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阿姨1700家店,赚不赚钱?值不值得加盟?| 测评
(本文节选自NCBD(餐宝典)的餐饮测评系列报告之《“沪上阿姨”茶饮加盟深度测评报告》。)
1行业介绍NCBD(餐宝典)数据显示,2023年中式新茶饮市场规模突破700亿元,预计到2023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在门店数量上,2023年中国现制茶饮门店数量超过45万家,比2017年增加了近20万家。
△图自餐宝典
在用户画像上,NCBD(餐宝典)数据显示,2023年新茶饮消费者以年轻女性为主,女性消费者占比70.7%,男性占比29.3%;90后占52.5%。
总体来看,中国茶饮行业的市场现状呈现出市场规模大、竞争激烈、进入门槛低以及产品易被模仿等特点,此外还呈现出以下特点:
关店率非常高: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可持续经营超过一年的奶茶店仅为18.8%。2023年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奶茶企业接近3500多家,茶饮行业中经营异常的企业多达2.18万家。疫后复苏最快:疫情给餐饮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随着疫情得到控制,餐饮行业逐渐复苏,其中茶饮品类因其模式较轻,复苏也较快。积极拥抱资本:据公开报道,奈雪の茶已经谋求在港股上市,今年6月兰熊鲜奶获得了IDG的投资,7月古茗茶饮获得红杉资本中国和龙珠资本的投资。2公司及产品介绍公司概况:沪上阿姨起步于2013年,主打五谷茶饮,灵感来自于大上海老弄堂的“沪式茶饮”,是一个专注于现煮茶饮的餐饮连锁品牌。它追求现煮、健康的理念,提供好喝、健康的五谷茶饮。沪上阿姨从上海起步,现在已经面向全国进行布局。公司也比较注重会员的积累,目前在小程序拥有300万会员。
门店数量:截至目前,已在全国拥有1700家门店,根据公司的规划,年底预计突破2300家。
△图自餐宝典
产品特色:沪上阿姨深耕“现煮五谷茶”,将新鲜现煮五谷与茶跨界搭配,推出各种产品,如招牌的“血糯米红豆奶茶”;另将五谷与水果搭配,创造出小料“谷谷金砖”,这是五谷与茶冻的融合;还有酸奶系列每日新鲜手酿等。
在中国的茶饮市场,五谷茶是一个全新的茶饮细分赛道,兼具代餐属性,随着消费者对奶茶加料、健康的呼声逐渐高涨,现煮五谷茶作为一个新品类正在崛起,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发展历程:
2013年7月,沪上阿姨成立。
2014年1月,第一批合作开放。
2015年12月,全国门店突破200家。
2023年,全国门店突破1000家。
2023年,沪上阿姨品牌全新升级,首家LAB店在深圳开业。
2023年7月,全国门店突破1700家。
所获荣誉:沪上阿姨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得到了业内的认可,也收获不少荣誉奖项,如:年度最具爆发力品牌、年度最佳时尚饮品奖、2023中国茶饮十大品牌等。
3实地测评为进一步了解沪上阿姨的产品、服务以及实际盈利能力,餐宝典探店小分队针对深圳和广州市内的三个门店进行了实地探店,分别是:棠东店(广州)、五和店(深圳)以及深大桂庙新村店(深圳)。
(1)探店测评
下面以深圳五和店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A:沪上阿姨(深圳五和店)
△图自餐宝典
测评时间:7月18日(周六)11:05开始,共持续1个小时店铺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回街道和磡路1-3号选址特点:这个店属于典型的街边店,距离地铁口150多米,附近有比较多的快餐店,人流较旺竞争情况:店铺周围暂无其他茶饮品牌产品方面:主打五谷茶饮,此外还有当季新品、酸奶饮料、奶盖茶等多种产品,种类较为丰富员工数量:2人店面面积:40㎡左右客单价:14元外卖情况:美团月销量4440,饿了么月销量1224现场出单:测评时间段内共卖出13杯备注:这个店的外卖比较多,测评时间段内经常有外卖小哥来取餐;门店显眼处有比较明显的新品促销活动信息,门店内小哥会主动提醒通过小程序点单能享受折扣优惠。
全部测评门店信息如下:
针对以上三个门店的测评表格及分析如下(毛利率:65%,数据参考企业官方公布数据信息):
特别说明:以上数据为餐宝典现场实际测评数据,可能跟实际运营数据存在一定差异,租金数据依据网络公开数据预估和现场询问店员而得出。利润的计算未包括加盟费、各项折扣与摊销以及损耗等。
