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成都那里有好吃的加盟店

本文目录

既想地道又怕辣?想吃特色又怕雷?外地人到成都这样吃就对了

15万家餐馆,数量全国第一。

1万多家茶楼,比北上广深总和还多。

少不入川,入则丧志。成都人的好吃和慵懒,绝对不是吹出来的。

在成都,无论平时,还是周末,茶馆里总是人满为患,就好像大家都不用上班似的。哪怕是又小又破的馆子,都可以看到有人在排队。

这些馆子,小则小矣,味道却从不将就。菜的选择不多,但精于烹制两三种食材;食物的外表并不精致,却总能征服味蕾。

和味道形成对比的是服务:不装、不改、漫不经心、满不在乎,甚至有恃无恐。

01

用一碗小抄手,叫醒早晨

国民美食馄饨,到了福建叫“扁肉”,在高广东叫“云吞”,苏中叫“扁食”,湖北叫“包面”,还有些地方称之为“包袱”。

到了成都,则叫抄手,有双手合捧的意思,既是包的动作,也是包好的样子。

和广州早茶、重庆小面相比,成都早餐毫无特色。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抄手。

老五抄手

老五抄手其实是家麻将馆,最初抄手是薛老伍为麻友准备的工作餐。毕竟打麻将也是很辛苦的,需要及时补充能量。

谁料抄手名气越来越大,慢慢盖过了主营业务麻将的风头,甚至还成为唯一登陆纪录片《早餐中国》的成都小吃店。

薛老五最擅长做清汤抄手和海味抄手。

和红油、干拌、老麻等流行款相比,清汤和海味更强调食材的原有滋味,少了各种佐料的陪衬,想要做好并不容易。

老五的清汤抄手,看起来有点寡淡,实则味道鲜香。饱满的内馅,搭配一勺咸淡适宜的清汤,细嚼慢咽,元气满满。

海味的汤底由金钩海米、鱿鱼、干黄花、淡菜熬制,配以笋片,味道清鲜。

先喝上一口汤,再来一口抄手,顺便拈几片口蘑、玉兰片,捞几粒海米、淡菜、鱿丝,满满的口服,足足的享受。

老五抄手用的是两室一厅民房,店里几张麻将桌,抄手就在麻将桌上吃。下午两点麻将上位,抄手不卖,周末休息。

在工作日打麻将,在周末陪老婆。我真是只羡鸳鸯不羡仙,羡慕大哥每一天。

地址:青羊区光明巷18号四单元一楼

原滋原味红油抄手

红油抄手起步于重庆涪陵,现在已成经典,不仅面向全国,而且走向了世界。

美国作家何伟曾在涪陵支教,他在《江城》记录了红油的美味。2011年,我在丹麦参加一个活动,负责接待的小姐姐曾在川大留过学,简单寒暄后,张口便问人民公园旁的“原滋原味”可曾安好?

“原滋原味”是成都一家非常有名的红油抄手店,店招早已泛黄,门面也很有年代感。巴掌大的铺子,常年食客满满。

这家抄手,皮略厚,肉剁得很细,个头不大,红油微甜,不算辣。现包的抄手看上去并不精致,却有一种质朴鲜味。

原滋原味的意思就是不做改良。在形如饺子的干拌抄手大行其道时,仍就坚持做传统小抄手,坚持做最经典的红油。

这家抄手非常任性,只开中午,两点准时收摊。各种理由不开门,即便是吃了多年的食客,也摸不透他的营业时间。

在金庸的小说里,红油抄手填饱了韦小宝的胃。在古龙的小说里,侠客不仅有点三斤牛肉吃到撑的五大三粗,还有端起红油抄手,吃得大汗淋漓的市井气。

红油是抄手久传不衰的吃法,每个到成都的人都该来一碗。吃了才能算来过。

地址:青羊区西华门街24号附16号

02

用一碗茶的时间,思考人生

前脚吃完早餐,后脚迈进茶馆,这是成都人的无缝链接。经过常年累月的锻炼,已形成肌肉反射。难怪他们常说,小的时候不想上学,长大后不想上班。

尽管官方大肆宣传,说成都在互联网领域已全国领先,但真正做大的公司并不多。主要原因是茶馆太多,只要出太阳,就不想上班了,喝茶晒太阳不香?

