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眉州东坡是加盟店吗

本文目录

餐饮数字化:捂好钱袋子,走个性化转型之路

文Qi

2023年疫情对传统餐饮业是一次大考,2年时间,餐饮行业一直在挣扎求生,缓慢恢复。但仍有一大批餐饮企业受困于高房租、高人力和高食材成本,不得不黯然离场。

2023年随着疫情的反反复复,餐饮消费的需求也在缓慢回暖。再回头看,在过去两年时间中,不论是传统老字号,还是全新的餐饮品牌,都尝试了各种数玩法。而真正在疫情中存活下来、且活得越来越好的品牌,无一不是数字化的“优等生”。

这也给更多的餐饮从业者带来启示:疫情下半场,企业拼的不再是增量市场,而是全产业链的运营。利用数字化升级改造传统的经营方式,降本增效,增强品控,改革组织管理方式,才是长远之道。

根据《2023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超过68%的头部餐饮企业已经充分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但不可否认的是,餐饮行业数字化基础薄弱,大多数中小型餐饮企业仍在摸着石头过河。

餐饮业数字化转型大概需要花多少钱?是用平台内的工具,还是自己研究使用外部SS软件?是追求新用户流量,还是深耕老客户?

2023年8月2日一个炎热午后,36氪企服点评茶话会邀请了三家不同类型的餐饮品牌——虾吃虾涮、眉州东坡和最喜小食酿造局的创始人兼CEO,以及36氪副总裁、36氪企服点评业务负责人王坤,36氪企服点评专家团成员、《TB新势力》工作室主理人宇婷,共同深度探讨了餐饮行业在当前数字化进程中的精彩故事。

36氪企服点评“企服茶话会”第一期活动现场(场地由「氪星创服」提供)

虾吃虾涮CEO牛艳:餐饮数字化需要“去魅”从2014年开始,虾吃虾涮以北京为阵地,靠独特的虾火锅在竞争激烈的火锅界杀出了一条血路。通过加盟店的经营模式,虾吃虾涮开出了上千家门店。

作为跨行做餐饮的曾经的电视人,虾吃虾涮CEO牛艳见过很多吸引眼球的营销模式。

“我创业的时候,还是互联网+的时代。一下子冒出来很多互联网+餐饮的网红品牌,但现在慢慢地都消失了。”牛艳称,这段经历让她开始思考,风口这件事可能是个伪命题。企业总会遇到一些风口,但跟风可能是一个最大的坑。“风口可能是别人的,并不是你的。所以餐饮企业一定要具有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简单说就是要去魅——不要盲从于高大上,要看清是不是适合自己。”

(虾吃虾涮创始人牛艳)

作为创始人和CEO,牛艳也曾经在数字化上花了不少功夫,比如上过各种类型的课程,看过很多供应商华丽的PPT,研究麦肯锡的数字化转型标准等等。但在经历之后,她得出了一个实在的:中国餐饮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是非标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数字化平台扮演的角色应该是陪伴者,企业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而不能全部依靠外力。

“中国餐饮的个性化需求特别突出。一套面向N个企业的标准化系统,很难满足企业特定的需求,但定制化的系统又非常贵,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负担得起的。所以,我认为现在餐饮数字化最重要的不是用什么软件,而是一体化的转型。”

在谈到餐饮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时,牛艳提出“用C端模式做B端”的创新理念。除了基本的采购、入库、销售,牛艳更期望未来的供应链能像在淘宝买东西一样方便,整合每个加盟商的货源需求,从而优化整条供应链的效率,有效节约成本。“不管是社区团购还是拼团,拼多多和美团等平台在C端已经是相当成熟的实践。把这些C端的经验沉淀下来,有形成标准化的B端服务的可能性。”

在谈到品牌运营的经验时,面对现场观众关于“平台与流量”提问,牛艳也特别坦诚地回答,流量不是一切。企业不应迷信任何一个平台,希望借平台解决自身的所有问题,这是非常不理智的。

