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雷达|失去“混合坚果一哥”的沃隆食品,毛利率却蹊跷上扬
每日坚果不香了?沃隆冲刺上市,市占率被瓜分、研发投入远逊同行
高度分散的烘焙市场里,B2B 平台「焙乐爷」为中小型面包店提供烘焙一站式采购及培训服务
IPO雷达|失去“混合坚果一哥”的沃隆食品,毛利率却蹊跷上扬
实习记者|冯雨晨
近日,电视剧《幸福到万家》正在热播,作为该剧的坚果类零食植入独家合作伙伴,青岛沃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沃隆食品”)也正积极冲刺上市,拟于上交所主板募资7亿元。
2016年成立的沃隆食品,靠首创的“每日坚果”这一核心品类在2023年至2023年分别创下11.65亿元、8.89亿元、11.08亿元营收,同期净利润为1.31亿元、0.89亿元、1.2亿元。
作为休闲零食企业,沃隆食品所在的行业门槛并不高,如在2023年,沃隆食品研发投入仅为37.63万元。其核心产品小袋装的混合坚果,各零食巨头也在纷纷入局,近两年沃隆食品已失去混合坚果行业第一名地位。
目前,在全渠道营销态势之下,沃隆食品近七成收入仍倚赖线下销售渠道,“家底”、营销、研发等都不出挑的沃隆食品,如何在同质化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守住混合坚果行业先行者阵地发展?
另值得关注度的是,沃隆食品在产品价格出现下滑,营收表现不如恰恰食品、良品铺子等同行的情况下,毛利率却在2023年与同行背道而驰,逆市上扬。
领头羊位置不再沃隆食品主要从事休闲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体系围绕坚果类食品构建,主要有五大类产品,即混合坚果、单品坚果、每日果干、烘焙食品,和礼盒系列。
混合坚果为按照固定营养比例混合搭配的小包装坚果,沃隆率先推出以小包装为主、综合多种坚果材料的混合类“每日坚果”,并以“每日坚果”为核心产品走红。
在营收上,沃隆食品对混合坚果展现出了十足的依赖。2023年至2023年,沃隆食品混合坚果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92.14%、85.73%、75.74%,虽收入占比有逐年下滑之势,但仍为沃隆食品核心收入来源。
小规格包装的混合坚果,满足健康需要且方便携带,能适用早餐补充、下午茶、健身房等多元化场景。盯上这门生意的,不止沃隆食品一家,三只松鼠、洽洽食品、良品铺子等休闲零食品牌都陆续推出了小包装的“每日坚果”。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及以前,沃隆食品在混合坚果行业的市场份额最高,2023年,沃隆食品市场份额达到13.0%,位居行业第一。2023年,三只松鼠的市场份额为10.2%,排名第一,2023年,洽洽食品的市场份额为9.7%,位居行业第一。
从近三年的平均市场份额来看,三只松鼠排名第一,沃隆食品排名第二,洽洽食品排名第三,上述三家企业三年平均市场份额分别为10.2%、9.3%和9.2%。
市占率减少反映在沃隆食品混合坚果的销售额上,2023年,沃隆食品混合坚果销售营收7.53亿元,同比出现了29.5%的下滑,2023年为8.3亿元,虽实现10.2%的增长,但仍未追上2023年10.68亿元的水平。
界面新闻注意到,按招股书给出的营收数据算,2023年混合坚果应实现10.2%的同比增长,然而沃隆食品的营收分析中,又称同比增长为9.13%,出现了数据不吻合的情况。
毛利率蹊跷上扬2023年至2023年,沃隆食品营业收入为11.65亿元、8.89亿元、11.08亿元,净利润为1.31亿元、0.89亿元、1.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4亿元、-0.13亿元、2.05亿元。
对于2023年业绩的陡然下滑,沃隆食品称主要是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纵观休闲食品同行,洽洽食品、良品铺子、盐津铺子、来伊份等的总营收在2023年依旧保持增长。
而仅以坚果营收来看,2023至2023年,洽洽食品坚果类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8.25亿元、9.5亿元、13.66亿元,该品类业务仍呈上升趋势;同期良品铺子坚果炒货营收13.84亿元、13.34亿元、16.09亿元,2023年出现了微量下滑但2023年反超之前收入。
可见,新冠肺炎疫情并非影响业绩下滑主要和唯一原因,沃隆食品是否还有其他难言之隐?另外,相较于洽洽食品、良品铺子等,沃隆食品还存在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
沃隆食品在招股书中坦言,其产品体系围绕坚果类食品构建,虽然逐步向多品类、多层次的综合型休闲食品生产商发展,但混合坚果类产品收入占比仍然较高。如果未来该类产品市场竞争加剧或消费者偏好发生改变,则可能会对其生产经营和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虽然沃隆食品的营收和和市场份额不“出挑”,但整体毛利率上,沃隆食品近两年来高出同行。招股书显示,2023年至2023年,沃隆食品毛利率分别为33.53%、37.16%、38.01%,连年上升,同期行业平均毛利率分别为35.93%、34.49%、33.47%,连年下滑。
按招股书数据,进入2023年,沃隆食品的各类型食品平均价格都出现了下滑。为何产品平均售价下滑但毛利率仍高于同行?
