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餐饮加盟店加盟费多少钱

本文目录

餐饮连锁加盟的5种方式,总有一个适合你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口罩时期终会过去,很多投资人有打算投资餐饮领域,加盟连锁店也就成了大家的首选,品牌效应已经具备,做起来也比较得心应手。那么加盟餐饮连锁店都有哪些方式呢?今天小编给大家了5种常用的合作方式,希望能为你的餐饮连锁加盟之路保驾护航!

加盟合作

加入方进行相应的投资,连锁店总部或餐饮管理公司进行管理为主的合作方式,出资后,连锁店总部负责提供品牌和技术支持,并对餐饮分店进行管理。具体是由加入方投资,根据总部的指导完成分店的选址、设计、装修、筹备、开业和促销活动等工作。开业后餐饮分店的管理方式为以总部为主共同进行管理,也就是说由总部派出总经理,加入方派出副总经理,总部派出财务经理,合作方派出财务副总经理。合作的期限一般是五到六年左右,总部在合作期间除一次性收取加盟费外还会抽分店一定的税后利润。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有总部经营管理的成功经验,能够确保餐饮分店也能成功经营;缺点就是,利润空间也会相应地变小。

特许加盟

即加入方进行投资和管理的合作方式。具体的做法是,加入方在总部的技术指导下进行分店的选址、设计、装修、筹备、开业和促销活动等工作事项,在后期的运行及管理中,总部也会进行相应的指导。期限一般是五年左右,总部一次性收取一定的加盟费外,每月还会抽加入方营业收入大概2%——5%的特许费用。它的优点是投资、经营都是加入方自己说了算,可以保证加入方对分店的独立管理。缺点就是加入方没有专业管理经验,有可能分店的运行会受到影响。

合资

即总部和加入方一起出资,除实际出资额外,总部还会以品牌技术和品牌管理占有分店一定比例的股份,一般是在20%——30%之间。具体的做法是,加入方在总部指导下对餐饮店面的选址、设计、装修、筹备和开业等项工作筹划,总部也会在分店以后的运营和管理中进行技术的指导。总部一次性收取一定的加盟费外,每个月还要收取加入方营业收入的2%——5%左右的特许费用。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双方都是实际投资,真正做到利益共享和风险同担。

承包

这种方式是加入方有现成的餐饮店,由总部以承包的方式接手,经营总部的餐饮品牌,总部会根据加入方餐饮店的实际面积、装修档次和具体地段支付对方一定的费用,或者双方按一定比例来划分该店的经营利润。

托管

合作方把他的餐饮店托管给总部。即总部会一次性收取合作方托管费后,每个月还会再收取餐饮店营业收入的2%——5%左右的管理费用。合作期限一般是五年左右。托管和特许加盟有相似之处。特许加盟是总部出品牌由合作方管理,托管是合作方出餐饮店总部管理经营。

由此说明,加盟连锁店不管是以上哪种经营方式进行合作,都是以总部出品牌为基础的前提下,除了投资外,总部还会以公司的品牌、技术及管理抽取餐饮分店的部分利润。合作期间,总部会负责分店的前期筹划,人员管理、技术培训等全面的管理标准,还要在合作方经营中全过程进行指导和合理化建议。

感谢您关注阿田餐饮,真心期待与您的合作。

三个上海人,最早吃到加盟红利,靠卖一碗“吉祥馄饨”年入15亿

23年来,创业者张彪几乎见证了中国加盟产业从0到1的发展历程。

1999年,他创立的吉祥馄饨诞生在上海市人民路。那是一间15平米的小门脸,高峰时,一天接待1000人,翻台率是50桌。

这是一家由三个上海人出资4万元创建的馄饨店。创业之前,他们分别是国企经理、公务员以及大学老师。在上世纪90年代,几个“读书人”开这么一家馄饨店,压力不小。

打动他们的,不只是开一家馄饨店,而是特许经营(即加盟)这个当时颇为新颖的商业模式。

1987年底,第一家肯德基快餐店进入中国,带来了特许经营模式;到90年代初,全聚德等中国本土企业开始尝试特许连锁模式;1997年,《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颁布,建立了中国特许连锁的基本规则和框架。

