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加盟

品牌中餐加盟店

本文目录

2023餐饮加盟百强出炉!3-10家门店增幅最快,有两个品类潜力更大

中国有1万多个特许经营体系,200多万家加盟店。然而,有专家指出,目前国内的餐饮加盟公司大致分两类:80%是以赚取加盟费为目的的快招公司,只有20%是以产品及服务的毛利为主要营收目标,并获得持续增长的餐饮公司。

日前,美团联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共同发布了“2023中国餐饮加盟品牌TOP100”,覆盖小吃快餐、休闲饮品、火锅烧烤等六大餐饮品类,盘点出最值得加盟的新餐饮品牌TOP100。

从地域分布来看,作为国内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本地入选的品牌数再次领跑全国,美食之都成都位居第二。同时伴随消费下沉,加盟品牌的总部也呈现下沉趋势,从一线城市向无锡、嘉兴、福州等二三线城市转移。

从连锁化进程来看,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率从13%提高到18%,两年就增长了5个百分点。连锁品牌门店数涨幅最高的区间为3-10家店,同比增长了23%;其次是11-100家店和5001-10000家店区间,年增长也有16.8%和16%。

从投资规模来看,小店也是2023年最受欢迎的开店模式。“餐饮加盟TOP100”显示,20-50万仍是加盟投资者最青睐的单店投资规模。与此同时,加盟餐饮品牌的投资额均值正在下移,单店投资额在10-20万的小型店铺类型,比2023年同比上涨近一半,增速最为明显。

从报告中不难看出,“小型化”成为很多头部连锁品牌的转型方向。相比大型门店,小型化门店具备面积小、人工少、标准化程度高、对厨师依赖低、易于管理等特点,在后疫情时期也更能恢复。

伴随着理性消费常态化,走性价比路线的小吃小喝更加流行,也成为中国连锁加盟的风口。据数据显示,2023年连锁门店品类分布中,小吃快餐门店数占比达51.7%,占据门店数半壁江山;茶饮门店位居第二位,占比超过14%。

专业餐饮增长机构尚膳若水认为,资本加码,中式快餐已成最热赛道。尚膳若水专家团队,目前为众多中式快餐品牌集体提速:楚蒸蒸、九香泽、永连、猪小跑、元气巴掌格格等中式快餐品牌逆势而上,成为疫情后复苏最快的一批餐饮企业。欢迎各位志在老品牌升级或孵化新品牌的餐饮界人士,前来咨询共托行业未来。

“2023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榜单隆重揭晓!(附完整榜单)

“2023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榜单隆重揭晓,究竟哪些品牌上榜?上榜品牌有何特点?

本文由红餐网(ID:h18)原创首发,作者:红餐品牌研究院。

9月7日,餐饮品类发展探讨沙龙暨《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3》新书发布会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直播形式,主要包含《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3》新书发布会、餐饮品类发展探讨沙龙、“2023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榜单公布三大环节,历时近两小时,吸引了超2.5万人次观看、讨论,反响热烈。

作为本次直播活动的压轴环节,“2023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榜单重磅揭晓。

视频加载中...

△点击视频查看完整榜单

220个头部品牌脱颖而出

为真实反映中国餐饮细分品类的发展现状,表彰大放异彩的餐饮品类头部品牌,为餐饮行业树立品牌榜样,“2023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榜单如期而至。

1、专业的指数评测体系

本榜单的评选标准包含全网口碑指数、品牌传播指数、品牌经营指数、品牌关注度等四大维度,具体涵盖了在线评论数、好评度、微信指数、微博指数、媒体曝光、品牌基本情况、品牌经营状况等十二大数据指标。

2、经综合评审,220个优质品牌最终上榜

作为国内首个针对“餐饮品类”的权威项目,本次评选面向近年发展较为耀眼的二十二大餐饮品类(包括茶饮、特色茶饮、火锅、特色火锅、米粉、烘焙、饺子馄饨、烤肉、烤鱼、卤味、比萨、日料、烧烤、酸菜鱼、特色小吃、西式快餐、小龙虾、中式快餐、包点、面馆、咖啡、轻食),借助严谨的指标体系,评选出了各品类的代表品牌。

