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烤鱿鱼加盟店

本文目录

初中辍学农村小伙,靠卖麻辣烫年入60亿,门店遍中国,他凭什么?

自古以来,白手起家,寒门贵子的故事总是被大家津津乐道。而之所以这类型的故事,如此受大家欢迎,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发于微末的梦,都希望自己也能和这些人一样,靠自己一飞冲天,实现阶级跨越,实现人生价值。

只是,一穷二白,一无所有的底层人民,想要实现翻身,是非常艰难的事情。但是,东北农村的一个穷小伙,却靠着卖麻辣烫年入60亿,开了6000家门店,甚至把自己的麻辣烫做到了上市。而这家麻辣烫,大家一定都听说过,他就是“杨国福麻辣烫”。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个卖麻辣烫的公司想上市,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是杨国福却做到了。2023年2月22日,杨国福麻辣烫第一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但却没有通过。就在今日,杨国福麻辣烫再次向港交所提交申请,而这次,杨国福麻辣烫成功获批,将会在香港成功上市。

说起杨国福的发家史,可谓是一部血泪史。曾经的杨国福,在街边摆摊卖麻辣烫。因为没有门店,总是被城管驱赶。只是,谁都没想到,从前那个哈尔滨小伙,能拥有如今的“麻辣烫帝国”。杨国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哈尔滨人,但是因为从小家境贫寒,15岁便辍了学。为了谋生,杨国福做过很多工作。放羊、种地、养猪、开小卖部。杨国福尝试过很多营生,苦活累活也都不怕。而之所以杨国福这么努力,就是因为想多赚些钱。杨国福明白,没有钱的日子太难过。

2000年,哈尔滨开始流行起摆摊。很多人都加入了摆摊大军,而杨国福夫妻俩也是其中之一。夫妻两人那时拉着三轮车,在街道上摆摊卖烤鱿鱼。只是,因为城管管得严,夫妻两人躲躲藏藏,摊位也不固定。赚到的钱,只勉强够糊口。只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有一次因为逃离不及时,杨国福夫妻俩的三轮车和厨具都被没收。只有交够了罚款,才能赎回三轮车和厨具。妻子因此坐在路边流泪,杨国福心里更不是滋味。他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也不知道未来还有没有希望。

有句话说得好:穷则生变。因为不想过这样的日子,因为想多赚点钱,杨国福便开始想法子。有一天,杨国福看到街边一个摆摊卖麻辣烫的生意特别好。杨国福便买了一份,和妻子尝了以后都觉得这东西确实不错。只是,因为四川麻辣烫又麻又辣,作为一个哈尔滨人,杨国福很快就开始拉肚子。妻子也抱怨道:四川的东西,不适合咱东北人。

而这句话,给杨国福提了个醒。为什么不能做一款符合东北人口味的麻辣烫呢?如果能做出来,一定太受欢迎。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杨国福开始实施。在妻子的鼓励下,杨国福租了一个地下室研制麻辣烫的汤底。为了更好地研制汤底,杨国福先是买了正宗四川麻辣烫的配方。为了更符合东北人的口味,他在四川麻辣烫汤底中加了一些豆瓣酱。虽说味道不差,但是辣度还是很高。妻子也觉得过辣,杨国福便又开始重新研制。

为了能够做出自己最满意的汤底,杨国福走遍了哈尔滨各大调料市场,尝试了上千次的汤底。但总觉得,还差点什么。这种失败一度让杨国福觉得,或许改良版的麻辣烫根本就做不出来。而就在杨国福快放弃的时候,牛骨汤出现在了杨国福的视线里。哈尔滨冬天温度很低,为了御寒,在冬天时东北人总会喝点牛骨汤。可以说,牛骨汤在东北的受欢迎程度是相当高的。

而这,点醒了杨国福。为什么自己不能用牛骨汤来熬制麻辣烫汤底呢?杨国福瞬间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他把四川麻辣烫原本的红汤变成牛骨汤,将原本底料中弄过的辛辣调料比例降低,加放冰糖和牛奶。经过一番研制和探索,新的汤底出炉了。和传统麻辣烫不同,这款汤底不算太辣,而且口感醇厚,甚至还能直接饮用。而杨国福用这个秘方做了麻辣烫后,更是获得了顾客的一致好评。也正是这份让杨国福付出了巨大心血的汤底,让这个穷小伙咸鱼翻身。

