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22亿的瑞幸咖啡被起诉,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造假22亿的瑞幸咖啡被起诉瑞幸咖啡业绩造假,其背后的原因是财务造假。
2023年4月29日,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告诉记者,在瑞星咖啡美国股份投资者的委托下,这支律师团队向上海金融法院提出瑞幸咖啡业绩造假了申请,此案现已正式立案。截至当天,有3位投资者提起诉讼,约有20个利益相关方,甚至多达一百人进行了咨询……这也是中概股投资者在中国提起的第一起诉讼。
曾经是市场的宠儿,现在是市场的弃儿,这种身份转换只花了一天的时间瑞幸咖啡业绩造假:
全年年4月2日晚上,并未发布第四季度财务报告的瑞幸咖啡,当晚发布了令人震惊的“自我检查”报告,里面承认它在2023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之间伪造了涉及销售的交易总额达到22亿元人民币,同时目标是公司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刘健及其下属。瑞幸咖啡声称,该公司董事会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调查此事件,并着手中止与已查明的虚假交易涉及方的合同和交易。
这样的家丑陋自暴还是22亿美元,股票价格很难不暴跌。
22亿对瑞幸咖啡的概念是什么瑞幸咖啡业绩造假?
瑞幸咖啡在2023年前三个季度的最高业务收入为29.29亿元人民币,而22亿元人民币的造假规模已接近其三个季度的总收入。
受此消息影响,瑞幸咖啡的股价在退出市场之前暴跌了80%以上,熔断机制、交易暂停被触发了五次, 4月2日收盘时,瑞幸咖啡下跌75.57%,收报6.4美元,其市值在夜间下跌了近50亿美元(约354亿元人民币)。
我认为当晚会有很多失眠的人——瑞幸咖啡的高管,大股东,普通员工,拥有瑞幸咖啡股票的大多数股民以及无数人在社交媒体上大哭:“我的咖啡券还没有用完,该怎么办?”的 瑞幸咖啡客户。
尽管有人预料到瑞幸咖啡会倒闭,但倒闭的速度让人们感到意外,应该知道,仅仅两个多月前,即2023年1月17日,瑞幸的股价已达到51.38美元,因此很多高管、中介、投资者将为此付出代价。
瑞幸咖啡事故是偶然的吗?
早在去年2月1日,浑水公司发布了一份长达89页的做空报告,内容涉及瑞幸咖啡的经营数据欺诈行为的问题。该报告里面说道,瑞幸咖啡从2023年的第三季度开始制造财务的数据和运营,其中包括来店面的每日订单量,每个订单中包含的产品数量以及销售净额,从而造成单店盈利能力的幻觉,还有夸大性的广告支出并虚报除咖啡以外的其他产品的来掩盖事实。
现在看来,浑水对瑞幸咖啡的指控是真实的。
瑞幸咖啡造假案的事件经过是怎样的?
