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咖啡连锁品牌排行:太平洋排13,上岛第8,幸运咖第3
数据显示,国内去年咖啡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3817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受快速增长的市场驱动,国内近年来不断涌现出新兴的咖啡品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咖啡相关企业超过了15万家。
而在不断竞争加剧的咖啡市场,谁又能拿下“中国咖啡第一连锁品牌”?近日有第三方数据机构通过大数据模型,根据目前国内咖啡企业的综合实力、门店数量已经其他多项指标,发布了今年最新中国咖啡连锁品牌15强榜单。
根据榜单显示,按照城市分布有6家连锁咖啡品牌总部地址位于上海,其次是福建3家、北京2家、江苏2家、重庆1家、河南1家。其中上海6家咖啡企业分别为挪瓦咖啡、MCff、iiifé、上岛咖啡、MS、SwCff。
作为华润旗下唯一的咖啡连锁品牌,太平洋咖啡此次榜单排名第13位,金榜指数为79.17。公开资料显示,太平洋咖啡成立于1992年,后来在2010年被华润收购,并在收购后的次年进入到中国内地市场。目前产品涵盖咖啡豆、咖啡机、咖啡方案等与咖啡相关业务,门店数量400多家。
幸运咖作为此次河南唯一上榜的咖啡企业,金榜指数为82.84,位列榜单第3位,超越了西西弗矢量咖啡、不眠海、iiifé、上岛咖啡等一众连锁咖啡品牌。公开资料显示,幸运咖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以现磨咖啡为主的全国连锁咖啡品牌,截至去年年底门店数量突破500家。
总部地址位于福建厦门的瑞幸咖啡,凭借95.16的金榜指数拿下榜单第一。作为目前国内大火的咖啡品牌,瑞幸咖啡今年以来在门店数量上已成功超越星巴克,成为国内门店数量最多的连锁咖啡品牌。在不久前公开的第二季度财报中,瑞幸营收32.987亿元,同比上涨看72.4%,二季度结束门店数量共计7195家。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若有来源标注、版权图片或其他侵权问题,请在文章发布后的30天内与本号联系,核实后,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
“中国咖啡”连锁品牌评比:太平洋第13,上岛第8,Manner位居第4
根据饿了么发布的《2023中国咖啡产业白皮书》报告显示,国内咖啡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过了3800亿元。年轻消费群体逐步养成喝咖啡的习惯,提神是咖啡饮用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报告指出,受咖啡市场蓬勃发展的带动,去年国内新增咖啡相关企业达到2.59万家,现存在的咖啡相关企业超过了15万家。
国内数以万计咖啡企业,哪家会成为“中国版星巴克”?下面依据调研机构iiMiRki公布的“2023年中国咖啡连锁品牌15强榜单”的排名数据,简单做个盘点。
中国咖啡连锁品牌第15名是SwCff,总部位于上海,金榜指数78.25分。其定位是精品咖啡连锁品牌,已经入驻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全国门店数量100+;榜单第14名是迪欧咖啡,总部位于江苏苏州,金榜指数78.29分。创办二十年时间,是迪欧餐饮集团旗下知名餐饮连锁品牌之一,国内复合式休闲餐饮咖啡类的领先者,迪欧咖啡在全国的门店数量400+。
太平洋咖啡排在榜单第13名,总部位于北京,金榜指数79.17分。是华润旗下的咖啡连锁品牌,拥有来自世界各地14种不同来源的咖啡豆,包括混合咖啡豆、普通咖啡豆和特制咖啡豆,门店数量接近500家;老塞咖啡排在第12名,总部位于福建厦门,金榜指数79.23分。其店面分布于福建、江西、安徽、湖北等省份,数量300+;黑桃漫咖啡排在第11名,总部位于福建泉州,金榜指数79.45分。品牌致力于打造全新的现代咖啡及茶饮文化。