牛艳记得前几年回到老家,发现经营了35年的馄饨馆仍然开着,店面还是原来的模样,顾客也还是过去的那批人,但正在慢慢老去,很难看到新的面孔,收款方式甚至还是传统的现金支付。由于没有数字化的带动,很难想象,再过几年它是否会在街边消失,成为人们的记忆。

尽管这些餐饮店没有数字平台,也不懂数字化转型,但他们具有很强的客户粘性,产品本身是很重要的因素。

“我们之前做调研的时候,顾客都对我们的香辣虾锅印象最深刻。我们做了8年,它的价格一直是78块钱,味道也始终没有变过。尽管我们也在推出一些新品,但对于我们的灵魂产品,我们是要永远保持的。”

“数字化并不意味着企业拿到平台的数据后,一切都解决了。餐饮数字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做好菜品,深耕用户,把老客户用心维护好,再拉动新客户进入我们的餐厅里来,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句话我觉得永远是没有问题的。”牛艳说。

眉州东坡CEO梁棣:数字化不能拔苗助长,传统餐饮要在营销上加把劲成立于1996年的眉州东坡,在现场是当之无愧的业界“前辈”。在梁棣的经历中,在场观众仿佛看到了中国餐饮行业从过去到现在的历史脉络。在26年的时间里,眉州东坡从传统品牌,脱胎成为高端川菜,成为一家生命力旺盛的全球连锁餐饮品牌。

(眉州东坡CEO梁棣)

但与此同时,眉州东坡作为传统餐饮的代表,也在数字化转型上走过不少弯路。

2001年,成立仅仅五年的眉州东坡,第一次与数字化接触。但由于缺乏经验,踩了一次大坑。

“当时我们和服务商签了一个金额很高开发包括库房管理、收银等等的系统,但最终项目没有顺利进行下去。那会儿我们的规模还很小,对市场了解也不多,感觉这钱花的太心疼了。”

自从这次失败过后,眉州东坡对餐饮行业的数字化工具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彼时,专门服务于餐饮的软件不多,一体化的软件更是少之又少。于是,公司只能分着采购,财务用一套系统,人力用一套系统,数据与数据之间不能打通。

“从2023年到现在,我们终于把所有的系统歪歪扭扭地搭成了一个房子,我们现在用O做了一个最基础的数据库,所有的系统建在它上面。系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的功能,我们的BI每天都能实时最新的数据信息。”梁棣说起这一经历也不无自豪。

作为一个传统餐饮人,梁棣是从零开始学习数字化的。采购每一套系统之前,都要向数字化专业人士虚心请教,自己再深入研究,转变自己的思维,其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但梁棣表示,作为餐饮人就是要能吃苦,不能吃苦就不要做这个行业。

2023年,眉州东坡提出“餐饮+食品”双轮战略,在食品线做出了很多大胆的尝试。比如王家渡低温午餐肉、眉州东坡香肠、王家渡老面手工包子。同样是一年,梁棣正式管理旗下王家渡食品公司,刚一接手就赶上了618。“618是一个完全的线上销售模式,但我们之前没有接触过,完全是一个小学生,后来还是专门找朋友请教,现学现卖。”梁总坦言。

“光采购软件其实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数据,需要怎样提升配套的经营管理?这是我们接下来要继续摸索的事情。经过这么多年,我觉得成长不能拔苗助长,只能慢慢地磨合。”梁棣表示。

眼下对眉州东坡来说最紧迫的是,年轻的网红品牌越来越多,花式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如何在营销方面跟上潮流。在梁棣看来,眉州东坡缺少网红气质,更适合走专家路线,但怎么走,如何让更多客户感知到,这些都是摆在眉州东坡面前的问题。

“我们在营销方面,尤其是客户管理,还是有一点弱的,我们也正在这方面努力,比如自建会员系统,和抖音等媒体打通。具体到如何运营社交平台的用户,打通私域等等。对于新的互联网营销玩法,我们传统餐饮确实还要多学习。”

最喜小食酿造局CEO王益點:让西北美食出圈,做餐饮就像做产品成立于2017年,以西北老味小食出圈,今年和元气森林达成合作,作为餐饮新锐品牌的最喜小食酿造局,就像坐上了火箭,迅速获得了一众年轻人的喜爱。

