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品牌价值发布:盱眙龙虾品牌价值203.92亿元!
盱眙龙虾“红”了产业“鼓”了腰包
日前,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联合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网、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等单位,在新华网演播厅举行“2023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线上发布”。盱眙龙虾再次保持强劲上升势头,品牌价值高达203.92亿元,位列地理标志产品排行榜第十三名,比2023年上升2位,连续五年位列全国水产类公用品牌第一名,盱眙龙虾再次“名震江湖”。我县用20年的时间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将名不经传的小龙虾变成红遍大江南北、走向世界的富民产业。
自2000年开始,随着盱眙龙虾节庆的举办,小龙虾成为我县水产养殖业发展最为迅速、最具特色、最具潜力的水产品。2023年盱眙龙虾继续保持强劲上升势头,品牌价值由2023年的180.71亿元上升到203.92亿元,彰显出“盱眙龙虾”在品牌影响、产业提升和市场拓展方面的巨大潜力。目前,全县从事龙虾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人员达20万余人,县内开设龙虾品牌店1500多家,全国先后开设盱眙龙虾加盟店2000多家,龙虾年交易量达15万吨以上,造就了一批百万“虾王”和千万“虾富”,成为名副其实的“龙虾之都”和“中国生态龙虾第一县”。
2015年以来,我县充分发挥盱眙龙虾的品牌优势、120万亩水稻面积的资源优势和国家级生态县的山水生态优势,大力推广虾稻共生综合种养模式,开辟了一条绿色富民、振兴乡村的新路径,并先后荣获首批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发展区、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省首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等称号,10万亩环湖大道虾稻共生示范园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2023年,我县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已经被农业农村部公示结束,全省仅2家。
做大一产,大力推广“虾稻共生”种养模式
近年来,我县大面积推广“虾稻共生”种养模式,由于遵循“种草养虾、养虾有稻、道法自然、生态循坏”的种养技术,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农民收入大幅度提升。截至日前,全县小龙虾养殖面积达83.5万亩,产量达8.05万吨,其中虾稻共生66.5万亩。由于虾稻共生田块全程不打农药和施肥,稻米质量明显提高,我县分别在黄花塘镇、淮河镇建立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15万亩和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30万亩,全县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33万亩,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68.12%,龙虾香米在全国各大农产品经营场所广受欢迎,虾稻共生既改良了土壤,又促进了农业生产生态环保。虾稻共生遵循“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生产方式,虾稻共生模式亩均利润2500元以上。在“虾稻共生”种养过程中,不仅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村集体的腰杆也“壮”了起来。部分村集体帮助农民和大户组织土地流转,对壮大村集体经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23年,全县有10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在发展稻虾综合种养过程中试行“大户+低收入农户、种养企业+经济薄弱村”等结对模式,通过流转土地、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等方式,走上了增收的道路。
