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面食餐饮加盟店排行榜

本文目录

中国“馒头第一股”,全国2624家连锁店,一年收入10亿元

一杯浓郁的豆浆、一个热气腾腾的包子,对于上班族而言,元气满满的一天就在这口齿之间开启。

因为这必要的需求,中国有着难以计数的早餐包子铺。在大多数人眼里,一屉蒸笼、一个方寸之间的店面,这只是一个小家庭的营生,难成气候。

但现在,有人将这做成了大生意,不仅年营收近10亿,而且还要奔着上市去。

没错,我们说的正是一家叫做“巴比馒头”的公司。今年6月底,“巴比馒头”的母公司中饮股份完成上市辅导之后,正式提交IPO招股书,拟在A股上市。如果此次上市成功,“巴比馒头”也将成为A股“馒头第一股”。

初中辍学,创立巴比馒头小馒头做成大生意,其实浓缩的是创始人刘会平的奋斗史。

刘会平1978年出生于安徽江镇,中考少了8分,于是辍学。母亲为此耿耿于怀,哭了好几年,他却有自己的想法和决定,在纪录片《中国创业者》第一集中有说,“我19岁就想明白了这辈子要干什么要怎么活。”

他先当了名油漆工,最后因工作环境恶劣辞了职。又跟着亲戚学做面点,日子苦得很,每天凌晨三点起床,晚上十二点才能睡觉,有时困得一头栽倒面缸里,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我这个人不喜欢给人打工,想着要自己做老板”,学成之后,他凭着手艺开始创业,贵州、广西、云南都开出过店,但最开始都失败了。

辗转3年后,刘会平决定去上海试试,这次开的是一家生煎店。眼看着生意有点起色,却遇上了“猪口蹄疫”,最后店只开了15天就被迫关门,还欠了一屁股债。

一再受挫,刘会平也终于憋不住,沮丧地一个人抹泪。但他除了做包子馒头啥都不会,“逼得我必须把这件事情做好。”

复盘过去的失败经验,刘会平似乎找到了问题所在,“我起初以为自己的产品做得不够好,后来发现是不符合上海人的口味。”

2000年,刘会平花了一年时间,把江浙沪一带的包子、馒头都尝试了一遍,还去向一些知名的点心师傅请教,为开店做准备。

一年后,做足了工作的刘会平在上海河南路开起了包子店,起名“刘师傅大包”。

营销上,“刘师傅大包”吸取了大店铺在原材料、口感和店铺形象上的优势,同时又以小店铺为基准,定价适中。

食材上更是考究,面粉是专门找生产面粉大厂定制的,用盐、酱油、淡奶等都是市面上的大品牌,馅料用材十分严格,一个青菜馅的包子,青菜从挑选菜叶到做成馅料,要经过分解、浸泡、一次清洗、二次清洗、杀菌、过冷、切粒等七道工序。

这样的做法果真有效,很多上海人不惜坐几站公交,跨区去买他家的包子,队伍从早排到晚,一天能卖四、五千个包子馒头。

那一年,刘会平不但还清了债,还净赚了10多万。

靠着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和口感积累下的口碑,“刘师傅大包”在南京西路站稳了脚跟。随后,又陆续开出了几家分店,生意都挺不错,一个月能赚到好几万元。

生意走上正轨后,刘会平开始考虑如何走得更远。一位白领在聊天中无意点到,“你的包子是好吃,可我不好意思拿到办公室吃。”

品牌意识开始在刘会平心里萌芽,“看着麦当劳、肯德基,就是汉堡加可乐,我觉得中国的馒头不比他们差。”靠着这股信念,他决定把中国的包子馒头也做成连锁品牌。

2003年,刘会平正式注册了“巴比馒头”这一商标,一来朗朗上口,二来名字洋气,很能吸引年轻人的眼球。

90%的收入源于加盟模式的产品销售改过名字后,馒头变得洋气了,刘会平的生意更好了。到2004年,店铺已开到20余家,外界开始称他为中国的“馒头大王”。

知名度一高,山寨也来了。2004年,有人找上门来说,巴比馒头怎么又搞起加盟了?一查才知道是冒牌公司。

耗时五个月,刘会平把山寨的公司告赢了,也借着这场官司和一波打假正式开放加盟。

杨丽丽是巴比馒头的加盟商之一。

她的店开在杭州的梦想小镇,做的是白领的生意。早上10点,她和丈夫穿着巴比馒头的制服,守着店铺,不时有人过来买个鸡蛋、豆浆或者包子、馒头。案台上还有橙汁、酸梅汁等饮料,品牌标注的都是巴比。

