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肉加盟有哪些模式选择,2023烤肉加盟市场模式分析
烤肉加盟有哪些模式选择?创业选择烤肉加盟行业,首先要了解这个行业中的加盟模式是怎么样的,市场上大致有全托管加盟、半自营加盟、全自营加盟这三种类型,不管是选择哪一种模式,都是需要选对适合自己烤肉加盟创业的,下面柒酒烤肉小编就来为各位详解一下烤肉加盟有哪些模式选择吧!
全托管加盟全托管模式加盟,加盟商只需要出钱、出地方,其他的几乎都不用管。这种全托管模式,特别适合自己还有生意,或者还需要上班的人,不用怎么操心,也不耽误自己的事情。这种模式,其实本质上是一种合作,加盟商出钱,品牌方出人、出运营、出管理,那肯定是需要加盟商跟品牌管理公司共享利润的,利润的具体分配方式和比例,每个品牌都不一样。但大致有几种方式,一种是从营业流水里面提成一定的比例,二是从利润里面提成,三是流水和利润都有提成。半自营加盟半自营加盟模式,加盟商需要自己负责门店的经营管理,但需要按照总部的标准和规章制度来做,总部对加盟店有检查监督的权利,还有定期的培训和指导。这种模式,需要加盟商全身投入,亲自参与业务管理,几乎是全职。当然,这种加盟模式,自己付出得多,项目的大部分收益也都是自己的。全自营加盟用这种加盟模式的品牌方一般提供产品或者料包,品牌大的烤肉加盟总部会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从线下选址到开业运营,总部都会提供一些方案,但这种模式相对比较累,要全身心的投入进行,这种模式主要是看选择的品牌方是否有足够的实力以及自身是否有能力去支撑。
加盟柒酒烤肉,可轻松实现开店创业,“柒酒烤肉”,创立于新晋网红城市“长沙”,是商务部备案的特许连锁餐饮品牌。2015年,创始人熊明文携专业团队针对年轻化市场的餐饮需求,深入多座一线餐饮活跃的城市调研,立志打造一个以“现拌工艺”为标准的中式烤肉品牌,始终坚持创新、美味、标准化的出品,一进入市场便迅速被年轻消费者所喜爱。
2023中国十大最受欢迎酒馆品牌:海伦司、胡桃里、猫员外上榜
上个月,餐饮大数据研究与测评机构NCBD(餐宝典)正式发布“2023中国餐饮金饕奖”系列榜单,引起业内广泛关注。系列榜单共包括20份餐饮品牌榜、2份餐饮人物榜、1份预制菜企业榜,共210个品牌、20名个人上榜。
品牌榜单以欢迎指数的高低排序,欢迎指数由NCBD依据消费者满意度、媒体影响力、网络情感、品牌差评率、企业实力以及行业分析师评价综合得出,满分100分。
十大最受欢迎酒馆品牌分别是:海伦司、贰麻酒馆、COMMUNE、胡桃里、猫员外、先启半步颠小酒馆、耍酒馆、1874民谣吧、P39、RISSE锐肆酒馆。
1赔本赚吆喝的海伦司,正在努力破局海伦司贵为“小酒馆第一股”,也是迄今无可争议的“小酒馆第一品牌”;但从上面的榜单来看,它领先第二名不到0.5分,优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仿佛随时都可能被超越。
没错,海伦司有麻烦了。
7月29日,海伦司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净亏损约为2.90亿元至3.10亿元。这个亏损的数额,不但远超去年同期的0.25亿元,也大大超过了去年一整年的亏损(2.3亿元)。
在营收方面,海伦司今年上半年营收为8.70亿元至8.90亿元,同比增长约0.2%至2.5%;在门店数量上,海伦司上半年新开店150多家,总量目前已超过850家。不难看出,今年在规模和收入都在增加的同时,海伦司却亏得更多了,可以说是“赔本赚吆喝”。
△图自餐宝典
海伦司并非不知道亏损的原因,它也在有针对性地努力破局,主要包括三方面:
