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菜进化的另一种可能,兰湘子如何成为餐饮黑马
湘菜品牌兰湘子在西安SKP开出首家黑金门店,该门店短短一个月内就迅速攀升至大众点评西安湘菜热门榜第一名。作为本土现象级的湘菜品牌,兰湘子SKP黑金店的开业不仅成为了首个入驻SKP的湘菜品牌,也是兰湘子迈入高端购物中心的一个阶段表现。
兰湘子的迅速扩张表现在2023年疫情后的复工期。
官方数据表示,自2023年5月至今,兰湘子全国新开门店35家,门店总数增至50多家。同时也走出西安,开到了郑州、银川、西宁、兰州等多座重点城市,截至目前兰湘子版图已横跨全国12座城市,成为西北地区疫情以后增长最快,开店最多的中餐连锁品牌之一。
兰湘子为何在今年一路高歌?大众餐饮如何走入高端购物中心?湘菜品牌还有多少种想象?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对兰湘子品牌有了一个更深的挖掘。
兰湘子·湘菜小炒创立于2023年4月,首店位于西安解放路商圈的民乐园万达广场。相较于传统湘菜以家庭聚会或者商务宴请为主,兰湘子是国内首个提出湘菜小炒细分的品牌,品牌将用户画像锁定在25到35岁之间的白领人群。
在前期的定位过程中,兰湘子就发现这部分年轻的消费者在口味上大多是“嗜辣如命”的重口味爱好者,也对菜品颜值、食材健康有着一定的要求,但同时他们也对消费场合、时间成本、品牌形象等有着挑剔的看法。
由此,兰湘子制定了一系列专为满足这类消费者的决策。
围绕着年轻客群的口味喜好和湘菜味型,提出兰湘子·湘菜小炒的品牌定位,紧抓“快、味、鲜、爽”四大要领。通过“上菜快,吃得爽”朗朗上口的品牌S,将“吃得爽,辣而不燥,吃了还想吃”的品牌诉求准确的传递给消费者。不仅满足了这部分年轻客群快节奏的消费需求,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在很短的用餐时间内到品牌的核心。
在店铺形象上,兰湘子的出现也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湘菜的看法。
不但店装风格上大胆的跳脱出原有的传统湘菜以情景、红色为主的设计风格,从品牌LOGO到店内视觉突出清新绅士蓝的色调。同时兰湘子还在通过营造简洁明快的就餐氛围,带来一种无压力的社交感餐饮场合。
通过此举,在大众点评上,兰湘子的多家门店都表现亮眼,不乏城市湘菜热门榜第一、各区湘菜热门榜第一等殊荣,更是在某些区域形成“霸榜”的一面。
兰湘子的爆红,也得益于西安本地消费者喜欢吃辣、重口味的饮食风格。
在菜品选择上,品牌将湘菜小炒中的经典菜品“辣椒炒肉”作为主打,而辣椒炒肉本身也是大部分消费者了解湘菜的入门菜品。但做好一道辣椒炒肉并不容易,兰湘子通过食材把控、联手湘菜大师等方式,进行层层把关。
食材方面,兰湘子在秦岭拥有自己的农场,不但将湘西辣椒引入种植,带来更纯正的湘西味道,同时便捷的供应链也保证了食材的新鲜。秦岭300天出栏土猪肉、东北原产五常大米、中粮天然压榨食用油等原料的使用,都保证了上餐时的品质一致。
强大的厨师团队也是兰湘子菜品得到消费者认可的原因之一。
兰湘子的厨师团队由湘菜大咖张小春主理指导,20多位从业15年以上的厨师长鼎力打造。湘菜大师的加盟也决定了菜品的高要求和高标准。
为了突出“湘菜小炒”的清晰定位,兰湘子还将餐品SKU锁定在24个,满足“上菜快”的一切宗旨。并采用了厨师承包菜品制,一个厨师负责6个菜,从早上验货到收货,到准备食材、炒制、下货,皆由一人负责,大大提升了出品效率。店里畅销的招牌菜辣椒炒肉,更是实现了“日常5分钟,高峰期8分钟”的上菜速度。
事实上,兰湘子能在2023-2023年突出重围,也得益于大众餐饮的流行。
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对餐饮业而言,由城镇化带来的人口集中可以提升单店覆盖人群和开店密度。
与此同时,外卖的飞速发展也为门店提供了新渠道、并拓宽了单店服务半径。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生活节奏加快、主力消费群体代际更替等因素不断刺激着人们外出就餐,大众餐饮时代来临。