她告诉「电商在线」,加盟“巴比馒头”需要交一笔加盟费,但不多。最主要的是,馒头、包子的馅料、饮品这些东西需要跟公司统一购买,然后售卖。公司也会提供选址的建议和操作培训,目前生意还不错,能够支撑一家的生活。

开放加盟后,“巴比馒头”的角色定位发生变化:从一个包子馒头连锁店的经营者,变成中式面点制造商,主要的营收来源有两部分:向加盟店销售供应包子、馒头的原料或半成品,以及加盟费、管理费等收入。

加盟模式让“巴比馒头”迅速扩张,在2005年9月就突破了50家店,2010年,突破了500家,截至2023年底,已经拥有15家直营店、2641家加盟门店,每日服务上百万人。

根据“巴比馒头”的母公司中饮股份的招股书显示,目前公司主营收入90%左右来源于加盟模式的产品销售。

可以说,是加盟模式直接促使巴比馒头(中饮股份)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门店越开越多,刘会平也做了相应的改革。比如学习肯德基、麦当劳的形式,树立中央工厂,对产品实行规范化制造。2008年,刘会平在上海建立起中央工厂,可以给1800家门店供货。

2016年,他又斥资4.5亿元,建成了面点“透明工厂”,占地100余亩,从生产车间到品控实验室,从原料仓库到成品装卸平台,全覆盖的监控设备实现7×24的全天候监控。

为了确保食材可以平安送达门店,公司还打造了冷链配送物流;门店之外,巴比馒头还顺应趋势,接入到饿了么、美团等平台,提供线上点单,线下门店配送和团购等服务。

如今的“巴比馒头”早已实现“蜕变”。

万亿早餐市场,巴比馒头的喜与忧长久以来,中国人的早餐锚定在了“包子、馒头、豆浆、油条、稀饭”几类选择的排列组合中,这种习惯也造就了早餐市场的集中。

据中饮股份招股书显示,2016年—2023年,巴比馒头的营收分别为7.20亿元、8.67亿元、9.9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62.1万元、1.13亿元、1.43亿元,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这种饮食习惯也成就了其他类似的企业。

2015年庆丰包子铺曾传出过挂牌新三板的消息,不够此后一直没有下文。同年,狗不理率先登陆新三板。2017年初,小六汤包成功登陆新三板市场。2017年末,新丰小吃挂牌新三板。

全球独立市场研究咨询公司Mi发布的《早餐—中国,2016》报告曾预测,中国消费者早餐食品总消费将从2015年的1.334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23年的1.948万亿元人民币。到2023年,在外食用早餐的市场销售额预计将突破8400亿元。

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中国早餐市场分析》显示,全国连锁早餐企业有2000家左右,早餐网点大多在100个以内,超过200个网点的仅仅有140家左右,仅占7%。

换句话说,中国的万亿早餐市场仍是一片蓝海。

而对比几家已经上市的早餐企业,小六汤包2023年营收达到3.09亿元,新丰小吃营收为1.67亿元,狗不理则以1.29亿元的营收垫底。

相比之下,巴比馒头的2023年达到9.9亿的营收业绩属绝对的优胜者。

不过即便市场广阔,领跑行业,巴比馒头(中饮股份)不是没有隐患。

早餐市场本身的利润微薄,一个包子售价一般在1—2元,但成本就要0.5元,就算卖500个,毛利也只有几百元。

早餐店对位置要求高,人流量大的位置租金相对较高,对加盟商而言,一旦周围有成本更低的早餐铺,会带来巨大的压力。而加盟商的经营情况将直接影响公司对其的销售收入。

整个早餐行业门槛太低,难以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比如“洋快餐”肯德基也能推出中式早餐,对这些行业造成巨大压力。

目前中饮股份还是一家典型的传统“夫妻店”,夫妻二人合计持有中饮股份80.70%股份,公司的发展和决策过于依赖创始人本身。

不过,此次上市,刘会平称会将公司40%的股权收益会用于社会公益,而60%则用于员工激励,他自己本人最多只留5%。

这种大手笔的股权激励,无疑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但商品过剩的时代,还是买方说了算。“巴比馒头”能否在上市后持续领先,仍然有待观察。

鑫郭记——专注面食 匠心如一

山西是面食之都,有着成千上百种面食,在山西,一个城市的温度,在于一碗面的温度。鑫郭记于2007年起步,用15年的际遇与感悟,以受众广泛的“中式面食”为主打,优选放心油、健康食材、优质调味,致力于传承、创新山西传统面食文化,精心打造鑫郭记绊面、炝锅面、香辣面等多款面食,温暖每一位食客的味蕾。

