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回民饭店加盟店排行榜

本文目录

回民街那么多腊牛肉到底哪家好吃?这6家店都是传了几代的老字号

感谢您关注饭醉行动头条号

过年如果不吃几块腊牛肉,

这年过得就滋味不够!

——贾平凹

在西安如果拿不准一句名言谁说的,

就说是贾平凹说的。

——贾平凹

缺了一块腊牛肉的新年,对于西安人来说是不完整的。说起哪家好,每个西安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判断,但实际上吃到那口肉是咸是淡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拎份肉回家,这已经成了年节的仪式。

——这句是饭叔说的

回坊几乎遍地在卖腊牛肉,我从中选出了被点名频次最高的6家(不拿年份说事,只根据朋友圈推荐、公众号发文),整理了在回民街最值得买的腊牛肉。首先这几家东西都没毛病,但一比还是……

(好啦其实就是好奇一口气吃这么多家到底是啥体验,所以这个评测很私人,也很费钱,不喜欢的话……就算了)

一次买6家的肉估计也没i了

先分享一个最尴尬

鉴于胃量有限,我在每家都只买了半斤腊牛肉,再少人家就不卖了。你懂的,这几天在回民街买肉都是论千在买,我夹在其中买30块钱肉……遭受了不少冷眼……最尴尬的经历是,我问一个老板这肉不抽真空能存几天,人家眉角轻挑,回了句:“这点肉走着都吃完了,还需要放?”,然后觉得不到位,又补充了一句,“这点肉都不够塞牙缝”……

还有一个尴尬

本来这个辇止坡老童家也算是被点名比较多的,毕竟是3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但在绕开了好几个非正宗的店铺之后,我还是站在这懵圈了,都在童家老宅门口,标语、招牌几乎一摸一样。

我就是这么讨厌,跑去问了,到底你们谁家是老童家?靠北家的师傅一指幌子说,“自己看”!靠南边的大妈听到我的问题直接眼睛冒火说“看牌匾,小伙子,300年历史的牌子”!我发了朋友圈,有坊上的老饕留言,都别买,味道都不如前。

写这个攻略的初心是给我的一个外地朋友,即便别人已经告诉他了去买某家,他到了回坊还是立刻脸盲了。名字都TM太像了,你说买老马家吧,满街都是,老铁家?那到底是买铁志坚还是铁志明?老刘家?都一样!即便你告诉他买稀糊烂,他也有80%的可能买错,我在回坊走了一圈至少看到了4家稀糊烂,想顺利找到马志善稀糊烂很难……

所以,下面这段是核心,如果你嫌内容长,看完这段就可以分享、收藏了,照这个地图去买,不要被别家的幌子迷了眼,不会错。

6块肉摊在桌子上感觉很嗨

六家是

[不分排名集结]

#马峰家

#铁志明

#刘纪孝

#老孙家

#稀糊烂

#贾永信

#归纳

人气最佳:刘纪孝、铁志明(现场肉测的情况是,整个回坊,只有这两家在排队)

口感最佳:马峰(本地吃货大V推荐最多,舌尖顾问背书)

综合最佳:稀糊烂(口感、味道、香气都不拔尖,但贵在中庸)

如果不是想体验排队的年味儿,不推荐去刘纪孝和铁志明排队,真没必要。

如果喜欢味重,推荐老孙家。

如果空口吃,切凉盘,推荐马峰家。

如果老人、小孩吃,推荐稀糊烂、铁志明

桥梓口区域①马峰

地址:桥梓口向北20米路东

店家专业度:★★★★★

推荐指数:★★★★★

亲测体验:可以微信支付宝店家和善

论吃家背书,马峰家是坊上第一。除了有本地美食达人推荐外,他家还有《舌尖中国》总顾问沈宏非沈爷等人的肯定。

入口感受:

