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店遍地开花,为何90%的新店活不过半年?
"开业首月生意火爆,排队两小时才能买到一杯奶茶;三个月后顾客寥寥,店员比顾客还多;半年后招牌拆除,店铺转租……"这是当下众多奶茶店主的真实经历。在"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等营销概念推动下,奶茶似乎成了年轻人生活的必需品,但为何市场上新开的奶茶店,90%都活不过半年?这杯看似甜蜜的生意背后,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经营陷阱?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奶茶店"高淘汰率"的真相。

一、同质化严重,"千店一面"难突围
"我家店刚开业时,周边三公里内有5家奶茶店,现在半年过去了,已经有12家了,每家菜单都差不多,珍珠、水果茶、芝士奶盖,根本分不清谁是谁!"
•广州一位奶茶店主无奈表示:"我开店时主打'健康低糖'概念,但三个月后周边新开的店都在卖同样的水果茶,价格还比我低,我的特色一下子就被淹没了,顾客都跑光了!"
二、原料成本与人工费用,双重挤压利润空间
"一杯奶茶售价15元,其中茶叶和牛奶成本3元,杯子吸管包装2元,水果和配料3元,人工和房租分摊3元,再加上水电和其他杂费,利润只剩下4元左右!"
•原材料成本上涨 :茶叶、牛奶、新鲜水果等原料价格受市场供需影响大,近年来持续上涨,特别是季节性水果(如草莓、芒果)价格波动剧烈,一杯水果茶的成本可能因此增加1-2元;•包装成本不菲 :环保要求提高,一次性杯、吸管、封口膜等包装材料成本上升,且消费者对包装颜值要求越来越高,精美包装进一步推高成本;•人工费用压力 :奶茶店通常需要2-3名员工(高峰期可能需要更多),在一线城市,一名熟练奶茶师的月薪至少4000-5000元,加上社保福利,人力成本占营业额的15%-20%;•损耗难以控制 :新鲜水果和配料保质期短,若当日销售不完只能丢弃,特别是在天气不好或客流量低于预期的情况下,损耗率可能高达10%-15%。深圳一位奶茶店经营者算了一笔账:"我店里最畅销的水果茶,原料成本就要5元,加上包装2元,人工分摊2元,房租水电1元,售价15元看似利润高,但扣除这些后每杯只能赚5元,每天至少要卖200杯才能保本,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三、选址失误,"黄金地段"背后的高昂代价
"我当初花高价租下了商场一层的店面,以为人流量大肯定能赚钱,结果发现大部分顾客只是路过看看,真正进店购买的不到十分之一,租金却贵得吓人!"
•租金成本过高 :位于商业中心、购物中心或交通枢纽附近的"黄金地段",虽然人流量大,但租金极其昂贵,月租金可能高达3-10万元,占营业额的30%-50%;•目标客群不匹配 :一些看似繁华的地段,实际目标消费群体(如商务人士、游客)对奶茶的需求并不高,而真正爱喝奶茶的学生和年轻上班族可能集中在学校周边或居民区;•竞争扎堆效应 :看到某区域奶茶店生意好,众多创业者蜂拥而至,导致短时间内同一区域奶茶店数量激增,形成恶性竞争,分流原本就有限的客源;•隐性成本被忽视 :除了显性租金,一些热门地段的物业费、管理费、公共区域清洁费等附加费用也相当可观,进一步增加了经营成本。上海一位奶茶店主哭诉:"我在南京西路租了个20平米的小店,月租金高达4万元,每天光租金就要1300多元,而我每天的营业额只有3000元左右,扣除原料、人工等成本后,所剩无几,稍微遇到点客流量下降,就入不敷出!"
四、品牌与营销短板,难以建立顾客忠诚度
"开业时搞活动,排队的人很多,大家都图新鲜,但活动一结束,顾客就再也不来了,没有回头客,生意自然就垮了!"
•缺乏品牌故事 :大多数新开的奶茶店没有独特的品牌故事或文化内涵,仅仅是一个卖饮品的店铺,难以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营销手段落后 :许多店主依赖传统的发**、打折促销等方式吸引顾客,不懂得运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工具进行品牌推广和用户互动;•会员体系缺失 :没有建立有效的会员制度,无法对常客进行精准营销和优惠推送,顾客消费一次后就流失,难以形成稳定的客源;•产品创新不足 :菜单长期不变,缺乏季节性新品或限定产品**消费欲望,顾客容易产生厌倦感,转向其他更有新鲜感的品牌。成都一位奶茶店经营者反思:"我当初以为只要产品质量好,顾客自然会来,忽略了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的重要性。结果周围几家店都在抖音上做推广,吸引了大量年轻人,而我店里却门可罗雀,真是后悔莫及!"
五、加盟陷阱与供应链难题,创业路上的"坑"
"我花了好几万加盟了一个网红奶茶品牌,以为可以轻松赚钱,结果发现总部提供的原料价格比市场价高很多,设备也要强制从他们那里购买,利润都被总部赚走了!"
•加盟费用高昂 :知名奶茶品牌的加盟费通常在5-30万元不等,加上保证金、培训费、设备采购费等,前期投入可能高达50万元以上,对创业者资金实力要求高;•供应链控制严苛 :部分加盟品牌强制加盟商从总部采购原料和设备,且价格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压缩了加盟商的利润空间;•运营支持有限 :一些加盟品牌承诺的"全程扶持"在实际操作中大打折扣,店主在选址、装修、运营等方面得不到有效指导,导致经营困难;•品牌方"割韭菜" :市场上存在一些不良加盟品牌,通过夸大盈利前景吸引加盟商,收取高额费用后提供有限的后续支持,甚至"跑路",让加盟商血本无归。武汉一位加盟奶茶店的创业者痛心疾首:"我加盟的那个品牌宣传时说单店月利润可达3-5万元,结果我开业后发现根本达不到,总部提供的原料价格比我自己采购贵了30%,而且从不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策略,半年后我就撑不下去了,加盟费打了水漂!"
总结:
奶茶店作为年轻人创业的热门选择,看似门槛低、利润高,实则暗藏诸多经营陷阱。在这杯甜蜜的生意背后,是同质化竞争、成本压力、选址失误、营销短板和加盟风险等多重挑战。对于想要进入这一行业的创业者来说,不仅要有一腔热情,更需要深入的市场调研、精准的定位、创新的营销策略和精细的运营管理。毕竟,在这个"十店九亏"的市场里,只有真正懂行的经营者,才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品尝到成功的甜美。
给创业者的建议: 深入调研市场,寻找差异化定位;严格控制成本,优化供应链;重视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谨慎选择加盟品牌,充分了解合同条款。
奶茶店 #创业陷阱 #餐饮行业 #品牌经营 #市场竞争
饮品行业分化加剧:农夫山泉日赚 4200 万,老牌企业利润暴跌
“一瓶水凭啥卖到12块还断货?

