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问答

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是隆起于结直肠表面的肿物,可以是腺瘤,也可以是肠黏膜的增生肥厚,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息肉。息肉有单发或者多发,也有遗传性或者非遗传性,其…

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是隆起于结直肠表面的肿物,可以是腺瘤,也可以是肠黏膜的增生肥厚,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息肉。息肉有单发或者多发,也有遗传性或者非遗传性,其发病率在总人群中占1.6%~12.0%。

病因

1.饮食因素

常认为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高脂肪膳食和食物纤维不足引起。

2.炎症**

肠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可引起肠黏膜息肉状肉芽肿;结直肠各种炎性疾病等。

3.异物或粪便**

粪便中的残渣和异物导致大肠黏膜损伤,使肠内稳态遭到破坏,导致细胞增生或脱落速度减慢,可形成息肉状凸起。

4.遗传因素

可有家族遗传史。

临床表现

1.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便血,多为鲜红色或栗色,量少,间断性出血为主。偶有上消化道大出血,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贫血。

2.粪便改变,包括排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粪便形状的改变。

3.息肉较大时可引起腹痛、便秘、腹胀、腹泻等。

4.直肠具有长蒂的息肉可随排便脱出**外。

检查

1.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是最简便和经济的低位直肠和坐骨直肠窝脓肿疾病的诊断方法,用于检查肛管及直肠下段有无异常改变,可以诊断直肠内大部分息肉。

2.结肠镜检查

结肠息肉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以取病理活体组织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对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息**有诊断、治疗意义。

3.气双重对比造影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为结直肠疾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较钡剂灌肠有明显的优势,可发现较小的息肉病灶,并能对息肉的表面、形态及基底作细致地分析,提高诊断率。

4.粪便隐血试验

此检查对诊断结直肠息肉意义不大。

诊断

1.临床表现

根据便血、粪便的改变(时间、次数、形态)、腹痛、息肉脱出**等表现可考虑本病。

2.辅助检查

直肠指检、结肠镜检查、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

结直肠息肉的治疗应该建立在精确诊断的前提下,对息肉的性质、数目、分布、形态、位置和结肠外表现,以及患者年龄等作深入了解和全面评估后决定。

1.结直肠息肉一经发现,均应及时予以切除。

2.增生性、炎症性及错构瘤**肉虽然很少发生恶变,但也应尽可能切除。

3.大多数结直肠息肉可经内镜电凝切除。

4.内镜下切除的息肉如果为恶性,恶变局限在黏膜层,切缘也比较干净,就不需要追加扩大手术;相反,则应追加手术。

预防

1.对于有结直肠息肉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体检,以早期发现该病并及时治疗。

2.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食水果、蔬菜,多食粗纤维的食物,少吃烟熏、油炸以及腌制的食物。

3.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参考资料 >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复杂特殊类型的结直肠息肉--《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年05期.结直肠息肉.2021-11-30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