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家学做山西刀削面,口感好,有麦香味,简单方便,无添加剂

自己在家学做山西刀削面。市场上买的面条,不好吃,不可口,添加剂多,饮食不安全,没有面粉自然香味。

我有2年不在市场买面条了。自己在家,学做山西刀削面,非常好吃,非常简单方便。在网上,根据薄厚,买1-2把刀削面刀(见图3),10元左右一把,有厚一点的,有薄一点的。不一定要买贵的,贵的好看,不一定好用。

和面。在水里加上一点玉米淀粉,或红薯淀粉,搅匀,加淀粉的目的,是用刀削面时,刀阻力小,刀削面光滑,削的面条长。和面时,一点一点加水,边加水,边把面尽量和硬一点。醒面20——60分钟。

开锅后,用刀把面直接削到锅里,2—3开后,把面捞出。浇上自己爱吃的卤汤。口感非常好!

《刀削面》简单易懂制作流程
不靠冷冻、不靠机器:一小时在家做出外面那碗劲道刀削面,连挑剔的朋友都多夹一碗

说实话,城里工作的我们,想吃一碗像记忆里那样的刀削面,往往要跑到外面排队。前几天我朋友小李非要在家试一次,结果第一次把面团搞得像粥,刀一削全粘在一起,尴尬得很。后来按着我下面这个方法改了两处,第二次大家都没停筷子。这个做法不是花里胡哨的技巧,而是抓住了面团的“性格”和削面的关键点,家里有菜刀也能做,完全可复刻。
首先是面团配方和手感。用中筋面粉300克,清水大约140毫升,盐3克,分次加水把面粉揉成粗糙的面团,盖湿布醒10分钟再反复揉到表面光滑。说到关键,咱别被数字绑架,真正要看手感:面团偏硬,达到耳垂那种硬度比太软更重要。醒面一定要给够时间,让面筋放松,最后整成长椭圆再盖湿布至少醒发一小时,这一步省不得。

其次是削面的力道和角度。把水烧到大滚,把醒好的面团固定在一只手里,从外往内斜削,刀与面团成大约二十度角,切面要带点棱,中心略厚边缘薄,这样中心筋道、边缘爽滑。没有专用削面刀也别慌,我家邻居张姐用菜刀斜削练出来的面同样有嚼劲,关键是稳定的手和每次削出类似宽度的面片。操作时手要保护好,刀口和食指位置不要靠太近,安全比速度更重要。
再者是煮面小技巧以及口感处理。面条落锅后等全部浮起再计时,大概两分钟左右即可捞出,立刻过冷水能让面更爽弹;如果是做汤面,过冷水后用热汤回温,汤和面的温度差能让口感更立体。想要面更挂汁,不要把面煮得过烂,面带一点咬劲才会把卤汁、肉臊子牢牢勾住——这正是手削面的魅力。

不只是技术,还有味道的搭配。番茄鸡蛋卤能提升清爽感,红烧牛肉能把面吃得有层次,酸汤版加点香醋、辣油和剁碎的花生更适合重口味的人。我朋友小李第一次做番茄鸡蛋时放糖太多掩盖了麦香,改成少糖多醋后色香味立刻回来。这件事也提醒我们,调味要服帖面本身的味道,而不是把面当成万能承接体。
失败和成功的对比能学到最多。小李第一次失败的原因是面太软、醒面不够、削刀角度随意,这三样几乎把面性格全改了。张姐开始用冷冻刀削面生片省事,但她后来自己手削后发现,虽然冷冻方便但缺少那种刀口的棱和面与汤结合的瞬间爆发感。说白了,机器和冷冻带来一致性和省力,但手工带来的是那点“粗糙的美”和记忆里的味道。
未来的厨房趋势里,我觉得手工和快捷会共存。大家在忙碌的平日里可能选择冷冻产品,但节假日或者想要虚荣心来一波的时候,手削面依然是最容易打动人的一道戏。做个短视频给朋友们看削面的过程,比单纯发成品图更能吸引点赞,因为那一刀一削里有技术,有故事,有生活感。
最后给出几个可操作的小建议:揉面时别怕多揉,面越光滑越好;醒面时间和气温有关,夏天可短些,冬天要延长;削前在面表抹一点油能防粘,但别太多影响口感;厨房没有刀的朋友可以先把面团切成薄片模仿削面形态,也能吃出差不多的劲道。说真的,我做这碗面的过程里,最满意的不是味道,而是看着一桌人因为一碗面重新找回那点温度和故事。
你家乡是怎么吃刀削面的?有没有在家失败过的有趣经历,或者你改良过的配方和小技巧,来讲讲你的做法和感受吧。
相关问答
泡面刀削面怎么泡?
今麦郎刀削面泡5分钟绝佳,如果泡的时间太久了,他就会变烂了,就不好吃了就不筋道了,如果泡的时间太短它会非常硬,里面还没有泡好,只有外面泡好了,所以选择...