”——2025年9月,华润把灵芝孢子粉兑进矿泉水,上线当天3万箱被黄牛扫空,价格直接炒到28块。

核心就一句:饮料不再只是解渴,谁抓住“怕死”情绪,谁就能抢钱。
电解质水同比翻两倍,NMN气泡水排队等FDA盖章,东鹏把BCAA、维B全塞进一瓶水里,三个月干到15%份额。
传统糖水还没反应过来,货架已经换血。
便利店冰柜装上AI摄像头,元气森林的3.0冰柜自己“长眼睛”,哪排缺货自动旋转到C位,单柜月销直接+40%。
大卖场反而砍SKU,沃尔玛会员店饮料条码少了四分之一,销售额却涨一半——大家不再乱尝鲜,盯准大瓶、高复购、功效清楚的就反复买。
社区团购更狠,美团优选1L家庭装电解质水67%订单来自小区宝妈,价格敏感人群也肯为“补电解质”四个字掏钱包。

佛山新工厂把过滤膜孔径压到纳米级,成本立降18%,康师傅跟中科院玩“分子风味锁”,常温茶放一年还像刚泡好。
HPP超高压杀菌的NFC果汁,毛利率比热灌装高22个点,技术就是新的利润墙。
ESG成了资本筛子,有碳中和认证的东方树叶终端动销+27%,没故事的厂子银行直接抽贷。
农夫山泉把云南茶园做成零碳样板,顺带把新品上市周期压到15天,区域工厂+本地鲜果,运费砍一刀,时间再砍一刀,对手连抄作业都来不及。
承德露露们还在赌“经典口味”情怀,结果水系列卖成搬运工,营收贡献不到2%,经销商裁掉一半,县城小卖部直接断货。
养元六个核桃降价到2块5,95后看配料表摇头就走,72%的人把“清洁标签”当第一标准,糖排前三直接放回冰柜。

时空也被切得稀碎:下午三点果饮单量占六成,夜里八点以后功能性饮料占七成,场景不对,再贵的广告都白砸。
一句话总结:饮料战已经从口味卷到生物活性和算法陈列,跟不上技术、找不到“怕死”“怕胖”“怕老”的痛点,明年连商标都会一起打折。
——“12块一瓶水我买了,喝完没成仙但图个心安,谁让体检报告比余额吓人。
”
相关问答
饮料业务员月工作总结什么写?
主要写一下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转载: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