2023年1月31日瑞幸咖啡业绩造假,知名做空机构浑水声称瑞幸咖啡业绩造假,收到了一份长达89页的匿名做空报告,直指瑞幸数据造假。2月3日,瑞幸否认浑水所有指控。
2023年4月2日消息,美国多家律师事务所发布声明,提醒投资者,有关瑞幸咖啡的集体诉讼即将到最后提交期限。加州的GPM律所、 Schall律所,纽约州的Gross律所、Faruqi律所、Rosen律所和Pomerantz律所等均表示,在2023年11月13日至2023年1月31日间购买过瑞幸咖啡股票的投资者如果试图追回损失,可以与律所联系,2023年4月13日是首席原告截止日期。
2023年4月2日,因虚假交易额22亿人民币,瑞幸咖啡盘前暴跌85%。
2023年4月4日凌晨,瑞幸咖啡自曝造假22亿事件持续发酵,周五收盘,瑞幸股价再次大跌15.94%,报5.38美元。中国证监会此前称,对该公司财务造假行为表示强烈的谴责。
2023年4月7日,瑞幸咖啡宣布停牌,在完全满足纳斯达克要求的补充信息之前,交易将继续暂停。
2023年4月19日,瑞幸陷入至少4起集体诉讼。
扩展资料
瑞幸咖啡称与SEC达成和解
瑞幸咖啡12月17日发布声明表示,瑞幸咖啡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就部分前员工涉嫌财务造假事件达成和解。目前公司和门店运营稳定、经营正常。瑞幸咖啡将持续配合监管,将合规工作视为重中之重。
“同时,公司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将继续保持公司稳定经营,持续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高便利性的产品和服务。”
瑞幸咖啡今日发布公告,称同意支付1.8亿美元罚款,与SEC达成和解。SEC已于今天向纽约南区美国地方法院(“法院”)提交了拟议的和解方案,和解方案尚待法院批准。
瑞幸咖啡Q1净利1980万,实现扭亏为盈
瑞幸咖啡Q1净利1980万,实现扭亏为盈
瑞幸咖啡Q1净利1980万,实现扭亏为盈,根据历年财报显示,瑞幸咖啡一直陷入亏损状态中。2023年瑞幸自营门店层面利润首次实现年度转正,瑞幸咖啡Q1净利1980万,实现扭亏为盈。
瑞幸咖啡Q1净利1980万,实现扭亏为盈1
时隔两年,瑞幸咖啡再次举行业绩沟通会。瑞幸咖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郭谨一颇为感慨地感谢全体员工、消费者和投资人的支持,“使得瑞幸得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5月24日美股盘前,瑞幸咖啡(PINK:LKNCY)披露未经审计的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
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净营收24.04亿元,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89.5%;净利润为1980万元,上年同期净亏损2.32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为9910万元,去年同期净亏损1.76亿元。瑞幸咖啡单季首次扭亏为盈。事实上,瑞幸咖啡去年的自营门店层面利润已经首次实现年度转正。
郭谨一:瑞幸实现逆风翻盘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公司的业绩依然稳定增长,并且第一次实现了净利润转正,就证明了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郭谨一在随后的业绩沟通会上表示,在过去的两年中,瑞幸“走出了至暗时刻,实现了逆风翻盘”。
郭谨一是2017年参与创立瑞幸咖啡的“元老”之一。“我平时的个人爱好是跑步、喝咖啡。”据郭谨一介绍,彼时其出于对咖啡的热爱,主要负责产品研发,帮助瑞幸搭建了第一代产品研发框架体系。在2023年5月瑞幸“财务造假”风波后,郭谨一临危受命,担任公司CEO,两个月后被董事会任命为董事长。
2023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受新冠疫情影响,临时关闭门店数量逐渐增加,其中3月受影响最大,平均每天关闭约700家门店。瑞幸咖啡指出,今年第一季度的净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89%,主要是由于销售产品数量增加、门店面积增加、每月交易客户数量增加以及公司产品平均售价提高等因素推动。
