统会及时给出提醒。方便管理层及时知晓情况并给予相关指导,最大程度上促进商机的成交。

除了需要及时获取商机的最新动态,也需要规范管理商机的每个跟进阶段。通过高效整合的审批流保证管理者快速做出审批——评估指导或者放弃商机。如此,加盟商机的报备流程自动化、简化和标准化,提高商机响应率和成功率,保证权责分明,满足多元企业商机精细化的管理需求,促进企业的业绩全面提升。

连锁门店管理

1)门店业绩电子化上报:

多门店经营模式,各个门店需要每天将当日的经营数据统一上报给总部。常规的做法是各个门店将这些数据整理到表格文件中,并通过邮件等方式发送给领导。

看似过程简单,但表单数据一旦版本过多容易混乱,上报的数据需要重复汇总整理工作量也不少,此外能否按时提交、按时查看都不确定,这些都是潜在的问题。

统一表单,定时上报日营业额:通过门店上报应用,定时在线收集各门店经营数据,还能多维度统计分析上报经营数据,形成规范化在线化的简易门店上报管理。

多报表分析,掌握业绩分布总况:通过上报的业绩数据,总部、区域管理部可以自行通过系统,按照不同地区、开业时间等维度,比对查看加盟店的的营业情况,从而调整整体品牌运营方向,优化品牌经营质量。

2)移动巡店管理

移动巡店签到:督导到达门店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机签到,证明自己来过这家门店。

门店现场拍照还原:根据巡店计划,督导会仔细观察每个细节,并和顾客及店长对话,甚至参与销售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督导会在任务下记录一下一些重要信息,并上传巡店照片。这些细节有利于门店提升,也可以为督导打分提供凭证。

经营问题随手上报:结束巡店后,督导可以在手机中整理上传巡店意见书。而分管片区经理也会根据该意见书及时给出整改意见。有时,督导还没走出门店大门,就已经收到了整改意见,大大提升了门店的整改效率。

门店合同管理

合同订单管理作为司马餐饮加盟加盟商关系管理的延伸,高效、安全始终是订单管理的重要指标,做好合同管理十分重要。

合同流程自定义,全国加盟更规范:从合同订单的提交到每一个环节的审批处理,订单信息的安全云OA一一把关。

加盟合同电子签约,无需邮寄:合同确认无误后,无需邮寄,一键线上可发起签订,安全又高效。

合同续约/终止自动提醒:根据合同签订时间,系统自动判定、预警、提醒运营部专项负责人,展开续约推进活动。针对终止合作的加盟商,系统自动发起终止合作流程,保证每一项工作都是良性闭环。

专项合同,专项归档,持续可追踪:让加盟合同、订货合同、供应商合同等多类别合同,自动分类归档,搭建内部电子化档案库,提高历史合同查阅、抽调的便捷度,让“历史”也有迹可循。

多系统集成

大型、成熟的加盟型餐饮企业,通常具备多个业务系统,为了避免多系统切换,重复数据录入工作。

泛微云OA帮助司马餐饮,将OA与ERP、订货体系等实现集成,双向系统业务数据自动互通,工作与工作点对点无缝对接,大幅提升工作开展效率。

方案价值:

----

为司马餐饮提供加盟商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化管理,搭建全国规范化、高效化、云端化的统一门店管理。为传统行业带来互联网的新鲜血液,快、准、稳护航企业运营。

三顾冒菜3.0升级形同虚设,冒菜实际落后麻辣烫品类N个时代?