第一个尝的他家,然后一口气吃完六家店的肉,回过头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家,肉有嚼头,刚入口时感觉味道偏淡,没有哪个味道抢,但嚼一会香气四溢,肉香和料香平均发力,好吃。

PS,他家的花生米也好吃。

②铁志明

地址:桥梓口东北角

店家专业度:★★★★

推荐指数:★★★★

亲测体验:排队太慢春节档不接受微信支付宝

他家排队人真心很多,我下午、晚上两回去看,都在排队。不过感觉虽然队伍排得和刘纪孝家差不多长,但速度太慢,在这买体验感略差。我在这排队时间最长,深切感受到愿意排队的都是真爱。

入口感受:

他家腊牛肉吃起来肉有些松,缺嚼劲,个人不太喜欢。不过他家香味足,而且调料用得层次感强,吃起来很饱满。

北广济街附近①稀糊烂

地址:北广济麻家十字向北30米路西

店家专业度:★★★★

推荐指数:★★★★★

亲测体验:低调小店刀工准

稀糊烂火起来,靠的是坊上回民自己的认可,据说他家是坊上人家吃肉的首选。店很小,卖牛羊肉为主,腊牛肉只是一个档口。我要半斤肉,一圈店切下来只有他家师傅最准,刚刚好。老板不在的时候,只能付现。

入口感受:

稀糊烂,贾永信和铁志明都属于肉比较烂的,但肉烂而不走形,不松散的还是他家。空口吃略咸,但嚼着比较香。我觉得适合一大家子人吃,各方面评测都比较中庸,能满足最多人的需要。

②刘纪孝

地址:麻家十字东南角

店家专业度:★★★★

推荐指数:★★★

亲测体验:排队长速度快只收现钞

来这买肉的汉民比较多,虽然队伍挺长,但流水线作业,速度快,体验感好。我忘了找零,走好远还被他们叫住,比较良心。不过到了过年,肉量需求太大,很多老饕都不建议这个时候吃他家,毕竟每天几千斤的量,产品质量比较难把控,会比平常弱些。不过,在这排队,真的太有气氛了!

入口感受:

可能是期待比较高吧,入口有些失望。几乎前后脚从坊上买回家,打开后,最稀的就是他家。嚼着偏棉,咸味出头。

③贾永信

地址:麻家十字向东10米路北

店家专业度:★★★

推荐指数:★★★

亲测体验:现金支付基本没服务

也是快百年的老字号,在西安很多店。不过这个和刘纪孝门对门的店,估计最难受,生意总是弱很多。

入口感受:

肉香,料味也比较足,不过在六家里肉最松柴,嚼起来缺点吃肉的快感(凡事都怕对比)。

大皮院区域①老孙家

地址:大皮院向西50米路北

店家专业度:★★★★

推荐指数:★★★★

亲测体验:味正性价比老店

不懵圈,老孙家、同盛生、孙庆海都是他家。在大皮院最东口路南有一个他们的加盟店,这里也卖酱牛肉,再往西走30米路北是他们总店,这里没有酱牛肉。如果买腊牛肉的话两家一样。

总店

加盟店

入口感受:

和马峰一种路数,肉紧致有嚼头,味道偏咸一些,适合夹馍。肉味香,不过层次感没有铁志明饱满。

宁夏回民马元才:秦腔唱红甘宁两省,把铁杆粉丝“唱”成了好婆姨

米缸里没有马元才——戏码头靖远秦腔史话(12)

(西部黄河文化走笔丛书·文史卷)

作者|武永宝

一、秦腔名旦唱红靖远城1.马元才,爱情事业双丰收。秦腔名旦马元才先生于解放初,在靖远唱戏,因演技超群,将青衣旦、花旦的各种角色从心理到扮相均演绎得十分细腻、到位,从而征服了观众,引来观众好评如潮,曾红极一时。

