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奶茶和火锅店联手撕碎了香港的文化名片?
大家好,我是品牌哥。
据香港头条日报网报道,知名甜品店许留山将结业,其位于香港油塘的最后一家加盟店营业至21年11月底,正式结束多年来在港的甜品店业务。
这就意味着在无情的商业面前,这家活了61年的老字号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悲情结局。
消息一出,一众网友唏嘘不已。
说实话,它的倒下也让我挺惋惜的,无论如何它曾是中国奶茶店的祖师爷、网红甜品店的鼻祖,一代甜品大王,承载了和我一样无数人的青春,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不愿意相信这是许留山最后的结局。
但正如茨威格的那句,【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
本期视频,我想聊聊这个曾经靠一辆小破推车发家致富的许留山,回顾它如何从一间凉茶铺子成为拥有300家门店的甜品大王,又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被拍死在沙滩上。
01
其实许留山最早并不是做甜品的,而是以凉茶起家的。
第一间店铺也是一间凉茶铺,就开在香港元朗。
作为许留山的创始人,许慈玉生于中医世家,精通医术。年轻时常到山上采草药,回来熬制凉茶,制作龟苓膏,这两款产品都是清热祛湿的良品。
它们共同成为消费者最初的品牌记忆,并且那块鎏金招牌,至今仍能让许多人记忆犹新。
当时,香港人普遍抗拒西医治疗,加之香港气候湿润,夏日热气不散,当地人崇尚多饮用凉茶以驱暑热和防治疾病。
这个时候许留山的凉茶和龟苓膏刚好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
许慈玉脑子转得快,总是能想到别人前面。
当时电视与唱片机一类的娱乐电器尚未普及,为了打赢成百上千的同行,许慈玉在店面选址上就下了一番功夫。那时戏剧文化风靡香港,城中最大的戏院可以容纳3000多号人。
每到入场前,看戏观众都喜欢买份煨鱿鱼、盐焗蛋之类的零食,再配一杯凉茶降降火,就像现在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爆米花和饮料是标配一样。
很快许慈玉就在戏院旁开了个门店,不光开店,他还把电视机、唱片机都搬进了店里。
这两件大物件为许留山赢得了里三层外三层的顾客,只要花一、两毛钱,便可边饮凉茶,边看电视,简直就是时髦与网红店的化身。
但是凉茶的生意并不好做,许慈玉的店生意火爆,引来了同行的嫉妒,竞争更为激烈,大家纷纷效仿,客流一下子就少了很多,昔日的繁华很快就烟消云散。
到了八九十年代,西医普及,中医那一套调理恢复的方法已经不吃香了,凉茶业开始式微。
许慈玉的后人另辟蹊径,开始卖小吃,糖不甩、菠萝糕等一系列甜品,勉强维持生计,生意不温不火地做着。
02
如果许留山继续这样卖着小吃,估计早就关门大吉了,毕竟这种门槛比较低,模仿起来太容易了。
同行的恶性竞争就可以把它压垮,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故事了。
转折出现在1992年,这一年,许留山首创的王牌产品“芒果西米捞”正式推出。
以爽口纯西米打底,加入现打的鲜芒果汁,再配上半颗芒果肉,清凉爽口,卖相绝佳,立刻掀起了甜品浪潮。
正是这款单品让许留山从一众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奠定了其在港式鲜果甜品界的地位。
从此,芒果系列成为许留山的主打产品,芒果小丸子、芒果班戟等爆款一个接着一个。
它也被誉为香港糖水界的开山鼻祖,专门售卖甜汤、甜品和小食,以芒果为主要材料,深受游客和香港市民的喜爱。
