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台湾网红面包店太无耻:抹黑大陆制造 却在京沪广疯狂开店捞钱
这是一张拍摄于台北一家知名网红面包店的照片。
照片显示,在这家面包店门口挂着一条横幅,上面赫然写着:“本公司所有乳制品,均未直接或间接使用大陆制造。”
这家面包店叫“85度C”。
对于这张照片拍摄的时间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最近拍摄的,有的说是几年前拍摄的。
但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这家著名的85度C面包品牌,的确在门店悬挂过这张横幅。
正是因为如此,让网友迷惑不解的是:这是一家在大陆拥有多个面包门店的台北品牌,居然如此作死?
“这家公司的老板是有多头铁?”
一、台湾85度C在江浙沪分布最多,曾起诉光明牛奶使用“85℃”,索赔500万
查询资料可以了解到85度C的背景。这是来自台湾的一个著名面包烘焙品牌,成立于2003年,在2007年进入大陆市场,以加盟形式迅速扩张到多个城市。
85度C面包店在江浙沪地区分布最多。
一名江苏网友发出下面这张图片,可以看出,光是一个昆山,就有多家85度C面包店。
这个85度C品牌曾经还干过一件奇葩的事情:当时上海著名的光明牛奶在外包装印有“就是要喝85度杀菌的巴氏鲜奶”的文字。
结果被这家台湾面包品牌告上法庭,认为侵犯了他们的商标权,要求赔偿500万元。
最终法庭判定光明牛奶不构成侵权,85度C败诉。
网友当时调侃:以后气象台要把85℃这个温度彻底删掉,否则随时会担心被这家台湾品牌找上门打官司。
二、网友:拒用大陆制造,却到大陆开分店赚钱,这是典型的又当又立两头吃
当这张照片在网上出现之后,大家完全被85度C面包店这种又当又立的两头吃行为“叹服”了。
“一面宣称没有用来自对岸的原料和产品,另一面又迫不及待到对岸去大肆开店赚当地的钱,这是怎样一种不要脸的精神。”
“对面都是这种厚脸皮吗?真的骨气的话,把我们这边的所有85度C分店全部关掉。”
“对于85度C的老板来说,硬气话要说,人民币也要赚,两头都不耽搁。对面不都是这样吗?”
三、一边诋毁,一边却将面包分店开遍京沪广深等多个城市,生意一度火爆
一些网友则纷纷“贡献”自己所在城市的85度C分店。
“上海以前很多这个牌子的面包店,现在已经少很多了,感觉还是竞争不过那些新兴牌子。一是太老旧,产品上也没什么创新,就和对面经济发展一样。”
“天津很多,我在天津上学的时候经常吃这个牌子,现在想来真是瞎眼了。”
“85℃,北京地铁6号线常营站东北口出门就有一家。”
“深圳也有85度C这个牌子,在富士康里面。”
“福建看到过,最初还以为是个饮料店,结果发现是个奶茶加蛋糕面包的商店,一点不好喝,面包也难吃。”
一名来自浙江的网友打出沮丧的表情:“然而我还在这家面包店进行暑期实习,前两天店庆,门店的人多得想吐了。”
三、此前85度C多次爆出立场问题和质量问题,网友:以后坚决不买
事实上,作为著名台湾面包品牌,85度C已经多次爆出立场问题和质量问题,受到大家的批评。
2023年,85度C上海凌云店被查出将过期蛋糕修改生产日期后出售,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3万元。
2023年,85度C爆出严重立场问题,美团、饿了么、大众点评等平台纷纷下架85度C。
但是这家美食品牌的台湾总部却拒绝道歉,并公开否认大陆分公司发布的道歉声明。
而这次85度故伎重演,又要干这种一边诋毁大陆,一边在大陆赚钱的两头吃行径。
网友们当即表示不答应。
“以前没有买过,以后更不会买了。”
“我祝愿这个牌子早日倒闭。”
“以前还吃过,就当自己瞎眼了,往后还会劝身边的亲戚朋友不要去买。”
“我们这早几年前就开不下去,关门大吉了。”
对于知名面包品牌85度C这种两头吃的行为,你是怎么看的?
欢迎在留言区说出你的观点。
Amami Bakery面包店再开新店
上周六(6月11日),AiBk面包店金边市森速区蒙乐提大道分店举行盛大开业典礼,将拥有柬埔寨台湾独家烘培技术的AiBk面包品牌再度扩张!
AiBk面包品牌于2023年进柬埔寨市场,以将中国台湾的独家烘焙技术带来柬埔寨,开创特色风味面包及甜品与广大客户分享。
AiBk面包品牌的创始人莊浩伸先生在开业典礼上致辞表示,“AiBk保证质量与安全,诚如标语‘BESTFORCAMBODIA’,将全世界好的原料集结到柬埔寨并运用好的烘培技术做出面包产品,与客户分享。”
莊浩伸先生的助理汤表示,目前AiBk面包品牌在金边共有3家店(1家直营店及2家加盟店)。
蒙乐提大道分店作为直营店,除致力于研发松软香嫩可口的面包,以台湾特色茶水、咖啡等饮品与主打面包产品、蛋糕等糕点产品结合为客户带来风味餐饮体验外,还将定期在该店举行烘培培训课程、接待会议活动,并可为企业提供伴手礼定制。
目前,蒙乐提大道分店的招牌商品18HR牛奶生吐司与软式欧包、手工饼干等商品备受好评,该分店还新增加了台湾主食与西餐,以提供给在店就餐的用户全方位风味餐饮体验。
莊浩伸先生最后表示,为庆祝新店开业,蒙乐提大道分店的众多商品推出5折特惠销售活动,入店消费者可凭借如下电子券在店活动标准内使用两次!