在成都的老街小巷,我曾偶遇过一个小茶馆,挂在门口的对联写得颇觉巧妙:

余生很长,何事慌张?

这既是成都人的生活态度,也是成都人的处事哲学,不慌不忙,又随遇而安。

同样的意思,让重庆人来说,就成了:

离死还早,急个锤子!

我们说这是城市性格,管这叫做文化差异。但不管怎样,悠闲是装不出来的。

成都人喝茶环境不必雅致,闹市中、公园旁、小河边、寺院里,不要招牌也无需顶棚,露天摆一副茶桌茶椅就行了。

文殊院香园

鹤鸣茶社红了,网红打卡便把本地人逼退。悦来茶馆拆了,说是要建;顺兴老茶馆确实热闹,但那是为外地人准备的。唯有文殊院香园还留有一丝清静。

香园坝坝茶是老成都有名的茶馆。茶是盖碗茶,椅是竹靠椅,再配上一些小食瓜子,一个上午,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有信仰,确实让人不同。虽然收费低廉,但泡茶的师傅格外热情。还能听到隐隐诵经声。坐在这里顿时觉得自己也成了成都人,少了快节奏,多舒适感。

在空林书画院背后高大的树荫下,茶客仿佛找到了心灵平静的场所,茶座密集而不喧闹,以天为顶,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让人感受到坝坝茶的魅力所在。

香园是文殊院一个对外窗口,隶属于寺院自养部,意为:自给自足。这里也是川派素食的起源地,室内有素席自助餐提供,还有成都最好吃的素食小火锅。

喝茶的间隙,也可以在院子里走动走动,看看四周书画,出门拐进文殊院读读楹联,会很受启发。尤其喜欢这副: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地址:青羊区文殊院街66号

成都画院茶坊

外地人都知道宽窄巷子,但是很少人知道宽窄巷子和支矶石交界处,还有个成都画院,更少的人知道这里可以喝茶。

我也是2010年参加四川大学的一个活动,才知道这里的,来过一次,便彻底爱上了。尤其是到了秋天,金黄的银杏树叶,在院子上空飘飘洒洒,即便就只是坐在藤椅上发发呆,也是一种美好。

即便是背靠着宽窄巷子,匆匆打卡的游客,也不会注意到这里,似乎只有老成都才知道。即便是五一等节假日,宽窄巷子吵翻天,这里人依然很少。在这里喝茶,真能喝出大隐隐于市的哲学感。

画院茶坊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画院背景。人均15元至30元的消费,还能免费看画展,相比各种茶艺空间强行去烘托的文艺氛围,这里的一切是那么自然。

值得一提的是,画院里,还能免费借阅图书。也可以把手机放下,挑本感兴趣的书,在这里舒舒服服地磨一个上午。

相比大多数老茶馆或多或少的老气,抑或人山人海的嘈杂,画院茶坊可能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约上心爱的姑娘,喝喝茶、看看画。带家人来也很好,尤其是孩子,非常喜欢院子里的小桥流水。

地址:青羊区下同仁路

03

用一个蛋烘糕,回到小时候

茶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能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功能。茶喝久了,很容易出现饥饿感,吃些午点,就很有必要。

