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第一股”上市在即,加盟模式背后隐忧重重
记者张钦
编辑昝慧昉
8月6日,巴比馒头母公司中饮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饮巴比”)IPO顺利过会,离成为“包子第一股”一步之遥。
中饮巴比此次拟发行6200万股,募集资金9.5亿元,计划用于巴比食品智能化厂房、生产线和仓储系统提升以及直营网络建设项目等。
招股书显示,中饮巴比成立于2010年,总部设在上海,主要从事中式面点速冻食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一家“连锁门店销售为主,团体供餐销售为辅”的中式面点速冻食品制造企业。截止2023年6月末,其中全国范围内共设有巴比馒头15家直营店、2784家加盟店。
从“刘师傅大包”起步的中饮股份,是一个家族式企业。创始人刘会平、丁仕梅夫妇合计持有公司80.76%的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刘会平目前担任中饮巴比董事长、总经理。发行人股东中,持股3.72%的丁仕霞与丁仕梅是姐妹关系。
从招股书看,近年来中饮巴比业绩处于上升通道中。2016-2023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中饮股份营收分别为7.2亿元、8.67亿元、9.9亿元和4.8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62.1万元、11254.49万元、14335.20万元和6885.05万元。最近的2023年,其营收和净利增幅分别为14.2%和27.4%。
这跟巴比馒头加盟店的快速增长有关。截至2023年6月底,巴比馒头的直营门店仅15家、而加盟门店数量高达2784家,占门店总数的99.46%。招股书显示加盟业务为营收主力,销售所占比重约为90%。
中饮巴比采取单店加盟模式,期限为3年,加盟商有加盟门店的所有权和收益权,自负盈亏,接受中饮巴比的指导监督,后者则负责速冻面点成品和馅料等的统一销售、并配送至加盟店。
然而,从单店毛利率来看,加盟店远不及直营店。招股书显示,直营门店的毛利率在60%左右而加盟门店仅在30%。加盟店销售额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也在持续下滑。
中饮巴比也在招股书中承认,加盟模式下客户较分散,单个客户的销售额也较低,加盟单店收入较小而分散、且单店收入差距也较大。
与此同时,为了吸引并留住加盟商,中饮巴比对加盟商的补贴和折扣金额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2016年到2023年,相关补贴金额从6.51万元增加到了427.54万元;折扣金额也从150.30万元增至583.37万元。
尽管从2017年开始,中饮巴比开始拓展华南和华北市场,但受冷链运输半径限制,目前巴比馒头的主要收入依然来自其大本营所在的华东地区。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23年,巴比馒头在华东地区的销售占比分别为94.15%、93.84%、92.93%。
人员流失的问题也值得关注。2016-2023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中饮巴比的员工流失率分别为31.93%、28.85%、31.70%和17.59%。同期,直营门店店长的流失率分别为41.67%、30.77%、23.81%和26.32%。
靠馒头开出2799家,“巴比馒头”要上市了
来源:红餐网
作者:周洪楚
又一包子品牌即将在A股上市!
自2023年8月进行IPO辅导至今仅过去2年,巴比馒头运营主体中饮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了上市申请。这就意味着,公司一旦上市成功,国内“馒头第一股”随即诞生!
在长三角地区,四处可见的巴比馒头是许多家庭、上班族早餐的选择。
他们也许很难想象,这家每日陪伴自己的小小包子店,马上就要推开上交所的大门,敲钟上市了!
01
运营主体公司过会,
“巴比馒头”即将要上市了!
距离“狗不理”包子从新三板退市才刚过去一个多月,巴比馒头运营主体公司中饮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饮巴比”)过审的消息就出来了。
8月6日,上海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了中饮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饮巴比”)的上市申请。
作为“巴比馒头”的运营主体,中饮巴比一旦上市,也意味着巴比馒头也将顺利敲开上交所的大门,成为国内“馒头第一股”!