1992年之后,许留山开始以特许经营方式拓展业务,在香港巅峰时期有50间门店,属于它的黄金时代正式开启。
在那一年的香港电影《小亲亲》里,陈慧琳郭富城在许留山门口约会;2002年,Twi组合的歌曲《友谊第一》里,其中就有一句歌词:“让我们结伴探访许留山”。许留山俨然成为了香港的一张文化名片。
在港澳自由行刚开放的时候,每个人到香港必打卡许留山,它不仅是最当红的港式甜品,也是当地街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它是人气王,顶流网红一点不过分。
手捧一杯许留山,站在旺角街头,背景是满天霓虹,既时髦又有烟火气。
一度和兰桂坊、迪士尼、太平山顶和海洋公园齐名,被列为香港旅游必去的“景点”。
而对于无法赴港品尝的内地人来说,家门口许留山里的杨枝甘露,翡翠台里的TVB、耳机里的粤语歌、茶餐厅里的菠萝油包,一样是香港文化的象征。
这之后,许留山开始了无限扩张之路。
出香港,进内地,走向海外,在美国、新加坡、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陆续开设分店。
开启暴走模式,排队抢购的风潮一点不亚于今天的新式茶饮。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1年,许留山曾参加了被誉为香港饮食界“奥斯卡金像奖”--“饮食天王奖”的角逐,获封“甜品天王”的称号。
彼时的许留山风光无限,开疆拓土好不洒脱。
03
巅峰时期的许留山,业务扩展到全球范围且门店数量接近300家。
在2016年,这些门店的总收入达到了4.6亿元人民币。
然而,步子要一步一步迈,迈大了,喀!容易扯着蛋。
一边是许留山的门店开了一茬又一茬;一边却是其背后的主人前后换了三茬。
2009年,许留山当时的掌舵人许炳城将全部股份卖给了马来西亚的华人公司vii,此举成功让许留山走进了马来西亚市场。
市场扩大了,创始人家族却套现离开了,这怎么看着怎么别扭。
到底是高位套现,还是公司早已经隐患重重,管理者等着接盘侠。
而后的事实也证明接盘侠坐实了。
在2015年,许留山在马来西亚遭遇困境,于是再次被出售,这次接手的是黄记煌母公司,交易价格5亿港元。
到了2023年,随着黄记煌被出售给肯德基母公司百胜中国,许留山再次易主。
原来的香饽饽变成了烫手山芋。
许留山的市场和店面看着是不断地扩大了,但是对于加盟的店铺,公司却不进行约束,结果产品质量没有保证,大大挫伤了消费者的热情,口碑反而随着店铺数量的激增呈现下滑趋势。
估计许炳城早已预料到这个结果,所以才忍痛割肉卖祖产,在大家还看好的情况下卖个好价钱,早早地就抽身离开。
其实许留山的内斗早就有了,集团内部勾心斗角,上传不能下达,管理涣散。
等换了老板后就更糟糕了,本来收购企业是指望这个鸡下蛋,结果蛋没下着,粮食倒是吃不少。
许留山就像个不招人待见的物件,被卖来卖去。
许老爷子要是知道了他辛苦打拼下的家业被反复倒手,子孙不知守业,许留山也早已不姓许,不知道会不会大骂子孙后代败家子!
当奶茶店开始卖20元一份的同款时,许留山店里40元一份的杨枝甘露和芒果捞属实显得有些尴尬。
某乎上有人曾晒出了加拿大的许留山,平均一份甜品的价格在七八十,被留学生们大呼离谱。
情怀能撑起一家店,但撑不起300家,在价格面前情怀实在不堪一击。
要是放在以前,还勉强说得过去。选择少,可以说你小资。
而在新式茶饮入局后,花样繁多,口味雷同,消费者们的想法就只剩下“许留山真的有点贵了。”
贵就算了,结果许留山还是一副你爱买不买的样子,加盟店也不断被爆出卫生问题,消费者自然不是人傻钱多的冤大头,也会选择用脚投票。
奶茶店从许留山手里抢生意,抢得快,抢得多。
而火锅店居然也能从许留山这里分一杯羹。
以往我们去吃火锅,往往要带着冰镇的饮料或者甜点去败败火,这才有那句“怕上火,喝王老吉”。
但是现在不用了,火锅店也开始打“歪”主意了。
在你吃火锅的时候,也有饮料和甜品,重点是这些饮料和甜品做得也很精致美味,让消费者流连忘返!