很快,杨国福的第一家麻辣烫店就在哈尔滨开业了。没想到,这家店一开业便受到顾客的喜爱。很多人吃了就停不下来,生意火爆程度让杨国福喜出望外。但就在杨国福以为,可以靠着这家小店赚钱的时候,问题又来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也在上涨。而杨国福麻辣烫3块钱一碗,已经没办法覆盖成本了。无奈之下,杨国福只能涨价到5元。但是涨价之后,客流量明显减少,这也让杨国福非常头疼。为了控制成本,杨国福想出了一个新办法。让顾客吃多少加多少,按照重量收费。这样既能够控制食材成本,又能增加顾客的选择性,可谓是一举两得。

后来,这种称重论斤的售卖方式开始在杨国福的店里推开。很多麻辣烫的店主,也开始学习杨国福这种售卖方式。就这样,杨国福的麻辣烫生意一做就是两年。后来,东北地区因为经济效益不好,下岗人数增加。很多人失业,无活可干。一些杨国福的亲戚朋友便提出想和杨国福学习制作麻辣烫,也开个小店养活自己。杨国福为人豪爽,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不仅教授亲戚朋友们开店的方法,也将经验传给大家。后来,有人提出,应该把麻辣烫开成全国连锁,就像是麦当劳和肯德基那样。杨国福觉得,这个提议不错,便开始对外宣传加盟。因为好吃不贵,加盟的店铺很快达到了70多家。而这个时候,杨国福的心思也越来越大。她发现这种方式可行,便想去做更大的餐饮公司。

2017年杨国福麻辣烫门店突破了5000家。越做越大的杨国福甚至开始在海外开店,一切都在朝着好方向发展。但是,因为摊子铺得太大,杨国福麻辣烫接二连三被曝光卫生安全问题。一时间,大家对于杨国福的信任度降低,而杨国福麻辣烫的口碑也因此降低。而对于杨国福来说,如何恢复自己的口碑,如何管理这些加盟店,是重中之重。

也正是因为安全隐患的问题,杨国福麻辣烫第一次申请上市被香港证券市场拒绝。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整改之后,杨国福麻辣烫再次申请,而这次成功上市。杨国福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也让人们明白,即便是很小的事业,用心去做也会有很大的成就。只是对于杨国福麻辣烫来说,上市并非重点。一家餐饮企业,想要长久地运行下去靠的还是口碑。很显然,杨国福麻辣烫的路还是有很长,我们也期待着他们能越做越好。毕竟,一个穷小伙敢于尝试,不断进取的故事,我们不想看到最终以失败落幕。

一年净赚70亿,全国开店22000家,这位温州企业家火了

在饮食行业的连锁品牌中,如果论门店数,排在第一的既不是海底捞,也不是老牌的快餐品牌肯德基和麦当劳,而是一个无所不在,却又并不那么引人注目的品牌—正新鸡排。

据最新的数据统计,正新鸡排的全国门店数量达到了22030家,是麦当劳的7倍,肯德基的3倍。凭借极其迅速的扩张速度,成为了下沉市场当之无愧的头号品牌。

就算你没吃过正新鸡排,你也一定在某个街头看见过正新鸡排标志性的红黄白组成的门头。这个产品售价都在10-20元之间的不起眼的品牌,2016年曾做到了一年净赚70亿,超过海底捞。

有人觉得正新鸡排很w,比起高大上的网红店来说,上不了台面。但就是这样的下沉品牌,却用超高的性价比抓住了大批消费者的心。

正新鸡排的成功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要看清这些,我们要从正新鸡排的创始人—陈传武说起。

辞职下海,为清库存开正新陈传武出生于温州鹿城,而温州人格外会做生意也是一种共识。陈传武继承了温州人的精神: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善于创新,敢拼敢闯。

1995年,改革的春风吹来了一阵下海潮,陈传武辞去了稳定的工作,选择下海创业。陈传武有眼光,也有头脑,他创立的白云速冻食品公司,专做速冻食品,两年内就成为了行业中不可小觑的一家公司。

后来,陈传武还拿下了联合利华旗下的和路雪冰淇淋的代理权,一举获得了上千台冰柜和冷藏车的投资。

虽然公司发展的如火如荼,但是却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陈传武,由于许多下游终端拖欠款项,造成了许多产品滞销。这就给公司造成了资金链短缺和库存积压的双重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00年,陈传武在温州瑞安开了一家小吃店,一方面为了清理库存,一方面也为了赚取利润。

