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意趣披萨加盟店

本文目录

辛识平:品味进博会的文化味道

新华社上海11月7日电题:品味进博会的文化味道

辛识平

当中国火锅遇到新西兰毛肚,将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反应?日前,一口直径10米、高1米多、重13吨的重庆火锅亮相进博会。热气腾腾的火锅,涮出了经济全球化的味道,也让人们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与各国商品“混搭”的意趣。

迎五洲客、计天下利的进博会,不仅有“硬核”的一面,也有“柔软”的一面:置身熙熙攘攘的“四叶草”中,除了看不尽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还有扑面而来的浓浓文化气息。

赏一出栩栩如生的木偶戏、绣一幅纤巧秀美的竹柄团扇,在场馆的各个角落,你总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老字号不期而遇。在这个万商云集的大舞台上,优雅古朴的东方文化,向世界展现着协和万邦、以诚待人的精神气质。

作为进博会的贵宾,法国总统马克龙不仅带来了阵容豪华的企业代表团,也有著名电子音乐大师让-米歇尔·雅尔等文化名人随行。法国蓬皮杜中心的100多件重要展品亮相上海,则被视为法国文化艺术界带给进博会的一件“场外大礼”。

在进博会的国家馆里,文化氛围同样热烈。比萨斜塔、柬埔寨皇宫、马尔代夫沙滩草棚各具特色;这边白俄罗斯花腔女高音深情献唱,那边盛装的卢旺达艺人踏着鼓点跳起欢快的舞蹈……览万物之芳华,赏文明之多彩,在欢声笑语中增进了解,不同文明间的相知相交令人动容。

文化的激荡令人心醉,理念的交流更给人以启迪。第二届进博会期间,“中国为什么成功”再次成为与会者热议的话题。开幕式上,感悟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对中国的开放合作印象深刻,认为“这条路将通往和平合作、共同繁荣”;巡馆过程中,各国领导人驻足于脱贫攻坚倒计时显示屏前,为中国减贫成就赞叹不已;在第二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70年中国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分论坛上,“天下大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中国理念被频频提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务,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有外国媒体曾将进博会比作一场经济的“大阅兵”。这个大舞台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广阔与魅力,在经贸大单之外,进博会又何尝不是一场文化的盛宴?在深入交流的过程中,人们感受着文化的味道、思想的共鸣,合作共赢的交响曲恒久激荡在心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澎湃评展|“比我们老的老头”黄永玉书画何以少不了一种做作

编者按:《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评展栏目,以亲身的观展体验和独立的视角,评点近期热展。此次评点的展览有国家博物馆的“黄永玉生肖画展”、苏州博物馆的“彭薇个展:我想起了你”、上海外滩美术馆“宋冬:不知天命”。本栏目欢迎投稿,稿酬从优,要求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形成文章或三言两语皆可,投稿邮箱:fz@126.,邮件标题请注明“澎湃评展”。

十二个十二个月:黄永玉生肖画展

地点:国家博物馆(北京)

票价:免费

点评:九旬画家黄永玉办画展,首先当然该祝贺!何况黄永玉的生肖画作中确实有着一种独有的幽默。黄永玉生肖画最著名的是1980年绘制的庚申年猴票,据说升值空间巨大,黄永玉其后的卖画市场也红红火火,成为比“那些比他老的老头”有钱得多的老头,这几年似乎每年都要在国家博物馆办一次展览。然而祝贺归祝贺,黄永玉的生肖画作有的也确实有才情,有匠心,但与他的庚申猴画相比,却缺少一种内在的质朴,展出的这些生肖画说到底仍只是漫画,且大多的讽刺缺少内涵与回味处,流于一种表面的浅层次幽默,或者是故作的幽默,故作的性情,缺少一种境界,如画中画一肥猪,题跋是“人自己减肥却怕我瘦”,画老鼠指着挺着大肚子怀孕的猫,说“牠肚子是我搞大的”,有的甚至流于下品。这些画作对比其早期画作的明亮质朴,不能不让人一叹!

