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中西结合式快餐加盟店

本文目录

塔斯汀汉堡拥抱中国味,是一个有温度的汉堡品牌

塔斯汀,一个中国自有的快餐品牌,不仅充分发挥了“洋快餐”的优势,同时丰富了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塔斯汀做到了“洋快餐”与中国餐饮的有机结合。从企业成立之初,塔斯汀的开创者和领导者就确立了要改变消费市场对汉堡品牌长期存在的刻板固化印象,强化国民内心的民族情结的服务和发展方向。正是基于这样的发展理念,企业一经创立,就快速发展起来,加盟店已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

塔斯汀的创牌初心是“做有温度的快餐品牌”,从开始做披萨店,到后来首款超级汉堡问世,再到中国汉堡的诞生,塔斯汀始终在坚守着产品创新这一品牌根本。麻婆豆腐汉堡、劲脆鱿鱼汉堡、培根煎蛋汉堡等等,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典型中国菜,配上纯手工擀制的汉堡坯,一款款中西结合的汉堡呈现在国人面前,让国人眼前一亮。

就拿麻婆豆腐中国汉堡为例,麻婆豆腐讲究的是“麻、辣、烫、香、酥、嫩、鲜、活”,把麻婆豆腐做成了汉堡,让人们感受到令人兴奋新鲜的麻辣感的同时,享受到了快餐带给人们的便捷。更重要的是,享受快餐的同时,塔斯汀也让国人体会到了中国菜的家常味,感受到了国民情感里最深刻的味道。充满中国味道的汉堡,让享受美食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塔斯汀做到了。

塔斯汀的产品有汉堡系列、小食系列,同时也保留了人们喜闻乐见的“吃鸡”系列:开熏火焰鸡腿、藤椒半边鸡、蜜汁手扒鸡,这些鸡肉产品,没有粗暴地延续“洋快餐”的做法,而是加入了更多的中国元素,让人们吃起来更能体味到浓浓的中国味。比如蜜汁手扒鸡,表层的蜜汁和酥脆的鸡肉嫩皮搭配,蜜香四溢的味道和口感超爽的酥脆,简直让人爱不释手、唇齿留香。

真的很佩服塔斯汀的创始人,这么一个有创意、有想法的中国快餐品牌,在他手下逐渐丰满起来,走过6年风雨之后,很快在全国大部分省市站稳了脚跟,加盟店遍布20多个省市,更多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的消费者对塔斯汀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相信塔斯汀的未来也会越来越好,中西结合的餐饮之路也会越走越宽。

“中西结合”仍水土不服?肯德基“兄弟”店永久关闭,仅存活17年

编辑丨十八

文丨科技点子王

2023年3月份,百胜中国宣布将在今年永久关闭旗下快餐品牌“东方既白”。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快餐巨头肯德基、必胜客等都是百胜公司名下的品牌。

而“东方既白”作为百胜公司在中国重金打造的品牌,可以说是肯德基、必胜客的亲“兄弟”,那么为什么东方既白没能像肯德基、麦当劳一样,在国内遍地开花呢?

除去“东方既白”这一快餐品牌外,百胜公司还收购了中国火锅品牌“小肥羊”,以及黄记煌等知名中餐品牌,但这些年来这些品牌却纷纷在走下坡路。

都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百胜公司作为世界餐饮巨头,为何会在和中国餐饮品牌中西结合的时候,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呢?这些年来,又有哪些曾经红极一时的本土品牌因为被外资收购而逐渐销声匿迹呢?

