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萨加盟店排行榜中亮点项目,夏日玛莉引领潮流
导语:餐盟严选最近发现近日创业者对于披萨加盟店排行榜关注度急速地上升,有不少创业者都在点对点地了解披萨或者西餐类的创业项目,夏日玛莉披萨也凭借实力吸引了并不少目光。
2023年的时候美团数据统计显示,郑州的用户对于西餐的偏好已经远超面面食,西餐类具有420万份订单,面食有97万份的订单,河南本土美食胡辣汤共有163万份订单,也就说作为中原地区河南是我国的面食大户,但西餐却成为面食+胡辣汤订单总和还超过近一倍的数量,让众多创业者看到了西餐所具备的市场规模。见一斑而窥全豹,郑州并不是单独的一个特例,这足以说明西餐在我国的发展状态相当地不错。
如今西餐披萨赛道出现强势项目夏日玛莉披萨,以突围的姿态迅速成为网红店面,尤其是在发源地长沙拥有相当不错的口碑,今天我们就从项目的装修风格,产品设计两个方面进行剖析,为什么这个项目会成为亮点?
聚焦亲子,打造其乐融融的西餐厅
夏日玛莉披萨店以童趣为主,整体明亮轻快的装修风格,还点缀了不少仿真的花草。夏日玛莉的主题色调是粉紫色,搭配了一些橘红色和绿色的装饰和这些花草结合到一起之后,有股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意味在里面,成人童话世界的气息扑面而来。
而且夏日玛莉披萨在店内还设计了不少适合小朋友玩的游乐设施,可以让小朋友在这里边吃边玩,或者是在吃完之后自己玩耍,让父母也可以安心就餐,打造一个让孩子和父母都可以愉快就餐的环境。无论是亲子一家出行,还是在有了孩子之后不能尽兴的闺蜜聚餐,都可以在夏日玛莉披萨实现轻松地吃饭聊天。
聚焦性价比,做创新产品
2023年餐饮创新高峰论坛上,夏日玛莉披萨荣获创新品牌奖,足以证明品牌实力,夏日玛莉披萨在产品线上拥有原切牛排,手工现烤披萨,西式小吃等等,以性价比在西餐市场当中获得了一定的关注。但对于产品创新上,夏日玛莉一直都没有放松,至尊菲力牛排,香辣鲜虾面,招牌榴莲薄底披萨都曾经在上市之初引起消费者的追捧,就算是热度过去之后,也依旧是不少消费者进店必点的美味。
夏日玛莉在产品的用料上一直都是精益求精的态度,比如说招牌榴莲薄底披萨,使用以金枕榴莲作为原材料的榴莲酱,加上满满的果肉和芝士酱,薄到极致的饼底烤得微微发酵,一口咬下去酥脆的饼底“咔嚓”的一声继而香味充斥在口鼻之间,榴莲和芝士的香气在咀嚼的过程中慢慢地相互融合得更充分,回味悠长让人久久不能从其中自拔。
曾几何时,披萨的高价位让不少的消费者望而却步,但夏日玛莉以高品质的产品,平价的价格让更多的人都能够随时享受美味的披萨,可能相对于不少其他行业的产品,汉堡或是薯条来说夏日玛莉的披萨依旧是比较贵的,但在同类产品当中,夏日玛莉一定是最具有性价比的选择。
结束语:在如今的西餐加盟行业当中,项目非常多,但能够真正在市场当中有所发展,可以切实地帮助到创业者的项目不太多,餐盟严选凭借多年经验在披萨加盟店排行榜发现夏日玛莉,给创业者提供一份可靠的选择。
进退两难的达美乐披萨,想做中国第一?
来源新品牌研究所
作者易婷
港交所的“上市”菜单会不会增一新品?
