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上煌每天关一家门店?却计划开店千家,切莫误判市场
记者丨晓敏见习生丨卓西峰
出品丨鳌头财经(hSki)
“鸭脖三巨头”中,煌上煌(002695.SZ)不及绝味食品(603517.SH)、周黑鸭(01458.HK),市占率垫底。
煌上煌想拉近与竞品的市场差距,当前却陷入了两难:不能放缓开店节奏,因为有大批产能即将投产;加快开店步伐,又因业绩不断下滑新建产能或将闲置。
煌上煌将如何破局?5月20日,煌上煌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预计下半年卤制品行业将逐步恢复向好,公司也将加快开店步伐。
鳌头财经发现,现实状况是,煌上煌2023年的门店数量净减少了346家,不仅没有实现计划中的每天新增4家门店,反而每天关一家店。
事实上,煌上煌并未说明卤制品行业恢复向好的原因,当前疫情反复已成为常态,煌上煌切莫误判了市场,误导了投资者。
每天关一家门店?
煌上煌主要业务为酱卤肉制品、佐餐凉菜快捷消费食品及米制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涵盖了鸭、鸡、鹅、猪、牛、羊等快捷消费酱卤肉制品及水产、蔬菜、豆制品等佐餐凉菜食品和粽子、青团、麻薯、八宝饭、方便粥、月饼等米制品,产品品种已达二百多个。
图片
2023年年报显示,煌上煌目前以连锁经营为主要销售模式,公司在江西、广东、福建、辽宁、河南、陕西(在建)、重庆(在建)、浙江(在建)建有八大生产基地,同时计划筹建海南、山东、京津冀生产基地,最终形成覆盖全国的连锁销售网络以及贴近市场生产基地的全国布局。
2023年年报显示,煌上煌计划2023年新开门店1400家,其中直营店50家,主要来源于省外新拓展市场,包括山东、云贵、川渝、上海等省区市场。
截止2023年12月底,煌上煌肉制品加工业拥有4281家专卖店,其中直营门店307家、加盟店3974家,销售网络覆盖了全国27个省或直辖市、243个地级市。
2023年年报显示,截止2023年底,煌上煌肉制品加工业拥有4627家专卖店,其中直营门店345家、加盟店4282家,销售网络覆盖了全国26个省或直辖市、235个地级市。
对比来看,煌上煌2023年的门店数量净减少了346家,其中直营门店减少38家,加盟店减少308家,不仅没有实现每天新增4家门店,还相当于每天关一家店。
而且,煌上煌部分门店收入也大幅减少。具体来看,公司直属总社店2023年营业收入达1548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1694万元减少8.62%;直属小蓝中路店(直属小蓝中路专卖店)2023年营业收入达495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1688万元减少70.68%,少了将近1200万元。
从整体上看,2023,煌上煌营业收入达23.39亿元,同比下滑4.01%;净利润达1.45亿元,同比下滑48.76%。
鳌头财经发现,这也是煌上煌2016年以来首次净利润下滑,2012年上市后首次出现营业收入下降和营收、净利润“双降”的尴尬。
2023年年报中,煌上煌宣布公司2023年计划新开门店1059家,其中直营店86家,不改高调扩张的野心。
尽管煌上煌没有公布目前新开店面情况,但2023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5.42亿元,同比下滑10.62%;净利润为3658.51万元,同比下滑45.57%。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出煌上煌开店并不顺利。
是上海疫情让煌上煌业绩大降?5月20日,煌上煌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披露,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上海的门店占比仅达到1%,上海疫情对公司的整体业绩影响有限。
煌上煌还表示,在疫情反复的影响下,公司单店销售业绩下滑,目前大约为疫情前2023年的八成左右,另一方面门店拓展速度也开始放缓。但预计下半年卤制品行业将逐步恢复向好,公司也将加快开店步伐。
不过,鳌头财经发现,煌上煌并未具体说明为何“下半年卤制品行业将逐步恢复向好”,在疫情反复之下,该公司的判断似乎有些绝对。
加速开店已别无选择?