作为一个名声极著的老画家,笔墨造诣与其声名似乎不配,题跋书法则用笔刻意做作,与真正的大家尚有距离。繁华的艺术市场与金钱可以发达一个画家,但也会毁掉一个画家。

黄永玉早期的木刻作品,才情勃发,具民间装饰性,又有一种乐观的天真,曾被汪曾祺激赏,他年少时与汪曾祺、黄裳三人极相善,晚年发达,据说爱摆阔,笔墨也流于轻佻,而生性淡泊的汪曾祺早在七八十年代便疏远了这位昔日好友,个中缘由,无疑让人深思。

澎湃评星:二星

黄永玉生肖画展海报

又到一年辞旧迎新,在即将迎来农历鸡年之际,黄永玉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生肖画展”,其中展示了他最近12年来创作168幅生肖画作品(每年均创作12幅生肖画,集合成月历,再加上封面画和黄永玉手书的说明文字,每年共计14幅)。

黄永玉画的生肖猴

彭薇个展:我想起了你

地点:苏州博物馆

票价:免费

点评:作为一个年轻的女性艺术家,痴迷古韵与物性的彭薇有着一种灵气,即使不看作品,这从苏州博物馆展览本身的呈现也是可以感受到。策展人、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对于展厅效果的呈现有着一种精益求精的思考与执著,如他所言:“你(彭薇)的作品给人的印象常常太巧妙,太轻松。所以,最初看你的画有一点担心,但和你接触了,听你说话,明白了你想的,原来真的就是这样,作为朋友才释然了。这个展览,随着心做就好了。”应当说,这个展览是达到了吴洪亮先生的目的,画作的古韵气息以及现代性的呈现与苏州博物馆的气息也十分契合。然而回到画作本身,彭薇的长处是聪明,短处似乎也是在聪明上,以山水画而言,笔墨线条仍待提高,墨韵与意境上的追求仍可往纵深拓展,不过,艺术家还年轻,今后的路还很长。

澎湃评星:三星半

“彭薇个展:我想起了你”展览现场

继大英博物馆藏文艺复兴素描展之后,苏州博物馆现代厅又一次诗意的变身。艺术家彭薇携其五年来的50余件作品,在贝聿铭设计的园林空间里用水墨营造出一个融贯中西的对话场。

装置作品

由北京画院美术馆副馆长吴洪亮策划的此次展览是彭薇新系列“雅謌”的首次亮相,也是苏博现代厅最大胆的一次展示:整个空间将以半透明的材质包裹,分割为绵延的空间,以彭薇广为人知的“好事成双”使用的绢的质地为基调,从苏州园林的曲折通幽和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的几何直线中获得启发。

宋冬:不知天命

地点:上海外滩美术馆

票价:30元

点评:据说这是上海外滩美术馆较接地气的展览。弥漫墙壁的镜子,组成屋子的窗框,“不做白不做”的标语,宋冬运用这些日常物事,霸占了整个展厅空间。展览开幕环节,艺术家邀请嘉宾一起吃掉饼干做成的整个城市。不过,听说外滩美术馆有很多老鼠出没。万一吃客在手中咬了半口的威化饼干上看到一个小脚印,这时候该如何反应,也许就要考验各人的智慧了。作为行为艺术,这样的“吃掉一座城市”或许还是一种噱头而已。

澎湃评星:三星

艺术季宋冬在布置饼干屋,“吃掉一座城”为开幕式活动之一。

当策展人前去招呼参加发布会的记者的时候,艺术家宋冬还留在他的饼干屋里,用法棍、披萨和威化饼干搭出高楼大厦,外滩美术馆整栋大楼都弥漫着一股奶油的异香。宋冬带着他的66件作品,填满了外滩美术馆,也让这个一贯看起来挺冷淡的空间,变得热闹起来。