红餐品牌研究院秉持严谨公正的态度,以红餐大数据为基础,结合红餐指数,依据品牌的全网口碑、品牌传播、品牌经营、品牌关注度等维度,历时近3个月时间,在全国6万多个品牌中,评选出了220个优秀餐饮品牌。

奖项综合解读

餐企韧性增强,行业迈入精细化运营时代

“2023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榜单一方面是对上榜餐饮品牌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是在为餐饮企业塑造学习榜样。

本次评选的二十二大品类为餐饮品类中受关注度比较高的细分品类,因而从这些品类中遴选出来的上榜品牌实力均不赖。综合来看,2023年的上榜餐企呈现出了如下四方面特色。

1、餐企韧性较强

近年来,持续反复的新冠疫情给餐饮企业带来较大的冲击,有诸多门店因为经营不善而关门,可是我国餐企注销、吊销的数据并未显著上升。

据企查查数据,从2023年到2023年,我国餐企的注册数量在逐步上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6%,但是注销、吊销量却变动不大,年复合增长率仅有3.1%。可见,疫情之下,我国餐企的经营韧性或在逐渐增强。

2、积极探索多元化业务,缓解经营压力

2023年新冠疫情仍未完全退散,此起彼伏的疫情给餐饮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给行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承压之下,餐饮品牌或拓宽业务矩阵,或抓住机遇转型升级,以缓解经营压力。

一些餐饮品牌逐步重视外卖、外带业务,如MCff2023年上半年正式推出外卖服务;一些餐饮品牌谋求团餐业务,比如巴比依靠自身成熟供应链加快布局团餐市场,其2023年上半年团餐业务同比增长108.06%;与此同时,也有诸多品牌入局预制菜或者其它零售产品赛道……为了在疫情时代更好地存活下来,餐饮品牌均在积极探索。

3、告别粗放式发展,迈入精细化运营时代

在新形势下,餐饮行业正在逐渐告别过往的偏向做大门店规模,进入做强品牌力的精细化运营阶段。比如一些餐饮品牌为实现精细化运营,正在加速与数字科技融合,以数字技术赋能业务。这奈雪的茶、呷哺呷哺、老乡鸡、瑞幸咖啡、和府捞面等餐饮品牌则是较为典型的代表。

在如今的存量时代,精细化运营已经成为餐饮企业增长的原动力,也是餐饮产业升级的基础。可以预见,在头部餐饮品牌的带领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将重视精细化运营,餐企的经营效率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4、商场红利褪去,社区成新的增长点

近几年来,随着各地兴建的大型商场越来越多,商场餐饮竞争渐趋白热化,加上疫情之下,各地购物中心的客流受影响较大。不少专注在商场发展的餐饮品牌不得不寻找新的渠道布局,开辟社区店是广受青睐的新策略之一。