这是特许经营模式在中国爆发式成长的前夜,更是一代创业者在摸索中前进的奋斗史。

200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特许经营体系最多的国家。也正是在这一年,吉祥馄饨开始在全国推出区域特许模式。到了2007年,吉祥馄饨的门店数量已达到“数百家”。

中国餐饮行业早年的加盟模式,基本集中在火锅和西餐两大品类。一次性收取培训费和管理费,再授予品牌的使用权,供应一些如火锅底料等基础支持,这就是初代连锁加盟品牌能提供的全部内容了。

在早期粗放的加盟市场中,吉祥馄饨未充分意识到供应链的意义,再加上管理上的薄弱导致代理商话语权渐渐强大,合作伙伴分崩离析。一场与供应链掌控权的争夺,让整个团队意识到,只有通过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联系,才能真正的与加盟商建立共赢关系。

回收代理权,把供货能力重新抓在手里,让产品和供应链成为品牌与加盟商的共同利益体纽带。这些基本常识,却是最初的行业探路者们摸索了十余年的成果。

寻到破局方法的吉祥馄饨,吃到了加盟模式在中国发展早期的红利,也要面对野蛮生长所带来的各种挑战。

作为创始人与管理者,张彪也要学会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重心,从一门心思做好馄饨,学习变成一个具有领导力的一把手。

他开始思考:如何应对用户的审美疲劳?如何抓住这个时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如何面向15-55岁的消费者做营销?如何让组织模式更加高效?

20多年过去了,吉祥馄饨已覆盖250个城市,拥有2500多家门店,其中加盟门店过半,年营收超过15亿。在2023年,吉祥馄饨提出了万店目标,并首次接受了来自番茄资本的近亿元融资。

创业邦独家采访到吉祥馄饨创始人兼董事长张彪。吉祥馄饨走过的23年历程,张彪讲述的老品牌新故事,既是启发,也是警醒。

23年后的“万店”梦想

创业邦:吉祥馄饨发展了23年,为什么到现在才开始考虑“万店”的目标?

张彪:我们三个人在最初创业的时候,就提到过千店的目标,当时觉得,撑起千家店也是蛮有趣的一件事情。

我们在去年年底,又提出一个万店的目标,它实际上蕴藏着我们整个公司未来三五年的发展战略,这是我们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思考出来的结果。

讲战略,首先要讲趋势,如果没有趋势的战略,就是空中楼阁。

我们看到的第一个趋势,就是现在出现了一些标杆性的万店小吃或餐饮品牌,他们都具备了一些共性:比方说,日常客单价在20元左右的社区街边店,都是以加盟模式推广的,这些跟我们也是符合的。

再从新趋势的角度讲,这两年餐饮是市场中一个比较热的行业。餐饮业聚集了各个行业的人才,很多发展很好的公司都有互联网背景。我觉得,人才聚集是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大前提。

第二个,现在整个市场的经营要素发生了变化。

比方说,与外卖平台合作,可以让我们渗透进更加庞大的客群之中。我们的POS系统、巡店系统,可以应付几千甚至上万家门店的管理。再比如,现在遍布大江南北的供应链系统,在我们刚刚创业的时候,想要把产品低成本快速的运送到各个区域,都是不敢想象的。

创业邦:如今很多新兴品牌的扩张速度非常快,但吉祥馄饨发展了20多年,只开了2500多家门店,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张彪:老品牌与新品牌在发展速度上的差别,源于发展阶段的不同。

在我们最早推加盟的时候,发展速度也是非常快。但是餐饮门店的拓展速度并不是线性的。人比较喜欢新鲜感的东西,时间久了就有点疲劳,所以餐饮品牌怎么样持续和顾客建立某种关系,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这是我们在门店达到一定数量后需要解决的新问题,而不是持续高增速开店。那样的发展模式不健康。

只要商业模式好,供应链搭建好,加盟品牌就会有很快的发展,但真正的挑战在3~5年以后,这才是真正考验一个品牌持续能力和竞争力的时候。

我们最早的一家店面积只有15平方,一天可以接待1000个人,一天翻台50桌。等开到300家的时候,肯定不能始终保持这个水平。

这是品牌发展周期的一个必然曲线。审美疲劳是所有品牌都必须要面对的,哪怕麦当劳、肯德基,也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

我们马上要推出第7代店。23年时间里,过去我们做了6代店,基本上3到4年就会换一代店。

每一代店就像苹果手机一样,有些代际之间的变化很大。比方说4代店。直至2010年,吉祥馄饨门店只有200家,而从2010年至今的10年多时间里,实现了从200家店到了2000多家店的增长,这4代店的推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创业邦:第4代门店有哪些关键的地方?