温馨提示:本文约4556字,烧脑时间13分钟,筷玩思维记者陈叙杰发于成都。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们可以看到,冒菜和麻辣烫这两大兄弟品类近些年来发展得越来越像,多数消费者对之甚至难分彼此。具体看来,将不同的食材煮熟或烫熟,然后放入标准化且可个性化调味的调料中,配上米饭或不配上米饭,这就是冒菜和麻辣烫的消费模式。

可能在部分顾客看来,冒菜味道偏重,非川式麻辣烫味道虽厚重但也较之略轻(辣酱VS麻酱),所以,人们吃冒菜时大多会配上米饭,而大多麻辣烫菜品则加火锅面用餐或不加主食就能用餐。多数冒菜店有米饭,多数麻辣烫门店可能没有米饭,两者均有一个可供挑选的食材冷柜,这就是市场对于冒菜和麻辣烫消费的基础认知。

但本篇文章的核心并不是要讨论冒菜和麻辣烫的具体区别。从品类及市场的角度来看,麻辣烫品类早在2015年就实现了新餐饮化,部分麻辣烫门店甚至还有鲜活培植蔬菜作为亮点,由于麻辣烫品类更受资本关注,其发展也更为迅猛。整个麻辣烫品类在当下早已焕发一新,至少到了4.0-5.0的发展阶段。

反观冒菜品类,其最多还停留在2.0-3.0的阶段,无论是步于品类前沿的芙蓉树下又或者是2023年才高调完成升级的三顾冒菜,从具体品牌方喊出的口号和市场呈现来看,它们也不过才到3.0阶段而已。

任何看似岁月静好的兄弟品类,基本一对比就可见两者的实际差距,且不谈麻辣烫创业者们如何幸运和努力,我们好奇的是,本是两个基因相近的品类,为什么冒菜品类下的品牌落后了麻辣烫品类下的品牌至少两个段位?

本篇文章我们将深入冒菜品类的发展实际、探寻其发展的可能路径,以试图推动冒菜品类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缩短冒菜品类品牌和麻辣烫品类品牌之间的发展差距等。

✔还在用1.0和2.0的物料,三顾冒菜3.0升级对于老店形同虚设?

2023年9月,三顾冒菜发布了品牌3.0升级,品牌方将本轮升级主题命名为“三生万物”,当下距该发布会已过去整整4个多月。

自2008年创立至今,三顾冒菜的门店数已达3500家(2023年数据),其虽远不及“杨张”麻辣烫的一半体量,但在冒菜品类,它早已稳居品类前列位置。

三顾冒菜本轮升级有三大核心:视觉、供应链、产品毛利开发。

在筷玩思维(www.kwhik.)看来,如果视觉升级是关于品牌实际的升级,那么供应链升级就是关于品牌支持的升级,而产品毛利开发升级更是足以推动品牌经营的升级。这三方的融合可谓走了系统化发展的路径。

但实际上,三顾冒菜本次供应链的升级也不过是底料供应的升级而已,比如底料、调料等的集采和更高的质量管控,包括布局调味品种植基地等。

再谈视觉升级,三顾冒菜本次通过外部设计公司,才终于实现了从门店化到品牌化的(视觉)转型,品牌视觉也从过去的绿色、黑色、褐色、白色等的脸谱图像升级为黄色且去脸谱化的市场呈现。

在最后的产品开发端,实则应并入供应链升级的范畴,品牌方主要是通过前端供应链整合、优化来管控后端成本。

从升级后的呈现可见,三顾冒菜更多的升级实则是降低开店成本,如品牌方表述的“3.0门店实现了15天完成毛坯到店面的呈现,有助于减少加盟商的创业压力,从而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

又或者说三顾冒菜本次3.0的升级就是针对新门店的招商化升级(包括已有加盟商)。

三顾冒菜的品牌升级发布会在成都举行,至今4个月过去了,其旗下门店的具体升级如何呢?视觉是最直接的评估尺度,以成都市场为例,三顾冒菜线上端依然有部分门店还在用过去的视觉作为“品牌头像”,少部分门店还停留在1.0阶段,用的是没有任何品牌标识的菜品图片。

再者,当下升级过后,还在用2.0品牌视觉物料的门店占了总体的绝大多数,包括大多已有门店的招牌也没有向3.0优化。同时,还有在2023年12月份开业的新店,其视觉居然用的不是最新版,从市场可见,三顾冒菜的3.0升级过后,单是视觉层面,该品牌旗下黄色的招牌和绿色的招牌,以及过去不做任何(视觉)升级的老店同存于市场。

✔三顾冒菜的3.0升级依然慢了市场N步?整个品类越发展越落后?