自2023年8月起,中饮巴比股份有限公司就由国元证券进行IPO辅导,如今正式过会,意味着巴比馒头离敲钟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招股书显示,自2010年成立以来,中饮巴比主要从事中式面点速冻食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一家“连锁门店销售为主,团体供餐销售为辅”的中式面点速冻食品制造企业。公司产品则分为包子、馒头、粗粮点心、馅料以及粥品饮品等,共计近百余种产品。以加盟店销售为主,直营店及团餐销售等相结合作为主要营销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巴比馒头还是一家典型的“夫妻店”。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中饮股份的控股股东是刘会平,持有公司54.41%的股份,其配偶丁仕梅持有10.23%股份,夫妻二人合计持有公司64.64%股份,再加上刘会平通过天津会平、天津巴比、天津中饮间接持有的16.06%股份,二人合计持有80.7%的股份。而专注于消费领域投资的加华资本则作为唯一外部投资方,通过嘉华天明持有7%的股份。
据悉,中饮巴比此次拟公开发行62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拟募集资金9.5亿元。若这一发行目标达成,中饮巴比的发行市值可达到38亿元,而刘会平夫妇的身家也将达到十亿级别水平。
不过,中饮巴比在招股书中提到,目前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生产基地的扩产、销售网络的拓展、品牌的推广较为缓慢,因此公司急需拓展新的融资渠道以支持发展。
所以,此次IPO中所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巴比食品智能化厂房、生产线及仓储系统提升、直营网络建设、食品研发中心和检测中心建设、品牌推广、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8大方面。
02
从夫妻小店起步,
长成为国内“馒头第一股”!
从一家包子铺变成一家上市公司,巴比馒头花了将近20年。
2001年刘会平在上海开出的第一家包子店“刘师傅大包”,即巴比馒头的前身。2003年,这间土土的包点铺正式更名为“巴比馒头”。当时,具有极强品牌意识的刘会平还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巴比”品牌,这也是上海第一个给馒头店注册商标的商家。
由于名字和都极具创意,更名后的巴比馒头大受当时的上海年轻人和上班族的欢迎,包子店门口天天大排长队。
那个时期,以麦当劳、肯德基为首的洋快餐品牌已经在国内风靡多年,国内很多餐饮品牌在这两大品牌的连锁经营模式的影响下,开始快速崛起并加速在全国市场的扩张步伐。刘会平也一直在积极效仿和学习,通过建立中央工厂,进行标准化制作和连锁店销售的方式,让巴比馒头快速且稳定的向前发展。
2005年开始,借着越来越大的名声,巴比馒头全面启动馒头品牌连锁加盟,这种低成本的扩张模式让巴比馒头在当年9月就突破了50家店,2010年则突破了500家。
2010年,刘会平进一步设立中饮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集中管理经营“早餐生意”,形成了包子、馒头、粗粮点心、馅料及粥品饮品等产品矩阵。
而加盟模式,直接促使中饮股份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在报告期内的2016-2023年,中饮股份实现营业收入约7.20亿元、8.67亿元、9.90亿元,期间对应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0.38亿元、1.13亿元、1.43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连年增长,并且在最近两年净利润增加明显。
同时,巴比馒头通过大量的加盟商,在长三角地区收获了一定的知名度。虽然这些年在华南地区和北方市场接连出现了亏损情况,但中饮股份近十年来,凭借“工业化生产、全冷链配送,直营、加盟、团体供餐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夯实了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也实现了营收的连年稳定增长。
目前,巴比馒头的线下门店共2799家,其中15家为直营店,2784家为加盟店,门店遍布于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北京等几十座城市。其中华东地区的销售占比超过9成,销售区域较为集中。
这几年,巴比馒头也一直在积极谋变。2017年9月,巴比馒头全面启动新模式门店升级。除了以纯外带为主的街边店外,还加入了便利店和堂食店两种店型。
△巴比强调早中晚,营养吃好点。已经不局限于做早餐。
便利店,除了即食的,还有可以带回家保存食用的点心和零食;堂食店,则选址在CBD、机场、hi等地段,以区域内白领为目标受众。
除了增加门店模型外,芭比馒头还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发展线上,提供配送、团购等服务。比如通过拓展团餐销售渠道,为企事业单位、学校以及少量经销商提供餐食等。
近几年,巴比馒头的团餐销售占总销售额比重也在不断上升,从2016年的3.67%上升到2023年上半年的10.92%。
在招股书中,中饮股份也预测未来团餐销售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公司将会针对此方向增加经营力度。
03
卖馒头的都上市了,
掘金万亿早餐市场容易吗?