更值得称道的是,马元才以自己出色的演技和个人魅力,还深深打动了靖远县城青年女学生王玉英的芳心,二人遂互相爱慕、吸引,喜结良缘……演绎了另一幕皆大欢喜、大团圆的喜剧。成为靖远秦腔史上的一段佳话。马元才在靖远的演出,可谓收获多多,事业、爱情双丰收。

《诗经·郑风》有诗句曰:

野有蔓草,

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

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

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

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

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

与子偕老。

马元才和王玉英的爱情故事,七十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颂、传扬……笔者所著《黄河远上》,这部长篇小说,2010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就曾引入了这一故事。想必,读过小说的朋友,早有洞察。只是,细节没有本篇文章详实罢了。

2.秦腔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故事发生在刚刚解放的1951年左右,是现代版的一出典型的才子配佳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奇缘故事。此后,二人一生琴瑟和鸣,鸾凤相随,白头偕老。他们的故事一直是靖远城乡的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如今,马元才夫妇均已故去,斯人随风而逝,但他们的故事却留在了人间。人生,无论是谁,都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百年之后,能有丁点故事留存于世,让人缅怀,那已经就很了不起了。马元才夫妇能够青史留名,真是很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情。

马元才夫妇的故事,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年靖远秦腔戏剧业的发达,以及秦腔在民众中的非凡影响力。

马元才岳父母合影照。(拍摄于靖远罗家湾)

二、马元才其人1.与李发明联袂唱戏。马元才,宁夏固原人,回族。约生于1930年左右。自幼热爱秦腔艺术,刻苦学艺,主工青衣旦、花旦。终成一代名角。解放前后,马元才与李发明多次往来于兰州、靖远、中卫等地演出,曾唱红兰州城、靖远城和中卫城。马元才与李发明的关系,极为密切,二人几乎不可分割。二人经常联袂演出,亦师亦友。

李发明,陕西人,为陕、甘、宁一代秦腔巨擘。《下河东》的赵匡胤、《三换衣》的杨延景、《金沙滩》的老令公、《寇准背鞋》的寇莱公……都是他的拿手好戏。他当年唱红兰州,名声与演技都与麻子红的徒弟黄致中等不分伯仲。尤其是《斩韩信》,系其代表作。半个小时的独唱,几百句唱词,历数自己的征战功劳及冤屈……据说,能将其唱完整者,唯有李发明。此人肚子里装着有百本戏,是个出色的导演、教练。同时,也是个全才人物,生旦净丑皆在行。故,名气一度火爆陕、甘、宁三省。

李发明与马元才搭档演戏,互相配合默契,一路走红。据说,李发明曾给马元才教戏不少,尤其旦角戏,可谓受益匪浅。

当年,宁夏中卫县秦剧团有这样的顺口溜:

怪骨头挂牌,曹麻子吹箫,万大个子挨刀。白干板的《卖布》,殷疙瘩的鼓板,金傻子的花脸,万生金的可怜,马元才妖怪(男旦),李发明干喊……

这则顺口溜里都提到了李发明和马元才。将他们各自的演技特点都表述得比较到位。马元才作为男人将女角演得具有妖气、妩媚之气,极其细腻逼真,故有此说。再者,李发明号称:铁嗓子,唱腔优美,韵味悠长,故而,一旦乱弹唱起,立即在戏场周边震荡不已……

2.马元才的代表剧目。据王兴隆先生提供信息,马元才当年唱红靖远的代表剧目有:《五典坡》、《王桂英哭杀场》、《火焰驹·黄桂英祭桩》。马元才分别饰演这几出剧中的王宝钏、王桂英、黄桂英,表演精准到位,被观众所认可。旧社会,唱戏没有女旦,一般都是男旦,男旦要唱得出彩,把女性演活了,得到观众赞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据说,马元才中等个头,一表人才,长相清俊,有演旦角的先天条件。马元才扮女角儿,扮相逼真,唱功和表演功夫也是极出色,故,能走红一时。