(2)测评
①本次测评的三个门店分别属于不同场景,分别是街铺、城中村以及高校周边,三个门店均处于盈利状态;
②三个店的选址均属于人流比较旺盛的地方,门店的日均销量(不包括外卖)都在100杯以上;线上外卖运营得好的会更具优势,收入也更高;
③茶饮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抄袭现象非常严重,但沪上阿姨凭借五谷现煮茶饮的定位在产品方面成功实现了差异化,成功“出圈”;
④与其他的奶茶不同,现煮五谷茶兼具代餐属性,餐宝典在现场测评中发现,沪上阿姨的五谷茶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看成是一杯特殊的“小吃”,虽然不能替代吃饭,但确实具有填肚子的“功效”;
⑤五谷在很多消费者眼中代表的是“健康”“绿色”,这与当下消费者喝奶茶追求健康的趋势相符;
⑥五谷茶饮作为一个新品类已经逐渐崛起,而沪上阿姨在这个细分赛道具备优势;
⑦现煮的五谷茶饮工序比较复杂,生产成本也会比较高,这对其他模仿者来说就形成了一个门槛,模仿的成本会比较高;
⑧五谷类的热饮在冬季可能会更受欢迎,这与其他茶饮品类的较强的季节性不太相同,销售周期更长;
⑨为了拓展加盟商,沪上阿姨充分发动现有的加盟商开展推介,针对推介双方都给予补贴,既调动了加盟商的积极性,也加快了开店的拓展速度,尤其是在今年疫情环境下,还能保持这样的开店速度,比较难得。
4加盟政策品牌授权费:1.98万;开店服务费:2万;培训费1万;保证金0.5万;技术服务费1800/月;装修费、房租、人工等另计。(以上数据来自企业。)
5品牌评分:83.77分,级别:A本次评级依据NCBD(餐宝典)餐饮企业评级规范开展。本方法的评级逻辑依照评级目标展开,依次对市场环境、产品与服务竞争力、盈利能力及支撑能力进行分析,得到初步测评分数,再通过调整项调整,得到所要测评主体的最终级别。
市场环境:市场环境分为宏观环境与行业环境,宏观环境又分为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产品与服务竞争力:包括产品能力(产品品质、产品结构、SKU等)、服务能力、品牌实力以及综合实力等。品牌实力包括品牌的曝光度,消费者的评价,网络的口碑等传播情况进行监测并最终给予评分。盈利能力:盈利能力以线下实地测评数据结合线上的数据为主要依据进行综合打分。支撑能力:从培训、督导、考察、营销等各个方面考察品牌方对于加盟商的支持力度,并同时核实商标等关键要素,最终进行评分。根据NCBD评级模型,针对沪上阿姨的最终测评,其NCBD指数为:83.77,级别为A。
NCBD指数说明:NCBD指数为餐宝典按照加盟品牌的综合测评得出的分数,为加盟商提供辅助性决策参考。NCBD指数满分为100分,其中:
A级:80—100分,测评结果为优秀,风险较小,可以加盟B级:60—80分,测评结果为良好,可以加盟,需要做好评估C级:40—60分,测评结果为一般,需要慎重D级:40分以下,评测结果为较差,风险较大,不建议加盟注: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测评结果仅供餐饮创业者加盟决策参考,餐宝典不对因此产生的一切后果负责。
6综合点评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餐饮行业开始陆续复苏,茶饮小吃类因其模式比较轻,复苏的速度更快。定位于五谷茶饮的沪上阿姨目前门店有1700多家,而今年的目标是开到2300家门店。在这样特殊的市场环境下,能制定这样的目标,足见企业的实力与信心。这也与其过去几年的沉淀、积累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沪上阿姨的品牌已经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认可。
在中国的茶饮市场,各种模仿抄袭随处可见,沪上阿姨独特的定位,以及产品生产方面的特殊性,都成了自己品牌的护城河,也给后来者建立了一定的门槛。
需要提醒的是,一路狂奔的沪上阿姨也要注意加强对加盟商的管控。上个月接连发生的知名品牌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发生在加盟店,这使得整个行业开始审视加盟模式的不足与发展的可持续性,沪上阿姨切不可掉以轻心。
直营和加盟怎么选?门店5000家的沪上阿姨给你答案
前不久,新茶饮品牌沪上阿姨官宣:门店数量突破5000家,遍布全国300多个城市。
今年8月20日开始,沪上阿姨开启了“百日千店”计划:要在未来100天内,新开出1000家门店,这也意味着年底有望突破6000家!
