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家猪肉店,背后是门20亿的大生意
记者|周琦
编辑|江昱玢
孙彤是农产品专家。毕业后,他在事业单位做农业政策研究,之后跳槽到期货公司做农产品分析。
2012年,他创办了布瑞克,这是一家从事农业大数据分析及咨询业务的公司,也被业界称为“农业咨询领域的麦肯锡”。
农牧人是布瑞克的一项核心业务,通过整合上游供应链(S)、为销售门店(B)提供一站式采购及线上线下营销、品牌宣传、门店活动、品牌授权,为农产品交易提供S2B2C全链路SS系统。
2023年5月,农牧人以“猪肉农产品交易”作为切入口,推出农牧人掌柜S2B2C平台34。
截至今年6月,农牧人终端已在苏州、上海、南京、无锡、常州、南通等城市开通,总数达5000家,2023年预计销量20-30亿元。
“希望构建‘从田间到餐桌,从农民到市民’的数字化农产品供应链。”农牧人董事长孙彤在接受《21CBR》记者专访时表示。
轻装上阵
一开始,农牧人仅是布瑞克旗下的一个业务板块。“布瑞克此前主要TB,TC流量太贵,当时我们投入的力量有限。”孙彤解释。
疫情的发生,让需求从食堂、饭店转移到了家庭,特殊时候的线上买菜电商平台即使满负荷运转,还是有部分居家市民买不到。
布瑞克覆盖2000多个县的农业生产数据,以及200多个地级市的配送网络,孙彤发现,依赖于这套供应链系统,布瑞克不仅可以从事B2B交易,也能赋能夫妻店、小商铺,直接服务消费者——农牧人肉掌柜由此诞生。
履约过程中,孙彤观察到第三方物流快递配送,不适用于运输蔬菜和猪肉。“送到基本都需要两天以上,遇到疫情时间还会更久。”导致食品不新鲜,甚至变质。
中国农产品的流通,上游是农户、收购是经纪人,再靠流通商运往销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社区。
这样至少有五个环节,流转慢,卖得也贵——地头1元的产品,消费者可能要花上10元。
他考虑了前置模式。
前置仓高效,能保证新鲜度,但要承担庞大的租金和管理成本。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就是鲜活的例子,如今,一个就地解散,另一个断臂求生。
若无法保证客单价、订单量,仓储配送履约成本难以达到盈亏点,那永远在烧钱,这不是孙彤想要的。
“刚好碰到了李总。”孙彤回忆起初遇农牧人CEO李伟才的情景,“他们做了类似美团的平台项目,对门店进行数字化改造,接入骑手后就是生鲜电商系统,我邀请他们开发S2B2C的农牧人掌柜系统。”
TB的布瑞克具备把生鲜送到各个城市的能力,李伟才的加入,让农牧人能将货品配送到夫妻店。夫妻店相当于前置仓,解决了资金方面的后顾之忧。
模式决定后,孙彤以“猪肉”作为切入点,推出农牧人“肉掌柜”。
一方面,布瑞克在猪肉单品产业具备深入研究和产业基础;另一方面,猪肉是国内最大的生鲜单品,每年有约7亿头猪出栏,零售规模2万亿元以上,有足够大的市场规模和盈利空间。
2023年年底,农牧人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金猫银猫并购重组,成为“卖肉第一股”。
省钱能手
农牧人如何做供应链的生意?
