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台企这十年:一盒便当风起温州 带动两岸融合发展
东池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张宪清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温州9月8日电(张益聪)2004年,台商张宪清来到浙江省温州市,他引领台式便当成功“登陆”,让“送饭上门”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并站稳脚跟在大陆刮起了便当“台风”,亲手缔造了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台资企业——东池控股有限公司。
18年后的今天,张宪清成为温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下称:温州台协)现任会长,以温州台协为载体,接引台商“软着陆”;牵头创办瓯江口(现“海经区”)温州台商科技产业园;参与温州乡村振兴建设……这一切都要从一盒小小的便当说起。
鞋走阳关道便当刮起风
初来温州时,张宪清曾谈及对温州的印象——温州因温州人而扬名,“温州人不会被事情追着跑,而是追着事业向上走。”这也印证了温州人自己常说的一句话——“宁愿睡地板,也要当老板”。
然而彼时的张宪清无从知晓,和温州以皮鞋闻名世界的“以小博大”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自己在温州以一盒便当安身立命。
“其实,世界真的很奇妙,我弟弟当初在大陆做便当生意,商标还是我亲手画的,没想到随便画了个小孩,现在成了大品牌。”张宪清坦言,当时他并不看好弟弟的这个生意。
2004年,大陆的东池便当由张宪政创立、张宪清合伙,当时,大陆餐饮市场还没有外卖、便当的概念,兄弟俩都没想到,大陆的便当生意一炮而红,而张宪清口中的潦草“小孩”,以及顾客们口中“又大又便宜”的鸡腿,从此定格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然而东池便当的成功也并非一帆风顺,张宪清表示:“温州第一家门店开业时,没有成熟的经营模式,虽然橱窗展示了很多可口的菜式,但却没有标明具体的价格,败坏了‘路人缘’。”
这也直接导致东池便当陷入了门可罗雀、无人问津的局面,不过,一场台风为东池便当吹来了转机,张宪清回忆说:“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台风登陆,外面刮风下雨,大家都紧闭窗门、避免外出。这时候大家才知道,有个叫东池便当的小店居然风雨无阻,送餐上门。”
于是,当天东池便当卖出500余份外卖,小小的便当从此风起温州,如今,当初那股便当“台风”已经遍及大陆100余个城市,东池便当的加盟店也扩展至600余家。
东池控股有限公司与浙江一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跑步鸡”战略协议受访者供图
小马拉大车先富带后富
问及东池便当的成功,张宪清坦言:“在台湾,如果开辟50家便当店,我可以当‘便当大王’,但是在大陆,开500家还有增长空间。现在想想,我卖便当能达到年销售10亿元,就好比小马拉大车,万事开头难,但却后劲十足。”
正因看见了大陆的庞大市场,张宪清选择和弟弟一起扎根温州发展,而作为台商,他和温州人的“破冰”则源于相似的创业精神,张宪清表示:“‘敢为天下先’遇见‘爱拼才会赢’,可以说,正是因为温州,才成就了东池便当。”
从东池便当成功融入当地的那一刻起,以温州辐射全国的格局已经奠定,张宪清表示,东池便当一路成长,温州加盟商功不可没——当初“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成了许多个“带去螃蟹的人”。