餐饮巨头快乐蜂玩不转中国市场?
异常火热的咖啡赛道,快乐蜂“出局”了。
餐企老板内参张铎文
快乐蜂和唐恩都乐是啥?
菲律宾餐饮巨头快乐蜂日前宣布,将中止在中国的唐恩都乐咖啡业务,主要是因为,其合作伙伴中止了该品牌的特许经营协议。快乐蜂将专注于发展永和大王、宏状元等餐饮品牌在中国的大型业务。
根据FS10月份的数据,快乐蜂在30多个国家经营着十几个快餐品牌。
中国是快乐蜂雄心勃勃的三大市场之一,在中国,快乐蜂更被人熟知的是旗下子品牌:永和大王和宏状元。这两个品牌分别在2007年和2008年购入。
2015年,快乐蜂与唐恩都乐签署合作协议,获取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不含江浙沪)的独家经营权。
当时,快乐蜂十分看好唐恩都乐的业务,计划在20年内开设1400多家分店。
唐恩都乐(ki)是全球最大的咖啡和烘焙食品连锁品牌之一,公司创始时主要以甜甜圈与其他烘焙食品为主,后来大部分生意集中于咖啡销售。
在美国市场,唐恩都乐被看做是“低价版星巴克”,也被彭博社称为星巴克最大竞争对手。
不过在中国,唐恩都乐存在感并不强。
根据日经亚洲的说法,七年后,这家企业迄今为止只在北京开了7家分店,这些店也将清盘。
快乐蜂的首席财务官表示,唐恩都乐不是该集团在中国的核心业务,人们更喜欢喝茶而不是喝咖啡。
水土不服:粉面火锅也没玩转
日经亚洲还称,这并不是快乐蜂的第一次失利(fi)。这家公司之前的还关闭(hw)火锅和牛肉面连锁。
此处指的是「石二锅」和「三品王」。
2012年,快乐蜂和王品集团合资,以「石二锅」品牌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经营连锁火锅店。石二锅为台湾风味,石头材质的单人小火锅,平均客单价为55元人民币。
石二锅本应成为呷哺最有竞争力的对手,但经营许久未见起色。根据王品财报披露,合资公司上海石二锅持续亏损,合计成立五年亏损超过3.93亿新台币。
2017年,石二锅宣布停止运营,在上海的16家石二锅门店全部在10月底关张。
三品王在广西小有名气。以平价牛肉粉面为主打,据称是最早实现标准化和现代连锁企业管理的本土餐饮企业之一。在被收购时,三品王经营34家餐厅,接近一家店200万元。
2016年底,快乐蜂又将三品王卖出,以90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剥离了其在三品王所持有的全部股权,出售给合资伙伴。快乐蜂称出售三品王餐饮是为集中资源发展永和大王。
对于中国市场的把控,快乐蜂一直有着“水土不服”的症状,在当下运营的其他品牌上也有所体现。
快乐蜂的还有哪些牌?
永和大王
永和大王是快乐蜂在中国市场门店最多,也是最重要的业务。不过发展却并不如预期。
永和大王创始人曾表示「永和大王能成为中国的麦当劳」,但现在离目标越来越远。
在被快乐蜂收购之后的2007年,永和大王的规划是其2015中国大陆门店数量将达到700家,2017年其门店规模扩张至1000家。
在2023年6月,永和大王宣布将进行门店的升级和扩张,年底全国门店数达到500家,3年扩张1000家门店。经过一系列努力后,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永和大王拥有418家门店,在年初,这一数据还是421家。
这背后有疫情的影响,也有快餐模式的更新换代:永和大王所代表的,是快餐的1.0模式,高效快速,菜品标准化,口味标准化。在当下,正持续受到老乡鸡、大米先生等品牌所代表的快餐2.0的冲击。
永和大王还尝试在外卖平台上开设全时段早餐店,但种种尝试都没有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
宏状元
宏状元主营现熬粥,2008年,快乐蜂收购宏状元,收购价格为5500万美元。根据中国日报的报道,在2008年,宏状元拥有40多家连锁店,其中30多家在北京。
而如今,数据显示宏状元拥有55家连锁店。官方微信称目前全北京有30+门店,遍布大小街区。相较于2008年几乎没有增长。
在加盟申请的推文显示,其物流费北京地区为1%,非北京以外地区物流费按实际结算。非北京地区,米面、蔬菜、部分鲜肉可从当地被认可的供应商处采购。
这说明,宏状元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其物流供应链的建设仍然以北京为主,并未做好跨区域扩张的准备。
添好运
2023年8月,快乐蜂正式全资收购添好运。添好运是一家性价比较高的港式点心店,被誉为全球最便宜的米其林餐厅。
2023年起,快乐蜂就开始逐步投资添好运,2023年添好运进入上海,彼时快乐蜂给出的目标是:五年内设立100间添好运门店。
今年添好运进入杭州和北京。快乐蜂中国总裁表示,将积极推进全国拓店步伐,以北京、上海、深圳等超一线城市为根本,在国内主要城市内开设门店,向着千店目标持续迈进。
又是一个千店目标。但是似乎网友的评价两级分化。
在大众点评上,添好运北京首店王府井店不展示星级。平台称:商户因干扰评价秩序被处罚,暂无星级。
在小红书上,有人认为添好运端上餐桌的点心是「速冻品再加热」,有人将其改名为「添衰运」。
快乐蜂此前在菲律宾成功的关键,就是本土化。尽管快乐蜂在中国市场是通过收购较为成熟的品牌来布局的,但后续的产品开发、门店拓展、模式更迭,仍然需要足够本土化视野。
在当下的餐饮环境下,消费者对品质和性价比提出了双向要求,无疑也对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快乐蜂需要努力补上这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