俗话说卤是面的灵魂,鑫郭记绊面搭配卤料均为独家秘制、自主研发,油好、食材好、调味好,真正做到卤好、味好、面更香。

油好,鑫郭记面卤熬制全部采用金龙鱼食用油,安全健康。

食材好,鑫郭记卤料精选谷维素含量高的新疆番茄,低脂肪、高蛋白的吕梁山猪上好五花肉,浓郁鲜香的大骨骨汤,大火精心熬制,酱体深红有光泽、细腻均匀。

调味好,鑫郭记与国际品牌雀巢、海天、李锦记达成合作,调味均来自大牌厂家,保证每一味面鲜香爽口。

鑫郭记创始人郭永红曾说餐饮行业是一个平均寿命仅2.1年的高竞争行业,鑫郭记能够在区域内脱颖而出,最大的优势是专注品质,始终如一,依靠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鑫郭记成功走过第一个积累的十五年,下一步将发挥公司十五年的品牌优势和沉淀,优化产品结构及盈利模式,聚焦小而美的特许经营加盟发展模式,帮助和助力更多的小微创业者降低投入及经营风险,并提供加盟指导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

店面选址指导,鑫郭记拥有专业选址团队,根据人群聚集地、客群消费力、周边竞争力、交通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筛选最适宜的加盟店面选址。

店面装修指导,2023年将使用全新店面形象,开店前派遣专业设计团队,提供装修效果图,整套施工图纸,提供工服、外卖手提袋、外卖餐盒、餐具等全套样品,全程协助指导加盟店进行店面装修,打造标准化、统一化店面。

店面运营指导,加盟店开业前,鑫郭记委派培训经理,对店内人员进行7-15天全方位培训,包括产品卖点、热销产品制作、运营管理、人员管理、店面服务、操作规范等核心指导,同时享受后期上门指导、检查、培训。

供应链保证,拥有统一稳定的供应链体系,由符合国家标准的中央厨房现炒现做秘制卤料,统一配送半成品原材料,保证每一味面都是独属于鑫郭记的味道!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辈子做好一碗面,鑫郭记目前已形成全品类主食输出、品牌商业可复制模式,拥有独立中央厨房、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产品研发团队,同时拥有优秀的专业管理团队,已先后开设29家店面,旗下现有:“鑫郭记”“小锅面吧”“面皇1号”等多个子品牌,品牌品质有保障。

2023年,鑫郭记将继续秉承制精品卤,浇良心面的品牌宗旨,专注面食,匠心如一,推出一系列加盟福利,积极寻求志同道合的伙伴,传承卤艺文化,实现合作、成长、共赢新布局。

2023年预制菜上市企业营收五十强榜单

目前,我国预制菜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市场规模已超3000亿元,业内预计,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在2023年突破5100亿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万亿规模。

预制菜满足了餐饮端与家庭端便捷消费的双向需求,而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改变,宅家经济再度推动了预制菜行业的发展。

同时,方便、快捷的“懒人经济”帮助预制菜迅速占领年轻人的餐桌。京东618数据显示,2023年,95后“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95.8%。

随着预制菜大行业迈入蓬勃发展阶段,一系列高景气度、空间广阔的细分赛道正在脱颖而出,并孕育出一批基本盘坚固、竞争优势显著的龙头企业。

上海商情信息中心深耕餐饮零售、预制菜产业领域,一直致力于为入榜餐厅品牌搭建从“名菜”到热卖“爆品”的零售化解决方案。

为了深入探索最新发展趋势,为行业提供更全面的数据分析和参考,助力预制菜行业的未来发展,上海商情信息中心重磅发布《2023年预制菜上市企业营收五十强榜单》,积极发掘预制菜优质品牌。

*本榜单数据来自公开信息收集,并按2023年度营收数值排序;表中总市值为截至2023.6.20数据。

金龙鱼

年报显示,2023年金龙鱼营收2262.25亿元,同比增长16.1%,净利润41.32亿元,同比下降31.2%。

6月,金龙鱼董事兼总裁穆彦魁在金龙鱼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表示,金龙鱼在预制菜领域的多处央厨项目已开建或投产,并有多地多个项目确定投建,未来央厨项目将超20个。

据悉中央厨房产品范围可能会涵盖营养餐、便当以及其他特定的成品及半成品餐食类预制菜产品,但不局限于预制菜。金龙鱼方面称,预制菜项目仍在初期投入阶段,还未实现盈利,但前景可期。

新希望

年报显示,2023年新希望营收1262.62亿元,同比增长15.0%,净亏损95.91亿元,同比下降294.0%。

迎着预制菜的超大风口,冷冻食材企业纷纷进入赛道。公司3月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把食品板块的发展作为重点业务方向。食品板块的中央厨房业务就是以预制菜为主要产品,以餐饮企业为主要客户。