展览6楼空间

这也许是外滩美术馆有史以来最接地气的展览。弥漫墙壁的镜子,组成屋子的窗框,“不做白不做”的标语,宋冬运用这些日常物事,霸占了整个展厅空间。在某个楼层,观众会面对公共场合时常运用的排队护栏,上面挂满了日常所见的宣传标语,沿着护栏绕着圈子走许久,才能进到房间尽头,那里伫立着一个无字方碑。万语千言,抑或不着一言,日常生活侵入美术馆空间,召唤着来自常民的智慧。

展览内容虽然参差多态,艺术家本人亦没有做出高高在上的姿态。《三十六历》中,他坦承地讲述自己的故事,成长、恋爱、孩子降临、参加展览,母亲为了拯救一只小鸟而摔落。在另一处,艺术家将小空间挂上自己的相片,仿佛是自家客厅一般,50个放大的玩偶,则展现了艺术家对自我的剖白。

《三十六历》中的一历,述说母亲为了拯救一只小鸟而摔落

美术馆的每一个楼层都被打造成独立主题的剧场,与此同时,一些空间又彼此贯通。艺术家在美术馆的非常规展览空间也做了一些安排,观众或许会有一些特别的体验。

更多展览资讯:

詹姆斯·特瑞尔回顾展

地点: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

此次展览涵盖了艺术家50年来的艺术作品,包括其代表性的灯光与空间装置和精选的摄影、版画作品。特瑞尔根据龙美术馆空间设计建造的全新场域特定作品也将在展览中重点呈现。

吉祥安泰:海上名家迎新书画印展

地点:朵云艺术馆

辞旧迎新之际,朵云轩携书法家刘小晴、刘一闻、张伟生、丁申阳,画家龚继先、杨正新、车鹏飞、乐震文,篆刻家陆康、孙慰祖、吴承斌、袁慧敏带来吉祥寓意的迎新书画印展,恭祝吉祥安泰!

新年这里最温暖

地点:视平线艺术(上海红坊)

本次展览以院厅陈设、书桌摆件和现代雕塑装置并峙陈列,其中两件巨大的雕塑作品出显艺术家品弎的艺术面貌,另有井上有一、丁雄泉、丁立人、夏阳、姚兴文、秦一峰等艺术作品展示。

浙江:

越中佛传·东南佛教盛事胜迹圣物

地点: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

展览展出的111件(组)佛教遗物,多出自东南浙江省境佛塔、地宫、窑址、墓葬中,以吴越国至宋元明时期佛塔出土的金铜造像居多,还有其它质地的佛教造像和经卷、舍利容器,以及寺院中使用的梵钟、磬等器物,尤以五代吴越国时期的金铜造像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

放怀丘壑:新安画派山水画作品展

地点: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

本次展览将展出70件(组)来自安徽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馆的新安画派作品,呈现这一画派的艺术风貌与发展过程,展品包括清代画家孙逸的《溪挢覔句图》、程邃的《独往秋山图轴》、渐江的《长林逍遥图轴》、查士标的《仿元人山水图轴》等。

天津:

金玉满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艺术篇)

地点:天津博物馆

本次展览由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和河北博物院联合举办,将展出三馆收藏的古代艺术品逾190件,其中一、二级文物逾90件,呈现京津冀地区古代人民的艺术生活与精神世界。展览展现文人画、瓷器、漆器,以及京津冀三地窑址的出土文物等。

广东:

艺术·家:隐舍ihw艺术鉴藏展

地点:深圳市隐舍ihw艺术中心

本次展览除展出许鸿飞、胡杰风、陆增康、顾村言、松尾伊知郎、许玉玲、松井香久子等的作品外,还呈现近现代齐白石、陈巨来、王福厂等的金石书画,旨在引导都市人学习、鉴赏、收藏的生活方式。

新西兰:

大海停止处•曾三凯、王犁水墨双个展

地点:新西兰奥克兰BB艺术空间

本次展览由艺术家、策展人金江波策划,展出两位中国艺术家40多幅近期创作的作品。其中曾三凯以书入画,长于在笔法中探究中国山水真谛;王犁笔下人物颇有意趣,显示其举重若轻之艺术理想。