MS排在榜单第10名,总部位于上海,金榜指数79.77分。开设的门店主要集中在上海,门店数量200+;蓝湾咖啡排在榜单第9名,总部位于江苏南京,金榜指数80.35分。南京本土知名咖啡连锁品牌之一,服务范围涵盖商务、休闲、娱乐、餐饮;上岛咖啡排在榜单第8名,总部位于上海,金榜指数80.74分。在店面设计方面,上岛融合了经典与时尚的理念,有着独具一格的经营模式。
NiiiCf排在榜单第7名,总部位于上海,金榜指数80.85分。是华住酒店集团旗下的咖啡品牌,在提高酒店门店收入之余还丰富了客户的复合消费需求;不眠海排在榜单第6名,总部位于北京,金榜指数80.87分。便利蜂推出精品咖啡品牌,为消费者提供手冲咖啡、茶饮等数十款饮品;西西弗矢量咖啡排在第5名,总部位于重庆,金榜指数80.93分。西西弗书店利用店内良好的文化氛围,打造了矢量咖啡品牌。让客户体验得到进一步提升的同时,店内业态和盈利模式也变得更加丰富。
MCff排在榜单第4名,总部位于上海,金榜指数81.89分。品牌理念把咖啡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将咖啡也融入平常生活,全国门店数量300+;幸运咖排在榜单第3名,总部位于河南郑州,金榜指数82.84分。蜜雪冰城推出的现磨咖啡品牌,依托集团公司的优势,拥有强大的产业链体系,全国门店数量1000+。
2023年中国咖啡连锁品牌榜单第2名是挪瓦咖啡(NOWWA),总部位于上海,金榜指数83.15分。线下高效广泛的点位布局打破了空间束缚,塑造了多元化场景,全国门店数量1500+,服务覆盖近50座城市;中国咖啡连锁品牌榜单第1名是瑞幸咖啡,总部位于福建厦门,金榜指数95.16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新零售模式,与各领域优质供应商深度合作,打造高品质的消费体验。瑞幸咖啡全国门店数达到7100+。在门店数量上,瑞幸已经超过了星巴克中国。
2023年度中国甜品连锁品牌TOP20
出品/联商网搜铺网
撰文/王婷
编辑/周松平
导语:随着中国购物中心的高速成长和普及,中国大量的连锁经营品牌也凭借东风之力高速成长和扩张。《联商网》秉持公开、公正、客观的原则,推出2023年度连锁品牌“龙舟榜”评选。
“龙舟榜”(DBLi)取自中国传统习俗——赛龙舟,而中国的连锁经营品牌逐渐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其中创新发展生生不息,也象征着始终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深厚商业传统和创新活力。我们期待每年都比一比、赛一赛,让“龙舟榜”真正成为代表中国连锁商业的核心价值榜单。
近些年来,甜品赛道越来越被国内市场所重视。IDG国际食品分析机构数据显示,85%以上的中国人都喜欢吃甜品,甜品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2027年中国甜品市场的产值预估达到3000亿,将保持年20%的增长率。
本期,《联商网》特别推出龙舟榜之“2023年度中国甜品连锁品牌TOP20”,从门店数据直观了解甜品这一赛道上各大品牌的发展规模,同时辅以门店评分、品牌融资估值等维度,对这些品牌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观察,从而一探国内甜品品牌的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
注:门店数据来源于品牌官方披露、第三方数据平台以及媒体公开报道
按门店数量可以分为三类。规模在500家以下的品牌占绝大多数,共12家;门店数量达到500-1000家的甜品连锁品牌共5家;而门店数量超过1000家的品牌仅有3家,占总数的15%。中小规模的品牌占比较大,可以看出甜品品牌的市场集中度存在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门店数在1000家以上有2家为豆花类甜品。一品豆花以1496家门店盘踞榜首,豆花妈妈铺开门店1000+,跻身前三;冰淇淋品牌DQ冰雪皇后则以1100+的门店数量位列第二。
中国的甜品市场古已有之,早在唐朝,有关甜品的买卖就已经在街市上普及。中式甜品种类繁多,且地域性特征明显,按地域可进一步细分为台式、广式以及港式等,而按种类分,又有豆类、糊类、牛奶类、糖水等诸多类别,如绿豆沙、芝麻糊、双皮奶、莲子糖水等都是常见的中式甜品。
