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中国甜品连锁品牌TOP20
出品/联商网搜铺网
撰文/王婷
编辑/周松平
导语:随着中国购物中心的高速成长和普及,中国大量的连锁经营品牌也凭借东风之力高速成长和扩张。《联商网》秉持公开、公正、客观的原则,推出2023年度连锁品牌“龙舟榜”评选。
“龙舟榜”(DBLi)取自中国传统习俗——赛龙舟,而中国的连锁经营品牌逐渐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其中创新发展生生不息,也象征着始终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深厚商业传统和创新活力。我们期待每年都比一比、赛一赛,让“龙舟榜”真正成为代表中国连锁商业的核心价值榜单。
近些年来,甜品赛道越来越被国内市场所重视。IDG国际食品分析机构数据显示,85%以上的中国人都喜欢吃甜品,甜品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2027年中国甜品市场的产值预估达到3000亿,将保持年20%的增长率。
本期,《联商网》特别推出龙舟榜之“2023年度中国甜品连锁品牌TOP20”,从门店数据直观了解甜品这一赛道上各大品牌的发展规模,同时辅以门店评分、品牌融资估值等维度,对这些品牌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观察,从而一探国内甜品品牌的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
注:门店数据来源于品牌官方披露、第三方数据平台以及媒体公开报道
按门店数量可以分为三类。规模在500家以下的品牌占绝大多数,共12家;门店数量达到500-1000家的甜品连锁品牌共5家;而门店数量超过1000家的品牌仅有3家,占总数的15%。中小规模的品牌占比较大,可以看出甜品品牌的市场集中度存在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门店数在1000家以上有2家为豆花类甜品。一品豆花以1496家门店盘踞榜首,豆花妈妈铺开门店1000+,跻身前三;冰淇淋品牌DQ冰雪皇后则以1100+的门店数量位列第二。
中国的甜品市场古已有之,早在唐朝,有关甜品的买卖就已经在街市上普及。中式甜品种类繁多,且地域性特征明显,按地域可进一步细分为台式、广式以及港式等,而按种类分,又有豆类、糊类、牛奶类、糖水等诸多类别,如绿豆沙、芝麻糊、双皮奶、莲子糖水等都是常见的中式甜品。
随着外国甜品的进一步普及和渗透,当下中国市场的外来甜品大致可分为西式、日式两类,西式包括美、法、意等国家的甜品,主营品类有蛋糕、曲奇、冰淇淋等,代表品牌有LADYM、哈根达斯等。日式甜品主要品类有布丁、和果子、大福饼等,代表品牌有布歌东京、亭西和风甜品等。
从数量上看,中式甜品遍地开花。在TOP20的榜单中,仅有2家西式甜品上榜,分别是冰淇淋品牌哈根达斯和DQ冰雪皇后,二者均为上个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国内首店开业至今已近30年。余下的18家连锁品牌均为中式甜点品牌。
中式甜品扩张速度远快于西式,台式甜品风头最盛,共上榜品牌7家,排名前4的连锁品牌均为台式甜品,数量上占领绝对优势;紧随其后的是广式甜品,上榜品牌4家;再者就是经典的港式茶点和糖水,共上榜品牌3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满记甜品,成立至今已有27年时间,拥有近300家门店。
诸多类别中,糖水类甜品可以说是当下甜品大军中实力雄厚的流派,相关品牌共斩获《2023年度中国甜品连锁品牌TOP20》榜单的五个席位。以常见药材入味,具有调养功效的糖水不仅流行于两广、香港等地,也慢慢深入了更多区域,广为人知的有五条人糖水铺、赵记传承等;其次是台式甜品绵绵冰,共占据3个名额;而豆花类甜品和冰淇淋则并列第三,各有2个品牌上榜。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数量众多,但上述多数品牌的门店布局重心依旧在品牌发源地以及周边城市,并向下沉市场不断扩张,如一品豆花、豆花妈妈、冰冰酱等品牌,绝大多数门店分布在二线及以下城市。根据《中国餐饮报告2023》分析报告来看,虽然一线城市人口基数较大,消费能力较强,是饮品行业率先增长的区域,但是一线城市的饮品、甜品市场已经接近饱和状态,而低线城市甜品爱好群体正在迅速扩大,因此目前正成甜品品牌争相抢滩的重要市场。