肯德基亲兄弟“东方既白”《前赤壁赋》有言: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东方既白”品牌的名字就来源于此。

1987年,百胜公司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并在北京前门大街开了第一家肯德基店。那时候的肯德基在老百姓的心中可不是如今“不健康”的油炸食品,而是外国传进来的“奢侈品”。

此时,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接近10年,有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起来了,而北京又是这些富人们聚集之地,对于国外传进来的新兴事物,自然是每个人都想尝试一番。

北京第一家肯德基店开业的时候,需要排队超过一个小时才能买到食品,比之如今的网红奶茶店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日均销售额更是超过了4万元,每天要卖出1300多只的炸鸡。

那可是1987年的4万元啊,当年的万元户都可以称为富豪了,肯德基生意之火爆可见一斑。在此后的时间里,随着中国人均GDP的不断增加,消费人数稳步增长,肯德基的生意也是越来越好。

眼看肯德基取得这样的好成绩,百胜又连忙将自己的另一大王牌品牌“必胜客”引入了中国市场,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当然,虽然西式快餐受到了中国人的追捧,但百胜还是想方设法想要榨干国人的钱包,它们这次将目光瞄准了中式快餐领域。

为了迎合中国的文化,百胜将自己的中式快餐品牌取名为“东方既白”,可谓是极富诗情画意。2005年,第一家“东方既白”在上海徐家汇正式开业。

东方既白刚刚进入市场的时候,品牌的总经理顾浩钟可谓是极度的自信,他甚至在媒体面前公然宣称:“我们要做最受欢迎的快餐品牌。”

当然顾总这话并不是无的放矢,作为肯德基的“亲兄弟”,百胜公司的“亲儿子”,有着庞大的资金做靠山,成熟的供应链做保障,东方既白的崛起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然而中国市场很快给了东方既白响亮的一击,可谓是狠狠打了品牌总经理顾浩钟的脸。由于中式快餐这一行业竞争激烈,加上东方既白的市场定位模糊,以及本身的经营策略失误等原因。

东方既白不仅没能成为所谓的“最受欢迎中式快餐”,反而是一天天的走下坡路,直至17年后也就是2023年百胜宣布将永久关闭东方既白门店,这一品牌彻底宣告失败。

百胜公司或许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三儿子”会如此不争气,一点也不像它的大哥肯德基、二哥必胜客一样,只能灰溜溜的退出市场。

肯德基养兄弟“小肥羊”如果说百胜公司旗下的东方既白品牌的失败,还可以说是外资对于中式快餐行业不那么了解,那么我国著名火锅品牌“小肥羊”的没落,更可以证明外资在搞中国本土餐饮时水土不服。

百胜公司自2005年创立东方既白品牌,没有取得预期的好效果后,就熄灭了自创中式餐饮品牌的想法。当然财大气粗的它们并不是说就放弃了中式餐饮这一块蛋糕,而是选择了更加简单粗暴的收购方法来进军中国餐饮产业。

百胜在2009年的时候,入股了“小肥羊”这一中国著名火锅品牌,并在2012年的时候通过收购其他股东的股份,取得了“小肥羊”的实际控制权。

小肥羊作为一家本土火锅品牌,它的崛起可谓非常的励志。

不同于以麻辣著称的四川火锅,来自内蒙的小肥羊火锅,口味非常独特,把菜下到火锅汤料中,夹起来不用蘸料就可以直接吃。

因为口味独特,符合国人习惯,在2004年的时候,小肥羊的门店数量就已经达到了七百多家,如今的火锅老大海底捞都只能小心翼翼的在它的夹缝中生存。

2008年6月份,小肥羊成功登陆港交所主板,成了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国内餐饮企业。

本以为这是中国餐饮走向世界的标杆,没想到却是小肥羊火锅衰落的开始。小肥羊火锅成功上市后,为了走向国际提升公司品牌,他们把希望放在了世界餐饮龙头企业百胜身上。

然而小肥羊被百胜收购后,却从此一蹶不振了。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小肥羊的高管们,对于资本的认识太过贫瘠了。

小肥羊的董事长张钢非常迷信百胜的品牌价值,他觉得百胜能够打造出肯德基,必胜客这样的知名品牌,也一定能够帮助小肥羊的名声更上一层楼。

为了获取百胜的信任,他说服原管理层不断地减持小肥羊的股份,直到最终整个公司的控制权都被百胜夺取了,这个时候回过神来的张钢想要挽救也已经晚了。

如果说小肥羊被百胜控股只是它衰败的导火索,那么百胜在接手小肥羊品牌以后的所作所为,则是彻底葬送了整个品牌的价值。

百胜作为西式快餐发家的餐饮巨头,在对中国市场了解不够以及对火锅业务也并不熟悉的双重因素下,连续做出了几次的战略失误。加上外资团队和原管理团队之间的矛盾,导致加盟商数量不断减少,小肥羊整体实力大大折损,再也无法翻身。