最好的午点,不在环境优雅的蛋糕店里,而在中小学街边的小推车上,这就是成都市民公认的童年美食:蛋烘糕。

蛋烘糕起源于道光年间,从一发明便是小朋友的零食。至今仍有许多小贩,推着小推车,在中小学旁边,边做边卖。

成都的蛋烘糕界有南贺北陆之称,即文翁路贺记蛋烘糕和曹家巷陆记蛋烘糕。

陆记蛋烘糕

吃贺记蛋烘糕,要看人品、看天气、看运气。老爷子下雨不开张,累了不开张,看到人多了,不想忙,也不开张。

陆记蛋烘糕馅料不多,看上去蓬松柔软,用手一掰感觉皮子很有韧性,吃到嘴里,边缘薄而酥脆、中间细嫩柔软。

和别家不同,陆记的面浆不是那种黄黄的,而是雪白一片。上锅之后会形成特有的蜂窝状孔洞,烤至将熟之时,周围有一圈漂亮的糖色,原本雪白的面浆变成了均匀的乳黄。这和配方密切相关。

推荐肉馅和香辣馅,咸的都好吃,甜味的不推荐,独创脆肉萝卜馅一定要尝。

最喜欢看老爷子娴熟的操作。舀上一勺分量刚好的面糊,在直径不到10厘米的铜锅晃两圈,再用竹签在外皮已成琥珀色的蛋烘糕上一划,填料、对折、出锅。整个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陆记是成都为数不多的目前还在用蜂窝煤烤的蛋烘糕,老爷子说这才是道光年间的嫡传古法。这对吃货来说这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热爱,和烤出来好吃。

地址:金牛区内曹家巷工人村2栋

陆记蛋烘糕

贺记最早是从石室中学门口推车开始的,这里也是蛋烘糕的发源地。后来生意做起来了,就在学校附近买了一个铺面,现在满城都是加盟店,越做越大。

看味道不看血统,要吃还是石室中学旁边这家。谢霆锋到成都也是吃的这家。

尽管食材只有20多种,但各种组合,能搭配出110多种口味。畅销款有10多个。

怪味、榴莲、芽茶、肉松、三丝、草莓、黄油、老干妈、青椒等等,你能想到的这里基本上都有,还能自由组合。

尝完十个畅销款,我们觉得还是肉松沙拉这款最好吃。鲜肉吃起来有种肉包子的感觉,红豆的吃到嘴里则像铜锣烧。

随着老板赚的钱越来越多,店面环境也好多了。内里布置越发文艺风,墙上好多食客笔记,迎合了打卡拍照的需求。

地址:青羊区文庙西街1号附8号

04

用一餐传统川菜,感受满城烟火

午餐的选择很多,毕竟成都有15万家餐馆。这当中最受本地人青睐的,还是隐藏于闹市深处巷子里的那些地道小馆。

小馆子吃的是一份烟火四季,没有曲高和寡,也不一定每道菜都能做好,但总有两样拿手好菜。那种将厨房设在户外的小馆子更是美好。大火猛炒,小火温情,烟雾缭绕,全在眼里,全在心底。

一会儿刀光四起,一会儿火舌腾空,一会儿热油翻滚,一会儿颠勺飞菜,让人应接不暇。等餐的时间更像是在朝圣。

你甚至还能站在厨师面前,用秒表计时数着宫保鸡丁,从冷油到出锅的45秒。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很多小馆子一跃而起,瞬间被捧上神坛。然而一旦成为传说中的网红店,离难吃,也就不远了。

毕竟承载力有限,人一窝蜂地去,肯定承受不住。采购能力再跟不上,自然也就越来越差,而价格反而又越来越贵。

吃午餐,我们不会推那些大红大紫的小馆子。也许它们并不知名,却已在这个城市存活了多年,深受本地人的热爱。

红杏酒家

红杏酒家是成都数一数二的川菜馆,这里的川菜还不错,蛮有特色。最重要的是味道比较稳定,就餐环境也还可以。

在红杏所有的店中,锦华万达那家感觉比其他家好吃。这里的红杏鸡、鳝段粉丝、红杏蒜香虾,炒猪肝,堪称一流。

第一次是红杏酒家是2009年,前同事带我去的。尽管这个家伙是个湖南人,但他在成都的媒体呆了很多年,对这里非常熟,对吃也很上心。我至今记得当时吃了鳝段粉丝和红杏蒜香虾,很回味。