孙彤建立大数据平台,沟通次C端商户和猪肉生产厂商,利用物流冷链系统,直接供应肉类,省去了中间两级的批发环节,将整体成本砍下10%-20%。
简单来说即放大S2B2C的优势,一方能赚得更多,另一方能省更多。
2023年3月,农牧人掌柜APP上线。农贸市场摊位、门店通过APP,免费注册、加盟,从农牧人的渠道订货。
“这些摊主、店主是我们的加盟商,摊位和店面是他们自己的。”李伟才告诉《21CBR》记者,加盟商们看中合作后的省力省心。
“以前门店卖肉到晚上九、十点,凌晨两点又要去批发市场挑肉、买肉,跟我们合作后,老板们只需要早晨六点到店,直接在自己店铺卖肉。”
李伟才介绍,链接生产厂商,通过APP平台集成的巨量订单,让农牧人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可以同牧原、新希望、首发、温氏等国内头部猪肉厂商合作谈价,获得更低订单价。
对店铺老板而言,进货价更低,买卖获利空间更大。对农牧人来说,能准确预估销售量,提升零库存几率,减少仓储成本;另一方面,肉掌柜送货后,摊主、店主现款现结,不存在下游客户账期。
物流配送方面,农牧人节省了大笔自建仓库、冷链的钱,将物流配送的活交给商户。鼓励加盟店主自己拉货,顺便帮周边门店配送,这样店主既做司机又当品控,利用商户自有的冷藏车存量资源,打通配送的“最后一公里”。
“肉掌柜摊位、门店的选址,一般辐射半径三公里的社区。”李伟才补充道。
农贸市场消费主力是大爷大妈,对价格及品质敏感度高,农牧人的方式路径可以保障;也能通过线上下单,由美团等第三方骑手送货上门,消费者负担配送费。
总的来说,农牧人是向品牌方输出SS,帮助品牌商产品卖到次C端,农牧人收服务费和服务过程中的履约成本。
目前,农牧人已覆盖苏州全部农贸市场,门店近1000家,在全国16个城市已有5000家门店,今年的目标是覆盖15城、6000家门店。
2023年5-6月,苏州、南京两城已实现盈利;预计2023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并实现猪肉业务的全面盈利。
大单品策略
在李伟才看来,S2B2C除了能做供应,还能做好服务。
“我们采用的是城市合伙人制度,一个城市一个合伙人,由合伙人负责农牧人模式的落地服务。”
农牧人为城市合伙人提供整套数字化系统——每个城市有独立的管理系统,包括门店改造,收银系统、电子秤等软硬件设施。
城市合伙人除了开拓店铺、运营维护、帮商家做活动等,也起到了“监督”作用,每天对每个门店的销量、经营情况,进行打分评级,对摊位、门店的门头、招牌,以及肉品的摆放进行指导,并统一布置电子秤、摄像头管控服务品质。
“我们为优质门店提供支持,也会淘汰做得不好的门店。如果接到客户投诉后,门店没有改进,我们会撤店。”李伟才介绍道。
“我们在一个农贸市场或一个社区,通常只设一个终端。”他表示,对于上海、南京等一线城市,只需不到二十个地推人员,就能完成整个城市的店铺运营。
通过数字系统,农牧人能清楚知悉各城市的猪肉销量、门店和用户数、营收情况等。
“肉掌柜是正现金流的状态,未来三个月所有城市都能实现盈利。”孙彤信心满满。
原因在于,主推品类的供应链已建好,现有模式的履约成本较低,更重要的是,李伟才团队把整个平台的IT逻辑都跑通了,“肉掌柜”只需投入个性化开发,大大减低了总部的IT成本。
谈及未来,孙彤表示至少3年内主要聚焦在猪肉单品,目标是每年售出2000万头猪,再向市场推出新品目。
新品类的选择上,侧重能马上消费,保存期短、单品市场规模可达千亿、消费频次较高的农产品,如牛肉、鱼肉、生鲜面、豆类等。
下一步,农牧人计划做“鱼掌柜”,海鲜对供应链的要求更高、利润更大。“做猪肉,我们可以赚到3个点左右,做鱼的话,至少能挣10个点。”
“卖肉第一股”农牧人:数字供应链 赋能夫妻店
2023年末,脱胎于布瑞克农业产业互联网公司的生鲜供应链公司“农牧人”,通过与香港上市公司金猫银猫重组上市,成为“卖肉第一股”。
农牧人掌柜A于2023年3月份上线,2023年10月进入上海,至今覆盖2000家门店,日交易额近400万。农牧人预计2023年将覆盖100城,覆盖12000家门店,销售额将突破30亿。
农牧人以S2B2C模式,构建出新鲜猪肉集采、配送、运输、销售的供应链系统,赋能社区夫妻店,3个月实现盈利。
布瑞克创始人、农牧人CEO孙彤向亿邦动力介绍了农牧人的模式特征及成长历程,在他看来,依托布瑞克14年积累的农业大数据和覆盖200多个地级市的配送网络,农牧人的数字供应链可以让夫妻店降本增效,让养猪人赚到更多钱,让消费者买到更好的肉。
1、
疫情催生新模式:从B2B走向S2B2C
布瑞克深耕农业大数据14年,试图通过农业大数据和产业互联网,解决农业从生产端、流通端到消费端的全流程数字化问题。
2023年疫情爆发时,布瑞克创始人孙彤在自己的数据库里看到大量农产品滞销的信息,与此同时,很多城市出现了买不到商品的情况。
孙彤紧急组织同事开发了一款免费的“滞销农产品实时查询大数据平台”,在疫情期间发布滞销农产品信息并帮助销售。短时间内,有两万多主体把滞销信息上传平台,几千万吨的农产品通过布瑞克的信息平台助力下送到了城市。
如何更好销售农产品,如何让消费者吃得安全放心,成了孙彤新的思考点。
