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芒可加盟店

本文目录

自己没钱就不会被骗?各种借钱APP在帮骗子的忙

遭遇电信诈骗,你以为被骗完手头的钱就完了?有可能还要背上债!

近日引发关注的《侮辱性极强!编发无数电信诈骗新闻后,小编我竟被骗5万……》里的受害小编就在被骗完3万元后,又“负债”了2万余元,背后“帮凶”竟是借贷APP。

↑受害小编的微信朋友圈截图。

没钱不是“免诈金牌”,有APP就行

据上述受害小编介绍,在骗子的话术控制之下,自己把近3万元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骗子冒充的“检察官”又以部分借贷平台涉嫌与案件有关为由,诱骗自己进行贷款和转账。

“我这次就被骗子引导,在一个叫‘好分期’的平台贷了约2万元。对方仍不肯收手,以多个借贷平台与案件有关为由要求查看我的额度。”受害小编称。

这并不是个例。此前,多地就已曝出骗子冒充“公检法”,诱导受害者在平台上借贷的新闻。

为何线上借贷平台成了骗子眼中的“香饽饽”?主要因为各种APP都是放贷界的“速度狂魔”。

现在打开手机里的软件,只要提供了借款功能,在介绍里基本都会有“极速放款”、“到账快”等描述。

以大家熟悉的微粒贷为例,“5秒出额度,1分钟借钱,3分钟到账。”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动动手指钱就到手”。

如果看过各家的借贷页面,你会发现微粒贷并不是最快的。

唯品花借钱页面宣传的是“60秒极速到账”;芒果TV的芒哩·好贷称,“最快1分钟放款”;度小满的有钱花·满易贷是“30秒审批”;携程的借去花·信用贷“最快3秒到卡”,最牛的还是美团生活费·借钱,“最快2秒到卡”,眼睛一闭一睁的功夫,钱就到手了。

↑截图自美团借钱页面。

同时,在不少APP的借钱页面,还会滚动显示,“XXX用户X分钟前成功借款XXXXX元”,营造出一种“钱很好借”的感觉。

放贷如此之快,能尽到审核义务吗?

“钱那么快就出借了,真能保证借款安全?不怕出现坏账?”不少金融行业研究人士疑问。

中新网记者梳理各种APP的贷款流程发现,基本是“三步走”:领取额度、申请借款、极速放款。

如果你是首次借款,在领取额度这一步,需要先实名认证,提供姓名、身份证、支付密码等信息。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APP平时已掌握你的姓名、身份证等信息,可能只输入支付密码就能完成认证;还有的APP在通过手机号验证后,上传身份证正反面,就可获取信用额度。

↑截图自苏宁易购任性贷页面。

也有一些APP的审核过程较为繁琐,比如需要刷脸。美团APP在领取额度时,除了确认身份信息,就需要人脸识别,进行支付验证。有的APP甚至需填写单位、住址等信息。

微粒贷、借呗或因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用户大多已经实名认证,掌握用户信息较为全面,在打开借款页面时,已直接给出借款额度。

体验发现,在各种借贷APP上,如果你信用较好,在成功获取额度后,后续填写借款金额、收款卡号等信息发起借款,然后等待借款到账即可。

在这一过程中,你可能会接到平台电话,来和你核实相关信息,尤其是较大额度贷款。不过从用户反馈看,很多APP都不会进行电话审核、回访。

但这一步却是防止钱财流入骗子手中的最后“关卡”。据上述受害小编回忆,当时向美团APP申请贷款时,美团进行了人工审核,由于自己回答支支吾吾,最后并没有批复这项贷款,但“好分期”就很容易通过了审核。

“受害人普遍反映,借贷平台审核不严,几乎只要申请人申请,那么连财务状况都没有审核,马上就能贷出大额贷款。”有国家反诈中心民警指出。

在银行柜台、ATM周围,会有工作人员反复提示转账人员注意谨防诈骗。但众多借贷APP因为没有严密的审核机制,成为了电信诈骗的“帮凶”,这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根据有关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应建立健全贷款管理制度,明确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切实加强贷款管理。”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肖飒告诉中新网记者,但在审核环节,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审核借款人的基本信息,确定其信用情况后,即有权利确定贷款金额。

