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劳动者|疫情下的面包烘培师:订单剧增,每天睡3~5小时是常态
[编者按]这个“五一”节,你怎么过?一个多月来,静态管理下的上海,其实我们从未停止过忙碌。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你、我、他……无数普通人在为这座城市而忙、为帮助别人而忙、为自己的生活而忙。劳动最光荣!在这平凡又特别的节日里,我们把“话筒”交给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听听他们的心声。
受访对象:马雪清(封闭在超市的烘培师)
疫情以来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是什么?
马雪清:我的工作地点在家乐福青浦的会员店,4月初开始,我领着我们在岗闭环的3人以内小团队,生产了10万余份自制烘焙产品。这相当于我们日常五分之一的人手供应着超平日高峰时段3倍以上的订单量。
这段时间,我们一天的工作安排大约是这样的——
凌晨4:30,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我们从驻留门店的帐篷中走出,快速洗好脸开启忙碌的一天。醒面包发酵箱、预热旋转炉、清洁操作间、分批整理模具……直到准备烤制第一批发酵面包。
凌晨5:30,窗外的天一点点亮起,我们已经忙了1个小时。这时我们要进行当天原材料收货、验货,为新一天的“烘焙人生”做好足够的原料储备。接下来便是按顾客预定时间及预定面包品种,分批次完成前一天订单生产,并且每半小时对烘焙间操作台清洁一次。
早晨7:30,我们开始吃自己的早餐。早餐后开始第二批订单生成。同时抽空完成第一批烤制好的面包合格检测、贴价签及包装。
接下来一天的工作几乎是以上的循环操作,不间断生产才能完成订单。
面粉香、奶油香、香草香……各种香味萦绕在店内空气中时,就意味着我们迎接新一炉面包出炉的时刻即将到来。疫情期间我们最畅销的品类有瑞士卷、香草蛋糕、鲜奶小方、手撕面包等品种。我们相信这些温暖美好的香味,也会治愈因疫情封控在家的人们,更好地满足味蕾也能舒缓情绪。
这段时间最感动你的一件事是?
马雪清:日常情况下,烘焙组有14人可轮番倒班。而疫情下,仅有人力承担巨大工作量的辛苦可想而知。每天3~5小时的睡眠以及加急订单赶制时的彻夜不休,是我们疫情期间常规节奏。但是无论多晚,大家都没抱怨过,依旧会把烘焙操作间消毒整理干净,很感恩大家一起努力的过程。
五月最期待的事是什么?
马雪清:很想早日解封,抽空回老家看看父母,陪陪老爸老妈。每次打电话给父母,老人关心最多的问题是工作开不开心,只要听到我工作开心、生活有规划,他们就很满足。
来源:东方网
长富宫饭店全新面包坊宫之味Bakeryパン屋开业 带来有温度的日式烘焙力量
2023年10月12日,北京–北京长富宫饭店呈现京城日式烘培美味的全新目的地-宫之味Bkパン屋,于2023年10月12日吉时开业,为宾客提供种类繁多的手工面包、精美甜品、新鲜三明治、纤体沙拉及各式咖啡和饮品。
宫之味Bkパン屋位于长富宫办公楼一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独立的店铺临街而立,客人无需穿行饭店大堂便可直接光顾,不仅面向饭店内部客人,也将成为周边白领和居民的餐饮新选择,以及面包爱好者的打卡目的地,让更多的人可以体验到长富宫饭店广受赞誉的日式手工面包。
宫之味Bkパン屋严控食品质量,甄选优质面粉,采用天然酵母进行发酵,不含任何添加剂。坚持只选用谷物、蔬果、杂粮等优质天然食材为配料。从制作到出炉,用更长的时间成本投入,带来有温度的日式烘焙力量。
推门而入,店内氛围简约时尚,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麦香。日式风格的装修和暖色调的灯光交相辉映,既温暖柔和又充满活力,各式新鲜烘培产品整齐排列,质地温柔的面包与糕点间流淌着长富宫饭店满满的日式匠心力量。