小肥羊作为百姓捡来的养子,辛辛苦苦十来年,最终也没能活成养哥哥肯德基的样子,虽然还能勉强维持生意,但要想回到以前的巅峰时期,显然是不可能了。

外资收购魔咒事实上除了小肥羊以外,还有无数的本土品牌被外资收购后,也逐渐没落甚至销声匿迹了。

比如中华牙膏、大宝、熊猫、美加净、乐百氏、北冰洋、小护士、丁家宜等品牌,相信不少80后朋友都耳熟能详,可如今在市面上,我们却很少能再看到他们的身影了。而这些本土品牌之所以销声匿迹,就是因为被外资收购了。

曾经红极一时的本土熊猫牌洗衣粉,诞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90年代初期它的年产量高达6万吨,市场占有率超过10%。然而1994年美国的宝洁公司收购它以后,不到六年的时间这个品牌就彻底消亡了。

宝洁公司收购熊猫品牌后,没有选择大力发展它,而是将熊猫品牌的生产线用来生产自己的汰渍、碧浪等产品,然后大规模吞并熊猫品牌的市场,彻底抑制扼杀了熊猫品牌的发展。

如果说熊猫牌洗衣粉被宝洁公司抢去市场占有额是一件非常悲催的事情,那么另一个本土品牌中华牙膏的命运则更为凄惨。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华牙膏可谓是占据了全国牙膏产量的半壁江山,是我国牙膏品牌中最出名的产品,几乎家家户户中都会有一只中华牙膏。

同样是1994年,英国的联合利华投资控股了上海牙膏厂,然后通过品牌租赁的方式,获得了中华牙膏的运营权。

在此后的时间里,联合利华通过中华牙膏的销售渠道,将自己的其他产品迅速推向了市场,至于中华牙膏这一本土品牌,如今在市场上的份额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

被外资收购以后走向消亡的本土品牌实在是太多了,这些被收购的品牌之所以无法壮大,并不是因为外资巨头的运营水平太低,也不是因为他们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市场,而是因为这些人在收购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好心思。

要不然像肯德基,必胜客这样的外来品牌,原本没有什么本土基础的,为什么也能在中国壮大发展呢?

外资巨头在资金,技术和运营管理方面一直都是非常厉害的,而我们的本土品牌被收购后没能发展起来,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外资巨头其实并不是想把这些中国品牌做好。

他们收购本土品牌,有时候只是为了控制销售渠道,有时候更是为了消灭我们的本土品牌,以便为他们自己旗下的产品让路,这一招釜底抽薪何其阴险,何其恶毒。

时代在发展,世界在变化,我们也要迎头奋进,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只有这样才能不受到他国的制约,要不然就会像俄罗斯一样,连猫猫狗狗也被西方制裁。

在面对外资的诱惑时,我们一定要认清资本的本质,不要以为对方投资自己,就是对自己有利。正所谓“捧杀”是一门艺术,欲使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外资的投资有时候就像白雪公主的继母皇后手里的毒苹果一样,咬一口就“致命”!

好在近些年来,我国的本土品牌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面对外资的收购时,没有再被冲昏头脑,坚决要求对本土品牌的实际控制权,甚至尝试着利用丰厚的外资,来大力推广我们的本土品牌。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企业体量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开始尝试收购外国的知名品牌,比如吉利公司就收购了沃尔沃品牌,安踏公司就收购了著名的斐乐品牌,中国中信资本控股公司收购了著名的美国豪威科技公司等等。

坚守我们的底线,发展我们的本土品牌,这样在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我们至少能保证自给自足,不会再被某些团体卡脖子。

“熟食+烘焙+茶饮”,27年连锁龙头开新店,探索混搭新模式?