实际上,对于新开门店,煌上煌有着更“远大”的计划,公司2023年已制定“千城万店”战略,计划在未来3-5年门店总数达到1万家以上规模,卤制品业务实现47亿元销售目标,米制品业务实现11亿元销售目标,拉近与竞品的市场差距。
煌上煌与竞品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绝味食品、周黑鸭和煌上煌被称为“鸭脖三巨头”,2023年,三家企业市场占有率分别为8.6%和3.32%、3.15%,煌上煌在三巨头中垫底。
而且,2023年,绝味食品和周黑鸭营收和净利润均保持正增长,因此相较于煌上煌,这个差距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大。
煌上煌要迎头赶上,除了要大举开店外,还要提高自身产能。
2023年年报显示,煌上煌肉制品加工业销售量达3.67万吨,同比减少8.44%;生产量达3.66万吨,同比减少8.57%。
同期,煌上煌米制品加工业销售量达3.38万吨,同比增长4.73%;生产量达3.71万吨,同比增长13.9%。
煌上煌介绍,米制品加工业2023年底库存量同比增长223.40%,主要为子公司真真老老2023年底均衡生产和2023年端午战略储备提前,粽子储备数量增加2360万只所致。
实际上,煌上煌米制品加工业库存大增也只是“寅吃卯粮”的障眼法。
据2023年年报披露,煌上煌南昌、东莞等五大酱卤食品加工生产基地合计产能达6.3万吨,实际肉制品加工业生产量仅3.66万吨,说明公司存在产能闲置。
煌上煌还有五大酱卤食品加工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中,其中咸阳生产基地预计2023年8月投产,重庆生产基地预计2023年6月投产,嘉兴生产基地预计2023年底投产,三大有具体投产时间表的基地合计产能达2.4万吨。
煌上煌位于河北和山东的两大基地正在规划中,产能达1.8万吨。
如果这五大基地均投产,煌上煌产能将增加4.2万吨,较现有产能提高66.67%,总计10.5万吨。
新建产能项目投产在即,煌上煌连放缓开店速度的选择权都没有了,而公司营收下滑已摆在面前,照此下去,2023年业绩表现能好看吗?
值得注意的是,煌上煌2023年和2023年一季度的净利润下滑幅度远超营收下滑幅度。
2023年,煌上煌销售费用达3.95亿元,同比增长4.6%;管理费用达1.43亿元,同比下滑4.42%。
煌上煌在营收、净利下滑时,上述两大费用并未相应削减,而降幅最大的是研发投入。2023年,煌上煌研发费用为6516.45万元,同比下降12.8%。
计划大举扩店之下,煌上煌研发投入减少,公司并未加码对未来发展蓄力。
2023年年报中,煌上煌解释称,公司各项经营费用仍按照年初计划列支,其中销售费用中人工成本、门店租赁费和市场促销支持等各项费用持续投入增加;根据上述,因营业收入同比下降、费用支出同比增长造成收支两头挤压,最终使得公司净利润同比出现较大下降。【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信息新报3469887933.24小时内回复。】
加盟门槛从500万元降至30万元,能缓解周黑鸭的焦虑吗?
