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名人艰辛的创业故事!鲜为大众知晓的过往!你是否可以找到共同点?
大家都知道创业非常艰苦,很多年轻人想到创业也有自己的一份事业,但是那些能在创业的过程中坚持下来的人往往会成为名人。以下是十大名人的硬创业故事。
1.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的故事:
18岁的马云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高考年。他毫不犹豫地写下:北京大学。但是高考野心很大,数学只考了一分。为了生计,他去应聘酒店服务员,因“歪瓜裂枣”被委婉拒绝。我别无选择,只能当搬运工,踩着踏板车。大学毕业后,一次讨债经历让他对互联网着迷。创业刚开始的时候他背着包到处乱搞,经常被人说疯了。骗子。他连续四次失败创业200元是银行里唯一一个他最尴尬的时候。现在,谁不知道阿里巴巴,谁不知道马云?
2.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故事:
刚满15岁的王健林,从四川绵阳来到东北,当了一名儿童兵。每天背着10多公斤的装备,在齐膝深的雪地里走40公里,每次旅游总距离甚至上千公里。在部队待了18年,成了团级干部,却遭遇了“百万裁军”。创业刚开始的时候,他没有什么资历和实力,但是银行放他鸽子,让他好好贷款。他为公司项目借高利贷,甚至熬了9天9夜。大家都不想碰旧城改造。他敢于接受。他刚开始做商业地产的时候,因为不懂,三年有222起诉讼。就是这样一根筋的人,但是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亚洲首富。
3.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故事:
20万,11个人,一个破消息室。柳传志不知道为什么要成立公司,随波逐流创业。为了发工资,他带领所有员工做“坏人”,拉着滑板车,把地摊安置在中关村。他销售的产品范围很广,包括运动服、电子表、旱冰鞋和冰箱。他因投机倒把被罚款100万,因走私被罚款300万。40多岁的他,依然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如今,联想已经成为民族计算机行业的象征。柳传志说:我想不到我和我的同事能把公司搞成今天这个样子。
4.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余的故事:
被北大开除后,余没有任何收入来源。为了养活妻子和孩子,他不得不去海边开办培训班。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很少。为了招生,余经常一个人骑自行车,提着糊桶,满大街张贴招聘广告。冬天,余手里的浆糊经常被冻住。没有贴广告的时候,他和妻子就待在“教室”里,虔诚地等待前来报名的同学。为了上学,余曾经一口气喝了两斤白酒,送到医院6个小时才获救。正是有了余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才有了现在的新东方教育帝国。
5.巨人网络CEO史玉柱的故事:
脑金产品在史玉柱成功后,整个团队所有人头脑发热,一口气推出12种保健品,却以彻底失败告终。另外巨人大厦的营销失策让史玉柱打造了巨人帝国面临危机。一夜之间,史玉柱负债2.5亿,跌入人生低谷。这期间史玉柱并没有因此倒下。他一直在说自己的问题和不足/KLOC-9。为了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他让当时报纸上一篇篇关于他的负面文章让人看别人对他失败的“诊断”。越骂文章越看,甚至组织“内部批评会”,让身边的人对他“开炮”。多亏了反思,务实和自信,史玉柱在全国县城市场的火花终于变成了燎原之火。脑白金让他重回一线商人的俱乐部,史玉柱创造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经济史上独一无二的传奇故事的成绩。
6.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的故事:
在“唯生论”的时代,宗作为“老官僚的后代”的出生使他尝到了生活的艰辛。16岁时,宗后卿被“安排”到浙江舟山填平沙滩,并在那里呆了15年。1987年,42岁的宗开着一辆“黄鱼车”在杭州街头卖冰棍。他发现制作儿童营养液有很大的市场。然而此时他已经错过了创业的最佳年龄,宗面对众多朋友的好劝导显得异常固执:你能理解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面对人生最后一次机会的心情吗?十几年后,他创办的娃哈哈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
7.商城创始人刘的故事:
1992年,刘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因为他家里很穷,只有500元。当时他对自己说:希望大学四年不要再向家里要钱了。高三的时候,学校附近的一家餐厅碰巧转手了。刘用前三年赚的24万元把店关了。我一周只去两次商店,因为我要上课。谁知道,之前接手盈利酒店,不到一年赚的第一桶金就丢了。无奈之下,只好关门。他向亲戚借了十几万,还清了餐厅欠的债,给每个员工发了两份工资。他走的时候连碗都没带。餐厅倒闭的时候,他欠债20多万,但他的创业信念和激情从未消退。毕业两年后,他还清了所有的债务。1998年,刘再次离开了外资企业创业。他把自己的公司命名为“JD”。COM”。
8.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的故事:
在国企工作两年后,想做“万元户”的梁稳根递交了辞呈。没有了“干部”身份,连城市户口都没了。父亲怒不可遏,用杆子追着梁稳根,把他赶回宏远机械厂。但是杆子没能把“倔驴”赶回来。梁稳根后来回忆说,当时他已经做好了失败的准备:如果生意失败了,我会做两件事:第一,写一本书——《这条路是遥不可及的》,告诫和我们一样冲动的年轻人;二是在落后的山村当老师,教书育人。在卖羊、营销白酒、生产玻璃纤维等一系列失败后,梁稳根凭借自己的专业特长,赢得了“第一桶金”。2011年,作为三一集团董事长,他在胡润研究院出品的《2011中国富豪榜》中,以700亿元的身家赢得“中国新首富”。
9.通用电气公司创始人之一爱迪生的故事:
84年,爱迪生比普通人遭受的苦难越来越多。爱迪生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太笨了,接受不了老师教的东西”,不得不辍学。十几岁的时候被陌生人扇了一巴掌,导致耳膜破裂。从那以后,我就半聋了。在工作期间,他几次被公司开除,他的许多特长
利润不能被市场认可。37岁时,妻子去世,爱迪生独自生活,有三个孩子,分别是13岁、8岁和6岁。一场大火毁了他的大部分发明。正是这个不幸的爱迪生创建了伟大的通用电气公司。在他的全盛时期,他控制了13家大公司。
10.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故事:
4岁时,父亲在大米期货生意上破产,10口之家陷入赤贫。因为缺少食物,孩子们开始死去。他五岁时失去了一个兄弟姐妹,六岁时失去了两个,九岁时被迫离开母亲...1917年Kloc-0/开始的时候,他全身只有100日元,加上不到四年的正规教育。1927年,创业10年,事业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满脑子都是不怕任何打击的想法,却经历了独子死亡的噩梦。这个有着辛酸家族历史的男人,创立了享誉全球的松下电器。人们称他为“管理之神”松下幸之助。
看了以上十位名人的硬创业故事,对你有影响吗?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一定有别人没有的东西。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他们是如何克服创业过程中的挫折,从而取得成功的。如果你有更多的硬创业名人的故事,请与我们分享。总会有人在你未来的生活中影响你。
马云创业经历
马云198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马云创业故事,之后任教于杭州电子工学院。1995年,在出访美国时首次接触到因特网,回国后创办网站“中国黄页”。1997年,加入中国外经贸部,负责开发其官方站点及中国产品网上交易市场。
1999年,正式辞去公职,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尤其是B2B业务。目前,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B2B网站之一。阿里巴巴网站的成功,使马云多次获邀到全球著名高等学府讲学,当中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麻省理工、哈佛大学等。
1988年-1995年 杭州电子工学院英文及国际贸易讲师;
1995年-1997年 创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
1997年-1999年 加盟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开发外经贸部官方站点及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
1999年至今 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并迅速成为全球最大B2B电子商务平台,目前已成亚洲最大个人拍卖网站;
2003年 创办独立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目前在中国市场位居第一。
2005年 和全球最大门户网站雅虎战略合作,兼并其在华所有资产,阿里巴巴因此成为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
2006年至今 成为央视二套《赢在中国》最有特色,最受影响的评委,还用中国雅虎和阿里巴巴 为《赢在中国》官方网站提供平台。《赢在中国》主办人:王利芬
2007年8月推出了以网络广告为赢收项目的营销平台“阿里妈妈”。
阿里巴巴以支付的低端门褴吸引了大量的中小站长加入.