在电信诈骗类案件中,肖飒认为,若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在前述环节未做到贷前、贷中的应尽职责,将因此受到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但原则上对借款人并不承担法律责任。不过,如果诈骗行为人与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在事前形成合意,二者将构成诈骗罪的共犯。

风控不足,借贷资金流向楼市甚至骗子手里

4月16日,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2023)》提到,当前消费金融业务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尤其是部分消费金融机构成立时间较短,技术和人力资源不足,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经济周期,对无抵押、无担保消费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除了放款审核宽松被骗子利用外,借贷APP对资金流向的监控流于形式也是一个问题。

虽然众多APP借款条约要求,本借款不得用于购房、投资股票、理财等,但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向中新网记者表示,“一些机构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消费贷款,部分信贷资金未按指定用途使用,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以及股市、债市、金市等金融市场,对贷款用途和流向的监控成为‘老大难’。”

事实上,在消费贷领域,早在2017年,多地就开启了严监管模式。近年来,国家层面也就互联网贷款管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等出台相关法规,或公开征求意见,对贷款资金用途亦作出明确要求。

但资金套现、违规挪用乱象仍时有曝出。如,2023年,兴业消费金融就因未尽贷款“三查”职责,违规发放不符合消费用途贷款,被处以50万元罚款。

记者了解到,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已通过开设“上传消费凭条”、“贷款用途证明”等服务,来加强贷款用途监控,但目前看,力度明显不够。

所以,面对电信诈骗,不要以为“我没钱,不可能上当”。因为,骗子不会因被骗者没钱就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毕竟还有线上借贷平台这个渠道。(记者谢艺观)

来源:中新网客户端

钱这么好挣?怀旧服开服不到一个月,就有玩家靠卖装备赚了几万?

大家好,这里是正惊游戏,我是正惊小弟。

社会内卷,端游也内卷了?这两年大大小小的网游都开启了怀旧服。怀旧服是游戏公司在卖情怀赚钱,而有一些玩家,则在怀旧服里靠着爆装备轻轻松松赚上好几万。

《新天龙八部》怀旧服:5万道具变30万

虽然《新天龙八部OL》不在网游人气榜的第一阶梯里,但是人家也曾称霸遍全国网吧,创下同时在线人数突破80万的成绩,这成绩和《魔兽世界》首个资料片“燃烧的远征”上线的时候,2023年春节时的《绝地求生》以及被“疯狂消费”的鸿星尔克直播巅峰在线人数一样。

所以《新天龙八部OL》怀旧版上线后,人气爆棚土豪横行。

去年仙侣情缘服,一个叫“何芯羽”玩家的小号在束河古镇击杀BOSS“霜影”,爆出了怀旧服第一个“重楼之芒”。这道具不得了,可兑换一个不绑定的神级护符,有麻痹效果的“重楼玉”。

“重楼之芒”在经典服大概就5,6万的,所以当时大家估计能卖出15万左右,不过最后出乎大家的意料,这个“重楼之芒”被土豪玩家以30万人民币拍下。

有钱的人快乐,真是贫民带薪蹲厕半天也估计不到的呀……

《永恒之塔》怀旧服:第一把神器

《永恒之塔》曾一度威胁到魔兽霸主地位的网游,不过后来版本更迭以及外挂等等各种问题被肾亏严重,身体透支,而英年早衰,搞得大量玩家出走。

因此很多玩家都怀念50级前经典的1.X版本《永恒之塔》。

因此当怀旧版《永恒之塔》采用了经典版本加点卡收费的模式复出后,一下就吸引了大量的玩家回归,人多了,那些神兵利器也很容易就被炒成了天价,如1区天族第一把PK神器“扎啤枪”就被一位小富婆以5.3万的价格买下了,要知道这枪在其他区价格才一万出头呀!这价格真的是“区别”对待了……

《魔兽世界》怀旧服:大佬竞价全服吃瓜

说到能赚钱的网游,当然少不了《魔兽世界》怀旧服了。

今年6月奥罗服一次拍卖吸引了全服的玩家去吃瓜,当时一件极品龙脊被拍卖,团长的起拍价是平易近人的5万金币,起初大家还准备一万一万的来竞价,结果忽然一位猎人就把价格抬到20万金币!