从中饮巴比的招股书来看,巴比馒头的直营门店毛利率达到60%左右。
整体来看,卖包子、馒头真是一门不错的生意,而这,或许也会再次将人们的目光拉向这个万亿级别的早餐市场。
据全球独立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英敏特Mi《早餐-中国,2016》报告预测,中国消费者早餐食品总消费将从2015年的1.334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23年的1.948万亿元人民币。但是,目前国内专注早餐市场的大品牌并不太多,大多都是区域分布为主,大部分的早餐店都是以小摊小店,夫妻档为主。
这对于想掘金早餐市场的餐饮品牌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关于早餐难做的原因,早在2023年底,红餐网(ID:h18)在《超8000亿元的早餐市场,你能赚的钱其实并不多》一文中,就对此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第一,利润微薄。早餐与正餐相比,单价偏低。包子通常以它的馅料来划分价格,一个包子售价一般在1~2元。然而一个包子的成本要0.5元,就算卖500个,毛利也只有几百元。
第二,店面租金高。早餐店对店铺的位置要求较高,因为早餐的消费群体很大一部分是上班族,家与公司两点一线,很少有人愿意专门绕道去买一份早餐,更多时候还是会选择就近解决早餐需求。所以早餐店铺开在人流量较多的位置更有竞争力,而人流量大的地方租金相对都会贵一些。
第三,经营时段的局限。吃早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也是人们最匆忙的一顿。大家都追求简单便利可外带的食物。这意味着早餐的客单价很低的。同时,早餐的产品一般都比较固定和单一,因此就限制了早餐的经营时段——大部分只有早上的几个小时。
不少早餐店,午餐时分基本没人帮衬,晚上可能零星几个。所以很多早餐店大多都是在下午就停止营业。
虽然近些年也发展了一些24小时的早餐店和深夜豆浆等类型,但是从总体发展情况来看,并不理想。
第四,竞争对手多。除了路边小摊和洋快餐进外,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式餐企纷纷入场,比如疫情期间,就连卖烧烤的木屋烧烤也推出了早餐,更早之前,中式快餐品牌汤上工夫也在门店中加入了早餐单品。
除了餐企的抢食外,在政策的推动下,早餐品牌的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
2002年早餐车工程启动,很多上班族在上班路上就能顺手带走一分早餐;2015年,便利店松绑早餐政策之后,喜士多、全家、7-11等便利店也自加入了早餐市场大军,售卖豆浆、包子、油条、三明治、车仔面、蛋糕等,价格不高,多在3~10元之间,且丰俭由人,颇受年轻白领喜爱。
从长远来看,早餐市场的刚需是存在的,但是要想掘金,并非易事。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华南巴比馒头公众号。
小包子大生意,2 元一个,年收10亿!创始人身家超70亿
每天早上,忙碌的你早餐会选择吃什么?
包子、豆浆油条、面包牛奶还是饼?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包子,方便传统、营养价值还不低!
提到包子,虽说“庆丰包子”、“狗不理”都比较出名,但是并不亲民,而且还屡屡被爆出问题;
优胜劣汰,市场往往会做出最理智的选择!
很少有人能料到,中国的“包子第一股”,即不是名头响亮的北京庆丰包子,也并非热搜不断的天津狗不理,而是来自上海走平民路线的巴比馒头。
小包子大生意,从2001年在上海开设第一家“刘师傅大包”,到上市成为“包子第一股”,巴比食品创始人刘会平用了近20年的时间,将2块钱一个包子的“小生意”做成了年营收超10亿、近3000家门店的“大买卖”。
壹
“包子第一股”太猛了!