门店规模是连锁甜品品牌的实力体现之一,而消费者满意度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品牌在服务、体验和运营等方面的水平。为此,我们参考大众点评评分,形成了“2023年度中国甜品连锁品牌好评榜TOP10”榜单。
注:排序标准为,选取30家门店统计大众点评评分,其中随机一二线和随机三四线城市各一半,最终统计平均分;门店数不足30家的品牌,按实际所有门店的大众点评评分统计平均分。
从整体数据表现来看,TOP10品牌大众点评评分均在4.2分以上(满分5分),其中PiHé、阑多琳甜品、迦南、分别以4.9、4.47、4.46的评分包揽前三。余下4到10名依次为GODIVA歌帝梵、派悦坊、法桐FLYTIMES、FF、Pi·YR小嫣然·法式甜品、芙蕾小姐以及LADYM。
值得注意的是,门店数量和门店评分榜单的品牌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一方面,好评榜单TOP10上的甜品连锁品牌门店数量均未破百,门店数量最多的为GODIVA歌帝梵(68家),平均评分为4.45;门店数量最少的是来自法国的知名甜品品牌PiHé,它被誉为甜品届的爱马仕,2013年首次进入中国,国内仅有1家门店,评分高达4.9分,充分展现了小而美的发展理念。
另一方面,与门店规模榜上中式品牌霸屏的现象不同,好评榜单上TOP10均为西式甜品品牌。尤其是法式甜品,凭借精美的造型、多样的口感以及精致的服务体验获得了普遍认可,共有8家法式品牌上榜,代表性的法式甜品品类有拿破仑、慕斯蛋糕等。另外2家榜上有名的甜品连锁品牌分别为比利时巧克力品牌GODIVA歌帝梵和美式蛋糕品牌派悦坊。
就门店布局而言,好评榜TOP10的品牌均落户于一二线城市,其中阑多琳、迦南、法桐FLYTIMES、FF以及Pi·YR小嫣然·法式甜品等5家皆为区域性甜品连锁品牌,在少数城市集中布局,采取直营模式,品牌辐射范围内消费者认可度较高。
从国内首店开业时间来看,包括GODIVA歌帝梵和派悦坊和在内,仅2家品牌在中国的开店时间超过十年,多数品牌成立时间不长。成立最晚的是于2023年在杭州开出首店的Pi·YR小嫣然·法式甜品和芙蕾小姐,成立4年,在营门店均为2家。最早成立的GODIVA歌帝梵和派悦坊,在2009年,分别于上海和北京开出国内首店。今年的8月20日,派悦坊南京首店于南京新街口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开业亮相,这也是它在全国开设的第19家门店。
资本的认可也是甜品连锁品牌实力的有力佐证。根据近些年中国部分甜品连锁品牌融资估值情况表,可以一窥甜品赛道受资本青睐的程度。
注:上述甜品品牌融资统计面向的是电商以及实体零售甜品连锁品牌。
与烘焙领域热火朝天的融资情况相比,甜品融资市场略显冷清。据联商网不完全统计,2014年-2023年间甜品行业共有16起融资事件,千万元级融资项目最多,共4起;百万元级融资共3起;亿元级融资只有1起。融资轮次多集中在早期项目,有3家品牌获得两轮融资,其余10家仅完成一轮融资。
老牌港式甜点“满记甜品”在今年完成了新一轮的战略融资,作为甜品行业的大龄选手,满记甜品试图通过与年轻品牌“小满茶田”联姻来寻求模式上的突破,以匹配当前日新月异的多元化需求。老伙计许留山的倒下,给满记甜品敲响了警钟,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不过也有行业人士指出,满记甜品此举或许意在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国内并无甜品上市公司。虽然国人对甜品的热情不减,但目前我国市场尚未跑出真正具有绝对市场规模和统治能力的甜品连锁品牌。
除了个别老牌甜品品牌如许留山的关店潮、美国高端甜品品牌LADYM收回中国市场经营权等曾短暂引发关注外,甜品赛道整体话题性不高。究其原因,与甜品行业的品类分散、创新度不够有一定关联。
事实上,甜品概念十分宽泛,糖果糕饼、甜羹饮品、雪糕冰沙等都可以划作甜品的范畴,一家甜品店同时也是一家蛋糕店或者饮品店的例子比比皆是。主营品类的多样性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单一品类的市场集中性,这决定了很多甜品品牌更多是以组合拳的形式打造产品矩阵。消费者可以在一家甜品店内搭配消费一份糕点和一份饮品,而它们都可以被叫做甜品。
当然,这不是甜品行业的全貌,只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随着个性化消费时代的演进,甜品领域也在朝着细分化趋势变革:目标客群进一步细分,产品进一步聚焦。