对于三顾冒菜来说,本次3.0是一次常规的品牌升级,但对于品类前三甲来说,前甲的品牌还承担着带动品类升级以及整个品类市场优化的责任与义务。

以豆浆品类为例,最早的石磨豆浆是初级版本,九阳豆浆机面世后,才终于带动了整个豆浆品类餐饮化的初次技术改革。九阳豆浆作为豆浆品类技术化的开创者,其价值并不单单是开发豆浆/豆奶的市场份额,更在于降低品类问题及提高品类价值。

从九阳商用豆浆机的持续优化到布局优质的大豆产业链,再到豆制品餐饮、零售解决方案的持续升级,我们都可见九阳豆浆对豆浆、豆制品行业的升华与推动。

换句话说,作为冒菜品类门店数第一品牌的三顾冒菜,它要做的并不仅仅是让加盟商赚到钱,更在于如何带动冒菜品类打开更大的市场份额,包括打赢兄弟品类如麻辣烫、串串、麻辣拌等的消费竞争。

但遗憾的是,无论是U鼎冒菜、芙蓉树下还是三顾冒菜等,这些知名冒菜品牌目前已有的经营升级都还只是自品牌的升级而非对于主品类的升级。

麻辣烫从1.0到3.0实现了标准化、品牌化,再到4.0实现了个性化、健康化,从始至终,整个麻辣烫品类都保持着以麻辣烫为核心的经营态度并对之持续优化,包括后发兴起的单锅现煮、可以喝汤、鲜活食材等。

反观整个冒菜品类,当下大多冒菜门店引入了钵钵鸡、卤菜、炒菜等外品类,还有部分冒菜门店甚至成了中餐店、小炒店,在冒菜品牌们的运营下,冒菜品类的标准不仅越加不明显,甚至有些冒菜品牌还在趋近去冒菜化的路子。还有部分冒菜门店将麻辣烫和冒菜合在一起,整的“冒麻不分”,这些经营偏招也许从利润的角度看是对的,但长期必然不利于冒菜品类的正向发展。

再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新麻辣烫品牌们基本发展出了明档厨房,大多也落地了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消费玩法,而冒菜品类却还在标准化和性价比的角度死磕,更别说美学设计了,三顾冒菜、芙蓉树下等品类前甲品牌连品牌下整体的市场视觉都没能做到标准化。

可以看出,冒菜品类们不是落后了麻辣烫一步,而是落后了麻辣烫品类N个时代,换句话说,当麻辣烫品类走的太快,快到足以引领一定的消费动向,再当顾客们发现冒菜品类落后太多,冒菜品类的消费必要性可能几近于零,甚至只能退出江湖了。

✔冒菜品类再升级的反思,如何衡量品类发展和品牌发展的双向正确?

当下的市场竞争不仅是品牌与品牌之间的竞争,更是品类与品类之间的竞争,甚至还是消费必要性与品牌竞争力之间的竞争。简而言之,当下所有市场经济的竞争,其实不过是品牌发展速度与顾客需求升级的消费必要性之间的竞争。

在这一思维逻辑下,要消除冒菜与麻辣烫品类发展方面的实际间距,靠“抄”解决不了问题,比如冒菜品类要发展,从业者并不能直接将麻辣烫品类的优势纳入自己门店。

以三顾冒菜现存的老店为例,即使加盟商用麻辣烫品牌已有的明档厨房、鲜鸡熬汤做底、单锅现煮出品等做直接升级,这反而不是好事儿。品牌升级的壳未优化,出来的必然不伦不类。

有些冒菜从业者提出,“冒菜的冒,可以是一种冒文化,年轻人需要冒字的冲劲,这也是冒菜品类独有的文化优势”,但遗憾的是,冒菜品类并未有品牌着手此方冒文化的建设,又或者说冒菜品类还未有品牌能将自身的发展能力、眼光、格局、底子等提到可以落地冒文化的地步。