比如,本榜单上榜的袁记云饺、熊大爷、紫光园、南城香等都是社区餐饮的杰出代表,他们在近年均获得了较快发展。

细分品类解读

细分赛道龙头优势突出

每个上榜的品类均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特征,下面将对具体品类的奖项进行解读。

1、2023中国茶饮、特色茶饮十大品牌

在“2023中国茶饮十大品牌”中,蜜雪冰城、喜茶、奈雪的茶稳踞榜单的前三席位,而书亦烧仙草、古茗茶饮等品牌也因为今年的亮眼表现排名靠前。

蜜雪冰城凭借着一骑绝尘的门店规模和多次出圈的营销玩法斩获了“2023中国茶饮十大品牌”榜单的首位。迄今为止,蜜雪冰城的门店数已经遥遥领先于其他茶饮品牌,成为茶饮品牌门店规模最大的品牌。与此同时,蜜雪冰城还在积极扩张版图,比如截至今年6月份,蜜雪冰城的海外门店数已经突破了1000家。今年7月份,蜜雪冰城宣布开放全国乡镇加盟,则被诸多业内人士认为是要进一步收割乡镇市场。可见,未来蜜雪冰城品牌势能的辐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喜茶、奈雪的茶作为高端茶饮品牌的代表,今年相继主动降价,在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大背景下,这一举动不仅展示出其供应链优势,还有利于其扩大目标客群,对其他茶饮品牌进行降维打击。创而优则投,夯实产业布局也是诸多餐饮品牌的共同举措。比如2023年12月,奈雪的茶认购田野股份1200万股;2023年3月,奈雪的茶成立投资公司等。

在“2023中国茶饮十大品牌”中,首次上榜的霸王茶姬、书亦烧仙草近年来相继获得资本青睐,整体发展也较好。

同时,沪上阿姨、7分甜、吾饮良品、茉沏今年整体的表现均不错,本年度再次登上“2023中国特色茶饮十大品牌”榜。

而LINLEE柠檬茶、柠季柠檬茶专门店、丘大叔柠檬茶这三个品牌也因为在柠檬茶赛道表现突出而登上榜单。随着今年椰子饮品大热,椰不二凭借相对亮眼的门店规模和品牌力成为椰子饮品中唯一上榜的品牌。

2、2023中国火锅、特色火锅十大品牌

本次上榜的十大火锅品牌均实力强悍,榜首依旧是海底捞,呷哺呷哺位居第二,巴奴毛肚火锅排名第三。

2023年疫情形势不稳,经济持续低位,餐饮行业再次受到影响,上半年餐饮上市公司的整体经营情况也不容乐观。尽管海底捞上半年业绩亏损,但是其火锅界老大哥的地位目前仍旧无人能撼动,火锅赛道一超多强的局面或将持续。

另外,楠火锅、小龙坎火锅、大龙燚火锅、珮姐重庆火锅等火锅品牌均凭借扎实的品牌发展作风在消费者心目中拥有比较好的口碑。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重社交属性的火锅品类受到较强冲击,加上品类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火锅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竞争局面。一方面,以海底捞、呷哺呷哺为代表的火锅巨头们遭遇经营瓶颈,陷入亏损窘境;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却表现火热,捞王、七欣天争夺火锅“第三股”,巴奴毛肚火锅、珮姐重庆火锅、周师兄重庆火锅等纷纷获得亿元融资。

随着火锅赛道逐渐拥挤,另辟蹊径的细分火锅赛道愈发火热。比如以有料火锅等“特色火锅”为代表的细分火锅品类以其差异化的定位迅速抢占市场,一批潜力品牌开始冒头。

在“2023中国特色火锅十大品牌”榜单中,捞王锅物料理、七欣天、朱光玉火锅馆今年的表现非常不错,捞王、七欣天纷纷向IPO发起了冲击,而马路边边、钢管厂五区小郡肝串串香等品牌在行业内和消费者心目中也拥有较好的品牌形象。

3、2023中式快餐、米粉、面馆十大品牌

在“2023中式快餐十大品牌”中,老乡鸡、乡村基排名靠前,是名副其实的中式快餐霸主。南城香、猪角·闽南猪脚饭等品牌均是今年新上榜的品牌,南城香作为北京当地的知名中式快餐品牌,这些年来在消费者心目中拥有比较高的地位,加上其自身也不断锤炼其品牌根基,在竞争激烈的中式快餐品类中站稳了脚跟。

随着乡村基、老乡鸡、老娘舅等品牌冲刺IPO,中式米饭快餐呈现出明显的崛起之势。在这个过程中,区域头部品牌开始向全国市场发起冲锋,为品类发展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中式米饭快餐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作为小吃快餐的第一大细分品类,粉面在近年来受到了较高的关注,融资事件和融资金额均创新高,粉面头部品牌的拓店速度也在加快。但由于细分品类众多,地域性强,粉面市场整体仍较分散,品牌跨区域发展有难度。随着资本的不断涌入,新兴品牌的快速崛起,粉面市场的格局正在渐渐生变。