在开放特许经营、入驻上海全家及北京7-Ev便利店后,周黑鸭再次进行渠道下沉,升级特许经营。
6月22日,周黑鸭通过微信公众号发文称,正式开放单店特许经营,加盟条件为拥有优质的铺面资源三年以上稳定租期、自有资金30万元以上。这与去年底推出的“发展式城市特许模式”相比,单店特许经营门槛大大降低。仅初始资金一项,城市特许模式的加盟商门槛就在500万元以上。
渠道下沉,放宽渠道商资质的背后,是周黑鸭2023年营收、净利的双降,以及大股东的减持。
渠道下沉降低加盟门槛
周黑鸭表示,此次放开的单店特许经营模式围绕“无忧智选”的核心理念全面推进,主要面向目前直营门店区域,将依托直营体系的管理和供应链,从选址评估、供应链物流、门店设计装修等多维度,为加盟商提供支持及辅导。数据显示,目前单店特许加盟店已有13家。
2023年11月18日,周黑鸭正式开放发展式特许经营模式,将商业模式升级为“直营+特许经营”。只不过,特许经营商要求加盟商拥有高于500万元初始资金外,对加盟商拥有的公共资源、社会资源也有要求。
首批签约特许模式的公司为广西铭和食品有限公司,是广西知名零售连锁企业南城百货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与国内知名大型购物中心、连锁商场,以及高铁站、机场等交通枢纽均有很好的合作关系。
对于特许经营,有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直营+特许经营的混合型经营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并能快速跑马圈地。
根据时任周黑鸭行政总裁张宇晨的说法,周黑鸭对特许经营合作对象进行选择时格外谨慎,必须寻找经营理念相契合、能对产品品质负责并有实力建立高质量长期合作的商家作为合作对象。预计2023年年底能看到特许经营模式的初步成果。
数据显示,2023年底周黑鸭门店已正式进驻全国各地高速公路服务区。截至今年6月15日,周黑鸭已与19位发展式特许合作伙伴签约,覆盖全国51个城市和地区。
然而快速的跑马圈地并未让周黑鸭收获一个丰收年。
2023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周黑鸭实现营收31.86亿元,同比下降0.8%;实现归母净利润4.07亿元,同比下降24.56%。同时,销售成本由2023年的13.6亿元增加1.5%至13.8亿元。
关于成本上升的原因,周黑鸭称,主要归因于原材料采购单价增加、新加工厂投产后折旧增加以及人工成本总体上涨。
对于业绩连续下降的原因,周黑鸭称,主要与市场竞争加剧,自营门店收益减少及分销商收益减少有关。还面临着电商红利逐渐消失、新兴食品对消费者分流等压力。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公司历年财报发现,周黑鸭门店扩张速度呈放缓态势。因门店绩效考核不达标、市政改造等原因,周黑鸭2023年调整关闭216间自营门店,新开设229家,截至2023年底,周黑鸭拥有自营门店1301家,较2023年净增门店仅13家,而2017年、2023年净增门店数量分别为249家和261家。
同时,作为总部位于武汉的企业,周黑鸭在此次疫情中损失惨重,周黑鸭2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约1000家门店暂时停业,关店占比高达80%。
开辟渠道入驻便利店
周黑鸭把2023年称作是第三次创业的开局之年,经历了经营模式升级和人才组织变革方面的调整,开放特许经营和开辟渠道业务已经成为周黑鸭重要的经营模式。除了放开的单店特许经营,周黑鸭还通过入驻便利店的方式开辟渠道。
日前,周黑鸭宣布,已入驻全家便利店上海门店和7-Ev的部分北京门店。入驻的上海全家便利店数量超过2000家,入驻的7-Ev北京便利店也超过了200家。
《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7-Ev便利店发现,周黑鸭的鸭锁骨等产品已经与哈哈镜等产品并列在货架上。但是,有的便利店上架后却选择主动下架。
“一个多月前就已经上架了周黑鸭,但不好卖,所以该产品已经下架了,也不考虑重新上架。”一位7-Ev便利店店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如果想买可以提前一天预约,但是只会按照预约数量进货。
7-Ev便利店北京地区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周黑鸭并非‘入驻’7-Ev便利店北京地区,而是给便利店供货,店铺自行决定具体订货单品和数量。“我们想卖就订他家的货,不想卖就取消,不是合作(入驻)。”
对此,周黑鸭相关负责人称,7-Ev便利店的主要问题是有效期问题,公司内部已经在做调整。
对于入驻便利店的原因,周黑鸭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于拓宽渠道。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是在遭遇业绩下滑后,周黑鸭的求变行为。“从便利店重度品类来讲,第一是饮料,第二是酸奶,然后是早点、便当。对于周黑鸭而言,产品矩阵较小,布局便利店对于周黑鸭而言更多的是场景的扩展,对渠道是有帮助的。但进入便利店对周黑鸭利润的蚕食也非常厉害,周黑鸭的进店费用有可能要比其他品牌高。