永辉超市

年报显示,2023年永辉超市营收910.62亿元,同比下降2.3%,净亏损39.44亿元,同比下降319.8%。永辉超市自有品牌在持续扩充产品矩阵,不断丰富商品项,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永辉超市自有品牌“永辉农场”新增多款小龙虾预制菜,除了原有的整虾系列产品外,近日开发了三款虾尾产品。5月,永辉超市旗下的永辉农场小龙虾整虾系列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近700%。同时,永辉超市还推出了十三香、麻辣、蒜蓉三种口味虾尾新品,均为预制菜。

双汇发展

年报显示,2023年双汇发展营收667.98亿元,同比下降9.7%,净利润48.66亿元,同比下降22.2%。

据了解,双汇在去年1月成立了餐饮事业部,双汇发展已经推出家宴系列、筷乐星厨系列预制产品,未来双汇发展将通过线上线下联合推广,加强B端和C端的市场开拓。

据了解,筷乐星厨系列中式菜肴采用的低温速冻方式,最大限度保留了菜品口感、口味。未来,双汇发展将聚焦中华菜肴、预制菜、餐饮食材等产品,加强产品研发。

温氏股份

年报显示,2023年温氏股份营收649.65亿元,同比下降13.3%,净亏损134.04亿元,同比下降280.5%。

数据显示,温氏佳味共推出“功夫熟鸡”“大师菜系列”“功夫烧卤”等多款预制菜品,年销售额达5亿元,其中超过九成向餐饮企业和商超供应。

2023年,公司销售预制菜产品共约1.7万吨,2023年预计销售2万吨左右。

通威股份

年报显示,2023年通威股份营收634.91亿元,同比增长43.6%,净利润82.08亿元,同比增长127.5%。

1月,主营光伏和农牧业务的通威股份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农牧板块旗下的的食品业务,拥有“通威鱼”等水产品牌,目前已经通过餐饮大客户定制、经销商和C端(如商超和电商等)等方式销售水产品预制菜,未来还将深入推进水产类预制菜产品的开发和上市。

上海梅林

年报显示,2023年上海梅林营收236.17亿元,同比下降1.0%,净利润3.03亿元,同比下降25.2%。

公司旗下苏食、联豪、爱森等品牌均有腌制、调理、预烹饪、酱卤、火锅等肉制品深加工系列产品。

例如:苏食一桌菜系列半成品,包括鸡汤大狮子头、红烧牛肉、红烧大排等产品;联豪品牌风情牛肉粒、黑椒牛仔骨、酸菜鱼片、金汤肥牛、小炒鹿肉等家庭烹饪系列,及火锅牛扒、Q弹牛肉滑等火锅系列产品;爱森品牌香酥猪排、宫保鸡丁等半成品产品。

唐人神

年报显示,2023年唐人神营收217.42亿元,同比增长17.4%,净亏损11.47亿元,同比下降220.7%。

公司6月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预制菜已研发出数十种产品,比较有代表性的为团圆八大碗。

今年公司将从团队、产品、渠道、客户等全方面实现突破。未来公司将充分发挥生猪全产业链优势,重点开发猪品类产品,对猪的副产品和特殊食材进行开发,为老百姓提供快捷、方便的菜肴。

龙大美食

年报显示,2023年龙大美食营收195.1亿元,同比下降19.1%,净亏损6.59亿元,同比下降172.7%。

龙大美食在2023年实施了战略升级,提出“以预制菜为核心的食品为主体,以屠宰和养殖为两翼支撑”的“一体两翼”总体发展战略。

目前公司已经研发出数百种预制菜,无论是预制半成品菜还是预制成品菜,几分钟内就可以出锅。单小酥肉一个产品的销售额就已经突破亿元。

益客食品

年报显示,2023年益客食品营收164.1亿元,同比增长14.1%,净利润1.17亿元,同比下降18.8%。

5月,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其烟熏鸭肉、无骨鸡爪等预制菜及鸭翅、鸭脖等熟食产品均为优质下酒菜,也可采购公司生鲜禽肉自行烹调符合个人口味和饮食习惯的菜品。

儿童聚餐可选取儿童喜爱的鸡米花、洋葱圈等调理品和鸭脖、鸭翅等简便、快捷、健康的熟食产品,未来公司将结合节日安排、消费者需求及公司品类规划,不断丰富产品套餐种类,满足不同年龄段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食品安全、健康、快捷的期待。

圣农发展

年报显示,2023年圣农发展营收144.8亿元,同比增长5.3%,净利润4.48亿元,同比下降78.0%。

圣农发展6月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预制菜系列包含中式及西式预制菜。西式预制菜为炸鸡、烤鸡类西式半成品;中式预制菜如宫保鸡丁等,在叮咚平台有售。