今年,在大部分餐饮品牌都保守扩张,沪上阿姨凭借什么可以加速狂奔?
直营和加盟:没有对与错沪上阿姨在“直营+加盟”的双模式下,才能加速攻城略地,这种既爬楼又坐电梯的方式,让企业实现良性的裂变。
“爬楼梯”就是直营模式。
企业完全依赖自己的资金滚动发展,把自己的利润不断投入到扩大再生产或者开店中,使得企业像滚雪球一样逐渐长大。
“坐电梯”则是通过资本运营的战略模式,比如加盟模式。
借助外部金融资本的力量,通过资本的力量,做资产的并购或者加盟的模式快速开店的模式,使得企业迅速占据市场,最终占领竞争的制高点。
直营:赢在内功直营的优点在于自主性很强且负担轻,企业家可以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但是,类似于爬楼梯,面临两个风险:一个是系统性风险,一个是竞争风险。
系统性风险,也叫外部风险。是无法回避也无法控制的,只能被动应对。
比如:反反复复的口罩事件。如果仅仅是爬楼梯的企业,基本上都是靠自持的现金流发展的,抵御系统风险较弱。
在疫情期间很多驰名的餐饮企业,如西贝都出来喊话,现金流不足以应对危机,风雨漂泊的小船,扛不住风浪。
竞争风险,指自持资金滚动式发展,公司发展不会太快,市场占有率就很难快速增长。
一旦有利可图后,市场里极有可能会迅速冒出大批的竞争者和抄袭者,竞争白热化加剧。
例如:当年的滴滴打车就是通过烧钱的模式,各种补贴,凭借雄厚的自有资金迅速占领市场,导致那些爬楼梯的同类企业慢慢没有了生存空间。
加盟:胜在多“兵”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加盟就是坐电梯,可以让企业快速扩张发展,但也大大增加了经营风险,因为涉及到外部的投资人(加盟商多),万一经营失误,对企业的打击将产生倍增效应。
可是相反,这种倍增效应也可以正面增强企业抵御外部风险的实力。
船大了,抗风浪的能力自会大大加强。
疫情也好,国际环境恶化也好,经济下行也好,这些大风大浪都是在替你消灭潜在的竞争对手,如当下具有万家加盟店的蜜雪冰城反而在谋求上市。
待到疫情过去,大船、兵多的日子会更好过。
写在最后餐饮规模化道路,到底应该走直营模式,还是加盟模式?
不同的策略各有优势和弊端,经营企业既要能抗外部风险,又要能抗内部风险,提高生存的能力。
直营或者加盟,只是商业手段,活下去才最重要!
透过沪上阿姨的“直营+加盟”模式,希望对创业中的你有所启发,能够让你的企业避开风险,披荆斩棘,早日实现创业成功。
茶饮创业热潮再现!警惕,火爆背后的虚假繁荣
来源:红餐网
作者:蒋文景
餐饮业从来不乏入局者,一批餐厅关闭,一批新店开张,是常态。而在新开张的门店中,茶饮店是其中常客,即使在疫情冲击之下,也丝毫没有影响茶饮市场的火爆。正所谓“才看老店成新鬼,门头变幻茶饮旗”。
然而,现在开茶饮店,真的赚钱吗?