张彪:第4代店的成功,主要体现在几个地方:

第一,我们在菜单上做了一个比较大的调整,缩减了馄饨的品类,加了一部分非馄饨的辅餐。这几年,大部分品类都在缩减,我们增加了面条、烧麦、锅贴等。

第二是门店操作空间上的调整。因为顾客对场景需求越来越高,我们也尝试着给顾客提供体验空间,包括后厨、厨房设备、视觉上的一些改变。要给顾客一个全新的概念,就像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口味一样,要给他们一些新鲜的东西。

创业邦:吉祥馄饨想做到万店,是否也要在管理模式上有所突破?

张彪:整个组织上需要有比较大的调整。我们原来过度集中在发达市场,而忽略了下沉市场。

第二个就在于我们的供应链配送能力,核心是控制成本。

最后还有考核问题。未来我们应该制定怎样的KPI,才能让团队和组织产生真正可持续的牵动作用,都是要花心思去琢磨。

创业邦:吉祥馄饨要推行下沉市场策略,会向谁学习么?

张彪:肯定会向标杆企业学习,同时也要保持我们的特色。

例如,我们发现现在的网店有两种组织模式,一种组织模式叫大区制,它的业务是通过大区来推动。但蜜雪冰城不是大区制,反而总部可以直接渗透到2万多家店,无论是换菜单,还是产品配送,总部职能都渗得下去。

两种模式各有千秋,都是我们需要研究和学习的,包括华莱士合伙模式、核心加盟商这样的一些模式都是我们要去学习的。

有些人把加盟这个概念弄错了

创业邦:您曾提到,这几年加盟行业经历了很大的动荡,指的是什么?

张彪:这几年加盟行业的动荡,主要是在于有一些商家把加盟的模式弄错了。前几年有很多公司靠一个概念,甚至一个漂亮的PPT和视频,就想招揽加盟,但实际上,他们的商业模式、门店的支持能力,根本就无法支撑。

这对一些小创业者还是蛮伤的,对整个行业也是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这两年稍微好一点,前两年讲加盟,基本像一个贬义词。

这几年,很多人看懂了供应链对于加盟的价值。加盟的关键,不仅产品重要,体系更重要。选址、日常运营、持续更新菜单、外卖、大众点评、抖音……这不是一个个体所能完成的事情,背后是复杂的体系。

创业邦:在加盟商的管理上,吉祥馄饨有没有自己的方法?

张彪:我们会把加盟商叫做对消费者洞察最前端的人,甚至他们的认知,会超越我们的管理团队。他们离消费者最近,又最在乎市场动态,所以我们经常能通过小加盟商,了解到一些顾客信息,包括市场的趋势。

加盟商就是最小的竞争单元,也是竞争单元当中最主要的人。

创业邦:吉祥馄饨现在提出的“非常小店”,是指社区门店吗?

张彪:不止。非常小店是我的一个梦想。

第一,我驻店的时候发现,百分之六七十的顾客是不用看菜单的,我们已经变成了这些顾客身边的邻居。这里是有情感联系的,怎么样能给邻居带去一些更温暖的东西?

以前常去一家小吃店,老板是江苏人,他每隔几天会买几十斤萝卜,切成丝,放一些花椒盐,腌成酸萝卜。看他只要空下来的时候,一定会拿小碗装一点酸萝卜给客人,说这是我们老家的口味。一般的连锁店,连蘸酱都是一样的,可他那个举动,就让我一下子有了感觉。

我们要提供和别家不一样的、情感上的、温暖的东西,好多加盟商都有能力去做这件事情。通过一个小小的、低成本的咸菜,一句“我们老家的口味”,给到顾客的那种感觉,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是非常有意思的。

第二,我们是馄饨界的扛把子,我们对整个的产品走向,口味的研发,包括一些定价和组合,都有当仁不让的义务和责任,应该不断地推出一些新概念。

其中也包括数字化的东西。我们最近在推一些会员,与头部的互联网平台合作智慧店铺。

老品牌如何打动新消费者?