比如怒火八零有七款颜值爆表、味道超赞的甜品,还有荔枝火龙果茶、冰蓝多多、怒火手摇奶茶等五款特调饮料、凑凑采用火锅+奶茶+宵夜模式进行运作等。
奶茶店、火锅店能卖产品+甜品,许留山只能卖甜品。
分走许留山客户的,不是只有后起之秀的满记,还有消费更为便宜和便捷的餐饮店们。
04
新世代的年轻人,吃甜品只图个爽——不要陈皮红豆沙的温润,也不要芒果西米捞的清新,要的是由咖啡因、芝士奶盖和糖勾兑而成的单纯快感——一口下去,瞬间回血,还有恰好适合手掌曲线且画着漂亮图案的一次性塑料杯——可以捧着边走边喝,也可以举起来拍出磨砂杯子里好看的分层。
坐在窗明几净的店里,排队取号吃当季最热门的甜品,三百六十度打光拍照发朋友圈,配上一小段文字,朋友们都来点赞分享,是当代都市生活的一部分。
而主打鲜果产品的许留山在这方面显然是不足的。
在日新月异,产品迭代超出人们想象的时代,许留山的停滞和混乱直接导致了大量的客源流失。
最近六七年,许留山走向了经营的下坡路,业绩一落千丈。
据投资界数据显示,共有244家含有“许留山”关键词的企业,有196家显示注销状态,仅有47家处于存续状态,后来也有门店陆续关门。
而在几个月前,许留山因欠租,还被法院要求把所有的资产变卖套现,来偿还债务,并结束公司运营。
一边是新式茶饮的排队长龙,人们举起相机疯狂自拍晒圈;一边是许留山店面门可罗雀,冷清孤独。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滩上。
当一代人成长起来,属于他们的甜品记忆也将随之淡去。
但总有更新、更潮的甜品源源不断地被发明出来,就像永远有人正年轻。
许留山作为港式甜品界的扛把子,它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也见证了历史的发展。
虽然现在和当红的奶茶新品相比,早已褪去了光环,但它毕竟成功过,也确实创造过一个又一个神话。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许留山缺少的是创新和与时俱进。
我相信,只要用心做,聆听消费者的心声,他日卷土重来未可知。
到时候,再来一口许留山,情怀满满,诚意满满。
多家关店、被爆清算……香港曾经的老字号招牌不灵了?
逝去的香港回忆
港式甜品老字号许留山恐怕时日无多了。
在去年被传倒闭之后,许留山又被曝获颁清盘令。
据多家香港媒体报道,5月26日,香港高等法院聆案官考虑许留山食品制造有限公司无力偿还债务,对该公司颁发了清盘令。清盘是一种法律程序,香港的有限公司会通过这个程序,将所有资产变卖套现以偿付债务,并最终将公司结束。
有人统计,在香港美食点评网站ORi上,全港仅剩5家许留山还在营业。在内地,街头的许留山也在成群消失,大众点评上,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里,加起来只有大约10家许留山仍显示营业。武汉的许留山门店已悉数停业,杭州只剩一家店在营业。
许留山这个品牌,曾经风靡一时过,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港式甜品之一,自上世纪60年代初期创办至今,已是有近70年历史的老字号。
对于不少80后、90后来说,许留山甚至代表了他们对于港式甜品的全部想象。
由于历史原因,英国对香港实行殖民统治后,诸多饮食文化都被打上西方的烙印,香港的甜品也是这样,港式甜品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
在香港,你会发现很小很小的一个餐馆,也都会有甜品可以点,而且是必点,香港人有吃餐后甜品的习惯。
许留山也因为独有的港式情怀迅速出圈。在人们的印象里,甚至一度与TVB一样,构成了人们对于香港的想象。
比如在2000年发行的香港电影《小亲亲》里面,陈慧琳饰演的女作家和电台DJ郭富城在暧昧时期,许留山还成了约会地点。
2002年,正当红的少女组合Twi甚至在《友谊第一》中唱过一句歌词,“让我们结伴探访许留山,感情不必分你高班我低班。”
它也让一大批新型港式糖水品牌开始模仿跟风,满记甜品也带着自家的各类水果甜品一起迅速遍布香港。
然而仅过几年,许留山就已辉煌不再。
2015年,NviCi转手,黄记煌母公司、煌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交易价5亿港元全资收购了许留山。
两年后,2017年,吃下许留山的煌天国际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招股书指出,许留山的日均销售额和翻台率持续下滑。
2023年8月22日,肯德基、必胜客的母公司百胜中国宣布,收购黄记煌,许留山再次被易主。
此后,许留山更是流年不利:自2023年3月起,许留山香港公司接连被爆出拖欠租金,遭多个业主向香港高等法院上诉,追讨拖欠租金。到2023年7月,已有债权人向法院申请清盘。
2023年1月,又有4家公司称由于许留山香港无力偿还债务,双方未能达成和解协议,要求法院颁令许留山香港公司清盘。
在2023年爆出香港欠租新闻时,许留山曾首次登上微博热搜,大量食客排队留言惋惜怀念。彼时它通过官微发布了一则消息,自嘲“这可能是许留山60年以来最火的一次”,并声称内地门店的营业状况不会受到影响。
目前,许留山内地的官方网站已经无法打开,有人发现自己的许留山微信会员系统已经登不进去。
虽然许留山品牌曾针对关店发布声明,称只是香港部分门店关闭,但中国香港以外的门店并不会受到影响。
而在最新一条微博的下方,充斥着大量顾客的投诉,称当地已无门店,但储值卡无法退款,这些留言均无官方人员回复。
大众点评里,不少网友表示,“十年前很好吃,现在好难吃”、“以前是因为选择少没得吃,我都忘记这个品牌了。”
许留山是如何滑落到这一步的?