第一,深耕下沉市场。海伦司以“平价”著称,而要将平价变成一种商业模式,自然就需要成本够低,包括人力成本、房租成本等等。要做到这点,下沉几乎是必由之路。海伦司其实也早已尝过甜头,其招股书显示,在2023年第一季度,单店税前的平均利润,一线城市是-9万元,二线城市是12.7万元,三线及以下则是25.6万元。截至目前,海伦司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量占比为22.4%,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
第二,重新开放加盟。海伦司2023年确立直营模式后,到上市前的2023年第一季度,其门店全部转为了直营店。今年随着疫情带来的压力加大,海伦司在5月份比较谨慎地重新开放加盟。当时“限量开放29席”,对于800多家店的体量来说不算什么,但指向性则再明显不过,那就是海伦司不会再死守直营——而这也是现在很多全直营的品牌开始考虑的。
第三,扩大业务范围。典型代表就是海伦司5月份在湖北利川(即创始人徐炳忠的老家)开了一家烧烤大排档,据称平均日营业额超过2万元。不得不说,海伦司这步棋走得不错。NCBD(餐宝典)的《2023中国小酒馆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在不同性别的小酒馆消费者对于饮酒环境的要求调查中,55.4%的男性和38.6%的女性均表示喝酒必须要有烧烤。
海伦司所做的这些努力都不会立马见效,但大方向可以说都没问题,尽管有些可能也是被迫的,比如扩大业务范围。这和有些小酒馆很像,它们为了把白天的时间用起来,会选择增加品类,典型的如“日咖夜酒”,即便这并不是一个多好的选择。
2都在跟风做的“日咖夜酒”,为什么难做好?在搜索引擎上搜“日咖夜酒”,可以得到258万个结果。如果搜它的同义词“早C晚A”,得到的结果则是6330万个。
日咖夜酒今年格外火爆,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选择了这样一种生活状态。相应地,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特别是酒馆和咖啡馆——开始主动求变,白天卖咖啡、晚上卖酒,希望能尽可能地提升时效、增加收入。
应该说,这样的想法没有问题。做餐饮就是要用足一天24小时的每一秒钟,像酒馆这样整个白天都空闲的情况是不可接受的,以前是没办法,只能忍着;现在有选择了,那还不赶紧上?
不过,餐宝典通过实际走访发现,这样美好的想法更多属于餐饮企业的一厢情愿,日咖夜酒的生意并不好做。究其原因,有从业者认为,是因为咖啡馆和酒馆的消费群体区别比较明显,要卖咖啡,选址就要靠近写字楼;要卖酒,选址就要靠近社区;要想两个都卖,选址就比较受限。
在餐宝典分析师看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喝咖啡和喝酒,需要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氛围,在酒馆喝咖啡和在咖啡馆喝酒,都是伪命题。
举个例子,在广州永庆坊有家知名的咖啡馆,从开业就主打日咖夜酒,然而实际情况是门店在晚上门可罗雀,冷清得很。是因为工作日的晚上大家都不愿意出来喝酒了吗?显然不是,猎德大道上贰麻酒馆和COMMUNE的喧嚣热闹,足以让习惯了安静的人抽身而逃。
NCBD(餐宝典)的数据显示,氛围是小酒馆消费者最看重的,占比高达72.1%。
小酒馆的白天到底该怎么利用起来呢?1874民谣吧的做法可以作为参考。比如1874广州车陂店,会有人包场定期举办相亲活动,也会举办辩论比赛等活动。
3小酒馆究竟是门怎样的生意?日咖夜酒难成气候,说明了一点:要想做好卖酒的生意,那就不能存在势均力敌的两个品类,而要么是“酒”占主导,像海伦司、贰麻酒馆;要么是“餐”占主导,像胡桃里、先启半步颠(这也是多个大品牌入局酒馆的方式,如和府捞面、喜家德等);要么是其他的什么占主导,比如咖啡或奶茶为主。
当然,不管是哪种方式,都离不开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积极拥抱夜生活。夜经济已经成为城市竞争的新赛道,是城市活力的新标志,也是推动消费升级的新引擎。小酒馆作为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NCBD(餐宝典)预计,到2025年我国小酒馆门店数量将突破5万家。