与多数休闲食品企业不同的是,沃隆食品采用自主生产为主的模式,主要从境外采购生产所需的各类原料,如榛子仁、扁桃仁、腰果、蓝莓干等原材料,然后自建工厂进行加工制造。这使得沃隆食品,对产品质量把控能力强,规模化生产之后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但这似乎仍难解释公司毛利率为何与行业背道而驰。
同时,自主生产为主也让沃隆食品陷入产能不足,连续三年来,沃隆食品总产能均维持在1万吨左右。正如沃隆食品在招股书中称,目前多种产品产能已接近上限,产能不足已成为影响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仍依赖线下销售渠道三只松鼠的坚果类产品营收在2023年至2023年和沃隆食品呈现出同样的下滑曲线,这时期,其坚果类产品营收分别为54.43亿元、48.48亿元、50.59亿元,2023年明显减少,至2023年仍未恢复至2023年营收水平。
对于下滑原因,三只松鼠未归因于新冠肺炎疫情,称是因2023年,线上流量进一步去中心化,作为核心品类的坚果产品引流效果开始减弱所致。
显然,坚果零食企业不再局限于单一零售渠道,而是追求线上线下协同一体化发展,争夺营销阵地下,各家的销售费用都不低。2023年,三只松鼠、洽洽食品、良品铺子的销售费用分别为20.72亿元、6.04亿元、16.72亿元,占其营收比例的21.2%、10.09%、17.93%,相较去年,销售费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沃隆食品2023年销售费用为2.16亿元,占总营收的19.5%。虽然整体营收量级不如“头部玩家”高,但沃隆食品销售费用占比偏高。
招股书显示,沃隆食品有四种销售模式,即经销模式、线下直销模式、线上直销模式,以及线上代销模式,但线下销售渠道目前仍为沃隆食品的主要营收渠道。
2023年至2023年,沃隆食品的线上渠道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02亿元、2.65亿元、3.59亿元,占总营收比为17.45%、30.21%、32.74%,同期线下渠道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9.57亿元、6.13亿元、7.37亿元,占总营收比为82.55%、69.79%、67.26%。
2023年起,因沃隆食品取消了与经销商合作开展京东自营、天猫商城等线上平台的代销业务,直接与该等线上平台开展业务,由此2023年起沃隆食品线上渠道营收有了一波明显增长。
沃隆食品在招股书中表示,坚果类休闲食品行业虽然整体规模不断扩大,但竞争格局却趋向分散。由于行业壁垒整体不高,且线上渠道流量去中心化的特点导致新品牌逐渐蚕食原有市场份。
从沃隆食品的研发投入上,也可窥见坚果类休闲食品的行业壁垒不高。2023年、2023年和2023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7.63万元、157.61万元和188.4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0.03%、0.18%和0.17%,也就是说,2023年,沃隆食品用37.63万元的研发投入撬动了十亿的营收规模。
对于线上渠道流量建设,沃隆食品称,将把本次募集资金用于生产智能化改造及智能仓储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品牌形象及全渠道销售网络建设项目,分别投资3.56亿元、2.64亿元。将通过达人带货、店铺直播、人群运营、流量投放等拓宽线上营销渠道。
谈及休闲零食赛道的未来竞争,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界面新闻表示,中国的快消品行业已经走过了高增长、高扩容、高发展的阶段,如今对包括休闲食品在内的快消品企业而言,产业链的完整度、品质的稳定性、食品安全的保障、场景的创新、服务体系的升级、客户联系的加强,这些才是可以“拼”的综合实力与护城河。
这次资本市场“输血”若是能成功,沃隆食品将借此扩产扩销,更加深化其综合实力与护城河。
每日坚果不香了?沃隆冲刺上市,市占率被瓜分、研发投入远逊同行
记者都亚男
