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客流暴跌6成!别在怪电商,商场的“病根”其实在自己身上
曾经人声鼎沸的购物中心如今门庭冷落,去年全国就有21家大型商场黯然退场,连经营28年的武汉武商亚贸广场也未能幸免。

2015年时商场日均客流还有4.7万人,到2023年只剩2万,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消费变迁?回想2010到2019那十年,商场简直是城市的社交心脏。

北京SKP从2012年65亿营收飙升至2019年153亿,2023年更是以265亿蝉联"店王",日均7200万的销售额让人瞠目结舌。万达广场更是在2012年狂开18家新店,到2019年全国300多家广场总营收突破3000亿。那时候周末不逛商场,仿佛整个生活都少了点什么。电商的崛起彻底改写了游戏规则。2025年上半年网上零售额已占社会消费总额的25.3%,手机下单半小时送达的便利,让谁还愿意扛着购物袋挤电梯?更扎心的是"抄码族"横行,商场试衣间日均使用超200次,成交率却不足15%,实体店活脱脱成了免费体验馆。传统商场的僵化模式早已跟不上时代。千篇一律的楼层布局,老气横秋的商品陈列,长沙阿波罗广场27年最终还是倒下,成都某奥莱甚至撑不过一年。森马、太平鸟等品牌迷信"大店陷阱",结果几百万装修的门店连租金都赚不回来。

上海五角场商圈首层租金十年暴涨175%,营业员年均成本超10万元,电价两年涨17%,这些成本最终都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某连锁茶饮原料成本仅5元,售价却高达28元,租金就占了35%。未来的商场必须脱胎换骨。有的变身"城市文化客厅"办展览讲座,有的成为"社区社交中心"集成便民服务,广州T5MALL甚至玩起"日欢聚、夜微醺"的全时段运营。数字化融合让"线**验+线上成交"成为可能,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更推动商业向社区化发展。那些学会投其所好的商场,或许能重新找回被遗忘的周末时光。商场不再是简单的卖货场所,而要成为融入生活的社交体验空间。
白酒双节动销观察:门店无人问津,线上为何火爆?