随着外国甜品的进一步普及和渗透,当下中国市场的外来甜品大致可分为西式、日式两类,西式包括美、法、意等国家的甜品,主营品类有蛋糕、曲奇、冰淇淋等,代表品牌有LADYM、哈根达斯等。日式甜品主要品类有布丁、和果子、大福饼等,代表品牌有布歌东京、亭西和风甜品等。
从数量上看,中式甜品遍地开花。在TOP20的榜单中,仅有2家西式甜品上榜,分别是冰淇淋品牌哈根达斯和DQ冰雪皇后,二者均为上个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国内首店开业至今已近30年。余下的18家连锁品牌均为中式甜点品牌。
中式甜品扩张速度远快于西式,台式甜品风头最盛,共上榜品牌7家,排名前4的连锁品牌均为台式甜品,数量上占领绝对优势;紧随其后的是广式甜品,上榜品牌4家;再者就是经典的港式茶点和糖水,共上榜品牌3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满记甜品,成立至今已有27年时间,拥有近300家门店。
诸多类别中,糖水类甜品可以说是当下甜品大军中实力雄厚的流派,相关品牌共斩获《2023年度中国甜品连锁品牌TOP20》榜单的五个席位。以常见药材入味,具有调养功效的糖水不仅流行于两广、香港等地,也慢慢深入了更多区域,广为人知的有五条人糖水铺、赵记传承等;其次是台式甜品绵绵冰,共占据3个名额;而豆花类甜品和冰淇淋则并列第三,各有2个品牌上榜。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数量众多,但上述多数品牌的门店布局重心依旧在品牌发源地以及周边城市,并向下沉市场不断扩张,如一品豆花、豆花妈妈、冰冰酱等品牌,绝大多数门店分布在二线及以下城市。根据《中国餐饮报告2023》分析报告来看,虽然一线城市人口基数较大,消费能力较强,是饮品行业率先增长的区域,但是一线城市的饮品、甜品市场已经接近饱和状态,而低线城市甜品爱好群体正在迅速扩大,因此目前正成甜品品牌争相抢滩的重要市场。
门店规模是连锁甜品品牌的实力体现之一,而消费者满意度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品牌在服务、体验和运营等方面的水平。为此,我们参考大众点评评分,形成了“2023年度中国甜品连锁品牌好评榜TOP10”榜单。
注:排序标准为,选取30家门店统计大众点评评分,其中随机一二线和随机三四线城市各一半,最终统计平均分;门店数不足30家的品牌,按实际所有门店的大众点评评分统计平均分。
从整体数据表现来看,TOP10品牌大众点评评分均在4.2分以上(满分5分),其中PiHé、阑多琳甜品、迦南、分别以4.9、4.47、4.46的评分包揽前三。余下4到10名依次为GODIVA歌帝梵、派悦坊、法桐FLYTIMES、FF、Pi·YR小嫣然·法式甜品、芙蕾小姐以及LADYM。
值得注意的是,门店数量和门店评分榜单的品牌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一方面,好评榜单TOP10上的甜品连锁品牌门店数量均未破百,门店数量最多的为GODIVA歌帝梵(68家),平均评分为4.45;门店数量最少的是来自法国的知名甜品品牌PiHé,它被誉为甜品届的爱马仕,2013年首次进入中国,国内仅有1家门店,评分高达4.9分,充分展现了小而美的发展理念。
另一方面,与门店规模榜上中式品牌霸屏的现象不同,好评榜单上TOP10均为西式甜品品牌。尤其是法式甜品,凭借精美的造型、多样的口感以及精致的服务体验获得了普遍认可,共有8家法式品牌上榜,代表性的法式甜品品类有拿破仑、慕斯蛋糕等。另外2家榜上有名的甜品连锁品牌分别为比利时巧克力品牌GODIVA歌帝梵和美式蛋糕品牌派悦坊。
就门店布局而言,好评榜TOP10的品牌均落户于一二线城市,其中阑多琳、迦南、法桐FLYTIMES、FF以及Pi·YR小嫣然·法式甜品等5家皆为区域性甜品连锁品牌,在少数城市集中布局,采取直营模式,品牌辐射范围内消费者认可度较高。
从国内首店开业时间来看,包括GODIVA歌帝梵和派悦坊和在内,仅2家品牌在中国的开店时间超过十年,多数品牌成立时间不长。成立最晚的是于2023年在杭州开出首店的Pi·YR小嫣然·法式甜品和芙蕾小姐,成立4年,在营门店均为2家。最早成立的GODIVA歌帝梵和派悦坊,在2009年,分别于上海和北京开出国内首店。今年的8月20日,派悦坊南京首店于南京新街口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开业亮相,这也是它在全国开设的第19家门店。