如近年来糖水赛道中分化出主推烤梨类产品的“烤梨先生”,针对女性消费者生理期推出各式功能性甜品的“暖燕·女生大姨妈伴侣”等等,给市场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变化,也获得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可。
至于创新方面,虽然前几年西式甜品中也涌现了不少爆款单品,如芝士蛋糕、舒芙蕾、乌云冰淇淋,涌现了一批网红品牌,如彻思叔叔、瑞蜜可等。但大多是基于传统品类的改良融合,少有真正的创新,且品牌的爆火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营销炒作。依靠单品爆款走天下的策略并不长久,网红品牌火得快,热度下降得也快,很多昔日爆火的甜品品牌如今基本上已销声匿迹。
写在最后
随着消费观念的升级和消费需求的变化,甜品在逐渐摆脱正餐配角的刻板印象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一方面,随着甜品行业进一步发展,将会有更多玩家入场占领细分赛道,产品种类客群定位将更加细化。
另一方面,甜品饮品化正在成为甜品出圈的新思路。甜品与饮品之间界限模糊的暧昧关系是天然的优势,书亦烧仙草就是甜品饮品化的典型;7分甜也从细分产品入手,将杨枝甘露这一经典港式甜品饮品化并由此开发出一系列产品;还有TEACROSS交茶点推出的提拉米苏奶茶乳酪等等都在印证这条思路的可行性。
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甜品店其背后市场被归结为成本低、利润高的强刚需赛道,目前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等待挖掘。
餐饮加盟店排行榜前100名,比较火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餐饮业收入为39527亿元,同比下降了16.6%,这是近年来餐饮大盘首次没有跑赢消费大盘,表明餐饮业在这场疫情中受到了更大的影响。但即使在阴霾之下,餐饮业仍表现出许多亮色:餐饮大盘V形反弹、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加速恢复、线上订单量爆发式增长。连锁餐饮市场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2023年,整体市场连锁化率进一步从2023年的13.8%提升至15.0%。
消费升级,渠道下沉,中餐连锁化提速,饮品增长一骑绝尘,火锅加速跨品类融合,烧烤逆势增长,小吃快餐分化升级。
在线上化、数字化、资本化的共同推动下,连锁餐饮市场呈现出质效同升、规模不断跃迁的现象,餐饮行业千店万店时代正在到来。
1.中餐品类生命力顽强,连锁进程加速
2023年,在疫情影响下,中餐品类表现出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北京菜、烧烤均进入连锁门店数增速TOP3品类,西餐受影响最为显著。
2.饮品连锁化率最高,增长一骑绝尘
茶饮及面包甜点都拥有标准化、零售化程度、产品链路工业化程度高等特点,门店可复制性较强,更有利于品类的连锁化规模发展。
3.每2家连锁门店中,就有1家是快餐小吃
在连锁门店的品类分布中,小吃快餐门店数占比近50%,饮品门店位居第二位,占比超过10%;小吃快餐属于刚需高频赛道,单价亲民,产品及服务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门店可复制性强;饮品品类同样具备单价亲民,产品及服务流程标准化高,门店标准化程度高,可复制性强的特点,基于以上特点,这两个品类在连锁门店中的门店数占比较其他品类更有优势。
2023中国餐饮加盟榜TOP100——
投资者需考察真实情况,来决定加盟品牌,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若可甜品疑资金链断裂!曾是福州甜品“一哥”
N海都全媒体记者陈晋马俊杰文/图
近日,因被传内部资金紧张,员工工资拖延发放,若可甜品在福州的多家门店遭遇抢购。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若可疑似出现资金链断裂,且受疫情影响,今年3月及4月,位于福州仓山区盖山镇的中央工厂关停21天,而泉州所有门店关停30天,这无疑让原本就陷入资金紧张的若可雪上加霜。
5月17日,记者走访若可福州多家门店看到,不少市民排队抢购产品,有的门店则出现产品销售一空的现象。对于目前情况,不少福州市民有些担忧,作为在福州经营多年的老品牌,若可是否会步港式甜品许留山的后尘?对于后疫情时代的甜品市场,又改如何转型自救?