小酒馆生意方兴未艾,一方面在不断吸引跨界玩家,像悸动烧仙草前不久在嘉兴限时推出了微醺小酒馆,卖“夜包子”的包馔近日则推出了“夜排档小酒馆”,等等;另一方面,小酒馆也在持续吸引资本的注意,其中在今年1月COMMUNE完成的A+轮融资,金额高达数亿元。
随着门店总量和玩家数量的增多,小酒馆将不可避免地迎来竞争加剧。届时,那些在产品、服务及环境等方面缺乏竞争优势的企业将会面临较大压力,而一些靠收取服务费、以次充好、坑蒙拐骗的小酒馆将会逐渐被市场淘汰。
火爆的后备厢创业能走多远
广西南宁市阳峰路夜市网红后备厢集市一角。罗婕/摄
每天17时左右,只要不下雨,25岁的阿文都会开着一辆红白相间的改装面包车,缓缓驶进广西南宁市青秀区绿地中央广场的后备厢集市。放置好冰柜和桌椅板凳后,他就悠闲地坐在一旁等候顾客光顾。客人不多时,他会和几个朋友坐在车子周围,伴随着夏日的晚风和悠扬的音乐,尽情畅谈。后备厢集市内,灯光闪烁,欢笑声迭起。
在夜经济和露营热的带动下,后备厢创业逐渐火了起来。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西安、南京,武汉、成都等地后备厢集市的短视频和新闻报道不断涌现,一些视频创作者的“后备厢摆摊攻略”往往能收获很高的点击数,跟后备厢摆摊相关的招牌挂布、立式小黑板、地摊灯氛围灯也在网络上热销。
一辆经过装饰或改装的私家车,低廉的摊位费,蛋糕、酒水,衣服饰品等门槛较低的项目让不少年轻人跃跃欲试。后备厢创业是否像有些人形容的只不过是“高级的地摊”?这种一时间火遍全国的创业模式究竟能走多远?
生活与梦想齐飞
没有顾客光临时,李丹丹和小黑在后备厢旁的座椅上聊天打发时间。徐凡/摄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吕多多的实体酒吧生意不景气。她从哈尔滨自驾数千公里,一路向南,于去年10月来到广西南宁开起了后备厢酒吧。
在南宁市良庆区阳峰路夜市,吕多多的后备厢酒吧是亮眼的存在。粉色霓虹灯的招牌下,黄色的灯光将后尾厢内摆得满满的各种酒水饮品和精致的玻璃酒具映照得晶莹剔透。一圈围绕着后备厢的装饰灯在黑夜中闪烁,给这个移动的酒吧增添了浪漫的氛围。不时会有经过的路人,在她的车前打卡拍照。
之前,吕多多去过南宁市大明山、广西体育中心等地的汽车营地去摆摊,或受企业、商家邀请去做活动。今年5月,随着阳峰路夜市人气的逐渐火爆,她决定将生意搬过来。
尽管充斥着烧烤、螺蛳粉、柠檬茶的阳峰路夜市,和浪漫小资的移动酒吧有些气场不和,但在吕多多看来,人流量大才是硬道理。生意好的时候,她一晚上能卖出150杯左右的调制酒,营业额能达到一两千元。人少的时候,一晚上也能有几百元的收入。
在距吕多多的移动酒吧不远处,覃莹莹的后备厢蛋糕摊则显得简陋不少。支起的车后盖上挂着简易的布条便是小摊的招牌了,一个铺上格子布的折叠桌则是商品的展示台。
覃莹莹坦言,疫情后她的工作受到影响,便想到和男友利用汽车后备厢摆摊创业。白天她要做驾校、保险等兼职,晚上跟男友驾车到阳峰路摆摊。人气旺时,她晚上9点多卖完蛋糕、饮品就可以收摊了,人少的时候,她最晚摆到过凌晨1点多,“一般一个晚上有1000多元的营业额,盈利跟预期差不多”。
在覃莹莹看来,后备厢创业是将生活跟梦想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方式。“生活是我们要赚钱养家,梦想是我们期待以后还能做奶茶、咖啡,开着车一路旅游一路摆摊,圆自己的西藏梦。”她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阳峰路夜市采访时了解到,能做后备厢摆摊生意的,基本都是有车一族,加上装饰布置的成本,比摆地摊的门槛要高不少。从营收的角度看,后备厢创业的摊主因为摊位较为光鲜亮眼,市场管理方会将其安排在较好的位置。但除了位置优势,在经营方面,他们跟同一市场经营的三轮车摊主或地摊摊主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跟一些操着大嗓门揽客和猜码免费喝的地摊经营者的野性营销相比,后备厢区的摊主明显要佛系很多。
