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半亏掉10亿,主打披萨外卖的达美乐中国通过港交所聆讯
南都湾财社讯记者陈盈珊日前,据港交所官网,达美乐披萨(DPZ.US)的中国独家特许经营商——达势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称"达美乐中国")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这也是其3月递交上市申请、10月更新招股书后,上市动态的进一步更新。
此前,南都湾财社曾特别统计年初以来7大上市餐饮企业的核心财务指标,分别是七欣天、乡村基、杨国福、捞王、绿茶、达美乐中国、老乡鸡。截至目前,在港交所冲刺上市的餐饮企业只剩下达美乐中国和乡村基三家。其他的餐饮企业,或迟迟未更新招股书导致材料失效,也有准上市企业主动撤回申请。
靠30分钟必达的外卖服务,达美乐中国率先通过了港交所聆讯。离登陆资本市场更进一步,达美乐的盈利题依然需要更好解答。
三年半累计亏损超10亿
此前,在南都湾财社对上市餐饮企业的大盘点里,达美乐中国的财报表现,虽然营收增长飞快,但盈利上处于亏损状态,而且这种亏损也有持续扩大的苗头。
数据显示,达美乐中国2023-2023年和2023年上半年的收益分别为8.37亿元、11.04亿元、16.11亿元和9.09亿元。据达美乐中国披露,该公司同期净亏损分别为1.82亿元、2.74亿元、4.71亿元和9547.5万元。三年半下来,达美乐创造了44.6亿营收,净亏损10.22亿元人民币。
对于多年亏损的原因,达美乐中国表示预期公司将于2023年产生净亏损,主要由于公司不断进行门店扩张及进入新市场,每家门店收益、门店层面成本及开支以及与对门店发展、区域门店管理及信息技术功能的人才储备进行投资,以及品牌建设活动有关的公司层级成本及开支不断增加。
特许经营商却不靠加盟赚钱
达美乐中国与已在美国上市的老牌披萨达美乐究竟是什么关系呢?1960年,达美乐品牌在美国创立。1973年,达美乐首次提出“配送时间超半小时即半价”。如此说来,达美乐是披萨外送的鼻祖。创新的外卖举措为达美乐赢得了消费者喜爱,此后达美乐开放加盟。靠着供应链生意,以外卖配送优质服务为优势,达美乐开启了全球快速扩张。2004年,达美乐在美国上市。一个披萨卖100亿美元,其投资回报甚至超过了亚马逊、苹果、脸书等。
而达美乐中国,即达势股份,为达美乐比萨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及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独家总特许经营商。据聆讯资料,该总特许经营协议的有效期至2027年6月1日止,在符合若干条件的情况下,达美乐中国可选择续期额外两个10年。
不过,作为特许经营商,达美乐中国的赚钱逻辑却跟“妈妈”达美乐不同,它并非靠开放加盟而赚钱。作为运营方,达美乐中国在国内的门店都是直营店。达势股份每年还要向品牌授权方达美乐披萨支付一定的费用,包括加盟费、版税、软件授权费、年度升级费等。2023年,此项费用为1.146亿元。
截至2023年6月30日,达美乐中国在中国12个城市内拥有508家达美乐比萨直营店,其中约56%的门店位于北京和上海。而在披萨市场排名第一的必胜客和尊宝,都开放了加盟业务。尊宝披萨更是拥有超过2000家加盟店。
五成员工靠外聘
挑大梁的外卖业务也带来成本压力
据招股书披露,2023年和2023年,达美乐中国有95%的外送、外带及堂食订单是线上下单,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行业的平均水平低于70%,一般行业内餐饮品牌的外送业务占比在40-50%间。
招股书显示,达美乐中国2023-2023年和2023年上半年外送渠道收益分别为5.86亿元、8.22亿元、11.80亿元和6.50亿元,分别占总收益的70.0%、74.5%、73.2%和71.5%。
但挑起大梁的外送业务同样为达美乐中国带来了一定压力。2023-2023年和2023年上半年,达美乐中国聘用外包骑手产生的员工薪酬开支,分别为2360万元、3140万元、4630万元和2030万元,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23年6月底,除全职雇员外,达势股份共有9705位兼职雇员。这当中的6500位兼职员工,占总雇员数的半壁江山,为外卖骑手。
2023年,达美乐中国的员工薪酬开支为7.04亿元,占收入比例为43.7%,外包骑手的薪酬共计4632.8万元。门店及中央厨房层级的员工成本同样不低,2023年合计4.62亿元,占比为28.68%。