王兴隆先生评价:在当年众多男旦中,马元才的演出,可谓一绝。另有一篇文章《漫话中卫的大秦之腔》,介绍马元才:演女性角色情感细腻感人……演《李双双》中的纳鞋底老太太,几近传神,让观众过目不忘。演《游西湖》中的李慧娘,走鬼步,缥缈虚幻,情感缠绵,曾让上海的某越剧名家看了,都叫绝。并表示要向马元才学习唱戏……由此可知,中卫观众将他呼做:妖怪。是不无道理的。

3.马元才的最后归宿。马元才跟随李发明,曾唱红兰州、靖远一带。为两地观众所熟悉。马元才因为妻子和岳父母家在靖远,曾一度定居靖远。唱戏为生。可是,到了1954年,原来位于靖远欧化远家店的新戏班子(相对于解放前的老戏班子而言)散伙。这年秋天,李发明与马元才一行人坐着羊皮筏子离开靖远城,经历了黄河红山峡、黑山峡无数“塞头”之险,到了宁夏中卫。早有好事者报告县里主官,二人率领的唱戏同行,受到官方和戏迷粉丝们的热烈欢迎,遂不顾路途辛苦,当晚演出,各献绝技……如此一个月,又唱红中卫县城。故,李发明、马元才被当地强行挽留,随后加盟中卫县秦剧团。正是由于二人的加入,中卫县秦剧团于此,才正式走向正轨之路。此前,中卫的秦腔演出,基本处于零星散班子的状态,随演随散。中卫县这个时候,有了固定的专业秦剧团。

展学昌先生说:马元才和我很熟,五十年代来靖远和我演过《游西湖》,那时。我十八九岁。1961年,马元才又来靖远演了好多天。前几年,马元才还和我在白银氟化盐厂,一同演了多天戏。他很佩服我唱的戏。並说让他儿子来向我学习《哭祖庙》。马元才,李发民,五十年代,经常和我共同演戏,这两人我都要叫老师,比我年龄大得多。李发民和我都是振兴秦腔学会的会员……

很可惜,李发明于1955年肃反中,被捕入狱,判刑……1957年底,出狱,又返回剧团。马元才基本终老于中卫。后来,还曾做过中卫的政协委员。十几年前,马元才夫妇去世。

展学昌先生,靖远人,1941年生,秦腔郗派三代传人。当代闻名大西北的须生名家。也曾是李发明、马元才的学生

三、王玉英其人1.青年学生马元才的铁粉。王玉英,乃是这篇文章的另一主角儿。她是马元才的妻子。王玉英有姊弟五人,她是三女儿,约生于1933年。娘家在当时的靖远县城西市,位于今关家壕、仓门一带。当年这里是一个大市场,米、面、油商品样样具有。而且,所开饭馆众多。王玉英出身商人家庭,读过几年书。1951年,她十七八岁的年纪,情窦初开。时,靖远城里风靡唱大戏,马元才成为大家热捧的人物。人们街谈巷议,无不在议论马元才,说他的表演有多好。又说,马元才真是一表人才,帅锅一枚……王玉英受人们的影响,遂奔走观看马元才的戏。结果,这一看,竟大受感染,她不仅成了他的铁粉,还爱慕上了马元才其人……从此,朝思暮想,几乎得了相思病。

2.妈,米缸里没有马元才。这句话,出自王玉英之口。自此,也造就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由于她日日思念马元才,神情恍惚。有天,家里来客人做饭,锅里水开了,母亲让她去库房的米缸里取米下锅。结果,王玉英发现,米缸里无米,底朝天……于是,给妈喊话:妈,妈……米缸里没有马元才……母亲和客人听此,颇诧异:马元才一个大活人,咋能蹲在米缸里?而王玉英,猛然觉察自己失口,竟尴尬之极。后来,人们才弄清原委,原来是这个姑娘迷上了戏子匠马元才……