而这家小吃店,就是正新鸡排的前身—正新小吃店。

那个时候,肯德基和麦当劳在国内可以说是风头正盛,同样主打油炸食品的正新小吃店刚开始并不起眼。

而此时的陈传武,充分发挥了他在营销和打造品牌方面的才华。他为正新小吃店设计了一个醒目的门头,并给员工们都配上了统一的工服。在那个年代,这样不常见的店铺迅速吸引了年轻人的眼球,生意这才渐渐好了起来。

砍掉90%的产品,断臂求生凭借快速,便宜又好吃的特点,正新小吃店迅速占领了年轻市场,并逐渐向外拓展。陈传武凭借过人的眼光,精准选址,将门店都开在公交站,学校,市中心商圈等等地方。可以说,每个人流量密集的地方,都能看到正新小吃店醒目的门头。

这种轰炸式的扩张手法,让正新小吃店的品牌形象迅速崛起。而陈传武不满足于此,他决定走出温州,迈向上海,朝全国进发。

事实证明,这一步是极其具有前瞻性的。正新小吃店的优势非常明显:极其符合下沉市场的价格定位和不错的产品质量相得映彰,并且速度很快,很符合现代人的需要。

正新小吃店在风吹雨打中走过了12年,却遭遇了建店以来第一次出现的而巨大危机。

也许是最开始用来清理库存的门店曾因为产品单一而生意不好,所以后来的正新小吃店足足拥有几百个品类。繁琐的产品增加了供应链成本,也让正新的34逐渐败下阵来,毕竟种类多,客人的要求多,你浪费在现做的时间上就会增多。

如果陈传武无法解决正新当时的问题,正新一定会被快节奏的市场淘汰。所以,陈传武只能34。

痛定思痛,陈传武砍掉了店里90%的产品,只留下了最受欢迎的鸡排作为主要产品,以及一些肉串,烤鱿鱼等为辅助。

从此,正新小吃改名为正新鸡排,如今人们所看到的正新鸡排就以当年的改革成品为雏形。以鸡排为主打的正新比过去更加的具有品牌特色,而品类的精简减少了正新采购、物流、加工等多个流程环节的负担。

陈传武此举,足以称作教科书般的经典产品战略。

开放加盟,绝地反击成功正新鸡排对于产品和形象的改革,让这个历经12年的品牌重新焕发生机。然而就在此时,更大的灾难却悄然降临了。

2013年,禽流感爆发,无数以鸡肉做主打的小吃品牌都遭到了重击,正新鸡排也不例外。在公司业绩跌倒谷底,无数同行都选择放弃的时候,陈传武又站了出来,做出了开放加盟的重要决定。

当时,陈传武已经拥有500家直营店。而面对压力,陈传武不仅没有退缩,反而迎难而上,用极低的加盟费用吸引了大量的加盟商,将正新鸡排扩张到了全国。

要知道,当时像绝味鸭脖这样的品牌的加盟店,单店投入在10万-30万左右,而正新鸡排最早推出的柜台加盟模式,加盟费用只要3.85万。

而最早做速冻食品出生的陈传武,发挥了自己在供应链上的优势。他在全国建立了40个仓库,300多辆冷运车,50多个仓储配置中心,这也让正新鸡排最大限度的控制了供应链成本,才有了我们现在看见的10元钱就能买到的一袋正新鸡排。