那些年的许留山
品牌许留山的创始人并不是许留山。
许留山本人原为中医,广东普宁市北山村人,50年代初,许留山在元朗街头售卖龟苓膏和中药,后不幸身故。
到了70年代,许留山之子许慈玉,在元朗炮仗坊14号开设凉茶铺,售卖凉茶和龟苓膏。
为了纪念其父,许慈玉将凉茶铺命名为许留山,到了80年代,许留山进行大胆革新,开始兼售椰汁、糖不甩、果冻、萝卜糕等甜品小吃,由传统涼茶铺逐渐转型。
1992年,许留山以全港首创的「芒果西米捞」掀起甜品风潮,奠定了许留山「港式鲜果甜品店」的专属地位,就像现在的喜茶、奈雪的茶等,都是。
此后,品牌许留山更是研制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创意甜品及饮品。
许留山也借此成为了全港最大型的鲜果甜品连锁店。
2000年,许留山推出全港独有的「杯装鲜果爽特饮」,开创了全新的外卖饮品模式,将「边走边喝」的休闲概念带给了香港人。
而其独创的甜品风格更是广受国内外观光旅客的喜爱,成为访港必到的景点之一。
2008年,许留山于中国深圳开设首间分店,将版图陆续扩展至中国其他地区,以广州和上海作为据点向华东和华南地区推进。
中国市场外,许留山还把触角伸到了国外,2012年进军马来西亚,2017年在韩国首尔开店,此后还有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等各个国家。
鼎盛时期,许留山的全球门店数曾接近300家。
另一边,许留山也在疯狂拓展线上,2014年,微博上甚至有10个名为许留山的企业认证账号在同时运营,除了许留山中国之外,还有湖北、上海、成都、重庆、北京等地的许留山账号,一个天猫旗舰店账号和两个客服号。
10年间,许留山不仅在内地多个省份开有分店,还在马来西亚等其他国家布局。据官网显示,全亚洲的许留山分店一共276家,其中155家为直营店。在2016年,这些门店的总收入达到了4.6亿元人民币。
但此时,许留山早已不姓许了。
2009年,许留山的创始家族股东将全部股权卖给马来西亚一家投资公司NviCi,这让许留山成功打入了马来西亚市场。
现在看,那是许留山的巅峰时刻。此后,许留山遇到的波折越来越多,发展之路也越发坎坷。
许留山的第一个对手,就是满记甜品。
95年才开店的后起之秀----满记甜品弯道超车,赶上了许留山。
彼时的满记甜品敏锐地察觉到了年轻人对于“榴莲”的喜爱,推出了榴莲班戟】等一系列榴莲甜品,迅速占领年轻人市场,后面推出的满记三宝:“芝麻糊、核桃露、杏仁茶”,深受香港市民的喜爱,同时也分走了本属于许留山的蛋糕。
许留山的第二个坎,是盲目放开加盟而导致乱象频生。
在2016年,黄记煌宣布全资收购许留山。黄记煌董事长黄耕收购时就表示:令黄记煌旱涝保收的“有限合伙制”,未来很可能被引入许留山的经营当中,也就是说许留山可以加盟。
放开加盟本来没问题,但不得不说,在加盟的模式下,更容易存在品牌方对加盟店管控不力,内部管理监管和奖惩机制不清晰的问题。
蜜雪冰城就是因加盟模式被诟病的典型,随着门店不断扩张,蜜雪冰城也在近期不断传出产品质量问题。
最近郑州市场监管部门对529家蜜雪冰城门店开展“地毯式”监督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有35家门店出现问题,其中3家门店责令立即停业整改,且当场对9家门店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许留山也是如此,在迈开加盟步伐后,卫生监管问题也是接踵而至。
2017年,许留山长沙店被曝榨果汁的芒果被工作人员咬过,腐烂水果经过简单处理后榨成果汁、做成布丁,过期产品撕掉标签后重新卖给顾客。
事发后,那家店面被勒令停业整顿,而许留山方面虽进行了道歉,却并没有对被曝光的食品质量问题进行核实与回应。
多重因素的组合之下,让许留山的经营越来越力不从心。
难再见的许留山们
从去年开始,关于许留山倒闭的传言就陆续传出。
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许留山的问题很明显:运营模式没有优势,产品创新没有优势,营收没有优势,利润仅有一点优势,且没有太多核心竞争力。
越是老字号,越容易面临这样的问题,这些年倒闭或是衰落的老字号并不鲜见,狗不理包子、全聚德…….
