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码六大上市连锁药店企业年报:谁将成为中国“零售药店之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唯珂实习生侯雨汐广州报道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连锁零售药店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目前国内六大上市连锁药店企业已发布2023年年报,财报显示各家仍在通过自建、加盟和并购等方式发力扩张门店规模,以支持其业绩增长。大参林、一心堂、老百姓和益丰这四大传统上市连锁药店龙头营收均超过百亿元,而大参林则以167.6亿元居榜首,不过却遭遇上市5年来首次净利下滑。而分别于2023年、2023年上市的健之佳和漱玉平民营收规模与它们差距较大,才突破50亿元关口。
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实体药店药品零售市场规模达4405亿元。而这六家上市企业总营收占比不到市场20%。我国药店总数量超50万家,而六家企业门店总数不到5万家,占比不到10%。美国市场TOP3连锁药店企业市场份额和门店数量分别占比85%和近30%。相比之下,我国零售药店市场集中度仍有待提升,这也是为什么这些龙头企业仍在跑马圈地的重要原因。
从营收规模和门店数量上来看,目前四大传统上市连锁药店企业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那么未来谁有机会成为中国的“零售药店之王”?
持续扩张门店成主流3月29日,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87亿元,同比增长15.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2亿元,同比增长16.66%。2023年一心堂门店建设超预期。截至2023年12月底,公司共拥有直营连锁门店8560家,全年净增加1355家,全年共关闭门店92家。
4月27日,大参林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大参林实现营业收入16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92%;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9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5.51%。报告期内,大参林药房连锁已覆盖全国15个省(含直辖市、自治区)的8193家药店,其中含加盟店935家。报告期内,大参林新增自建门店903家,加盟门店620家,并购门店748家,新进湖北、海南、四川、山东和重庆等省份。另外,大参林根据竞争格局和地区优势制定扩张计划的同时动态优化门店网络,报告期内关闭门店98家。
同日,漱玉平民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2,163.92万元,同比增长14.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92.43万元,同比下降46.88%。
截至2023年底,漱玉平民在山东省、辽宁省等地区共拥有门店3341家,全年新增门店1344家。2023年度的直营门店数量2592家,新建直营门店463家。因公司发展规划及经营策略性调整关闭门店3家。
健之佳年报显示,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2.35亿元,同比增长17.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05亿元,同比增长19.66%。2023年,健之佳新开门957家,其中自建门店597家,收购门店360家,因发展规划及经营策略调整关闭门店43家,净增门店914家,门店总数达到3044家。门店数较2023年末增长42.91%,其中云南地区药店增长43.48%,川渝桂地区增长率达53.15%。
4月28日,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老百姓大药房实现营业收入156.96亿元,同比增长12.3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69亿元,同比增长7.75%。
报告期末,老百姓大药房拥有门店8352家,其中:加盟门店2223家,年度新增加盟门店776家,部分门店受疫情的影响关闭门店194家;直营门店6129家,年度新增直营门店1387家,其中自建852家,资产并购143家,股权并购392家。因公司发展规划及经营策略性调整关闭门店150家。
同日,益丰大药房披露2023年年报,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53.26亿元,同比增长16.6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8.88亿元,同比增长19.42%。
对于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16.60%,益丰大药房表示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公司老店同比内生增长;二是公司新店建设和同行业并购规模加大,报告期内,公司净增门店1818家,自建门店1197家,并购门店425家,新增加盟店297家,关闭门店101家,至报告期末,公司门店总数7809家(含加盟店932家)。
报告期内,益丰大药房在湖南、湖北、江苏、江西、河北、天津等省市,通过股权投资或资产收购的方式发起同行业并购投资业务28起,涉及门店624家。报告期内签约24起,报告期内完成并购交割项目19起,涉及门店425家,待完成交割项目9起,涉及门店199家。
六大上市连锁药店企业2023年门店变化情况(单位:家)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财报制图
虽然这六大上市企业持续通过“自建+加盟+并购”模式发力扩张门店规模,但是第一梯队四家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完全拉开,后续竞争仍将继续。