大家立刻就感觉到大瓜要来了!

果然很快就有一位盗贼加入争夺战,顿时竞价价格涨幅堪比房价,噗呲的一声就涨到了三位数!然后双方开始喊一次加50万,最终猎人玩家以245万金币拍了这龙脊。

两百多万的金币肯定是走人民币交易的,按照当时游戏金币的汇率来算,这龙脊价值9.4万人民币了。

《剑网三》怀旧服:听名字就很贵的石头

《剑网三》里面最拉风最社会最碉堡的装备是什么?那必须是橙武,橙武可是单挑群殴逛街撩妹的必备神器,当年策划郭炜炜就是被天策玩家用一把橙武给捅爆躺尸的。

而要打造一把橙武就必须要有一块名字听着就很贵的石头——玄晶。

8月份的时候人气服“缘起稻香”,在开服第五天后终于爆出了首块玄晶,为了成为第一个拥有橙武的人,各路土豪纷纷开始砸钱竞拍,最终这个石头以1.7万的价格被人拍下,不过很多玩家还是觉得卖便宜了……

怎么是说也是捅死郭炜炜的橙武之源呀。

小弟嘠绿共:游戏是一样,人是千差万别的,贫民有贫民的玩法,土豪有土豪的玩法,所以人家几万几万的砸,一些和小弟一样,网购9.9块钱的东西还要选包邮的玩家们也别太在意,反正游戏的尽头都是代码,零元党和土豪都一样,怀旧服玩出当年的味道就功德圆满了。

一个正惊问题:你买过最贵的游戏道具是什么?

簋街,暂停堂食36天:恢复堂食的样子在心里已“预演”多次

6月3日,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北京最著名的餐饮街簋街。一家餐馆的大厨蹲在路边掏出打火机点了一支烟,他说,去年的这个时候,他正在后厨与“油烟”为伴。此刻的簋街,除了街边门店的招牌鳞次栉比和来去匆匆的外卖小哥,和北京的其他街道没什么区别。在簋街西口标志性的“簋”字墙前,时不时有遛弯的路人拍照,一个女孩拍照后,马上就发了一条朋友圈并定位在“簋街”:好久不见,甚是想念。

为防控疫情,北京所有餐饮门店从5月1日起暂停堂食服务。如果没有疫情,从下午4时开始,簋街就会正式进入它“越夜越美丽”的状态:餐馆门口等位的人随着夜色的降临越来越多,大风扇吹着凉爽的水雾,电子屏上滚动着桌号,服务员用尽全力地喊着没听见叫号的客人。小龙虾的香辣味中裹挟着烤串的孜然香气,火锅的沸腾声里伴随着啤酒杯的碰撞……

全长1472米的簋街,餐饮门店将近百家,如果可以统计,那么每天下午的北京疫情发布会都会在簋街形成一个收视波峰:等着、盯着、盼着,是从餐馆老板到洗碗工的集体状态。很多人说,恢复堂食的样子,在心里,已经“预演”过无数次。

6月5日,餐饮人和食客们终于等到了堂食恢复的消息。经专家组综合研判,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自6月6日起,除丰台区全域及昌平区部分区域外,餐饮经营单位开放堂食服务。要求餐饮经营单位控制人流密度,合理保持就餐间距,提倡隔位就座、打包外卖、使用移动支付等无接触方式结算。

这一天距离5月1日堂食暂停,已经整整过去36天。节气已经从立夏跨越到芒种,在中国的传统中,芒种“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餐饮人并没有失去努力播种的最好时节,没有失去火热的夏天。疫情36天,承载了与餐饮有关的人的喜怒哀乐,从堂食恢复开始,他们也终于告别了800多个小时的等待,各自回到正轨,运转着这座城市的动人烟火。