四、马元才与王玉英成婚1.有情人终成眷属。据王兴隆先生提供信息,王玉英看马元才的戏很痴迷,凡有其演出,必看。早晚看,天天看,台前看,台后看……有时候,马元才卸妆,她还和其他粉丝走近马元才,和他面对面对话。俗话说,眉目传情,言语生情。久之,两人都读懂了各自的心……二人明媒正娶,终于走进婚姻殿堂。元代戏剧大师王实甫的大作《西厢记》里有句名言: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于此,他们二人的爱情故事,修成正果,也为秦腔史增添了一段佳话。此故事,乃是典型的才子配佳人的现实版……戏剧里理想的爱情故事,竟然能变成眼前活生生的事实,也是旷世罕有的奇缘。

图说:王兴隆先生,1941年生,老右派,老秀才。曾任平川区政协教文委主任。平川区秦腔自乐班班主。给笔者讲述马元才的故事。2023年五一期间拍摄于平川区向阳路寓所。

2.去县政府领结婚证。二人领结婚证的时间,大约是1951年冬。二人一前一后,走向靖远县政府大门。街上有好事者围观之。王兴隆这个时候还是11岁的孩子,他和其他孩子,有一二十个,冲着马元才与王玉英二人起哄……王兴隆说,马元才此时20多岁年纪,王玉英17岁年纪。在县政府民政科领取了结婚证后,二人又走出来。王兴隆发现,二人所领结婚证系一张纸,卷起来,二人各自握在手里……王兴隆等孩子起哄:马元才唱一段,快唱……马元才说:娃们,甭瞎闹了。走路呢,没有弦索嘛,咋个唱法?快回去,甭闹了……这一幕,王兴隆记忆深刻。

确信,马元才和王玉英二人婚后,曾安居靖远县城隍庙巷子数年。后来,才迁居宁夏中卫。

马元才和王玉英的爱情故事,当年,曾轰动一时。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笔者幼小年纪时,就常常听到大人们反复谈论这件事儿。近年,这一故事几乎要被历史尘埃湮没了,不再有人提起。今兹,笔者重新披露于此,流传后世,成为美谈。亦一大功德事也。

3.家人的回忆。笔者昨日走访了马元才的小舅子王得民先生。笔者于此方知,其子王爱成,乃笔者糜滩中学初中时的同班同学。即,王玉英系其亲姑姑,马元才系其亲姑父……天下事,竟这般巧合。王得民说,三姐当年跟了马元才随了回族宗教。他们俩的故事,自己多少知道一些。但是,因为自己是老小,对家族历史几乎失忆。父亲去世较早,母亲也未曾告诉过他家族的来历情况。母亲去世也较早。自己的前面,父母生了四个姐姐,无子。父母有点急眼,遂大讲迷信等活动,才生下自己这个宝贝儿子。自己的名字:王得民。就含有幸运得到的意思……他只听说父亲是外地人,具体是哪里人?不清楚。

笔者推测,秦安人的可能性较大。因为,那个时候,秦安人来靖远谋生、做生意者,甚多……旧社会,靖远种大烟有名,王得民的父母来靖远赶烟场子、做生意,遂落户于此。先在县城西市卖锅盔、干粮,甚至开饭馆……1958年,公私合营完成,无业可做,王得民遂被安排进了靖远县机械厂,直至1996年退休。1963年,有下放市民回农村政策,因妻子娘家在糜滩三道湾,妻子和子女遂落户于此。其老伴儿党氏,竟是笔者糜滩中学初中同学党玉静的亲姑姑。这,又是一个巧合……

王得民说,父亲去世较早,当时,母亲还在,想阻挡三姐与马元才的婚事,未果。又说,马元才生前常年来靖远走亲戚……记得1982年代,马元才来靖远,和一帮秦腔同行在风雷厂唱戏、买票……其余事,包括父母等人的名字,都不记得了……

王得民,1941年生。马元才的小舅子。2023年6月5日拍摄于靖远罗家湾。

2023年6月6日写于陇上平川陋斋

作者简介:

武永宝,汉族,1963年出生,甘肃靖远人,1985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曾连续四届任甘肃省白银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网络长篇小说《独石记》,在起点中文网推出。长篇小说《黄河远上》,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中篇小说《虎豹口》、《西部国风》等,发表于《飞天》《大家》等杂志。创作取向以反映西部黄河文化、黄河人生为主。近年,创作了二三百万字的西部黄河文化题材的论著、散文、随笔,以及纪实文学等。

四川人气串串神店到了银川,咱们绝不能放过它!