文职业餐饮网刘妍

堂食被叫停,许多餐厅开始卖起了自家的半成品菜,没想到把熟食店的生意“抢了”。

隔壁的“好邻居”,一夜之间成了“对手”,这样的隐形大战每天都在餐饮业上演。

近期,知名熟食连锁品牌一手店就将熟食和烘焙相结合,开了一家全新模式的融合店。

一边卖哈尔滨红肠,一边卖日式吐司,还推出了好几款“熟食+烘焙+茶饮”的套餐,涵盖早餐、午餐、下午茶多个时间段。

究竟,一手店是如何融合熟食、烘焙和茶饮的?这背后又暗藏着怎样的增长新思路?快和职餐网记者一起来看看!

“东北红肠+日式吐司”,

熟食老字号跨界开新式烘焙店!

一手店成立近30年,早已成为熟食领域的头部品牌,在北京、沈阳等地拥有多家线下门店,店里主打红肠、熏鸡、酱肘子等各种卤味。

但现在,它从一家熟食铺子“摇身一变”,成了面包店,用“红肠+吐司”的新奇搭配开启了跨界之路。

1、新店走小清新日系风,设有堂食区

北京这家“一手店•日式鲜吐司”就开在世纪金源的对面,但整个店面装修已经完全看不到从前老一手店的影子。

新店风格非常年轻化,黄白主色调,大落地玻璃窗,窗外设有花坛、绿植、喷泉,营造出一片小清新的感觉,整体有些偏日系风。

门店外围正面写着BAKERY,侧面则标有“吐司、牛角、红肠、黄鸡”的字样与图案。里面一边卖肉一边卖面包,有种中西结合的感觉。

临窗还有几组休息座椅,供顾客堂食。

2、既卖吐司、牛角、欧包,也卖哈尔滨红肠、酱全鸡

产品上,门店主打“吐司、牛角、红肠、黄鸡”,一边区域卖烘焙产品,一边区域卖熟食。

其中光吐司就有八九种,有北海道招牌吐司、紫薯麻薯吐司、菠菜鸡肉吐司、蔓越莓吐司、黄金南瓜吐司等。

除了吐司,店里面包种类也很丰富,包括欧包、麻薯、三明治等。而且名字都比较有特色:“芒着想你”“榴莲忘返”“肠相思”“蕉巧可人”“莓吃后悔”……基本上听名字就能猜到产品的口味。

而熟食区,保留了一些一手店的招牌熟食,有哈尔滨红肠、马哈鱼、酱全鸡、猪肘子等。

门店还提供咖啡、水果茶、港式奶茶、豆浆等饮品。

3、吐司价格13元-39元不等,牛角16~28元不等,整体偏贵

在价格上,多数消费过的顾客都觉得门店价格偏贵,性价比不是很高。

吐司价格在13元到39元之间,最贵的北海道招牌吐司39元/个,最便宜的全麦吐司13元/袋,其余的,菠菜鸡肉吐司36元/个,蔓越莓吐司28元/个。

杏仁牛角22元/个,抹茶生巧牛角28元/个,这个价格比专门卖牛角的牛角村产品还贵一些,后者的杏仁牛角售价是18元,奶黄流心牛角售价20元。

饮品的价格也不低,豆浆16元一杯,港式奶茶26元一杯,咖啡价格则在26到32元之间。

4、推出单双人早午餐、下午茶套餐

一手店公众号显示,店内还推出了多款单双人早午餐和下午茶套餐,套餐里面包含烘焙新品和经典熟食,外加一杯或者两杯饮品,售价在16元至59.8元之间。

例如,双人A套餐“2杯480的豆浆+哈尔滨红肠110+白/全麦/蔓越莓吐司3选1”,售价29元。

双人下午茶套餐,里面包含两份熟食、两个面包、两杯饮品,售价为59.8元一份。

5、半年前已在哈尔滨、沈阳、三亚等地试水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去年10月份,一手店•日式鲜吐司就已经在三亚开店,去年年底又接连在沈阳、哈尔滨开了新店。

或许是新店模式在前面几座城市得到了验证,4月才开启了北京门店的测试。

一手店•日式鲜吐司店员透露,未来还将开设更多主打烘焙产品的门店。

老牌熟食铺子的跨界之路,创新在哪儿?