端午小长假第一天的簋街。

下一条朋友圈,也许就是堂食恢复了

位于簋街西口的姚记炒肝几乎是簋街上每天开门最早的:老北京人习惯的炒肝、包子、卤煮是这里的招牌,它与簋街上占据大半壁江山的“香辣刺激”,分别主宰着北京白天与夜晚。

6月3日中午,姚记炒肝老板姚龙在门店的外卖档口给顾客打包,然后又赶紧到地下一层把后厨刚做好的一盘子红烧鲈鱼往上面的档口端。停止堂食后,为了节省电费,地下一层没人的时候基本上不开灯。突然把灯打开,面对空空荡荡的座位,姚龙用手搓了搓脸,“落差太大了,30多天过去了,还是不习惯。”原来的包间,现在已经成了临时的仓库,一箱一箱的打包盒、打包袋堆在里面,几天就能空一个箱子。

姚记炒肝老板姚龙。

姚龙的爷爷73岁开始创业,从30平方米的小店到如今的名声在外。姚龙会经常回忆2023年之前,“那时候鼓楼的姚记炒肝,开门排小队,饭口排大队,节假日的队能从店门口排到马路对面。后厨3、4个人一块儿洗碗,洗慢了碗能把你埋到里面。”疫情出现以来的这三年,一向“啥都不算事儿”的姚龙也有焦虑:“2023年时候没什么感觉,尤其北京人,经历过‘非典’,当时觉得过去了、病毒消灭了就完了,但是谁也没想到这回‘战线’会拉得这么长。”

5月1日暂停堂食,姚龙先是给非生产部门的员工放了假。与很多餐饮人一样,他最开始认为停堂食也许只限于五一黄金周假期。但是随着发布会上公布的病例数量增加,姚龙意识到这个“暂停键”或许还要继续按下去。“到了7号,我就让全体员工都来上班,没有岗位就去帮忙打下手、打扫卫生。”当时他能明显地感受到,员工都是一种战战兢兢的状态,大家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情况。“我也难受,但这种情绪又不能传递给员工。我就每天骑着电动车在家附近的一条路上转悠,街上没什么人,就我,两边都是梧桐树。”

那段时间,姚龙几乎隔一两天就会给员工开会。“我跟大家说,你们放心,咱们这一大家子小100号人,我不会抛弃任何一个。工资可能发得比以前少,但我绝对不拖欠每一个人的钱。现在是困难,那我们就不生存了吗?回家待着,待一两天行,待一两个月还行吗?咱还是要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每次开完会,大家就一起举着拳头大声喊“加油”。“就跟有些美容美发店似的,以前我不太喜欢这样,现在觉得大家喊一喊,真的能把压力和焦躁喊出去一点。”

姚记炒肝现在的外摆柜台,已经从5月初的两个展柜,拓展成了一个L型,每天不重样的4种家常炒菜、炖鱼、炖腔骨、炒麻豆腐、焖面、花生、毛豆,老肥碱面的包子、馒头、花卷……与过去相比产品线极大拓宽。“疫情让我开始成长。它倒逼着我变坚强、别太浮躁、沉淀下来。如果没有这些困难,我可能现在还在吃老本,过两年可能再以相同的模式和主打产品复制开店,我可能永远意识不到单品店的脆弱。”

最初停止堂食的那些天,姚龙总是夜里两三点睡不着觉。“最近好多了,也不像最开始时听着发布会公布的数字都心惊肉跳的。餐饮圈里的朋友也在交流,疫情防控的形势在好转,距离堂食开放的日子也应该越来越近。”尤其是5月29日,因疫情暂停营业的商场购物中心陆续恢复营业,“这可以说是最近一段最好的消息了。”姚龙说,“但我们也特别明白,疫情的好转是政府做出多少努力和牺牲才换来的,所以堂食不会一下子放开,一点点慢慢来,大家都踏实。”

虽然嘴上说着“慢慢来”,但是姚龙已经和员工一起开始打扫门店的卫生。“前一阵刮柳絮,柳絮毛毛落在灯笼上了,我们都给擦干净了。地面,每天都墩一遍。店里用消毒液每天消毒两次。”以前,姚龙基本不发朋友圈,最近他的朋友圈也开始频繁更新,他说这是一种释放,是一种记录。