近日,青岛沃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隆食品”)披露招股书,拟登陆上交所主板。沃隆食品拟募资7亿元,本次拟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2,500万股,本次公开发行股份数量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为不低于25%。
来源:招股书
沃隆食品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以坚果相关产品为核心的休闲食品生产商,主要从事自有品牌休闲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含混合坚果、单品坚果及含坚果烘焙食品等。沃隆食品在国内率先推出了“每日坚果”类产品,生产和销售小包装混合坚果产品,经过近年来持续发展,自有的“沃隆”品牌“每日坚果”已成为该品类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产品之一,并拓展了单品坚果、坚果礼盒、含坚果烘焙食品等新的产品品类。
来源:招股书
但凭借“每日坚果”打出名气、称霸坚果市场的沃隆食品,却在近些年出现业绩疲软。
2023年及之前,沃隆食品在混合坚果行业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但紧接着,2023年起“风水轮流转”,沃隆食品痛失行业老大的“宝座”。
前瞻产业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在混合坚果行业市场中,三只松鼠2023年市场份额高达10.2%,位列第一;洽洽食品2023年市场份额为9.7%,位居行业第一。从近三年的平均市场份额来看,沃隆食品同样无缘行业第一,前三位分别是三只松鼠、沃隆食品、洽洽食品,平均市场份额分别为10.2%、9.3%和9.2%。
“成也坚果,败也坚果”,用这句话形容沃隆食品的业绩烦恼再合适不过。依靠坚果类食品打响名号的沃隆食品,不得不面临产品结构单一的风险,大卖的坚果相关产品业务占据公司主要营收的绝大部分。
招股书显示,2023年至2023年,沃隆食品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99.53%、98.78%和98.92%。而这沃隆食品卖得最好的混合坚果产品,2023年至2023年收入占全部营收高达92.14%、85.73%、75.74%,虽近三年占比稍有好转,但该项业务收入仍然占去年营收的七成多。
来源: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2023年至2023年,沃隆食品营业收入分别为11.65亿元、8.89亿元和11.08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1.31亿元、8506.42万元和1.18亿元。2023年,沃隆食品受疫情影响收入出现严重下滑,同比下降23.69%,扣非净利润更是锐减35.11%,其中混合坚果业务收入同比下滑29.50%。
沃隆食品还在照顾书中提到,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工作,还特此设置了研发激励机制,对加快项目开发做出重要贡献的员工,给予经济奖励和荣誉奖励。但据招股书,沃隆食品于2023年、2023年和2023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7.63万元、157.61万元和188.4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0.03%、0.18%和0.17%。
来源:招股书
在混合坚果的赛道上,A股市场中早已盘踞着洽洽食品、良品铺子、盐津铺子和来伊份等多家上市公司。但和这些已经上市的同行们相比较起来,“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工作”的沃隆食品,研发投入却望其项背。