十余年走来,张宪清谨记儿时父母的教诲,秉持着“做人要有诚信,做事要踏踏实实”的原则,发展至今不仅自身获得了成功,而且还志愿为更多台胞来温州就业、创业铺设前路,他直言:“早些年来温州做生意,台商、台企‘单打独斗’的思维根深蒂固,拒绝融入当地,所以我一直在摸索,怎样让来温州、来大陆的台胞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融入当地。”
2015年,温州获批国家级平台海峡两岸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由于温州与台湾两地的地理优势,以及沿海文化圈的相似共性,温州成为两岸经贸合作的重要窗口,也正因这张“金名片”,温州搭建起了引台资、招台智的平台,而张宪清也从此开启了他为台胞“软着陆”护航的“第二事业”。
台商张宪清参与温州台商科技产业园开工仪式受访者供图
温台经贸合作两岸融合发展
时间拨回2013年,由于温州城市发展建设规划需要,“退二进三”“腾笼换鸟”的产业改革轰轰烈烈,然而众多的在温台企从事第二产业,所以工业用地时刻面临着迁退,众多台企都不得不考虑移址别处。
多年来,张宪清奔走多地“挽留”台商,并于2023年,在温州市政府和温州市台办等相关部门帮助支持下,温州台商科技产业园在瓯江口正式开工建设,为在温台商解决商业用地的同时,为来温台企提供了聚集性平台。
同年,温州突发新冠疫情期间,当地餐馆歇业、外卖紧缺,各大医院、卡口抗疫人员的一日三餐成为关键问题,为此,张宪清组织东池便当和温州台协,主动协助温州卫健委,为温州各大医院、卡点送外卖,每天600余份便当连续送一个月,近2万份便当不仅助力了抗疫一线渡过难关,更连接了两岸情谊。
2023年开年,东池控股“牵手”浙江一诺农业科技,在温州市泰顺县签订了“跑步鸡”系列协议,形成了产品供应链长期战略合作。双方期望通过台企和三农的深度合作,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助推温台产业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最近,张宪清开了一间50平方米的咖啡小店,在繁华商圈“偏安一隅”,显得尤为惬意,他直言:“这家‘张小政’咖啡店就取自我弟弟的名字,我们兄弟对温州有独特的情感,还将在温州和更多台商共同发展。”(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听完周董新歌,想马上打卡这7家湾湾美食!丨寻味
被“催更”6年,周杰伦终于出新专辑了。首支MV《最伟大的作品》上线8小时播放量突破1.5亿,不愧是哥!歌迷直呼“青春回来了”“想象依然无限大,音乐依然范特西”。不瞒您说,听着周董的新专辑,竟然突然想吃湾湾美食?!伴随这波回忆杀,不如来一场不出京的湾湾美食之旅吧,这7家湾湾餐厅,保证带你找到周董家乡味道。
01阿公阿嬷酒菜处(丽都店)
充满复古烟火气的台湾小馆
“阿公阿嬷酒菜处”可以说是北京最有名的台湾菜了,目前共有三家连锁店,分别位于三里屯、丽都和蓝色港湾。
丽都店虽不以面积取胜,但和蓝色港湾店一样,环境都是很花心思的复古怀旧调调。灯笼、路牌、电影海报、广告招贴画等等琳琅满目,极富戏剧化的场景感,仿佛让人一秒穿越到台湾的旧时光里。
店里的招牌菜众多:几乎每桌必点的煎猪肝,口感肥厚,搭配的拌木瓜丝令热带的气息扑面而来。三杯鸡肉嫩不柴,突出的香料味带来了层次感。菜圃蛋用料扎实,兼具咸鲜甜,鸡蛋与萝卜干的组合令它十分下饭。花生卤猪脚炖得酥烂入味,吃起来软软糯糯,着实是一道下酒菜了。豆酥鳕鱼是将炸过的豆酥洒在清蒸的鳕鱼上,口感奇特,入口即化。四季肥肠是干煸四季豆与肥肠,和炸过的蒜粒搭配在一起,又是一道下酒好菜。卤肉饭小小一碗,色泽清亮,肉汁拌饭极香。