在“2023中国面馆十大品牌”的榜单中,后端实力强大的和府捞面夺得首位,起步较早、积累深厚的味千拉面、李先生牛肉面大王位居第二、第三位。今年新上榜名单上还看到近年大热的兰州拉面品牌,它们分别是陈香贵和马记永。面品类成为了资本的心头好,和府捞面、遇见小面、五爷拌面等品牌相继获得融资后,扩张速度均较为迅猛。

在今年新推出的“2023中国米粉十大品牌”榜单中,前三甲分别是阿香米线、五谷渔粉、蒙自源。阿香米线和蒙自源品牌发展较早,已经积累较强的品牌实力,整体发展稳健。

今年,除了大家都熟悉的云南米线以外,独具特色的地方小众米粉也在发力,如江西米粉品牌子固路拌粉、新疆米粉品牌啊臻味道米粉、吴佳拌米粉、广西米粉品牌三品王等均凭借不错的实力得以登上榜单。

4、2023中国西式快餐、比萨十大品牌

肯德基、麦当劳向来是本土快餐品牌发展标杆,在“2023中国西式快餐十大品牌”的榜单中,这两个快餐双雄名居前列也是意料之中。总体来看,依旧是国外的品牌占多数,国内品牌仅占四席,分别是华莱士、德克士、派乐汉堡以及贝克汉堡。虽然国外品牌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国内的西式快餐品牌也在加速崛起,比如派乐汉堡、贝克汉堡等。

早年间,在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品牌的带领下,西式快餐经历了高速发展期。但由于产品种类简单,主要是汉堡、炸鸡、薯片等,创新较为受限,西式快餐品类的同质化问题开始出现,市场规模增长也逐渐乏力。近几年,西式快餐市场朝着品质升级的方向发展,ShkShk等高端化西式快餐品牌在加速崛起。

在比萨品类中,必胜客、尊宝比萨、达美乐比萨领跑,棒!约翰比萨、比格比萨、比萨玛尚诺等品牌紧随其后。令人欣喜的是,比萨品类中,国内品牌跟国外品牌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可见,国内比萨的品牌实力在日益增强。

5、2023中国特色小吃、卤味十大品牌

在“2023中国特色小吃十大品牌”中,前三席位并无太大变化,正新鸡排蝉联榜首,麻辣烫双雄杨国福和张亮紧随其后,位列第二、第三位。从门店规模上看,三者堪称是特色小吃品类中的巨无霸,诠释了小吃品类无限的可能性。

2023年疫情反弹,餐饮行业再受冲击,但炸串品牌喜姐炸串、夸父炸串仍旧逆势扩张,上半年拓店均近五百家,分别位列榜单第五、第七位。而这也是特色小吃十大品牌榜单中首次出现炸串品牌,以往发展较为混乱的炸串品类如今已经诞生了具有较强品牌力和规模效应的品牌。

“2023中国卤味十大品牌”榜单中,前四位分别是绝味鸭脖、周黑鸭、紫燕百味鸡和煌上煌。近日,紫燕百味鸡获准上市,即将成为“佐餐卤味第一股”,从此“卤味三巨头”变成了“卤味F4”。

盛香亭热卤作为细分热卤品类的先行者,再次冲进卤味前十名,并且与去年相比,其今年的名次还有所上升,而九多肉多、菊花开手撕藤椒鸡和卤江南作为新上榜品牌,今年发展情况整体不错,扩张势头较猛。