米粉传奇:大米在南方得意忘形

卤菜粉估计很多人跟我一样,对桂林米粉最初的向往,源自白先勇先生。他的小说《花桥荣记》里,桂林山明水秀,人物俊美,米粉让人垂涎。当然,其中也搅拌了思乡的苦涩、流离的辛酸。

还记得第一次去桂林,山水果然灵秀,仿佛沾染了仙气。待到走进一家众口称颂的米粉店,却差点转身离去:空气中漂浮着酸腐味,好像某一类食物馊了。可是,店里那么多食客,个个都很陶醉啊。那就勉为其难,尝试一下?

去桂林的次数多了,不仅接受了酸笋等特有的气味,也渐渐喜欢上米粉。

桂林山明水秀(卢向前/图)

好友瑛30多年前从成都移居桂林,她是一开始就被米粉俘获,而且越来越喜爱。每天早上,即便家里有再好吃的东西,瑛都会留下胃口,去吃一两卤菜粉。她觉得,在卤菜粉里放点酸豆角、酸笋、白醋、老蒜,便成绝配。总是吃到最后一口,才去舀店家熬了一晚上的骨头汤,汤的浓香里有姜的一丝鲜辣。

桂林米粉貌似简单。一家卤菜粉店,卤牛肉、炸锅烧、烫米粉,三口锅就能搞定。师傅掌配锅烧、牛肉、卤水、炸花生米,其他佐料由食客自己任意添加,也不外乎葱花、芫荽、海带、剁椒、酸豆角、酸酸笋、酸萝卜等。可米粉就有那么强的诱惑力,让桂林人成瘾,欲罢不能。

瑛说,锅烧是卤菜粉的重点——将肥瘦相间的猪下巴肉煮好晾干,用铁刷将猪皮敲上细眼,抹蜂蜜后炸至翻泡、酥脆。当师傅一刀切下,自己一口咬下,都有唰的一声脆响,感觉好极了;卤菜粉的灵魂是卤水,米粉的美味取决于它。卤水里有二三十种香料,怎样组合,每家都有绝招,密不外传。

走过很多地方,瑛依然觉得桂林米粉独有风采,滋味绝佳,而且街边店都比较卫生。最难忘著名老字号又益轩的马肉米粉,简简单单一勺卤水、几片马肉、一点青蒜苗,味道足又不油腻。老东江是网红店,锅烧又酥又脆,选料好,分量足。大河乡莫家村的阿贵米粉卤水清淡,颜色不厚,锅烧、黄豆炸得非常好。铁西的李明米粉、复兴里的糖糖米粉、翊武路的老表米粉等都不错。

桂林米粉(视觉中国/图)

鳝鱼米粉成都面馆遍地,各擅胜场。奇怪的是,成都人早年似乎不吃米粉。印象中,1980年代之后才有各地的米粉店进驻。但四川各地的米粉,却精彩纷呈。

曾经听一位绵阳妹子大夸绵阳米粉。她说绵阳人迷恋米粉,清早就要上街吃一碗。那些红火的店家,早上中午人满为患,过午就打烊。凡是晚上还在营业的,都稍逊风骚。

听得我兴趣浓厚,正好小区附近开了一家,赶紧踏进去,结果大失所望:米粉很细却嚼不断,干硬坚韧,难以下咽。

今年再去绵阳,突然起兴,应该在当地尝尝米粉。从牛肉、肥肠、豌豆、鸡汤等诸多品种里,选了后者。这一次完全刷新印象:米粉身段柔软,细而不碎;鸡汤有轻微的当归味,汤的鲜浓多了一个层次。吃红汤的食客将酸菜、葱花、香菜、芹菜、折耳根等铺得像八卦图,个个称心如意。

这才晓得,绵阳米粉绝非浪得虚名。再次证明,以偏概全、妄下是错误的。

成都牛肉罐罐米线(视觉中国/图)