在绿地中央广场卖咖啡的李丹丹(化名)白天在建材公司做暖通工作,晚上用后备厢摆摊是她的副业。
这个27岁的南宁姑娘去年买了一辆金杯面包车用来户外露营,后来在朋友的带动下开始摆摊。打开她的车后盖,便是一个色彩缤纷的饮料铺,不锈钢的咖啡机、原木色的货物架、贴满了五颜六色标签的透明置物箱让她的小店显得年轻而时尚。车厢内部也被她改装成两排沙发椅,放置着HKi的抱枕,橘红色的灯光从车窗透出来显得格外温馨。
李丹丹爱笑,她和隔壁卖酒的小黑是朋友。她回忆说自己是去年8月,受小黑邀请第一批入驻这个后备厢集市的。最多的时候,这里有十几个后备厢摊位同时营业,但随着商圈收取租金和新兴网红夜市的分流,不少摊主都另寻他处。李丹丹和小黑仍然留在这附近经营,“这里的环境整体来说还是比较温馨的,下班之后,在这儿吹吹风聊聊天,感觉就挺好”。
后备厢摆摊的半年多时间,李丹丹收获了不少新朋友。一些附近的住户常来小摊喝咖啡,李丹丹戏称他们为“榜一、榜二”大哥。去年冬天天冷时,她和别的摊主在改装车上煮火锅、打牌,对于营业额,她似乎没那么在意。每晚定时出摊,似乎成了她的一种夜间消遣方式。
年轻人面向年轻人的新潮集市
在阳峰路夜市,后备厢摊点前的顾客川流不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谢洋/摄
晚上7点半,位于南宁市青山桥下的康乐青山·江畔小镇内的网红车集市开始营业。95后创业者罗志勇的后备厢饮品店有些特别,他将一辆皮卡车的敞开式货车车厢改装成了一个灯光舞台,每当有顾客光临他的饮品店,他的拍档韦美美(化名)便会在舞台上演唱歌曲。
罗志勇告诉记者,他的主要客户是20~30岁的年轻人,其中很多都是玩音乐、玩滑板、玩宠物的时尚青年,也有周边的居民。“晚上7点到9点来的多是吃完晚饭来散步的家长和孩子,9点过后年轻人比较多。”在江畔小镇喷泉广场上,滑板落地的声音,改装摩托的发动机声音,小孩追逐打闹的声音,好不热闹。
没有大型商业体的繁华,也不像夜市那般喧闹,罗志勇认为他所在的这一处后备厢集市呈现出一种“舒适写意”的氛围。25岁的农秋莹经常下班后,和朋友开车从五象新区总部基地来到罗志勇的摊上,点一杯柠檬茶,听歌聊天,朋友多的时候就打牌、玩桌游。
随着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年轻人为主体的后备厢创业带有强烈的网红经济特点,很多消费者也是抱着打卡网红后备厢车摊的目的到此一游。
35岁的飞飞做过8年的自媒体旅游博主,疫情让她结束了全国自驾游的计划。2023年12月,她和爱人决定,将房车后尾厢改装成移动咖啡铺子。在南宁市孔庙码头和阳峰路村摆摊的同时,她在头条号、哔哩哔哩、YT等平台都注册了账号,主打房车改装和房车自驾游等内容,自媒体平台积攒的粉丝有很多都转化成了顾客。
南宁市最早运营后备厢集市的何帆,2015年就和一些海归朋友成立NP(NwP)公司,将欧美流行的后备厢集市引入南宁。
“汽车后备厢集市起源于英国,最早是当地居民借助汽车后备厢来置换各自家中的闲置物品,后来逐渐演变为集交友、休闲娱乐、物品售卖和分享为一体的综合性集会。”何帆说,引进时我们做了一些改良,除了保留物物交换的传统,还会每期策划一个主题,比如环保、关爱小动物等,然后邀请当地知名的新闻人物到现场吸引市民参与,并安排小表演、通关游戏、抽奖活动等增加消费者的互动体验。
在何帆看来,后备厢集市是年轻的创业者面向年轻消费者的一种商业模式。集市内的每辆车都是一个小的流量体,从后备厢商铺的外观呈现,到经营的项目、售卖的产品、营销的方式都要有趣、新颖才能激发年轻消费者的兴趣。为此,何帆和他的团队除了招商时严格筛选商家,有时还会专程到大街小巷寻访一些特别的手工艺人。