凭借着以开放加盟为首的一系列战略部署,陈传武绝地反击成功,渡过了这次危机。如今,正新鸡排一跃成为了全国餐饮业门店之首,这和陈传武一次次的险中求胜有很大的关系。

而谈到正新的未来时,陈传武说:34

让我们拭目以待,这位温州来的企业家,未来还能把正新带到怎样的高度。

东北农村穷小伙,初中辍学,卖麻辣烫年入60亿,开六千家店,凭啥

2023年2月22日,“杨国福麻辣烫”曾向港交所,递交了一次《招股书》,可惜并未通过。

那时,所有人都不相信,一个卖麻辣烫的能够上市。

然而,就在近日,杨国福麻辣烫又向港交所发起了冲击。

结果却是,“杨国福麻辣烫”成功获批,或可在香港上市。

谁也不会想到,街边一碗普普通通的麻辣烫,居然真的跑出了一个IPO。

那个被城管追着,不知所措的杨国福,居然真能创立起如此庞大的“麻辣烫”帝国。

杨国福是地道的哈尔滨人,由于家境不好,所以早早就学会了谋生。

15岁辍学后,他种过地、放过羊、养过猪、开过小卖部,什么挣钱的法他都想过,什么苦活累活都做过。

2000年的哈尔滨,路边有许多小摊,多数是卖卖粥,卖卖小菜的。

杨国福夫妇也加入了摆摊大军,杨国福踩着木板三轮车,拉着炊具与食材,在路边卖着烤鱿鱼。

夫妻二人一个干活,一个站岗放哨,每天和城管打着游击,因为摊位不固定,两个人收入平平,只能勉强糊口。

由于没有及时逃离,三轮车和厨具都被没收了,要交罚金才能取回。

妻子坐在路边落泪,杨国福也不好受,一根根抽着烟,对未来没有丝毫希望。

那一日,杨国福偶然发现,路边的一家四川麻辣烫店生意出奇的好,排队的人络绎不绝。

他跟着妻子看着新鲜,也去尝了一下,味道确实不错,但同时杨国福也发现:四川麻辣烫既麻又辣,自己吃完后就开始拉肚子。

晚上,妻子准备关灯睡觉,杨国福突然对她说:“你说,我能不能研究一碗适合咱东北人吃的麻辣烫?”

妻子也觉得这个提议不错,鼓励他去琢磨一下。

杨国福租了一个地下室,亲自研制麻辣烫汤底。

最初,他也是学习四川麻辣烫,买一些回香辛料来炒,之后又尝试加入了一些豆瓣酱。

虽然味道还可以,但还是有些辛辣,妻子的反馈也不好,于是他推翻之前的研制,重新开始研究。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一直都是杨国福秉持的信念。

之后的日子里,他每天翻阅菜谱,走街串巷去找调料,在农贸店一逛就是一整天。

回家后,他把食材放进电饭锅里煮,之后加入各种调料。

成百上千次的研究,麻辣烫的味道依旧还是差强人意,杨国福想要放弃了。

中午吃饭时,他打算把这个想法和妻子说一下,却看到了饭桌上放的牛骨汤。

因为东北天冷,人们经常会喝一些牛骨汤御寒,牛骨汤也就成了东北最受欢迎的一道菜。

他瞬间有了感觉:如果把红汤变成牛骨汤,底料不放太多辛辣调料,而是放些冰糖牛奶,那会怎样呢?

一番研究后,新的汤底果真熬出来了,味道香咸可口,浓郁醇厚,还可直接饮用。

这个麻辣烫秘方,一经推出,就获得了顾客的一致好评。

人们开始研究杨国福麻辣烫的秘诀是什么?

杨国福却笑着对他们说:“秘诀就在于找到大众口味的最大公约数。”

百人百味,这无可避免,但只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便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特色。

这份与众不同的麻辣烫底料,使得杨国福有了翻身的资本。

2003年,杨国福的第一家麻辣烫店,在哈尔滨开业。

当时的麻辣烫多为川味,汤汁口味偏重,人们不仅觉得太过辛辣,还经常闹肚子,这就让人们有了一种错觉,认为麻辣烫很不卫生。

可是“杨记麻辣烫”的开业,却让人们对麻辣烫有了新的认识。

杨国福告诉人们,自家的麻辣烫是可以喝汤的,汤底咸中带甜,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而且还会配有辣椒、麻油等调料,供人们选择。

那时的麻辣烫是按碗卖,3块钱一碗,并不很贵。

有的顾客抱着尝一尝的心态来吃,可一吃就停不下来,甚至连汤都要喝上两三碗。

随着生意的火爆,物价的上升,杨国福也尝试过小范围涨价,一碗麻辣烫,从3元涨到4元,又到5元。

可很快杨国福便发现,每一次价格的上涨,都会让顾客减少许多。但若不涨价,房租人工各项成本却又会与日俱增。

吃饭时,杨国福和妻子抱怨道:“涨价,客流量减少;不涨价,成本在增加。生意真是越来越不好做了。”

他边说边往碗里夹着菜,听着杨国福的唠叨,妻子也气不打一处来:“你吃多少就夹多少,都往碗里放,吃不了不都嚯嚯了。”

听到这句话,杨国福茅塞顿开,如果让顾客自主选择,吃多少拿多少,然后按重量收费,这样既能提高顾客的自主选择性,又能控住食材成本,岂不是一举两得。

杨国福放下碗筷,就跑去研究这个计划,面对老婆的叫喊,他也置之不理。

不多久,这种称重论斤的新售卖模式,便在店中尝试开来。很快,这种方法就被很多的店铺学习到,并沿用至今。

就在杨国福做麻辣烫生意的第二年,东北地区下岗人数剧增,许多人都面临失业。

那些没有工作的亲戚,看到杨国福挣了钱,就想让他教如何做麻辣烫。

东北人的豪迈,让杨国福想也没想就答应了:“行啊,愿意做的都可以挂我牌子。”