生于西北,长于北京,CEO王益點经常想念家乡的美食酿皮,但遗憾的是,在北京,很多人并不知道酿皮的存在,她经常被人问到酿皮和凉皮的区别,这也是她创立最喜小食酿造局的初衷。

(最喜小食酿造局CEO王益點)

在做最喜以前,王益點有着多年的艺人经纪人的经验,在2009年创办了自己的品牌营销公司红卡合一。正是这个公司孵化出了大红的餐饮品牌IP——“最喜”。

不同的职业生涯,给了她不同于传统餐饮人的独特视角,用她的话说,过去是把艺人当做产品来做,现在是把餐饮当做产品来推,其实逻辑是一样的——要有自己的主打产品。

“就好比打造艺人,每个艺人必须要有一个看家本领,否则就很难成为一个明星。产品也是一样,也要具备核心竞争力。”王益點表示。最喜的主打产品就是酿皮,定位西北特色、老味小食。

除了酿皮,最喜后期又推出了杏皮茶品牌。不同于酿皮,这款产品走的是消费品牌的发展路径,分发渠道非常强大,从火锅店到超市再到电商平台都有在售卖,在杏皮茶品类中遥遥领先,很快占领了都市年轻白领的心智。

最近元气森林收购最喜也是行业的一桩大事。王益點表示,和元气森林更多不是因为钱或名气,而是因为对于产品的理念一致。

“元气为杏皮茶这个不算大的赛道,单独开了一条生产线。这是最打动我们的地方,也是最难的一件事。”因为最喜杏皮茶遵循古法熬煮的纯植物配方,采用西北原产杏。但与此同时销量大,又对规模化生产速度有要求,长途运输需要昂贵的无菌冷灌技术。

过去,最喜采用的第三方饮料代工厂,很多方面不可控。而元气森林在自建工厂方面有优势,也有自己的无菌冷灌装工艺,在供应链上能够更好地赋能最喜杏皮茶。

在数字化布局方面,王益點认为最喜的起步还是不够早,特别是在运营方面存在短板。

“数字化转型一定要趁早,晚做就要重新搭地基,和写代码一样,所有东西都得重新来。”由于前期缺少客户运营的搭建,供应链和库房系统之间不能匹配,系统变得鸡肋。但企业已经在里面投入了大量成本,系统也已经运作起来了,这让当时的最喜踩了很大的坑。成立四年,不管是数字化系统,还是包装设计,最喜在摸索过程中经历过许多变化,也因此交了不少学费。”

对于适合餐饮人的数字化转型工具,王益點认为核心标准有三个:

第一,用户基础数据的留存。从运营的角度考虑,用户基础设计必须留在企业端。

第二,数据在各个业务板块之间打通。比如在收银和供应链订货已经打通的情况下,如何再与财务系统打通,整个服务后续的支持与配合非常重要。

第三,服务的可持续性。无论未来企业发展到多大,经营模式是直营、加盟,还是联营,服务商是否能够持续地陪着企业一起成长,提供更新更优的产品和服务。

虽然本身拥有众多明星演艺界资源,但王益點表示自己对网红代言是很“抠”的,从不找第三方广告代理。她认为餐饮企业不能盲目地去投流量广告。“要投线上还是线下,抖音还是快手,你要分清投的是很什么。投对平台,找对人才有用。比如经过测试我们发现最喜最合适的方式是线下活动,转化率最高的平台是小红书。”

“餐饮人一定要捂好自己的钱袋子。”王益點强调,不论是品牌营销,还是数字化转型,在投入之前就制定好清晰的战略,尽量一步到位。

疫情常态化下,数字化对餐饮业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无论是高效的内部管理、敏捷的供应链、精细化的客户运营,还是新形态的营销推广,都离不开数字化工具。未来,餐饮企业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口味的竞争,还将是一场全产业链的降本增效之争。