在广安,酒店前台的姑娘推荐附近一家小店。顾客很多,每人面前摆着老式大搪瓷缸,顿时觉得时光倒流。浇头真多,鸡鸭牛羊、豌豆菌子……我要的鳝鱼,米粉细而滋润,与鳝鱼、汤底各美其美,那几根水灵的上海青也很增色。搪瓷缸还真不是噱头,端着手柄一点不烫。墙角有个保温桶,热豆浆供食客免费饮用,这确实是个完美的收梢。心里不停感激酒店前台姑娘。

后来才听说,到了广安绝不能错过岳池米粉。而我们吃的,很可能是南充特色的盅盅粉。也好,它同样不容错过。

西昌街头遍布鲜肉粉、牛羊肉粉店。去过邛海边上的一家,店堂颇大,坐得满满当当。有排骨、肥肠、蹄花、肉臊等选项,点了招牌牛肉粉。果然汤鲜肉香米粉爽,店门外有酥脆的牛肉锅盔,锦上添花。

小锅米线早年第一次到昆明,打卡过桥米线与汽锅鸡。前者鸡汤鲜浓,配料丰厚,不负期望,却不算特别惊艳。有点新鲜的,是照章操作的那份仪式感与游戏感。后来多次游逛云南,对丽江土鸡米线、景洪凉拌米线、巍山扒肉饵丝印象较深。

去抚仙湖那次,最吊胃口的是一家异常火爆的铜锅鱼。顾客如云,好不容易才轮到我们,味道却平庸。还是四川人手艺好,哪怕小镇的厨师,都能随手把鱼烧得其味无穷。

次日,在一家不抱希望的小店,我的地域偏见却被小锅米线洗刷得干干净净。它搭配的也不过是排骨(或鸡丁、肉末)、韭菜、腌酸菜等寻常食材,为什么鲜香层出叠现?老板说汤底是猪筒骨与土鸡熬的。就因为这点?还是他将咸辣酸甜调配得当,每份都用铜锅单锅现煮?也许,这就叫说不出的好吃吧。

云南过桥米线(视觉中国/图)

在普洱街头经常看到,店铺门口并列写着花生汤、豌豆汤,字号很大,一目了然。进门就看见两口大锅,花生浆、豌豆浆热气腾腾。稍微犹豫,还是点了更有把握的花生浆。没想到,老板娘迅速端起半碗已经烫热的米干(比米线扁而宽),舀起一大勺浓稠的花生浆就要倾注。赶紧制止,表示只需要花生浆。她有点不知所措,怔了半晌,用比较生疏的普通话告诉我:都是要加米干的。哦,那就入乡随俗吧。

端着一大碗花生汤泡米干,选个安静角落入座。即使我侧重清淡,还是觉得它们过于平淡。作为饮品,花生汤未经过滤,口感不够细腻;作为主食,米干全无调料,难免乏味。我暗自揣度:普洱气候宜人,四季花香,居民都显得温良。这样的风俗环境,大概孕育了他们对温和口感的偏爱?不对呀,当地菜肴何以还是重口味呢?

带着浪费食物的愧疚和一丝疑惑,打算离去。一起身却发现,别人的碗中怎么五颜六色?再一扫视,店铺中央一个长条桌上,满满当当摆着近二十个不锈钢的大碗小盏。凑近了仔细打量,是小米辣、葱花、香菜、花椒油、酸菜、姜末、蒜末、韭菜、豆芽、折耳根、番茄酱……

不觉大惊失色:这才是花生汤米干的正常配置。之前我那样腹诽,真是失敬。

牛肉米粉在贵州各地都吃过美味的米粉:贵阳肠旺粉、花溪牛肉粉,遵义、六盘水、兴义的羊肉粉。它们或以秘制香料熬汤,或用泡椒、酸菜提味,或加入独家酱汁增香,很多还会洒半把嫩薄荷叶,陡添清新清凉……大多汤汁醇美,牛羊肉口感细腻无膻味,米粉润滑。