2008年 阿里巴巴实行广告三包政策,再次掀起波浪
马云是最早在中国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并坚守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家,马云创业故事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商务众多第一:开办中国第一个互联网商业网站——“中国黄页”,提出并实践面向中小企业的B2B电子商务模式,为互联网商务应用播下最初的火种;他在中国网站全面推行“诚信通”计划,开创全球首个企业间网上信用商务平台;他发起并策划了著名的“西湖论剑”大会,并使之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盛会。
马云率领他的阿里巴巴运营团队汇聚了来自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万注册网商,每天提供超过810万条商业信息,成为全球国际贸易领域最大、最活跃的网上市场和商人社区。
马云创立的阿里巴巴被国内外媒体、硅谷和国外风险投资家誉为与 Yahoo 、 Amazon 、 eBay 、 AOL 比肩的五大互联网商务流派代表之一。它的成立推动了中国商业信用的建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中小企业创造了无限机会,“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马云创办的个人拍卖网站淘宝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本土化的独特道路,从2005年第一季度开始成为亚洲最大的个人拍卖网站。
马云是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2002年5月,成为日本最大财经杂志《日经》的封面人物;2000 年 10 月,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 2001 年全球 100 位“未来领袖”之一;美国亚洲商业协会评选他为2001年度“商业领袖”;2004年12月,荣获CCTV十大年度经济人物奖。
马云是最早在中国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并坚守在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家,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商务众多第一。他开办中国第一个互联网商业网站,他提出并实践面向亚洲中小企业的B2B电子商务模式,他于2002年3月10日起在中国网站全面推行"诚信通"计划,从而在全球首创企业间网上信用商务平台,他发起并策划了著名的"西湖论剑"大会,使之成为青年企业家交流与成长的平台。2002年成为杭州市政协委员。
哈佛大学两次将他和阿里巴巴经营管理的实践收录为MBA案例。在2002年1月发布的阿里巴巴第二份MBA管理案例,哈佛引用了马云对阿里巴巴的核心价值的阐述,"马云认为阿里巴巴的价值不在于每天的浏览量是多少,而在于能否给客户带来价值。"以此来表明对阿里巴巴迅速发展的认可。
马云是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国际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并于2002年5月成为日本最大的《日经》杂志的封面人物,《日经》杂志高度评价阿里巴巴在中日贸易领域里的贡献 "阿里巴巴已达到收支平衡,成为整个互联网世界的骄傲。自中国加入WTO以来,日本市场逐渐升温,大量的日本企业将目光投向阿里巴巴,并对她寄予了浓厚的兴趣和希望。"
马云于1995年4月创办了"中国黄页"网站,这是全球第一家网上中文商业信息站点,在国内最早形成面向企业服务的互联网商业模式。1997年年底,马云和他的团队在北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
1999年3月,马云和他的团队回到杭州,以50万元人民币创业,开发阿里巴巴网站。他根据长期以来在互联网商业服务领域的经验和体会,明确提出互联网产业界应重视和优先发展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商务(B2B),他的观点和阿里巴巴的发展模式很快引起国际互联网界的关注,被称为"互联网的第四模式"。
1999年10月和2000年1月,阿里巴巴两次共获得国际风险资金2500万美元投入,马云以"东方的智慧,西方的运作,全球的大市场"的经营管理理念,迅速招揽国际人才,全力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培育国内电子商务市场,为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迎接"入世"挑战构建一个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
2000年10月,阿里巴巴公司继续为中国优秀的出口型生产企业提供在全球市场的"中国供应商"专业推广服务,此服务依托世界级的网上贸易社区,顺应国际采购商网上商务运作的趋势,推荐中国优秀的出口商品供应商,获取更多更有价值的国际订单。目前加盟企业近3000家,超过70%的被推荐企业在网上实现成交,众多企业成为国际大采购商如沃尔玛、家乐福、通用、克莱斯勒等的客户。