发力新零售成新竞争点据国金证券数据,药房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时期,连续三年增速处于高位。全国药房总数由2017年的45.4万家提升至2023年的55.4万家,三年复合增长率为6.7%,显著高于此前增速。
连锁化已经成为了为行业的发展趋势。2015年药品零售连锁门店20.5万家,占总零售门店数量的45.7%;到2023年,药品零售连锁门店已增长至31.3万家,连锁化率为56.5%。
2023年10月,商务部发布《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到2025年,培育形成5-10家超五百亿元的专业化、多元化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6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率接近70%。”
从各连锁药店企业2023年年报来看,目前头部企业规模尚小于预期,与国家政策引导目标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药店因其行业特点过去一直较分散,但近年来在产业政策驱动、资本介入、规模化竞争等因素影响下,集中度持续提高。国金证券分析,随着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在资源导向和规模化优势的正向反馈之下,中小企业经营压力持续提升,强者愈强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当前疫情形势下,提供全渠道全天候的服务也成为了连锁药店销售的发力点。
健之佳年报显示,其业绩增长主要是公司门店内生增长、销售网络扩张,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收入及供应商服务收入的增长,以及品类策略的有效实施下综合毛利率的提升。
从各连锁药店企业2023年年报不难看出,新零售业务的转型与创新正助力连锁药店发展多元业务,以数字化创新赋能销售。
2023年,老百姓大药房线上渠道实现销售额近7亿元,同比增长170%。截至2023年末,老百姓大药房O2O外卖服务门店达到6,581家,24小时门店增至448家。公司还打造了员工增收神器——“袋小满”,员工线上荐品,顾客线上下单,“延长”服务时间,“拓宽”商品品类;同时,与支付宝小程序、字节跳动健康等进行业务探索,增加多渠道运营。
益丰大药房线上电商业务也在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基于会员、大数据、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等生态化的医药新零售体系建设,推进慢病管理数字化和线上诊疗服务。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建档会员人数达5540万(其中慢病会员人数1610万),会员销售占比76.71%;O2O上线直营门店超过6600家,24小时营业配送门店600多家,B2C和O2O业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1.28亿元,同比增长64%。
与此同时,大参林O2O送药服务也已覆盖全国7240家门店,覆盖门店上线率达89%。其30分钟到家的24小时送药服务,可以满足各类消费者不同渠道的购药需求。公司也开展了B2C业务,利用中心仓+地区仓+前置仓的发货模式覆盖全国。报告期内,新零售业务(O2O+B2C)销售同比增长87%。
处方药外流带来新机会此前,国家卫健委、医保局接连出台政策,处方药外流确定性强也为连锁药店带来了新的增量市场。
2023年9月,《关于适应国家医保谈判常态化持续做好谈判药品落地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扎实推进“双通道”管理:各地医保部门要按照加强管理、保障供应、规范使用、严格监管的原则,建立处方流转中心,并对纳入“双通道”管理的药品在定点零售药店和定点医疗机构施行统一的报销政策。未来,医药分家、处方药外流的确定性较强。
大参林年报显示,公司顺应处方外流趋势,拓展院边店、DTP等专业化药房,对接处方流转等。截止报告期末,院边店达760家,比去年在数量上增长28%,DTP专业药房133家。同时,还在全国门店推广商业保险业务,推动药品特别是DTP品种在门店的销售的同时,拓展业务板块获得新的增长点。
国金证券对此分析,一方面,市场外流将为零售药房市场带来增量空间,按当前市场规模测算,如未来处方药外流率能够达到50%,即可带来数千亿市场增量;另一方面,处方药外流的同时也会将患者引流到连锁药房,刺激其他医药产品消费,拉动高毛利产品销售,逐步扩大品牌影响力,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
对于需求端,浙商证券预测2030药品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25400亿,处方外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元。但是,处方外流带来的更多是市占率、客流与产品结构的变动,而不是简单增量与存量的叠加。
随着处方外流与集采的进一步推行,其预计虽然促使了院外药品需求的提升,但连锁药店的整体毛利率会有下跌的趋势。
对于供给端而言,当前承接处方外流的渠道主要有连锁药店、DTP、院边店等,对比美国与日本的连锁药店承接处方外流的量,我国连锁药店积极布局院边店、DTP,整体门店数目有相对优势,浙商证券分析认为我国连锁药店龙头可以承接至少60%的处方外流量。
虽然互联网售药进入市场,医药电商占比逐渐提升,但医药电商毛利率与净利率均低于连锁药店且上游议价能力较低,短期未能与连锁药店龙头形成竞争格局。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2023中国十大最受欢迎面馆品牌:和府捞面、陈香贵、马记永排前三
上个月,餐饮大数据研究与测评机构NCBD(餐宝典)正式发布“2023中国餐饮金饕奖”系列榜单,引起业内广泛关注。系列榜单共包括20份餐饮品牌榜、2份餐饮人物榜、1份预制菜企业榜,共210个品牌、20名个人上榜。
品牌榜单以欢迎指数的高低排序,欢迎指数由NCBD依据消费者满意度、媒体影响力、网络情感、品牌差评率、企业实力以及行业分析师评价综合得出,满分100分。