为了帮助更多的企业家、创业者们掌握最新趋势,36氪企服点评团队现推出企服茶话会活动,通过“数字化x某行业”的形式,邀请某一具体行业中的头部企业家、顶尖创业者、投资人和专家学者等大咖,通过3小时深度沉浸式分享+讨论,在具体的行业场景中探索最新增长密码,共享行业经验和科学增长方法。

如您对此类活动感兴趣

备注“城市+行业”

后续我们有不同城市的闭门会/峰会活动

会第一时间通知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36氪企服点评”(ID:ifii-36k),作者:Qi,36氪经授权发布。

“辣”味退潮?然而眉州东坡、大蓉和已经做了这些升级应对……

编者按:

这是一场瘟疫,而他们可能手握解药。

作者|Rw

编辑|N

辣椒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产物。它进入中国人的食谱才不到500年的时间,却取代了花椒、生姜、茱萸等几千年的传统香料,成为中国人的最爱。

但是它正在被唱衰:截至2017年年底,美团点评收录了28万家川菜店铺,比年初减少了4万家。在全国重点监测的18个重点城市中,所有城市都呈现下降趋势。其中14个城市中,川菜门店的倒闭率甚至超过10%。

2016年,川菜馆只关了大约1000家。

2017年,平均每天要关掉109家川菜。

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是因为人们不爱吃辣了么?

事实并非如此。《2023全国调味品行业蓝皮书》数据显示,辣椒全球交易额已经超过2873亿元。辣味调味一路看涨,辣味调味品占所有调味品30.88%。而全球范围内,吃辣的人达到了25.24亿。

细看中国,辣依然是被讨论最多的口味。网易数读今年3月针对美团点评做过一次数据分析,他们发现在大众点评上,人们讨论的最多的依然是“辣”。在大众点评热度最高的20款菜式中,川菜还是占了一半的席位。酸菜鱼和毛血旺依然是北上广深菜品销售中,最受欢迎的菜品。2016年,川菜所有品类在整个中国餐饮市场占有率达40%。

如果详细分析数据,你会发现2017年关闭的川菜馆多数是人均50元以下的中小型门店。更健康、更快捷的饮食文化,正在倒逼这些川菜馆被淘汰。但它也给予许多川菜品牌以警示:作为制霸了中国20多年的菜系,川菜要怎么调整自身,适应这一新趋势?

辣也可以走养生路线

眉州东坡最开始火起来是在北京,2010年在眉山开店之后,直到2023年,它才终于回到川菜的故乡——成都。在经历了两年选址以及一年的装修设计之后,眉州东坡今年才终于在宽窄巷子开出第一家店。

▲眉州东坡将“健康”展示在店外

跟许多四川本土品牌不一样的是,眉州东坡利用科技打造了“模拟手工,国标生产”的标准化产品,并与技术公司以及广告公司合作,不断提高餐饮各个阶段的效率。

但无论外部条件如何,眉州东坡的内在依然是川菜。大家对于川菜重油重辣的印象依然存在,而眉州东坡的解决办法是:从“健康”入手突破川菜桎梏。

每年,眉州东坡都会带着检测设备,以四川为中心,去到许多村与县,挖掘常见或不常见的食材。至今,他们已经在这些原产地建立了数十个食材采购站。

新鲜的菜品有时会成为主菜谱上的固定菜品,但大多数时候会出现在眉州东坡的“四季菜谱”上。四季菜谱是眉州东坡提出的辅助主菜单的副菜单,每个季度都会根据当时的时令食材推出新的季节性菜谱。从2012年开始,眉州东坡还会为四季菜谱召开发布会。在使用好食材的同时,持续对产品进行迭代,让消费者能够感受到“健康”这一元素。

不断扩充“辣”的边界

大蓉和董事长刘长明说过,大蓉和的成功有七成功劳在菜品研发上。大蓉和每年会拿出总利润的8%用于菜品研发,而作为一家年营收数亿元的餐饮公司来说,这实在不是一笔小数字。

▲大蓉和的经典菜品“开门红”