“今年来买酒的人还不如去年多,一天只卖出去四瓶茅台。”北京朝阳一家商超的酒水销售人员说道。该酒水区域的顾客寥寥无几,与其他食品和饮料卖区的客流对比,显得格外冷清。
“茅台还能卖出去,有送礼的,其他酒就卖得少了。”另一位名酒经销商有着同样的感受,在他的店里陈列着茅台、五粮液、汾酒等名酒,但销量远不及往年。
春节与中秋国庆,本是白酒行业毋庸置疑的两大传统旺季。然而,“旺季不旺”的现象已成为常态,几乎每到旺季都会被反复提及,但今年双节尤为特殊。作为“禁酒令”发布后的首个行业旺季,其动销表现可以检验出市场的真实走向。
某证券公司食品饮料分析师指出,今年中秋将成为白酒行业基本面是否向好的关键观察窗口。“节假日的动销一般跟平时消费是一体的,节假日消费好,接下来的春节消费大概率也不差。如果不好,就说明消费整体还比较弱。”该分析师认为,从当前的行情来看,白酒行业正无可争议地步入“弱复苏”阶段。
动销环比增长,同比存在20%的缺口
价格是动销的晴雨表,部分名酒如飞天茅台、五粮液等在双节前夕价格有所回升,但整体仍处于历史低位,甚至远低于往年同期。以飞天茅台为例,第三方平台“今日酒价”数据显示,9月30日,25年飞天散瓶报价1760元,原装报1780元,继年初的2200元以上连续跌破2000元、1800元关口后,价格仍在下跌。
国海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外部风险事件对白酒消费场景的影响环比持续趋缓,但由于整体消费场景约束、企业端以及居民端消费情绪较去年同期仍有缺口,预计当前窗口白酒动销下滑幅度约20%。
白酒行业早已进入存量市场,库存高企、需求疲软是长期基本面。尽管各大酒企持续推行去库存策略,但今年“旺季不旺”的现象再次印证,行业基本面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
中国酒业协会的《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58.1%的经销商表示库存增加,超过一半面临价格倒挂问题。更严峻的是,白酒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已达900天,比上年同期增加10%。
库存周转天数衡量的是企业或渠道卖掉其库存平均所需的时间,这一指标的增长直接意味着货卖得更慢了,库存压力持续累积。
另一个基本面是消费需求的持续低迷。白酒行业分析师肖竹青认为,今年中秋期间,消费者普遍持观望态度,不再像往年那样大量囤货,这种消费行为的转变,主要源于理性判断和对价格的敏感度提高。
方正证券进一步指出,今年节前备货启动偏晚,终端进货意愿保守,动销动能主要依靠婚喜宴等刚性需求支撑,而商务礼赠及高端聚饮场景恢复缓慢,尤其受部分地区“禁酒令”余波影响,消费频次与档次均有所下移。
面对这一新常态,白酒企业的促销策略悄然转向。今年春节前后,大量酒企还试图通过停货控价来稳定市场,但这一方式在当下已难以为继。消费者普遍持观望态度,控货挺价的传统手段显然撑不住了。
今年“双节”期间,大多数酒企的焦点已从“保价”转向“促动销”,在消费场景和渠道上下功夫。例如,i茅台App在9月30日推出“即时配送”服务,实现下单“最快30分钟”收货,以便捷性**即时消费;五粮液则推出多价位段礼盒和促销优惠,同时结合景区活动,如老酒嘉年华和国风演艺,大力发展酒旅融合,试图以体验式消费拉动销量;汾酒则更侧重实际动销增长,通过扫码红包和分享奖励,鼓励消费者开瓶并传播品牌。
这些策略的共同点是不再执着于价格防线,而是直面市场,以场景创新和终端激励撬动需求。
分化加剧:次高端最冷,线上升温
如果说中秋国庆是观察白酒行业的窗口,那么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白酒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分化。一方面,不同价格段的白酒表现迥异。另一方面,线上与线下渠道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热度。
从价格带看,白酒市场主要分为高端、次高端及中高端、大众酒三个梯队。此前业内普遍认为,禁酒令将重创以宴请送礼为主的高端白酒。然而这个旺季,高端酒却展现出超预期的韧性。
方正证券调研显示,高端酒在节前表现相对稳健,其客群购买力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小。具体来看,茅台批价虽较年初高点有所回落,但江苏地区已回暖至1800元以上;五粮液在酒厂补贴下批价止跌企稳,渠道库存约2个月;泸州老窖批价稳健,为维持价格坚挺采用以量换价策略,流动性有所减弱。
肖竹青的观察印证了这一判断。他指出,飞天茅台等超高端酒凭借“刚需属性+品牌护城河”逆势走强,节前多地出货量环比增长15%-35%,部分区域同比转正,成为暗淡市场中的少数亮点。
在价格段的另一端,大众酒同样表现亮眼。这部分产品精准承接了消费降级需求,动销表现令人惊喜。招商证券分析指出,大众酒的动销明显好于高端与次高端,其中大众消费(如宴席消费)产品动销速度更快。
相比之下,处于中间地带的次高端及中高端白酒则陷入"两头受压"的困境。"这部分价格在500~1000元的白酒销量出现双位数下滑,"肖竹青补充道,"它们既无法媲美高端的品牌力,又难以抗衡大众酒的价格优势,成为价格倒挂风险最大的区间。"
除了价格段的分化,线上线下渠道也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双节期间,线上渠道明显比线下火热,茅台、五粮液等头部酒企不仅在其自有平台发力,还深度参与到各大电商平台的合作中。
京东平台在9月15日至10月6日开启中秋美酒节,推出名酒88折、买一送一等优惠。截至9月30日,京东白酒热卖榜显示,售价870元的五粮液普五八代高居白酒热卖榜首位,15天内售出超10万件,榜单第二、三名的黄盖玻汾和水晶剑南春也分别在15天内售出超5万件。

美团闪购的最新数据则显示,节前最后一个周末,平台白酒品类销量实现同比约8倍的大幅增长,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剑南春等知名品牌单日成交额均突破千万元级别。
在肖竹青看来,线上渠道的火爆有其必然性。“即时零售平台凭借价格优势和便利性赢得消费者青睐,”他认为,通过补贴、优惠券等促销手段,线上平台进一步**了消费需求。
目前来看,白酒行业的渠道分化很可能将持续深化。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很多经销商也在积极布局线上渠道,目的是为了去适应消费习惯。同时,这些平台方的优惠和促销力度比经销渠道更大,也促使消费者更依赖线上购买。
在“禁酒令”后的双节窗口,白酒行业明显进入精细化运营的新阶段。在这个分化的市场中,无论是价格段的重新洗牌,还是渠道的结构性变革,都在推动酒企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与策略。
本文来自和讯财经,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和讯财经”APP
相关问答
我在运营一家饮品店现在人流量很少在开发没有哪些生意该...
[回答]建议先把人缘搞好
饮品店如何吸引客流?
要吸引客流,饮品店可以采取多种策略。首先,提供多样化的饮品选择,包括咖啡、茶、果汁等,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口味需求。其次,提供舒适的环境和良好的服务,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