红杏酒家大厅周末人山人海,想要包间什么时候都需提前预订。能这么多年长盛不衰,稳定的味道、实惠的价格、少量多种的小盘菜设计,都是基本原因。

在这里,基本可以满足各种口味,不爱吃辣也没问题,招牌菜至少有一半不辣,宫保鸡丁甚至是荔枝味儿的,而成都广泛流传的是咸鲜。不要觉得不正宗,因为传统川菜本身就有很多不辣。

麻辣最开始有着鲜明的阶层属性,当年这是穷人,或普通老百姓的专属味道。

清末明初的一些书籍、文章记载,川渝两地无辣不欢,这是指小老百姓的餐桌,而不是正式宴请的筵席。直到抗战期间,麻辣风味才被全阶层的人接受。

地址:锦江区锦华路一段68号万达广场

国防科工办二招老食堂

这是家上世纪留下的机关食堂,经营老派川菜,前些年改制后变成私营饭馆。

在成都,老食堂的潜台词是“很好吃”。

假肢厂老食堂的糖醋脆皮鱼,歌舞团小食堂的干烧鱼,峨眉电影制片厂老食堂的蒜泥白肉,想想就能让人口水直流。

省国防科工办二招老食堂招牌不小,很容易辨认。方桌、老板凳、坛子酒,配以蓝色小碎花染色桌布,年代感十足。

从菜单上看,菜肴种类不少,囊括了水煮肉片、宫保鸡丁、盐边牛肉、川北凉粉、肝腰合炒、麻婆豆腐、樟茶鸭、嫩炒猪肝、鱼香肉丝等数十种知名菜品。

但作为一家小馆子,不管是人力还是食材都有限,不可能样样经典。多年吃货的经验,推荐锅巴肉片、香菜嫩牛肉、肝腰合炒、粉丝莲白、宫爆鸡丁。

坛子酒很上头,没有酒量的就别点了。

锅巴肉片是道八十年代的老菜,因为工序略复杂,已经很少在餐馆里看到了。

传统厚锅巴,少油,荔枝味,不辣。锅巴不要泡太久,刚浇上汤汁的时候最好吃。肉片滑溜,莴笋片、木耳脆生,酸甜爽口,非常适合不喜欢吃辣的人群。

香嫩牛肉,包含青椒、小米辣,吃起来比较麻辣重口,但越吃越好吃,非常下饭。锅气大,对火候要求高,征得同意后可以到后厨看着厨师炒,非常享受。

地址:锦江区东校场街118号

05

用一碗洞子凉粉,吃出街头市井

饭后小吃凉粉,有伤心凉粉和洞子口凉粉两大招牌。伤心凉粉,准确地说是客家美食。至今,成都最好吃的伤心凉粉,仍在西部第一客家小镇洛带古镇。

江西客家人迁居四川后,采用传统工艺,制作黄凉粉,因思念家乡亲人,磨得很累,做得也伤心,故名伤心凉粉。

江西人比四川人更能吃辣,伤心凉粉的客家油辣椒,让人泪流满面、满地打滚,以至于“伤心”被误认为源于口感。

洞子口凉粉起源于抗日战争时期,因躲避日本飞机轰炸,成都人无暇做饭。小贩赵金山遂制作凉粉,在防空洞口售卖,这也是当时很有名的“抗战快餐”。

多年后洞子口凉粉演化出张、陈两个支系,张氏又将手艺传给三个儿子,衍生出了洞子口张凉粉、洞子口张老二凉粉和张老五凉粉。陈氏则始终一支独传。

洞子口陈氏凉粉

洞子口陈氏凉粉,场地破烂。老板有点高傲,服务员态度有点不好。在这里吃饭,除了特想揍他们外,其它没毛病。

凉粉想要好吃,关键点在酱料。和别家不同,陈氏凉粉酱汁,不加蒜蓉,加豆豉。当温润如玉的豌豆凉粉,配上黑亮的佐料酱汁后,入口清凉,味道浓厚。