何帆认为后备厢集市的选址也很重要。当时,他曾在郊外举办过几期后备厢集市,但由于市民需要专程花时间开车过去,导致客流量不理想。和繁华地段的商业综合体合作办集市,集市和商业体可以互相引流,效果就会好得多。
后备厢创业的“B面”
吕多多的后备厢酒吧吸引不少年轻人打卡。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谢洋/摄
“当时,NP公司在南宁运营了3年后备厢集市就放弃了这个项目。”何帆说,运营后备厢集市没什么技术壁垒,他们做火后,南宁市也有很多跟风做这类集市的,有的运营方一开始还对商家免场租,对他产生了很大冲击。经过连续几年的运营,之前请他们引流的那些商业体和房地产商也逐渐失去新鲜感,谈商业合作时,对方直言不讳地说,“要不下次换点别的合作模式吧”。
何帆认为,每种商业模式本身都有生命周期,一旦做的人越来越多,行业竞争越来越卷时,就说明其生命周期在走下坡路了。让他没想到的是,几年后,后备厢集市又在南宁市的一些商圈和夜市重新红火了起来。
“也许是疫情后,大家都渴望到户外去放松。”何帆表示,随着露营热的兴起,现在的后备厢经营者往往会在车旁搭个帐篷,摆上一些桌椅,让大家有种在营地纳凉的体验,“这也算是一种创新吧”。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查阅新闻发现,近两年后备厢创业的红火,还与不少地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有关。像江苏南京市的相关部门就提出,要将五马渡广场的后备厢集市打造成具有南京特色的标杆性消费场景。甘肃酒泉市肃州区在推动夜市经济发展时,也将后备厢集市作为青年创新创业示范街区的一个亮点打造。
尽管后备厢创业看起来很美,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经营者要通过这种方式赚钱养家并不容易。
天气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坎。今年南宁的雨季较长,经常是摊主辛辛苦苦开车到集市支起摊点,来了一场大雨就只能提前打烊。飞飞的移动咖啡车在南宁孔庙码头摆过一阵子。孔庙码头是南宁露营宝地,但六七月入夏后,炎热的天气对露营并不友好,来的人少了,咖啡的销量也下降了不少。
“看的人多,买饮品喝的人少。”在阳峰路夜市经营后备厢姐妹茶摊的甜女士抱怨说,尽管夜市的人流多,但摊位的经营项目却比较雷同,导致商家越来越卷。市场内部分卖柠檬茶的摊位打起了“买一送一”“买二送一”的价格战,“猜码赢柠檬茶”也成了新的营销方式,生意受到冲击的甜女士有时甚至会怀疑自己还适不适合待在这里。
在绿地中央广场经营后备厢甜品摊的阿文,虽然生意有些冷清,但每隔一小时,他都会拿小刷子一点点刷去冰柜上凝结的雾气,让过往的路人可以看清冷柜内新鲜的芋头、芋圆、玉米等糖水原料。
“生意最好时一天的营业额也才100多元,人少时才几十元。”阿文说,相较于每天要花5个小时准备原料的付出,这样的成果很难让人满意。而且糖水的原料当天卖不完,第二天就会变质或口感不好,只能倒掉,这也大大增加了成本。阿文表示,按照目前的经营状况,摆摊只能当作副业,作为全职难以维持生活。目前,他把后备厢创业当作工作过渡期的一个消遣,将来经济形势好转了,他还是打算找份别的全职工作。
在何帆看来,后备厢集市作为一种舶来品,跟我国的消费文化有一定的差异。按道理,它应该打造得相对高端一点儿,但做得高端了,面对的人群肯定会比较小众,做得太平民化了,又会被人看作是高级版的地摊。
“逛集市的消费者往往更讲究实在的东西,比如你卖的这个东西的口味好不好,商品品质如何,价格是否实惠。”何帆说,至于你是以汽车后备厢的形式呈现,还是以帐篷的形式呈现,或是以摊位的形式呈现,并不是关键的因素,毕竟现在的选择太丰富了。如果为了打卡、好玩,年轻人可能会去后备厢集市逛个一两次,但从长期发展来说,后备厢集市的生命力如何,还要打一个问号。(记者谢洋实习生徐凡罗婕)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