Wi显示,2023年至2023年,洽洽食品研发费用分别为3063.65万元、3624.28万元、4508.5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0.63%、0.69%、0.75%;良品铺子研发费用分别为2736.2万元、3371.7万元、3966.5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0.35%、0.43%、0.43%;盐津铺子研发费用分别为2690.07万元、5150.07万元、5519.0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1.92%、2.63%、2.42%;来伊份研发费用分别为2407.24万元、1578.97万元、503.1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0.6%、0.39%、0.12%。
从数据分析来看,不论是研发费用投入数额,还是研发占营业收入比重,沃隆食品均被同行们远远甩在身后。
高度分散的烘焙市场里,B2B 平台「焙乐爷」为中小型面包店提供烘焙一站式采购及培训服务
近几年,烘焙行业在大城市里的风头正盛。原麦山丘、奈雪的茶、鲍师傅、O等网红烘焙店制造爆款产品的能力牢牢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另外也有像客从何处来、小黑兔等品牌选择走精品路线。
然而,在烘焙行业快速发展的另一面,是中国烘焙行业依然处在高度分散状态——据Ei数据,2015年,中国面包糕点食品行业中市场份额居于前三的达利食品、好丽友、桃李面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1%、2.2%、1.9%,可见这是一个高速发展但尚未跑出有垄断地位巨头的行业。
「焙乐爷」瞄准的就是目前市场上占据大多数份额的中小型烘焙店,希望为他们提供一站式采购、培训等服务。创始人兼CEO梁芝建告诉36氪,团队创业前曾按大众点评上的烘焙店数量粗略估算,全国连锁的面包品牌占比也仅有3%,其余97%都是中小型、非连锁的烘焙店。而这些烘焙店常常只有单店,与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拿货需要经过一层层的经销商,或者自行在淘宝等平台采购,抬高了成本。
中小烘焙店的又一痛点是产品开发能力较弱,人员培训方面有很大的缺口,市场上的培训机构收费较高,很多面包店好几年不推出新品,而面包师傅一般在培训机构待半年左右的时间就上岗,后续的再学习环节是缺失的。
焙乐爷界面
焙乐爷的业务目前分为原料采购和培训两个方面。在原料方面,焙乐爷目前有14个大类,覆盖基础原料、辅料和包装物等共150多个小类。SKU过千,包括糖类、面粉类、油脂类、乳制品、坚果、馅料等,未来还将拓展模具、设备等品类。
而在具体的供应链建设上,焙乐爷在后端选择自建仓库和物流,统一从上游厂商买断产品进行销售,前端则是门店采购+拼单的模式。梁芝建表示,中小烘焙店的采购频率在一周2-4次,由于店内仓储空间有限,基本上是一种原料用完了才去购买,对时效性要求较高。因此焙乐爷自建物流车队,城区订单自主配送,远郊的常温货物与当地物流公司合作,能够做到当日达或次日达。
这部分业务同时也是焙乐爷的优势所在。焙乐爷的战略合作伙伴为广东广益集团,拥有30年的烘焙行业经验,参与多个食品安全国标制定,与超过4000家供应商有业务往来,能够为焙乐爷的供应链建设和烘焙技术储备提供一定支持。
焙乐爷目前还提供培训服务。培训课程目前免费,希望能够满足烘焙店在业务上的更多需求,增加用户粘性。具体形式上,焙乐爷会定期邀请有多年经验的面包制作人到用户微信群中授课,帮助面包店进行产品创新,以及提供线下的实操课程。
在盈利方面,焙乐爷目前主要依靠采购价差盈利。梁芝建表示,平台未来的盈利模式会更加多元,包括建设自有原料品牌、成品供应配送、门店SS系统、线上营销等其他服务。
焙乐爷成立于2023年,目前业务主要在广东东莞开展,2023年10月下旬上线以来,已经完成东莞市内50%的用户覆盖,注册用户1000多家,周销量增长率超过100%,客单价约700元,并稳步提升。
团队方面,创始人兼CEO梁芝建毕业于美国圣路易斯大学企业管理系,曾就职于广益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负责终端产品线研发及营销业务;联合创始人楚鲁拥有14年电商平台管理经验,曾任职人和商业电商公司运营总经理与启迪桑德电商公司副总经理;产品技术总监邓俊友拥有11年互联网产品设计经验,曾就职于央视网、团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