达美乐披萨,一家根正苗红的西式连锁餐饮企业二次向港交所递表。寻求IPO的主体并非达美乐,而是它在中国的特许经营商——达势股份。
10月14日,港交所官网披露了达势股份(或称达美乐中国)的上市申请材料,早在今年4月,达势股份首次递表但已自动失效。
美股的达美乐自2004年上市以来,股价已经翻了40多倍,在餐饮业是当之无愧的大牛股;按2023年全球零售销售额计算,达美乐是全球最大的披萨公司,截止2023年6月19日,其在全球拥有19200家门店。
凭借着母公司的“财福密码”,达美乐中国顺利入华,但它在国内的表现来看很难让人信服。根据招股书显示,达美乐中国2023年至2023年三年营收分别为8.37亿元、11.04亿元、16.11亿元,但三年连续亏损,分别为1.82亿元、2.74亿元、4.71亿元。
一边增收不增利,另一边还有老对手必胜客的制衡和国内本土品牌的围攻,它却在招股书中直呼“要做中国第一”,达美乐中国的底气来自哪里?它能如愿“干掉”必胜客么?
笑傲华尔街
故事的开始还要回到1960年,还是大学生的汤姆·莫纳汉和哥哥在密歇根州以500美元盘下一家披萨,起名“Di39Pizz”。
开店之初,这家店80%的业务都是外送,并在当地不断扩张,连续7年的时间都坚持直营。之后才开始接受加盟,大规模的扩展进入市场。在扩张期间,达美乐发展的过程也极为曲折,在1969年,由于举债经营,陷入资金链断裂,欠下150万美元在破产边缘。
美国四大快餐,炸鸡汉堡热狗披萨。既是快餐,讲究的就是速度。而达美乐披萨主要的市场是外卖,那就要在外送时间上提升速度。1973年,达美乐提出“30分钟内送达,否则免费”的口号。口号一出,人们争先恐后的下单,使其成功占据了全美披萨快餐市场的17%。这一理念,称得上是天猫超市当日达、每日优鲜半小时送达的鼻祖。
1977年,背负在达美乐身上的债务还清,它再次进入快速发展的大道:1985年成为扩张最快的披萨公司;1996年总营业额近30亿美元;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2004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2017年,有机构复盘了2004年以来的美股增长情况。当时,作为最重要的互联网公司谷歌(G)的股票投资回报率超过了16倍。而达美乐算上分红、拆股等投资回报率高达27倍。
实际上,自2004年上市至2010年,达美乐的业绩和口碑都受到了重创,同店销售额没有增长,上市募集的资金超50%用来还债,各种负面缠身还一度陷入食品安全问题,这种糟糕态势直到2010年一场“自黑营销”拯救——达美乐包下整个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自爆存在的问题,求大家提供解决方案,一场吐槽大会逐渐成为了拯救达美乐营销大战。
但就算是从2010年计算,达美乐的成长性也超过了苹果、谷歌、Fk和亚马逊。到2017年,其股价暴涨20多倍;而同期表现最好的亚马逊也就翻了5倍多。
自2023年起,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线下餐饮被迫暂停堂食,国内餐饮业7天就损失了5000亿元的营收。而主营外卖的达美乐却是“如虎添翼”,2023年营收达到43.57亿元,利润率达37.7%。二级市场更是表现非凡,达到上市时期的最高点565.95美元/股。
但达美乐的高利润率并不是全靠送外卖披萨赚来的,而是供应链生意。根据2023年年报显示,其供应链业务占总营收的58.77%,可以说是达美乐的最强捞钱机器。这套玩法其实和蜜雪冰城类似,产品需要的原材料制作好卖给加盟商,自建工厂,从中间赚取差价。
这种打法有效避开餐饮业的三高,并且能在扩张过程中降低供应链成本。在实践过程中,达美乐还会把原材料赚取的盈利税前50%分给加盟商,实属有福同享,也让达美乐逐渐坐稳全球披萨龙头的地位,也让它进入其他国家的时候底气十足。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这套值得餐饮业效仿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市场却被“虐”的够惨。
中国市场受“虐”
早在1997年,达美乐便入华在北京开了第一家门店,但是扩张速度极为缓慢。直到2010年,达美乐中国收购了PizzvChiL,以此获得达美乐比萨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省及浙江省的经营权,达美乐在国内进军的步伐才明显加快。
在拿到经营权后的五年时间里,达美乐中国一直专注于北京和上海市场,没有向其他城市扩张,直到2016年,才走出自己的固有的圈子,到杭州开设首家披萨门店。