茶饮无疑是疫后恢复最快的餐饮品类之一。
早在三月份,武汉重启后,短短3天时间内,奶茶外卖订单量增长近8倍;四月五月,全国多个城市茶饮市场已出现火爆现象。
根据外卖平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茶饮店已恢复八九成水平,一些品牌订单量甚至出现逆势增长。
而随着温度的不断攀升,茶饮店开店速度也越来越快。
5月11日,茶颜悦色官宣出圈,首家店落户武汉江宸天街。这个在长沙默默耕耘7年开出上百家门店的区域茶饮品牌,正式开启走向全国的步伐。6月22日,在一个月内突击开店500家之后,蜜雪冰城宣布门店数突破10000家。五谷茶饮品牌沪上阿姨向红餐网透露,2023年预计在全国新开500家加盟店。与此同时,不少茶饮品牌加快了常规拓店的速度,加紧扩张抢夺市场。
一时之间,茶饮赛道热闹不已。
01.
20米小巷挤了4家奶茶店,
茶饮再掀开店热潮
“琶洲城某商场,很多小店换成茶饮了,6家店居然有4家是茶饮......”
6月29日中午,红餐网(ID:h18)小编来到广州海珠区琶洲城进行实地考察。只见在仅约20米的小巷一侧,就出现了TAKE柠檬茶、挞柠、一点点、益禾堂四家茶饮店,其中有三家紧挨在一起。
而在一年前,旁边除了一两家茶饮店外,其他的都还是隆江猪脚饭等快餐店。
△20米小巷挤了4家奶茶店
同样的情形,也在其他城市上演着:
长沙五一商圈,仅黄兴中路沿线及地下地铁商业国金街,就聚集了超过40家不同品牌的茶饮店,头部腰部品牌一应俱全。
在这里,茶颜悦色、瑞幸咖啡、喜茶、奈雪的茶、鹿角巷、CC、书亦烧仙草、一点点、快乐柠檬、MAMACHA等品牌,几乎是集体亮相。去年七月份才进入长沙的喜茶,目前3家店全部集中在五一商圈。
长春市桂林路美食街,50米之内,一芳、蜜雪冰城、谷芊、易阿姨奶茶、舍子茶等7家茶饮店也是扎堆亮相。
红餐网(ID:h18)了解到,随着茶饮市场的火爆,不少餐饮创业者纷纷瞄准茶饮市场,不少茶饮品牌品牌近期收到了不少加盟咨询的合作意向,而一些茶饮品牌的总部也趁热推出了加盟优惠政策。
传统茶饮品牌开店热火朝天,以娃哈哈为代表的一批跨界选手也开始行动。
前不久,娃哈哈在广州又开了一家新店,并首次对外公布了其“万店计划”,豪言10年内要在全国布局1万家门店,比蜜雪冰城的万店过程还要缩短一半。
紧锣密鼓的开店、头部品牌市场下沉、区域品牌全国化、加盟热潮不减......茶饮品类的热火朝天也再次吸引了资本青睐。
继喜茶、奈雪先后被爆获得大额融资后,近期网红奶茶店兰熊鲜奶获得了喜茶投资方IDG的投资。
总的来看,整个茶饮市场似乎充满了生机,异常火爆。然而,真的是如此吗?
02.
异常火爆的茶饮市场背后,
是虚假的繁荣
转角可能遇不到爱,但一定能遇到一家奶茶店。
△中国现制茶饮门店数增长迅速
据36氪研究院发布的《2023新式茶饮消费白皮书》显示,中国茶饮市场的总规模在2023年突破4000亿元,中式现制茶饮市场规模约1000亿元。2023年全国现制茶饮门店数达45万家。
但是,这些高速增长的数据背后,是无数茶饮创业者黯然离场的心酸。
上海小伙刘修虎和曹志伟,疫情以来一直在忙着回收餐饮设备,有时一天拆七八家餐厅。据他统计,从去年6月至今,公司拆除的几百家店铺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奶茶店。
一个金融白领小伙开奶茶店,两个月亏损40多万,9800元买的冰淇淋机一次都没用过;两个00后小伙子,刷短视频加盟奶茶店,加盟费+租金+设备+原材料+装修投进去50多万,倒闭后联系回收公司拆店;还有一个做美容的95后女生,开奶茶店半年赔了七八十万......
