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文化名人袁嘉谷先生曾题写过这样一联:“古滇真名士,悬壶老诗人”,联中的名士、诗人指的便是明朝著名的药物学家、音韵学家、诗人,云南昆明人兰茂。
兰茂(1379-1476),字廷秀,号止庵,自二十岁起,因“耻于利禄,自匾其轩为‘止庵’,遂不出”,年少的兰茂立下志向,不至仕,潜心钻研教育、医学,并把所学的知识造福人民。所著《滇南本草》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早142年,《声律发蒙》和《韵律易通》是重要音韵学著作。兰茂一生淡泊明志,悬壶济世,韵律育人,深受当地百姓敬仰尊重。
“德为医本”,兰茂一生访医问药、行医救人,曾到过会泽县金钟山采药行医,为会泽人民治病,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当地还留传兰茂为百姓治病却谢绝酬谢的故事,人们还在金钟山盖了兰公祠纪念这位仁医。
兰茂终身布衣,隐居乡里,却十分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名节,他坚韧、廉洁、淡泊名利,潜心著述,把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融入了自己的著述。在《声律发蒙》中,他将正直、清廉、知足、坦荡的价值追求和人生信条化作朗朗上口的诗句,启迪和教育后人。如“树正影无偏,源清流自洁”“去佞除奸,褒贤赏善”直白的语言表明了诗人对正本清源、惩恶扬善的心迹;“知足称贤,疏广上书言老矣;折腰受辱,陶潜解印赋归兮。”
兰茂(1397—1470年),字廷秀,号止庵,外号和光道人、洞天风月子、玄壶子等,云南省嵩明县杨林人,祖籍河南洛阳。明代医药家、音韵学家、诗人、教育家、理学宗匠。生性聪颖,勤奋好学,少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终身隐居杨林乡里,采药行医,潜心著述,设馆授徒,人称"小圣"。兰茂的著述很多,可存世之作却不多。兰茂辞世40年,明正德《云南志》记述兰茂著有《玄壶集》等十九种书;这份兰茂著述一览表记述的有关书目,也有二十多种。流传至今的只有《韵略易通》、《滇南本草》、《医门揽要》、《玄壶集》、《信天风月通玄记》和170多首诗作
兰茂的父辈从河南洛阳入滇,落籍杨林。据苏石《兰茂评传》考析:兰茂的父辈可能是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被征往云南,后编籍屯戍杨林千户所的河南洛阳人。兰茂有弟2人,名廷俊、廷瑞。廷俊在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早逝。
从历史背景看,兰茂父辈很有可能与名将蓝玉有关系,不是兄弟、叔侄也是朋友、党羽。他是个大孝子,“兰子因母病,留心此技三十余年”(见《滇南本草》务本堂序)。而对父亲却讳莫如深。从有关资料上可以知道兰茂兄弟及子孙的名字,却查不到其父的姓名甚至只言片语。兰茂祖籍洛阳,其父辈于1381年随傅友德、蓝玉、沐英带30万大军进云南。后来明太祖以谋反罪诛杀功臣,入滇的三位将领无一幸免。其中单“蓝狱”牵连致死者达15000人。他早年隐居,出于避祸,避开了蓝胡案件的牵连。
兰茂论坛属于什么类型期刊?兰茂论坛作为云南省中医药行业最高级别的学术论坛,始终秉持初心,承担着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为云南省众多中医药人才搭建学术思想和经验的分享平台,助推中医药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