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用品都有哪些?
布老虎
布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玩具,它品种繁多,流传广泛,是一种极具乡土气息的民间工艺品。在中国人心里,老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而且还能保护财富。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因此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民俗产品包括哪些?
民俗产品有很多种类,吃的如,汤圆,饺子,粽子,月饼。用的有春联,灯笼等等
中国传统民间小玩意?
1.风筝。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通讯上,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风筝的叫法
2.香包,古时候,每当端午节,家里的长辈用棉布,丝绸等材料制成香包,戴在小孩的胸前可以除病,求福。
3.皮影戏,是中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皮影戏大约在明清时就已经十分流行,
4.空竹又叫抖嗡,是一种著名的民间玩具,用两根小竹绑着。
1、拨浪鼓
是一种古老又传统的民间乐器和玩具,出现于战国时期。早期的拨浪鼓是乐器而非玩具。拨浪鼓并不是某一个地方所特有的,我国各地、各少数民族地区都出现过拨浪鼓。拨浪鼓流行于甘肃省卓尼,云南省中甸、维西、丽江,四川省盐源和中国北方广大地区。
2、九连环
是中国传统民间智力玩具,卓文君在给司马相如的信中有“九连环从中折断”的句子。清代,《红楼梦》中也有林黛玉巧解九连环的记载。周邦彦也留下关于九连环的名句“纵妙手、能解连环。”
3、陀螺
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河北吴桥地区被称为bo。贵州等地方言称为"geluo"ge读第二音调,luo读第一音调。
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尖锐。从前多用木头制成,现代多为塑料或铁制。玩时可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或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传统古陀螺大致是木或铁制的倒圆锥形,玩法是用鞭子劈。现代已有用发射器发射的陀螺。
当然,还有一些“手捻陀螺”十分普及。陀螺,是青少年们十分熟悉的玩具。风靡全世界。中国是陀螺的老家。从中国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掘了石制的陀螺。可见,陀螺在我国最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关中民俗记忆中的农耕用具?
箩筐

用竹篾编制的圆形篾制品。主要用于从地里收粮食回家或用来盛装所需晾晒的粮食。箩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使用,尤以西南地区为盛,是农村生活的必备工具。如今部分地区还保留着,只是用的人越来越少了。
2
独轮车

独轮手推车是一种简单的运载货物载人的传统农用工具,在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史料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独轮车的雏形,史书上称为鹿车,三国以后,独轮车在民间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生活中,史料《天工开物》有详细描述,至于独轮车的发明者,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有人偏证独轮车是从诸葛亮的木马牛流演化而来,也多为一家之言的臆断。
3
纺车

纺车是采用纤维材料如毛、棉、麻、丝等原料,通过人工机械传动,利用旋转抽丝延长的工艺生产线或纱的设备。纺车通常有一个用手或脚驱动的轮子和一个纱锭。
4
捣臼

古代捣谷碾米等粮食加工的必要器具。也是以前在农村常见的一种生活用具,你的爷爷奶奶可能就用它舂米做过年的年糕。
5
簸箕

有两种物品被称作簸箕,一是一种铲状器具,用来搬运稻谷等杂粮。二是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大撮子,扬米去糠的器具。
它的优点是窝深、掌平,簸箕不撒粮食和簸物。在农家,簸箕是家庭生活的必备之物,一张簸箕用得爱惜点可以用人老几辈子,最少也可用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