“阿公阿嬷酒菜处”还有不少在别处很难吃到的精致热炒,比如生炒九孔(即葱炒鲍鱼)、五更肠旺、苍蝇头、香辣中卷、麦片虾、宫保皮蛋等。再点上一杯冬瓜茶或是一瓶台湾啤酒,就是一段惬意的好“食”光。
?将台路甲2号金尚丽SHANG底商1-1
⏰11:00—21:30
02台客厚甲便当
正宗台湾便当味道
几乎每一个去过湾湾旅行的人都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在台湾不吃台铁便当,就不算去过台湾”。吃一次台铁便当就成为台湾旅行的“必打卡”项目。台铁便当主要以排骨和鸡排为主打,同时搭配有应季的蔬菜和一枚卤鸡蛋,营养均衡,物美价廉。外包装也非常简单,大部分是木质的圆形或八角形盒子,朴素而复古,充满“古早味”。
如果你怀念台湾便当味道,或者想一尝台湾便当之美味,一定不要错过位于尚都h北塔4层的台北便当店——“台客厚甲便当”。这家店在一个很难找的美食城里,堂食环境一般般,大部分食客都会选择这家店外卖。
老板是地道的湾湾人,在台湾的时候曾经是大酒店的厨师,所以不用怀疑这家店的菜品味道,都是厨师级别的。鸡丝、士林鸡腿、排骨、控肉、椒麻鸡、香肠,单点或双拼的便当,没有一个踩雷。简直和人们在台湾吃过的便当口味一模一样,是记忆中的味道,也是没有进行本地化改良的台湾便当。
左右滑动查看
“炒粉干”看起来干干巴巴的,但吃起来超够味。油润度和咸淡都刚刚好,很像去台湾玩儿的时候吃到的路边摊!“卦包”蛮新奇,外面的夹馍有点类似于馒头,但口感更细腻,还有微微的奶甜味,里面是厚实的控肉,就是肥而不腻的大五花。还搭配了雪菜,控肉的汤汁浸在了夹馍里面,超香。除了各种便当品种,还推荐梅仔地瓜条、卤豆腐、盐酥鸡等在地小食。值得一提的是,这家的冬瓜茶好好喝,真的是冬瓜特有的糯香,甜度也是刚刚好,夏天太适合来一罐冰镇的冬瓜茶了!
?金桐西路尚都h捷喵云厨美食城
⏰11:00-21:00
03再见,南国·台湾卤肉饭
宋庄宝藏台式料理
这是一家藏在宋庄一处僻静院子里的台湾菜。白色的店头给人一种误闯垦丁民宿的感觉。
店里的环境看似简简单单,却清新有格调。北方餐厅很少见的白色木制桌子,被精心打理的绿植,都凸显出家一般的温馨。墙上著名台湾电影的海报,和随处可见颇有禅意的小摆件,又有着和宋庄很搭的文艺气息。老板和老板娘人都亲切得很。
来到“再见,南国”,必须要尝尝古早味的卤肉饭,分台湾卤肉饭和南国卤肉饭两种,区别在于后者多了卤蛋和时蔬。晶莹饱满的米饭之上,满满地撒上超多卤肉,吃起来口感细腻,咸淡合适,白菜软烂香甜,有种连肉汁都沁到碗底的饱足感。如果你追求大口吃肉的快感,可以选择用卤五花肉做成的台南焢肉饭。
在这里你还能品尝到不少台湾特色小吃。比如超好味的深坑卤豆腐,分三块和五块两种规格,采用的是自家特制的卤法。刚炸出锅的香酥琵琶腿,酥酥脆脆,蘸上椒盐香气十足诱人。台式香酥炸猪排的里脊,经过捶打、腌制和高温快炸三步,空口吃就饱足感满满。盐酥炸豆腐外焦里嫩,和蒜汁意外地很搭。它家还有可以在墙角自取的味噌汤,味道也完全没有因为免费而打折扣。
?宋庄镇小堡村小堡南街101号北门
⏰10:30—14:00,17:00—21:00(周一休息)
04憨吉台湾小馆
偏僻但地道的南城新晋台菜
要不是亲自跑去打卡,我真的不相信在大兴还藏着这家神秘的台式料理新店。为什么说它“神秘”?因为位置着实有些偏僻,离南海子公园不算太远,地铁8号线要坐到南段倒数第二站的德茂站,再步行到一个小区半下沉式的B1。
虽然路途遥远,但迈入店里的那一刻,就知道味道八成不会错。简约的环境有些像在台湾吃路边摊,红蓝相间的霓虹招牌上,罗列了超多当地经典小吃,还原出台湾夜市里的景象。墙上贴着台湾电影海报,电视里播着台湾当地的节目,简直就是浸入式的用餐体验。
卤肉饭十几块钱的价格,很大一碗,口味偏清淡,黄萝卜很惊艳。脆炸猪大肠,里面裹着青蒜,外焦里嫩的双重口感直击心灵。卤猪脚软烂糯糯,汤汁拌饭都好吃到飞起。炸物大杂烩,一盘里有盐酥鸡、花枝丸、虾片、鱼饼、血米肠、九层塔等,和冰啤酒是绝配。白灼护心肉清清淡淡,哪怕没有过多调味,搭配姜丝也别有一番风味。肉燥米粉的粉香滑,汤味浓,特别适合搭配各式小菜。贡丸汤加入了提味的芹菜末,喝起来只剩鲜香。