随着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平台的迅速崛起,达美乐的竞争优势明显被弱化。一方面在用户体量和骑手资源占优的条件下,这些平台保证了商家的配送;另一方面为了保证30分钟的效率,达势股份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代价。
前有友商必胜客和尊宝披萨,达美乐的优势之一在迅速崛起的线上业务以及伴随而来的高流量,但能否解决盈利难、资本市场会否买单?南都湾财社持续关注。
披萨“吃”出上市公司 百亿市场迈向差异化竞争
本报记者刘旺北京报道
1990年,必胜客在北京开了第一家分店,披萨开始进入中国市场。30年后,一家专门经营披萨的企业即将登上资本市场。近日,达美乐披萨在中国的特许经营商达势股份(以下简称“达美乐中国”)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登陆港股。
上市的光环吸引了众多关注,在其身后的赛道也令人瞩目,随着披萨这一品类在消费者当中日益普及,披萨赛道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天眼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只有55家注册披萨企业,而到了2023年,这个数据达到了8358家,披萨在一二线城市的普及率逐渐提高。
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行业正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不管是达美乐、必胜客、棒约翰还是尊宝披萨,都在进行规模扩张。这其中有披萨品类本身易标准化的特质,也有相关企业意欲争夺更多的市场空间。
而随着行业发展,如何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成为了摆在披萨市场参与者面前的共同问题。
披萨“吃”出百亿市场
起源于16世纪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披萨饼,在世界各地流转了三个世纪进入了中国市场。但在前期,披萨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相对缓慢。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3年,中国每百万人仅有9.8家披萨门店,低于同期日韩的28.4家和28.9家。
但同时也可以看到,上述数据表明披萨在国内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上述报告提到,2016~2023年中国披萨市场规模从228亿元增长至335亿元,2023年受疫情影响回落至305亿元,预计2023~2025年中国比萨市场规模将以15.4%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发展,于2025年达到623亿元。
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披萨近几年取得了比较快速的增长,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宅经济发达,披萨也是适合外卖的品类,比较短平快而且性价比高,所以现在很多中产阶层消费人群的披萨消费量比较大。同时,披萨品类能够很容易地实现标准化,不像其他餐饮品类那样复杂,这也是其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正如徐雄俊所说,披萨外卖增长迅速,2023年至2025年,比萨外卖细分市场预计以19%年复合增长率上升,2025年将达到374亿元。
而即将登陆港股的达美乐中国也是侧重于外卖披萨,对外宣称“外卖30分钟必达,超时送免费披萨券”。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3年达美乐在国内披萨整体和外送市场销售额排名均为第三。而目前,行业参与者众多,头部企业中,除了达美乐之外,还有必胜客、尊宝披萨、棒约翰、乐凯撒等。
达美乐中国上市步伐加快,但借助资本力量的披萨品牌,其却不是唯一一个。