杨国福不仅让亲戚用自己的牌子,还让他们用自己的独家配方。

而且在指导亲戚开店的同时,杨国福也积攒了丰富的店铺运营管理经验。

这时有人对他说:“和你干的人越来越多,你不如和肯德基,麦当劳那样,搞个加盟形式,这样会更好。”

这个提议让杨国福有些心动了,自己主要针对的消费群体就是年轻人,而且店内环境干净,装修简洁明了,如果实行加盟政策,那自己的店也能很快开到全国各地。

于是,杨国福开始对外宣传加盟。

很快,哈尔滨及其周边的门店数量,迅速开到了70多家。

而这时,杨国福的心思也发生了变化,他不想只做街边小店赚点小钱,他想去做“企业”,去做大规模餐饮公司。

2017年,杨国福麻辣烫的加盟店突破了5000家,杨国福开始向海外扩张。

一切似乎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可事实却是,这花团锦簇的背后,藏着一个令人担忧的隐患。

随着“杨国福麻辣烫”版图的扩张,杨国福开始不满足于现状。

思前想后,他决定让公司上市,冲击“麻辣烫第一股”。

2023年2月,杨国福递交申请书后,便开始等待着审核结果。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杨国福非常有信心,可以打赢这上市第一枪。

然而,就在他信心满满的时候,上市却宣告失败。

净利润没有问题,注册资金也无虚假,税款也按时缴纳,那问题又出在了哪里?

其实,对于餐饮而言,食品安全问题,便是决定其发展的生死线。

消费者对一个品牌的信任度积累,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考验,可一旦出现了一件质量问题,就会引起对整个品牌的怀疑。

而“杨国福麻辣烫”,恰恰在质量安全上,曾屡次出现问题。

2017年3月,有媒体报道,多家“杨国福麻辣烫”存在食品质量问题;

2023年,杨国福麻辣烫又被爆出,员工将脚放在切肉案台上;

2023年,有记者暗访,发现厨房食材被老鼠咬后,仍继续使用,随后杨国福麻辣烫发布致歉声明。

而在黑猫投诉中,有关杨国福的投诉,就高达近千起,大多数涉及食品安全问题,比如菜品变质、汤底有头发等。

因“脏”屡上热搜,“杨国福麻辣烫”的食品安全令人堪忧。

为此,杨国福也是倍感压力,因为发展过快,部分店面确实有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这些问题,他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可加盟店经营与总部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关系,各个加盟店的都有自己的资本运作模式,总部对其控制力明显要弱许多。

加盟商容易钻空子,为了追逐利益,使得餐食质量下降,砸了牌子,毁了口碑。

这可谓是,成也加盟,败也加盟。

其实,对于杨国福来说,企业想要上市,想要获得更大的利益,这本无可厚非,可上市也就意味着企业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杨国福麻辣烫超过6000家的门店,如何保证无一家出质量问题,这是考验杨国福的一个大问题。

若无法守好食品安全这条底线,那数千家加盟店,在为杨国福带来新一轮的收益之前,会成为悬在他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幸运的是,香港证券市场为了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企业敲钟,放宽了上市的门槛。

杨国福麻辣烫才有机会在10月份的第二次申请中,顺利通过。

这次上市,让太多人感到意外,对大多人来说这就是天方夜谭,可杨国福坚信,自己有实力,能将这个“不可能”变为“可能”。

在他眼中,上市并不是多么高不可攀的事,街边店也并非是不上档次的活。人只要相信自己,哪怕再小的事,一直干下去,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就。

或许,这就是全国数不清的麻辣烫小店,只有杨国福走到了港交所门前的原因。

阿里集团湖畔大学老师梁宁曾经说过:“所谓的成功,其实就是高于常人的欲望。”

在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天差地别,那些想要逆袭,想要实现阶级跃迁的人,若没有一往无前的劲头,几乎很难实现。

杨国福能有今天的成就,有时代红利的因素,也有个人努力地加持。

用心去研究,去尝试,在执着中前进,在停留时思考,才会在味道与经营中找到这最好的平衡。

如今,他的上市之路即将开启,品牌曝光度和影响力也会水涨船高。

可这一切,并不意味着他已经成功,而是预示着另一个故事即将开始。

而最后结果如何,只能让我们拭目以待。

-END-

作者:琳小柒

编辑:丹尼尔李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恶魔千金”赵显娥:虐待佣人、家暴丈夫,因一袋坚果逼停飞机

2015年,北大学霸将癌晚期父亲骗出国,88天归来后,结局催人泪下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