目前,我县已建成总面积950公顷的洪泽湖国家级小龙虾种质资源保护区,开展小龙虾稻田生态繁育,实现了春季生产成虾、夏季培育亲虾、秋冬季繁育苗种的全年候生产,全县每年小龙虾种苗产值近5亿元。依托水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张洪程院士工作站和科技部粳稻工程研究中心,在盱眙龙虾产业集团虾稻共生基地选育“盱龙香1号”水稻品种,盱眙龙虾香米接连斩获首届全国优质渔米评比金奖和江苏好大米十大品牌等殊荣,成为虾稻共生产业新的增长极。
做强二产,拉长龙虾加工产业链
在盱眙龙虾产业化推进过程中,产业链从最初的“捕捞+餐饮”延伸为包括从龙虾养殖、流通到美食烹饪;从挤龙虾虾仁到整肢龙虾加工;从中药材种植到“十三香”调料加工等多环节、多系列的大产业,拉动了龙虾从养殖到加工第二产业大发展。
伴随着虾稻共生面积的大规模扩张,我县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虾稻”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高效益、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三高”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加小龙虾产业附加值,规划建设投资5亿元的龙虾加工区和10亿元的“盱眙龙虾香米”产业园正在建设,规划面积3100亩的省级绿色食品产业园建设正在推进,投资3000万元的龙虾香米加工中心有望下半年建成投产。目前,全县共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6家,其中销售超亿元农业龙头企业7家,年产整肢加工与成品速冻龙虾1万吨以上,产值5亿元;龙虾饲料企业2家,年产饲料10万吨,产值6亿元;盱眙龙虾香米加工企业29户,实现工业产值10亿元,成为龙虾经济新的增长极。
做优三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盱眙龙虾节创造了中国现代节庆史上30余项“第一”和“唯一”,先后荣获中国十大品牌节庆、十大美食类节庆、中国最具潜力十大节庆等多项桂冠,带动了盱眙全域旅游产业不断突破,为盱眙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旅游“黄金期”。2023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90.1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5.02亿元,每年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
我县大力开发文旅产品,投资10亿元的盱眙龙虾全球交易中心加快建设,官滩镇霍山村、黄花镇茶厂、江苏怡亨酒庄体等一批集生产、销售、加工、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已基本建成。我县还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分销模式,构建电商和实体店配套、线上线下联动的现代营销网络,拓宽销售渠道。乘着“互联网+”的东风,盱眙龙虾网络交易量不断增加,截至2023年底,全县已登记注册各类网店5000多家,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商户达3000多家,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全年电商交易额超3亿元。盱眙龙虾协会有800多家会员单位在天猫、京东等网络平台从事龙虾线上销售。(供稿:徒忠阳)
淮味千年|舌尖染得中国红,盱眙龙虾“有滋味”
这道淮味美食
名满天下
很多人认识“盱眙”这两个字
是从一只龙虾开始的
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
如今天下谁人不识君
盱眙
中国龙虾之都
盱眙龙虾风靡大江南北
盱眙龙虾,是克氏原螯虾,又叫红螯虾或者淡水小龙虾,原产美国南部,上世纪30年代才流入我国境内,依靠强大的繁殖能力,小龙虾在中国的河湖草泽里缺少天敌,野蛮生长。
一开始,人们并不知道这张牙舞爪的小龙虾可以食用。直至上世纪80年代,人们把小龙虾清洗干净油锅烹之或盐水煮之,味道鲜美,小龙虾才逐渐爬上餐桌。随着爱吃龙虾的人越来越多,龙虾养殖开始逐渐盛行。
盱眙龙虾“三白两多”,备受市场欢迎