“北京的天儿特别好我发了一条,那天我又路过那个梧桐树林荫道发了一条,前两天做核酸我当上‘管儿长’了也发了一条。”下一条朋友圈的更新,姚龙说也许就是堂食恢复了,正常的一日三餐、一年四季。

恢复堂食可能都“来不及高兴”,得赶紧准备

去年8月进驻簋街,小木船潮汕牛肉火锅店这个簋街“新人”到现在已经经历了5轮疫情。店长陈琼是老板从其他门店特意调来的主力店长,“老板觉得簋街是北京最著名的餐饮街,在簋街能立足的店让人一看就不一般。”700多平方米的店面、调来主力店长来管理,各方面都显示出“小木船”心怀希望变成“大航母”的愿望。然而疫情几经反复,考验着餐饮业。在餐饮行中干了10多年,陈琼从普通的服务员变成店长,“现在可能是最艰难的一段时间了。”

小木船潮汕牛肉火锅店店长陈琼。

从事餐饮行业以来,陈琼就没有在五一的时候放过假。4月30日的时候,她还在忙着做五一的准备:准备多少食材、员工怎么倒班。“发布会一公布暂停堂食,我就给老板打电话。当时他还不信,说‘再等等,不会是真的。’我说发布会说的100%是真的。”后来陈琼再反复咀嚼回味当天的感受,可能所有餐饮人都清楚知道这是真的,只不过有点不愿意相信。

700平方米的门店,暂停了堂食显得有些空旷。如果没有疫情,陈琼想,现在店里正应该是氤氲着火锅的热气,一盘盘吊龙、匙肉、三花趾、五花趾雪片般地飞出厨房。偌大的大堂座无虚席,门口或许已经开始等位……潮汕牛肉火锅首当其冲的就是“鲜”,而且讲究的是客人可以按照牛身上不同部位的口感去选择菜品,所以对小木船来说,停止堂食的影响超过其他类型的餐饮:“牛肉必须是当天的,卖不完第二天就柴了全部浪费;损耗大,大概100斤牛肉的出肉量只有50斤左右;客人可以按照部位点,但停了堂食只有外卖的情况下,几乎无法实现了。”所以一个月来,这艘“小木船”几乎完全停摆。

陈琼住在昌平,但是她也会隔三岔五来店里,看看住在宿舍的员工,跟他们聊聊天,安抚下大家的情绪。端午节当天,陈琼还给大家带来了粽子、鱼。在员工中,年轻的员工都会心态比较好,尤其是五一小长假的时候,好多年轻员工甚至很高兴:“我们终于能过个五一了!”而上有老下有小的员工,陈琼能明显感受到他们的焦虑感。

除了把店里的各种事情打点一番,陈琼每次也都会把簋街从头到尾逛一遍。以前觉得簋街是北京的餐饮名片,能在其中有一席之地就是成功。真正进来之后赶上疫情,陈琼也意识到了自家的缺陷和短板。“我发现很多家堂食停了但是人家的外卖、外摆立刻就上了。我每次看到,都会想以后我们店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完全停下来,我们也要有特殊情况下的预案,也可以卖一些小凉菜、卤菜,这样有一些收入,让员工也可以觉得自己在上班、有存在感。”

这些天,疫情防控趋稳向好给了陈琼和员工们很大的希望。“我经常在想,比如说明天就可以恢复堂食了,我第一反应是什么?你觉得那肯定是高兴对不对?其实可能我都来不及高兴,得赶紧准备啊。我想我可能马上拿起电话来给采购的师傅,明天给我准备好多少斤肉,然后厨房把所有的素菜都准备好,员工赶紧把店里的卫生收拾好。”这种“预演”已经在陈琼心里过了无数遍,“我连给哪个师傅打电话都想好了。这是这一段时间以来我心里一直都有的‘欲望’。”

“恢复堂食”的推文,已经改到第三版了

也许在很多人心中,餐馆堂食暂停了就做外卖,反正还是那些厨师那些菜,只不过装盒送到家了。但对于胡大饭馆市场部总监王作维来说,堂食停止的30多天是她和团队最忙的一段日子。“做了7个活动,公号更新从来没有这么频繁过。”