孙彤曾试图改变大宗农产品的交易方式。
2016年,布瑞克上线集购网,专注农产品B2B交易。
除了撮合交易,集购网还提供物流服务,将农产品从产地运到各大城市,供给食品饮料企业、生鲜电商和餐饮企业。2023年底,集购网采购注册用户已超过10万家,长期有采购行为的食品企业及大型农贸商2万多家。
一边是覆盖2000多个县的农业生产数据,一边是覆盖200多个地级市的配送网络,孙彤发现,依赖于这套强大的供应链系统,布瑞克不仅可以从事B2B交易,还可以赋能夫妻店、小商铺,直接服务消费者。
阿里巴巴前总参谋长曾鸣认为:在标准化程度不高的行业,存在大量高度分散的小商户,他们有接触和服务消费者的能力,但缺乏标准的供应链支持,因此难以做大做强。
供应链解决方案,恰好是B2B电商的原生基因。
B2B不同于B2C之处在于,除了产品交付,还需要若干辅助的安装、加工、特殊配送、技术咨询等服务。在集购网的发展过程中,早已形成包括物流、加工、金融在内的综合服务能力。
流量解决方案则是农牧人的新生能力。
S2B2C模式还需要帮助小做私域流量的拉新、留存、激活、成交,甚至搭建平台原生的公域流量池。
为此,农牧人收购一支专注社区商圈化的团队,将小的运营和数字化加入到农牧人体系中,帮助中小商家实现采购、销售和运营等多方赋能。
基于研发团队已有的相关成功产品开发经验,历时半年,潜心研出属于农产品行业的S2B2C:农牧人-肉掌柜。
2、
S2B2C:免费加盟,日清日结,3个月盈利
农牧人-肉掌柜以布瑞克农业大数据为基础,根据鲜猪肉市场的特性,构建出一条符合新鲜猪肉集采、配送、运输、销售的供应链系统。
肉掌柜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前端是将夫妻店数字化的SS系统,后端是由农牧人提供的数字供应链系统。
门店SS可以帮助店主将进销存全部线上化:在进货方面,店主预估出第二天的销售额,线上下单,农牧人在第二天凌晨送货上门;对于当天没有卖完的鲜肉,农牧人会在当天晚上免费回收;同时,农牧人还为店铺提供包括日常促销、门店升级、导流引流在内的运营提升。
数字供应链系统是主要的履约系统,这条系统支撑起从屠宰场直达社区门店的运输过程——在接到订单后,凌晨2点农牧人从屠宰场拿到新鲜的猪肉,然后通过自己的供应链在凌晨5点直达社区门店。
同时,农牧人不收加盟费,鲜肉采用寄售模式。“我们不让店主花钱从我们这里买肉,而是我们把肉委托给他们销售。店主不用给我们付钱,等到销售完,我们会把相应成本结算走,剩下的利润全部是他的。”孙彤解释。
由于将SS铺到产业链各环节,农牧人可以与上下游实现款项日清日结,无需垫资也无需压款。
这样一套系统,孙彤称之为S2B2C模式。
有趣的是,试点推广时,店主们往往分不清农牧人和批发商的区别。
在上海万有集市场,当农牧人BD同学到生鲜门店推广农牧人A时,店主的第一反应是:“农牧人是屠宰供肉企业吗?是肉批发商?我们有供应商了不需要。”
BD告诉店主,可以通过手机便捷采购产端直供的优质生鲜猪肉,生产端价格直达商户,而且服务到店,售后包退,还有数字化引流、推广、营销等服务。
由于没有加盟费,有人愿意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寄售农牧人的猪肉。
事后证明,农牧人上海市场区域掌柜加盟后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训熟悉,服务磨合,基本可以帮助掌柜提升10-20%的营收增长。
3、
20个运营人员,服务全上海
农牧人S2B2C数字供应链不仅提高了供应链的运输效率,也提高了区域的运营效率。
在运营端,农牧人采用的是城市合伙人制度。
一个城市一个合伙人,由合伙人来负责农牧人模式的落地服务,包括如何去开拓店铺,如何运营维护商家,如何帮商家做活动等。总部会向城市合伙人输出模式、输出管理、输出标准。
农牧人会给城市合伙人提供整套数字化系统:每个城市有独立的管理系统,包括门店改造,收银系统、电子秤等软硬件设施。
“我们的系统现在比较强大,一个城市销售了多少头猪,有多少用户,有多少门店,挣了多少钱,我们很清楚。”孙彤补充。
同时,总部还要向城市输出管理方式:人才的招聘和培训由总部统一负责,总部还会派出督导为合伙人提供服务。
通过输出模式和管理,城市合伙人用3个月将所有门店SS铺设完毕,接下来的3个月就可以实现盈利。
输出标准后,运营同学只需要一套策划方案,可以实现上千家门店集体执行。对于上海、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只需要不到二十个运营人员,就可以完成整个城市的店铺运营。
比如2023年11月5日,十余人的运营团队在苏州几百家店铺,同时举办“放心购鲜肉节”活动。
在即将来临的整个春节期间,农牧人肉掌柜的运营团队计划在苏州、上海、南京等5个城市,同时举行恭贺新春活动。农牧人肉掌柜将先后投入千万消费礼,让消费者在购物后抽取现金、盲盒、红包,同时还可以参加在线抽奖等活动,助力线下肉掌柜引流,同时回馈老顾客。
通过输出模式、输出管理、输出标准,农牧人在不同城市实现快速复制。
孙彤透露,农牧人计划首先覆盖长三角地区,然后再向外延伸,2023年预计覆盖100个城市。