△抖音开奶茶店亏损的视频多如牛毛
“很多人不甘平庸,不想拿死工资,开奶茶店创业,结果大部分交了学费。”
一位行业人士表示,茶饮毛利率从以前60%-90%,下降到30-50%,其实很难赚钱了,更加不是创业的最佳选择。
招商证券曾经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一个:在扣除原料费用、人工费用、房租及装修费用、水电及其他摊销的话,茶饮头部品牌只能维持在毛利率50%、净利率11%左右。
试问,有多少小品牌能够达到这个利润率?
随着消费者品牌意识觉醒,流量越来越向头部品牌聚集,小品牌茶饮店销量和客单价触达瓶颈。但是原材料、租金和人工的成本并没有降低,奶茶店不再是好赚的生意了。
以茶饮头部品牌奈雪和喜茶的情况为例:
奈雪门店平均面积260㎡,打造奢侈品店风格,高品质出品......这些本身就需要高成本的投入;喜茶用料良心,杯子都是喝完洗洗还能继续用的。这一圈下来开店成本蹭蹭就上去了。
据雕爷孟醒揭秘,喜茶的加价率也就2倍而已,十几块的成本卖二十几块,利润率并不高。
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也说过,“这行没大家想的暴利。”
头部品牌的日子不好过,其他品牌即使能渠道下沉或者细分市场赢得一片蓝海,但是在后继者无数,竞争激烈程度倍增的情况下,要说赚钱也很难。毕竟虚假繁荣掩盖不了市场就那么大,进入者越多,蛋糕就会越来越小。
“我们经常遇到同一家门面拆几次,每次拆的时侯,下一家都跃跃欲试准备进场。感慨之余,只能心里默默祝福‘新人’好运。”刘修虎说到。
03.
隐忧多多的茶饮市场,
早已不是创业的乐土
好看的数据,火爆的市场景象,早已让不少心心念念的入局者迷昏了头脑。事实上,茶饮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美好,市场暗流汹涌,没有好水性,弄不了这趟潮。
据相关数据,2016年下半年,茶饮店的关店数量开始超过开店数量;2017年,茶饮关店数量达到开店数量的1.3倍;2023年Q2与2017年同期相比,一线城市茶饮店的关店率高达55%,而二线城市的关店率为35%;2023年,可持续经营超过一年的奶茶店仅为18.8%。
天眼查数据检索显示,截至11月29日,2023年被吊销、注销的奶茶企业有3478家,同时茶饮行业中经营异常的企业多达2.18万家。现如今,九成茶饮店不赚钱,整个行业呈现“十仅存一”的状态。
△2023年关店率前十有8家是茶饮品牌
一边是利润的江河日下,一边是如过江之鲫的新开门店,千亿茶饮市场早已是隐忧多多,九死一生。
1)开店成本陡增,经营门槛越来越高
随着新式茶饮引发的行业升级,奶茶从原始的一勺粉末+一把珍珠简单冲泡而成,演变成茶基底+奶盖+各样新鲜水果配料,在原料品质、萃取工艺上都有重大升级。
升级的过程中,消费者对更好体验和产品的需求是不可逆的。要满足这种需求,成本就得大大增加。
不仅是原材料的成本增加,为了吸引客流和讨好消费者,茶饮门店越来越向繁华商业区聚集,门店装修高大上,产品讲究高颜值。这又造成房租和人工成本的陡增。
△广州琶洲保利广场喜茶门店外观
粗略估计,在一线城市加盟一家奶茶店需要投入50万元左右,这对抱着轻松入行想法的创业者并不友好,一不小心还会踩到快招加盟的坑。而如果自创品牌,那么品牌命名、选址装修、产品开发、门店运营、品牌推广等一道道门槛等着你,没有经验的创业者经常铩羽而归。
2)供过于求、过度拥挤
众多创业者盲目一窝蜂的涌入,导致了茶饮赛道的过度拥挤。
2023年,国内饮品销售额同比增长6%,而同期茶饮门店数从25万增加到45万家,同比增长高达80%,开店速度远远超过市场增长速度。整个行业出现了供过于求,在一二线城市尤其严重。
据界面新闻报道,截至2023年4月初,广州、深圳、成都、上海、东莞、重庆6个城市茶饮门店过10000家,其中广州近20000家。而东莞茶饮店分布密度最大,平均每1420人就拥有一家茶饮店。