2002年3月10日,阿里巴巴倡导诚信电子商务,与邓白氏、ACP、华夏、新华信等国际国内著名的企业资信调查机构合作推出电子商务信用服务,以"诚信通"服务来帮助企业建立网上诚信档案,通过认证、评价、记录、检索、反馈等信用体系,提高网上交易的效率和成功的机会。
截至2003年5月,阿里巴巴会聚了来自22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万注册商人会员,每天向全球各地企业及商家提供150多万条商业供求信息,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市场和商人社区,是全球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
WTO首任总干事萨瑟兰出任阿里巴巴顾问,美国商务部、日本经济产业省、欧洲中小企业联合会等政府和民间机构均向本地企业推荐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两次被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选为全球最佳B2B站点之一,多次被相关机构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B2B网站、中国商务类优秀网站、中国百家优秀网站、中国最佳贸易网。 从阿里巴巴成立至今,全球十几种语言400多家著名新闻传媒对阿里巴巴的追踪报道从未间断,被传媒界誉为"真正的世界级品牌"。
名人创业故事小故事
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那肯定也有别人身上没有的东西马云创业故事,马云创业故事我们应该多学习马云创业故事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是如何克服挫折,从而走向成功的。接下来,我为您介绍马云创业故事了名人创业故事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1、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的故事:
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次高考,他毫不犹豫地在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下:北京大学。然而雄心万丈的他,高考的数学成绩只得了1分。为了生计,他去应聘酒店服务生,因为长得“歪瓜裂枣”,被婉言拒绝。无奈只好去当搬运工,蹬板车。大学毕业后,一次讨债经历让他疯狂地迷恋上了互联网,创业初期,他背着包四处忽悠,经常被人骂作疯子、骗子。他曾连续4次创业失败,最为窘迫的时候银行里只有200元。如今,谁不知道阿里巴巴,谁不知道马云呢?
2、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故事:
刚满15岁的王健林从四川绵阳来到东北,成了一名娃娃兵。每天背上10多公斤重的装备,在齐膝深的积雪中徒步40公里,每次拉练的总路程甚至长达上千公里。从军18年已经成为团职干部的他,却遇上“百万裁军”。创业初期没资历,没实力,说好的贷款却被银行放了鸽子,为了公司项目,他借过高利贷,甚至9天9夜没睡觉。人人都不想碰的旧城改造他敢接,刚做商业地产的时候,因为不懂,3年之间打了222场官司。就是这样一个一根筋的人,如今却是无人不知的亚洲首富。
3、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故事:
20万,11个人,一间破传达室,当年的柳传志根本不知道为何要成立公司,随大流下海创业。为了发工资,他带领所有员工当过“倒爷”、拉过板车、在中关村摆过地摊,卖过的商品琳琅满目,包括运动服、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被认定投机倒把罚款100万,被认定罚款300万,40多岁的他,仍旧还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而如今的联想已经成为民族计算机产业的象征。柳传志说:我当时打死都不会想到我和我的同事能把公司办成今天这个样子。
4、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的故事:
被北大开除后,俞敏洪完全没有了生活来源,为了养活老婆孩子,他只好下海办起了培训班。开班初期生源少,为了招生俞敏洪常常一个人骑车,拎着糨糊桶,满大街贴招生广告。冬天里,俞敏洪手中的糨糊经常冻成一块,不贴广告的时候,他就和妻子待在“教室”里虔诚守候,盼着来报名的学生。为了学校,俞敏洪曾经一口气喝下两斤白酒,送到医院抢救了6个小时才抢救过来。正是有了俞敏洪的坚持和不懈努力,才有了现在的新东方教育帝国。
5、巨人网络CEO史玉柱的故事:
史玉柱在脑黄金产品成功之后,整个团队上下的人全部头脑发热,一口气又推出了12种保健品,但最后彻头彻尾以失败告终,再加上巨人大厦的营销失策,使得史玉柱一手搭建的巨人帝国面临危机。一夜之间,史玉柱负债2.5亿,跌入人生谷底。在这段时间里,史玉柱并没有因此倒下,他一直在反思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为了了解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他让人将当时报纸上关于他的负面文章一篇篇接着读,看看别人对他失败的“诊断”。文章骂得越狠,他读的次数越多,甚至专门组织“内部批会”,让身边的人一起向他“开火”。正是凭借着反思、务实、信心,史玉柱在全国县域市场撒下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脑白金让他重新回到了一线商人的俱乐部,史玉柱创造了一个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史上绝无仅有的传奇故事。
6、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的故事:
在“唯出身论”的年代,宗庆后“旧官僚后代”的出身让他尝尽了人生的艰辛。16岁那年,宗庆后便被“安排”到浙江舟山去填海滩,一呆就是15年。1987年,42岁的宗庆后拉着“黄鱼车”奔走在杭州的`街头推销冰棒,他发现做儿童营养液有很大的市场。然而此时的他早已错过了创业的最佳年龄,面对众多朋友善意的劝说,宗庆后显得异常固执:你能理解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面对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机遇的心情吗?十多年之后,由他一手缔造的娃哈哈集团成为了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
7、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的故事:
1992年,刘强东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因为家里很穷,只带了五百块钱。当时的他对自己说:希望大学4年不再向家里要钱。大四那年,学校附近的一个餐厅恰巧要转手,刘强东用他前三年赚的24万元,把店面盘了下来。因为要上课,每周只去店里两次。谁知,接手之前盈利的饭店,不到一年时间,就赔光了他赚来的第一桶金。无奈之下,只能关门。他向亲戚借了十几万元,还清了餐厅欠下的账,给每位员工发了两份工资。走的时候,他连一个碗都没有带走。餐厅倒闭时,他欠了20多万元的债,但他创业的信念和激情一直没有消退,毕业后的两年,他还清了所有债务。1998年,刘强东离开外资企业再次创业。他给自己的公司起名叫“京东”。
8、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的故事:
在国营企业工作两年后,一心想当“万元户”的梁稳根递交了辞职书。没有了“干部”身份,甚至连城市户口也没有了。父亲怒不可遏,拿着扁担追着梁稳根要把他撵回洪源机械厂。但扁担没能把“犟驴”撵回去。梁稳根后来回忆说,当时他做好了失败的准备:如果经商失败了,我就去做两件事:一是写一本书——《此路不通》,以此来告诫像我们一样冲动的年轻人;二是到落后的山村去当先生,教书育人。”在经历贩羊、营销白酒、生产玻璃纤维一系列失败后,梁稳根靠他的专业特长赚到了“第一桶金”2011年,在由胡润研究院制作的“2011年中国百富榜”中,身为三一集团董事长的他以70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问鼎“中国新首富”。
9、通用电气公司创始人之一爱迪生的故事:
在84年的岁月中,爱迪生遭受了比常人更多、更大的磨难。上小学时,爱迪生因“太笨了,接受不了老师讲授的内容”不得不退学。少年时,被陌生人重重地扇了一耳光,致使耳膜破裂,此后一直处于半聋状态。打工期间,他被公司开除过好几次,他的许多专
利也不能得到市场认可。37岁那年,妻子去世,爱迪生一人带着3个年龄分别为13岁、8岁和6岁孩子生活。而一场大火毁掉了他绝大多数的发明装置。就是这个屡遭背运的爱迪生,缔造了伟大的通用电气公司,鼎盛时期的他,更是掌控着13家大公司。
10、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故事:
他4岁的时候,因父亲做稻米期货生意破产,10口之家陷入赤贫,由于食物不够,孩子们开始夭折。5岁的时候他失去一位了手足,6岁的时候又失去两位,并且在9岁时被迫离开母亲……在1917年开始创业时,他全身上下只有100日元,外加不到4年的正规教育。到了1927年,创业10年有余,事业已经大有所成的他,满心以为不怕任何打击,却经历了独子夭折的噩梦。这个背负着一部家庭辛酸史的男人,一手创办了全球知名的松下电器,人们都称他为“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马云的创业故事
读书时马云创业故事,他的成绩从没进过前三名。他的理想是上北大,但最后他只上了杭州师院,还是个专科,而且考了3年。第一年高考他数学考了1分,第二年19分。
马云后来常说自己的创业经历至少可以证明马云创业故事:“如果我马云能够创业成功,那么我相信中国80%的年轻人都能创业成功。”·
大学毕业后,马云当了6年半的英语老师。期间,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译社,用业余时间接了一些外贸单位的翻译活。钱没挣到多少,倒是闯出了一点名气。1995年,“杭州英语最棒”的马云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