近年,卤味赛道在资本的助力下,多个新兴品牌加速扩张,其中新式热卤和卤味零食品牌表现最为亮眼。随着卤味赛道的入局者越来越多,卤味市场越来越细分,竞争也在日益加剧。

6、2023中国烧烤、烤肉、烤鱼、酸菜鱼十大品牌

在餐饮领域中,烧烤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热门品类,其消费群体十分广泛。近年来,烧烤品类的关注度一直在攀升,烧烤品牌的实力整体提升不少。但受疫情反复,以及消费场景单一等因素的影响,近期烧烤品类表现稍有疲软,增速逐渐放缓。

从品牌的排名来看,木屋烧烤和很久以前羊肉串、丰茂烤串稳踞前三位。从上榜的烧烤品牌来看,大多为各区域比较有名的代表品牌,品牌全国化发展进程有待推进。

在烧烤品类整体热度表现平平的情况下,烤肉品类的热度却持续走高,尤其是融合烤肉品类的热度非常高,涌现出了以九田家、柒酒烤肉等为代表的一批优质品牌。北木南烤肉和酒、小猪查理川式烤肉等品牌也凭借较快的发展速度,冲上本次榜单中。

今年烤鱼品类的上榜品牌相较去年有一些新的变化。具体来看,排名前三位依旧是半天妖烤鱼、探鱼、鱼酷活鱼烤鱼,半天妖烤鱼今年门店突破了千店,门店规模遥遥领先同行,因而夺得榜首,探鱼居于第二位。愿者上钩、花千代秘制烤鱼、青炉里青花椒烤鱼这三个品牌则是首次上榜。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竞争环境的同质化和消费者对烤鱼的高品质需求倒逼着烤鱼品牌不断进行升级迭代,也在驱动烤鱼品类进行新一轮的变革。

因标准化程度高、易复制,近年来专注于酸菜鱼的主题餐厅在我国兴起并迅速扩张,酸菜鱼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催生了一批以太二酸菜鱼、江渔儿、鱼你在一起等为代表的酸菜鱼品牌。

在“2023年中国酸菜鱼十大品牌”中,太二酸菜鱼凭借雄厚的品牌实力再次拔得头筹,江渔儿紧随其后,截至目前,江渔儿的全国门店已经达到了300家,扩张速度较为迅速。同时,渝是乎、姚姚酸菜鱼也在稳步发展中。

7、2023中国饺子馄饨、包点十大品牌

在“2023中国饺子馄饨十大品牌”榜单中,喜家德再次荣登榜首,袁记云饺、吉祥馄饨和如意馄饨紧随其后。位居第五的熊大爷以现包生鲜饺子的小店经营模式获得资本青睐。

可外带、可堂食、可零售的模式满足了不同消费需求,消费场景也进一步扩大。明档现包也进一步传递了新鲜的品牌理念,这或许是饺子馄饨品类一个值得尝试的探索方向。

在“2023中国包点十大品牌”中,巴比稳踞首位,其他上榜品牌则是多以区域化发展为主。总体上看,目前包点品类依旧区域特性较强,产品口味、供应链是跨区域发展壁垒。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包点赛道出现了一批以“包馔夜包子”为代表的新锐品牌,它们通过创新消费场景、重构门店模型等策略迅速崛起,使得包子赛道一时间备受关注。

8、2023中国烘焙、小龙虾、日料十大品牌

“2023中国烘焙十大品牌”榜单中,除了好利来、元祖食品、美心西饼等西式烘焙品牌之外,还有泸溪河、虎头局渣打饼行等新中式烘焙品牌荣誉上榜。

相较去年,今年资本对烘焙品类的态度渐趋平淡。进入2023年,很多面包烘焙品牌门店的客流出现较明显的下滑,新锐烘焙品牌的扩张脚步也稍有放缓。但新国潮文化依旧盛行,希望烘焙头部品牌能够努力破局,打造自身专属品牌壁垒和产品力“护城河”,继续引领品类朝着更健康繁荣的方向发展。