广州味满多餐饮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谢灿武表示,仅就柠檬茶这一细分品类来说,在广州就有1100多家店,市场已经比较饱和。
仅一个柠檬茶的细分赛道就已经如何拥挤,其他的赛道的竞争激烈情况就可想而知。
3)巨头凸显、头部品牌占位完成,品牌化竞争到来
茶饮行业经过这些年狂飙突进,大浪淘沙,市场格局基本已定。
首先是喜茶、奈雪的茶牢牢占据着茶饮排头兵的位置,依靠各自的品牌优势稳扎稳打;其次是茶颜悦色等个性鲜明的区域茶饮品牌,依靠自身的鲜明特色俘获了当地消费者心智;再就是蜜雪冰城、一点点、COCO等,依靠快速开店,抢占全国市场。
还有众多“陌生人”跨界闯入茶饮,如娃哈哈、便利蜂等跨界巨头杀入,更是使得茶饮市场竞争加剧。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将是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茶饮企业的天下,缺乏品牌力的自营个体、杂牌军将越来越没有生存空间。
4)市场细分趋势明显,但同质化也越来越严重
喜茶奈雪之后,细分赛道正成为茶饮的最大机会。
品类深耕或自身特色明显的品牌开始有声量,比如瞄准现煮五谷茶定位的沪上阿姨,主打原叶茶、风味煮茶的煮葉,定位烧仙草饮品的书亦烧仙草,走日式茶饮美学概念的伏見桃山......
但在众多餐企瞄准细分市场、聚焦品类的同时,茶饮产品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去掉,你认得出这是哪个品牌的茶吗?
出现一款爆品,很快市场就会出现同类产品。黑糖珍珠火爆,一下子大家都推黑糖珍珠鲜奶;答案茶成了网红,一堆人开始跟风;看到柠檬茶火了,突然间冒出上千家。
口味雷同。随着茶饮市场发展成熟,加上信息流通的加速,能够创新的点越来越少,各家产品的口味也越来越趋同。纯茶、奶盖茶、水果茶,全糖、半糖、七分糖......今天你一推出,明天就铺满全世界。
就连包装也越来越相似。把任何一个商圈所有奶茶店都点一杯放在一起。撇去头部品牌,普通消费者根本没法分清谁是谁。
因此初创品牌如果不能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做出差异化,就很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在纷繁的茶饮品牌里脱颖而出。
(5)山寨成了不少品牌最为头痛的问题
山寨是困扰茶饮行业的顽疾。经常是你开了一家XX奶茶店;如果火爆,那我换个牌子开第二家;紧接着是第三家、第四家、第五家......而且往往扎堆开在一起,最后大家一起死掉。
拿广州市场火热的柠檬茶来说,不少品牌在门店规模、店面布局、产品类型、包装和定价各方面都极为相似,就连消费者都吐槽,“外观差不多,味道也一样。”
鹿角巷创始人邱茂庭在接受采访时曾告诉红餐网,山寨问题是他们目前最大的挑战,他认真统计了山寨店的数量:“全盛时期有7000家,现在也有2000~3000家,而我们正牌门店才100来家。”今年四月,行业还发生过“茶颜观色”起诉“茶颜悦色”的事。
△茶颜悦色官方公众号发文吐槽
一方面,山寨猖獗,对正牌的利益和信誉是极大侵害;另一方面,大量出品低劣的仿冒店充斥市场,混淆了消费者的认知,会让消费者对茶饮市场失去信心。
6)茶饮淡旺季明显,行业气候严峻
进入八九月后,随着天气转凉,茶饮行业也将迎来传统的淡季,在北方地区尤其明显。虽然不少奶茶店都会根据气候调整产品结构、推出热饮,但是由于热饮在产品上的局限,还是不能让生意回到夏季的表现。
这是茶饮店不可回避的问题。
与自然气候相比,疫情所造成的行业气候寒冬,是更加致命的。疫情防控、客流不足、消费力下降等对餐饮业的影响何时过去,还是未定之数。
茶饮店是否能仅靠夏季的收入就能撑过去呢?谁也不能保证。
茶饮行业门槛越来越高,竞争日益激烈,强者恒强的局面愈发凸显,中小品牌生存艰难。如果冒冒失失一头扎入,很可能发现等待你的不是“小确幸”,而是“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