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创新的菜品一直是大蓉和的“突围”方式。开业至今,大蓉和推出的新菜品已经有数千个,而开发过的菜品更是难以计数。从湘菜中的剁椒鱼头得出灵感做出来的石锅三角峰,依靠高温石锅的温度将现杀的鱼在特色汤料中焖熟,口感鲜美,体验奇特,一年就能卖出十多万份。

而不断地利用菜品突围,让大蓉和形成了打造市场上没有的、大家会喜欢的菜品的统一认知。为了不断构建新的菜单,大蓉和成为了成都最早让厨师长坐飞机到处考察的企业,也根据凉菜、热菜等产品线,设立了不同的研发职位。现在的大蓉和已经完全抛开了传统油大、味厚、“祖国山河一片红”的川菜概念。而现在的大蓉和还会“放权”给门店,让他们挑选适合本地口味以及喜好的菜品,让不同地方的人们能够以自己更习惯的姿态来吃川菜。

让新的主流客群爱上“辣”

卞氏菜根香创立之处的名字叫做“成都菜根香泡菜酒楼”,将泡椒系列菜品做成了主打特色菜。泡菜是四川最常见的菜品,也是四川最有特色的菜品之一。卞氏菜根香通过将猪耳朵、凤爪、墨鱼仔等荤菜也制作成泡菜,研制出贯穿其发展历史的经典菜品“老坛泡菜”。而后来的许多招牌菜,例如泡椒墨鱼仔、菜根老坛子,都是以泡菜为基础的菜品。

▲菜根香将泡菜作为自己的装饰元素之一

卞氏菜根香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第一次是2008年。当时卞氏菜根香全国有三十多家加盟店,加上直营店,每年能够创下几亿元的销售额。但是缺点也是存在的:许多加盟商签约的时间长度是3年,但是从第2年开始,店内的装修、服务就无法跟上了。最终,已故的卞氏菜根香经理卞军做了一个决定:砍掉所有加盟店,只做直营与特许经营。

而在2012年八项规定到来之际,卞氏菜根香开始思索转型的问题。高层们不断奔赴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进行考察,最终决定,借鉴杭州外婆家这种餐饮快时尚等模式,将门店规模缩小,进入商场和ShiM,以翻台量取胜。为了适应上班族的工作餐,以及朋友聚会的场景,卞氏菜根香还在不停地更改产品线:在保留菜根老坛子等经典菜肴的基础上,新增了适应当下快节奏的菜品,并通过大数据找到人们当下最喜欢吃的菜,以此减少SKU,创造出一个更能吸引年轻人前来的酒楼品牌。

将“辣”裂变成一个个爆款

柴门餐饮集团创立于2006年,至今已在全国发展了二十余家直营分店。柴门旗下拥有数个子品牌:轻时尚鱼派的柴门老泡鱼;以河鲜为主题特色的柴门河鲜馆;小资而养生的的柴门头啖汤;以商务餐饮为主要诉求的柴门蜀郡与柴门公馆,还有主要面对都市时尚人群的柴门饭儿。

▲柴门饭儿的空间里全是时髦的元素

对于柴门来说,这一系列的品牌是他们对于“升级”的解读——他们不断研发“新式精品川菜”,但与其将这些菜品放到一个篮子里,不如将它们分裂成不同的品牌。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第一是我们说了很多年的聚焦:不同的品牌旗下有1-2道让人记忆深刻的菜品。现在消费者都不愿意做选择,当人们吃饭的时候,他们会提前就定好今天要吃什么。而柴门旗下的品牌更加清晰,将主打菜品放到了品牌名称里,清晰度更高。当人们说吃柴门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更定向地说,去柴门吃河鲜或者喝汤,久而久之就能在顾客当中形成记忆点,增大品牌效应。

然后是更精准的客群定位,不同的客人看到上面说的那些品牌,立马就能在心中进行一个初步排名。有的人会更想喝汤,有的人会更想吃鱼。这都没问题,因为每个人喜欢和习惯的就餐场景,以及对于菜品的喜好都是不同的。最终,这样做能帮助提高市场空间,能够加大占领市场的机会——毕竟,有许多细分品类,还没有诞生出具有影响力的大品牌。而柴门现在在做的,有点像是在这些细分市场中“孵化”品牌,打造爆款。

这些不同的打法,是否能够帮助“辣”重新回归霸主地位?通过文章了解了这些品牌之后,你是不是对他们具体的模式更加好奇?勺子课堂餐访团将于12月3-4日探访成都,带你一起走进这些标杆企业,让你一窥其中的奥秘。

被央视点名表扬的“眉州东坡”,到底做对了什么?