不过由于疫情反复,店里有时会采取限流用餐,建议去之前可以先致电店家询问好。
?兴区德茂街18号院兴盛馨苑
⏰11:00—14:00,17:30—21:30
05馔豚·君悦排骨(SKP-S店)
在宝岛火了三十多年的古早味道
在中国台北,有一家“君悦排骨”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早年间,是以手推车的形式在路边叫卖,门店正式创立于1988年,三十多年来一直被列入到访台湾的必吃美食之一,就连刘德华也被它深深吸引,据说每次到台北都会打卡。
位于SKP-S的这家“馔豚·君悦排骨”,就是它在大陆的升级品牌。由于是开在面向年轻人的潮流M里,连环境都时尚、考究了不少,雅致之中又保留了几分复古感。
店里的招牌菜是君悦排骨菜饭——说是排骨,其实并没有骨头,而是大排。它用的是传统台式做法,要先通过手工捶打让猪排变得松软,再放入独家配方的香料加以腌制、按摩,最后再进行卤炸。入口没有日式炸猪排那种强烈的粉质感,更多的是带有肉本身的香气,搭配清淡的菜饭,还原出最经典的台北吃法。
“馔豚·君悦排骨”还有一款黑松露伊比利豚排菜饭,是更为高阶的一种选择。采用西班牙伊比利亚橡树果喂养的顶级B品种,能品尝出浓郁的核果香,激发出黑松露的更多香气。除了排骨菜饭外,店里还有不少著名台菜及各式小吃,比如三杯鸡、糯米肠、炸花枝丸、椒麻鸡、台式卤大肠等等,地道还不贵。
?建国路86号SKP-S商场B1010
⏰11:00—21:00
06拾八灶咖(大咖牛台湾小吃)
望京地区正宗台湾料理
有台湾朋友说这家餐厅是他们在北京吃过的最正宗的台湾料理。老板娘是地道的台湾人,非常注重客人的感受,说话温温柔柔。这是一家美食街的开放店铺,之前被一档美食节目推荐过。店内装修是古早的眷村风格,电视里还放着台湾老歌MV,很怀旧风。
很多台湾人都说这是他们在北京吃到的最好吃的台湾牛肉面,半筋半肉,牛肉很大块,入口即化,给的数量也不少,汤头偏甜,面也劲道,面不够吃还可以免费加。牛肉面就要加小腌菜,小料台上的免费小酸菜也是台式牛肉面里锦上添花的小细节。这里有台湾夜市里的大肠包小肠,但肠炸的有点儿焦。台湾香肠很好吃,配上蒜片,这是台湾人的吃法。卤肉饭几乎是每桌必点的主食,量大管饱,性价比很高。到了冬天的时候,这家店还会推出姜母鸭、麻油鸡、羊肉炉这些适合过冬的暖胃料理,怪不得被很多台湾人推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家店真的是大望京地区的宝藏台湾料理店,物美价廉,是很多人生活中的台湾味道。
?阜通大街首开广场悦食里负一层拾八灶咖台湾小吃
⏰10:00—21:30
07汉之煮
煮物+烧烤的特色店
这家“汉之煮”今年年初刚开业,距离中国油画院很近,在一定程度上,刚好弥补了高碑店一带的餐饮空白。
虽然店的门脸不太显眼,但内部空间简约、清雅、有古风。入口处的一圈环形吧台座位尤其醒目,一人食也可以吃得很有氛围感。
店里主打煮物与烧烤这两种烹饪方式,由于没有经过太多调味,所以口味会偏清淡一些,不过反倒能品出食物原本的味道。菜单的条目极多,非常考验有选择恐惧症的小伙伴,许多菜名都十分有创意。
综合汉之煮是一锅各式关东煮,清淡鲜美,搭配的两种蘸酱可以唤醒味觉。台葱鸡腿烧类似日式烧鸟,口味偏甜。卤肉饭很迷你一碗,咸鲜不失香味,还可以免费续。台式秋刀鱼的火候恰到好处。凤翅糯米烧是用鸡翅包裹着糯米,咸中带甜,口感很特别。虾扯蛋奶烧是虾、鸡蛋与芝士的三重组合,入口的满足感爆棚。
?高碑店村1377号
⏰11:30—14:30,18:00—24:00
周董在新歌《最伟大的作品》里与同时空的自己对话,那些青春感铺天盖地般地涌出。而对于我们这些吃货而言,能吃到周董家乡美味,也算是一种幸福感了。你们还有什么爱吃的湾湾美食,也可以在评论区与我们一起分享呀~
文、图:王二媛、FihS
版:小维
封面及设计:喜宝
新媒体编辑:王二媛