这种“佛系”的状态直到首席执行官王怡的加入才真正发生改变。王怡2017年5月加入,7月便拿下整个大陆、中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许经营权。此后达美乐中国开始加速布局一线城市,逐渐向深圳和广州扩张。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3年,达美乐中国的门店数量分别为188家、268家、363家、468家,年复合增长率为35.53%,截至2023年6月30日进一步增加至508家。
和理想状态不一样的是,新店越开越多,亏损却是进一步加大。从2023年至2023年,营收从8.37亿元到11.04亿元再到16.11亿元,;亏损从1.82亿元到2.74亿元再到4.71亿元。亏损的幅度远大于营收的增长幅度。而且在今年上半年营收9.09亿元,仍亏损0.96亿元。
收入“三连涨”,利润“三连负”。达美乐中国的问题出在哪了?在招股书中达美乐称:过去数年,公司投入大量资源研究潜在新市场,开设更多门店和中央厨房,营销和推广品牌,为更多新门店设立及运营的筹备投资及培训门店层面员工,拓宽服务范围及投资技术,导致公司在报告期内录得净亏损。
事实上,达美乐最大的成本就是员工酬薪,三年分别花了3.4亿元、4.7亿元、7亿元,占总营收的40.15%、42.5%、43.66%。仔细看员工情况,2023年正式员工2991位,兼职人员却搞到9271位,而且将近50%是骑手。也就是说为了“30分钟必达”几乎把达美乐中国的收入都吞噬了。
美团和饿了么看到这,难道不会直接笑出声?
那退一步说,达美乐中国还处在扩张期,出现亏损还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扩张上,达美乐却由于前些年的“龟速”导致无法展现它“西方巨无霸”的气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达美乐中国2023年整体市占率仅为3.6%,排行老三,而此时必胜客在中国的市占率已经高达39%。从门店数量上来看,2023年必胜客就已经超过了2200家门店,与达美乐中国的五百多家比,已经算是被吊打了。
但是,在招股书中,达美乐中国表示其目标就是要成为中国第一的披萨公司,这势必意味着要“干掉”必胜客,这胜算大么?
进退两难
如果再给达美乐中国一次机会,它一定还是会选择进军中国市场,但是一定不会将美母公司的打法复制到中国市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6年至2023年中国披萨市场规模从228亿元增长至335亿元;2023年至2025年中国披萨市场规模将以15.4%的GAGR上涨,于2025年达到623亿元。
但是目前中国每百万人仅有9.8家披萨店,对标和我国有相似餐饮文化的日韩,它们达到了28家以上。以此类推,中国披萨市场目前发展还相对滞后,未来发展前景可观。那么希望称霸的达美乐来说,势必舍不得放弃这一香饽饽的市场。
回顾美母公司的发家史,显然它是想通过供应链和外卖业务的组合拳来占领市场,但是目前在中国可以说至少是50%及以上没有实现。
目前达美乐中国在国内的门店均为直营店,而达美乐中国本身就是母公司最大的“加盟商”,能否有权限开通加盟业务也不得而知。既然没有加盟商,那分摊成本的就没有,将原材料卖给加盟商那就更无从说起了。
在外卖方面,达美乐中国也延续在美的标准——做时间的亲爹。这期间,尝试过无人机派送、无人驾驶配送车等,将科技发挥到极致,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在30分钟内送达。但是国内美团和饿了么的骑手业务不是瞎吹的,他们每单赚取提成,曾有骑手爆出一个月上万的薪资。而达美乐要留住自己的配送员,需要付出的代价会很大。
如果将外卖业务外包给美团和饿了么,那30分钟必达就要打一个问号了,免费吃的券更不知道要送出多少。
在中国人眼里,披萨第一品牌似乎是必胜客。对比月狐iB提供的门店数据,2023年达美乐和必胜客门店数量10大致趋同;但是必胜客2422家门店在国内覆盖的城市数已达到293个。从城市等级的分布情况来看,达美乐主要是在一、二线城市,而必胜客在除了在一二线城市,在三四线城市甚至在虚线及以下都有布局,其中三四线城市的门店数占总门店的22.8%。
可见,达美乐和必胜客下半场的竞争在下沉市场。但在下沉市场,达美乐披萨的价格就把它挡在了门外。达美乐披萨9寸的在70元左右;12寸的在100元左右,而必胜客的均价比它低15至20元。虽然有部分消费者能接受,但是在下沉市场难以量级的消费者长期消费。
除了必胜客以外,本土品牌的崛起对达美乐来说也是不可忽视的劲敌。在消费者知名度相等的条件下,本土品牌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毕竟披萨不是一个制作门槛高的品类;目前在五六线城市,出现了很多“9块9披萨”的门店,这种低价促销式品牌的价格威胁也足以给达美乐的发展造成威胁。