奥瑞金

年报显示,2023年奥瑞金营收138.85亿元,同比增长20.2%,净利润9.05亿元,同比增长19.7%。

预制菜系列产品研发及其包装业务是公司近期重要的推进业务之一,目前公司已推出首批产品,并以自有产品和品牌合作的模式开展业务。

奥瑞金6月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覆膜铁主要具有安全、耐加工、阻隔性强等优势,公司覆膜铁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标准并已实现市场化产品,产线位于浙江上虞,目前主要应用于食品、预制菜等产品。

中百集团

年报显示,2023年中百集团营收123.31亿元,同比下降6.1%,净亏损0.22亿元,同比下降152.1%。

中百大厨房产品类别涉及鲜食团膳类、中式面点类、西式面包类、豆制品类、沙拉净菜等五大类别,品种数近400种。

除满足中百集团旗下的中百仓储、中百罗森、中百邻里生鲜等1000多家连锁销售门店生鲜食品经营外,还向社会企事业单位、省市机关部门食堂、金融机构、院校及各类大型活动赛事提供生鲜食品及配餐服务。

未来会加大个性化、营养均衡化的产品研发。

天虹股份

年报显示,2023年天虹股份营收122.68亿元,同比增长4.0%,净利润2.32亿元,同比下降8.4%。

天虹超市于2017年大力推广发展2R商品(Rk即烹、R即食)及加工切配服务,于2023年在2R商品的基础上新增Rh商品,升级及持续打造3R商品(R即食、Rh即煮、Rk即烹),目前形成以生鲜半成品、快手菜和现场手作为主的商品群。

深粮控股

年报显示,2023年深粮控股营收101.4亿元,同比下降14.7%,净利润4.29亿元,同比增长5.8%。

深粮控股1月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下属深圳市深粮贝格厨房食品供应链有限公司着力开拓预制食品B端市场,致力于为企事业机关单位提供安全、营养、美味的高品质粮油食品。

以满足消费者对便当、中西日式点心、可定制调理包等产品的需求,满足社会对高品质安全食品的要求。

红旗连锁

年报显示,2023年红旗连锁营收93.51亿元,同比增长3.3%,净利润4.81亿元,同比下降4.7%。

红旗连锁6月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销售的预制菜品类已超百种,公司快速食品主要针对办公写字楼的客群。

安井食品

年报显示,2023年安井食品营收92.72亿元,同比增长33.1%,净利润6.82亿元,同比增长13.0%。

3月,安井食品宣布拟投资10亿元,在湖北省洪湖经济开发区建设预制菜肴生产项目。

4月,安井食品发布投资公告显示,安井食品拟以总计不超过6.44亿元分步收购柳忠虎及柳静合计持有的湖北新柳伍食品集团有限公司70%股权。

该收购完成后公司将进一步提高在小龙虾菜肴领域的市场占有率。

利群股份

年报显示,2023年利群股份营收80.84亿元,同比下降3.6%,净利润0.8亿元,同比下降43.9%。

集团智慧物流基地的中央厨房全面投产后,将进一步推出预制菜、冷冻中式面点等产品,满足菜市场专柜、超市专柜、B端客户等对预制菜的需求。

鄂武商A

年报显示,2023年鄂武商A营收71.27亿元,同比下降6.7%,净利润7.52亿元,同比增长37.5%。

武商超市年初推出年夜饭礼盒和单品单盒两大类预制菜,其中单品单盒装一直有售,且品牌、品种在不断丰富;年夜饭礼盒装于2023年1月推出,涵盖红烧、煎炸、炖煮等各类菜品,线上线下同步预售,顾客扫码预定购买后,可到预约门店进行提货。

三全食品

年报显示,2023年三全食品营收69.43亿元,同比增长0.3%,净利润6.41亿元,同比下降16.6%。

三全食品近期推出了多款预制菜产品。公司表示,公司正将菜饭一体的微波炒饭、空气炸锅系列及北方焦炸丸子类产品等预制菜新品,逐步投放市场。

金健米业

年报显示,2023年金健米业营收67.06亿元,同比增长17.3%,净亏损0.23亿元,同比下降210.5%。

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优质粮油、新型健康食品和药品开发、生产、销售。主要产品为大米、面粉、面条、植物油、牛奶、休闲食品。

公司被誉为“中国粮食第一公司”,在国内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

1月金健米业在互动平台表示,预制菜、米粉系列是公司和大股东湖南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湖南金健米制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品,该公司为公司的参股公司。