中国加盟网(ID:jw)原创

作者李新新

编辑木子李

前不久,央视新闻联播用时长3分半的片段对在疫情期间积极求生的餐饮企业做了大篇报道。

报道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有这样一家餐饮企业,不仅在疫情期间选择继续开门营业,还在新的困难中,走出了一条新路。”

这家餐饮企业就是眉州东坡。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显然打乱了所有人的脚步,就在报道的2个多月前,眉州东坡还面临着生死考验:一万多桌预定餐桌被陆续退订,价值几千万元的春节原料要打水漂,所有堂食收入趋近于0,每月成本支出将近1亿元!如果再继续维持这样高成本支出0收入的现状,眉州东坡最多只能撑3~6个月。

如何将危机变成机遇,眉州东坡创新性的疫情举措变成破局利器,打开了新形式下的发展新机,也引来了央视的关注与报道。

01

“宁愿战死商场,也不愿坐等结果!”

疫情期间,眉州东坡全国共有一百余家店,几乎全部在营业。“眉州东坡的店是开着的,它哪怕只是亮着灯,给人是温暖和安全的。”

对于大多数店的及时止损,降低消耗,眉州东坡选择了逆向而行。这样的选择就意味着,眉州东坡不仅要承担开店面临的资金消耗风险,还要为员工的健康安全负责。从某个角度来讲,这样风风火火的硬核自救,不亚于“自杀”。

为什么在这样危险,市场又不讨好的情况下,还要“折腾”?

其实非典时期,沉默中的眉州东坡同样亏损到濒临灭亡。如果横竖都是死,何不拼死一搏、逆行求生?

“我虽水深火热,但必奋不顾身。宁愿战死商场,决不坐等结果。”这是眉州东坡创始人、董事长王刚面对疫情说的一句话,于是眉州东坡尽全力展开了自救。

02

“离客户最近的地方死磕,在听见炮火的地方指挥战斗”

越是在困境中,越能激发出一个企业的“蛮性”。从线下到线上,从单纯自救到抓住新机,眉州东坡全方位的举措实现了疫情中的逆袭。

库存?不存在的!花样解决食材问题

1.依托门店,启动“便民平价菜站”消耗库存

疫情刚爆出没多久,在其他品牌举手无措的时候,眉州东坡便启动“便民平价菜站”。利用企业本身的食材储备和资源供应链,提供平价的来自四川的瓜果、蔬菜、调味料、生鲜、成品、半成品等,带领企业员工到自家门店前卖菜,减少春节前库存积压带来的资金压力。

2.快递新鲜食材,菜站小程序上线

“便民平价菜站”推出之后没多久,为了满足不能出门的顾客需求,眉州东坡团队又快速上线了菜站小程序,方便人们线上购物。从小程序开发到上线,团队仅用24小时完成。让消费者可以通过眉州东坡购买来自四川,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鲜蔬菜。因时因事做出调整,眉州东坡的反应极为迅速。

3.与物美、每日优鲜等企业合作

眉州东坡已经与物美、每日优鲜等企业达成合作,利用自己的中央厨房为物美、每日优鲜提供生鲜产品的分拣、打包服务,以这种方式避免员工外出,又能与需要员工的企业共享,可谓是一箭双雕。

赶上直播的风口,带货也引流

“锅已经烧开了,放入泡椒木耳,炒出一点红油色……”五十多岁的眉州东坡董事长王刚出现在直播间,亲自教大家伙做菜。

了解到疫情期间众多被迫“宅”在家的“下厨小白”受出行限制,有大把时间,并且开始了自己的“摸索之路”。有三十多年行业经验的“老司机”王刚,敏锐地察觉到了消费者的新需求。

