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铲不平,事不为不成,人不劝不善,钟不敲不鸣.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出自《增广贤文》 释义为:人只有在不断地听取他人的劝说,才会不断的完善自己。
【原文】
河狭水紧,人急智生。
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路不铲不平,事不为不成。
人不劝不善,钟不敲不鸣。
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
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
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山朝世尊。
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翻译
河道窄了水流自然就急,人处在危急时刻就会想出办法来。
既然知道山中有猛虎,就不要再上山了。
道路不铲不修就不会平坦,事情如果不去做就不会成功。
人不劝导教育不会学好,就像钟不敲打就不会响一样。
没钱的时候才想到戒酒,年纪老了才开始读经书,这时候已经晚了。
把七层宝塔的灯都点亮,不如在黑暗处点亮一盏灯。
堂上二老双亲就是活菩萨,何必非要远去灵山朝拜佛祖。
凡事奉劝人们不要隐瞒欺骗别人,一举一动神灵都看得一清二楚。
1、这句话意思是就是路上掉了东西没人捡了据为己有,晚上睡觉的时候不用闩上门。常常用以说明国家安定,人们思想品德高尚,社会风气很好。
描写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时期的社会情况。“贞观之治”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鼎盛的历史时期,是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2、这句话出自于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
3、全文: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shěn)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路上别人遗留的东西都没有人捡,老百姓夜里睡觉,家里都不用关门,用来形容社会治安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在历朝历代来说是很少的,只有在人们思想觉悟境界高,人民安居乐业,物资极大丰富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什么意思?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常常形容说明国家安定,人们思想品德高尚,社会风气很好。第二,是温饱问题解决了。仓禀实而知礼节,如果连肚子填不饱的话,要不偷不抢、不昧着良心拿别人的东西,的确很难。
路不拾遗多事之秋是什么意思?路不拾遗是路上没有把别人掉的东西捡走,社会风气道德好。多事之秋是指事故或事变很的时期,计划赶不上变化
路不拾遗意思是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治安好。说明这个地方治安状况好,路不拾遗。所表达的意思有很多,古时人们梦想的就是路不拾遗,说明社会的风气好。不拾遗。丰衣足食。现在主要和夜不闭户连用。
路不拾遗的意思?释义
遗:失物。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拾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例句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正是社会治安良好的最佳写照。
这个小镇的治安还算良好,居民虽然不能夜不闭户,至少大家路不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