资本的认可也是甜品连锁品牌实力的有力佐证。根据近些年中国部分甜品连锁品牌融资估值情况表,可以一窥甜品赛道受资本青睐的程度。
注:上述甜品品牌融资统计面向的是电商以及实体零售甜品连锁品牌。
与烘焙领域热火朝天的融资情况相比,甜品融资市场略显冷清。据联商网不完全统计,2014年-2023年间甜品行业共有16起融资事件,千万元级融资项目最多,共4起;百万元级融资共3起;亿元级融资只有1起。融资轮次多集中在早期项目,有3家品牌获得两轮融资,其余10家仅完成一轮融资。
老牌港式甜点“满记甜品”在今年完成了新一轮的战略融资,作为甜品行业的大龄选手,满记甜品试图通过与年轻品牌“小满茶田”联姻来寻求模式上的突破,以匹配当前日新月异的多元化需求。老伙计许留山的倒下,给满记甜品敲响了警钟,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不过也有行业人士指出,满记甜品此举或许意在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国内并无甜品上市公司。虽然国人对甜品的热情不减,但目前我国市场尚未跑出真正具有绝对市场规模和统治能力的甜品连锁品牌。
除了个别老牌甜品品牌如许留山的关店潮、美国高端甜品品牌LADYM收回中国市场经营权等曾短暂引发关注外,甜品赛道整体话题性不高。究其原因,与甜品行业的品类分散、创新度不够有一定关联。
事实上,甜品概念十分宽泛,糖果糕饼、甜羹饮品、雪糕冰沙等都可以划作甜品的范畴,一家甜品店同时也是一家蛋糕店或者饮品店的例子比比皆是。主营品类的多样性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单一品类的市场集中性,这决定了很多甜品品牌更多是以组合拳的形式打造产品矩阵。消费者可以在一家甜品店内搭配消费一份糕点和一份饮品,而它们都可以被叫做甜品。
当然,这不是甜品行业的全貌,只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随着个性化消费时代的演进,甜品领域也在朝着细分化趋势变革:目标客群进一步细分,产品进一步聚焦。
如近年来糖水赛道中分化出主推烤梨类产品的“烤梨先生”,针对女性消费者生理期推出各式功能性甜品的“暖燕·女生大姨妈伴侣”等等,给市场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变化,也获得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可。
至于创新方面,虽然前几年西式甜品中也涌现了不少爆款单品,如芝士蛋糕、舒芙蕾、乌云冰淇淋,涌现了一批网红品牌,如彻思叔叔、瑞蜜可等。但大多是基于传统品类的改良融合,少有真正的创新,且品牌的爆火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营销炒作。依靠单品爆款走天下的策略并不长久,网红品牌火得快,热度下降得也快,很多昔日爆火的甜品品牌如今基本上已销声匿迹。
写在最后
随着消费观念的升级和消费需求的变化,甜品在逐渐摆脱正餐配角的刻板印象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一方面,随着甜品行业进一步发展,将会有更多玩家入场占领细分赛道,产品种类客群定位将更加细化。
另一方面,甜品饮品化正在成为甜品出圈的新思路。甜品与饮品之间界限模糊的暧昧关系是天然的优势,书亦烧仙草就是甜品饮品化的典型;7分甜也从细分产品入手,将杨枝甘露这一经典港式甜品饮品化并由此开发出一系列产品;还有TEACROSS交茶点推出的提拉米苏奶茶乳酪等等都在印证这条思路的可行性。
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甜品店其背后市场被归结为成本低、利润高的强刚需赛道,目前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等待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