除了凉粉,陈氏凉粉的家常菜也不错。

饭菜是用板车一批批拉过来的,每一批都是同一道菜,略像乡下办酒席。菜色很多,全凭厨师心情随机做,做好了用板车拖出来,想吃动作搞快去抢就行。

自己找座,自己拼桌,自己抢菜,冷热程度,不管不顾,抢到了你就是王者。

收起你的好奇心和问题,有事不要问老板,问了必挨骂,夹着尾巴吃就对了。

满街是人,到处都是菜,吆喝此起彼伏。非常市井,非常烟火,非常热闹。

坐镇指挥的老板,有种“敌乱我不乱”的淡定从容。固定守桌收钱,走街串巷送菜,指导客人自己动手拿菜付钱。乙方做出甲方的风格,站着就把钱给挣了。

虽然吃饭的地方,看上去毫无环境可言,也毫无服务,但陈氏的厨房绝对是明厨亮灶,看起来还是比较干净整洁。

吃的时候,糖丸攻略组的妹子说,再也不来受气了,这服务太有恃无恐了。没想到回重庆没多久,她竟然又说还真有些想念了。你说这人性,得有多复杂!

地址:金牛区福德路42号

洞子口张老二凉粉

虽然都以“洞子口”冠名,但张老二凉粉和陈氏凉粉,一个在青羊区,一个在金牛区,相距七公里,差别也越来越大。

经过多年的发展,洞子口张老二凉粉最好吃的,已不是凉粉,而是甜水面了。

甜水面是担担面的分支,最开始叫担担甜水面,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在三年困难时期,因物资匮乏,消失了一段时间。在20世纪80年代,方才重出江湖。

也不知此时的甜水面和之前的,到底是不是同一回事,算不算正宗。不过没关系啦,川菜没有正不正宗,好吃全靠厨师乱弄。很多时候创新全靠乱做偶得。

甜水面的主要原料是手擀面,约筷子粗细,讲究劲道。面不好就是硬邦邦的。

张老二家的面条,粗壮均匀,柔韧爽滑。配以其秘制酱料,稍作搅拌,颜色油润红亮,味道香辣微甜,越嚼越香。

甜水面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三种酱料的极端之力。在甜味中加上辣椒,这非常奇特,但吃在口里却很享受,很回味。

酱料说是秘制,配方却是公开的。就是辣酱、甜酱、芝麻酱三者相融,比例和选料是关键。著名作家萧红的前夫萧军,研究了一辈子,到死也没弄明白。

地址:青羊区文殊院街39号

06

用一锅串串香,化解生活辛辣

到重庆吃火锅,到成都吃串串。

比火锅,成都比不过重庆。

如果成都火锅真的优秀,就不可能满大街成都火锅,挂着“重庆火锅”的招牌。

这是深入骨髓的不自信。

到了成都,晚上就得吃串串。不要吃火锅,吃火锅,就错误理解了这座城市。

刷遍成都的厕所串串我就不推荐了。就像刷遍重庆的猪圈火锅,我也绝对绝对不会去吃一样。名字太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吃的时候总让人感觉哪里不对劲。

