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即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赤壁之战那年,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废除了三公,设置丞相职位,并被任命为丞相。自此一直到曹操被封为魏王,曹操就被称为曹丞相了。因为曹操担任的是汉朝的丞相,所以叫大汉丞相。
曹操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丞相,大汉丞相实至名归。
意思就是指曹操的志向。相传曹操有个毛病,喜欢别人的老婆,于是便有了一个梗尔等贪恋他人之妻,汝与曹贼何异,也就是丞相之志,用来调侃那些和曹操一样也有这个毛病的人,喜欢已经有伴侣了的漂亮人妻。
为什么诸葛亮要叫曹丞相?因为是天子给的官职。
曹操的丞相之职是自封的,他在破黄巾军后迁济南相,这是他的第一次为相,第二次是在汉建安十三年(208)曹操自任丞相。所以军民以“曹丞相”称呼。
虽然曹操是自封官职,但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天子封赏,就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诸葛亮被称之为蜀汉的丞相,诸葛亮保着刘备拿下荆襄九郡,取得西川得过汉中甚至登基做了皇帝建立了蜀汉的基业,刘备封完了五虎上将就封诸葛亮为蜀汉的丞相,最后诸葛亮死了以后后主刘禅就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后人都称诸葛亮为汉丞相。
1、 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汉朝丞相,位极人臣;
2、担任13年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
3、因此东汉末期的官员常因此为称谓,以显示对其的尊重。
诸葛亮称曹操为“丞相”,起初是出于尊重和礼仪的原因。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释:
1. 尊重对手:诸葛亮尊重曹操的政治地位和才能,将其称为“丞相”是一种礼貌和尊重之举。尽管他们在一场战争中处于对立的角色,但诸葛亮对曹操的智略和军事能力有所认可。
2. 避免挑衅:在战争期间,使用“丞相”这个尊称可以避免直接称呼对方的姓氏,从而减少彼此间的紧张气氛,妥善处理双方之间的关系。
3. 委婉表达:诸葛亮希望通过使用“丞相”这个称谓,传达出一种和平与合作的意愿。他希望曹操能够理解并接受他的建议,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共同努力。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解释,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诸葛亮在与曹操的往来中时而称呼曹操为“丞相”,时而称呼他的别称。具体原因可能存在多种解读和争议。
黄盖给曹丞相的投降信?盖受孙氏厚恩,本不当怀二心。然以今日事势论之:
用江东六郡之卒,当中国百万之师,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吴将吏,无有智愚,皆知其不可。周瑜小子,偏怀浅戆,自负其能,辄欲以卵敌石;兼之擅作威福,无罪受刑,有功不赏。盖系旧臣,无端为所摧辱,心实恨之!伏闻丞相诚心待物,虚怀纳士,盖愿率众归降,以图建功雪耻。粮草军仗,随船献纳。
我(黄盖)受孙氏的礼遇,本来不应该怀有二心(就是不应该想投降别人),但是今天这件事 。
江东孙权只有六个郡,和您近百万之众相比相差太大,这是众所周知的。东吴的人,都知道不能与您敌,但周瑜小儿,无知蠢笨,自怀己见(自己的看法),想要以卵击石,而且作威作福,没有罪的人要受刑,有功劳的人不给赏。我(黄盖)是老臣了,被这样的人侮辱,实在痛恨!听说丞相(曹操)您诚心待人,虚心纳人,我(黄盖)愿意带着我的兵将,向您投降,为了立功雪耻。我的粮草等物,都放入船内献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