蟹黄肉松面包,质地柔软,咸甜适中,肉松的咸香恰到好处平衡面包的香甜,咀嚼间蟹黄肆意挑逗味蕾;黄油提子面包,是长富宫饭店经典的明星产品,采用优质面粉和新西兰黄油搭配进口提子干,绵软的面包,浓郁的黄油,提子的酸甜让口感一步步升华;抹茶红豆软式欧包,抹茶的微苦,恰好和红豆的甜相互呼应,软软糯糯,口感丰富。
“不能没有你”系列,用名字就能“萌”到你:“逗逗你”(抹茶红豆软式欧包)、“蟹蟹你”(蟹黄肉松面包),“芋见你”(巧克力芋泥麻糬欧式软包),希望客人在收获美味的同时,也收获一天的浪漫情怀。
除了各式面包,宫之味Bkパン屋还精心准备了适合多种场合的各式美食:焗烤厚片吐司系列、热狗包系列、可颂丹麦系列、开放式三明治系列、纤体蔬食沙拉系列,以及各式精美甜品、蛋糕和饮品,并特设一个休闲伴手礼区域,方便将美味更好传递。所有美味可供堂食亦可外带,还可通过第三方外卖平台选购。
烘焙创业那些事儿(上)
李杨正在进行甜点制作。
对不少年轻人来说,甜点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食。入口即化的慕斯蛋糕、软糯香甜的麻薯、香浓细滑的奶油泡芙、酥脆多彩的马卡龙……甜蜜给味蕾带来的幸福享受,让人难忘,也让人着迷。有这样一批学子,他们远赴海外学习烘焙技巧,不仅带回了西式甜品的口感,也带回了中西方美食交流、融合的理念。每一份食物,味道背后传递的是文化、历史,是食物制作者希望食客从中获得享受与满足的诚意。因此独特,因此珍贵。
决定去日本蓝带国际学院正式学习前,李杨曾咨询过一个开甜品店的朋友,朋友说,甜点制作并不像她想象中那么美好,需要投入许多时间和精力,正式从业之后几乎没有时间再做其他的事。当时的李杨并不能完全体会朋友的话中之意,直到后来拥有自己个人品牌的甜品工作室后,她才真正意识到在烘焙行当中创业的不易。
“做甜点是一门艺术”
与一些烘焙创业者不同,李杨是名副其实的半路出家。出国学习之前,她是一名电视台主持人,拥有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但想要开家甜品店的梦想一直藏在心底,她不想要一成不变的生活。
尽管在国内学习过一些简单的烘焙课程,但李杨想要更系统地学习西式甜品的做法,于是她决定出国留学。“我去台里请假,当时想的是就算台里因为我请长假要辞退我,我也能接受。”李杨说。让她略感意外的是,单位领导对她与工作并不相关的留学课程给予了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就这样,2017年,李杨踏上了前往日本学习甜点制作的旅程。
在日本学习的那段日子,打破了李杨以往对食物的认知。“我意识到甜点不仅是奶油、糖、面粉、鸡蛋……做甜点是一门艺术,它为我提供了独处的时光,甚至是类似艺术家的灵感。”李杨说。在她心里,甜点师就是艺术家,每一份甜点都是一份作品,每一次完成甜点的过程都让她充满成就感,她希望自己做的甜点能给更多客人带来单纯而甜蜜的满足感。
“把甜点做给更多人吃”
从日本完成学习回国后,李杨继续在电视台工作。两年后她决定离职,专心经营自己的Li个人品牌甜品工作室。“我在国外学了很多东西,要学以致用就需要一心一意,需要更专注。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把甜点做给更多人吃。”在谈到离职原因时,李杨如是说。
在当时,李杨了解到奶油蛋糕占据了国内生日蛋糕的主要市场,她想自己做些不一样的,法式慕斯蛋糕成了她的首选。二者的区别在于:奶油蛋糕更注重外在搭配,表面装饰许多,但这样有时会失去对蛋糕内在口感的要求。法式慕斯蛋糕则相反,更加注重内在层次和口感,外表看起来很简单,但切开会发现内在惊喜,有时一个慕斯蛋糕能做出两到三种口味,味道更丰富。
李杨很看重与客人的互动,她常会给客人提供私人定制作品。如今,她正在物色新的工作室地点,希望今后能有更大的空间用于甜品教学与分享、甜品制作直播和短视频录制等。“我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更多关于甜品的新的认知,让顾客不仅在享用甜品中获得快乐,也能品尝出甜品背后的那份心意。”李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