在整个生鲜电商行业亏损裁员的档口,农牧人正在招聘优秀BD,进行快速扩张。
4、
从2万亿猪肉市场,走向20万亿生鲜市场
虽然做着零售的活儿,但孙彤想的是产业链升级的事儿。
这也许是农牧人基因中最不同于生鲜电商的部分。
生鲜行业SKU复杂,农牧人首选猪肉单品,自有考量——孙彤认为,猪肉是国内最大的生鲜单品,每年有约7亿头猪出栏,零售规模近2万亿。
与此同时,当下正处于本轮猪周期的下行阶段——2023年,猪价从高位的36元/k一路跌至10元/k,跌幅达70%。整个养猪业产能过剩,农业农村部甚至出面号召大家多吃猪肉,帮助养猪行业度过寒冬。
在猪肉供需失调的情况下,帮助上游多卖肉,既是S2B2C模式最好的切入口,也是帮助产业链数字化升级的好时机。
一只猪从出生到端上消费者的餐桌,要经历众多环节。
上游巨头林立,饲料有新希望、大北农等,养殖有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屠宰有双汇发展、雨润食品等,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但上游的数字化系统迟迟延伸不到零售端,缺乏需求数据的支撑,生产规划相对于市场需求呈现相对滞后的特点。
农牧人选择优化从屠宰场到终端零售门店的环节,积累C端的消费大数据。
同时,农牧人也在试图向养殖场渗透——不管是帮助养殖场数字化,还是接入猪场API接口,都在致力于帮助猪场打通生产与销售的全链路。“当然,这个计划要等到我们零售额超过1000万头猪以后再说。”孙彤补充。
对于孙彤来说,农牧人相当于成为养殖企业、加工企业的销售渠道。
“我们服务于两端,让养猪人赚到更多钱,让消费者买到更好的肉。”孙彤认为:“我们擅长的就是数字化,所以搭建一个销售平台,将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都打通。我们主要收服务费,不赚差价。”
对于跑通商业模式的农牧人来说,S2B2C模式也可以快速复制到其他生鲜品类。
生鲜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禽蛋、奶类等品类,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2023年生鲜农产品产量约12亿吨,生鲜农产品产值约7万亿(未加工初级农产品)。如果考虑到生鲜加工、仓储、流通,整个市场交易额超过20万亿。
对于品类的选择,农牧人主要侧重于即时性高、单品市场规模可以达千亿、消费频次较高的农产品,比如鸡肉、鱼肉、蔬菜、豆类等。
下一步,农牧人计划做鱼掌柜,因为海鲜对供应链的要求更高,利润更大。“做猪肉,我们可以赚到3个点左右,做鱼的话,我们至少能挣10个点。”孙彤发现。
5、
下一个10年,是智慧农业的黄金期
农牧人的发展与孙彤的初心有关。
北大毕业后,孙彤一直专注农业领域,他发现农民一直饱受“农周期”困扰——丰收了卖不出好价钱,这个现象一直存在。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孙彤的答案是靠数据。
在农业方面,数据的第一个价值在于研究农产品的价格波动。
比如,对于养猪行业来说,养猪人很关心什么时候猪价高,什么时候原料成本高,这些都和养殖的利润相关。孙彤认为,“在农业数字化领域,大家最想得到的是能够决定价格波动的数据,能够决定生产、消费、流通过程中的各项数据,然后通过它来对未来市场进行研判,这是第一要务。”
数据的第二个价值在于减少损耗。
农产品最怕滞销。生鲜产品一旦过期,价值清零。所以生鲜更需要精准对接,减少供应链损耗,同时完成溯源过程,保障产品品质。
有了海量的数据,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就可以运用农业大数据对农产品进行产前规划、产中管理与产后销售,农户可以有效掌握市场供需预期,以需促产,提高产品的供给与市场的匹配度,降低生产风险,提升议价能力。
各级政府可以充分依托当地农业资源禀赋,利用大数据优化农业要素布局,为农户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与价值品质,更好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而做好这一切的前提,就得搭建一个强大的“农业数据大脑”。这是孙彤做农业大数据的初心。
“一个行业要能发展起来,从业者一定要能盈利,农产品价格周期的问题,让农业这个行业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能解决好这个问题,资金才敢进入农业,这个行业才能发展起来。”孙彤,“我们团队既掌握了大量下游B端C端的消费大数据,又有产地生产端的农业大数据,逐步构建了以‘先找市场,再抓生产,产销结合,以销定产’为基本特征的订单农业。”
孙彤相信,下一个10年,是智慧农业的黄金期。“在大数据领域,我们至少投入一个亿,在两年之内我们计划再投一个亿进去,希望通过数据来研究农业品的价格波动,通过数据来提高行业效率,通过数据来重塑产业形态。”
田坤道|“不卖隔夜肉”的加盟商,为什么成了“散财童子”?
