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煎饼加盟店铺哪里好

本文目录

月薪6位数却辞职开起煎饼店!杭州老板娘如今一人苦撑:想和大家抱团取暖

这天早上,路上太堵,40岁的裘晓丽索性跳下公交车,走路上班。再顺手采了一束小野菊,装饰自己的煎饼店。

这样一来,她小小的店里,每个小小的角落,都布满了鲜花,她发朋友圈说,这是春天的样子。

实际上,今年春天,小店唯一的伙计因为疫情,一直无法返杭,早已剩她一人苦苦支撑。

“我有时想,关了吧关了吧,但真的舍不得啊。”嵊州人裘晓丽来杭州奋斗20多年,前十几年在房产公司做销售,月薪最高时达到6位数。最近这4年,她在余杭乐天城,经营自己的煎饼店。

4月18日,她给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后台发来留言,看了钱江晚报关于“帮帮小店”的报道,特别有感触。“我是一家小小的煎饼店,现在挺困难的,我不甘心就此放弃,反正疫情总会过去的,我想加入你们的小店群,和大家一起来抱团取暖。”

她说话声音很轻,显得有些腼腆,但有一股温柔的坚定。

给每个点单人

送上一朵温柔的小红花

20平米的小小煎饼店,会长什么样子?大多数人会想到,烟火缭绕,用力生计的路边摊。

裘晓丽却开了一家温柔的小店,名字叫“美食美刻功夫煎饼店”。除了干净的桌椅,还有倔强的野花,生机勃勃的绿植,铺满的书籍……这是她竭尽所能开辟的一块阅读区。因为清新而文艺,曾经有顾客好奇,走进来问:“这是一家花店吗?”

小店招牌第一名美味里脊煎饼,第二名年糕手握。以前小店边上有许多培训班,不少家长会买一只煎饼,点亮等待的时光。甚至有一位远在沈阳的顾客,心心念念想要点外卖。

在美团外卖公告栏里,裘晓丽这样介绍自己——“我有个跑步很快的儿子,照片是我去学校偷看他训练时拍的,还有一条萌萌的小胖柯基,和它相处非常减压,以及有个很能干的员工娜娜姐姐。”

很多时候,她像个邻家大姐姐一样絮絮叨叨。比如提醒外卖锡纸盒边口有点锋利,打开时候一定要小心;介绍收到年糕卷一定要抓紧丢掉保温袋,用手边微波炉加热;说明生菜生意好的话一到两天采购一次,每次切一点点,切好后保鲜膜包好,用完一点切一点……

还有,她家所有的外卖包装袋边上,都认真贴着一朵小红花,“不要放弃爱与希望,每一个逆行和命运抗争的勇敢的人,都值得被奖励一朵小红花。”

每天清晨5点起床,裘晓丽先遛狗,再打开网友评论,认真回复,成了她日复一日的功课。一年多时间里,她回复网友的评论好几万字了。

有时,她在外卖单子的方寸间,和顾客温情互动,手写祝福小纸条。

小店这压力那压力

但真的是我梦想

“这些小小的举动,如果能温暖到一个顾客,也是一种成功。”她说。

对此,有的人可能不理解,认为老板娘是矫情或是另类。

“小店这也压力那也压力,但这真的是我的梦想。”2005年,大专毕业的裘晓丽在杭州一房产公司干销售,那时候月薪800元,没有卖掉房子就拿800元。但是她特别刻苦,看专业书钻研,再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后面的巅峰时期,她的月薪能拿到6位数。

一只猫、满屋的书,读书写字琴棋书画,却是她理想的生活。加上多年做销售有些疲惫,特别渴望开一家梦想的小店,守着它过余生,于是裘晓丽选择了成本低、容易上手的加盟煎饼店,希望老有所依。

这几年,因为租的店面过大,她亏过学费,遭受挫折,也收获了很多老顾客。

现实给了梦想狠狠一击,煎饼店开了3年,疫情影响了3年,“这3年多,我几乎没怎么赚到钱。”

现在,小店碰到最大困难是,店员娜娜姐姐在老家过不来,裘晓丽一个人要接送照顾儿子,小店还要备货要接单要制作,根本来不及,不得已提前打烊:“傍晚5点就匆匆关店了。好在店租稍微减了一点,以前3月一付,现在我只付了一个月,可以先缓缓,但每天经营时间太短,只能勉强撑着。”