创业邦:老品牌如何打动新一代消费者?

张彪:早年吉祥馄饨完全是靠产品力领先的。那时候,在上海是家喻户晓。像你这代人,见到我都会说,“张总我是吃吉祥馄饨长大的”,听到这句话,我是既高兴又不高兴。

高兴,是觉得这个人曾经是我的客户,有时甚至为了这句话,我还多喝了两杯,喝醉了。但是我不高兴的是什么,我们确实年纪不小了。

我们曾经产品种类最多时有100多种馅,就像药房一样,挂着各种各样的牌子,卖掉了就翻掉。那时候消费者对于“大”的需求是很显著的。在上海,吉祥当时的馄饨比其他家略大一点,所以我们的馄饨一推出,非常受欢迎。

再比方说汤,上海店里的汤,用的都是清汤加紫菜、蛋皮、虾米。我们当时做了些创新,加了一些胡椒粉,让味道更刺激。

但是如今,消费者还是会反馈,嫌汤太清淡,没有味道,要有肉汤。特别是年轻人,他们觉得非常不刺激,这是很显著的变化。

现在很多人喜欢拌馄饨,吉祥馄饨现在只有一款夏天吃的麻酱拌馄饨,可对于年轻人来说,好像什么都能拌,口味上的差距跟过去差很多。

这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迁移,也导致了口味上的融合变化。

创业邦:这种口味上的变化,会不会导致南北口味的差距变小了?

张彪:我认为是的。我们看到一些万店品牌,他们的地域跨度非常大,如果没有一定的口味类似性,是很难做到的。

有人曾经挑战我们,说吉祥馄饨如果开到别的地方,人家不一定喜欢这种口味。我说沙县小吃开到了四川,甚至新疆,不是说四川人都吃辣的吗?所以,如今更多人是基于消费目的下的选择,而不是纯粹把吃,当做一种习惯。

创业邦:吉祥馄饨的味道,会重点照顾哪一类人,主要客群是谁?

张彪:我们的消费人群跨度很大,从15岁一直到55岁。这也是我们做营销和产品时,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毕竟,无论怎么讲产品,馄饨都有自己的特殊属性,我们很难脱离这个属性,去给馄饨做改变。所以,我们还是专注于馄饨,把馄饨这个事情做得更丰富多彩一点。

创业邦:现在吉祥馄饨有多少种馅料?

张彪:我们在减SKU(最小存货单位),希望能把SKU控制在25个左右。

创业邦:为什么要减SKU?有些品牌在拼命想把单品做出更多花样。

张彪:吉祥馄饨已经从原来的一个特色小吃,转变成一个偏快餐形式的小吃。过去把品种做多,是增加聚客能力。

而今天,我们强调的是便利性和性价比。为了满足顾客这方面的需求,就要有一些供应链和效率上的变化。因为我们这种产品对价格还是比较敏感的,需要通过价格优势,去跟顾客做沟通,通过成本的优势,与加盟商建立关系。

让顾客对性价比满意,又要让加盟商挣到钱,这都要求我们在后台,不断的去强化供应链能力。

调整自己的管理风格

创业邦:您现在的主要工作重心是什么?

张彪:最近我也在调整我的管理风格。

我是2007年EMBA毕业的,10多年过去了,我才发现当初管理型课本里的知识是什么意思。所以这两年我一直在转变自己的定位。我要变成一个有领导力的人,我要变成客户和公司利益的代言人,我最应该做顾客价值和加盟商利益的坚守者。这都是我最近在一些角色上的理解。

与此同时,我注意到很多时候中层管理者的做法比我更聪明,比我专业性更强。但是过去我一说话就会干扰别人,现在我会刻意注意这些方面,尽量少用那种带句号的语气,少命令,做有来有回的沟通,更多的是用问号。怎么样?为什么?

要实现万店这个目标,一定是要有一支非常强有力的高管团队,我一个人是完成不了的,就要信任别人,要去承担作为一把手的责任。

第二个,我们在推“一把手工程”,建设数字化、会员、供应链、组织机制、单店业绩提升等能力,只有这几个能力培养出来以后,才可能在未来三五年,支撑我们的万店目标。

创业邦:这是一个从产品经理到管理者思维的转变?