天马科技

年报显示,2023年天马科技营收54.19亿元,同比增长48.9%,净利润0.84亿元,同比增长21.2%。

公司对外宣布称已布局预制菜品市场多年,以天马食品及其控股子公司江西西龙、天马福荣为运营平台,推进全管控、多品类的餐饮预制菜、精深加工水产品为主的食品供应链建设。

公司构建了以“鳗鲡堂”、“鑫昌龙”等系列品牌的产品体系,公司预制菜品主要包括高端蒲烧烤鳗、高端白烧烤鳗、鳗鱼饭便当、姜母鸭、烤鲭鱼等系列产品。

国联水产

年报显示,2023年国联水产营收44.74亿元,同比下降0.4%,净亏损0.14亿元,同比增长94.9%。

国联水产是中国最大的水产上市公司,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对虾加工销售企业,属于国内水产食品、水产预制菜的领军企业。

2023年,国联水产主打的小龙虾产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去年下半年,公司又推出了风味烤鱼系列产品,获得市场一致好评,并有望成为公司的大单品。

业绩方面,国联水产的预制菜2023年营收8.41亿元,在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8.8%。

广州

酒家

年报显示,2023年广州酒家营收38.9亿元,同比增长18.3%,净利润5.58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食品业务实现营收30.52亿元,占总收入比重近80%。作为广东土生土长的粤菜名企,广州酒家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预制菜品的研发与销售。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广州酒家集团创造了速冻产品日均发货约1.1万箱,销售额同比增长36%的佳绩,全年更是价稳量增,销量达到3.5万吨。

美盈森

年报显示,2023年美盈森营收36.05亿元,同比增长7.1%,净利润0.99亿元,同比下降49.0%。经过2年多的研发投入,公司植物肉产品生态日趋完善,目前公司打造的“庖丁造肉”品牌已经向市场推出了四大系列25个单品,其中预制菜系列近期推出了广式茶点、水饺、肉酱意面等多个产品。

仙坛股份

年报显示,2023年仙坛股份营收33.12亿元,同比增长3.9%,净利润0.82亿元,同比下降76.7%。

仙坛股份4月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以调理品形式销售的鸡肉产品,属于预制菜品类。

官网显示,公司的预制菜有川香鸡柳、骨肉相连、迷你肉串等,根据公司公告,公司主要产品是商品代肉鸡及鸡肉产品,其中鸡肉产品主要以分割冻鸡肉产品、冰鲜鸡肉产品和调理食品的形式销售。

得利斯

年报显示,2023年得利斯营收31.3亿元,同比增长4.59%,净利润0.44亿元,同比增长50.30%。

早在2015年,得利斯就已进军预制菜产业,2023年将预制菜发展作为重要战略发展方向。

2023年,得利斯预制菜研发支出同比大增203.66%,依托自身产业链条基础优势,生产了包括猪肉、牛肉、鸡肉、米面制品等4大系列的预制菜产品,领跑预制菜新赛道。

2023年,得利斯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创新能力,增强产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提升公司在预制菜行业的市场地位。

湘佳股份

年报显示,2023年湘佳股份营收30.06亿元,同比增长37.3%,净利润0.26亿元,同比下降85.3%。

湘佳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长沙预制菜工厂年设计产能5000吨,目前工厂已进入预生产状态,预计6月中旬可正常生产。

工厂依托公司丰富的前端原料资源(鸡肉、鸭肉、鸽肉、猪肉、鸡蛋等)、可溯源的数字化品控体系和发达的冷链物流网络,拟面向全国市场开发覆盖多渠道、适用多场景、满足多人群的预制菜、休闲零食等产品。目前已研发产品包括盐焗、烧腊、蒸制、酱卤等系列。

百洋股份

年报显示,2023年百洋股份营收29.05亿元,同比增长17.0%,净利润0.27亿元,同比增长20.5%。

百洋股份的预制菜品主要由黑鱼、海南鲷鱼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免浆黑鱼片、免浆脆口鱼片、火锅脆鱼片等产品,另外还有巴沙鱼片、馋嘴一口蟹和三鲜蟹排等产品,品牌主要为贝丰、俏渔家。

公司目前在江浙沪、山东、河南等地销售,主要以批发流通渠道为主,亦在积极开展体验式营销。目前公司的产品在微信小程序“国信通平台”上有售,欢迎品鉴。

公司已针对终端客户研制出便捷烹饪的五合一金汤脆脆鱼等产品,已在部分市场投放样品。

锦江在线

年报显示,2023年锦江在线营收27.15亿元,同比增长1.9%,净利润1.31亿元,同比下降41.3%。

为把握预制菜行业发展机遇,充分挖掘锦江餐饮资源基础与品牌优势,公司联合上海锦江国际餐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了上海锦江御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江御味”)。