在“2023中国小龙虾十大品牌”榜单,胡大饭馆、靓靓蒸虾、文和友龙虾馆排名靠前,聚味瞿记为首次上榜品牌。随着小龙虾养殖条件和供应链不断完善,小龙虾的供需逐步趋于平衡,小龙虾产品渗透力不断增强,不只在小龙虾餐饮专营门店,其他餐饮品类门店、线上线下零售渠道均可以看到小龙虾的身影。

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小龙虾专营店面临各方抢食的窘境,头部品牌为了获取更大的优势纷纷开始创新求变,以谋求更好的发展。

在“2023中国日料十大品牌”榜单中,N多寿司斩获榜首,上井精致料理、元气寿司位居其后。与去年榜单相比,今年上榜的综合日料餐厅占比有所上升,上榜品牌有上井精致料理、赤坂亭、将太无二、村上一屋等。

新上榜的上井精致料理今年已递交招股书拟赴港上市。可见,日料市场仍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9、2023中国咖啡、轻食十大品牌

“2023中国咖啡十大品牌”榜单中,瑞幸咖啡、星巴克、Ti咖啡位列前三。尽管星巴克依旧是全球现磨咖啡品类的老大哥,但从中国市场来看,瑞幸咖啡已经悄无声息地跑赢星巴克,登上榜首。与此同时,不少新锐品牌也一路高歌猛进,如本年度榜单上的MCff、Nww挪瓦咖啡、MS、SwCff和代数学家咖啡等。

不少本土跨界品牌也在加速入局咖啡赛道。比如2023年5月,李宁咖啡在北京、广东、福建等地区的部分李宁运动服饰门店进行售卖,而中国邮政旗下的邮局咖啡也在厦门正式营业。同时,中石化、同仁堂、万达等龙头企业也跨界卖起了咖啡。这些跨界巨头纷纷投身本已竞争激烈的咖啡赛道,进一步壮大了崛起中的本土咖啡品牌阵营。

新冠疫情让营养健康饮食风潮再度盛行,轻食品牌也受到广泛关注。在今年新增的“2023中国轻食十大品牌”榜单中,老资历玩家W沃歌斯荣登榜首。尽管W沃歌斯被曝出了已出售的消息,但从其今年的发展势态来看,疫情反复的情况下W沃歌斯依然实现门店规模增长,可见其韧性不容小觑。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老前辈”的新元素去年却宣布进入破产清算流程。旧人落幕的同时,新人也在不断登场,轻食赛道越来越多具有实力的新品牌涌现,如今年榜上的沙野轻食、超能鹿战队、FOODBOWL超级碗等品牌。

未来,红餐品牌研究院将继续关注更多细分品类的优秀品牌,探索中国餐饮行业的创新发展。红餐品牌研究院每月也会更新头部餐饮品牌的红餐指数排名情况,敬请垂注下方公众号:餐饮品牌观察,了解每月的红餐指数详情。

4个月三次转型,陆正耀又做起预制菜加盟…

“陆式资本术”不奏效,B计划紧随其后。

总第3028期

餐企老板内参张鳗鱼文

陆正耀发动“B”

做起了预制菜加盟生意

瑞幸“复苏”,趣小面还在不停掉头整改,而陆正耀,重新起家,做了个B的生意。

最近,一张“舌尖工坊招募合作伙伴计划”的海报在圈中疯传。“舌尖工坊”的所属公司舌尖科技,正是瑞幸咖啡前CEO陆正耀退休前最后一个创业项目“趣小面”,现已改名为“趣巴渝”的公司。

“趣小面”的拓店KPI不尽如意。而另一边,预制菜店的新项目已经“候场”了。

内参君拨通“舌尖工坊”的招商电话。随后听见——“舌尖工坊合作计划现已全面开展,详情请按1,趣巴渝请按2”的提示音,很快,一位敬业的工作人员接通了电话。

舌尖工坊计划书(部分)