摒弃直营如何规避食安黑洞
事实上,周黑鸭面临的困境与其此前坚持的直营模式不无关系。
朱丹蓬表示,直营的模式严重制约了周黑鸭快速扩张的步伐。在整个行业红利爆发时期,周黑鸭的直营模式没有享受行业到红利,这让其规模远远落后于煌上煌和绝味食品。
2023年,周黑鸭、绝味、煌上煌毛利率分别为56.54%、33.95%、37.59%,周黑鸭稳居第一。但是三者的营收分别为31.86亿元、51.72亿元、21.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07亿元、8.01亿元、2.2亿元。
高营收、净利的背后是超高的门店数量。
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主打加盟模式的绝味食品、煌上煌分别拥有门店10954家、3600家,仅2023年一年,绝味食品门店数量增加了1039家,同比增10.48%。而周黑鸭的门店总量为1255家。
快速跑马圈地的背后,是加盟模式常被诟病的食品安全问题。
《证券日报》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发现,不乏对周黑鸭产品变质的投诉。
面对加盟模式的弊端,周黑鸭是否可以避免食安问题的进一步放大?现有的供应链能否承受快速扩张的门店需求?一切只能交给时间来检验。
江西煌上煌屡上食安“黑榜”托辞“加盟商不好管”暴露管理短板
随着“宅经济”“夜宵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近几年来增长迅速,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卤制品市场规模已高达3033亿元。
在今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到来之际,消费者对于素有“食品安全高风险区”之称的卤味食品行业的关注度和投诉量依然高企,例如:眼下在各类社交平台中,都能看到许多消费者在购买煌上煌(002695)相关产品所遭遇问题。
起家于江西的煌上煌,是内地卤味行业“资历”最老的一家上市公司,于2012年登陆A股,成为卤制品领域第一股。然而,作为卤味行业的头部企业,煌上煌在公司发展史上出现过多次大大小小的食安问题,且屡遭监管处罚。
面对外界质疑,煌上煌的说辞是“卤味产品门槛本较低,且行业中加盟商较多,因加盟管理的难度较大”,但是对于一个卤味头部品牌来说,这实在有点说不过去。或许,如何让消费者能买的开心、吃的放心,是煌上煌需要认真深思的问题。
曾因群体中毒事件惊动省委食安问题之外还涉环境污染
卤味制品是中国传统美食图谱中十分重要的板块之一,从潮汕卤水、四川辣卤到武汉鸭脖,历经千年发展,在神州大地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卤味美食。
近年来,伴随着消费年轻化,“宅经济”“夜宵经济”的崛起,卤制品从单纯的佐餐食品逐步升级为休闲食品,伴随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以绝味鸭脖、周黑鸭、煌上煌为代表等头部卤味品牌次第跑出。
在卤味赛道的“御三家”中,煌上煌是“资历”最老的一家,其在1993年创立于江西南昌,是一家集肉鸭养殖、屠宰、肉制品深加工的企业。随后在2012年登陆A股,成为卤制品领域第一股,一时风头无两。
不过,自煌上煌上市以来,食品安全问题的阴霾就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例如:在去年4月,南昌市市场监管部门对辖区内某煌上煌专卖店进行了行政处罚。
据案件公开信息显示,南昌市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于去年1月5日,在上述专卖店检查时发现,该店保鲜柜内售卖的酱香鸭头生产日期为2023年12月19日,生产单位为集团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然而这批鸭头的保质期仅为7天。也就是说,在这批鸭头已经过期近11天后,江西煌上煌还再向消费者进行售卖。
打开APP阅读最新报道
因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十)项的规定,3月2日,南昌市市场监管局向煌上煌专卖店下达行政处罚告知书,没收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并处以6000元罚款。
但这并不是煌上煌第一次因食安问题被监管处罚。
早在2011年煌上煌冲刺IPO之际,深圳市市场监管部门在对熟制鸭脖进行了安全抽检是发现,“煌上煌”相关产品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超标;2010年7月,东莞市质监局检出煌上煌因一批鸭脚大肠菌群超标,被监管部门列入质量“黑榜”。