菜市场里出现疯狂抢购人挤人的盛况,我们在不同的节日期间或多或少都见过,但是像某品牌这样在平时也火爆异常的品牌店,你却不一定见过。
“不卖隔夜肉”是某品牌菜店的宣传标语,以此为目标的产品不仅新鲜,而且便宜,至于当天剩下的菜品,从晚上7点开始,每半个小时打一次折,11点以后更是全场免费送!这一套营销组合拳让该品牌不仅成为大爷大妈的最爱,连不少上班族都会在上班之后光顾抄底,白嫖新鲜食材,生意自然水涨船高。
靠着“新鲜”和“便宜”这两大食品界的金字招牌,该品牌迅速扩张,资本纷纷看好,加盟商纷纷涌入,半年内在全国已经开出了千余家加盟店。
然而,曾经自以为眼光独到的加盟商却纷纷大呼“干不起”,有的加盟店9天倒闭,有的店看起来生意好,年亏损竟达四五十万!这些久经商场、眼光狠辣的加盟商为什么会成了“散财童子”呢?
一、“不卖隔夜肉”的经营模式存在不能解决的弊端
也许自始自终,该品牌就没有把消费者列为他们的收入来源,不然也不会采用这样“亏本赚吆喝”的营销模式。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营销宣传的竞争,谁的嗓门大、力度大,谁就能吸引一众消费者光顾。该品牌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从“新鲜”“便宜”这两个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着手,“放血式”营销,打下品牌门店的营销基调。
从结果来看,这种营销手段大获成功,先是收获了大批消费者疯狂抢购的门店盛况,后又收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和青睐,最终的目的就是吸引加盟商进驻。
因为越晚进店越便宜甚至免费放送的营销模式,会让大部分消费者扎堆在打折期间购买,这样明显的弊端该品牌不可能不知道,所以这部分亏损的菜钱,加盟商就是最好的买单人。
二、盲目跟风爆款是大部分加盟商的通病
股市上有人喜欢追涨不追跌,加盟场上也有追爆款的风潮,在股市上这些人往往是待割的韭菜,在加盟场上这些人稍有不查就会被坑入圈套。
该品牌对所有加盟商都有严格的管理规定,进多少货,卖什么价都不由加盟商做主,而且价格只能下调不能上涨,一旦违规就会面临罚款甚至停货。加盟商不像该品牌主体那样有加盟费填补菜钱的损失,只能眼睁睁看着晚上7点以后大批量进店的消费者手足无措,亏损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结果。
如今该品牌加盟店一边爆火一边关店的情况可以说是情理之内,意料之中,如果当初的加盟者可以理智看待钱大妈的爆火,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损失惨重。
三、再漂亮的营销也不及过硬的产品内核
现代人的消费观是产品性价比的最优化,爆款只是昙花一现,拥有过硬的产品内核才是消费者的需要,才是加盟商的选择。
爆款靠营销,大牌靠品质,没有任何加盟者只想经营一时,玩营销的那一批当初被捧得有多高,如今的口碑崩盘就有多惨。作为加盟者你要坚信你与消费者的眼光,才是始终统一的,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才能让你不重蹈每一次惨败的覆辙。
在这个追求性价比的时代,营销再好只是噱头,更何况漏洞百出的经营模式,如果看不透品牌主体的小伎俩,就说明你需要一个眼光独到的合作伙伴,或者一个可以拥有过硬品质和产品优势的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