如今,小店面临生存的抉择,裘晓丽仍然想坚持再坚持一下。过去,她每周二关店要去泡图书馆,现在她要赚钱,只在空闲时看书。

“我像一只孤单小鸟找食物吃,我想找到大家庭大部队,看看其他小店怎么渡过危机,也想学点什么,找找出路,自救一下。”裘晓丽说,不用报道她的故事,她只是想要加入小时小店群,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我喜欢开店也喜欢自己的小店,希望可以一直开到老的那种。”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方力)

90后煎饼哥引网友热议,青岛网友致电极目新闻热线想加盟

极目新闻记者石倩

实习生白文福

90后小伙杜林峄在武汉光谷一个夜市摆摊,卖煎饼不到两年就实现了买房买车的目标(详见极目新闻12月9日报道)。极目新闻报道此事后,有读者拨打极目新闻热线027-86777777,表示想加盟。还有众多网友在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留言,给杜林峄点赞。

10日,读者张先生看到极目新闻报道后,致电极目新闻热线,想要加盟杜哥煎饼。张先生是山东青岛人,此前是一位上班族,并没有创业经验。他希望收入上能有所突破,想辞职创业,“希望能够通过媒体联系上杜林峄,加盟杜哥煎饼,在山东青岛开店或摆摊。”张先生称。

山东煎饼名声在外,为何想拜湖北师傅?

张先生说,山东煎饼虽然有名,但是市场上的口味比较雷同。他看到杜哥煎饼的面皮经过近3000次试验,酱料和卤肉也调试了五六十次,口味改良成酱香甜辣。他想在山东市场试一试水,看能不能从口味雷同的煎饼市场中突出重围。

经过极目新闻记者引荐,10月下午,张先生已经和杜林峄取得了联系,加盟事宜待下一步详谈。

10日下午,极目新闻官方抖音号发布了杜林峄的视频,迅速登上了同城榜TOP5,抖音数据显示有35.6万在看。截至10日19时25分,视频获得了7.7万点赞,3.1万转发,8051个评论。

不少网友看到报道后,表示想去尝尝鲜。网友“kv”说,给手艺人点赞,哪天有空一定去打卡。网友“小刘”说,在家附近,一定要去尝尝。网友“向田JOJO学习”说,看起来就很好吃。

更多网友是为杜林峄的用心点赞。网友“皮皮”说,做餐饮,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把味道做好,这是餐饮人的宗旨。网友“大太阳”点赞,努力的人总是最美的,奋斗的人总是最耀眼。网友“追风”评论称,只要勤快,肯付出,社会处处皆财富。网友“享受生活”说,苍天不负有心人,天道酬勤!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90后小伙摆摊卖煎饼,两年买房买豪车

极目新闻记者石倩

在夜市摆摊卖煎饼,发展较好的状态是怎样的?90后小伙杜林峄给了我们答案。

在武汉光谷曙光星城夜市上四五十个摊位中,他的煎饼摊前排队人数最多、收摊时间最早。

在夜市摆摊两年,小杜就按揭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和一辆20多万元的奔驰车。

小杜说,接下来,他还计划收学徒、开放加盟,让更多的人能够靠摊煎饼这门手艺赚到钱。

曾到山东等地交学费取经

12月8日晚,曙光星城夜市,密密麻麻地陈列着四五十个摊位,绵延数十米。夜市上有炒面,有卤味,有小海鲜,还有煎饼和卷饼。杜林峄的摊位在中后部,位置并不好找,然而并不乏排队的食客。

在这个夜市上,杜林峄总共有两个摊位,一个是妻子负责经营的煎饼摊,另一个是他和高中同学合伙的卷饼摊。

绿色的面糊画圈,红色的面糊画花,在面糊中间摊上两个鸡蛋,待面皮定型后,刷上特制的酱料和辣椒油,根据食客下单的口味撒上肉松、香肠或里脊肉,将薄脆掰碎撒在面皮上,包裹起来,一份热气腾腾、分量十足的煎饼就出锅了。