兰湘子的负责人也表示:“兰湘子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商场消费的红利期,目前商场消费趋于稳定且呈上升趋势,这也为门店带来稳定的客流”。截止发文,兰湘子已与万达、龙湖、华润等多个知名商业集团达成合作,通过与优质购物中心的合作,兰湘子的版图在持续扩张。
值得关注的是,我们在与兰湘子入驻的项目招商负责人聊天时也发现,对于购物中心而言,兰湘子出众的品牌形象、同业态下的高坪效、极高的翻台率和人气也是各个购物中心选择兰湘子的原因。
伴随着门店扩张,兰湘子在迎合年轻一代消费者上也开始尝试更多创新玩法。
例如近期,品牌就在微信上公开招募“美食品鉴官”,其目标锁定在兰湘子铁粉、探店能手和干饭人三个方向,而这三个招募方向,也是品牌持续深耕的客群画像:
兰湘子铁粉:巩固原有的粉丝,给粉丝提供更多福利;
探店能手:通过喜欢分享的社交达人,帮助品牌进一步传播,提高影响力;
干饭人:美食测评达人,通过他们也能够给品牌提供更好的产品改善意见。
事实上,这样的人群画像也是兰湘子基于持续的客群观察。通过收集顾客意见、顾客反馈,也呈现在品牌的多方面宣传上,视频号就可以看做是品牌的B面表达。
品牌深谙短视频的流量红利,但如何能够通过短视频表达品牌的理念,莫过于顾客口中的评价。在兰湘子的微信视频号里,每条视频皆有顾客的故事和反馈构成,场景也都锁定在“兰湘子”的店内,通过“吃饭”这个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交场合,道出部分人生哲理和生活感悟。
观察顾客的消费诉求是兰湘子长期坚持的事情。在解决顾客排队时间长的矛盾问题上,兰湘子就通过小程序开发出了线上排队、预点餐等服务措施。
西安SKP黑金店也是服务升级的一种体现。相较于常规门店,黑金店的装修不但更加突出品质感的简约时尚,同时在人员服务上也力求完美。更重要的是,针对更高食材诉求的消费者,兰湘子在黑金店的餐品打造上也与常规门店做出了差异。据悉,目前品牌已于沈阳恒隆广场、太原万象城达成合作意向,未来还将入驻国内更多高端项目。
2023年以来,国内的湘菜市场可以说是热闹异常。与费大厨、炊烟、俏九州等主打一道菜品的知名湘菜品牌不同,兰湘子走出了另一条非“窄众”的道路。
在我们与负责人的聊天中获悉,未来品牌在坚持餐品质量的同时,还将继续提供“美味下饭的时尚湘菜”和“精致高性价比的湘菜”,也将以西安为中心,辐射西北五省核心城市的核心商场,今年国庆之前还将在长安万科广场、西安阳光天地、西安太乙城陆续开出全新门店。预计未来一年门店数量达到200家,努力做更具有竞争力的中餐连锁头部品牌。
以特色制胜的湘菜加盟连锁品牌
湘菜,又叫湖南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种汉族八大菜系之一,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而湘菜系列中以湘西山区最为神秘,湘菜加盟连锁品牌湘西部落是第一家以湘西传统饮食为特色的一家餐厅,她集传统的湘西民俗装修、千年流传的饮食文化为主,在都市中有着他们独特的一席之地。
吊脚楼,是湘西独特的装修风格,运用于现代餐饮中是一大亮点,大量木制结构的装修、青石板路、沉旧的木质桌椅、夸张的图腾、秀丽的腊染,倒一壶茶品一桌匪菜,有着她的一份悠然自得,此时来曲湘西山歌喝一碗米酒是再过瘾不过的事情!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她就是隐于闹市中的那朵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着她的一份坚持与独特。
走在武陵山中,步入湘西神界,无论在州府吉首,边城凤凰,还是古镇王村,无不让人感受到湘西的美妙滋味,可不入湘西焉能感受到神秘的湘西风情,湘菜加盟连锁品牌湘西部落开启神秘湘西之门,部落热情的苗家阿哥,多情的苗家阿妹,领您入境: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体验那湘西人的豪爽,来上一份“土家一锅炊”体验湘西人几千年以来的饮食习惯、夹上一块“湘西泡菜”品味湘西山区当初无盐时的滋味。各种食材、各种味道、各种菜式慢慢领略那流传的饮食文化。
传统的永远都是最好的,湘西自土司王朝后的几千年里不断演变,可改变不了的环境,造就了湘西这片神秘森林。她因为神秘所有吸引人,她因为独特所以瞩目,其实不用去湘西去湘西部落就能领略那千年的文化传承。
服务10000+门店,这家川调供应链企业靠什么“出圈”?
