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奶茶店模式做咖啡,挪瓦咖啡靠加盟疯狂扩张
记者吴容
编辑牙韩翔
11月15日,NOWWA挪瓦咖啡在其微信公众号宣布120家门店齐开,除了加码广州一线城市外,这一批新店下沉至江西南昌、浙江金华、安徽黄山、广东湛江等10个城市。根据这家公司向界面新闻提供的数据,区域分布方面,华东地区占比37%,共有44家店。华中地区30家店,占比25%。其中三线城市开店38家,占比32%。
截至目前,挪瓦咖啡在全国拥有超过1700家门店,覆盖的城市超过100个。为了庆祝新店开业,挪瓦咖啡称在评论区留言就有机会获得生椰拿铁一杯,不过这也是咖啡品牌新店开业惯常的宣传策略。
目前,星巴克在中国在230个城市运营6021家门店;据“窄门餐眼”最新统计,瑞幸全国门店数为7957家。
2023年6月于上海成立的挪瓦咖啡,所属公司为上海力醒科技有限公司。跟M、瑞幸咖啡一样,挪瓦咖啡走满足高频刚需的平价路线,瞄准22-29岁职场人群,提供售价在15元左右的现磨咖啡及茶饮、烘焙、周边等产品。
为了寻找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挪瓦咖啡试图用新茶饮的调制手法实现咖啡的品类创新。在菜单上,你可以很直观感受到它“像做奶茶一样做咖啡”的思路,产品包括生椰拿铁、轻乳拿铁、小马果咖、鲜萃暖茶和小马冰沙等,这些产品乍看之下让人容易分不清到底是咖啡还是奶茶。最近热推的草莓轻乳拿铁拿铁也是如此,拿铁里是混合了粉红色的草莓果酱和牛奶。
挪瓦咖啡的拓张野心依赖于资本的大力扶持。
去年年底它宣布连续完成B轮和B+轮两轮融资,融资金额2亿人民币。B轮由觉资投资领投,B+轮由SIG海纳亚洲领投,新股东百丽集团消费基金、盛景嘉成母基金跟投。此前,它已完成由金沙江创投等参投的三轮融资。
拿到多轮融资的挪瓦咖啡在去年年底已开出了超过1500家门店。除直营店外,这些门店里有较大部分借助“合作模式”开启。
“合作模式”就是挪瓦咖啡寻找有食品营业执照的西餐厅、简餐厅、烘培店、酒吧等线下实体店,在店内进行门头翻新更换、加设挪瓦咖啡吧台等,由挪瓦咖啡提供机器、物料及供应链,并培训店员,然后出品咖啡满足外卖或即买即走的需求。
具体而言,商家承担租金,但不需要加盟费就能获得挪瓦咖啡的品牌授权,而挪瓦咖啡也可以较低成本“享受”商家的相关营业资质。据36氪此前报道,挪瓦咖啡与门店合作时的翻牌成本仅为数千元。借助这一模式,挪瓦咖啡方便实现快速复制。
今年以来挪瓦咖啡加码了加盟模式门店。如果留心的话,会发现它多次在微信朋友圈等推送过加盟招商广告。
据挪瓦咖啡招商人员此前透露,不包括装修及品牌保证金,加盟需要23万元以上的资金,这其中包括3年的品牌特许费5.98万元,设备费12.4万元,运营费2万元等。另外,品牌保证金为1万元,门店装修费则在10万元-18万元。也就是说,加盟一家挪瓦咖啡至少需要34万元-42万元(不包括门店租金)。
直营模式利于质量把控,但门店拓展速度却不及加盟模式来得快。直营店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也一定程度上挤压利润空间。这是不少连锁品牌放开加盟的重要原因。
窄门餐饮数据显示,挪瓦咖啡的门店基本盘大多分布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通过加盟的方式来加密新一线城市、进攻下沉市场,既能迅速实现扩张,又能分担扩张的风险,无疑对品牌来说是更现实的选择。
从覆盖了国内100个城市的体量来看,挪瓦咖啡的布局可以堪比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水平,而120家店齐开的速度也接近M今年年初开店的阵仗。跑通单店模式的挪瓦咖啡,能否跑成咖啡界的“黑马”现在可能还不好说,但就眼下咖啡赛道的变化和其自身而言,挪瓦咖啡并非没有挑战。