早在2015年,乐凯撒就完成了天使轮融资;2023年9月,慕玛披萨获得绝了基金、君上资本的战略融资;2023年7月,大师披萨获得吃货大陆、优贝迪集团千万融资;2023年,棒约翰投入了方源资本的怀抱。
徐雄俊告诉记者,在披萨市场中,除了几大头部品牌之外,这几年涌现出了大量的品牌,竞争在不断加剧,市场集中度也在不断提高,玩家们都已经看到了竞争的紧迫性和压力。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资本市场,才能够依靠标准化快速开店,追求规模效应和品牌势能,才有机会在竞争中胜出。
经营模式各异
披萨这一品类进入中国市场30余年的时间,跑出了几种不同的经营模式。
以必胜客为例,早在2014年,彼时的必胜客中国区总经理罗维仁就表示,“必胜客以后将不采用加盟店经营的模式,而是由百胜总部统筹管理及业务扩张。”
对此,实战派特许经营专家李维华指出,必胜客在中国尚待成熟,时下关键是要提升品牌含金量,而非盲目扩张。必胜客需要掌握直接控制权,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体系。再次,叫停特许经营,依靠百胜集团的实力和行业经验,走少而精的路子是正确的。对于消费者而言,直营方式抛开了中间环节,产品质量会更有保证,价格也更加实惠。
“必胜客的经营理念勾勒出的是一条从‘休闲餐饮’到‘欢乐餐厅’的发展轨迹,凸显餐厅‘开心愉快’的概念。”李维华表示。
同样地,记者注意到,达美乐在中国市场全部为自营门店。其主打外卖模式,组建了专职配送达美乐的外送骑手团队,有95%的外送、外带及堂食订单是线上下单。
达美乐重视供应链的打造,这在中国市场也得以体现。资料显示,在采购原料时,特定食材有多个供应商,鼓励供应商之间竞争,以获得有利条款。另外,不再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变成一年期为主,通过价格预测系统监控原料价格波动。
从供应商到门店之间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即中央厨房。目前,达美乐中国有华北、华东、华南三个中央厨房,采购的绝大部分食材由供应商交付中央厨房,比萨饼及其他食品的制作、加工、分配、储存都在中央厨房完成,再将半成品交予门店。
棒约翰入华后长期采取南北区域分开的运营管理模式。棒约翰北方特许运营业务由美国总部投资的北京棒约翰餐饮发展有限公司运营,南方业务则主要由CFB集团旗下公司负责运营。北方区域属于品牌的垂直管理,南方区域采用特许加盟运营商模式。
直到2023年,棒约翰宣布将品牌在北京和天津的全国34家餐厅由直营转为加盟。
而像本土品牌尊宝披萨,已然形成了2000余家门店的规模,但其主要是依靠加盟模式。
徐雄俊认为,相对而言,直营品牌的管理可能更加规范,更加能够体现品牌的一致性,对食品安全的把控也会更严格。但直营模式的经营成本比较高,扩张会比较慢。加盟模式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快速扩张,同时降低总部的经营风险。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认为,“如果没有超强的品牌力及资金优势,直营运营是很难的。”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入局者增多,以披萨品类起家的品牌们正在寻找差异化经营。必胜客没有局限于披萨这一品类,而是扩展至意大利面、牛排、汤品、沙拉、甜品等。同时,推行本地化战略,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精准细分消费者口味。
也有品牌选择在产品上进行创新,例如乐凯撒。相关市场报告中提到,乐凯撒是榴莲披萨的开创者,其还推出过红烧土豆披萨,甚至还有椰子鸡、麻辣火锅披萨等火锅系列。而来自北京的比格比萨,招牌同样是榴莲披萨,广告宣传语都是“比格不只有榴莲披萨”。
朱丹蓬认为,不同的品牌竞争的方向不一样,有些侧重品牌形象,有些侧重口味,有些则侧重服务、价格等,不管如何,都要形成核心的差异化优势,否则难以形成竞争力。
“披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最终都要找到独特的差异化定位,要找准一个特性,例如达美乐专门做外送披萨,必胜客侧重服务和精准细分消费人群。来说就四点,品类、特性、人群和服务,从中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定位。”徐雄俊认为。
比萨品牌达美乐再冲港股上市,外卖贡献7成收入,亏损收窄