锦江御味以城市白领家庭为目标市场,依托集团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和餐饮研发资源,联合产业链外部优质资源,研发并销售即热、即烹产品。

锦江御味的成立,有利于协同集团内部食品、冷链物流等资源,把握后疫情时代的消费发展趋势,通过全渠道销售和打造不同的应用场景,探索创造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

汇嘉时代

年报显示,2023年汇嘉时代营收23.96亿元,同比增长11.6%,净利润0.52亿元,同比增长223.5%。

公司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以安全、营养、品牌为核心,打造以常温、生鲜加工、中央厨房、冷链、产品深加工五位一体,高效和先进的综合性产业物流园区。

相关部门厨房作为预制菜生产加工的核心环节,可以有效提高餐饮加工行业的生产效率。

双塔食品

年报显示,2023年双塔食品营收21.65亿元,同比增长7.22%,净利润2.68亿元,同比下降24.1%。

双塔食品1月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有些产品已经进入预制菜领域,后续将加大布局力度。

春雪食品

年报显示,2023年春雪食品营收20.33亿元,同比增长9.2%,净利润0.57亿元,同比下降61.9%。

惠发食品

年报显示,2023年惠发食品营收16.51亿元,同比增长17.2%,净亏损1.38亿元,同比下降697.5%。

春雪食品6月在互动平台表示,京东已经把春雪食品纳入20个销售过亿元战略扶持品类,公司将与京东进一步深化合作,联合布局预制菜的生产、销售和宣传。

公司与京东签订《稳供协议》,实现在疫情、地震等紧急情况下,保证民生物资充足、稳定、及时、平价供应,共同履行社会责任。

同庆楼

年报显示,2023年同庆楼营收16.08亿元,同比增长24.1%,净利润1.44亿元,同比下降27.2%。同庆楼主营业务为餐饮服务、婚庆服务、酒店住宿以及食品销售业务。

公司作为中华老字号餐饮企业,有较为深厚的烹饪工艺传承,拥有一些经典菜肴的独特工艺,公司数量庞大的厨师队伍也在不断探索、创新研发更多的新菜品。

2023年,公司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安徽同庆楼食品有限公司重点发展预制菜业务,全面推动公司进入了“餐饮+食品”双轮驱动的发展新格局。

海欣食品

年报显示,2023年海欣食品营收15.5亿元,同比下降3.5%,净亏损0.34亿元,同比下降148.5%。

海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速冻鱼肉制品及肉制品、速冻米面制品、常温休闲食品品、速冻菜肴制品的生产和销售,速冻产品主要包括鱼丸、肉丸、蛋黄烧麦、流沙包、脆毛肚、牛黄喉等,常温休闲食品包括蟹柳、鱼豆腐、速食关东煮等。

岭南控股

年报显示,2023年岭南控股营收15.26亿元,同比下降18.7%,净亏损1.28亿元,同比增长46.9%。

岭南控股1月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餐饮业务推出了新春“年饭到家”“手提团年宴”以及多种规格、份量的广府家宴等外卖年夜饭;公司旗下各酒店还推出各式传统贺年糕点、盆菜及礼盒,打造广府年味预制菜式。

同时,公司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携手线下超市高效对接线下消费人群,方便消费者购买手信、年宵品等产品。

巴比食品

年报显示,2023年巴比食品营收13.75亿元,同比增长41.1%,净利润3.14亿元,同比增长78.9%。

巴比食品3月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专注于中式面点速冻食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包括面点系列产品、馅料系列产品以及外购系列产品。

公司不断推出新产品来满足客户不同消费场景的需求,2023年度已推出多款适合中餐晚餐的产品如煎/水饺、现熬粥、胡辣汤等各类产品及小龙虾包等季节性产品,以及不断丰富团餐大客户业务的产品种类,增加大客户业务的产品个性化定制能力。

通过产品不断的推陈出新,增加客户粘性,提高产品竞争力。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及新技术新领域,不断完善产品结构。

金陵饭店

年报显示,2023年金陵饭店营收13.74亿元,同比增长20.5%,净利润0.28亿元,同比下降35.4%。

金陵食品主营金陵特色面点和预制菜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金陵饭店一直被视作京苏菜正统,金陵食品以金陵大肉包、盐水鸭、酱牛肉等地方特色菜品切入预制菜,天然具备高品牌心智。

同时亦发挥高端餐饮优势,以较高端的家庭式宴会为切入点进行试制,推出“年夜饭带回家”系列预制菜礼盒,并延伸到生日宴、谢师宴、好友聚餐等细分领域。

大湖股份

年报显示,2023年大湖股份营收12.92亿元,同比增长38.0%,净亏损1.8亿元,同比下降4417.8%。

大湖股份2月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现有的湖面有津市西湖、汉寿安乐湖、澧县王家厂水库、石门皂市水库,水产板块未来鲜活鱼的销售有所缩减的同时,会加大冰冻冰鲜预制菜品的销售比重,实现由上游养殖到品牌渠道营销的转型升级。