拐枣巷小串串

1972年,在拐枣树街大院推车卖,然后有了固定店面,现在又做成了连锁店。

冷锅串串,菜是热的。看是红油,但香而不辣,属于成都串串香中的清淡派。

前段时间去吃的时候,发现最老的永盛南路店已停业,整体转至西南财大店。

拐枣巷小串串最好吃的是牛肉,六种口味,随便拿都不会踩雷。脑花儿剔得非常干净,没有任何腥气,有三种口味。

酸菜脑花温和不辣;老干妈脑花儿绵密香糯;杠上花脑花儿超级入味,又麻又辣。推荐酸菜脑花儿、杠上花脑花儿。

除了主打的串串,他家的经典“小辣碗”也很受欢迎。11种独家小碗菜,每份味道都是老成都的经典味道,随便点都好吃。关键是价格还不贵,最低的才8元。

自创解辣神器柠檬冰粉,晶莹剔透,冰冰凉凉。放有醪糟和小芋圆,喝起来酸甜可口,吃起来软软糯糯,回味悠长。

地址:青羊区战旗东路62号

鸿社麻辣烫

本地人扎堆的小店,牛油锅底,中辣起步。不能吃辣的,也可以选择鸳鸯锅。

但吃完鸿社的三种锅底后,我们还是更推荐他家的青口锅,清香不腻。青口锅再配上原汤碟,吃起来味道非常浓郁。

七种牛肉口味,肉质细腻,但不失嚼劲。我更喜欢的还是麻辣牛肉、鲜椒牛肉和香菜牛肉,但麻辣牛肉非常重口。

除了均价五毛一根的串串,他家的冰汤圆也是一绝。绵绵冰配汤圆、芋圆、红豆、椰片,颜值很高,口感也很丰富。

鸿社的环境很市井,场地也略显拥挤。

装修为社会主义怀旧风,搪瓷餐具,铁皮开水瓶,篱笆墙,配以年代感十足的发黄海报招贴,瞬间将人拉回80年代。

地址:双流区丽景路910号

熊猫星厨成都再落一子,新店位于高新区核心CBD

熊猫星厨成都新店开业,这也是继去年成都首店开业后,我们在成都布局的第二家门店,新场地位于成都高新区核心CBD乐家·保利广场,将为更多成都的餐饮商家带来新的扩张模式,助力餐饮的品牌化、连锁化发展。

加码成都,发力西南市场

作为世界美食之都,美食是成都绕不开的重要名片。中国4万亿的餐饮规模,川菜占据半壁江山。成都的外卖订单量紧随深圳、北京、上海、广州而位于全国第五。从城市实力来看,它连续6年在新一线城市名单中蝉联第一。

正是成都各种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形成了综合实力更强的餐饮新川军,也诞生了许多兼具口碑与名气的现象级餐饮品牌。只有技能过硬,才能在成都站稳脚跟,而在这个“神仙打架”的地方能脱颖而出,走向全国的可能性也更大。

成都乐家·保利广场作为熊猫星厨进军成都市场的第二站,具有重要意义。它地处高新大源CBD核心区,是正在崛起的城南商业新地标。从数据来看,周边三公里范围内居民楼412栋、写字楼544座、商场26个、百货37个、培训机构258个、中学23个、酒店70个,周边人口规模159万,年轻消费群体占35%,并且作为核心商业区,该区域内人口持续递增。

从位置来看,它紧邻富润国际、复城广场、星辰国际、两江国际等商务写字楼,每天有数以十万计的办公人群。作为新中心居住区,预估有40万人的居住规模,项目紧邻航天城上城、香月湖、汇锦城、两江国际,周边还有华润凤凰城、蜀都中心、英郡等品质大盘,客群消费力极强。

熊猫星厨2023年进入成都市场,经过近一年的发展,我们已经与暖燕、全盛福.北京烤鸭、吉香婆麻辣烫、午逅轻食等数十家餐饮品牌达成深度合作,并且广受好评。

位于乐家·保利广场的新店共有22个独立餐饮档口,面积15-30平米不等,可以满足快餐便当、小吃炸物、甜品饮品等所有品类,目前新店正在开盘优惠期,首批入驻商家还可享受限量免进场费和租金优惠福利(拉到文章底部,点击“阅读原文”立刻抢订)。

后疫情时代,外卖不可或缺

在疫情常态化的大环境下,餐饮品牌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外卖,到主动扩充外卖渠道,为门店增加营收,外卖已成为堂食的有力补充。

“2023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敏锐地洞察到,餐饮的消费需求发生了转移,到店顾客变少了,而到家需求越发强烈,无论是外卖还是社区店,成交量猛增。”成都某餐饮品牌创始人说道。