得供应链者得天下,餐饮的竞争,终归是供应链的竞争。
近年来,由于餐饮竞争渐趋白热化,人才断层、标准化程度低、产品不稳定、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不断困扰着餐饮经营者。
如何才能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多业态生产及多元消费场景?
11月24日,一场食品餐饮行业大展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展会上,强势“出圈”的川调供应链企业——四川辣海生物有限公司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据红餐网了解,作为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子展,良之隆·中国湘菜食材电商节自2023年创立伊始,即掀起一阵“品质预制菜”狂潮,发展至今,已是食品餐调行业备受关注的全国性展会之一。良之隆·2023第五届中国湘菜食材电商节更是涵盖食材、食品、餐饮、连锁加盟、粮油、咖啡、茶叶、调味品、进口食品等展出类目,并新设酒店用品等专业展区,打通了食品餐饮上下游产业链,成为一场贯穿食品餐饮行业全产业链的盛会。
展会上,四川辣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携30+种大热单品亮相,打破传统,将麻将、新竹、青瓦、红墙、火锅等颇具蜀韵文化的元素都带到了现场,众多视觉感官上的加分小细节,让现场观众大呼惊喜。
△四川辣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位
自带“网红”DNA,辣海入“湘”不随俗
1、地道川调玩转餐饮
据了解,辣海主打的火锅底料预计2023年底能突破亿元成交额,深耕川味的辣海,已经将川调“玩儿”得明明白白。
与市面上传统的火锅底料相比,辣海的焖制型底料以更醇厚、更麻辣的味型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让一次性的底料,也能吃出老火锅的味道”,是辣海独家研发的3.0焖煮工艺成为行业领先的原因,通过恒温焖煮,不仅使花椒、辣椒及香辛料的滋味更好地融合,还能更大程度地减少糊锅、发黑、返苦等传统火锅底料生产工艺中极易出现的问题。
辣海的“地道”也不绝只体现在火锅这一种底料上。从火锅底料、串串底料到川菜调料、蘸碟撒粉,再从成菜调料到预处理调料,在辣海的研发资料库里,已经有上万个产品的“风味密码”。
据其研发负责人介绍:“现在所有餐饮相关的(除了膏类)无论B端还是C端的底料,辣海都能做出来。”
△四川辣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鸟瞰图,占地40000㎡
2、柔性定制“裂变”生长
对餐企而言,复合调味品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只需要一袋成品料就可以省时省力做出美味佳肴,其特性是可通过单品快速放量,短期拉高规模、盈利。
随着餐饮连锁化程度越来越高,复合调味品市场已处于加速期,即便是受限于疫情,2023年中国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仍然达到了1658亿元,同比增长11.42%。
在市场扩容的状态下,辣海不断乘势而上,不仅有丰富的成熟复合调味品种类库存,还能根据各地域的不同,研发出适应当地口味的产品。而在产品规格上,小至20、大至数十公斤的净含量产品,辣海都能自由定制,还可一件代发,适合规模不同的各大商家,将“柔性”的概念发挥得淋漓尽致。
“自接到定制需求起,我们会先全方位先了解客户的商业模式、经营情况、未来经营规划等,最终根据用户的情况开展SABCD的服务,进行定制服务”,辣海相关负责人解释到,“当然我们也根据中小客户所需,推出了标准化通品,目前已有60+类标品,可以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
整个研发过程,辣海都将坚持以客户为原则,进行柔性定制开发,在科学管理之下,高效完成产品研发。
△专业看展人士在辣海展位驻足
疫情的第三个年头,或许有餐饮从业者切实感受到大众的“消费降级”,但是“消费降级”并非意味着消费水平的下降。辰智餐饮大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餐饮市场人均消费为38.9元,较2023年上涨3.7%,未来有待继续增长。
如何通过异质点才能吸引消费?提升复购?这已不单是餐饮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为餐饮扛起“差异化竞争”的大旗,用个性化定制产品打开餐饮市场的增量需求,也一直是辣海作为餐饮供应链品质服务商正在做的事。
秉承着“餐饮人更懂餐饮人”的理念,辣海所有核心管理层均是餐饮人出身,所有的研发小组也均配备了多名具有多年餐饮经验的资深工程师和多名高校毕业的专业工艺技术员。