张彪:真的有体会,是这两三年的事情。以前的EMBA考试,我也通过了,可用在实际工作当中去,真的是这两年的事,我自己的变化也很大。

以前我就一门心思想把馄饨这件事做好,后来才有了一个集体的概念,更多的看到别人,看到团队的作用。

创业邦:现在日常的工作里面,能让您觉得非常兴奋的部分是什么?

张彪:在店里面,看着客人连汤带馄饨吃完,真的很满足。

我一般每新开一家店,就在这家店从开门待到关门,基本上是会从早上8:00待到晚上7:00左右。

实际上每次驻店我是有压力的,我不好意思坐在凳子上,怕人家加盟商有意见。我通常就站着,驻店一天通常12个小时左右。但是每次驻店,如果看到顾客和老板店员之间的互动,看到大家把馄饨吃完,我觉得真的是快乐,比在办公室看财务报表利润更能持续,我说的是真心话。

创业邦:驻店时都在关注什么?

张彪:第一个,就是要看店员的操作。第二个,看海报、促销用语,这些策略的实际使用情况。

我也会擦桌子,最拿手的是洒消毒剂。在疫情的时候,洒消毒剂是最受顾客欢迎的一个动作,因为他觉得心里踏实。

我也会看顾客在选品上的搭配,顾客的年纪等等。在不忙的时候,去周边的这些店转转,数人家店来了多少客人。

我通常做的岗位是收银,那个简单一点。我也会帮外卖小哥开门,因为外卖小哥有时候很急,我就快点给他开门,甚至有些外卖小哥刚停车,我就拎着外卖递给他了。

门店是我们的最终端,如果连我都不知道那些地方发生了什么的话,我想这个经营也只能是一个高谈阔论而已。

本文源自创业邦

2023餐饮加盟百强出炉!3-10家门店增幅最快,有两个品类潜力更大

中国有1万多个特许经营体系,200多万家加盟店。然而,有专家指出,目前国内的餐饮加盟公司大致分两类:80%是以赚取加盟费为目的的快招公司,只有20%是以产品及服务的毛利为主要营收目标,并获得持续增长的餐饮公司。

日前,美团联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共同发布了“2023中国餐饮加盟品牌TOP100”,覆盖小吃快餐、休闲饮品、火锅烧烤等六大餐饮品类,盘点出最值得加盟的新餐饮品牌TOP100。

从地域分布来看,作为国内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本地入选的品牌数再次领跑全国,美食之都成都位居第二。同时伴随消费下沉,加盟品牌的总部也呈现下沉趋势,从一线城市向无锡、嘉兴、福州等二三线城市转移。

从连锁化进程来看,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率从13%提高到18%,两年就增长了5个百分点。连锁品牌门店数涨幅最高的区间为3-10家店,同比增长了23%;其次是11-100家店和5001-10000家店区间,年增长也有16.8%和16%。

从投资规模来看,小店也是2023年最受欢迎的开店模式。“餐饮加盟TOP100”显示,20-50万仍是加盟投资者最青睐的单店投资规模。与此同时,加盟餐饮品牌的投资额均值正在下移,单店投资额在10-20万的小型店铺类型,比2023年同比上涨近一半,增速最为明显。

从报告中不难看出,“小型化”成为很多头部连锁品牌的转型方向。相比大型门店,小型化门店具备面积小、人工少、标准化程度高、对厨师依赖低、易于管理等特点,在后疫情时期也更能恢复。

伴随着理性消费常态化,走性价比路线的小吃小喝更加流行,也成为中国连锁加盟的风口。据数据显示,2023年连锁门店品类分布中,小吃快餐门店数占比达51.7%,占据门店数半壁江山;茶饮门店位居第二位,占比超过14%。

专业餐饮增长机构尚膳若水认为,资本加码,中式快餐已成最热赛道。尚膳若水专家团队,目前为众多中式快餐品牌集体提速:楚蒸蒸、九香泽、永连、猪小跑、元气巴掌格格等中式快餐品牌逆势而上,成为疫情后复苏最快的一批餐饮企业。欢迎各位志在老品牌升级或孵化新品牌的餐饮界人士,前来咨询共托行业未来。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