根据公开报道,凭借“合作模式”一年内挪瓦咖啡就开出了400多家店,但这种模式下,品牌辨识度和价值感都不太够,产品溢价能力也较低,不利于博主们探店种草推广等后续宣传,而这大概也是挪瓦咖啡需要依赖加盟开出独立门店的又一原因。
同时,市场环境变化迅速,如果没有做出差异性或者爆款单品,咖啡品牌事实上很难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对于“像做奶茶一样做咖啡”的策略,这样模糊定位很难在消费者端建立起较强的品牌认知外,也很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以挪瓦咖啡力推的生椰拿铁为例,无论在瑞幸咖啡还是其它独立咖啡店都能很轻易找到相似产品。
加之,目前咖啡店已经卷麻了。在一线城市,有越来越多的咖啡店正在涌向年轻人们,塞满购物中心、热门商圈、文艺街区,甚至写字楼所有可能营业的空间。不仅一线城市,像在佛山这样的新一线城市也早已聚集了超过3000家咖啡店。
今年咖啡赛道投资都非常谨慎。据驼鹿消费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3年过半,虽然发生了14起投资,融资金额仅为18.03亿元,甚至不足去年同期的一半。太贵的投不进,单店模式较为成熟的咖啡品牌也并不多,也只有极少数地域性品牌获得了投资。
这样的环境,对包括挪瓦咖啡等正在发展的咖啡品牌而言并不乐观。值得留意的是,从2023年年底拿到融资至今,挪瓦咖啡今年并无新融资进入。
瑞幸部分门店“变换”新风格,再试水“咖啡+茶饮”打法?
咖啡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在各类品牌不断加码的背景下,瑞幸咖啡也在调整新风格以获得消费者接纳。有网友称,北京某商场的瑞幸咖啡门店招牌新增了“MIX咖啡X茶饮”的字样,门店菜单上除了咖啡之外,还有新式茶饮,并备注着“小鹿茶”。
自财务造假事件后,瑞幸咖啡的新管理层正在极力摆脱原管理层的影响,一边是运用各类手段防止原管理层的曲线回归,一边是取消烧钱开店,改造门店盈利能力。
如今,新茶饮与咖啡两个市场有融合趋势,“咖啡+茶”也似乎成为咖啡门店标配。对瑞幸而言,新茶饮与咖啡风头正盛的背景下,需要将这两个品类牢牢抓住。不过,也有接近瑞幸方面人士对新京报记者称,目前主要是瑞幸的商场门店换了新风格,写字楼店没变化,瑞幸目前还是集中在咖啡,短期内在茶饮方面不会有太大动作。
新风格门店上线
根据网友发布的信息,瑞幸咖啡在北京某商场的门店不再以蓝色基调为主,改为以白色为主色调的招牌,并在招牌旁边展示出“MIX咖啡X茶饮”的字样。门店的茶饮显示出“小鹿茶”的字样,不禁让消费者认为,消失已久的“小鹿茶”再度回归。
瑞幸咖啡的消费者对小鹿茶想必并不陌生。小鹿茶于2023年4月在北京、广州启动销售测试,2023年5月10日在全国28个城市启动上线测试。2023年7月8日,作为瑞幸咖啡全新的战略茶饮产品,小鹿茶系列在全国范围内推出,并依托瑞幸咖啡超过3000家线下门店陆续上线,其意在锁定新生代的年轻消费人群,涵盖芝士茶、手摇茶、牛乳茶、其他品类(如气泡茶)四大品类10余款产品。
小鹿茶的快速发展,一度让业内感觉瑞幸咖啡有霸占咖啡与茶饮市场的野心。但随着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的爆发,小鹿茶也陷入沉默,有不少小鹿茶门店已关闭,似乎已被瑞幸咖啡“放弃”。
而对于本次门店风格的改变,有接近瑞幸咖啡方面人士对新京报记者称,门店新的装修是以白色为主基调的商场店新风格,并没有特殊含义,只是体现得更休闲时尚,“写字楼店没有什么变化,只有商场店产生了这些变化”。瑞幸目前的主要精力还是集中在咖啡领域,一部分小鹿茶加盟商将自己的店面转成了瑞幸,但又不想放弃茶饮产品供应,预计瑞幸咖啡短期内在茶饮方面不会有太大的动作。
“新瑞幸”业绩好转
瑞幸咖啡经历财务造假事件后,新任管理层在重组路上逐步有了新进展。