据介绍,“舌尖工坊”售卖预制食材(半成品菜)以及速烹菜(解冻加热)两种,门店需求面积为8㎡及以上,设备要求简单,主要是冰箱及冰柜。投资金额3万元起,总共有5种店型。目前,仅有C1类型体验餐厅店提供堂食,实体近似于盒马的生鲜板块,其余类型的门店均只做零售。客服介绍,如果本身有带冰箱的门店,可以开店中店,这样成本更低。

“舌尖工坊”店型示意图(部分)

招商文件显示,在本月31日前缴纳1万元的意向金,还能有免品牌使用费、流量支持、创业贷款等5项加盟“优惠”。

之后,内参君加了一位“舌尖工坊”工作人员的微信。对方多次强调他们有值得信赖的合作商,如正大食品。文件中展示了近20款预制菜品,并与超市售价作对比后发现,舌尖工坊的价格明显低于超市价格。工作人员表示,门店的SKU并不会太多,之后会上新一些时令产品。

过程中,两位工作人员都没有主动提起“趣小面”或是“趣巴渝”。对于改名一事,工作人员解释道,品牌新增了火锅煲等川渝地区的菜品,原先“趣小面”的名字不再适合更新后的菜单,故改名。“趣巴渝”和“舌尖工坊”是公司的两个项目,都会继续做下去。

回归瑞幸失败、4个月三次转型

刚过去的一年,老陆在忙啥

尽管往事已久矣,但陆正耀这个名字,总是和瑞幸咖啡紧密相连。

陆正耀时代的财务造假丑闻,一来让瑞幸咖啡开启艰难的回血之路;二来,也让陆正耀出局。

刚刚过去的2023年,老陆挺忙,也挺难。

他的“复仇之路”,首先瞄向“原配”瑞幸咖啡。

在这个过程中,这位前董事长蠢蠢欲动,一直试图重回瑞幸。甚至联手钱治亚,策划“联名举报信”,要求罢免现任董事长兼CEO郭谨存。然而,这样的“反攻”不仅没有夺回丝毫股权和经营权,反而让瑞幸现任管理层更加严防以待,去年十月中旬抛出了股东权益计划(俗称“毒丸计划”),实施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赋予董事会可决定稀释任何收购人所持股权的权利。

12月,瑞幸咖啡又发布了特别股东大会的公告,瑞幸98.5%公众股东支持抵制前造假管理层回归,可以说是获得了压倒性的支持。这,彻底断了陆正耀重回之路。

在这个过程中,陆正耀积极转型,将餐饮行业作为退休前“最后一战”。

8月,慌慌张张的陆正耀,入局小面赛道。

早在2023年8月,趣小面刚刚成立之初,内参君就去“打卡”了。而这个项目从筹划到落地,仅有3个月。

那时候,内参君最大的感受是“毫无特色竟是最大特色”。

价格上,趣小面并没有延续瑞幸的风格,打折期很短;同时,同款产品在不同城市价格也不一致,均高于同类产品。趣小面选址主要集中在写字楼周边,房租成本高、竞品多。一定程度上也让这个新品牌面临种种压力。

好在老陆大小是个名人,光环不可小觑。业内人士纷纷“按捺”住躁动的心,耐心等待趣小面的“惊喜爆发”。

然而,趣小面的扩张速度比想象中慢了不是一星半点。据悉,品牌的拓展计划分为两批:第一批涉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4个一线或新一线城市;第二批从2023年8月中旬开始,涉及福州、南昌、长沙、合肥等8个城市。但2023年9月初,第二批城市的拓展计划已经暂停。

截至内参发文,趣小面在全国共有34家店铺营业,覆盖15座城市。和一开始放出的消息“首批店面达106家,第二批店面要达到500家”相差太远。

9月中旬,趣小面估值10亿,寻求1亿融资。

当时,美团上的数据显示,趣小面已开业门店有25家,未开业门店有81家。

一位接近舌尖科技高层的人士表示,“没有开业的店铺短时间内都不会开业,可能会重修装修设计。现在主要是在调整厨房,如果改完厨房生意依然不好,再加上没有产品更新的话,那未来就不好说。”