起先我们冲着安顺的凉快而去,结果另有惊喜,这座古城很有底蕴。安顺文庙尤其值得盘桓,它始建于明初,重建于明末,清代也几经修葺和增建。文庙中轴线上的泮池、棂星门、大成殿等建筑,依照地势逐级抬升。棂星门的额枋、柱、栏上,有一丝不苟的石雕,人物、花叶、动物精细又鲜活。大成门前两株蓬勃的桂花枝叶繁密,树冠状如巨型蘑菇。泮池周边的楸树、石榴树等,一派葱茏,生机四溅。

贵州羊肉米粉(视觉中国/图)

就算只看安顺文庙,也值得来此一遭。何况它还有其他名胜,也有砂锅凉粉、油炸粑稀饭、裹卷等诸多风味美食。大街小巷卖酸汤砂锅粉、羊肉粉、罐罐粉的店铺,更是数不胜数。

供奉关公的武庙离文庙不远。经过石板铺成的儒林路前往武庙途中,不在饭点,但时有烤肉、裹卷、凉糕等出现。

两位当地人都推荐支记牛肉粉馆,说是安顺米粉的极品。还特别强调,支记总店的味道最好。总店在哪里呢?就在武庙对面。那当然要闻风而动。

对面这条小街叫卫坝口,长度百米左右,小吃密集,酸汤粉、红烧猪蹄粉、肠旺粉、剪粉等米粉店尤其多。唯独支记关门闭户,原来人家每天下午五点关门。

那就去斜对角这间店面整洁的叶记干鸡粉面馆。他家有鸡块、肚条、香菇肉沫、红烧肉、脆哨等各种浇头,价格8元到12元。鸡汤浓而不腻,鸡肉既多又香,那种细密的口感唯有土鸡才具备。四川的肉臊都用肉末炒制,这里的脆哨乍一看却像豆腐干切成细丁,深酱色,似乎炒得过火,不免心生疑惑。拈来一尝,竟然很可口,大概用的五花肉丁,肥肉被炸到七八成干,毫不腻乎;瘦肉浸染了适当的油脂,完全不柴。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味道如此不俗。忍不住向老板夫妇点赞。

第二天中午径直奔向支记,周边的粉店生意并不萧条,跟它一比却黯然失色。支记门口停着四五辆电动车,等着几个快递小哥,还有的从里面拎出两袋沉甸甸的打包盒,飞驰而去。店堂内几乎坐满,见缝插针才觅得几个座位。它的品种很简单:小碗的红烧或清炖牛肉粉(面)12元,大碗14元;额外加牛肉则多8元。此外还有每份95元的清炖或红烧牛肉,百元一份的卤牛肉、牛筋等。

桌对面那位大姐吃得眉眼带着笑意,面前还有一盒清炖牛肉粉,要带回家给孙子。她住得不算近,但每周必定来此过瘾。她碗中红油荡漾,肯定很辣?答曰一点不辣,很好吃。我决定冒险,改成红烧牛肉。要的小碗,结果超乎预期,碗大汤宽,牛肉密集。惴惴然先吃了一口米线,倒也不是不辣,但强度位于既刺激味蕾又不过激的舒适区,恰到好处。每块牛肉都大,有的还是牛筋牛肉粘连,烧得软和化渣。除了芫荽碧绿,看不到其他佐料,甚至品不出任何香料的味道,牛肉却没有一丁点腥膻,香得温厚、悠长。尝了一口清炖牛肉,同样鲜香浓郁。不禁暗自赞叹,人家那么傲娇,每天早早打烊,是有充足理由的。昨天真诚夸赞的叶记,我可以接连吃三顿,支记却可以连吃七顿。