2023年12月16日,瑞幸咖啡发布公告称,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就公司某些前高管和员工实施的捏造交易的调查达成和解。当时瑞幸咖啡指出,拟议的和解方案须经纽约南区美国地区法院批准。公开信息显示,瑞幸咖啡同意向SEC支付1.8亿美元的民事罚款。
据了解,当时SEC称,从2023年4月至2023年1月,瑞幸咖啡利用关联方制造虚假交易,伪造超过3亿美元的销售额,并有意严重高估其收入及开支,低估净亏损,从债券和股票投资者处筹集资金超过8.64亿美元。SEC会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瑞幸咖啡违反美国证券法的反欺诈、报告、账簿和记录以及内部控制规定。
2023年2月8日,瑞幸咖啡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公司与SEC的和解方案于2月4日获得法院批准。最新消息显示,瑞幸咖啡的债务重组计划获得曼哈顿一名联邦法官的同意,意味着这项在开曼群岛法院制定的安排可以在美国实施。
12月9日晚间,瑞幸咖啡发布未经审计的2023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第三季度总净收入为23.502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1.43亿元增长105.6%。门店总数量增加至5671家,其中自营门店4206家,较去年同期增加6.4%;联营店1465家,较去年同期增加66.7%。相比2023年同季度的净亏损17.1亿元,亏损收缩98.6%。
如今业绩好转的瑞幸咖啡,也在防止陆正耀等参与造假的原管理层曲线回归。10月15日,瑞幸咖啡发布公告称,将实施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以应对此前出现的针对公司的恶意收购行为,确保其在未来的发展。瑞幸咖啡通过了一项股东权益计划,以保护公司股东的利益。权益计划如果被触发,将大大稀释任何收购人的所有权。
瑞幸咖啡方面当时回应新京报记者称,瑞幸咖啡在风波之后,已经在业务、合规、公司治理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此次公司推出的股东权益计划,旨在增强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的稳定性,进一步确保公司在未来的发展。
有分析人士称,一方面,连锁企业对供应链建设、产品创新、质量把控、运营管理等往往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一旦出现管理层动荡,就会在经营端引发一系列负面连锁反应,进而影响公司正常经营发展。另一方面,如果造假管理层回归,会极大影响资本市场对瑞幸咖啡的信心,甚至切断瑞幸咖啡重回纳斯达克的希望。
“咖啡+茶饮”成行业组合打法
在饮品界,“咖啡+茶饮”的组合方法,已经逐渐被各大品牌采用。无论是新茶饮,还是咖啡,都已成为资本的宠儿。
今年3月20日,奈雪的茶PRO北京首店在长楹天街开业,门店在原本的茶饮和软欧包布局基础上,增加了咖啡区。奈雪的茶方面表示,推出“奈雪PRO”,是基于对商务办公人群对咖啡和一人食需求的洞察,茶和咖啡是共存的需求。而喜茶除了推出自己的喜茶咖啡产品之外,还入股了新兴咖啡品牌Sw。
在业内人士看来,咖啡与新茶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消费群体重叠的情况,新茶饮企业布局咖啡业务,能吸引到一些单品类的消费者购买咖啡或者茶饮,丰富自身的产品品类,也扩大了消费人群。成熟品牌开始横向多元化布局,做更多可能性的探索。新茶饮品牌通过拥抱更大的咖啡赛道,一方面占据更多消费场景,谋求新的发展;另一方面则也是寻求在快速增长的咖啡市场占据一定市场地位。