胡大市场部总监王作维(左一)。

王作维的办公室距离胡大三店很近,三店门口挂着一只鸟笼,里面的两只鹦鹉时不时清脆的“喳”一声,几米外面都听得很清楚。王作维笑着说,要是没有疫情,就簋街的热闹,这两个“小家伙”肯定是“叫吧,叫破喉咙也不会有人听到的”。旁边并排挂着的灯笼穗上,是随着微风飘舞的“北京必胜”。

簋街除了是北京标志性的餐饮街,还有着“旅游打卡地”的标签,很多游客来到北京,簋街是要和雍和宫、国子监一起列入行程的。在疫情之前,胡大的客源中甚至超过一半是慕名前来的各地游客。疫情来了城市间的流动暂停,尤其是当这一轮疫情发生后,王作维也发现,一篇公号推文发出去,下面的留言互动中,那么多IP地址,显示的都是“北京”。

王作维现在已经忘了4月30日听到宣布北京暂停堂食的时候自己想了什么,“可能也是真的来不及想了,就赶紧和团队小伙伴一起做了‘10公里免费配送’的推文。”当天19时36分,推文发出。“好多网友留言都说‘惊了,怎么反应这么快!’一个网友留言说,本来定好了5月1日来吃虾,后来知道堂食暂停了特别沮丧,但是看到免费配送又觉得‘省了17块钱配送费有点小高兴’。一个留言里特别多的心理变化:盼了好久的假期、原来很早就约好的局不能成行,但是这会儿看到餐馆免配送费,就好像网上买东西能给你‘包个邮’一样,能减少一点沮丧多一点安慰。”

堂食暂停了,王作维和团队伙伴们好像活更多了,一起推可以冷吃外带、适合露营场景的卡真小龙虾,在小龙虾上刻“北京加油”“北京必胜”。“520”来了,大家就找来熟悉的花店老板,琢磨着用竹签子把小龙虾做成一把花束,来不及找专门的公司拍摄,大家就自己学着拍照片做视频。“有个粉丝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去年‘520’她和老公在三店露台上的照片,我看见了觉得是一种很奇妙的连接,疫情可能暂时让人和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加大了,但是总会有各种方式让大家感觉依然在一起。”

王作维联系了这个粉丝,给她发了一个小龙虾花束,“她特别高兴,说以后有了娃还要带着娃来过六一。你知道吗我当时又是来不及感动了,她这么一说让我意识到孩子、带孩子的家庭以后也肯定会成为我们的客群,就赶紧去做六一的活动策划去了。”

80后的王作维有着年轻人的思路,遇到再难的事儿,嘴上说着“我”了,但是还会调侃着、自黑着想出一个又一个点子。让王作维印象最深的一次,因为实在无法和其他品牌拼价格,胡大的一次抖音直播愣是被“骂出直播间”。“因为今年小龙虾价格低,直播里‘99块钱4斤’的折扣简直是太夸张了,我们真的没法和他们拼,网友就在我们直播间里说‘你们这个价格,是抢钱啊!’我们当时就感叹了一句‘现在小龙虾太卷了’”

就是这一句“吐槽”,让大家想到了簋街上的邻居——主营日料的九本居酒屋。两家餐馆在疫情的特殊情况下开始研究联名:既然你们“太卷”,那我们就做“反卷”,胡大的小龙虾肉配上九本九州柚子辣酱,做成了反卷寿司。王作维记得,那一期公号下面的留言都特别天马行空,有的建议胡大和鲍师傅做小龙虾小贝,有的建议跟胖妹面庄一起做十三香龙虾豌杂面,还有人要吃小龙虾八喜冰淇淋……这种“抱团取暖”的创意也是得到了公司内部的大力肯定,很多留言看似是网友的玩笑,但有的确实已经开始接洽。

