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家店只是开始,阜新女孩儿的凉皮梦想
秋是四年前认识的朋友妹妹,这期间只有一次短暂的接触,并没有聊过什么,但彼此并不陌生,因为有微信关注,彼此的一举一动都在视野内了......
这期间我四处奔走,游山玩水,也做公益;看她也走南闯北,做加盟,也逛名山大川。
她惊叹我去的地方多,拍的照片好看;我觉得她不可思议,小小的生意,做了这么多,这么远。
其实秋的生意,就是一碗小小的凉皮.......
但秋的凉皮不同,秋有四十多个加盟店,北起佳木斯,南到三亚湾......
秋的凉皮是食品,是品牌,也让很多人有了生活的饭碗。
但秋的最初愿望很简单,因为喜欢,她想做一碗有自己梦想、自己感觉、自己味道的凉皮。
于是去探访、去拜师,走进了凉皮这个世界。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她学到了真本领,掌握了独家秘笈。
但这只是她的一个起点......
凉皮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传统小吃,也称“酿皮”。据说源于秦始皇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以陕西凉皮最为著名,口味有麻辣,酸甜,麻辣,香辣等各种口味。
凉皮使用的原料很简单,就是米与面,《本草纲目》上说:米能养脾,麦能补心,最简单最传统的食品也是最健康的食品。
吃凉皮可以“冬天吃面皮你能保暖,夏天吃你能消暑,春天吃你能解乏,秋天吃你能去湿”,是四季的食品。
凉皮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已经为各地人们所接受。凉皮是小吃、是食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民族物质遗产的传承。
秋喜欢吃凉皮,更喜欢研究凉皮,她用大量的时间到处品尝学习,她要把这凉皮文化发扬光大。
食不厌精、食不厌细,食在发展。
秋有很多想法,她把凉皮加入了蔬菜、水果和其他五谷杂粮......
秋的凉皮虽然在变化,但使用都是天然绿色无公害食品,不使用任何的添加剂和不能判明的调料与辅料。
秋把自己的千百遍的研制与心血分享给亲朋好友,结果人们赞不绝口,一致要她去开家店......
秋尝试着在阜新兴隆大家庭超市开了一家“添吉凉皮坊”,现场制作凉皮。人们围拢过来,一下子就火了,火得不得了.......
有人要求加盟,必须分享手艺、分享成果。一家、两家、三家.......
口口相传,还没有做任何宣传,已经大江南北,有四十多家“添吉”加盟店了......
秋说她很累了,每个加盟店都要到场指导,从选址,到装饰,到炊具、食材采购,再到手把手的教会,最后还要看人家营业两天。
秋说她的品牌是认真的,她的凉皮是认真的,她做事是认真的。她累,却快乐着!
凉皮的千变万化,口感和口味才是最主要的。秋说她有自己的秘籍调料配方,这是她的法宝,也是不能告诉别人的。
秋说她还要继续,还有好多想法、好多梦想,她要让更多人尝到她的凉皮,四十家加盟店远远不够。
因为她喜欢......
作者:书影微信hi-916;QQ:1154429719;微信公众号“916-”
国产的“水冷”凉皮机,1小时能做2400张,小伙靠它供应整个县城
炎炎夏日,什么酱肘子,红烧排骨,烤鸭这种经典美食,看到后真的是再也吃不进去了。炎热的夏天,一杯8块的冷饮都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但是不用担心,中国自古以来,从来不担心没得吃,吃不好。
凉皮,凉面,米粉,天气越热吃这些才痛快,网友:还差一瓶冰啤酒
一年四季,不管什么季节,都会有其相应的美食让你吃出快乐。尤其是在夏天,一碗凉皮加上一杯冰镇饮料,让你尽享夏日的美好。当然了,还有凉面,凉粉,冷面等各种美食,等你来选择。
可是说起凉皮,想想就让人流口水,简直太美味了。不仅如此,据了解,凉皮的历史也非常的有搞头,我们可以一起了解一下。
听说在秦朝,老百姓就开始吃凉皮了?凉皮问世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在民间传说里,第一碗凉皮诞生于秦朝。
秦朝时,已经普遍使用研磨技术研碎谷物,饮食从“粒食”进化到了“粉食”。圆形石磨的使用在战国早期即已开始,到了秦汉已经比较成熟。《三辅旧事》上记载:“太上皇不乐关中,高祖徙丰沛屠沽酒卖饼商人,立为新丰县。”可见秦朝时已经以饼为食了。
所以说,在此基础上出现凉皮的可能性还是有的。虽身世成谜,但吃凉皮的历史少说也有一百多年了。清光绪年间,西安街头就有专卖凉皮的商贩了。凉皮提前蒸熟了晾凉,一张张摞起来,提篮挎袋、走街串巷的吆喝叫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凉皮的黄金时代。那会儿流动摊贩还很活跃,一入夏,陕西各地的凉皮摊纷纷出动。地上摆一矮桌,几条板凳,旁边三轮车上的玻璃罩子外贴着大红字——凉皮。没有任何名号,但只要摆出来就有人吃。
尤其是盛夏,人在街上被太阳烤得焦干之时,瞥见树荫下的凉皮摊,简直像在沙漠里见到了绿洲。这种感觉在现在,依旧是可以亲身感受到的。
凉皮无疑是所有北方人的心头好物,味美价廉,夏吃酸辣开胃,冬吃清爽解腻,进可入国宴,退可路边摊,简直是全能型选手!