发展外卖已成为必然趋势,与熊猫星厨这样的餐饮加速器合作,至少能带来两方面的优势:

借助熊猫星厨完善的基础设施,实现快速开店,以更低的投入成本,进入新的商圈,实现更加平稳的发展。

成都作为流量聚集之地,品牌更容易在短期内大爆发,如果能在成都快速打爆品牌,就能通过熊猫星厨在一线城市的布局,拓张至北上杭等城市,释放更大的品牌势能。

比如去年下半年成立的喜赞,主攻轻食沙拉品类,疫情下逆势在成都打造出万单店,以20000+月销的成绩稳居美团快餐类榜首,近期成为了熊猫的合作伙伴,加快品牌在全国的门店布局。

经过6年发展,升级为餐饮加速器的熊猫星厨,已经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地布局门店超过200家,服务餐饮品牌超过5000余个。我们将从选址开店、选品研发、食材包材、线上运营、托管运营、品牌推广、品牌加盟七大板块深度为商家赋能,进一步发挥餐饮加速器的作用,助力更多餐饮商家走向连锁化品牌之路。

此次二店的开业仅仅是个过程,在成都市场,我们未来还有无限可能。创始人李海鹏表示,“去年成都首店开业后,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巨大发展潜力,一直在寻找扩张的机会,后续熊猫星厨会在成都有更多的点位布局,与更多餐饮商家达成链接,还会和一些成都品牌在全国达成合作。”

成都火锅哪里的好吃?

说起成都美食,火锅是必须聊的话题!来成都,不吃上几顿火锅,总是说不过去的!在成都双流区的一个火锅排挡前,曾看到这样的宣传标语,“撸起袖子,加油干,做最好吃的火锅”!能看出成都人对火锅的热爱!体验成都的火锅,已经不仅仅是满足温饱,感染你的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辣的很香、很厚重,麻的很深沉!

成都的老字号、大品牌火锅店很多,在全国各地基本都能找到连锁加盟品牌店。规模不大的火锅店更多。连锁品牌店,对个性、模式、口感进行了规范、统一。到哪里都是一个味道!老字号的火锅老店还是值得一去的。在成都,我更愿意寻找一些火爆的独立门店,或在室内、或是露天排挡,美美地吃上一顿!就像再好的星级酒店里,也找不到“玉林路小酒馆”的感觉一样的道理。

选择这些火锅店的原因,还在于听当地人讲的一个现象,“成都人对美食很挑剔,所以,火锅店的淘汰、更新率很高,为了生存和不断发展,每家店都必须不断研究、创新菜品,拿出看家本领做好火锅”,有这样市场竞争,也就不难喊出“撸起袖子,加油干,做最好吃的火锅”的口号了。

加入秘制底料的火锅里,翻滚着辣椒和麻椒!看着很粗犷。对味蕾的刺激和口感的满足,主要来自火锅汤水,每家店都有自己独到的配方。中国人一直讲究药、食同源,这一锅汤里,滋补的、提香、提味的一应俱全!网上能查到的火锅底料配比高达20多种材料。食材品类很多,做得很精细!就像国人喜欢盘珠子、盘手串、盘核桃,无所不“盘”一样。锅里可以无所不“涮“。

据介绍,涮毛肚需要15秒左右最合适。这时的毛肚不会老,口感脆、嫩、鲜,十分美味。

鸭肠,一般10几秒左右。,以免鸭肠过老,影响到口感。

最最正宗的掌中宝是鸡爪或鸭爪掌心的那块脆骨

成都的火锅,以麻辣为主。可以选择微辣口感!甚至有些店为满足外地人需要,推出了微微辣的口感!每个地方的食材口味,都是多少代人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磨合的结果!就像山西的酸,陕西的酸辣、江浙的甜。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麻与辣的主格调下,成都的火锅是一种美食,也是一种文化!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