10月21日,一路狂奔数日的巴比食品又双叒叕开盘涨停,巴比食品报35.71元/股,总市值88.56亿元,较发行价12.72元/股已溢价180.7%,上市8天已连摘八个涨停板。
10月12日,国内中式面点知名品牌——中饮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巴比食品”,股票代码“605338”)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巴比食品首日开盘大涨,截至收盘,N巴比涨44.03%,封涨停,报18.32元/股,总市值45.4亿元。
巴比食品成为了“中国包子第一股”!同时,这也是中国大陆A股市场目前第五家餐饮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历史上是第六家,湘鄂情已经退出餐饮业)。其他四家分别是:西安饮食、全聚德、广州酒家和同庆楼,这里面有三家是国企。
巴比馒头虽然品牌名字里有“馒头”,但是它实际上是一家主打早餐场景售卖包子等面点的连锁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巴比食品是一家“连锁门店销售为主,团体供餐销售为辅”的中式面点速冻食品制造企业,产品包括包子、馒头、粗粮点心、馅料及粥品等。巴比食品拥有“巴比馒头”、“中饮”等多个国内中式面点品牌。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末,巴比食品在全国共拥有16家直营店、2915家加盟门店;
这家看似不起眼、听着很一般的早餐连锁企业,却将无门槛的业务做到极致,爆发出了不少潜力:
2016年到2023年的营收节节攀升,巴比食品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8.67亿元、9.90亿元、10.64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分别约为1.13亿元、1.43亿元、1.55亿元,营收与净利均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年复合增长率为14%。
这家普通早餐店通过刘会平近20年的努力,成功从一家不知名的早餐店蜕变成为上市传奇。
贰
巴比食品经历17年风雨洗礼,终于迎来上市!
而资本市场也从来都不缺故事,只有初中学历的刘会平已然靠着卖包子,实现了人生逆袭,而巴比食品也从一家普通早餐店,即将成为市值上百亿的上市传奇。
1977年,刘会平出生于被称为“中国面点师之乡”的安徽省怀宁县江镇一个小山村中。
由于家庭收入甚微,再加上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多,生活拮据促使了刘会平只上到初中毕业,就不得不辍学打工补贴家用。
17岁时,刘会平就离开了家乡,凭着自己的面点手艺,先后在常州、贵阳、南宁等地讨生活卖包子,但即便如此,刘会平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容纳自己的城市。
1997年,20岁的刘会平怀揣着4000元钱远赴他乡创业,辗转多地,2010年正式扎根上海滩。
1998年,全身上下只有4000元现金的刘会平只身来到上海创业开店卖包子,除了听姐姐说的那句“上海的餐饮生意好做”之外,什么经验都没有的刘会平初次创业毫无意外地血本无归。
1999年年初,在姐姐的支持下,刘会平的第二个包子店在上海的福建路上开业了,虽说这次的生意比上次好多了。但由于隔壁店家的包子味道更适合上海人的口味,刘会平的生意同样以失败告终。
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遭遇了两次失败之后,刘会平最终却确定了包子店是一门赚钱的生意:
上海有2500多万人,如果仅有20%的人在外吃早餐的话,那也至少是500万人的生意;就算每人每天早餐花个4、5块钱的话,那就是整整2000多万元的营业额。
叁
“因地制宜的口味”,也成了刘会平在上海学到的第一个生意经!