牛丸粿条去潮汕旅游,机场却在揭阳市,正好趁机逗留。

揭阳这个地名以前只见过一次,是写《晚明风月》一书时。明末文人张明弼以诗赋古文名重一时,擅长弹琴,明亡后曾参与抗清,著名学者黄道周称他“江南第一才子”。张明弼如今被提到之处,往往跟“秦淮八艳”中的顾媚、董小宛相关:其《冒姬董小宛传》是冒辟疆《影梅庵忆语》之外,对董小宛生平、性情最详实的记录。

崇祯九年(1636年)八月初一,张明弼与到南京应乡试的冒辟疆等五人,在顾媚的眉楼结盟,即席饮酒赋诗。张的《结交行》半开玩笑半自得地说,他晓得“女人慕色慕少”,自己以瓦砾之姿,深恐辜负顾媚,“以兹君赠如意珠,我反长赋孤鸿辞。”当年顾媚17岁,明眸善睐,艳名远播。而张明弼生于1584年,的确不年轻了。她果真对他有意,还是他迷迷糊糊会错了意?有待探究。

眉楼结盟次年,张明弼成为进士,随后到揭阳任知县。他钳制劣绅,不阿谀上司,遭权贵排挤。处境艰难,官声却很好,有两次欲被改任,数千乡民到上级衙门号哭,秀才们也公开挽留他。张明弼在揭阳刊刻的诗文集《榕城二集》,描述了潮州乃至广东的风土、民情、人物。

潮州广济桥夜景(卢向前/图)

那天到揭阳已是晚上八点,完全不饿。川航的餐食确实不错,一盒杏鲍菇肉丝饭,比很多餐馆师傅的手艺都好。但还是想立刻吃到念念不忘的广东汤粉,就在酒店周边逛了几条街,只有烧烤、火锅、炸鸡之类。从美团上搜,还有卖披萨、汉堡的,唯独不见粿条——当地人说应该这么称呼。很不甘心地找到一家炒菜馆打听,说可以做。老板夫妇面相慈善,动作麻利,很快端上来一大碗。粿条柔和,口感不错。青菜、瘦肉、生蚝层出不穷,特别货真价实。各种食材的清鲜都显而易见,汤却稍嫌淡薄。这可以理解,粿条并非人家的主营业务。

次日去老城区,三轮车师傅盛情推荐路旁的蚝烙。店伙计现做现卖,颇有意趣:将调和了生蚝、番薯粉、葱花的浓稠蛋液倒入平底煎锅,两面煎至金黄后起锅。外焦里嫩,香气扑面。

揭阳学宫(文庙)、城隍庙、古榕武庙都值得一看。武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前厅的八卦形藻井,木雕尤其精湛。学宫前方广场上,两株大榕树枝干粗壮,树荫面积似乎接近篮球场。张明弼曾有《古榕赋》写县署的古榕,后者同样丰姿伟仪。他当揭阳知县六年,肯定多次涉足文庙武庙。当地的粿条、蚝烙,大概也抚慰过这位异乡人的肠胃。

揭阳武庙前厅藻井的明代木雕(卢向前/图)

张明弼是镇江府金坛(今属常州)人,“一来岭外便如异域,隔世之人矣。”栖身岭南,难捱孤寂。崇祯十五年(1642年)仲秋,他从县署写给盟弟冒辟疆的诗,意犹未尽地回忆起南京的华艳往事,顾媚依旧让他难以忘怀。那时她已名花有主。

潮州有精绝的名胜古迹与闲雅的市井风貌,慢慢游逛,非常舒服:城东笔架山麓的韩文公祠是现存最早纪念韩愈的祠宇;全国四大古桥之一广济桥造型俏丽;穿过韩江内侧的广济门,就进入牌坊密布的古城。街边店铺的美食多姿多彩,潮州菜肴、小吃、甜品,样样精美。无论热闹主街、僻静小巷,还是顾客穿梭的菜市场,卖牛肉丸的店铺、摊位都多。

揭阳武庙屋脊的嵌瓷鲜活艳丽(卢向前/图)