王作维在上班路上看到一对情侣在簋街上拍照。“两个人一边拍照一边说‘感觉还行啊,再怎么着大家都得吃、都得吃好。估计堂食也快了。’”现在,王作维手头关于“堂食恢复”的文案,已经改到了第三版,下一步就是拍摄配合推文的视频,拍摄的地点,就是三店的露台。“我特别喜欢这个露台。露台重新装饰过,本来想五一的时候就开放。”王作维来到三店,走上露台,晚霞一片,天气正好。

穿着最干净的厨师服,去餐区走走转转

和王作维一样,胡大三店的厨师长李鹏也特别喜欢这个露台上的感觉。李鹏是西安人,他说每次站在露台上,脚下就是北京最传统胡同中民居的屋顶,灰色的瓦片朴实厚重,显得特别处乱不惊。李鹏站在这儿,有时候会觉得北京、西安两个古都甚至会有短暂的重叠:两个城市都经历了疫情,也都在疫情中成长。

胡大三店厨师长李鹏。

李鹏说,餐饮人的五一劳动节那是真的劳动节,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大家就已经开始为五一假期做各方面的准备。“4月30日发布会宣布暂停堂食,我心里真的是咯噔一下。”李鹏的这种感受可能别人无法理解。2023年12月10日,刚刚回老家的李鹏赶上了西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40多天封控在家的经历仿佛又要重演。当时的感觉就好像一个人,正在养病,结果这个病还没好,又得了别的病。”

虽然工作地点是后厨,但是李鹏特别喜欢大堂里那种热闹的感觉。有时候抽出一点空闲的时间,李鹏会换上干净的厨师服,在大堂里转上一圈,食客们的欢笑、聊天,甚至有点放纵的醉态,糅杂在食物的香辣和美酒的醇厚中,都给李鹏一种活色生香的陶醉感,或者说这是一种来自职业的成就感。但从5月1日到现在,除了来去匆匆甚至有点不耐烦的外卖小哥,李鹏已经有30多天没有看到过顾客了。

其实,对于暂停堂食转为外卖这件事本身,李鹏和他的同事并没有太多的慌乱。大家早就有成竹在胸的一套外卖方案,“就好像军队打仗一样,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就排兵布阵什么样的阵法。”比如,外卖的小龙虾会更多选择刚刚褪壳的,这样的虾肉更嫩,更能经得住外送过程中汤汁、香料的浸泡,不会发灰发暗;浇在小龙虾上的汤汁也要比堂食的时候温度下降一些,避免虾肉泡散;牛蛙、水煮鱼的辣椒按照堂食方法炸出香味后,外卖装盒时还要放进新炸的辣椒以提升菜品的卖相……

“堂食的时候,顾客有什么不满意都可以直接反映到我们,我们也可以面对面解决,但是没法见到顾客,我只能去看外卖平台、小程序或者公号下面的留言,看到顾客的不满意和差评,我心里都特别的焦急和愧疚。”

“有个顾客下单了一份香辣美容蹄,按照标准,小份的猪蹄一共四块,两个蹄尖两个蹄髈。顾客取走了之后打电话来说,‘你们的小猪,难道只长蹄尖没长蹄髈吗?’一查我们才发现,伙伴在装盒的时候没有分均匀,把四个蹄尖装到了一起。我赶紧给人家打电话,说再给人家发一份四块全是蹄髈的。但是人家也婉拒了,当时那种愧疚真的是不知道怎么去表达。”李鹏留下了这位顾客的联系方式,“等到可以堂食的时候,我一定会给他打电话,请他来店里,不用排队,一定把这个给他补偿上。”

李鹏说,他现在经常会趁着不忙的时候去露台待一会儿。“特殊的经历会让人成长得特别快,西安那次封控在家,北京这次暂停堂食,我都赶上了。疫情总会过去,与其焦躁不安,不如好好思考,回顾下过往中我们的工作、家庭、子女教育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这都是我在家封控的时候陪着孩子上网课学到的。”

“堂食恢复了,我一定穿着我最干净、最‘拿得出手’的一套厨师服,去餐区走走转转,看看大家吃饭时候的状态,感受下那种特别美好的感觉。对,我还要给那个点猪蹄的顾客打电话,我在店里等着他。”

新京报记者王萍文并摄

编辑王琳

校对卢茜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