回到三顾冒菜,其本次提出的升级关键词为“好吃不贵的成都冒菜”,问题有三:

1)、“好吃不贵”其实等于什么也没说,从线上来看,三顾冒菜的人均客单价波动较大,从15-48元不等。再到什么是好吃以及如何实现好吃,具体的门店指向和品牌说明基本是空白的。再从广告的角度看,“好吃不贵”这类指向不明的抽象概念实则已是被淘汰的营销说法。

2)、无论从产品、视觉、品牌实际来看,新的升级均未体现“成都冒菜”及“成都”这类文化标签的具体呈现,更未有关于这两方概念的发展、巩固、传播等动作。

3)、冒菜是品类的概念,而不是产品的概念,三顾冒菜过去用的是较为普遍的三国文化,在新设计去除三国标签的情况下,大多门店依然还在用三国的概念,且无论升级前后均无主打产品/招牌产品的浮现(未到顾客层面)。

顾客要吃冒菜的时候,无论是去三顾冒菜、落舌冒菜又还是去其它冒菜品牌,要去具体门店具体吃什么产品,各个冒菜品牌之间的产品除了价格之外还有哪些区别,这在当下依然是解不开的谜题。

三顾冒菜贵为冒菜品类前三甲,品牌方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市场对于冒菜品类的认知,从三顾冒菜近期3.0品牌升级的具体及实际情况,我们更是看到了冒菜品类与麻辣烫品类之间的发展差距。

但是,冒菜终归和麻辣烫不同,冒菜也应该有自己的发展路径,是快也好、是慢也罢,只要能出品一盘顾客爱吃、能吃又非吃不可的好冒菜,那么无论有没有品牌化、有没有品牌升级,更无论有没有明档厨房,这就是一份好的冒菜,更是一个好的冒菜品牌。

在筷玩思维看来,从冒菜品牌到冒菜品类的可持续发展,整个冒菜的品类端和品牌端还得过以下多个发展阶段:

1)、品类发展以头部品牌的视觉标准化为开端

前三甲品牌的品类责任得从自我视觉形象的统一开始,这更是品牌管理能力和品牌/品类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如果品类下的前三甲品牌没有这个认知,则基本担不起带动品类发展的责任和格局。

没有愿意为品类发展承担责任的品牌,则该品类还属于流浪阶段。

2)、从品类到品牌是初级过渡,从品牌到产品是高级过渡

火锅品类下的品牌们虽大同小异,但人们基本知道要去海底捞是因为什么、知道要去贤合庄吃什么。将品牌区隔作用在产品端,以形成一定的独特竞争力,这就是完成品牌化的发展中品牌的一大经营目的。

3)、标准化是品牌发展的小门槛,从标准化到个性化是品牌发展的大跃进

发展中的品牌要基于标准化实现品牌消费的个性化,须知标准化不是目的地,借助于标准化的个性化才是当下消费市场的切实需求。但如果没有标准化、没有品牌化,门店谈任何的消费个性化都是虚的。

只有到了能用标准化敲开个性化大门的这一阶段,明档厨房、鲜活食材等优质经营战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4)、从当下看来,文化路径是品牌发展的终局

基于品牌化、竞争力产品、消费个性化,品类下的优质品牌们就可以进入更高维的文化运营阶段,到此,品牌方才有资格和能力去谈所谓的冒文化。

具体而言,如果三顾冒菜目前打出的“好吃不贵的成都冒菜”是冒菜品类、品牌发展的3.0阶段,那么要实现冒文化的真正市场运营,还得到7.0阶段,由此看,冒菜品类品牌们落后了市场及消费需求整整3个时代。

这似乎是整个冒菜品类的发展危机,从品类发展能动性的角度来看,这更是整个冒菜品类可用的发展红利。

对此实际问题,如果冒菜品类的前三甲们视而不见,后果只有两种:要么冒菜品类逐年缩小份额,要么新的冒菜品牌兴起,到那时,前甲们就只能退位了。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