郭谨一表示,高效的门店运营、更大的规模和经营杠杆,为自营店带来了20.3%的门店利润率,上年同期的门店营业利润率为6.2%。
具体来看,今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的产品销售收入达18.55亿元,同比增长67.6%。现制饮料净收入16.52亿元,占总营收的68.8%,较上年同期增长76.2%。
瑞幸咖啡在一个季度新开了556家门店,在费用方面表现为总运营费用同比增长46.3%,达23.88亿元。同时,公司自2023年3月解除临时清算以来,虚构交易与重组相关的损失及费用有所减少。
截至第一季度末,瑞幸咖啡共有6580家门店,包括4675家自营店和合作店1905家。“根据公开领域能看到的`数据,目前瑞幸的门店数量已经成为中国第一。”郭谨一在业绩沟通会上表示,世界级的咖啡品牌在品牌价值、用户数量、销售杯量、门店数量、财务数据等各个方面都应该是世界级的,瑞幸咖啡在其他维度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公司会继续努力。
一季报披露,瑞幸咖啡的月均交易客户达1600万,2023年同期为870万,同比增长83.0%。据悉,瑞幸咖啡部门门店在去年12月上调了部分产品的价格。
未来加大供应链、拓店及智能化投入
“除了公司的名字没有变以外,瑞幸已经涅槃重生,成为一家全新的公司。”郭谨一强调,瑞幸咖啡通过不断强化内控合规体系,彻底完成了历史切割,彻底重构了公司发展的总体战略和业务逻辑。
在业绩沟通会上,郭谨一提出,中国的咖啡市场是有极高潜力的增量市场,公司将更加聚焦咖啡赛道。此前,瑞幸曾陆续推出茶饮品牌“小鹿茶”、自动售货机与线上折扣商城等,对业绩助益并不突出,如今瑞幸似乎要重新“聚焦主业”。
具体而言,瑞幸主要在供应链与门店加大投入。除了向世界咖啡豆贸易商大量采购,瑞幸还布局产业链上游的咖啡烘焙工厂,目前第一家工厂于4月在福建正式投产,设计产能1.5万吨。
“中国的咖啡市场具有极为广阔的空间,我们对未来的门店拓展充满了信心。”郭谨一介绍了瑞幸在开店方面的“直营、联营并进”策略。在一二三线城市加密直营店布局的同时,通过联营合伙人模式,让瑞幸咖啡下沉到低线市场。
瑞幸的联营加盟计划在2023年1月推出,但在该计划前,瑞幸下沉低线市场曾“出师不利”,市场扩张不及预期。如今瑞幸再度进军下沉市场,郭谨一对此似乎很有信心。今年第一季度,合作店贡献了5.49亿元的收入,同比增加239.3%,约占总营收的22%。
郭谨一指出,瑞幸的自营门店结构中,有很大一部分开在写字楼和大学高校等近似封闭的场景,对疫情具有天然的抗风险性。
不断出新“爆款”,或是瑞幸咖啡“翻身”的一大依仗。郭谨一介绍,即便在疫情严重的4月,瑞幸新品“椰子云拿铁”上新的第一周售出超过495万杯。而去年,瑞幸咖啡也推出生椰拿铁等多款“爆款”新品,拉动其下半年单量迅速增长。
未来,瑞幸咖啡称,还将继续加大对算法、物联网等智能化建设的投入,包括人才引进,自动化营销,智慧门店和智慧供应链体系建设等。
5月24日,瑞幸咖啡(PINK:LKNCY)开盘拉升逾4%,截至发稿前,涨幅收窄至3.84%,报9.05美元。
瑞幸咖啡Q1净利1980万,实现扭亏为盈2
瑞幸咖啡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瑞幸咖啡一季度实现净营收24.046亿元同比增长89.5%,净利润1980万元,每股收益0.010元。实现自公司成立以来季度经营利润首次转正。。
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末,瑞幸咖啡门店数量已增至6580家,其中自营门店4675家,联营门店1905家。自营门店收入17.1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2%;联营门店收入5.4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9.3%。
根据历年财报显示,瑞幸咖啡一直陷入亏损状态中。其中2023年至2023年,瑞幸咖啡营收分别为8.4亿元、30.25亿元、40.33亿元;同期净亏损分别为16.19亿元、31.61亿元、56.03亿元,亏损幅度逐渐增大。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全年瑞幸咖啡尚未实现盈利,经营亏损为5.4亿元。经营亏损率为6.8%。相比于去年同期经营亏损25.9亿元,已经收窄了80%。但是,2023年瑞幸自营门店层面利润首次实现年度转正,达到12.53亿元。截至2023年末,瑞幸咖啡共有6024家门店,其中自营门店4397家,联营门店1627家,其门店总数已经超过了星巴克中国(5557家)。