对此,辣海研发中心相关负责人解释道:“我们之所以要搭建这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发执行团队,一方面是能保证产品风味、色泽可以更贴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又能最大程度上保障食品安全和生产标准化。”
人员结构的独特配置,使辣海不仅在火锅底料赛道有所建树,其研发实力在川菜调味料、粉面调味料、固态调味料等其他B端与C端系列产品及工艺技术上也多有凸显。据透露,目前辣海每年研发费用投入超千万,研发与著作权专利共计30余项,以研发配方来改善口味,经工艺技术来降本增效,助力大批餐企轻松打开性价比与好味道的双赢局面。
3、线上营销“红”出圈
诸如良之隆这样大型的餐饮盛会,是餐饮人与供应链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之一。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新兴零售行业的兴起,餐饮人与供应链的距离也不再局限于空间和时间,不用横跨几千里的路程去实地考察走访,只需动动手,打开抖音线上咨询,足不出户就能试味。
△观展嘉宾向工作人员了解辣海产品
与大多数传统生产厂家不同的是,辣海已经开始尝试创新的销售渠道,整合各大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比如,在抖音、快手上的产品曝光,在视频号上的企业宣传。
相较于传统的图文的静态介绍,短视频的动态形式就更为直观地展现了智能化生产及各品类调料的优势和运用。辣海官方抖号自运营以来,就以独具网感的内容,透过短视频价值输出,让许多客户更加了解辣海的品牌以及产品,进而促成下单交易。据了解,只抖音这一个平台,辣海已狂揽许多忠实的回头客。
搭建新媒体矩阵,不仅是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对打造品牌线上认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及通过舆情控制维护品牌形象也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辣海玩转新媒体平台
服务10000+家门店,持续推动体验最优化
正如良之隆展会现场的辣海展位一样,蜀味浓、气氛热。观展的宾客们,有的被沸腾的牛油火锅所吸引,有的想了解是怎么个“柔性定制”法,还有的慕名而来,只为打卡留下一张颇具成都风味的靓照……
在展会上呈现给大家的仅仅只是一方50余平的美食展位,这家坐落于西南腹地、不同于传统的供应链企业,至今已经累计服务10000+门店,既可以提供产品研发到应用的解决方案,又可以提供从开店方案到运营的一体化落地支撑,以自身优势为各大中小微企业赋能。
在辣海生产基地内,智能化生产、定制型研发、高标准品控、自建原料基地与仓储物流……每一处亮点都是辣海作为一体化供应链在发展路上的变革与创新。尖端的研发团队、严苛的质量品控、高效的智能化车间、便捷的物流仓储,则是其迅速占领市场的利器。
1、智能生产、降本增效
据了解,辣海生产基地依托周边原材料资源禀赋,已初步完成一期智能化生产线建设,并建立了8大智慧生产车间,29台智能化炒锅按序陈列,用提升机投料,自动搅拌桨炒料,不仅可以提升效率,还能节省成本。
△辣海智能化生产车间
以火锅行业为例,人力成本通常是居原材料成本占比之下的第二大头,想要控制下游的付出成本,就要从上游原材料、中游生产流通来控制。
而辣海“去人工化”的生产模式,正是生产环节降本增效的关键,以科技力取代部分人力,不仅扭转了传统全意义上全人工生产无序、混乱的局面,更是减少了人为因素(例如毛发、树叶、砂砾石子等异物)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2、多达135项检测、严保食品安全
在“食品安全”这个问题上,辣海更是从不掉以轻心,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库的过程中,辣海的品控中心始终扮演着一个关键角色;135项检测,每一项数据都决定着原材料的去留和成品的增损。
△辣海药品级品控实验室
除了基础的理化和微生物检测,辣海还设有精密仪器室,更于2023年7月引进了液相、气相色谱仪两大仪器,投入超300万,能够精密的检测出产品的指标(辣度、麻度、脂肪、蛋白质等),以数字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赋能高品质发展,是现代化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有效益扩张的基础。
新环境下,如何降本增效、保持创新,已经成为餐企必须思考的问题。基于此,供应链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诸如辣海等优质供应链企业持续赋能行业,正为餐企带来突围的新思路。
未来,得供应链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