商务合作:DLi18311060628
AiiW18210731565
GiW13811148523
夏日冰饮新发现,喜欢夏天的理由又多了5个丨寻味
远离“雪糕刺客”,10块钱雪糕自由(文末福利)丨种草
帝都5家窗口咖啡,温暖了街⻆和你的心丨寻味
台式便当引“陆”人张宪清:幸见两岸融合发展
中新社温州6月26日电题:台式便当引“陆”人张宪清:幸见两岸融合发展
作者张茵张益聪
“温州人不会被事情追着跑,而是追着事业向上走。”从初遇温州时的人生地不熟,到如今的侃侃而谈“温州思维”,2004年至今,台商张宪清已在温从商18年。
回顾这18年,从默默无闻到刮起“便当台风”,张宪清是“东池便当”的引“陆”人——东池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从温州与台湾经贸合作到两岸融合发展,张宪清是百余在温台商创业的“热心人”——温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下称温州台协)现任会长。
除了经营便当生意,张宪清以温州台协为载体,接引台商“软着陆”;牵头创办瓯江口(现“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温州台商科技产业园;投身温州乡村振兴建设……回看创业之初,张宪清表示,从一盒便当开始,万事开头难。
不过,一场台风为东池便当吹来了转机,张宪清说:“当时台风登陆,外面刮风下雨,大家都紧闭窗门、避免外出。这时候大家才知道,有个叫东池便当的小店居然风雨无阻,送餐上门。”
于是,当天东池便当卖出500余份外卖,小小的便当从此风起温州。如今,当初那股“便当台风”已经遍及中国大陆100余个城市,而加盟店扩展至600余家的同时,东池控股有限公司的年销售也超过了10亿元人民币。张宪清也开启了为台商“软着陆”护航的“第二事业”。
然而2013年,由于温州城市发展建设规划需要,“退二进三”“腾笼换鸟”的产业改革对温州商业形势提出了新要求,张宪清表示:“当时很多台企在温州从事第二产业,一时很难转型第三产业,因此工业用地时刻面临着被迁退的危险,这样一来台商们也就很难留下来了。”
2015年,温州市获批海峡两岸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也正因这张“金名片”,温州搭建起了引台资、招台智的平台,给张宪清“挽留”台商提供了出路。
在温州市政府和温州市台办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下,以温州台协为纽带,2023年,温州台商科技产业园在瓯江口正式开工建设。园区规划用地面积5.8万余平方米,第一批将入驻12家台企,其中涉及光学智能制造、汽车核心、电子部件、自控阀门、智慧变频器、高端日用品等复合业态,成为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的标杆项目。
同年,新冠疫情下,当地餐馆歇业、外卖紧缺,各大医院、卡口抗疫人员的一日三餐都成了问题。为此,张宪清组织东池便当和温州台协,主动协助温州卫健委,给温州各大医院、卡点送外卖——连续一个月,每日600余份便当,不仅助力了抗疫一线渡过难关,更连接了两岸情谊。
“2023年开年,我们和温州市泰顺县的浙江一诺农业科技签订了‘跑步鸡’系列协议,形成了东池便当产品供应链的长期战略合作。”张宪清表示,双方期望通过台企和三农的深度合作,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助推温台产业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谈及未来,张宪清直言:“有幸能见证两岸融合发展,并持续参与我觉得很值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