老城区的潮镇老尾牛杂店紧邻西湖,也是三轮车师傅推荐的。这家老字号店面不小,上下两层几乎座无虚席。服务员忙得脚不沾地,师傅在窗边飞快地切着牛杂牛肉,烫粿条的大锅热气翻滚。有特色的店家果然只追求专精,粿条仅三种搭配:牛杂、牛肉、牛丸,每碗小份25元。

小份却也一大碗。一小撮姜末撒在表面,还配了一小碟红色蘸酱,浅辣微甜,也点缀了鲜艳。粿条滑爽,汤汁清亮味浓,乒乓球大小的牛丸铺天盖地,多得无力消受。但肉丸真是可口,细致绵密又富于弹性。这碗粿条,将我对潮州牛肉丸与粿条的想象,同时解密。理想与现实没有落差。

就个人口味而言,更热爱广州的汤粉和肠粉。汤底清而不淡,瘦肉、猪肝、蔬菜等配料的滋味、分量恰如其分。米粉柔滑,肠粉更是娇嫩。观看师傅将白洁的米浆倒入浅口不锈钢“抽屉”,蒸制肠粉,也十分享受。

广式排骨蒸肠粉(视觉中国/图)

鱼汤米粉南昌人推荐的炒粉藏在一条小巷里,有香菇虾仁、红椒牛肉、韭黄肉丝等诸多搭配。米粉炒得干香微辣,干与辣都适度,但此刻喝一口配套的瓦罐煨汤,又觉得店家真是善解人意。子固路那家牛骨粉是抚州风味,牛仔骨粗犷地铺在上面,骨、肉很容易分离,特别香软。骨汤与米粉经过适度缠绵,不油腻不淡薄,彼此成全。

听说湖南米粉也喜欢用辣椒炒肉等做浇头,偏重鲜辣。我们吃过的那款,却又特别。

黔阳古城离凤凰不远,显得更为沉静、内秀。沈从文先生笔下迷人的沅水,也流经黔阳。它与舞水在此交汇,江面辽阔。水中偶尔有小舟飘浮,渔翁一人,鸬鹚三五,十分入画;有女子端着脸盆到水边浣衣,黄绿蓝紫,添了小幅斑斓;石栏之后排列着几位钓客,有人居然独自操弄四五根鱼竿,很有阵势。

黔阳已有2000多年历史,至今保留了不少明清、民国建筑。雕花窗、木铺面、红砂墙、丁字巷,古意郁勃。小城入夜更加安静,路人稀少,老街清幽,全无嘈杂扰攘的声光电火。青瓦、檐角、石板路被月华笼罩,有点不知今夕何夕的恍惚。这片莹洁的月色,也曾照临“七绝圣手”王昌龄。天宝七年(748年)他被贬为龙标(即黔阳)县尉后,在这里吟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华古诗词地图,从此无法忽略黔阳。

黔阳古城(视觉中国/图)

那天傍晚,我们前往老北门,寻访朋友推荐的鱼汤米粉。

这是古城人迹更加稀少的角落,小街略微萧索,城门比较简陋,跨出去几步,石阶外面不远处,就是薄雾渐起的大江。很容易找到米粉店,却吃不成,因为鲜鱼已经卖完。第二天上午游览了芙蓉楼,我们径直赶到老北门。此刻有鲜活的沅江鲫鱼!老板将鱼剖了去鳞,油煎后熬汤,几个大碗不久就端了上来。汤乳白醇浓,又很清腴;肉一抿即化,细嫩鲜甜;米粉被鱼汤浸染后,尤其柔润。除了姜葱油盐胡椒,好像也没其他佐料,怎么可以如此这般鲜美?大概是,沅江鱼特别优异,它们从江水到餐桌近在咫尺,加上老板出手不凡,黔阳又有神秘的灵性……合力造就?

以中国之大、景物之繁,理应更翘盼那些生疏之处。不过,若问我是否愿意再去黔阳,答案却是肯定的。它牵扯人的因素里,鱼汤米粉是重要一环。

王鹤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