淮安市盱眙县是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千里淮河与浩渺洪泽湖在这里交汇,龙虾养殖条件得天独厚,是“中国生态龙虾第一县”。无污染的淮河、洪泽湖浅滩,水深40-80厘米,底质松软,有适量水草,既能提供充足的氧气和丰富的食物,还便于龙虾藏身、活动、繁衍生息。得益于优良的水环境,盱眙龙虾呈现“三白两多”,即腹白、腮白、肉白,黄多、肉多,拥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极低的脂肪含量。
在“稻虾共生”田里喂养、捕捞龙虾
盱眙还大力发展稻虾共生综合种养模式,全县水稻种植面积120万亩,发展稻虾共生面积近100万亩。据悉,稻虾共生种养模式平均亩产小龙虾100公斤、稻谷500公斤,纯收入3000元以上,是单一种植水稻的4倍左右,并且小龙虾由于不受阳光直射,品质也更好。
盱眙十三香龙虾
上世纪90年代,盱眙十三香龙虾横空出世,开启了一只虾的传奇。这“十三香”是盱眙龙虾的一种特色口味,利用八角、花椒、辛夷等30多种中草药调配而成。这“十三香”与肉质饱满的盱眙龙虾搭配在一起,令龙虾麻辣鲜香、回味无穷,风靡大江南北。
新鲜出炉盱眙十三香龙虾
炎炎夏日,龙虾啤酒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蒜泥的、麻辣的、冰镇的、椒盐的、碳烤的、盐水的、酱爆的……天知道龙虾有多少种吃法,最爱的永远是盱眙十三香龙虾。那麻辣鲜香的口感,带点Q弹的饱满虾肉,费多大劲也要撬开的虾钳,以及那怎么也舍不得丢的虾汤……如今,盱眙十三香龙虾已经成为夏季夜宵市场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说起这“十三香”来历,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明朝万历年间,盱眙发生水患,房屋倒塌、良田被毁……大灾之后,又有大疫,百姓苦不堪言。当时的吏部主事戚天官是盱眙人,他带上京中数位名医,日夜兼程赶回家乡救灾。京城名医在当地的山上采药,制成增加体质、提高免疫力的药包,分发给灾民,很快控制住了灾情。这种药包香味浓郁,当地百姓不忍丢弃,便将药包与小杂鱼、虾蟹同煮,发现口味极佳,沾指留香,啧啧称奇。因配制共用了十三种中药材,众人称之为“十三香”,后来逐渐丰富到30余种,专作烹饪使用。
坐落在盱眙海通时代广场的红胖胖龙虾工坊,是盱眙十三香龙虾较有代表的品牌旗舰店之一。该店以十三香龙虾、蒜泥龙虾等口味龙虾为主打,常年宾客盈门,年销售额过1000万元。目前,仅盱眙县,就有各类盱眙龙虾门店1500余家,在全国,共有2000多家盱眙龙虾加盟店。
盱眙龙虾经加工后远销海外
盱眙人以虾会友,借助龙虾产业乘风破浪,富裕了一方百姓。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盱眙的龙虾产业已从最初的“捕捞+餐饮”模式发展成为集科研、养殖、加工、餐饮、冷链物流、节庆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一虾先行,诸业并进”的良好局面。
如今,“有滋有味”的盱眙龙虾,让20万盱眙人找到了“金饭碗”,每4个盱眙人中就有1个收入与龙虾有关,涌现出盱眙龙虾股份、红胖胖龙虾产业集团、祥源农业科技、林帝食品等知名龙虾加工企业,龙虾年交易量达10万吨以上,产品远销东南亚、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地,仅去年就实现冷冻加工小龙虾年出口129吨,成就了一个百亿级产业链,造就了一批百万虾王、千万虾富。
淮安市市长陈之常直播推荐盱眙龙虾
舌尖染得中国红,何物因鲜而成龙。从2001年开始,20年躬耕不辍,盱眙更是用一年一度、从不缺席的龙虾节,浓墨重彩续写一只虾的传奇。今年的龙虾节上,淮安市市长陈之常现身直播间,现场为盱眙龙虾直播带货。
目前,盱眙龙虾品牌价值达到了203.92亿元,连续五年位列全国水产类公用品牌第一名。盱眙龙虾先后获得“中国名菜”“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是“淮味千年”首批授权产品,2023年,盱眙龙虾入选首批国家农业品牌名录。
淮小布
都称自己是全国第一!盱眙潜江监利谁在“说大话”?
小龙虾如今成为夏日必定打卡的食物,需求量的增大,也带动了地区小龙虾的养殖规模。如今,我国小龙虾产量早已突破208.96万吨,养殖总面积超过1929万亩,小龙虾总产值也达到4110亿元。
规模扩大,势必会引起地区之间的竞争。从规模到产量、从餐饮到品牌价值,各地区都称自己为小龙虾“第一”,为什么都喜欢争第一?就像奥运会大家只认识冠军一样。“第一”的背后是巨大的商业价值。今天和大家聊聊各地区自称的“第一”有哪些含金量?