6月15日,大湖股份预制菜产业园投产仪式在常德经开区举行。

千味央厨

年报显示,2023年千味央厨营收12.74亿元,同比增长34.9%,净利润0.88亿元,同比增长15.5%。

千味央厨目前预制菜的战略方向沿着TOB模式开展,希望通过定向研发,为连锁餐饮企业提供预制菜解决方案。

5月公司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十分看好预制菜的发展和前景,目前已经拟定成立控股子公司,专业从事预制菜的研发和生产,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中。

福成股份

年报显示,2023年福成股份营收12.69亿元,同比增长16.8%,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24.49%。

福成股份以“鲜到家”品牌为核心,在选品上从用户思维和应用场景的差异化入手,专业打造新方便菜肴系列产品、牛排系列产品和餐饮预制食材系列产品,研发了肉排类(牛排、鱼排、鸡排、猪排)、面食类、方便菜肴、熟食类、焖锅类、酱料系列、料理包等单品,也有八菜家宴等家常菜套餐产品,共100余个品种。

好当家

年报显示,2023年好当家营收12.54亿元,同比增长1.9%,净利润0.66亿元,同比增长6.3%。

好当家6月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生产预制菜海参类产品为国内市场,水产类、肉类、面食类、蔬菜类等调理食品主要为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有关预制菜海参类产品在天猫等旗舰店均有销售。

宏辉果蔬

年报显示,2023年宏辉果蔬营收9.74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0.47亿元,同比下降35.8%。

宏辉果蔬在全国设立了多个仓储加工配送中心并配套冷链设施,通过对国内果蔬主产区加工配送基地的布局和相互调配,以及冷链物流服务的相关配套,配送区域可覆盖全国。

公司目前主要开展速冻食品、粮油业务,已推出粤式点心、早点等产品,预制菜仍在研发中。

全聚德

年报显示,2023年全聚德营收9.477亿元,同比增长21.0%,净亏损1.57亿元,同比增长40.1%。

全聚德集团旗下拥有4个品牌,过去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进入到食品行业预制菜领域后,全聚德将着重关注多品牌发展。

4月28日,四川饭店的4款预制菜上市,5月下旬,将推出丰泽园的4至6款预制菜新品,6月底前,全聚德也将推出3至4款预制菜品。

味知香

年报显示,2023年味知香营收7.646亿元,同比增长22.8%,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6.1%。

目前,味知香产品体系以“味知香”和“馔玉”两大核心品牌为主,其中“味知香”品牌客户主要为经销店和加盟店,“馔玉”品牌客户主要从事冷冻食品批发业务,面向酒店、餐厅、食堂等。

另外,在深耕原有半成品菜的基础上,味知香还开发了“味爱疯狂”,“搜香寻味”,“味知香工坊”等新设品牌系列,分别主营高端火锅食材、各地特色美食、火锅底料及调料包等全新品类,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线。

金字火腿

年报显示,2023年金字火腿营收5.06亿元,同比下降28.8%,净利润0.43亿元,同比下降27.7%。

公司在调理肉制品的发展方面,具有技术、生产、原料、渠道、品牌等方面的优势,接下去将把中式预制调理肉制品作为主要项目进行拓展。

中水渔业

年报显示,2023年中水渔业营收4.62亿元,同比增长3.8%,净亏损0.86亿元,同比增长44.2%。

公司进入预制菜行业产品形态较为多样:即食类,比如金枪鱼罐头、金枪鱼拌饭酱、金枪鱼干;即烹类,比如金枪鱼圈、金枪鱼水饺、鱼丸;即配类,比如生鲜金枪鱼配送。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

ST东洋

年报显示,2023年ST东洋营收3.89亿元,同比下降9.1%,净亏损10.19亿元,同比下降240.4%。

目前公司已有预制菜的销售,是公司的一个产品系列,多为线下渠道销售。

广州酒家

年报显示,202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90亿元,同比增长18.33%。食品制造业营业收入为30.52亿元,同比增长13.22%;餐饮业务营业收入为7.25亿元,同比上升48.32%。

作为广东土生土长的粤菜名企,广州酒家90年代初就已开始预制菜品的研发与销售。

30年来,广州酒家精耕预制菜的研发、生产、销售,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人才、制作工艺、科研创新等方面优势,中央厨房的建立加速了冻菜肴全流程生产,经销商、电商、连锁的营销矩阵构建了成熟的线上线下立体化销售渠道。

-END-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