近日,比萨品牌达美乐中国重新递交了港交所上市申请书。比起过去三年年年亏损且亏损逐年扩大,今年上半年,达美乐中国的亏损大幅收窄。
2023年上半年,达美乐中国实现营收9.09亿元,同比增长18.51%;净亏损9547.5万元,亏损较上年同期的2.05亿元大幅收窄53.48%。而在2023年-2023年,达美乐分别实现营收8.36亿元、11.04亿元、16.11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82亿元、2.74亿元、4.71亿元。
达美乐中国的运营主体是达势股份,它也是本次申请港股上市的公司主体。达美乐品牌于1960年在美国创立,1997年,达美乐正式进驻中国,首家店在北京开业。2010年,达势股份收购了达美乐比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及浙江的特许经营商,并于2017年与达美乐总部签订了特许经营协议,获得达美乐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10年的特许经营权。如果符合相关条件,达势股份还可以续期额外的两个10年。
根据弗若斯特沙文报告,按照去年的收入计算,达美乐中国是中国第三大比萨公司,仅次于1990年进驻中国的必胜客和1998年在杭州创立的尊宝比萨。尽管如此,前三名之间的差距明显,2023年,必胜客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37.4%,尊宝比萨为6.0%,达美乐为4.4%。截至2023年,必胜客、尊宝比萨、达美乐的门店数量分别约2590家、2150家、468家,不过尊宝比萨以加盟店为主。
达美乐中国的门店均为直营,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截至今年上半年,达美乐在上海的门店数量最多,为147家,其次是北京、深圳、广州,四个一线城市的门店数量占比77.56%,达美乐中国在天津、杭州、南京、苏州、无锡等地亦有布局。截至10月7日,达美乐中国在中国大陆12个城市拥直营门店547家。根据规划,达美乐中国将在2023年及2023年新开店300家门店,主要分布在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
从门店经营层面来看,尽管门店数量在增多,达美乐中国每家门店的日均销售额和同店销售额还在增长中,拉动增长的除了订单量增多外,更多的是上涨明显的均单交易金额。
2023年,达美乐中国每家门店的日均销售额增长7.32%至1.07万元,同时每家门店平均日订单量从117单增长至118单,每单交易金额从85.1元上涨至90.5元,门店层面经营利润率从4.0%上涨至9.2%,同店销售额增长率从上一年度的9.0%上涨至18.7%。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上半年,达美乐中国每笔订单金额上涨6.85%至95.1元,不过,每家门店平均日订单量从上年同期的122单下滑至120单。2023年至2023年上半年,达美乐中国每笔订单交易金额涨幅明显,从80.4元上涨至95.1元,达美乐中国称这主要是因为其附加产品及升级策略所致,这个策略鼓励顾客在订单中添加小食及其他项目。
达美乐中国获取订单的主要方式来自外卖渠道。承诺30分钟必达的外卖服务是达美乐中国区别于其它比萨品牌的主要卖点之一。达美乐中国将为超时订单提供免费比萨优惠券。2023年及2023年上半年,外卖订单在达美乐中国的收益中占比高达73.2%及71.5%。
不过也因为这一业务,达美乐聘用的骑手数量众多。2023年,达美乐中国拥有全职员工2991人,兼职员工9271人,在这聘用的约1.2万人中,骑手约5000人。
员工成本是达美乐中国最大的一笔支出,并且一直居高不下,2023年,达美乐中国的员工薪酬开支为7.04亿元,占收入比例为43.70%,外包骑手的薪酬共计4632.8万元。门店及中央厨房层级的员工成本同样不少,2023年合计4.62亿元,占比为28.68%。
较少介入餐厅经营,而是通过加盟做供应链生意的达美乐美国总部,经营状况比达美乐中国要好上不少。2023年,达美乐美国总部实现收入43.57亿美元,净利润5.10亿美元。在2004年7月,达美乐总部就已经登陆纽交所上市,当前市值超110亿美元。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詹丹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