(查看更多银川餐厅美食请关注)银川餐厅推荐微信号:iiji

小宇/主编/摄影

相熟好友聚餐,是打开寒冷夜晚的正确方式之一...

每次当J小姐来找我时,我们一般都是说说最近的一些“闲话”,不过我们很少选择所谓的咖啡馆,一般都是边吃边聊,才觉得踏实尽兴...所以一定是选在饭馆儿里。

在银川即将下第一场雪的晚上,J小姐再次在下班后来找我,不过懒癌发作,不愿意去太远,下楼看到这家新开的串串火锅!

异口同声:进去随便吃点儿吧!

所以,就抱着这样的一个心态,这是第一次吃二当家串串!

第二次吃,就是第二天的下午了,因为往往是没有期待过的东西,反而会给人惊喜,砂锅串串较之于常见的火锅串串,越煮越浓稠的汤汁,给人更为厚重的美味!所以第二次特意和助手一起再来吃,更是为了这期的内容采集照片...

二当家砂锅串串是在大阅城,但是等你到了店铺所在的位置,你可能会觉得:我以前去的一定是假的大阅城吧?

因为二当家串串实在是不好找,不过,如果你有手机地图可能容易的多,直接搜索:金凤区二当家!因为我如果按我的口吻叙述,你可能更找不到这里,这里的路叫什么名字店家都说不出来...总的来说这里是大阅城的东入口临街商铺,很少有人会转到这边儿来!二当家也是整条街上目前营业的为数不多的餐厅!

二当家砂锅串串总部在成都武侯区,银川的这家店是全国的第458家店,也是银川的唯一一家加盟店,在1.18号开始试营业,因为每天会路过,只觉得店家以飞快的速度就“冒出”来了,我是说...我有印象的是这里一直是毛坯房,突然有一天才发现这里还多了一家串串店...

店里一共分为上下两层,对于一家串串店来说,这样地面积应该算是不小,有散座有卡座...店内陈设比较简单,宽宽敞敞...最吸引人的自然是三个立式冷柜,这应该是串串店的标配,里面自然也是签子串着的各式菜品。不过最先吸引到我的自然是上面写的:一串9毛!

店里大体上全部是签子类,不分荤素每串9毛,也有盘菜,按荤素分为不同颜色装盘!

来一个串串店,自然是要吃肉的,尤其不能放过那些串在签子上的各种肉类,秘制的牛肉、鸡肉、鱼块儿、鸡胗...香菜牛肉、泡椒牛肉、这不都是串串的标配吗?盘菜最应该吃的还有黑毛肚、当然你喜欢吃白的也没人拦着你!

砂锅端上桌会当着客人的面拆开由总部配送的一次性底料,砂锅相对于普通的锅子会很慢才会沸腾,原本让人生气的一件事情,吃着吃着才发现砂锅比普通的锅煮东西更能释放食材的味道,更加入味...

“要吃就吃香油碟哎!”老板娘会极力推荐油碟,因为油碟比什么芝麻酱会更好的释放食材的香味,尤其是肉类...当然也有干料可以选择!

关于清真,店家是没有清真资质,但是店里服务员也都有回族同胞,食材也是选用清真食材...所以请自主甄别!

立春还这么冷的天儿,吃个串串戳个是非呗?

探店:金凤区正源北街建发大阅城15号楼101商铺二当家砂锅串串

二当家砂锅串串·环境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