纵观这些老字号的发展,总有一些共同的问题:
第一、产品没创新,被越来越多的新品牌分走市场。
近几年,甜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种面包店、冰激凌店和奶茶店层出不穷,尤其是近两年随着“新茶饮”概念的流行,还诞生了像喜茶、奈雪等大批网红茶饮品牌,他们不仅有抗打的产品,还有更强的新品研发和营销能力。
反观许留山,这些年还是一直在吃老本,如今老本也要吃不动了,小红书上不少网友留言,都是对许留山产品品质、口感的诟病:
“越来越贵、不如以前好吃了,出品能不能用心点?至少要对得起价格吧?”、“建议提高品质、增加品种,不然很难活下去。”
第二是供应链质量管理能力不到位。
许留山被煌天国际收购后,多家直营餐厅转型为加盟餐厅,从2016年开始,许留山所开设的新门店大部分为加盟店,不少加盟门店面临着供应链暂停,压制巨额流动资金等更大风险。
第三是面对负面事件,反应总是慢半拍。
2013年,许留山长沙店被曝榨果汁的芒果被工作人员咬过,腐烂水果经过简单处理后榨成果汁、做成布丁,过期产品撕掉标签后重新卖给顾客。
事发后,店面被勒令停业整顿,而许留山方面虽进行了道歉,却并没有对被曝光的食品质量问题进行核实与回应。
同样,狗不理包子在出现不好吃、贵,门店的重大决策失误以后,狗不理集团的滞后处理,反映出的也是品牌对市场把控管理的严重缺位。
餐饮其实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行业,消费者确实愿意为产品之外的文化、场景、服务等附加值买单,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品牌态度,如果品牌的态度极差,市场也只会用脚投票。
第四、产品没有围绕用户需求不断创新升级。
许留山不是没想过升级与改革,许留山早就试水了“互联网+”,但没有任何互联网运营经验,在陌生的领域从零开始,许留山并没有多少优势。
而且许留山悖离了其餐饮的本质,产品质量不升级,光是铺展渠道,这样所谓的品牌升级,除了“难”之外,对品牌的长期建设的意义并不大。
这样就被各种力量牵着鼻子走,在缺乏充足的自我认知与长期规划的情况下贸然改革,失败是必然。
这也反映出企业内部管理层能力的不足,消费者想要的是看得见、吃得着,可以切身感受到的体验,而非虚无的情怀。
总而言之,每一个老字号传承至今,都有着它的过人之处。许留山走到今日这般境地,在惋惜的同时,也更值得品牌反思。
参考资料:
《许留山老去,甜蜜不再》,每日人物;
《许留山甜品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厨房人类;
《又一个80后集体回忆消逝?70年港式甜品老字号被曝遭清盘!鼎盛时近300家店,官博已停更近一年》,每日经济新
许留山要倒闭了?网友一波“回忆杀”后,官方回应来了
今日
香港连锁甜品品牌许留山
登上了微博热搜
“许留山香港门店因欠租遭入禀申请清盘”
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
据香港媒体报道,连锁甜品品牌许留山旗下的多家香港分店连续遭业主向香港高等法院上诉,追讨拖欠租金。
不少网友感慨许留山是“集体回忆”,表示震惊。网友甄女士称,20岁出头第一次吃许留山时,感觉自己变成了自幼读的香港小说或者TVB电视剧的女主角。“时代标志物的倒闭关张,让人伤感”。
许留山被入禀香港高等法院申请清盘
据香港媒体报道,被多名业主追讨店租的香港甜品品牌“许留山”,3月11日再遭权记玩具有限公司入禀香港高等法院申请清盘。根据香港司法机构的网页显示,案件已排期6月3日处理。
图片来源:看看新闻
据报道,许留山在今年1月曾指出,过去数月已关闭10余间门店,主要集中在旅游区和个别住宅区。许留山表示,因来港游客急剧减少,其传统旅游区门店业务减少六至七成。
除被清盘申请,许留山位于蓝田汇景广场的分店再遭业主入禀高等法院,要求收回店铺,以及追讨去年10月开始拖欠的逾19万元租金。
许留山是香港一间连锁甜品店,专门售卖甜汤、甜品和小食,以芒果为主要材料,深受游客和香港市民的喜爱。
内地门店已陆续恢复堂食和外卖
在今天早上11点26分,“许留山中国”官方微博更新了一条信息,称“经历过非典,共度了新冠,风里雨里60年,我们一直陪在大家身边。喜欢许留山的朋友们,不用怀念,等疫情过去,我们店里见”。