然而,瑞幸未来发展路上依旧面临着新的挑战。公告提到,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的临时门店关闭数量逐渐增加,3月份受到的影响最大。2023年3月,该公司平均每天关闭约700家店铺。从2023年4月开始,由于上海疫情严峻,平均每日店铺关闭次数进一步增加。
瑞幸咖啡Q1净利1980万,实现扭亏为盈3
5月24日晚,瑞幸咖啡公布了2023年未经审计的一季报,单季实现收入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5%,并实现了公司成立以来首次季度利润转正。
在业内看来,在转向咖啡饮品化之后,瑞幸咖啡从2023年经营情况就在不断转好,单季扭亏为盈并不意外,下一步发展仍要面临下沉市场的考验。
财报显示,瑞幸咖啡2023年一季度的业绩增长,一方面来自于门店数量的增长,2023年一季度瑞幸咖啡新开门店556家,门店总数达到6580家,比2023年一季度末增长了约33%;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客户和产品销售的增长,2023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的月平均交易客户也从同期的870万增长至1600万,也带动了其自营门店同店销售额增长了41.6%。
在财报中,瑞幸咖啡也披露了今年新一轮疫情对门店的影响,称一季报期间,3月份门店受到的影响最大,平均每天有700家门店不得不暂停营业,而4月份由于上海疫情,4月1日至财报公布前一日平均暂停营业门店的总数增长至950家。
不过在疫情影响下,瑞幸咖啡的营业利润情况依然好转,并实现了首次单季盈利,根据美国会计准则(GAAP)下,瑞幸咖啡营业利润第一季度为1610万元人民币,非美国会计准则(Non-GAAP)下营业利润为9210万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则亏损超过3亿元人民币。
对于单季利润转正,瑞幸咖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郭谨一认为,主要来自于门店运营能力和新品战略的推动,由于新年假期,第一季度是瑞幸咖啡自营店销售相对疲软的一个季度,但一季度瑞幸咖啡推出了34款新品,从而对业绩形成了支撑。
在业内看来,新品战略,特别是咖啡饮品化也被认为是这一轮瑞幸翻身的依仗。
2023年4月,瑞幸咖啡推出咖啡饮品化产品“生椰拿铁”并迅速走红,累计销售超过1亿杯,而一季报则透露,2023年4月,瑞幸咖啡新推出的椰云拿铁第一周即售出了495万杯。
咖啡饮品化不但成功取悦了更多的消费者,并且在降低咖啡消费门槛的同时,也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国内咖啡行业消费遇到瓶颈、增容较慢的问题。
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东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瑞幸咖啡的饮品化转型较为成功,2023年其已经接近盈利,因此今年一季度实现盈利也在意料之中。
瑞幸咖啡的增长中,加盟店的贡献比例也在不断提升,目前的6580家门店中,合作店的数量已经增长至1905家,而2023年第一季度合作店也贡献了5.5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239.3%,约占瑞幸咖啡总收入的四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加盟店也是瑞幸咖啡新一轮市场下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1月起,瑞幸咖啡宣布开启“新零售合作伙伴”计划,向三、四线城市开放加盟。
而这也被认为是瑞幸的一处旧疾。在上一轮市场下沉中,由于3-5线城市咖啡需求不足,导致市场扩张不及预期,这也被认为是瑞幸咖啡业绩造假的诱因之一。
但随着咖啡饮品化和国内咖啡消费进一步普及之后,下沉市场的机会正在出现。
平安证券研报显示,目前国内一二线市场竞争激烈,而中国咖啡市场能否实现突破则取决于下沉市场,截至2023年4月11日,瑞幸咖啡在三线及以下门店占比已接近20%,2023年瑞幸咖啡门店三四线城市的覆盖率超过80%。
不过平安证券研报也表示,目前下沉市场存在机会的同时,也面临消费基础不足、管理难度增加、与茶饮竞争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