单店模型尚未打牢,而陆正耀已经开始寻求融资了,此时,距离趣小面首店开业仅仅一个多月而已。然而网络上,吐槽其“贵、体验一般”的声音也有不少,反馈平平。

从时间节点来看,趣小面并不十分讨巧。马记永、陈香贵都早早拿到了融资,更早一些,连锁150多家的遇见小面估值就已经达到10亿元,到2023年底,资本更是给出了它30亿元的价值预估。面品类的风口,正随着消费投资的降温,步入拐点。匆忙上车的趣小面,看起来像赶了趟末班车,这给融资进程造成了不小难度。

同时,对标陈香贵,在只有22家门店时便寻求10亿融资;马记永更是在只有15家店时,就获得了红杉资本10亿元的估值。相比较之下,趣味小面的估值并不高。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佐证,资本对该品牌的兴趣不高。

11月,运营才2个多月的趣小面“紧急调整”定位。

一面是陆正耀四处寻找金主,另一面,很快有媒体发现,趣小面将部分门店直接改名“趣巴渝”。

这一次,新店上线了火锅煲等“大菜”。定位从粉面馆变更为“快餐简餐”。很明显,趣小面在变成产品更丰富的快餐店。

一位内部人士称,改名或许和品类拓展有关。他表示,陆正耀团队本来是打算做火锅(类似重庆美蛙鱼头这个品类),后来却先做了面。

一位和舌尖科技接触过的投资人称,陆正耀清晰地知道,单品类赛道会存在天花板,他的想法是多品类扩张,要做20个品牌。面,只是一个品类,早期他和团队还曾探索过卤肉饭等品类。从长远看,陆正耀希望打造一个美食集团。

不过,这样的野心,需要长时间探索,绝不是一个速战速决的生意。

从陆正耀的“不安分”可见,他没有这么多耐心。

果然,趣巴渝上线后,市场依旧反响平平。

元旦刚过,舌尖科技新增“B路”。

“舌尖工坊,让吃饭不再纠结,人人当大厨”……

如此简单粗暴的文案,让内参君又嗅到了浓烈的韭菜味道。

预制菜近两年大热,这在圈中人尽皆知。前有“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上市,后西贝贾国龙豪掷20亿扛起创新大旗,以及眉州东坡、肯德基等一系列头部品牌积极入局。

眼冒绿光的老陆,当然也不甘寂寞。这一波操作,和半年前匆忙入局“融资大热的面条赛道”,路径一致,行动力“满分”。

如今,舌尖科技旗下拥有趣小面、趣巴渝、舌尖工坊三个品牌,分别向C端和B端进军。可见陆正耀的不甘心。

陆式资本术失效

无论哪条路,都需要“耐心生长”

从C到B,陆正耀这一年“很忙”。

当年的瑞幸咖啡,以市场熟知的烧钱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扩张,创立18个月就上市,创下最快IPO纪录。在这个过程中,陆正耀也出一套“陆式资本术”:抓住风口、找对赛道、成立公司、巨额融资、烧钱扩张、急速IPO。

业内人士分析,对于趣小面来说,他们最大的难题是从0到1阶段。餐饮行业的规律是,如果3个月内,没能站住脚跟,很快会被吞没。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陆正耀这么“慌张”。

当他把趣小面当作融资噱头时,看透目的的资本,也不会当冤大头。互联网“快进快出”的模式,在餐饮行业已然失效。

然而,面不是咖啡。大众品类和小众品类,不是同一个路径。

TOB和TOC,也不是同一种路径。

根据新财富500富人榜的2023-2023年财富最快跌落50人统计中,陆正耀已经缩水了接近200亿元的财富。

况且,陆正耀还背负着瑞幸财务造假退市的“前科”。资本是有记忆的,这一次,既没钱也口碑渐失的老陆,还能在预制菜赛道支棱起来吗?

挺难。

版权声明:幕实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7302002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11175751

Q Q: 7302020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