记者见到,微博下方有网友问“内地的店正常营业吗?”官方微博明确回应“是的”,同时也回应部分网友称“疫情期间因门店一直没有提供堂食服务。”
也有部分网友反馈,会员系统一直没有办法登录。许留山官方微博予以回应称,“因疫情期间门店一直没有提供堂食服务,会员系统出现障碍未能及时发现,现已恢复正常。”
许留山官方回应记者,许留山刚刚已经发微博辟谣了,香港地区因个别门店受社会环境和疫情影响提前解约,内地并未因此事受到影响。目前内地的许留山门店已经陆续恢复堂食和外卖经营业务。
广州多家门店恢复堂食与外卖
记者了解到,许留山在广州地区一共有9家门店,全部为商场店铺,部分门店比如广百百货天河中怡店、西城都荟店、五月花商业广场店、东方宝泰店、白云岭南新世界店今日都有营业。
记者来到天河广百百货天河中怡店,见到店内空无一人,只有一位工作人员在店。工作人员称,目前可堂食用餐,但是因为须间隔坐开,因此最多只能坐5张桌子,入门同样须要测量体温与登记个人信息。该店随商场营业时间,从早上11点开到晚上6点半,今日开店1小时左右,目前已有10多单外卖外带单。
疫情期间,消费者还是以外卖为主。而东方宝泰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日也已开放限制性堂食和外卖服务,但是入店堂食需要消费者配合做好姓名和手机号的登记工作,并且要隔开1米坐。门店的营业时间随商场开放时间而定,从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
“香港什么山最多,许留山最多。“这个坊间打趣的说法一语道出许留山在香港曾经多么火。
许留山是香港甜品连锁品牌,于上世纪60年代初创办,曾经,许留山”在香港就和v-v一样,遍布在香港的各条街道,而几乎可以说每间“许留山”都会人满为患。
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许留山以手推车形式售卖龟苓膏和凉茶起步,开设首间店铺;在上世纪90年代,“芒果西米捞”这一招牌甜品在香港掀起热潮。它被誉为香港糖水界的开山鼻祖,专门售卖甜汤、甜品和小食,以芒果为主要材料,深受游客和香港市民的喜爱。发展至今,许留山在香港已经拥有超过45家门店。
2008年,许留山在深圳开店,正式进入内地市场;2012年进军马来西亚,走向东南亚市场;2017年许留山进军韩国,首店开在首尔。目前许留山有近300家店面,足迹遍布中国、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被5亿港元收购后转为加盟为主
2015年10月,许留山被黄记煌以5亿港元收购。根据当时收购的情况,许留山截至2015年底的资产净值为2.53亿港元,2015年转盈为亏,除税后的亏损金额为825.86万港元,煌天国际指亏损是由于香港地区整体经济低迷所致。
2017年,其母公司煌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但其以向加盟商销售货品及收取加盟费的盈利模式遭到质疑,赴港上市最终宣告失败。
根据申请资料,煌天国际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向加盟商销售货品及收取加盟费,餐厅运营收入仅列第三。许留山被煌天国际收购后,多家直营餐厅转型为加盟餐厅,并且自2016年开始,许留山所开设的新门店大部分为加盟店。
根据煌天国际的加盟协议及合伙协议,许留山的一次性加盟费为5万元,持续特许使用费为加盟店销售额的5%。
2015年,许留山直营店平均每间餐厅的日销售额为6576元,估计翻台率为11.2,平均每间餐厅每日客流量为135人;加盟店则为5503元、9.3、104。到了2016年,这三个数据分别下降至直营店6319元、10.8、131;加盟店5145元、8.2、91。而2017年前5个月,直营店和加盟店的差距继续扩大,直营店6319元、10.7、126,加盟店4567、7.9、84。
来源广州日报、看看新闻、红星新闻、许留山官方微博
编辑余凯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