利用淘宝聚划算,眉州东坡推出“主厨直播做菜”专场,次日天猫旗舰店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400%,这也是第一个在疫情期间上淘宝直播的餐饮企业。大厨烹饪半成品的教学直播内容又被剪成短视频,发布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并由各门店转发到社群里。

不仅如此,王刚还主动带领员工邀请顾客加入微信群,亲自录小视频教大家、直播教大家做菜,让所有人秒变大厨。在全员上阵直播教做菜之后,眉州东坡线上小程序的订单从之前的300单飙升到7000单,翻了20倍。

预估最新市场需求,在半成品上发力

对于疫情期间的“下厨小白”,眉州东坡一方面搞直播做菜,另一方面则看好此时期的半成品市场,在新品上发力。推标准化,可批量生产的半成品,应对特殊时期的特殊需求。

例如,眉州东坡在王刚的指示下,将毛血旺、宫保鸡丁、鱼香肉丝、梅菜扣肉等一波招牌菜或硬菜点心做成准成品,不用费多大时间精力,开袋即食。两天就卖了10万,最高一天单日就超过了17万,极大地方便了在家隔离的消费者。

03

餐饮+零售,杀进超市,掘金新场地

当大家在堂食、外卖,竞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这个24年的老牌餐企却又把手伸向了全新餐饮“掘金地”——超市!借助超市庞大的客流,眉州东坡把餐饮零售化。面积不到20平,没有堂食区,只支持外带,卖主食和卤味。率先打入了一个除堂食、外带、外卖、电商等以外的另一个模式,超市零售模式!

包子、小菜、卤菜,还有鱼香肉丝、速冻南瓜糕等半成品,价格上也低于门店,鸡丝凉面9.9/份,红烧带鱼6.9/条……

在相同价位下,与超市其他一众不知名的品牌相比,眉州东坡积累的人气和市场,让消费者很是放心。抢占品牌超市先机,眉州东坡这一招走得妙极了!

眉州东坡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进入超市,并将在未来大规模布局超市零售,离不开过去在供应链上的打造:眉州东坡是北京中餐里最早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和中央厨房的餐饮企业之一。说白了,有了供应链才能实现超市新零售的全国布局之路。

事实上,早在2008年,眉州东坡就试图构建一套“三位一体”的体系,即农业公司、中央厨房、食品加工厂,三个生产线协同合作,从源头到加工生产、再到成品输出,最终实现酒楼、小吃、食材等方面的供应。到现在12年过去,眉州东坡当初长远的想法,不仅支撑了在疫情中的发展,也能实现今后餐饮+零售的新发展之路。

04

“商场如战场,战场无亚军”

于1996年6月6日在北京开业的眉州东坡,开业至今已经24年了。对于一个餐饮企业来说在经历过抗洪救灾、非典、汶川地震还能活下来实属不易。回顾过去的创业生涯,王刚直言:创业容易守业难,商场如战场,战场无亚军,而且现在的商场比硝烟弥漫的战场更可怕。

作为一名抗美援朝老兵的孩子,王刚将军人的韧性带到商场中,在一次一次的危机中,奋力向前,迎难而上。要面临的困难都一样,但显然眉州东坡在王刚的指挥下让困境有了新的转机:经过两个多月的自救与创新,眉州东坡一个月能够回笼4500~5000万的现金流。王刚的“自杀式”自救,颇有成效。

经过疫情的淬炼,活下来的眉州东坡在奔走前进的道路上越发强劲,用更强的力量在新时期的餐饮搏斗中夺得出自己的一份新天地。困境与机遇并存,对眉州东坡来说,抓住了这个机会,并越战越勇。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大家伙的日子都不好过,陷入迷茫与困境中的的餐饮人不妨看看眉州东坡,或许会给你带来新的启发。中国加盟网也希望所有的创业者涅槃重生,奔赴有希望的战场上去。

本文为中国加盟网原创,转载请联系微信(ID:zhz)开白。转载须在文章开头注明“中国加盟网(ID:jw)原创”。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