凉皮虽然好吃,但是人工做却非常的费力,有一位善用动脑筋的小伙,耗时12年,发明出了一台全自动凉皮机,做出的凉皮劲道滑爽,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国产的“水冷”凉皮机,1小时能做2400张,小伙靠它供应整个县城
这台全自动的凉皮机,面浆经过机器先成型,然后被蒸制、定型、最终水冷出货,机器制成的面皮不仅产量高,保质期也因为水冷更加持久,一小时产量能达到2400张,有的客户甚至一天就能制作8万张凉皮,有一位小伙靠这台机器供应当地的一个县城。
随后陈师傅针对凉皮市场竞争力不强,进行了自己的改进,他设计增加凉皮花样种类,制作多种颜色的凉皮,一机多用,凉皮,米皮,河粉甚至蔬菜凉皮,水果凉皮也都能做。
吸引众多顾客购买品尝,陈师傅创新通过水冷方式延长了保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针对年轻人设计出众多花色凉皮吸引大众。
看着自己做出来的凉皮备受欢迎,陈千顺心里也非常高兴,也算是对得起祖传的手艺和自己辛苦研发的机器。
寄希望于未来,陈千顺带着他这份独具的匠心,将他的这道老手艺继续传承、守护下去,让优秀的手艺能更多的存在于真实的生活,而不是人们的记忆!如果您也对这台全自动凉皮机感兴趣,或者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可以提出您的高见。
陕西凉皮已经卖向全国,汉中南郑的中小商户们是网店主力军
以凉皮肉夹馍为代表的“三秦套餐”的身影现在全国都可见,把凉皮带向全国的,很多来自汉中南郑的中小商户们。10月29日,口碑饿了么发布《本地生活服务行业中小商户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数字化降低中小商户开店门槛,第一批触感敏锐的中小商户已经开始尝试数字化工具。
西安中小商户“线上”数量同比增长全国第七
男性商户占比高达68.6%
家里的日用百货、柴米油盐、蔬菜水果要“补货”,在网上购物平台下单送货上门。这样的消费方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也为中小商户带来全新机遇。《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口碑饿了么就有超过100万中小商户新“上线”,成为活跃商户。西安在中小商户数量同比增长排名第七,男性商户占比高达68.6%,为全国第二。
同时,《报告》显示,西安是全省各地市、区县中小商户首选的务工地,陕西对外输出的劳务多来自陕南地区。
陕西凉皮卖向全国
商家靠大数据实现产品改良
陕西美食多,今年国庆期间,肉夹馍成为全国超二十城外卖单品TOP3,以凉皮肉夹馍为代表的三秦套餐在全国“遍地开花”。把陕西传统美食凉皮带向全国的,很多是来自汉中南郑的中小商户们。
南郑曾是汉中市下辖的一个县,这里于2017年8月正式撤县设区。与此同时南郑也是远近闻名的手工艺之乡,巴山巧娘、良顺藤编等知名手工艺品牌都出自这里。《报告》显示,在全国范围内经营者籍贯南郑的凉皮店铺共有450家,覆盖了全国98个城市。其中大多数店铺开在了沈阳,共有39家。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成为当之无愧的“凉皮手工艺人之乡”。同时,商家也学会靠大数据实现产品改良。“我们通过客人的用餐大数据,依据当地人的口味加入芝麻酱、糖等调料对凉皮做了改良,每天都能保持稳定的销量。”90年的小徐沈阳工业大学附近经营着自己的汉文手工凉皮店,因为改良让他的生意总是很好。
数字化降低开店门槛商户期待双11拿到更多订单
事实上,在口碑饿了么等平台上,商户结构正在变得更加多元化,“00”后商户数量同比增长380%,“60”后也出人意料地增长了115%,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方式的普及,不同年龄的商户都在尝试突破硬件和能力的“壁垒”。
《报告》显示,第一批触感敏锐的中小商户已经学会了如何用好数字化工具,提高收入水平,超90%成中小商户考虑过用直播等形式推广或卖货。对于即将到来的双11,不少商户非常期待,希望能够让更多新用户看到自己的小店,实现订单的增长。
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轩辕杨子记者王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