一手店一直深耕熟食领域,但从目前市场看来,香肠、红肠等熟食制品增长放缓,甚至有下滑趋势,老品牌也难免陷入增长瓶颈。

像许多其他餐饮品类一样,跨界正成为很多品牌探索升级的选择,如今一手店也开始走这条路了,只是从熟食跨界到烘焙“跨”得有点大。

1、入局烘焙圈,瞄准年轻消费群体

初次跨界,一手店选择了时下风头正盛的烘焙,整个门店风格也改头换面,不难看出它已经瞄准了更为年轻的消费群体。

近两年,烘焙可谓是资本和市场的“宠儿”。根据百炼智能提供的数据,2023年间烘焙甜点门店的开店率达到了121.32%,成为了2023年餐饮行业中唯一开店数大于关店数的品类。而且,2023年新中式烘焙领域的融资事件达10余起。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为了一块点心、一块欧包去大排长队,甚至不惜高价从黄牛手中购买,烘焙甜点已经成为年轻人们的解馋休闲必备品之一。

而反观熟食领域,消费群体中老年人偏多,一手店虽然拥有较好的市场基础,但奈何整体熟食制品增长放缓,如果还严守从前的老年客群,势必会增长乏力。

而加入烘焙赛道,能为门店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到店消费。北京的一手店•日式鲜吐司开业才一个月,从大众点评上目前的评价来看,有不少面包爱好者是专程过去打卡的。在小红书上搜相关关键词,能看到三亚、哈尔滨、沈阳等地众多年轻人打卡测评的帖子。

2、新增堂食区和下午茶套餐,开辟休闲社交场景

一手店•日式鲜吐司不仅在门店新增了适合双人对坐的堂食区,而且还推出了多个单双人早午餐、下午茶套餐,这些转变都让门店的“休闲属性”增强了。

从前的一手店作为熟食专卖店,做的是家庭餐桌、佐餐赛道的生意,顾客大多数都喜欢将红肠、熏鸡买回家吃,即买即走,消费时段与频次较为单一。

如今在新店,顾客买了产品之后不仅可以带走,也可以和朋友一起坐在店里吃,这样一来,门店就不单是熟食专卖店,更是一个可以满足顾客社交需求的新场所。

而且,烘焙产品搭配上豆浆或者咖啡,还可以满足年轻人的早午餐需求,消费时段就被拉长了。

3、“红肠+吐司”,组合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

对于一手店而言,选择大热的烘焙虽然能吸引年轻客群,拓宽门店消费场景,但是东北红肠和日式吐司,原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类产品,这样的组合,消费者接受起来也许需要一定的时间。

从前一提起一手店,大家自动想到的是哈尔滨红肠、熏鸡、酱肘子等各种熟食卤味,不想做饭的时候买一些带回家,或者需要下酒菜的时候也会进店。但现在,一手店从熟食专卖店变成了烘焙店,不少人对其的品牌认知都还没转变过来。

就拿北京这家店来讲,有不少顾客称,从旁边经过乍一看以为是哪家新店和一手店共用了一个位置,“很惊讶买了多年的熟食店竟然开始卖面包了,那是不是甜面包也会有一股肉香呢”。

熟食与烘焙品类的客户群体、供应链、经营都存在差别,一边是咸口的红肠、熏鸡,一边是甜甜的面包吐司,如何能够让二者“完美”结合,将是摆在一手店面前的挑战。

职业餐饮网:

打败你的很可能不是同行,而是跨界的隐形“对手”!

当下各行业之间跨界成风,餐饮经营的边界正在逐步被打破。

虽然“红肠+吐司”的搭配前所未有,一手店的新店型未来能否跑通也完全有待市场验证,但任何尝试和创新,都需要“胆量”,迈出了第一步,就有发现“新大陆”的可能。

你看好一手店“熟食+烘焙+茶饮”的融合模式吗?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