后来,他反复品尝、琢磨上海人的口味,经过多次口味改良,终于在2001年3月,刘会平下定决心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在黄浦区的繁华地段租下了一个小商铺,并取名为“刘师傅大包”,这也是巴比食品的前身。
一无所有的他,每天一大早就去菜市场买最新鲜的蔬菜和肉,然后做一些馒头、包子白天卖,晚上自己就睡在棚子的屋檐底下…
并且,他把包子的价格定为每个7毛的低端路线,克服了小店的脏乱,包子味道却又胜过大店,并且价格又低,深受顾客的欢迎。
最终,一传十、十传百,好口碑引得包子店门前排起长队,他一年的时间赚了50多万元的纯利润,这也是他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
2003年,“刘师傅大包”更名“巴比馒头”。人流量大的大上海也注定成了刘会平的发家之地。
随后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先后开了9家专卖店其中4家自营4家加盟1家合营,基本辐射了上海整个市区。
对于一般的经营者来说,拥有几家连锁的包子铺已足够,然而从一开始,刘会平的野心就不局限于一家“包子铺”。
刘会平意识到,要想在诸多夫妻店中脱颖而出,还是要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2009年,刘会平拿出2000多万元,筹建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工厂,走上了标准化的扩张道路。
2010年11月,巴比馒头品牌店突破500家。到了2012年底,巴比馒头的加盟店达到了1360多个。
截至2023年底,巴比食品直营店、加盟店合计近3000家,覆盖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等多个省份。
从一家夫妻早餐店做到市值近百亿的公司,创始人刘会平也凭借“卖包子”,从初中学历的小镇青年成功“逆袭”成为市值近百亿的上市公司掌舵人。
同样,巴比食品上市后,刘会平夫妇身家随之暴涨。招股书显示,刘会平与妻子丁仕梅合计持有巴比食品80.76%的股份。以最新市值88.56亿来计算,二人身家已高达71.5亿元。
肆
2块钱一个包子,5块钱就能吃饱的包子店,是很多人眼中的“小生意”,但在巴比食品创始人、董事长刘会平看来,却蕴藏着巨大商机。
国内早餐市场空间广阔,根据Mi统计预测,2023年早餐市场规模达1.75万亿元,预计2023-2024年CAGR6.2%,其中外食早餐占比不断提高,2023年占44.1%,到2023年,在外食用早餐市场销售额预计将突破8400亿元。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把小生意都能成为大生意。
刘会平学历不高、出生被誉为“中国面点师之乡”的安徽怀宁,那里出来做面点生意的少说有两三万人,虽说很多人都靠自己的勤劳改变了自己的境遇,但是只有一个刘会平,“制造”了一个市值近百亿的早餐连锁品牌。
而巴比食品能从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先于狗不理、庆丰包子等知名品牌率先获得资本青睐,一方面得益于巴比食品连锁门店数量以及市场覆盖规模在同行业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在行业市场整体扩容的背景下,目前巴比食品市场占有率较低,同时也更看好巴比食品在市场布局、产品延伸以及渠道整合方面的发展前景。
加华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宋向前认为产品、品牌和渠道是消费品企业成功三要素。
而巴比食品恰好与这三要素相匹配:
产品是王道,决定企业命运,巴比从早餐包子做起,抓住了早餐是刚需这一优势;品牌不需多说,刘会平很早就用“巴比”注册品牌商标,可见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
渠道上,刘会平早期建立加盟体系便已经上升到成熟的渠道布局。
小包子做成了大生意,草根刘会平的逆袭成功,同样也与其顺应新形势、主动作为有关。
伍
2023年,一场突发的YQ使快消行业面临集体大考。商场门店流量下滑,宅经济悄然发展,休闲零食万亿市场蓝海出现……消费行业或迎来新一轮的重新洗牌。
长江后浪推后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前浪落幕,后浪们正在全面崛起!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无论是天津的“狗不理”,还是北京的全聚德似乎都没有人吃了,使两家百年老店陷入了巨亏的窘境。
而“狗不理”更是在连续的亏损下,最终选择在今年5月份退市。虽然全聚德还在苦苦坚持,但也放下的曾经的傲慢,取消了所有的服务费!
这不禁让人叹息,几代人心目中的经典,如今也混到了这步田地!
这就是商海的残酷!没有一个企业能永远活在过去的辉煌之中,情怀永远都不会成为消费者买单的理由。正如我所常说的,没有永恒的企业,只有符合时代的企业!没有前浪的倒下,后浪又如何能够逆势翻盘呢?
参考资料:
十亿消费者《2元一个包子,17年吃出一家上市公司》、
次新股研究《巴比食品:小包子做成大生意,中国包子第一股》、
21金融圈《巴比食品上市了!创始人从4000元逆袭至身价10亿》、
餐饮老板内参《不甘心只做一家包子铺,巴比食品盯住万亿级早餐市场》、
搜狐财经《“包子第一股”巴比食品六连板:创始人初中学历身家60亿,年营收为狗不理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