从瑞幸咖啡来看,在运营上,瑞幸2023年推出77款新品,2023年上半年又有50多款新产品面市,生椰拿铁再度让其成为流量的代表。如今小鹿茶与咖啡产品成为瑞幸双品牌运作的基石。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小鹿茶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不限于茶饮产品,也包括咖啡产品。
瑞幸咖啡此前发布财报称,至2023年12月31日,小鹿茶门店的数量为282家。但到2023年5月31日,小鹿茶的门店已缩减至77家。据了解,一些加盟商在获得批准后,将茶饮店改为瑞幸咖啡店。目前来看,瑞幸希望先将咖啡业务发展壮大,而后再考虑小鹿茶的去留。
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东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新茶饮品牌可能更加希望借助咖啡业务进入新的市场,它们目前更愿意把门店开到商务、写字楼等位置,这些区域的消费群体,对于咖啡的接受程度更高,需求也更大。新茶饮发力咖啡业务,也有补充产品线的需求。另一方面,咖啡相较于新茶饮,毛利率方面还是不错的,新茶饮品牌也有出于提升毛利率的考虑。”
新京报记者王子扬
编辑李严校对卢茜
瑞幸咖啡放开加盟:前期投入至少35万,不收加盟费
澎湃新闻记者王启帆
瑞幸咖啡全面向加盟商开放了。
1月18日,瑞幸咖啡的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新零售合作伙伴招募计划,宣布放开加盟。
自2017年瑞幸咖啡成立以来,其一直以直营模式为主,截至2023年11月30日,瑞幸咖啡在全国的自营门店数量共有3898家,加盟商门店仅894家。
而此次瑞幸咖啡向全国22个省和自治区开放加盟,意味着未来其门店的进一步扩张。事实上,瑞幸咖啡并不是第一次全面尝试加盟的模式,旗下子品牌“小鹿茶”在2023年年末成立之初就是以加盟模式为主。
瑞幸咖啡官方披露加盟信息显示,加盟方需支付瑞幸咖啡提供的前期投入总费用在35-37万之间,具体包括装修费用11至13万元、生产设备19万左右以及保证金5万元。
但同时瑞幸咖啡强调,其不收取任何形式加盟费。总部还将在营销方面支持,如:新用户可领100元专享抵用金;营销推广资源由总部支持与共享;标准品牌+社交营销SOP手册提供支持。
对于加盟商可获得的利润预期,瑞幸咖啡表示,在商品收入扣掉成本100%作为商品毛利返还给新零售运营合作伙伴。只有当毛利超过2万元后,返还比例开始递减,直至8万元以上,比例降低为60%。
在瑞幸公布的加盟城市来看,加盟地区包括了广东、湖北、浙江等22个省和自治区,但其中不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一线城市。这也就意味着,此次加盟主要是为了瑞幸咖啡向二、三线城市,甚至更低线的城市下沉。
自2023年4月瑞幸咖啡被曝造假事件后,瑞幸咖啡经历了退市、诉讼、管理层动荡、监管机构罚款等一系列动荡,直至2023年年末逐步恢复正常经营。
据瑞幸咖啡的联合清算人向开曼群岛大法院提交的报告显示,瑞幸咖啡自营的六成门店已实现盈利。2023年前三季度,瑞幸咖啡的单季营收分别为5.65亿、9.8亿和11.45亿元,同比增长18.1%、49.9%和35.8%,均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不过就在外界认为瑞幸咖啡要走上正轨的时候,其又扯上了公司内斗的消息。
2023年1月6日有消息称,瑞幸咖啡的七位副总裁、所有分公司总经理和高管签署联名信,集体请求罢免瑞幸咖啡现任董事长兼CEO郭谨一。
对此,瑞幸咖啡在其官网发布声明,称公司董事会已成立了一个独立委员会,调查部分员工在联名信中对董事长兼CEO郭谨一的指控。该委员会将由公司一名联合清算人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另外该声明也表示,目前郭谨一否认了联名信中的一切指控。
责任编辑:是冬冬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