结果是钱没要到一分,倒发现了一个“宝库”——在西雅图,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第一次上了互联网。刚刚学会上网,他竟然就想到了为他的翻译社做网上广告,上午10点他把广告发送上网,中午12点前他就收到了6个email,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有关中国的第一个网页。“这里有大大的生意可做马云创业故事!”马云当时就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金矿。
噩梦般的讨债之旅结束了,马云灰溜溜地回到了杭州,身上只剩下1美元和一个疯狂的念头。成为“阿里巴巴”马云的想法是,把中国企业的资料集中起来,快递到美国,由设计者做好网页向全世界发布,利润则来自向企业收取的费用。
马云相信“时不我待,舍我其谁”!找了个学自动化的“拍档”,加上妻子,一共三人,两万元启动资金,租了间房,就开始创业了。这就是马云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海博网络,产品叫做“中国黄页”。在早期的海外留学生当中,很多人都知道,互联网上最早出现的以中国为主题的商业信息网站,正是“中国黄页”。所以国外媒体称马云为中国的mr.internet
名人的创业故事简短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创业故事
20万,11个人,一间破传达室,当年的柳传志根本不知道为何要成立公司,随大流下海创业。为了发工资,他带领所有员工当过“倒爷”、拉过板车、在中关村摆过地摊,卖过的商品琳琅满目,包括运动服、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被认定投机倒把罚款100万,被认定走私罚款300万,40多岁的他,仍旧还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而如今的联想已经成为民族计算机产业的象征。柳传志说:我当时打死都不会想到我和我的同事能把公司办成今天这个样子。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的创业故事
在“唯出身论”的年代,宗庆后“旧官僚后代”的出身让他尝尽了人生的艰辛。16岁那年,宗庆后便被“安排”到浙江舟山去填海滩,一呆就是15年。1987年,42岁的宗庆后拉着“黄鱼车”奔走在杭州的街头推销冰棒,他发现做儿童营养液有很大的市场。然而此时的他早已错过了创业的最佳年龄,面对众多朋友善意的劝说,宗庆后显得异常固执:你能理解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面对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机遇的心情吗?十多年之后,由他一手缔造的娃哈哈集团成为了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的创业故事
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次高考,他毫不犹豫地在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下:北京大学。然而雄心万丈的他,高考的数学成绩只得了1分。为了生计,他去应聘酒店服务生,因为长得“歪瓜裂枣”,被婉言拒绝。无奈只好去当搬运工,蹬板车。大学毕业后,一次讨债经历让他疯狂地迷恋上了互联网,创业初期,他背着包四处忽悠,经常被人骂作疯子、骗子。他曾连续4次创业失败,最为窘迫的时候银行里只有200元。如今,谁不知道阿里巴巴,谁不知道马云呢?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创业故事
刚满15岁的王健林从四川绵阳来到东北,成了一名娃娃兵。每天背上10多公斤重的装备,在齐膝深的积雪中徒步40公里,每次拉练的总路程甚至长达上千公里。从军18年已经成为团职干部的他,却遇上“百万裁军”。创业初期没资历,没实力,说好的贷款却被银行放了鸽子,为了公司项目,他借过高利贷,甚至9天9夜没睡觉。人人都不想碰的旧城改造他敢接,刚做商业地产的时候,因为不懂,3年之间打了222场官司。就是这样一个一根筋的人,如今却是无人不知的亚洲首富。
巨人网络CEO史玉柱的创业故事
史玉柱在脑黄金产品成功之后,整个团队上下的人全部头脑发热,一口气又推出了12种保健品,但最后彻头彻尾以失败告终,再加上巨人大厦的营销失策,使得史玉柱一手搭建的巨人帝国面临危机。一夜之间,史玉柱负债2.5亿,跌入人生谷底。在这段时间里,史玉柱并没有因此倒下,他一直在反思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为了了解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他让人将当时报纸上关于他的负面文章一篇篇接着读,看看别人对他失败的“诊断”。文章骂得越狠,他读的次数越多,甚至专门组织“内部批斗会”,让身边的人一起向他“开火”。正是凭借着反思、务实、信心,史玉柱在全国县域市场撒下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脑白金让他重新回到了一线商人的俱乐部,史玉柱创造了一个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史上绝无仅有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