杜林峄说,这样的煎饼他们一天会卖300个左右,有时候排队的人会把夜市并不宽敞的走道堵上。

1991年出生的杜林峄曾在武汉念书,大学毕业后,他回到老家襄阳的一家银行上班。每天朝九晚五地上班,拿着一份不多不少的“死工资”,这并不是杜林峄想要的生活。

工作两年后,他选择从银行辞职。后来的日子里,他与人合伙开过生鲜超市,也曾在深圳开过早餐店,但是生意并不太好。

2023年,杜林峄和妻子商量决定开一个煎饼摊。经历了几次并不成功的创业后,杜林峄意识到,要么别进入餐饮业,如果要做餐饮,就一定要把口味做好。

为了研究菜品的口味,杜林峄去新东方厨师学校学过川菜,也曾到访过山东、安徽、河南、江苏等地。每去一个地方,他都找到当地最火爆的煎饼摊,交3000元学费拜师学艺。

试验了近三千张煎饼面皮

虽然走访了多个省份取经,但是在实践中,杜林峄发现湖北人和北方人的口味有不小的差别。

北方人喜欢面皮劲道,煎饼得用高筋面粉做;湖北人喜欢柔和又不失劲道的口感,用中筋面粉更合适。北方人喜欢咸鲜五香口味,湖北人喜欢酱香甜辣口味,备受欢迎的周黑鸭就是这个口味。

再比如和面,天津煎饼豆面偏多,山东煎饼是杂面,而北京煎饼则加入白面。

比例不同口感也不一样。为了做出湖北人喜爱的口感,杜林峄用面糊试验了近三千张面皮,酱料和卤肉等也调试了五六十次。

传统的煎饼主要用甜面酱和番茄酱,杜林峄在甜面酱中还加入了小茴香、孜然粉、辣椒粉、八角粉,“烹制酱料和卤肉的时候,我们会勾点芡,包裹进煎饼后会有一些汁水。”杜林峄说,就像大伙爱吃的灌汤水饺一样,有爆汁口感的煎饼也更受欢迎。

除了面皮和酱料,能让杜林峄的煎饼摊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是颜值高。

“我们的很多回头客都是年轻女孩,年轻女孩对食物的要求不仅要口感好,还要颜值高。”杜林峄告诉记者,他们的面糊用五种果蔬调色,红色是火龙果,黄色是南瓜,绿色是菠菜,橙色是胡萝卜,蓝色是蝶豆花。

多了榨汁这道工序,成本和时间都花费更多,但是“高颜值”的煎饼,为杜林峄赢得了更多客人。

每天排队人数多收摊最早

煎饼摊在曙光星城夜市开了近两年,已经有不少人寻着这个味道慕名而来。

30多岁的徐先生家住汉口,他的一位朋友住夜市附近,杜林峄的煎饼摊几乎成了朋友们的晚间食堂。经朋友多次推荐后,徐先生特意从汉口赶过来尝一尝,“真的不枉费专程跑一趟。”

而在排队等餐的白领小林则是煎饼摊的老顾客了。“换了一份新工作后,在曙光星城附近租了房,已经在这个煎饼摊吃了4个月。”小林说,大概每两周会买一次煎饼,有时候下班太晚,煎饼摊已经收摊了,她只好退而求其次买些别的晚餐。

像小林这样的老客,在煎饼摊并不少见。杜林峄,在夜市人称“排队王”。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有时候,一些老客为了买上一个煎饼,队伍排了30多个人,笔直的走道排完还要转弯。

与众多餐饮老板喜欢看到排队现象不同,杜林峄并不希望客人排队太久。“再好吃的东西,如果排太久也会影响消费体验。”

杜林峄一直在努力缩短制作时间,刚开业时,做好一个煎饼要两分钟左右,现在只需要三四十秒。

杜林峄的另外一个绰号叫“收摊王”。8日晚8时,夜市上人来人往,其他摊位还在忙得热火朝天,杜林峄的摊位上已经一点食材都不剩了,“我希望单位时间里,卖出更多的煎饼,而不会一味追求总量,而无法保障品质。”

夜市摆摊两年已买房买车

杜林峄的煎饼摊,启动资金仅有5000元。他一天只准备300多个饼,一天的流水3000多元,一个月是9万元左右。

经营时间还不到两年,他已经实现了买房买车的人生目标。“房子是在江夏保利新城买的,还买了一辆奔驰车。”杜林峄说,房子100平方米左右,虽然是按揭的,但是让他在武汉找到了家的归属感。

挣到钱,杜林峄也不忘回馈顾客。他在摊位上贴了一个二维码,建了一个粉丝群,每天有8个免单名额。他如果因故不出摊,也会在粉丝群里通知,尽量不让大家跑空,“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吃得安全,吃得开心。”

记者注意到,杜林峄的摊位上还贴了“招学徒”三个字。

杜林峄说,开放加盟也是他的下一步计划。“我考虑了一下,加盟费只收1万9。如果对方加盟3个月还没实现盈利,我就退还他1万块。”

杜林峄说,开放加盟不是为了收加盟费圈钱,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摊煎饼这门手艺赚到钱。

实习生:白文福

来源:极目新闻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