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扎兰
扎兰,俚语,民间对扎营屯的简称。其称谓,起源,于扎兰屯---原名八家子(另有,黑龙江省五常市的一个乡)。
扎兰,其名称来历有三:
1.扎兰是满语,又书“甲喇”,即“参领”,清时官职名称。清代曾在此地设有“甲喇”衙门,后形成村屯,故名。
2.早年有个叫扎兰的蒙古人曾统领此地,屯垦戍边,故因其名为扎兰屯。
3.1896年修筑中东铁路时,曾有一营人驻军于此,所以当时叫做扎营屯,讹传音变,后来成了扎兰屯。
扎兰地域沿革:
1.清:西布特哈地(是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人围场,布特哈为满语“打牲”之意,即狩猎地区,或称猎场);
2.1916年投扎兰屯稽垦局;
3.1926年改雅鲁设治局;
4.1929年废雅鲁设治局、置雅鲁县(雅鲁设治局和县的名称来源于本县境内的雅鲁河。雅鲁,满语意为“田边”,蒙古语意为“河边”);
5.日伪时期1933年废县,置布特哈旗;
6.1946年为纳文慕仁盟治所;
7.1983年废布特哈旗置扎兰屯市。
蒙语中的扎兰其实是来自满语,清朝时官职名称。清代曾在此地设有"甲喇"衙门,后形成村屯,故名。现在仍然有内蒙古呼伦贝尔扎兰屯一市。
扎兰是满语,又书“甲喇”,即“参领”,清时官职名称。
1691年,清王朝在3个“扎兰”、5个“阿巴”的基础上,建立布特哈八旗(即打牲八旗),嫩江流域的达翰尔、鄂温克、鄂伦春人均编入八旗之内。每旗十几或二十几佐不等,每佐设佐领1人,佐下设额兵催领(头目)4人,正蓝旗、镶红旗同驻雅鲁河,正蓝、镶红两旗设扎兰衙门,并派有“扎兰章京”坐镇今扎兰屯,司掌正蓝、镶红两旗的军事和行政事务,由布特哈总管衙门节制。
1894年,清王朝裁撤布特哈总管,改升为布特哈副都统,仍隶属黑龙江将军管辖。同年,扎兰屯设立官庄,由扎兰章京总领收容关内人口、屯田等事宜,后形成村屯。
扎兰屯地名来历?扎兰 jalan -----
满语本意为 : XX段 XX节
这里引申为 中间的.... 中途的....
清代在吉林与黑龙江两省设置的官方驿站很多,通常以路程记里来命名,比如:
额穆屯 即 首屯,卓齐屯 即 第二屯,依兰 即 第三.......如此类推。有些地段路程短中间只需一两站,便省略数字,只简称为“扎兰”。
扎兰屯 翻译成汉语 即 中途的屯站。
扎兰屯市原名?扎兰屯原名八家子。关于扎兰屯名称来历的传说有二:一说早年有个叫扎兰的蒙古人曾统领此地,屯垦戍边,故叫此地为扎兰屯。
另一种说法是一八九六年修筑中东铁路时,曾有一营人驻军于此,所以当时叫做扎营屯,讹传音变,后来成了扎兰屯。今天的扎兰屯正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里蓬勃发展。
原名是布特哈旗,八几年撤旗设为县级市。
扎兰屯市原为雅鲁县、布特哈旗。1983年改布特哈旗为扎兰屯市。“扎兰”系满语,意为“参领”,为清代官职名。雅鲁县,以流经境内之雅鲁河得名。雅鲁,满语“田边”、蒙古语“河边”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