潜江:全国龙虾区域品牌第一6月11日-13日,第十二届潜江龙虾节开幕,虽然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取消了大咖云集的文艺晚会,但节庆活动这3天全国小龙虾从业者和爱好者还是齐聚潜江,为潜江龙虾捧场。
在本次节庆活动上,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251.8亿元、蝉联全国龙虾区域品牌第一,而且是连续三年登顶榜首。潜江龙虾还被称为“全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今天我们就从这两个“第一”来分析潜江龙虾。
第一个是全国龙虾区域品牌第一。此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是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那么这个251.8亿是如何算出来的呢?据悉是从产品品质价值、市场价值、产业价值、创新价值、生态价值、民生价值和治理机制等七个维度构成的多项指标综合得出。
第二个是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在加工方面,2023年全国共有113个规模化小龙虾加工企业,其中51家在湖北,26家在江苏。潜江共有16家小龙虾加工企业,加工规模为35万吨,占全国龙虾加工量的43%左右。
盱眙: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水产类第一名在节庆活动方面,盱眙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在5月18日,第二十一届盱眙国际龙虾节开幕,从2001年开始,21年没间断过,可以说小龙虾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盱眙龙虾节的贡献。
同样是品牌价值,5月9日,在2023全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上,盱眙龙虾品牌价值高达215.51亿元。连续6年蝉联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水产类第1名。
评选活动由全国品牌建设促进会、新华社、全国资产评估协会、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东方卫视等单位联合主办,可以说权威性还是蛮高的。
那么就有小伙伴问了,为什么潜江龙虾品牌价值251.8亿说是“第一”,而盱眙龙虾品牌价值215.51亿也说是“第一”?可能是评选机构不同,所以得出来的结果也不同吧。
其实看两者的品牌价值可以从两地对小龙虾餐饮的影响力就可以看出来。
潜江龙虾除了拥有潜江本土的“虾皇”、“五七油焖大虾”、“皇仕虾皇”,还影响了武汉“潜江虾皇”、“巴厘龙虾”、“巴厘龙虾”、“靓靓蒸虾”四大知名虾店。仅武汉地区小龙虾市场就已突破百亿规模。潜江龙虾在外开办龙虾主题餐厅多达3000余家。
盱眙龙虾经过多年的培育,形成了盱眙、红透、於氏等50多个知名小龙虾餐饮品牌。小龙虾餐饮更是占到南京整个餐饮营销额的20%-25%。其中盱眙龙虾加盟店2000家,遍及全国及海内18个国家;金湖龙虾全国加盟店已超出3000多家,日均销售龙虾25吨。
监利:全国小龙虾第一县相比潜江和盱眙,荆州监利市小龙虾的名气似乎就小了很多。5月20日,在这个十分浪漫的日子里,监利市也举办了第四届监利虾稻节。虽然说监利小龙虾养殖历史没有盱眙和潜江那么悠久,但监利作为全国水稻第一县,在虾稻共作模式推出之后,因其良好的经济性在监利得到全面推广。
监利市面积广,人口多,短短几年时间,小龙虾产量直线攀升,跃居全国第一。2023年监利小龙虾产量有望突破16万吨,不出意外,依然是全国小龙虾产量第一。
不过监利小龙虾在品牌知名度和餐饮品牌店上远远落后于潜江和盱眙。如果不在品牌上实现弯道超车,一味邯郸学步,监利只能沦为潜江龙虾的代工厂。
个人认为,应该整合监利、洪湖、公安、石首这四个全国小龙虾养殖大县,共同打造“荆州龙虾”品牌。理由有三:
1.“荆州”品牌知名度强于下面任何县市区,从古至今就自带流量。而且地级市的知名度肯定是远远强于县市的,除了“沙县”以外。
2.打响品牌是需要强力的财政支持的。荆州下面各县市均为农业大县,财政状况本就不理想,没有过多的资金去砸钱打响品牌。
3.全国小龙虾一半出自湖北,湖北小龙虾一半出自荆州。监利、洪湖、公安、石首抱团发展,将是全国小龙虾最重要的一个产区,拥有全国最为优质的小龙虾货源。整合资源、共同出资、荆州市牵头打造“荆”字头的养殖基地、物流转运体系、小龙虾品牌加盟店、节庆活动等。
如此一来,有优质的货源有响亮的品牌,荆州龙虾方可红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