现在的达美乐中国已经陷入了恶行循环,并难以自己解决怪圈。继续按照现有的模式做下去,需要更多的成本,亏损的局面也无法改变;重新开一局也不太现实,毕竟大部分生意都还是在外卖上,而且似乎也暂没有意向放弃30分钟送达的宗旨。
《新品牌研究所》认为进退两难的达美乐急需上市,主要是想通过集资来改变现状的窘境。若成功上市,对它们来说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存活下去,其次是实现盈利,最后再来谈“干掉”哪家,成为中国披萨第一才是正确的顺序。本末倒置的话,结果不会如意的。
收入4成给骑手发工资?这家比萨店把自己“卷”成了“外卖一哥”
继10月份二次递交招股书后,达美乐中国终于在近日通过了港交所的上市聆讯,这也意味着,达美乐中国的上市进程又推进了一步。
达美乐中国其实是达势股份有限公司的别称,这家公司是达美乐比萨在中国的特许经营商,其拥有达美乐比萨在中国内地以及港澳地区的独家经营权。根据双方协议,达美乐中国的特许经营权将持续到2027年,并且还有可能再续期20年。
1960年诞生于美国的国际比萨连锁品牌达美乐截至2023年6月19日,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1.9万家门店。截至2023年6月30日,达美乐在中国12个城市拥有508家直营店,其中约半数以上分布在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
对于上市募资的用途,达美乐中国表示,将用于扩张门店网络、扩大中央厨房的容量,提升技术能力以进一步改善经营洗效率和服务能力。按照规划,2023年和2023年,达美乐中国将再开设总计300家门店。
根据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达美乐是2023年中国销售额排名第三的比萨公司,第一名是必胜客。
尽管在招股书中,达美乐中国立下了“成为中国第一的比萨公司”这一f,但它的盈利状况看似并不理想。
招股书显示,2023年-2023年,达美乐中国的收入分别为8.37亿元、11.04亿元和16.11亿元。2023年上半年的收入为9.09亿元。虽然收入逐年上涨,但亏损也随之增大。2023年-2023年上半年,达美乐中国净亏损分别为1.82亿元、2.74亿元、4.71亿元和9547.5万元。
作为“外卖比萨一哥”,达美乐中国约70%的收入都来自于外卖。
聆讯资料显示,达美乐中国2023年-2023年上半年外卖渠道收入分别为5.86亿元、8.22亿元、11.8亿元和6.5亿元,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始终保持在70%以上。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达美乐中国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在所有销售渠道提供“30分钟必达超时送免费比萨券”承诺的比萨公司。而这也是达美乐在同质化较高的比萨市场能将其他同行远远甩掉的法宝。
2023年和2023年上半年,达美乐中国约90%的外卖订单完成送达承诺,平均订单完成时间分别为23分钟。之所以能如此高效地完成订单履约,除了智能化的订单调度系统,也需要更多的门店和配送员。
这也大大拉高了达美乐中国的运营成本。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3年6月,其员工薪酬开支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将近40%,而同期必胜客员工的薪酬及福利开支所占比重仅为22%。
达美乐中国一直坚持自营配送,而非使用第三方平台。在国内疫情持续的背景下,达美乐的外卖业务也得到了发展壮大。
摆在达美乐中国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在扩张的同时实现更好的盈利。
在招股书中,达美乐中国提出,未来,除了增加门店数量,还计划开发新的门店模式,例如仅提供外带及外送服务的门店,以降低租金等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资深连锁产业专家文志宏认为,达美乐中国需要强化品牌传播,改变其在中国市场“不温不火”的状态。同时,还要加快布局,尤其是重点市场的布局,形成规模效应,以此平衡盈利能力。
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指出,达美乐中国除了提升盈利之外,还需要梳理门店结构,切勿盲目扩张。同时也还需要通过产品创新研发来打造爆款,并提升运营效率。
-END-
文字|张天元
(部分内容综合第一财经、金融界)
编辑|孔瑶瑶
图片来源|品牌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