然而,上述事件还不是煌上煌成立来所出现的最严重食安问题,其在曾经引发过一场涉及上百人的群体性中毒事件
据新华社报道,2004年6月22,南昌市新建等部分地区发生因食用“煌上煌”卤品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导致至少159人入院救治。就在同一天,丰城市也发生了因食用“煌上煌”卤制品引起的群体性食物中毒,造成近百人入院治疗。如此严重的食物中毒事故直接惊动了江西省委,随后,由彼时江西省卫生厅牵头,向全省各级卫生部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对煌上煌所有分店进行了一次专项督查。
事后调查显示,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是煌上煌连锁店因进货量过多以及没有较好的消毒设施等原因,造成金黄色葡萄球菌大量繁殖,从而引发食物中毒。之后,监管要求煌上煌在江西全省的182家分店全部停业整顿。
除了屡屡被监管处罚外,在微博、黑猫投诉平台等非官方渠道上也能看到许多消费者在购买煌上煌相关产品后所遭遇问题的投诉。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食品过期、变质及质量不合格等方面,类似“吃出头发”“食用后拉肚子”“肉制品未处理干净”等案例较为常见。
煌上煌在环保方面也多次出现问题,包括:2009年,煌上煌因污染水源而被南昌环保部门迁离桃花河地区;2023年,福建煌上煌因排放的污水总磷浓度超标,被福州市福清生态环境局处以100万元行政处罚。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卤味“老大哥”已掉队
有券商分析师指出,虽然目前卤味行业呈现渠道多元的趋势,但眼下独立门店仍为最重要渠道之一。
煌上煌在2023年度的新开门店中加盟店占比超过90%,加盟的方式有助于其迅速铺开市场,但是质量参差不齐的加盟商,后续对公司管理是一个大考验。
回顾煌上煌此前发生的各类食安问题,究其原因,大多是加盟商的不规范操作导致的。但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无论是直营店还是加盟店都或多或少代表着公司的品牌形象,“加盟商不好管理”显然并不是一个“好的”借口。
作为卤味三巨头成立最早、上市最早的公司,煌上煌在业务发展上已显得有些“掉队”。其2023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为19.33亿元,同比下滑0.1%,净利润仅有1.84亿元,同比下滑21.3%。
相比之下,绝味食品(603517)在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为48.47亿元,比煌上煌高约3倍,净利润为9.64亿元,高近5倍,在两个端口上均“吊打”煌上煌。而周黑鸭仅2023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就达2.3亿元,超过了煌上煌三个季度的水平。
除了老对手,卤味赛道上的“新玩家”的表现也压了煌上煌一头。紫燕食品在2023年向IPO发起冲击,目前已进入递表待审核阶段,其招股书显示,紫燕食品2023年-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39亿元、13.79亿元、38.89亿元,2023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7.5亿元。
对于营收下滑的原因,煌上煌表示,由于受疫情反复影响,二、三季度单店收入再度出现下滑趋势,限制各地人员流动的管控措施使得门店拓展速度逐步放缓。
在利润端,煌上煌在2023年前三个季度的人工成本、门店租赁费和市场促销支持等各项费用持续投入增加,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8.53%,营收下降与费用增长造成收支两头挤压,使得净利润大幅下滑。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煌上煌目前的处境并不乐观。
对于眼下的困境,煌上煌表示,将加快实施“千城万店”,分区域招商加快门店布局,公司在陕西三原、重庆荣昌生产基地正在投资建设中。
就在上月底,煌上煌发布一则公告称,将使用超募资金及自有资金对全资子公司浙江煌上煌食品有限公司增资2.08亿元人民币,用于新建“年产8000吨酱卤食品加工建设项目”。
但新增产能、扩张门店只是管理层面的经营策略,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品牌形象,便没有市场来消化这些新增产能。
煌上煌在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大大小小的食安问题,这对于卤味行业的头部企业来说实属不该。如何更好的保障消费者权益?让消费者可以买的开心、吃的放心,才是煌上煌当下应当直面和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