消费者抢购若可甜品担心今后买不到
5月17日,记者来到若可甜品鼓西路店看到,不少市民排起长队购买甜品。市民林女士说,她手中的若可购物卡是公司福利,卡里还剩200多元,担心今后花不掉,因此就到门店内尽快消费完。
若可鼓西路店
鼓西路店内挤满了前来用卡买东西的顾客
上午10点,若可鼓西路店橱窗里已空空如也
上午10点,位于五四路的若可信和广场店里,甜品柜早早就被清空,但现场依旧有市民在排队预订蛋糕,不过能够预订的品种并不多,“好像只有一款能够预订,其他也没有了”。市民刘女士说,她是若可的粉丝,看到有关若可危机的传言,感觉很惋惜,就来店内消费,也算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若可信和广场店内商品销售一空
若可线下门店遭遇抢购潮,线上情况又是如何?记者打开饿了么和美团,搜索若可发现,线上无商品可以预订。
随后,记者试图联系若可官方负责人,但被告知不方便接受采访。
16日晚若可发布的一则声明《听说若可出现危机,要不要赶紧把手里的卡用掉》显示:“2023年3—4月,受疫情影响,若可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疫情封控区)中央工厂关停21天,泉州市的全部门店关停30天,公司目前账面现金流确实较为紧张,一线员工及管理团队确实存在薪资延期发放的问题,但延迟超过一个月,这不是事实。”针对消费者的顾虑,若可在声明中承诺:“目前若可在福州、泉州的所有门店,都正常开门迎客,产品保持充足供应。如果今天没货,别慌,明天再来!”
甜品或受新式茶饮冲击
天眼查显示,若可甜品所属公司为福建若可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于2014年成立,属于港式甜品制作平台,曾于2023年登顶福州甜品第一名,可见其产品定位、种类等深受福州市民喜爱。
然而,时代潮流更迭,任何事物有过辉煌,势必也将步入衰退。若可目前遭遇的境况,让人不禁担心,其是否会步港式甜品代表许留山的后尘。
2023年5月26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4名债权人提出对许留山食品制造有限公司(简称“许留山”)进行清盘呈请。据悉,许留山早前以书面回复债权人,指无力偿还债务或与债权人和解,故不反对清盘呈请,聆案官遂颁下清盘令。香港分店的相继倒闭,也逐渐蔓延到了内地。以福州地区为例,外卖软件显示的许留山甜品店仅有4家,其中一家位于平潭,但上述4家均无法提供外卖服务,只能堂食。
记者搜索百度指数发现,以许留山、满记甜品品牌为例,2013—2017年是它们搜索热度最高时期,2023年开始热度腰斩,此后一直萎靡不振,2023年开始更是陷入了谷底。加之近几年,自新茶饮赛道爆发后,港式甜品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许留山的破产,不过是潮流退却后的一个小小“牺牲品”。如今,若可也陷入危机,除了疫情之外,或多或少也受到新茶饮的冲击。
记者调查发现,自从喜茶、奈雪、一点点、蜜雪冰城等为代表的新式茶饮品牌诞生后,就在不断蚕食港式甜品市场。特别是在后来的甜品茶饮化趋势下,从烧仙草、西米露到鲜果杨枝甘露等曾经的甜品,不断的茶饮化、杯装化,进一步模糊了茶饮和甜品的界限。
值得一提的是,在后疫情时代,堂食本身就受到很大的影响,使得大部分的港式甜品店都在向新茶饮品牌们靠齐,但消费者对港式甜品的印象依然停留在“甜品”阶段,而当下年轻人“望糖却步”,更加注重养生和健康,对港式甜点的接受度逐渐降低。
全渠道销售让产品种类多样化
福建省商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兼商业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许安心认为,福州市场上茶饮、甜品、创新轻食等全渠道销售模式已基本成熟,品牌种类丰富,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多样化。特别是新式茶饮品牌的崛起为传统甜品店带来一定冲击,但随着甜品饮品化以及即食甜品的出现,使得两品类相互借鉴,这也为甜品企业又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关键在于全渠道销售,以及推出一些新品,增加消费者的体验感。”许安心表示,仅靠开网店的方式,是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当下的需求的。商家更应该进行网络销售多样化,比如网络直播,因其具有实时性,能够让人们直观感受商品,通过视频进行的传播方式,更具有吸引力。甜品商家可以在线上销售半成品,并加入视频教学,让消费者体验烘焙乐趣,增加购买欲望。
近几年疫情断断续续,对于实体店来说,也在随之不断进行转变。而每一次的变化,都是在寻找一个离用户越来越近的入口。社区团购统筹线上和线下,可以更直接地货找人,更迅捷地把东西送到用户家门口,离用户更近。对于甜品商家来说,加入到社区团购,一方面能够实实在在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在寻找新的转机,为用户提供新的服务。
编辑: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