十大最受欢迎面馆品牌分别是:和府捞面、陈香贵、马记永、遇见小面、李先生牛肉面大王、大师兄、东方宫、蔡林记、常青麦香园、陕味食族油泼面。
1资本热衷“吃面”和金饕奖的其他品类榜单相比,本次面馆榜单呈现出的最大不同,在于上榜的10个品牌中,多达半数自去年以来都获得过融资,而且有几个品牌还不止一次。
据NCBD(餐宝典)的不完全统计,自去年以来,在面食领域共发生过16次融资,其中张拉拉贡献了4次,遇见小面、马记永、五爷拌面、陈香贵均贡献了2次。
除了数量不少,融资金额也不小。单笔融资动辄过亿俨然已成常态,其中金额最高的,当数去年7月和府捞面的E轮融资,高达近8亿元;其次是五爷拌面的A轮3亿元、陈香贵的A+轮约2亿元。
资本如此热衷“吃面”,这样的盛景前所未有。
2资本为什么爱“吃面”?面食并非是个新赛道,为什么直到近两年才受到资本的追捧?餐宝典分析师认为有四点原因:
第一,整个餐饮行业越来越受资本关注,这是大前提。NCBD(餐宝典)的《2023—2023年中国餐饮行业投融资报告》显示,2023年,餐饮行业发生融资事件超240起,平均每3天就有2笔融资;全年已披露金额超300亿元。
第二,面食的普及度高,市场空间大,有机会出现千店乃至万店品牌,所以更能吸引资本。
第三,这些获得融资的品牌,大多由跨界创业者创办,对于资本的接受度更高,更易于实现和资本的双向奔赴。
第四,这些品牌相对于传统面馆而言都做了很明显的“升级”,不管是产品还是门店环境,都更符合现在主力消费群体的审美和体验需求。
所以,资本入场,面馆疯狂,部分面馆品牌的估值在短期内暴涨。
3融资后疯狂开店,但为何千店品牌仍很少?随估值暴涨的,是这些拿到融资的品牌都开启了快速扩张。比如陈香贵,其创始人姜军近日透露,去年一年陈香贵花了2个多亿新开了196家店;其他如和府捞面、马记永等,去年也都新开了100多家店。
扩张不可谓不迅猛,不过,从门店总数来看却依然很少。陈香贵迄今是237家店,和府捞面稍微多一点,接近400家:这样的体量放在整个面食赛道里,可以说是微不足道。而放眼所有面馆品牌,当前也只有五爷拌面这一个千店品牌。作为对照,全国共有兰州拉面馆近5万家。
我们都知道,面食品类是天生具备“万店基因”的,它的优势包括但不限于:群众基础大、消费频次高、易于标准化、可复制性强、运营模式轻、生命周期长,等等。理论上,面食品类肯定会出现万店品牌,但为什么现在连千店品牌都极少呢?
有人认为,是那几个拿到大额融资的明星品牌(如陈香贵等)成立时间都不长,而且这两年大环境也不好。乍一听是这个理,但这么归因实际上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图自餐宝典
餐宝典分析师认为,要想成为万店品牌,需要具备几个特征:所属品类普适性强,单店投入低,易于标准化,客单价低,开放加盟。纵观餐饮行业现有的4个万店品牌,无一不具备这些特征。
两相对照,不难发现这些明星面馆品牌仅仅具备了其中的两点(品类普适性强、易于标准化),其余三点则并不满足。还是以陈香贵为例:
其一,2个多亿新开了196家店,平均单店投入超过100万,这个投入水平并不算低;
其二,陈香贵的客单价达到了36元,对于拉面消费群体而言,这个价钱偏高(更别说和府捞面的43元);
其三,陈香贵目前全直营,没有开放加盟。
由此可知,陈香贵们要想更快地扩大规模,就需要做出一些改变,比如开放加盟。
4向万店进发陈香贵的创始人姜军,最近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针对会不会放加盟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们也观察到不少新的快餐品牌在开放加盟,以往不做加盟的餐饮也都在尝试加盟。其实我们并不排斥加盟,我觉得未来加盟一定是个趋势了。”
这段话被很多人解读为陈香贵未来将开放加盟。而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陈香贵如果真的开放了加盟,那也一点都不令人意外。有观点就认为,面食是一个有着“万店基因”的赛道,如果拿到巨额融资的陈香贵们,今后还只是一年开一两百家店,那很有可能就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当然,仅仅只是开放加盟,并不一定能确保陈香贵们成为万店品牌——事实上它们离千店都还有相当的距离,对于品牌方自身来说,现在提万店未免也太早了些。不过,“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未来的万店成就或许就发轫于今天的策略改变,届时即使不是陈香贵,也可能是其他品牌。也许我们可以期待一番,将来谁会率先成为那个万店面馆品牌?
2023年4月资质加盟最受欢迎品牌排行榜
中企纳川(北京)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企纳川集团,总部位于中国北京国资委大院,旗下拥有92家建筑品牌公司,其中不乏上市企业,总资产达80多亿元,涵盖施工、设计、监理、勘察等183项资质,是一家专业做工程资质加盟共享的全国性集团企业,运营资质加盟这个商业模式已经10年,有非常成熟的资质共享模式!
截止2023年4月30日,中企纳川集团已在全国30多个地区,成功布局21608家加盟分公司,其中4月净新增1075家分公司,预计到2023年底,全国加盟分公司超过4万家!中企纳川建筑集团已成为全国工程资质加盟企业中增长速度最快、资质最全,分公司最多,服务最好,实力最强的集团性企业。
集团旗下品牌最受欢迎排行榜
第一名:贵州中柏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第二名:贵州东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第三名:大连顺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第四名:贵州景辰建设有限公司
第五名:陕西辰嘉安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第六名:陕西朗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第七名:中水建(贵安新区)工程有限公司
第八名:贵州龙杨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第九名:云南柯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第十名:北京中瑞鑫达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